新加坡国立大学
新加坡市国立大学(英文名:National University of Singapore),是一所位于新加坡的国家公立研究型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成立于1905年,当时是海峡殖民地和马来联邦政府医学院,是该国最古老的自治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是研究型大学国际联盟(IARU)、S3大学联盟、环太平洋大学联盟(APRU)等高校联盟的成员。
1905年,海峡殖民地与马来联邦政府医学院成立。1912年,该校改名为英皇爱德华七世医学院。1928年,莱佛士学院成立。1949年,英皇爱德华七世医学院与莱佛士学院合并为马来亚大学。1955年,新加坡华人社团组织创立了新加坡南洋大学。1962年,马来亚大学位于新加坡的校区独立为新加坡大学。1980年,新加坡大学和南洋大学合并,校名定为新加坡国立大学。
新加坡国立大学有新加坡肯特岗、武吉知马和欧南3大校区,有16个学院,60个本科专业,本科生31800人,硕士12100人,教职员12400人,其中教学人员2600人,研究人员4100人,行政与专业人员3900人,其他员工1800人。
新加坡国立大学在2023年泰晤士河全球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名中,位列第19名,在USNews 2022-2023全球大学排名中,位列第26名,在2022年软科世界大学学术排名中,位列第71名。在2025QS世界大学排名中,新加坡国立大学位列第8位。
历史沿革
前身演变
爱德华七世医学院
1823年,莱佛士爵士(Sir Stamford Raffles)与著名汉学家兼传教士马礼逊博士(Dr Robert Morison)会面,商讨在新加坡兴办一所高等学府,设有理科、文科与伦理道德科系,招收各大种族学生。
1903年,华人立法议员陈若锦率领数位华社代表,与新加坡各种族社群代表联署,上书海峡殖民地新加坡总督安德逊爵士(Sir John Anderson),呼吁政府兴办医学院。
1905年,新马及东南亚各地华社集资筹款8万7000元,包括陈若锦个人捐出1万2000元,协助创办海峡殖民地与马来联邦政府医学院(Straits Settlements and Federated Malay States Government Medical School)。
1912年,爱德华七世纪念基金(King Edward VII Memorial Fund)捐赠12万4800万元予海峡殖民地与马来亚联邦政府医学院,设立生理学教授基金。为纪念这笔捐款,医校同年更名为“爱德华七世医科学校”(King Edward VII Medical School)
1916年,爱德华七世医科学校颁发的内外科医学执照获得英国医学教育总会正式认可。
1920年,爱德华七世医科学校医校再更名为“爱德华七世医学院”(King Edward VII College of Medicine),学术地位升格为大学,提供医学专业培训。
1934年,医学院获国际联盟(The League of Nations)认可,获选为疟疾学国际课程学习中心。
1942年,第二次世界大战日军占领时期,爱德华七世医学院由日本政府接管,成了日军总部,也是日军血清研究单位所在地。1946年,爱德华七世医学院在二战结束后重新开放,所颁予的牙科外科学位获英国医学委员会(British Medical Council)认可。
莱佛士学院
1918年,莱佛士开埠一百周年纪念,以海峡殖民地辅政司佐治·玛史威公爵(Sir George Maxwell)为首的百年纪念委员会成立,成员包括本地社区领袖。委员会建议兴办一所以新加坡创立者托马斯·斯坦福·莱佛士爵士命名的学院,以示纪念,也充作未来大学的起步。1919年,由英国殖民政府提学司H W Firmstone率领的工作委员会提呈报告书,建议创建一所高等教育学府,名为“莱佛士学院”。
1922年,创建莱佛士学院的法令正式通过,1928年,莱佛士学院招收首批43名学生。1929年,莱佛士学院由海峡殖民地总督兼马来联邦高级专员克里福爵士(Sir Hugh Clifford)正式开幕。
1941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莱佛士学院被殖民政府医疗服务处征收,充当疗养院以及医疗辅助服务急救站。1946年,二战结束,莱佛士学院重新开课,委任W E Dyer 为院长(1946年至1948年)。
马来亚大学
1949年,为满足马来亚联邦的高等教育需要。莱佛士学院与爱德华七世国王医学院合并,成立马来亚大学。
1958年,新加坡政府和马来亚联邦政府宣布:鉴于两地宪章的改变,新加坡和马来亚两地有必要建立规模相等的自治分校,有各自的分校董事会、学术委员会和教职员团队,但共有同个马来亚大学校董会 (University Council)、大学评委会 (Senate)及校长。
