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河北博物院

河北博物院

河北博物院(英文名:Heibei Museum)是中国国家一级博物馆,成立于1953年,位于河北省石家庄市东大街4号。主院区位于石家庄市文化广场,分为南、北两个区域,总建筑面积5.3万多平方米,是石家庄市标志性文化景观。熊慧彪为2023年时任院长。

1953年4月,河北博物院的前身河北省博物馆成立,馆址设在河北省保定市古莲花池院内。1982年,该馆搬迁至河北省省会石家庄市,4年后河北省博物馆与河北省展览馆合并改建为河北省博物馆。2006年,河北省博物馆启动扩建工程,投资6.2亿元在馆区南侧开工扩建。2014年,河北省博物馆、河北省民俗博物馆、河北省文物交流中心、河北省文物出境鉴定中心合并组建成河北博物院揭牌并正式开放。河北博物院包括主院区、建华院区、育才院区三部分。建华院区和育才院区为文物库房,藏品总数21万件。

河北博物院现有馆藏文物24万件,其中一级文物340(件/套),二级文物1926(件/套),三级文物17383(件/套),其中以满城汉墓文物、河北古代四大名窑瓷器、元青花瓷器、石刻造像、明清名人字画以及抗战时期革命文物最具特色。该院设有《石器时代的河北》《河北商代文明》《慷慨悲歌—燕赵故事》《战国雄风—古中山国》《大汉绝唱—满城汉墓》《曲阳石雕》等10个常设展览,通过5000余件(套)精美的文物和现代化展示手段,记录了河北200万年来的人类发展史。

河北博物院是河北省唯一的省级综合性博物馆,截止到2023年,累计接待观众800多万人次。2015年,河北博物院被评为“全国文明单位”,2018年荣“全国最具创新力博物馆”。

历史沿革

博物院前身

河北博物院的前身是河北省博物馆,成立于1953年4月,馆址设在保定市古莲花池院内的藏经楼,这时期展室只有4间,年接待观众数千人。1982年,河北省博物馆搬迁至省会石家庄市,借用河北省展览馆办公并举办展览。1986年河北省展览馆、河北省博物馆合并改建为河北省博物馆,正式迁入现址,次年正式开馆。

随着时代的发展,博物馆展示面积不足,所要求的温度、湿度、通风、消防、安防以及各项服务功能均有所欠缺,为了更好地保护文物、举办展览、满足观众的参观需求,中国共产党河北省委员会、省政府决定新建一座“河北博物馆”。新馆馆址在原省博物馆原址的基础上向南扩展到范西路,东起东大街,西至西大街,总建筑面积40000平方米。2006年河北省博物馆投资6.2亿元,启动扩建工程,扩建后总建筑面积为5.3万多平方米,展示面积为22216平方米。南区为基本陈列展区,集中展示河北省的古代文化文明;北区除《抗日烽火—英雄河北》《“乐享河北”非遗会客厅—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展》陈列外,其余场馆为临时展览展区。

升级博物院

2012年经河北省委、省政府批准,由河北省博物馆、河北省民俗博物馆、河北省文物出境鉴定中心、河北省文物交流中心四个机构合并组建成河北博物院,为副厅级事业单位。2013年,扩建后的博物馆对观众试开放,次年6月,河北省博物馆升级挂牌为博物院。

河北博物院积极与新媒体合作,开设官方网站、微信、微博等自媒体,组织运营“河北博物院”企鹅号自媒体,将博物院的资讯以更为便捷和多样的方式传递给公众,地铁出入口、流动的公交车电子屏,也成为观众了解博物院的途径。2017年,为搭建外地游客与河北博物院沟通的桥梁,河北博物院推出《河北博物院展出文物与常设展览》宣传册,放置于省会重要涉外酒店、机场和重要旅游景点等公众密集的文化、休闲场所,由此来介绍博物院的文物珍品和常设展览。

2023年,河北博物院成立70周年,特举办“七十载·河博正青春—河北博物院成立70周年院史展”,以时间为线索分为“百折不挠创业路”“凝心聚力谋发展”“砥砺奋进新时代”三大部分,共展示图片500余幅、书籍杂志200余册、实物资料60余件。其中,郭沫若的题字作品“河北省博物馆”是首次展出。

