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王德

王德

王德(1087年~1154年),字子华,通远军熟羊寨人。南宋时期名将。

王德性格勇猛,骁勇善战。曾经带领十六个骑兵冲进伪知府太师府中,擒获姚太师,因此被人称作“夜叉”。建炎元年(1127年),王德为都巡检史刘光世下属,先后平定流寇张遇、李昱、李成,被封为武略大夫。此后王德击败张昱、张彦、刘正彦苗傅等叛军。因与韩世忠发生矛盾,王德斩杀了韩世中的亲信刘彦章,本应死罪,受到赵构的赦免,降职。后因抓获起义军首领王念经,官复原职,加封武显大夫、荣州刺史。从建炎四年(1130年)到绍兴七年(1137年),王德屡立战功,官职连获升迁。绍兴八年(1138年),王德的上司改为江淮招讨使张俊。随后,王德在宿州市柘皋古镇大败金军,升职为兴宁军承宣使、清远军节度使、建康府驻札御前诸军都统制。绍兴二十四年(1154年),王德在荆南府去世,追封检校少保、陇西郡开国公、少傅,谥号“威定”。

王德骁勇善战,战功赫赫,广受赞誉。南宋名将刘锜认为王德“威略如神”。  宋代官员傅认为,王德能够随机应变,“战必胜,攻必取,国士无双”,可以与韩信媲美,但是他对国家的忠诚,抵抗金军的顽强,又远远超过韩信。王德威名震动邻国,是国家的守卫者。对待君主始终如一,从无异心。他的丰功伟绩使得南宋有了中兴之象。

人物经历

勇似夜叉

王德应征入伍后,隶属于熙河经略使姚古部下。当时正逢金兵入侵,姚古的军队驻守在怀州、泽州之间。姚古派王德去侦察敌情,王德斩杀了一个金军首领后返回,因此被升任为进武校尉。接着,姚古又带领十六个骑兵直接冲进隆德府官衙,抓住金军委任的知府姚太师。姚太师身边的人惊慌失措,纷纷拦阻。王德亲手杀了近百人,众人惊恐,无人再敢上前。姚太师被送往朝廷后,赵桓赵桓向他询问被抓时的情形。姚太师说,自己被抓住时,只看到一个夜叉而已。此后王德就有了“王夜叉”这个绰号。

击败流寇

建炎元年(1127年),王德率兵日夜兼程,直奔京师,隶属都巡检史刘光世,为右军将官。刘光世在池州市讨伐流寇张遇时,被张遇击败,刘光世逃跑时,几次差点就被张遇抓到,都是王德救了他。张遇撤军逃走,王德率军紧追,最终,王德平定了张遇,又平定了济南市流寇李昱。

建炎二年(1128年),刘光世率领先锋部队讨伐流寇李成。王德率百名骑兵侦察李成部队的情况。双方在蔡州上蔡驿口桥相遇了。李成的部队以为王德是先行诱敌的宋军,于是准备西行躲开宋军。王德突然大声喊叫,王师大军到了。李成部队中的士兵惊慌之下,四处逃散。王德追上去,斩杀了很多流寇。李成率军逃到新息,将散兵聚集在一起,准备再战时,见到了未穿盔甲的刘光世,知道是宋军主帅,于是率军包围了刘光世。王德保护着刘光世,突围回到宋军中。随后王德率军反击,击败李成。经过这一战,王德被封为武略大夫。