1959 年,马来亚大学新章程生效,两所分校正式成立,马来亚大学自此更名为“新加坡马来亚大学”(University of Malaya in Singapore)。印度学系、马来研究系、地理系及工程系迁至马来亚大学吉隆坡分校。
南洋大学
1955年,新马华人社群捐款集资,兴办南洋大学,简称南大。
新加坡大学
1962年,马来亚大学两所分校分道扬,成为各自独立的两所大学。前吉隆坡分部成立为马来亚大学;新加坡分校更名为新加坡大学,由拿督李光前出任新大首任名誉校长,首任校长是斯里尼瓦森医生。
新加坡国立大学
1980年,新加坡政府宣布《新加坡国立大学法令》,让新加坡大学与南洋大学合并,成立新加坡国立大学。时任教育部长的陈庆炎博士受委为国大首任校长。之所以这样做,部分原因是政府希望将两所院校的资源整合为一个更强大的实体,并推动英语成为新加坡的主要教育语言。
1982年,新加坡国立大学融合了新加坡大学和新加坡南洋大学两所大学校徽的特点,设计并启用全新盾徽。原来的南洋大学校徽有三个相互交织的圆环,后来被纳入了新加坡国立大学的新校徽。
1997年,新加坡国立大学第一所非自然科学研究所——东亚研究所(East Asian Institute)成立。东亚研究所的前身为东亚政经研究所(Institute of East Asian Political Economy),旨在研究东亚发展趋势。
2005年,新加坡国立大学同亚、澳、欧、美四大洲的9所顶尖研究型大学签署协议,成立研究型大学国际联盟 (International Alliance of Research Universities–IARU)。
2006年1月,新加坡国立大学主办了研究型大学国际联盟(IARU)首届校长会议,标志着研究大学国际联盟正式成立。
2006年4月,新加坡国立大学正式成为非牟利有限公司,采纳全新的管理方式,有了更大的自主权。同年,国大将把武吉知马校区发展成法学、公共政策及研究的战略中心。新加坡国立大学法学院先于今年7月迁入武吉知马校园,而新加坡国立大学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亚洲研究所、东亚研究所及南亚研究所随后在12月陆续迁入,成立武吉知马校园管理处。
2012年,新加坡国立大学获颁"新加坡建设局绿色标志奖",成为首个获颁此殊荣的教育学府。
2020年,新加坡国立大学成为国际大学气候联盟一员。
办学条件
机构设置
新加坡国立大学共有16所学院,另有分布于全球的19个创业中心。
各大学院
研究生院
海外创业中心
以上信息来源于
专业设置
截止到2023年5月,新加坡国立大学共设置60个专业。
师资力量
新加坡国立大学有教职员12400人,其中教学人员2600人,研究人员4100人,行政与专业人员3900人,其他员工1800人。学校有1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即康斯坦丁·克斯特亚·诺沃塞洛夫(Konstantin ‘Kostya’ Novoselov FRS)。
2022年,新加坡国立大学有8位教师被学校列入荣誉榜,他们分别为LOON Seong Yun, Robin、Graham John WOLFE、KOH Zhenglong, Donn、WOON Cheong Ming, Walter、GOH Li Meng, Denise、WANG Qinghai、Edmund LOW。
录取方式
2022年-2023年,新加坡国立大学一共入读32335名本科生,其中有30934名学生为全日制本科生,1401名学生为非全日制本科生。学校的研究生课程共有16197名学生入读,其中有11741名学生为授课硕士(coursework),4483名学生为研究硕士(research)。
新加坡国立大学的招生方式为申请制,在本科入读申请方面,如果申请人不是新加坡公民也不是新加坡永久居民(SPR),并且不具备以下资格:新加坡剑桥普通教育证书A级;新加坡理工学院毕业文凭;国际学士;新加坡国立大学高中文凭,则应根据国际资格申请。
如果申请人为国际申请人,应该在申请当年的7月之前完成或正在完成高中学业,且申请人的完整申请和所有证明文件必须在申请截止日期之前到达招生办公室。在提交在线申请之前,申请人需确保选择了正确的资格和申请人团体类型。一共28种类型,例如获得美国高中文凭、获得澳大利亚高中文凭、文莱A等级、加拿大高中文凭等。
在研究生入读申请方面,申请人需要获得大学学士学位且成绩为二等成绩及以上;本科教学语言不是英语的学生需要通过托福或者雅思考试,托福考试不低于94分,雅思考试不低于7分;非新加坡国立大学、南洋理工大学、新加坡管理大学或新加坡科技设计大学学士的学生需要参加GRE(研究生入学考试),文字推理和数量推理总分不低于320分,分析性写作不低于3.5分。