方位布局

河北博物院包括主院区、建华院区、育才院区三部分。

场馆设计

主院区

主院区位于石家庄市文化广场,总建筑面积5.3万平方米,展览面积22216平方米余平方米,分为南北两区。

北区建于1968年,原为“毛泽东思想胜利万岁展览馆”,外观仿北京人民大会堂的廊柱式建筑,采用了当时惯用的建筑语汇,如轴线对称、古典纹样、大柱廊等。旧馆建筑平面为长方形,其中有内院两个,形如日字,占地面积69900平方米,建筑面积20028平方米,共计18个大型展厅。1969年12月建成开馆,1987年8月改为河北省博物馆。 2001年被河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河北省文物保护单位。

南区为新建区,总建筑面积40000平方米。新馆筹建期间,按照外观新颖、内部实用、整体和谐、体现特色的要求,邀请了诸多建筑大师进行方案设计,最终采用了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关肇邺教授的设计方案。新建筑周围环以高大的廊柱,与北区建筑形制和主色调相呼应。两馆共同的轴线上,一个高大的玻璃大厅连接彼此,该大厅具备餐饮、购物、休闲等功能。

河北博物院展厅内全面应用低反射玻璃,这种低反射玻璃集高透光、防止紫外线和安全为一体。低反射玻璃可以降低环境光的干扰,减少屏幕反光,提升文物的展示效果和观众的欣赏体验;该院有众多的国宝级文物,这种低反射玻璃具备阻挡紫外线及有害光的作用,配上整个展柜系统,形成良好的文物保护环境,使文物得以长存。

建华、育才馆区

建华馆区和育才馆区为河北博物院文物库房,建华馆区位于石家庄市建华南大街,建筑面积5180平方米;育才馆区位于石家庄市育才街,建筑面积4735平方米,藏品总数21万件。

馆内布局

河北博物院南区为基本陈列展区,集中展示河北的古代文化文明。南区共三层,一楼展厅有《曲阳石雕》《名窑名瓷》《北朝壁画》,二楼展厅有《战国雄风——古中山国》《大汉绝唱——满城汉墓》,三楼展厅有《石器时代的河北》《河北商代文明》《慷慨悲歌——燕赵故事》。

北区除《抗日烽火—英雄河北》《“乐享河北”非遗会客厅—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展》展外,其余场馆为临时展览展区。以举办当代文化艺术、社会热点透视、国內外文物交流及其他各类临时展览为主。

陈列展览

常设展览

曲阳石雕

该展览位于河北博物院南区一层东北展厅,该展览展出了自公元前2世纪至公元14世纪河北曲阳地区制作的132件汉白玉石雕。展览分为西汉石雕、北魏佛教雕像、东魏佛教造像、北齐佛教雕像、隋唐五代石雕、宋辽金元石雕和明清石雕七个部分,展示了曲阳县石雕的发展历史、曲阳工匠的技艺发展和曲阳石雕的艺术魅力。其中唐代胁侍菩萨像丰满圆润,体态婀娜,被誉为中国的维纳斯五代十国散乐图石雕表现了15人乐队用多种乐器吹奏表演的场面。

名窑名瓷

该展览位于河北博物院南区一层西北侧展厅,展览面积873平方米,展出文物276件。该陈列展出了河北省出土的北朝青瓷,唐宋金时期地方四大名窑邢窑、定窑、磁州窑和井陉窑的瓷器,元代瓷器精品以及河北现存的明清官窑瓷器,共有文物276件,时代跨度自公元6世纪至19世纪末年。其中宋代白釉刻花龙首净瓶,器形硕大,花纹精细,刀法犀利,为定窑瓷器之最。

北朝壁画

该展览位于河北博物院南区一层西南展厅,展出河北境内出土的北朝壁画原件6块、陶俑158件。分为东魏茹茹公主墓壁画、东魏元墓壁画、北齐高润墓壁画、北齐高孝绪墓壁画和北齐高洋墓壁画5个单元,展览将约400m²的壁画临摹作品与壁画原件结合展出。其中北齐高洋高洋墓墓道壁画长37米,高8.2米,两壁分别有青龙白虎导引的53人组成的仪仗队,是迄今(2023年)为止发现的内容最丰富、面积最大的北朝壁画,代表了公元6世纪中国绘画艺术的最高水平。

战国雄风一古中山国

该展览位于河北博物院南区二层西侧展厅,展览面积1845平方米,展出文物1400件(套)。表现了公元前5世纪到公元前3世纪位于河北省中部的诸侯王国—中山国的历史。展览分为国史、国都、经济、文化、征战、王陵、青铜器、陶器和玉石器9个单元,展示了中山国的历史及其在经济、文化、军事、建筑等方面的发展状况和成就。