征讨叛军

建炎三年(1129年),王德升任前军统领,驻军在天长。金兵攻打扬州市,宋军溃败,天长军被攻陷。王德奉命驻守真州,等到赵构渡过长江后,王德下令焚烧真州。他带着数百名手下渡江到达江宁府,随后又渡江到和州。正逢叛将张昱、张彦围攻和州,知府张绩向王德求援。王德带兵救援,兵临和州城下,叛军没有料到王德会来,四下逃散。第二天早上,王德率军与叛军交战,王德与弟弟王青挺枪刺向张昱,张昱坠马身亡。王德俘获了数以万计的兵马。南宋将领苗傅刘正彦发动叛乱后,被宋军击败,向闽中逃窜。苗傅将所经过的桥梁尽数烧毁,以遏制宋军。刘光世赶到健康城迎接王德,令王德部队暂归韩世忠调度,去追击叛军。于是,王德到达衢州市。王德想自己建功扬名,韩世忠却要王德听命于自己,两人之间有了矛盾。此时苗傅驻守在州、上饶市之间,于是王德就去了信州。韩世忠派亲信刘彦章在信州拦截王德。因为王德神态倨傲,陈彦章拔刀砍向王德,王德反击后,杀死陈彦章,将他的尸体示众。王德还想挑战韩世忠,韩世忠认为,苗傅刘正彦的叛乱还未平定,如果与王德开战,就会再增加一个敌人。于是,韩世忠避开了王德。随后,王德到达浦城县,斩杀叛军首领苗禹,擒获首领马柔吉。韩世忠上告赵构,王德擅自杀死自己的将领。于是王德被关押在御史台所设的监狱中,经过御史赵德的审查,王德被判定为死罪。宋高宗赦免了王德,将他降职,让他管理郴州市

因功升职

建炎三年(1129年),刘世光驻军在九江,任命王德为前军统制,派其平定信州农民起义军首领王念经。王德先在宜春市攻打流寇赵万,赵万大败,临阵请降。王德斩杀了赵万,收编了他的部队。王德行军到饶州时,正逢刘文舜率领起义军围城。王德带兵前往平乱,刘文舜请降。王德接受了刘文舜的求降,却斩杀了他,收编了刘文舜的起义军。王德认为,王念经一定以为自己停留在饶州,不会加以戒备。于是,他率军日夜兼程,一鼓作气擒获了王念经,向朝廷报捷。赵构下诏恢复王德的官职,加封武显大夫、荣州刺史。

建炎四年(1130年),刘光世镇守京口,任命王德为都统制。金军再次南侵,刘光世想要退保丹阳,王德请求誓死保卫长江。诸位将领分别扼守险要之地,渡江袭击金军,收复了真州、扬州市。随后,王德在扬州以北遇到金军,有金兵身披重甲突破宋军阵地,王德策马向前呵斥他,他直刺王德,被王德一刀砍下马来。金朝深感恐惧,王德趁势指挥军队追杀,杀死金兵数以万计。

绍兴元年(1131年),真扬镇抚使郭仲威想要依附金朝扶植的伪齐傀儡皇帝刘豫。王德抓住了郭仲威,并收编了他的部队。随后王德奉命平定青所领导的秀州水上起义军。王德与邵青先在崇明沙交战,王德亲自执旗指挥军队拔掉寨栅,闯入起义军军营,起义军士兵四散逃散。起义军重整队伍后,再次前来讨战。王德得到情报,这一次对方要用火牛阵。王德说,火牛阵是古代的兵法,已经使用过一次,使用第二次必败无疑。他令全军将弓拉满,战争一开始,宋军万箭齐发,火牛都掉头往回跑。起义军被全歼,邵青自缚投降,请求保全性命。王德将邵青押送给赵构。宋高宗召见王德,对他大加赏赐。将他升职为中亮大夫、同州观察使。

绍兴二年(1132年),荣州团练使赵延寿率领精锐部队反叛,路过金坛区时,杀死知县胡思忠。王德在建平县追上叛军赵延寿,将其全歼。这一年,有言官弹劾王德贩卖私盐,刘光世责骂了王德,言明今后如若再犯,必严惩不贷。

绍兴三年(1133年),王德任巩州、熙河兰廓路兵马辖。绍兴四年(1134年),王德任行营左护军前军统制,驻军在池阳和当涂县。金军在长江以北烧杀掳掠,攻陷滁州市。王德渡江突袭滁州,追击金兵到桑根,擒获女真万户卢孛一人,千户十余人。绍兴五年(1135年),王德改任环庆副总管。绍兴五年(1135年),淮西宣抚司将官陈琳反叛,劫持了上官张琦,准备依附伪齐刘豫。王德追到襄安镇,抓到陈琳后返回。

