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辅臣
王辅臣(?—1681年),大同市人,绰号“马鹞子”,明末清初军阀,清代时期官员。
王辅臣本为李姓,原为宦官家奴,后来跟随姐夫参加农民军,并因赌博与姐夫发生矛盾,逃到大同总兵姜瓖部下,被王进朝收养为干儿子,改为王姓。
崇祯十七年(1644年)王辅臣随姜投降,成为清军一员。顺治帝五年(1649年)王辅臣又跟随姜瓖叛清。在和清军的战斗中,王辅臣打得爱新觉罗·阿济格麾下的八旗精锐退让不前,爱新觉罗·多尔衮亲自上阵都无法取胜,因此一战成名,京城人称“马鹞子”。 不久王辅臣投降了爱新觉罗·阿济格阿济格,免于被诛,并被阿济格留养入京。顺治八年(公元1651年)阿济格及其子劳亲在图谋摄政失败后,被赐死削爵,王辅臣也没入“身者库”成为奴隶。顺治七年(1650年),多尔衮去世后,王辅臣被任命为御前一等侍卫。顺治十年(1653年),王辅臣随洪承畴出征西南并担任其贴身侍卫,得到洪承畴认可,战争结束后被任命总兵。后被吴三桂笼络收入自己的队伍中。康熙九年(1670年),王辅臣任陕西提督,驻守平凉。康熙十二年(1673年)王辅臣拒绝和吴三桂叛乱并上报康熙帝,获得康熙皇帝嘉奖。后来秦州兵变,王辅臣因形势所逼被迫兵变,得到康熙理解。但是王辅臣在攻陷兰州市后选择固守秦州平凉(今属甘肃平凉),没有乘胜追击,最终导致自己陷入困境并投降。
康熙十五年(1676年)六月,经略大学士图海在招降辅臣后,康熙恢复了王辅臣的官爵,提升他为太子太保,并授予他“靖寇将军”的职务。王辅臣随同图海一起奋战,立下功勋。图海的事务平息后,他回朝面见康熙,并向皇帝表达自己反叛并非本意。康熙十九年(1680年)时,康熙召回图海并命令王辅臣返回京城。王辅臣自知入京必受严惩,最终自杀。
《广阳杂记》中提到王辅臣对下属要求严格。他注重奖励功绩,吸引了许多有才干的人为他效力。顺治帝和康熙帝也对他的军事才能表示认可。学者李峰评价王辅臣在军事上有卓越才华,堪称当时杰出将领。正史没有给他单独立传是不合适的。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王辅臣(?—1681年),大同市人,绰号“马鹞子”,本为李姓,原为宦官家奴,后来跟随姐夫参加农民军,并因赌博而与姐夫发生矛盾,最后逃到大同总兵姜瓖部下。被王进朝收养为干儿子,改为王姓。因他长得很像吕布,在战场上无人能敌,有“活吕布”之称。
崇祯十七年(1644年)二月,李自成自率主力攻破汾州(今属山西汾阳),北向大同。两日后城破,姜瓖秘密派人送上降表。 同月十九日,起义军开到大同城周围,姜瓖归顺。但李自成对姜瓖心怀戒心,留下张天琳、柯天相、张黑脸掌控大同,姜瓖丧失大权。 六月,清军攻大同,姜瓖投降清军。王辅臣也随之投降,成为清军一员。
一战成名
顺治五年十二月(1649年),姜瓖因为清朝赏罚问题而心生不满,他以大同为根据地,联合三省数十支本地武装力量,开始进行反清斗争。王辅臣一直跟随姜瓖,为他效劳。在这场战斗中王辅臣打的阿济格麾下的八旗精锐都退让不前,就连爱新觉罗·多尔衮亲自上阵也无法取胜。王辅臣因此一战成名,加上他身高超过七尺,面色白皙,成为京城人们口中的“马鹞子”。后大同被清军围困,城内兵民死亡尽,姜瓖部下杨振威等人斩杀姜瓖向清军献城投降。王辅臣也向清朝爱新觉罗·阿济格阿济格投降,免于被诛。
荣升总兵
投降清朝后王辅臣被阿济格留养入京,因勇毅受到赏识,京城中都以认识他为荣。顺治帝八年(公元1651年)阿济格及其子劳亲在图谋摄政失败后,被赐死削爵,王辅臣也被没入“辛者库”作为奴隶。
顺治帝七年(1650年),爱新觉罗·多尔衮去世后,王辅臣被任命为御前一等侍卫。顺治十年(1653年),经略洪承畴出征西南,王辅臣随军出征,担任洪承畴的贴身侍卫。当时洪承畴身边有两个贴身侍卫,一个是张大元,另一个是王辅臣,张大元因自己是大内派来的并不把洪承畴放在眼里,反之王辅臣尽心侍候。战争结束后王辅臣被任命总兵。当时吴三桂极力笼络他并将王辅臣收入自己的队伍中。
清朝顺治二十一年(1664年),云南省平定后,洪承畴北返朝廷,而王辅臣则请求跟随平西王吴三桂部下。据《广阳杂记》所述,王辅臣在跟随平西王吴三桂时得到了美食、美衣、器物等绝佳待遇,平西王对他的关照也极为亲密。
康熙九年(1670年),王辅臣因琐事与吴三桂产生龃龉,不欲久居吴三桂之下,私下派人贿赂京城众官员,宣扬其美名以引起康熙帝注意,在陕西提督一职缺出时,康熙帝钦点王辅臣任职并改隶汉军正白旗下驻兵平凉(今属甘肃平凉)。消息传到云南,吴三桂“如失左右手”,他赠送王辅臣银两二万,以资川西,并嘱咐王辅臣不要忘记他。