大汉绝唱—满城汉墓

该展览位于河北博物院南区二层东北侧展厅,展示面积1845平方米,展出文物1605件(套)。共分为21个单元,占用两个展厅,第一展厅分为惊天发现、陵山古墓、刘胜其人、棺具、金缕玉衣、玉器、玻璃器、人俑、车马、幄帐10个单元;第二展厅分为灯具、炉具、日用杂器、文具文玩、医疗、钱币、兵器、铁工具、烹饮食、石磨和陶器11个单元,全方位地展示了满城汉墓的全貌和那些珍贵的文物,显示了汉代时期的经济和文化。其中刘胜和窦绾的金缕玉衣是中国出土年代最早的完整玉衣。鎏金长信宫灯、错金博山炉、鎏金银蟠龙纹铜壶、透雕双龙高钮谷纹白玉壁等也都是重要的珍宝。

石器时代的河北

该展览位于河北省博物院南区三层东北展厅,展示面积873平方米,展出文物300余件(套),展现了河北石器时代的历史。展览分为“旧石器时代泥河湾遗址”和“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两部分,“旧石器时代的泥河湾”围绕着河北省阳原县泥河湾遗址展开,分为旧石器时代早期、旧石器时代中期和旧石器时代晚期3个单元,重点展现马圈沟、小长梁、侯家窑和于家沟等著名遗址;“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址”从河北上百处新石器遗址中选取了3个最具代表性的文化遗址加以展示,分为南庄头文化遗址、北福地文化遗址和磁山遗址3个单元。展览通过大量实物、照片、模型及复原景观,再现了史前时期河北省先民的生活场景,展示了人类祖先由蒙昧落后走向文明开化的历程。

河北商代文明

该展览位于河北博物院南区三层东南展厅,通过河北省邢台东先贤、磁县下七垣、城台西、卢龙蔡家坟遗址和定州北庄子墓地等挖掘出土的商代青铜器、铁器、漆器、陶瓷、纺织品等文物,展示了河北在商王朝统治时期的社会生活。展览分为铜铸文明、中国最早的铁器、木盘水井、先民用陶、厚葬习俗、最早的平纹绉丝织物、古老的医疗器具、原始瓷的出现、高超的漆器工艺、台西先民的房屋建筑和中国最早的实物酒曲11个部分。其中商代中晚期,是中国青铜器发展的鼎盛时期。河北省地区的商代先民已熟练掌握了青铜冶制技艺,制作出品类繁多、用途不同的青铜器。既有贵族阶层用于祭祀、宴等礼仪场合的青铜礼器,又有征战之用的兵器,还有社会生产中使用的青铜工具。

慷慨悲歌—燕赵故事

该展览位于河北博物院南区三层西侧展厅,展示面积1845平方米,展出文物710余件(套)。主要展出河北地区在西周初期至秦国之前的燕国所经历的800余年的出土文物,展品包括青铜器、铁器、陶器、兵器以及在一些重大活动中使用的礼器(祭祀、丧葬、朝聘、征伐、宴飨、婚冠等)等,展览分为燕国故都—燕下都遗址、礼乐之邦、金戈铁马和燕国战事、铁器时代、王者余辉和燕国大事纪七个部分。该展览除了展示出土文物外,还运用多媒体展示手段,演示胡服骑射、完璧归赵等历史故事,用以展现赵国的历史文化。

抗日烽火一英雄河北

该展览位于河北博物院北区二层,陈列面积1300平方米,展出文物240余件,历史图片350余幅。展览通过烽火狼烟、日军暴行、河北敌后抗战和伟大胜利四个单元展示了抗日战争时期河北军民的斗争史实,讲述了长城抗战、华北事变及标志全民族全面抗战的七七事变等,揭露了日本军国主义侵略中国的暴行。展览的形式设计紧扣展览主题,以文物史料讲述抗战历史,以大量真实的历史图片再现当年的史实,并合理运用复原场景、雕塑、三维动画短片、多媒体互动等辅助艺术形式增强展示效果,真实再现河北省军民浴血抗战的历史画面。

”乐享河北”非遗会客厅—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展

该展览位于河北博物院北展区5、6号厅。于2021年6月30日起对观众免费开放。展览以情景式设计打造了梨园乡韵、百工百艺、遇见非遗、非遗旅行等多个版块,将传统戏剧、曲艺、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民俗、燕京八绝、雕刻塑作、名窑名瓷、纺染编织、剪刻画绘、康养生活以及非遗创意产品、传习体验、休闲打卡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活动和具有河北地域特色的非遗展品500余件汇集展厅。