学术研究
科研资源
图书馆
新加坡国立大学图书馆包括八个图书馆:中央图书馆、中文图书馆、高希律图书馆、韩瑞森纪念图书馆、医学图书馆、音乐图书馆、科学图书馆和东亚研究所图书馆。截至2017年6月,馆藏特色书目2,354,741种,缩微资源26,074种。
博物馆
新加坡国立大学博物馆有超过8,000件文物和艺术品,分为四个系列,分别为南亚和东南亚藏品(The South \u0026 Southeast Asian Collection)、李光前藏品(The Lee Kong Chian Collection)、黄永腾藏品(The Ng Eng Teng Collection)、海峡华人藏品(The Straits Chinese Collection)。南亚和东南亚藏品的种子藏品源于马来亚大学艺术博物馆(1955-1960),它包括属于9-13世纪中世纪时期的印度古典雕塑,18世纪以来该地区的纺织品和陶瓷,以及来自新加坡和马来亚的现代作品。李光前藏品系列来自1970年在南洋大学成立的李光前美术馆。它主要是中国材料的收藏,包括青铜器、玉器、陶瓷和古典水墨画,跨越了从新石器时代到清朝8000年的中国历史。黄永腾的收藏由1200多件作品组成,包括雕塑、陶瓷形式、模型、草图、绘画、素描和公共艺术,时间跨度超过40年。海峡华人藏品,包括家具、纺织品、陶瓷和一系列其他的家庭物品,是新加坡国立大学建筑修复的新加坡国立大学巴巴楼的解释性展示的一部分。
科研平台
新加坡国立大学拥有5个卓越研究中心(RCE),7个企业实验室,10个国家级技术联盟,2个新加坡国立大学联盟,35个大学级研究机构与中心,建立了八个综合研究集群,包括老龄化、亚洲研究、生物医学和转化医学、金融和风险管理、综合可持续解决方案、海事、材料科学和智慧国家
以上信息来源于
校园文化
新加坡国立大学的校徽由打开的书、三个环、狮子、“NUS”和“National University of Singapore”组成。打开的书源自新加坡马来亚大学的校徽;三个环沿袭了南洋大学的校徽;狮子源自新加坡国徽。
校区情况
新加坡国立大学有新加坡肯特岗、武吉知马和欧南3大校区。
肯特岗校区
肯特岗校区,位于新加坡西南部,毗邻皇后镇的肯特岭分区,占地170公顷(420英亩)。设计与工程学院、持续与终身教育学院、文学暨社会科学院 、计算机/电脑学院、牙科学院、新加坡国立大学杨秀桃音乐学院、理学院、杨潞龄医学院、商学院、苏瑞福公共卫生学院、国大博学计划、国大研究生院在此校区办学。耶鲁-新加坡国大学院位于主校区的新加坡国立大学大学城旁边。
武吉知马校区
武吉知马校区,位于武吉知马路469号,建于1928年。法学院、新加坡国立大学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在此校区办学。
欧南校区
欧南校区,位于学院路8号,杜克-新加坡国立大学医学院所在地。
校园生活
宿舍生活
新加坡国立大学有三种学生宿舍:学校公寓、学生宿舍和住宿学院。除了大约4100名学生住在学校公寓和学生宿舍外,大约有6000个住宿名额分布在住宅式和研究生宿舍之间。
学校公寓(halls of residence)
新加坡国立大学有7栋学校公寓,约3000个住宿名额。学校采用基于课外活动和领导角色的计分制度为学生分配住宿名额。这些公寓楼分别是 尤索夫公寓、肯特岭公寓、爱德华七世公寓、莱佛士公寓、薛尔思公寓、淡马锡公寓。
学生宿舍(Student residences)
新加坡国立大学有两个学生宿舍——乔治王子公园公寓和UTown公寓——供本科生和研究生使用。宿舍由住宅由11到15个单间组成,共用厨房和浴室设施。
住宿学院(Residential colleges)
住宿学院也有独特的课外活动,有自己的学术课程,其通识教育要求与其他学院和大学的其他学院不同。住宿学院的学术课程以研讨会的形式进行。
新加坡国立大学有5个住宿学院,分别是桂树学院、香灰莉木学院、陈爱丽丝与彼德学院、思学院、岭景寄宿学院。
校园活动
新加坡国立大学有由各学院/院系学校、新加坡国立大学学生会、学生组织举办的70多个夏令营,但是并不强制加入。
学校最大的校园活动之一分为破布日和国旗日(Rag Day and Flag Day),国旗日(实际上是两天),学术在新加坡各地向公众募捐;在破布日上,新加坡国立大学社区会安排花车和表演来感谢公众的贡献。
行政管理
现任领导
董事会
以上信息来源于,统计时间为2023年5月。
高管人员
以上信息来源于,统计时间为2023年5月。
历任校长
以上信息来源于,统计时间为2023年5月。
校友情况
政法界人物
统计时间为2023年5月。
商界人物
统计时间为2023年5月。
学校排名
