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禁
于禁(?-221年),字文则,泰山郡钜平县(今山东泰安宁阳县磁窑镇西太平村)人。东汉末年曹操手下一员名将。
于禁早年归属同乡鲍信的队伍,一起讨伐黄巾军。刘协初平三年(192年),于禁跟随曹操,开始了南征北战的一生。他随曹操攻打吕布、征讨黄巾军余党,屡次获胜。从征张绣一战,他因治军严谨,攻击不守军纪的青州兵,受到曹操盛赞“胜过古代名将”。官渡之战时于禁自愿为先遣军,战后因功升任偏将军。他为维护军法泪斩昌豨,官拜虎威将军;协助张辽平定陈兰、梅成叛乱,获增食邑,后又升迁左将军。汉献帝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关羽包围樊城,于禁率七军救援,遇天下大雨,水淹七军,他因此被俘。曹丕黄初二年(221年),于禁返还魏国,官拜安远将军。后患病而死,谥号曰厉侯。
于禁治军严谨,从不私藏战利品,因此深得曹操欣赏看重,被授予假节钺。但于禁常以军法治理下属,在军中不得人心。东汉权臣兼曹魏奠基者曹操夸赞于禁有不可动摇的节操,堪比古代名将。晋朝史学家陈寿评价于禁,认为于禁位列曹操当时的“五子良将”之一,是最为沉稳凝重的,但最终未能尽节。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于禁出生于泰山郡钜平县(今泰安市宁阳县磁窑镇西太平村 ),刘宏光和七年(184年),发生黄巾军起义,同乡鲍信来招募徒众,于禁加入了他的队伍。《魏书》记载,当初京师重臣董卓祸乱,鲍信劝袁绍攻打他而不得,于是带着于禁等将士返回家乡,招募二万徒众准备征讨董卓。
跟随曹操
刘协初平三年(192年),鲍信去东郡迎接曹操请他任兖州牧,于禁带着部下一起投靠曹操,被封为军官归属在将军王朗的旗下。王朗对于禁很欣赏,就举荐他去担任大将军。曹操召见于禁同他交谈后,拜他为军司马。之后于禁被派遣率军去往徐州市,攻打广戚,他攻下了城池,被封为陷阵都尉。
东征西讨
汉献帝兴平元年(194年),于禁跟随曹操去濮阳征讨吕布,他率军攻破了吕布在城南的两座营地,又在须昌打败了吕布手下将领高雅。后于禁再跟随曹操攻打寿张、定陶、离狐,在雍丘围困了张超,四座城池都被顺利攻下。刘协建安元年(196年)二月,曹操派兵征讨黄巾军刘辟、黄邵等人,于禁跟随他驻扎在版粱。黄邵带兵趁夜偷袭曹军营地,于禁率领麾下士兵打败了敌人,斩杀了黄邵等人,其余黄巾军全部投降。之后于禁升任平虏校尉,跟随曹操在苦县包围了袁术部下桥蕤,斩获桥等四名敌将。
因功封侯
汉献帝建安二年(197年)正月,于禁跟随曹操到达宛城,宛城首领张绣先是投降,后又反叛。曹操与张绣交战失利,退回到舞阴县。当时军队混乱,士兵各自寻找曹操,唯独于禁约束住他所带领的数百名将士,且战且退,即使有负伤战死的也不让士兵散开。等敌人的追击减缓,于禁便整行部队,鸣鼓返回。还没到曹操所在营地,于禁在路上遇见了十多个衣衫不整的伤兵,他询问得知对方是被青州市兵士所劫持。当初黄巾军投降后,就自称青州军,曹操对待他们很宽仁,因此他们敢趁机抢劫。于禁听后大怒,他认为青州兵也是曹操属下,不可为贼,于是领兵讨伐他们。青州兵不敌,逃到曹操那里告状,而于禁回营后,先去建立防御壁垒,并没有立刻拜见曹操为自己解释。有人告诉他青州兵投诉了他,请他快去和曹操分辩。于禁却表示先防备敌人更重要,曹操是明智之人不会相信诬告。等到他把壕沟营垒都安排就绪,才去拜见曹操,禀告了事情的结果。曹操为此大悦,表示水之难自己当时都着急,于禁却在士兵混乱的时候能够整肃自己的军队,又追讨抢劫的暴行,还建立坚固的防御壁垒,古代的名将也不可能比他做得更好了。于是统计于禁立下的功劳,封他为益寿亭侯。