临时展览

高枕无忧—中国历代枕文物特展

该展览由河北博物院联合南越王博物院邯郸市博物馆举办,展览时间为2023年7月22日—-2023年10月22日,在河北博物院北区13、14号展厅开展。该展览展出南越王博物院藏枕196件、邯郸市博物馆藏瓷枕5件和河北博物院藏瓷枕17件。其中,南越王博物院有50余件文物是首次在院外展出。时间跨越了西汉到近现代各个阶段,分为“枕·文化”“枕史掠影”“枕之形”“枕之纹”“枕之工”五个单元,通过枕的文化、历史、形制、纹饰和工艺,展示内涵丰富的枕文化及枕中蕴含的古人智慧和审美情趣。

时空旅行者—全球琥珀珍品展

该展览由河北博物院主办,展览时间为2023年7月15日—10月15日,在河北博物院北区二楼9、10号展厅开展,展览精选来自欧洲亚洲、美洲三大琥珀产区的珍稀虫珀、植物珀、琥珀原矿石,以及琥珀雕刻件、饰品等各类展品500余件,以“大自然的馈赠”“千载难逢的相遇”“琥珀文化”为主线,展示琥珀在形成、产地、分类的地质学和动物学知识,讲述琥珀在人类文明发展历程中的重要作用和深远影响,宣扬人与大自然相互依存、和谐共生的生态理念。

负笈追梦—留法勤工俭学运动史料展

该展览由河北博物院和留法勤工俭学运动纪念馆联合举办,于2023年5月1日—2023年6月5日在河北博物院北区9、10号展厅开展。留法勤工俭学运动,起源于辛亥革命前后的留法俭学、旅法华工教育及旅法华人的勤工俭学活动。1919年至1920年,先后有20批次,1800余人不远万里赴法勤工俭学,在中华大地上形成空前规模和热潮。  展览分为“长帆万里运动热潮”“留学岁月运动波澜”“追求真理运动新篇”“百年潮起冀忆力量”“国之栋梁赤子之心”五个部分,选用图片400余幅,文物90余件(套),充分展现留法勤工俭学运动的起源和发展,感受留法勤工俭学运动时期波澜壮阔的历史。

天工汉玉—徐州汉代玉器精品展

该展览由河北博物院、徐州博物馆联合主办,于河北博物院北区二楼13、14号展厅开展。展览时间为2021年4月2日—2021年6月13日。展览共展出玉器142组230余件,展品以徐州狮子山、北洞山、东洞山等楚王(后)墓及刘和、刘慎等贵族墓穴出土的美玉为主。

同在东方—亚洲古代文明展

该展览于2020年12月4日—2021年2月28日在河北博物院北区13、14号展厅开展,展出文物190余件套。展览汇聚叙利亚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巴基斯坦柬埔寨黎巴嫩日本6个国家文博机构的文物藏品以及河北博物院、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和南京博物院的部分文物藏品。展览分为“文明肇始和谐共生”“兼收并蓄多元共生”“思想交汇情感共生”和“开放融通互利共生”四部分,为中国观众解读了与中华文明共生于亚细亚大陆的两河文明、印度河文明等古老文明,从而使人们了解亚洲古代各文明之间的交流互鉴。

欧扇千华

该展览在河北博物院北区15、16号厅开展。展览时间为2020年1月8日—2020年4月8日,展览精选100余件欧洲扇,扇面题材以园林风景、神话传说、圣经故事和贵族人物为主,材质采用象牙、玳瑁、漆木、母贝、羽毛等,制作以彩绘、透雕和描金镀银等工艺制作而成。展览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欧式华美”,主要展示了欧洲扇题材多样、风格各异的繁华风貌;第二部分“东风来仪”,从欧洲刮起的“中国风”切入,分析中国园林等中国元素对欧洲扇的影响;第三部分“别出心‘材’”,主要阐释欧洲扇多种多样的材质之美。