三藩之乱
康熙帝十二年(1673年)吴三桂发动叛乱后,派遣王辅臣的老部下汪士荣致信王辅臣一起叛乱。王辅臣收到信后,立即拘留了汪士荣,并命令其养子王吉贞(或称继贞、嘉贞)带着吴三桂的信件匆忙前往朝廷献上。这一举动获得康熙嘉奖。
康熙十三年(1674年)12月30日,王辅臣突然发动攻击并杀死莫洛,参加了吴三桂的叛乱。短时间内,王辅臣控制了甘肃省和陕西省的许多城市。但是由于陇西县有守将张勇以及清军驻扎在西安市,阻止了他进一步推进。康熙多次下诏劝说王辅臣悔改,并承诺如果他能悔过自新就既往不咎,但要求王辅臣在抵制叛军的过程中立功。
然而王辅臣在攻陷兰州市后,没有趁胜与川北的吴军和宁夏回族自治区的叛军联手,切断张勇向河西派遣援军的声援渠道,攻占西安以图胜利,相反固守秦州平凉(今属甘肃平凉),导致自己陷入困境并投降。
康熙十五年(1676年),图海任统帅,加紧围攻。清军取得几次胜利后,王辅臣被迫向图海投降。康熙为了笼络吴三桂同党,下旨恢复了王辅臣的官爵,提升他为太子太保,并授予他“靖寇将军”的职务,从此王辅臣被图海节制。后王辅臣跟随图海始终奉行忠诚,在转战中战功卓越,图海也向康熙帝表明谋反并非王辅臣本意。
自我了断
康熙二十年(1681年)末,吴三桂叛乱平息,康熙宣王辅臣进京,王辅臣自知此去定遭严惩,决定自杀以免拖累图海和部下。部下纷纷劝说他不要这样做,甚至愿意陪他一同死去。但王辅臣坚持自己的决定,最终自杀。死后,王辅臣世袭爵位被削,但其家族仍隶正白旗。
历史评价
顺治帝评价王辅臣有才能并对他有重用之意。
康熙帝评价因为有王辅臣,对国家前途再无担忧。
史学家刘献廷评价王辅臣身高七尺有余,面色白皙,没有很多胡须,和眉毛像卧蚕一样,非常英俊,就像大家所熟知的吕布形象。他勇敢无畏,在战场上总是所向披靡,有“马鹞子”的称号。
《广阳杂记》中提到王辅臣具有对下属要求严格。他注重奖励功绩,吸引了许多有才干的人愿意为他效力。
学者李峰评价王辅臣在军事上展现出卓越的才华,勇猛无敌,善于统御军队,堪称当时杰出将领。正史没有给他单独立传是不合适的。
人物轶事
怒食苍蝇
一次王辅臣带领众将领在云南镇雄一带召开聚餐,意外发现碗里有一只死苍蝇。由于招待的马总兵对部下非常严厉,为了不让厨子因这个小事受罚,王辅臣悄悄放下筷子,并没有说出来。然而,同席的王总兵看到了这一幕,并大声指出。王辅臣却笑着说,我们都是经历过战火洗礼的勇士,曾经吃过一只小苍蝇有什么可怕的呢?
王总兵听后感到不舒服,他对王辅臣说:“那你就吃下碗里的苍蝇看看。”王辅臣只能强忍吃了下去。旁边的吴应麟开玩笑地问,如果有人与你赌让你吃粪便,你也会吃吗?这时王辅臣感到不悦,他回答道:“你以为自己是平西王的侄子就能当众羞辱我?别人或许怕你吴家,但我不怕。你等着瞧,我会如何掏出你吴家子孙的脑髓,嚼着他们的心肝,挖出他们的眼睛!”因为当时处于酒后,第二天王辅臣便和吴应麟便和解了。
善待他人
王辅臣曾三次娶妻妾。正妻在大同城破之日自缢而死。后来王辅臣娶了七个妻妾,又在平凉市被围之时自缢而死。王辅臣第三次娶了一个妻子,但是好景不长,王辅臣因叛变之事自杀。为了不连累妻子部下,他事先将资产散尽,还将妻子赶走,保全了其他人的性命。
人物争议
籍贯问题
学者李峰指出王辅臣的籍贯在历史上一直存在争议。《中国名人大辞典》和《辞海》称他是大同市人,而史学家刘献廷在《明史》及《一统志》中称他是河南人。但从历史背景和历史记载来看,更加符合事实的说法应该是王辅臣来自河南省,因为当时河南是农民起义活动的主要区域,而且史家刘献廷也将其认定为河南人。并且在当时的大同府县志中,也没有记录过王辅臣的任何言行。
级别问题
李峰指出王辅臣在明末农民军中并不属于干首领一级的人物。尽管农民军的首领们多有别号,但这种别号并非只有首领才有,属下也可能有署。而且他的别号"马鹞子",据说是因为他驰马如飞,武艺高强,有如鹳鹰之勇,并不足以证明他在农民军中拥有显赫的地位。而且如果王辅臣在农民军中具有首领一级的地位,他的姐夫就不会因为他输掉银两加害他,王辅臣也不至于被迫杀死姐夫,流入姜瓖军中成为义子。这说明王辅臣在明末农民军中的地位并不显赫。
所属派别
李峰指出王辅臣并不是李自成北伐所派留守大同市的农民军成员,而是姜瓖集团的一员。姜瓖曾迎降农民军,并在占领大同后杀害农民军首领张天琳。顺治九年(公元1652)的《云中郡志》中也记载张天琳有过天星之号,杀害居民残暴,被恢复大同后处决。王辅臣因为与姜瓖一起投降清朝没有被杀,还因杀害张天琳获得了晋升,成为大同副总兵。
家庭成员
影视作品
参考资料
康熙王朝.豆瓣.2023-0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