一年后,于禁跟随曹操在穰县攻打张绣,在下邳活捉了吕布。于禁又和曹军将领史涣、曹仁等人在射犬攻打张杨旧部眭固,攻破城池斩杀了眭固。
先遣官渡
刘协建安五年(200年)正月,曹操开始征讨袁绍,袁绍手握重兵,于禁自愿作为先遣军。曹操夸赞了他,并派给他两千精兵,让于禁率军驻守延津城来抗御袁绍。曹操率军返回官渡后,刘备在徐州市掀起叛乱,曹操便东征刘备。此时袁绍的军队去攻打于禁,于禁坚守城池,未被袁绍攻下。之后于禁和曹军将领乐进率领五千精兵,去攻打袁绍其他的营地,从延津县西南沿黄河抵达汲、获嘉县二县,火烧敌人聚众驻扎的三十多个营地,杀死和俘虏敌人各几千,受降了袁绍的部将何茂、王摩等二十多人。曹操又派于禁率军屯据在原讲武城遗址,攻打袁绍的另一处营地杜氏津,于禁顺利攻下,升迁裨将军,跟随曹操返回官渡。
尔后,曹操和袁绍各自把营帐连接起来,筑起土山对峙。袁绍的部队向曹军射箭,曹军士兵死伤很多,士兵都很害怕。于禁监督守御土山,奋力作战,激励士气。后来官渡之战袁绍兵败,于禁升任偏将军。
博望遇险
刘协建安七年(202年),刘表派遣刘备北侵到了叶县,曹操命于禁和曹军将领夏侯惇等人驻扎在博望抵御敌人。双方对峙许久,刘备设下埋伏,火烧营地撤走,夏侯惇等人要去追击。裨将军巨鹿县李典劝阻他敌人无故撤退,恐怕会有埋伏,路上草木幽深,不可去追。夏侯惇不听李典的意见,和于禁一起去追击敌人,让李典留守。之后于禁他们果然中了埋伏,大败,李典前去救援,刘备见李典来了才退走。
斩杀昌豨
汉献帝建安十一年(206年),东海郡守昌又反叛,于禁被派遣去征讨他。于禁用急兵攻打昌豨,未能攻下,曹操又派遣大将夏侯渊和于禁合力攻打,攻下了昌豨十余座营地,因为昌豨同于禁是旧友,所以找到于禁投降。其他将领认为昌豨已经投降,应当送去让曹操处置,而于禁表示,曹操一贯的命令就是被围之后才投降的不可赦免,昌豨虽然是自己的旧友,不能为他违反法令。于是亲自去和昌豨诀别,流着泪斩杀了他。当时曹操驻扎在淳于县,听闻后感叹道:“昌豨投降不来见我,而是去找于禁,是他的命啊。”后来于禁更得曹操看重。东海被平定以后,他官拜虎威将军。
天柱立功
刘协建安十四年(209年),庐江县人陈兰、梅成反叛,于禁和大将臧霸等前去讨伐梅成;大将张辽、张郃等人讨伐陈兰。于禁率兵抵达后,梅成带领三千余属下假装投降,等于禁离开后又掀起叛乱,他的部下都去投奔了陈兰,转入山。灊山中有一座天柱山,山脉高峻有二十多里,山道狭窄危险,仅容一人通过,陈兰等人就在上面驻扎营垒。张辽与陈兰的军队相持,因为缺乏军粮,于禁就运粮去接应,张辽顺利斩杀了梅成、陈兰。此战于禁被加封食邑二百户,加上之前的共计一千二百户。
治军威严
当时,于禁与张辽、乐进、张、徐晃等都是名将。曹操每次出征,都轮换着让他们担任前锋、断后。于禁治军严谨,缴获的财物不会入自己的私库,因此得曹操赏赐很重。但是因为他以法御下,所以在军中不是很得人心。后来曹操不待见曹军将领朱灵,想要夺下他的军营。于禁因为威严甚重,就被派遣带数十骑兵拿着令书,去朱灵的营地解除他的兵权。朱灵和他的部下见了于禁都不敢动,后被归属到于禁部下,众人都臣服畏惧于禁。
后来于禁升迁为左将军,假节钺,增加五百户食邑,他的一个儿子也被封为列侯。
兵败被俘
刘协建安二十四年(219年),曹操命将领曹仁去樊城征讨关羽,于禁被派遣督领七路军队共三万人协助曹仁。曹仁让左将军于禁、立义将军庞德等人驻扎在樊城北。同年秋,天下大雨,汉水暴涨,平地积水高达数丈,于禁部下七军皆为汉水淹没。于禁与诸位将领登高望水,发现无处可避,关羽趁机乘船攻打于禁的军队,于禁只好投降,唯独庞德因宁死不屈被杀。曹操听闻后,哀叹认识于禁三十年,遇到危难时他却表现不如庞德。恰逢吴军将领孙权擒获关羽,俘虏了所有士兵,将于禁释放出来,于禁又归属到了孙吴。