圆明重光—圆明园历史文化巡展

该展览由河北博物院和海淀区圆明园管理处共同主办,于河北博物院北区一楼1、2号展厅开展。于2019年9月28日开展,2019年12月22日结束,展览以圆明园的历史变迁为线索,分为“万园之园”“百年沧桑”和“圆明重光”三个部分,共展出包括圆明园出土文物、圆明园十二生肖兽首铜像铜像复制品、红木建筑模型等在内的展品170余件,另外展览通过丰富的图文资料和多媒体技术,全面展示了圆明园盛时的辉煌气象、近代以来的沧桑变迁和新时代背景下的保护利用。

赴外展览

河北博物院推出“汉代王室文物展”“古中山国文化特展”等外展并赴广州市西安市等地巡展,传播河北文化。为加强对外交流,“河北博物院精品文物图片展”赴日本,“佛‧缘─河北曲阳白石佛教造像艺术展”赴中国台湾展出,增强对外影响力和知名度。

2020年,由河北博物院、汉景帝阳陵博物院联合举办的“父子家国——汉代中山王陵及王室墓出土文物特展”在汉阳陵考古陈列馆临展厅正式对公众开放。该展览以刘启、中山靖王刘胜的父与子、帝与王的血缘家国纽带为线索进行的一次开拓性实践。参展文物90件(组),以中山靖王刘胜夫妇、中山怀王刘修、中山简王刘焉等王族陵墓等中山王陵精品文物为主,其中一级文物17件、二级文物26件、三级文物27件。

2022年,由河北博物院、苏州博物馆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共同策划的鲜虞风云——古中山国文物精品展在苏州博物馆展出,甄选164件(套)珍贵文物,分为“鲜虞东徙·肇建中山”“车辚马啸·逐鹿中原”“钟鸣鼎食·生死同欢”三个单元,展示了中山国在经济、文化和军事等方面的不凡成就。

数字化展览

2019年,河北数字博物馆试运行,河北博物院建立了数字资源库,利用“云端”发布馆藏、对文物进行多角度高清展示、详解文物细节和历史、设置虚拟体验和互动,让游客足不出户,在网上就能与文物实现“亲密接触”。截止到2022年,河北博物院构建“云”上博物馆,制作发布的“360°全景展厅”达32个。引入VR、AR等技术设备,在展陈中应用互动体验、原创动漫、高清互动三维藏品等多媒体展示手段,为广大公众提供沉浸式的观展、欣赏体验。

重要馆藏

透雕龙凤纹铜铺首

该文物是战国燕国的一件青铜器,展览地点在南区三层西侧展厅的《慷慨悲歌—燕赵故事》陈列内,是河北博物院的十大镇馆之宝之一,也是中国第一大青铜宫门铺首。该铺首1966年出土于易县的燕下都遗址老姆台,环外径29厘米,内径16厘米,高74.5厘米,宽36.8厘米,重21.5公斤。从整体看透雕龙凤纹铜铺首是兽首衔环的造型,兽首主体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怪兽饕餮

铺首是含有驱邪意义的传统建筑大门上的装饰物,在古代社会人们认为要阻挡妖魔鬼怪进门,最主要的方法是在大门上放怪兽衔着门环,可以防止妖魔鬼怪进门,铺首是最原始的“门拉手”,可以用来开门、敲门,同时也具有装饰意义。据专家推测这件透雕龙凤纹铜铺首可能是燕下都宫殿大门上的构件。

长信宫灯

长信宫灯是1968年在中山靖王刘胜之妻窦绾墓出土的西汉时期铜鎏金青铜器,展览地点在南区二楼“满城汉墓”第二展厅特设的“长信宫灯”独立展区,灯高48厘米,灯重15.85公斤,因为灯身上刻有“长信”的铭文,所以取名叫长信宫灯,为河北博物院的十大镇馆之宝之一,也是中国首批被限制出境展览的文物。

整座灯的表面涂满了金和合成的金贡剂,也就是鎏金,造型是双手执灯跪坐的宫女。宫女铜像的体内是中空的,中空的右臂与衣袖形成铜灯灯罩,可以自由开合,燃烧产生的烟雾可以通过宫女的右臂沉淀在于宫女体内,不会大量飘散到周围环境中,这个环保理念体现了古代中国人民的智慧,长信宫灯也因此被誉为“中华第一灯”。宫灯上还有九处铭文65字,分别记载了灯的容量、重量及所属者。根据铭文人们可以大致知道这盏灯的流转历史。