绍兴六年(1136年),刘豫派其子刘麟、刘率兵三十万,分东西二路进攻南宋。南宋朝野上下人心惶惶。殿帅杨存中、统制张宗颜、统制田师中、王德分别率兵抵御。刘猊、刘麟兵败逃走。王德追至寿春,没有追上他们,缴获了四百艘粮船。论功行赏时,王德被封为相州观察使。

绍兴七年(1137年),王德改任熙河兰廓路副总管、行营左护军都统制,驻军合肥市。当时刘世光的宣抚使被罢免,赵构下诏,令王德统领刘世光手下的士兵,让武泰军承宣使郦琼做他的副手。郦琼以前和王德的官职相同,不愿意屈居王德之下,于是率兵反叛,归顺于刘豫。绍兴八年(1138年),王德的部队被命名为“锐腾”,隶属于江淮招讨使张俊

宿州之战

绍兴十年(1140年),张俊令王德立即攻取宿州市。王德从寿春日夜兼程,急忙奔赴到蓟州,路上遇到金军巡逻的骑兵。趁金军没有注意到他,王德立即进入城中,偃旗息鼓。等到金军的骑兵退去后,王德就率军秘密向宿州进发。半夜,宋军逼近金军营地。第二天早晨,金军将领高统军在汴水布阵,伪守马秦、同知耶律温率领三千人,凭借汴水阻击王德。王德率先策马渡河,步兵骑兵紧随其后。王德远远地大声呼喊,言明自己与金兵交战上百次,无论对方是名王还是贵族酋长,无一不是一败涂地。金朝听后,心中惧怕,放下武器投降。马秦、耶律温急忙进入城中,闭门守城。王德到达城下后,大声呼唤马秦,晓以大义,马秦用绳子将自己送下城墙,表示归顺。王德命令儿子王顺先登城,马秦与耶律温都投降了南宋,王德将这两个人送到朝廷。接着,王德率军乘胜直奔亳州市,和张俊在城父会师。恰好郦穷正在亳州,听说王德就要来了,对手下说,夜叉很难抵抗,于是率军逃走了。王德进入亳州后,建议张俊趁着得胜的势头继续追击,进取东都。张俊认为没有那么容易,于是班师回朝。论功行赏,王德功劳最大,被封为兴宁军承宣使、龙神卫四厢都指挥使。后又晋升为侍卫亲军马步军都虞候,受封陇西郡侯。

柘皋之战

绍兴十一年(1141年),金朝合肥市入侵南宋,先头部队已经到达长江。张俊建议分兵把守长江南岸,王德却有不同的意见,他说,淮河是长江的屏障,放弃淮河,就会造成唇亡齿寒的情形。金军从几千里外远道而来,粮草一定不能及时供应。趁他们粮草不济攻打他们,可以挫败他们的锐气。如果迟疑不决,等金军安稳下来,淮河就守不住了。张俊很犹豫,下不了决定。王德更为坚决地建议,自己和儿子愿意率先渡过长江。张俊可以等和州被攻取后再渡江。张俊这才同意王德的建议,王德从采石过江,张俊督军做为后继部队。王德当夜攻取了和州,第二天清晨就迎接张俊入城。金朝退守昭关,王德乘胜追击,追到柘皋古镇,与金军隔河对望。王德打算继续进攻,将将帅们聚集在一起,只有张俊没有到场。统制田师中想继续等张俊,王德很生气,认为机不可失,不能因为等人而耽误了时机。王德分析了金军的布阵,认为金朝大将完颜宗弼以十多万铁骑布阵,右阵尤其牢固,应该先进攻右阵。于是,他指挥宋军过桥。淮北宣府副使杨存中、判官刘锜、统制官田师中与王德一起,与金军战于皋镇。金军的一个首领披甲策马出阵,王德拉弓一箭将其击毙。宋军大声呼喊冲击敌人,各军将士也随之鼓噪助威。金军以拐子马为两翼前进,王德率众与金军战,杨沂中带领一万多名士兵手持长斧,象墙一样推进,金军大败。王德率军追击,又在东山击败金军,金军望风而逃,退守紫金山。论功行赏,王德升职为兴宁军承宣使,清远军节度使、建康府驻札御前诸军都统制 。