在2025年度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名中,新加坡国立大学列第17位。在2025QS世界大学排名中,新加坡国立大学位列第8位。新加坡国立大学在2023年泰晤士河全球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名中,位列第19名,在2023年QS世界大学排名中,位列第11名,,在USNews 2022-2023全球大学排名中,位列第26名,
另外,新加坡国立大学有多个学科排名全球前列。根据2022年QS世界大学学科排名,新加坡国立大学有16个学科进入全球前10名,其中石油工程(第1名)、土木工程(第3名)和化学工程(第3名)排名最高。新加坡国立大学共有37个项目进入全球前50名。2022年,新加坡有23个项目(16个来自新加坡国立大学,7个来自南洋理工大学)进入全球前10名。
参考资料
NUS-里程碑.新加坡国立大学.2023-05-29
国大简介.新加坡国立大学.2023-05-30
about.NUS.2023-05-31
2023年度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名.Times Higher Education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2023-05-31
2022-2023 Best Global Universities Rankings.USNews.2023-05-31
2022世界大学学术排名.SHANGHAI RANKING.2023-05-31
2025 QS世界大学排名发布:麻省理工13连冠,北大清华跻身前20.今日头条.2024-06-05
南大等高校发起成立国际大学气候联盟.南京大学新闻网.2023-05-29
NUS.新加坡国立大学.2023-05-31
Programmes.NUS Enterprise.2023-06-10
WHY STUDY WITH US?.NUS BUSINESS SCHOOL.2023-06-10
About.NUS Computing.2023-06-10
About.NUS Law.2023-06-10
About.NUS YST.2023-06-10
About.NUS College of Designand Engineering.2023-06-10
About.Fass.2023-06-10
History and Milestones.NUS Faculty of Science.2023-06-10
Home.NUS Faculty of Science.2023-06-10
About.NUS FOD.2023-06-10
About.NUS Yong Loo Lin School of Medicine.2023-06-10
About.NUS COLLEGE.2023-06-10
School of Continuing and Lifelong Education.NUS SCALE.2023-06-10
About.Yale-NUS.2023-06-10
Yale-NUS to be merged into a new college in 2025 as NUS seeks interdisciplinary education at scale.YaleNews.2023-05-30
NUS College.NUS College.2023-05-30
What's behind the decision to close Yale-NUS College?.The Straits Times.2023-05-30
Lee Kuan Yew School of Public Policy.NUS LKYSPP (2015).2023-05-30
Milestone.Saw Swee Hock School of Public Health.2023-05-30
The School.Saw Swee Hock School of Public Health.2023-05-30
About.NUS Graduate School.2023-06-10
AY2023/2024 Undergraduate Viewbook.NUS.2023-05-30
Education.NUS.2023-05-31
Nobel Laureate Konstantin Novoselov joins NUS.NUS.2023-06-11
Teaching Award Winners.NUS Centre for Developmentof Teaching & Learning.2023-06-11
SUMMARY OF UNDERGRADUATE STUDENT ENROLMENT.NUS.2023-06-02
SUMMARY OF GRADUATE STUDENT ENROLMENT.NUS.2023-06-02
Admissions.新加坡国立大学.2023-06-11