刘胜金缕玉衣

刘胜金缕玉衣,1968年出土于河北省满城区中山靖王刘胜墓,是中国首次发现、规格最高、最完整的玉质葬衣,展览地点在南区二层东北侧《大汉绝唱满城汉墓》展厅内。玉衣是汉代皇帝以及王侯贵族的特制葬服,按等级分为金缕玉衣、银缕玉衣、铜缕玉衣。刘胜金缕玉衣全长1.88米,用玉片2498片,金丝1100克。玉衣内尸骨已腐朽,有牙齿珐琅质碎片和骨渣残留,是河北博物院的十大镇馆之宝之一。为研究西汉葬制、西汉的玉石金工艺提供了实物资料。

该玉衣外观与男子体型相似,体躯肥大,腹部突鼓,分头罩、上衣、手套、裤筒和鞋五部分,是用金丝将玉片编缀而成。玉片为新山玉制作。上衣呈绿色,玉质莹润。下身为灰白和淡黄色,是汉代皇帝和高级贵族死后的殓服。刘胜金缕玉衣按人体部位的不同,决定玉片的大小和形状,有些玉片背后尚能依稀辨别当时墨书的编号,说明制作经过缜密的设计。

错金博山炉

错金博山炉是1968年在河北省满城中山靖王刘胜墓出土的西汉时期的青铜器,1993年被定为国宝级文物,是河北博物院镇馆宝物之一,展览地点在南区二层东北侧展厅的《大汉绝唱——满城汉墓》陈列内。炉身高26厘米,炉座足径9.7厘米,因造型象征的是传说中的海上仙山一博山,所以叫做博山炉。错金博山炉为香薰、薰炉使用,属于青铜器中的豆形,看起来像个大杯子,由炉盖、炉盘、炉座三部分组成。炉盖和炉盘上部铸有高低起伏、挺拔峻峭博山,山峦最高点包括左右两个次高点分别都有一只小猴子耍。下面的山峦间有虎豹、猎人。炉座足部雕有三条镂空的龙,头部上仰托起炉盘,炉盘与炉盖可以随意开合。

青花釉里红镂雕开光盖罐

该文物是1964年保定市出土的元代瓷器,在南区一层西北展厅的《名窑名瓷》陈列内,通高41厘米, 口径15.5厘米,足径18.5厘米,其盖子顶部有一个坐着的狮形雕塑,是个可以用来打开罐子的把手。罐盖上描绘有青花莲瓣纹、卷草纹以及回纹。罐壁从上往下由薄变厚,整个罐子纹饰层次鲜明,青花、釉里红相互衬托,红色、蓝色交相辉映。罐子的肩部绘制了四个下垂的如意云头纹,云头纹内绘制了一副白莲图。罐子腹部四面有开光,开光内部以浮雕的形式雕刻了山石、牡丹、菊花等景色。罐底部绘制有莲花瓣状的纹路,莲瓣纹内绘制了倒垂宝相花纹,宝相花倒立环绕在罐底。

错金银四龙四凤铜方案座

该文物是战国时期中山国的器物,1977年在河北省平山县的中山国王陵墓出土。该方案通高36.2厘米、长47.5厘米,展览地点在南区二层西侧展厅的《战国雄风一古中山国》陈列内。2011年,该文物被评选为河北省博物院新馆入展文物“十大珍宝”之一,也是中国首批被限制出境展览的文物。错金银四龙四凤方案座的下部有两雌两雄四只侧卧的梅花鹿,梅花鹿四肢蜷曲,承托圆环形底座。中间部分有四条神龙,分向四方。四条龙的造型都是独首双尾,每两条龙尾交结成一个圆环,凤头从圆环中引颈而出,龙凤纽结缠绕。上部的龙头上各有一个一斗二升式的斗拱托起了方形案框。这件铜方案的造型体现了白狄人的艺术风格和民族智慧,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和工艺美术价值。

错金银虎噬鹿屏风座

错金银虎噬鹿屏风座又称“虎噬鹿屏风座”,是1977年在河北省平山县王姬( cuo,音错)墓发掘出土的战国时期中山国文物,展览地点在南区二层西侧展厅的《战国雄风一古中山国》陈列内。通高21.6厘米,长51厘米,是河北博物院的镇馆宝物之一。错金银虎噬鹿屏风座是一件战国时期的家具构件,是用来安装屏风的底座。虎的项部和臀部各有一个用来安装屏风用的长方形(qiong)。銎两侧是山羊头面,口就是銎口。沿两銎口直线相交,成84度交角,安上屏后成曲尺形,整个器形构思巧妙而自然。在虎的腹部还有12个字的铭文,记述了器物铸造者、墓主人墓葬的级别和墓葬场面。