历官去世

绍兴十五年(1145年),因为王德罢免了张俊侄子张子盖的都统制职位,又罢免了张俊爱将马立、顾晖的官职,张俊很不高兴,将此事诉诸朝廷。丞相秦桧也忌惮王德的勇猛,因而授王德为两浙东路马步军副都总管,此职位为添差。王德的兵权就这样被解除了。绍兴市二十四年(1154年),历任浙东福建总管、南平副都统制,最终职位为清远军节度使、侍卫亲军马军都虞候、荆湖北路马步军副都总管的王德在荆南府去世,追封检校少保、陇西郡开国公,再次追赠为少傅,谥号“威定”。

人物评价

王德骁勇善战,战功赫赫,广受赞誉。

南宋名将韩世忠评价王德是一位“好汉”。

南宋名将刘锜认为王德“威略如神”。  

元代史学家脱脱认为,王德素有声威谋略,懂得择人而从,以前隶属刘光世,察觉到刘光世不可靠。后来跟随张俊,终于功成名就。 

宋代官员傅雱认为,王德常常能够随机应变,“战必胜,攻必取,国士无双”,可以与韩信媲美,但是他对国家的忠诚,抵抗金军的顽强,又远远超过韩信。王德威名震动邻国,是国家的守卫者。对待君主始终如一,从无异心。他的丰功伟绩,使得南宋有了中兴之象。

明末文学家、民族英雄黄道周认为,王德有夜叉之勇,擒贼犹如割草。击退流寇、叛军,抵抗金军,种种行为非常强悍,气节过人,是一个英雄,古今难有人企及。

人物关系

人物争议

卒年之争

宋史》中记载,王德于“二十五年,卒。”而《建炎以来系年要录》中的记载却是,“(绍兴二十四年)十二月……清远军节度使、侍卫亲军马军都虞候、荆湖北路马步军副都总管王德于荆南府。”另据《王德神道碑》中记载,绍兴二十四年十月,……王公寝疾,终于荆南官舍。”

相关轶事

善待王胜

张俊与浙江府中军统制王胜不合,总想找机会除掉他。他知道王德与王胜的关系一向不好,想借王德之手杀掉王胜。当时王德管理建康府军事,于是张俊寻故将王胜贬至建康府军中。没想到王德见到王胜后,竟然非常高兴。他说自己是王夜叉,王胜是王黑龙,两个人一定会很亲近的。于是,王德对待王胜非常客气。

尽释前嫌

建炎三年(1129年),王德杀掉了韩世忠的亲信刘彦章,两人结下仇怨。绍兴三年(1133年),王德的上司刘光世被任命为江州、淮州宣抚使,要调往建康城。韩世忠奉命接替刘世光的职位。王德带领几十个人到京口迎接韩世忠。估计韩世忠快要到了,王德就站在道路旁,高声说,自己擅自杀死陈彦章,请求死罪。韩世忠下马握住王德的手,连称他是好汉,大家不要将过去的嫌隙放在心上。于是两人畅饮一番后作别。

众望所归

柘皋之战后,王德升职为清远军节度使,御前统制田师中升任为平江军节度使。田师中的夫人曾经是上司张俊长子的妻子,因张俊长子早逝,改嫁给田师中。因此田师中每次见到张俊都称呼他为“父亲”,对待张俊就像儿子对待父亲一样。田师中每战必有奇功,天下人都不相信他的战功是真的。王德与田师中一同升职,众人都认为王德很应当受到封赏,而田师中的封赏与战功是不相称的。

墓葬

王德墓位于江苏省省南京市城北郊燕子矶下庙村伏家桥邱家山下,是江苏地区保存相对较为完好的宋代墓葬,也是南京仅存有石刻的宋代墓葬。王德墓前现存龟神道石碑一通、石虎岩羊各一尊,石马两尊。石碑雕刻于南宋绍兴二十五年(公元1155年),长209米,宽121厘米。碑文正书五十五行,行九十八字,楷书题额“宋故赠检校少保王公神道”,题额周围饰以浮雕云龙纹。1956年,王德墓被公布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

参考资料

海山仙馆丛书·广名将传·王德.中国哲学书电子化计划.2023-06-13

王德神道碑.南京大学博物馆.2023-06-13

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名单.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2023-0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