Admission Requirements.NUS.2023-06-11
LIBRARY STATISTICS 2016/2017.NUS Libraries.2023-05-31
Collections.NUS Museum.2023-05-31
The South and Southeast Asian Collection.NUS MUSEUM.2023-05-31
The Lee Kong Chian Collection.NUS MUSEUM.2023-05-31
NUS Museum.The Ng Eng Teng Collection.2023-05-31
The Straits Chinese Collection.NUS MUSEUM.2023-05-31
NUS.新加坡国立大学.2023-05-31
Research Capabilities.新加坡国立大学.2023-05-31
REIMAGINING RESEARCH.新加坡国立大学.2023-05-31
ELEMENTS OF THE NUS LOGO.新加坡国立大学.2023-05-31
History.NUS Bulletin.2023-05-31
campus map.NUS.2023-05-31
University Town, NUS · 2 College Ave West, Stephen Riady Centre, Singapore 138607.University Town, NUS · 2 College Ave West, Stephen Riady Centre, Singapore 138607.2023-05-31
Graduates.NUS Office of Housing Services.2023-05-31
Home | IHG 18/19.Home | IHG 18/19.2023-05-31
NUS Halls of Residence.National University of Singapore.2023-05-31
Student Residences.National University of Singapore.2023-05-31
UTown Residence.University Town.2023-05-31
Your residential options @NUS.NUS.2023-05-31
Cinnamon College (USP) . University Scholars Programme.2023-05-31
Professor Tommy Koh - People .Tembusu College.2023-05-31
About Us .The College of Alice & Peter Tan.2023-05-31
RC4 Experience .NUS Residential College 4.2023-05-31
Ridge View Annex (RVA) .NUS Office of Estate Development (OED).2023-05-31
校董会.新加坡国立大学.2023-05-31
管理团队.新加坡国立大学.2023-05-31
历任校长.新加坡国立大学.2023-05-31
Alumni.Faculty of Arts& Social Sciences.2023-05-31
NUS alumni to comprise almost half of 14th Singapore Parliament.NUS.2023-05-31
Notable Alumni.Law.2023-05-31
NUS FASS honours alumni for their profound impact on community and nation.NUS.2023-05-31
2025年度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名.Times Higher Education.2024-10-09
QS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 2023: Top global universities.QS TOP UNIVERSITIES.2023-05-31
Sixteen NUS programmes in global top 10.NUS ranked top 10 globally in 16 subjects.2023-05-31
QS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 by Subject 2022.Top Universities.2023-0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