中山王厝铁足大铜鼎

中山王厝铁足大铜鼎是1977年在河北省平山县三汲村中山王墓出土的战国时期青铜器,展览地点在南区二层西侧展厅的《战国雄风一古中山国》陈列内,器高51.5厘米,腹径65.8厘米,为河北博物院的十大镇馆之宝之一。中山王厝铁足大铜鼎铜身铁足,圆腹圜底,中部有凸弦纹一道,上有覆钵形盖,盖顶有三环钮。鼎外壁刻有469字长篇铭文,是截至2023年所见铭文最长的一件战国铜器,铭文记载了中山国相邦司马率师伐燕、扩大疆土的功绩。

文宣帝高洋墓墓道壁画

文宣帝高洋墓墓道壁画是1989年在河北省磁县湾漳村高洋墓发掘的北齐时期壁画,展览地点在南区一层西南展厅的《北朝壁画》陈列内,其长37米,最深处8米,面积约320平方米,是中国现存(2023年)最大型的北朝时期墓葬壁画,为河北博物院的十大镇馆之宝之一。壁画表现的是高洋皇帝出行的场景(高洋,北齐开国皇帝,东魏丞相高欢的次子),东西两壁绘制了106个真人大小的仪仗人物和41个祥禽瑞兽,布局对称,形象逼真。该墓道壁画不仅对研究北朝绘画艺术具有重要意义,壁画中展示的仪仗用具、服饰风格,对研究北朝时期的仪仗制度、服饰发展等均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彩绘石散乐图浮雕

该文物是1995年在河北省曲阳县西燕川村王处直墓发掘的五代十国时期浮雕,为河北博物院的十大镇馆之宝之一,展览地点在南区一层东北地区展厅的《曲阳石雕》内。长136厘米,高82厘米。散乐图表现的是乐队吹奏表演的热闹场面,由15人组成。右边的第一人为女性,穿男装,头戴黑色幞头,身穿褐色圆领长袍,双手交叉于胸前,手中横握一棒,棒上有双环丝带,似为乐队指挥。右下角2男性头缠布带,好像在进行表演或在队前导 引。12名演奏者均为女子,分为前后两排,所持乐器有箜篌、筝、琵琶、拍板、座鼓、笙、方响、革、横笛等。图中伎乐人物丰满圆润,表情生动,体现了当时社会的审美观。

学术研究

学术机构设置

河北省博物馆学会

河北省博物馆学会成立于1984年,是由开展博物馆有关业务的单位和个人自愿结成的河北省博物馆界群众性、非营利性的学术团体。登记管理机关是河北省民政厅,业务主管单位是河北省文化和旅游厅,党建领导机关是中共河北省社会组织党委。学会的业务范围包括组织博物馆学术研究和学术交流活动;组织开展博物馆业务培训;加强行业自律性管理,发挥专业指导、协调作用,提供符合学会宗旨的社会服务;配合省内业务主管部门开展业务活动,交流工作经验;编辑内部资料,印发博物馆学科研究成果,发布文博行业动态信息。

学术委员会

2014年12月,河北博物院学术委员会组建成立,旨在推动河北博物院科研水平达到新的高度并加强同社科联、国家文物局各司处、省文物局等有关部门的联系,多承担些课题,开拓招聘人才渠道,丰富人才储备,提高学术水平。

学术成果

杂志

《博物院》杂志是面向中国国内外发行的国家级博物馆行业期刊,由中国科学院主管,科学出版社主办,首都博物馆天津博物馆、河北博物院联合协办,于2017年2月正式创刊发行为双月刊。该刊主要有专题探索、理论研究、博物馆实践三大栏目,主要涵盖与博物馆相关的以下学术研究成果:博物馆学理论与博物馆史、藏品征集与保管、藏品修复与保护、藏品研究,展览与展评、博物馆教育,宣传与文创、博物馆管理;开放与安保、博物馆建筑、博物馆数字化与信息化;专著与论文述评与博物馆相关的历史与考古研究、古建筑和古遗址的保护与研究及其他相关研究成果。2023年《博物院》入选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综合评价目录,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综合评价目录是中国社会科学评价研究院对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杂志进行综合评价的重要大型评价项目,2014年开始每四年组织一次期刊评价,是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的重要评价体系之一。