有一天,于禁和孙权一起骑马并行,吴将虞翻呵斥于禁,说他是投降的俘虏,怎么敢与孙权骑马并行。还打算用鞭子来抽打于禁,被孙权呵止。后来孙权在楼船上与群臣会饮,于禁听到乐曲流泪,又被虞翻指责他这是装哭以求赦免,孙权对此怅然。
遣送回魏
曹丕曹丕即位,孙权称藩国,于是遣于禁返回魏国。《吴书》记载,当时虞翻上谏,称于禁作为降虏,北方得到了必不会重用,将他还回去如同放走盗贼,不如斩杀了以告三军。孙权没有听从他,群臣一起为于禁送行,虞翻告诉于禁不要以为孙吴无人,只是他的计谋没人用罢了。于禁虽然被虞翻厌恶,仍然称赞他。
当时于禁被遣送回魏,很久还不到,魏文帝便询问大臣司马孚,司马孚表示虽然于禁还没回来,也应该宽厚对待孙权,并暗中蓄积兵马,以防备事态变化。而且从孙策到孙权,累世相承,力量的强与弱,并不是于禁所能决定的,他还没到应该是有其他原因。后来于禁抵达魏国,果然是因为生病才这么久到。
逝世
曹丕黄初二年(221年),魏文帝见到了于禁,此时他已经须发雪白,形容憔悴,于禁向魏文帝叩头哭泣。魏文帝用荀林父、孟明视的事安慰于禁,荀林父战败于邺城遗址,孟明视大军败于山,秦、晋二首都不计较并恢复了他们的位分,小国尚且如此,自己更不会计较。樊城兵败是因为水灾,不是于禁征战之过。于是拜于禁为安远将军。魏文帝下诏书告知于禁,当初汉高祖刘邦脱衣给将军韩信穿,刘秀解下绶带给李忠,都是主上对臣下的功劳尊敬的表现,现在自己把朱及远游冠赐予他。魏国打算派于禁出使吴国,他先被命令往北去邺城拜曹操的陵墓。曹丕让人在陵墓画上当初关羽战胜、庞德愤怒、于禁降服的场景。于禁见到后,惭愧愤恨下患病去世,谥号曰厉侯。
人物评价
正面评价
晋朝史学家陈寿评价于禁,认为于禁位列曹操当时的“五子良将”之一,是最为沉稳凝重的。
东汉权臣兼曹魏奠基者曹操夸赞于禁,能够在混乱当中整顿军队,追讨抢劫的暴行,建立坚固的防御壁垒,有不可动摇之节操,古代的名将也不可能比他做得更好了。
明代历史人物李贽赞誉于禁最识大体,只为国家争胜负,不为自身辨曲直。
负面评价
刘宋大臣裴松之评价于禁,当初包围昌豨之后他才投降,法令虽然不能赦免,将其囚禁送于曹操审判,也没有违抗法令。于禁没有为旧友考虑一丝一毫,只是满足自己的好杀之心。所以他后来作为降虏,死后被加上恶谥,也是应该的了。
家族成员
人物争议
关于于禁在樊城之战时的官职,史料上记载不一。据《资治通鉴》记载,当时于禁是左将军的职位。《华阳国志》也是记载他为左将军。而《晋书》中则记载于禁是前将军之职。
艺术形象
文学形象
小说《三国演义》中,第一次提及于禁,是在第十回,曹操起兵为父报仇,他为曹操手下先锋,随其征战徐州市。而对于禁的正面描写,则是在第十一回,于禁与张飞大战,几个回合后不敌败走。在曹军与吕布的军队交战失败后,于禁献计可去攻打吕布另外一处兵寨,曹操听从了他的意见。后来他与乐进合攻吕布,也不是吕布的对手。第四十五回,于禁随曹操参与赤壁之战,在水军都督蔡瑁、张允被曹操误杀后,于禁被任命为水军都督。第五十八回,于禁跟随曹操一起去征讨马超、韩遂,在马超挺枪杀向曹操时,于禁从曹操背后出来迎战马超,不过八九个回合于禁就败于马超手下。
影视形象
参考资料
三国演义.豆瓣电影.2023-06-20
曹操.豆瓣电影.2023-06-20
武圣关公.豆瓣电影.2023-06-20
三国.豆瓣电影.2023-06-20
曹操.豆瓣电影.2023-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