期刊

《文物春秋》期刊创办于1989年,是河北省文化和旅游厅主管,河北博物院主办的以文物、考古、博物馆学为主的综合性学术期刊,主要栏目有研究与探索、考古发现与调查、文博论坛、古代建筑、文物介绍与研究、考古发现、文保技术、新书评介、文博简讯、文博人物等。2021年《文物春秋》“考古发现与调查”栏目被评为“2018—2019年度河北省期刊(社会科学)特色栏目”,刊发于2019年第6期的《河北省考古七十年回顾与展望》一文被评为“2018—2019年度河北省期刊(社会科学)好文章”。

《燕赵国宝》

该书于2008年出版,是一本展示河北历史的精品画册,共收录河北省各文物收藏单位精品文物291件(套),包括陶器、青铜器、玉器、瓷器、石器、金银器等种类,时间跨度达到一万年,几乎涵盖了中国历史的各个时期。该书材料翔实、图文并茂,书中每一幅文物图片均配备了200字左右的简要说明,包括文物的时代、出土地点、收藏单位、尺寸、文物价值等等。

《北朝壁画 曲阳石雕》

该书由河北博物院编撰于2014年出版,书中介绍了北朝的壁画、曲阳县的石雕,包括东魏茹茹公主墓壁画、东魏元祜壁画墓、北齐高洋墓壁画、北齐高润墓壁画、西汉石雕、北魏佛教造像、东魏佛教造像等。

河北博物院先后又出版了《归国谣、无弦曲合集》《满城陵山汉墓》《莲池书院法帖》《楹联墨迹选集》《明文徵明书元旦朝贺诗卷》《黄绮刻印集》《战国中山国史话》《中山靖王与满城汉墓》《河北省博物馆文物精品集》《满城汉墓》《河北省博物馆藏历代书法集》《定州文物藏珍》《大汉绝唱满城汉墓》《河北全省博物馆通览》《龙年说龙》《杜锡瑞书法作品》《河北省博物馆50年》等著作、图录和画册。

学术交流

河北博物院发起并成立了中国博物馆协会博物馆图文典籍与金石拓片专业委员会,召开了“文字、文物与人类文明的发展学术研讨会”“新时代图文典拓专委会的使命与担当座谈会”“从传统走向未来学术研讨会”等,成功举办“博物馆图文典籍保护利用及人才成长计划培训班”“第一期全国典籍保护与利用线上培训班”等多项业务培训,推动了博物馆图形文字类、典籍类、拓片类藏品的保护管理、研究利用。河北博物院推进博物馆主题的学术探索,组织举办了“中国传统草木灰釉的传承与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合作协办“国际视域下中山国文字的创作与艺术推广暨中山国文化国际研讨会”,联合召开“让文物活起来——京津冀一体化背景下的展览交流与合作研讨会”“博物馆的未来:恢复与重塑”“博物馆的使命与担当——新形势下文化遗产的价值认知与有效利用”等多场学术研讨会。

国际交流

2017年,河北博物院为了进一步深入研究中国瓷器“釉”的起源以及传承与发展,举办了“中国传统草木灰釉的传承与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来自日本法国新加坡等70余位国内外业界专家学者出席本次会议。研讨会上,台北故宫博物院的陈东和研究员、新加坡饮流陶瓷学会的林亦秋会长和浙江大学周少华教授、中国科学院大学王昌燧教授等国内专家,围绕“中国瓷器‘釉’的起源、传统草木灰釉的传承与发展”的主题,从艺术、收藏、鉴定、烧陶实践、理论研究等多个角度展开讨论,分享心得体会和最新的研究成果。为丰富此次学术讨论会,河北博物院与河北省古陶瓷学会筹备组推出了《河北古代名窑标本展》,共展出邢窑、定窑、磁州窑及井陉窑的瓷片标本643片(件),是河北四大名窑标本第一次大规模的集中展示。

与学院合作

2019年10月,河北博物院为充分发挥博物馆和高校在传承传统文化、复兴民族文化方面的作用,与河北美术学院决定共同建立示范性实践教学基地,利用各自的资源、人才和专业优势,在学生实践实习、专业人员培训、学术交流等领域开展合作,共同推进该实践基地的建设。

赴港交流

2020年,河北博物院为落实河北省政府重大涉外经贸活动督办事项,应中国香港贸发局的邀请,河北博物院派出两位同志赴港参加第18届香港国际授权展,就资料参展、文创授权展开交流。香港国际授权展是由文化和旅游部指导,共有来自北京市、青海省河北省等112家内地参展商(单位),展示内容包括版权授权、文创授权、非遗授权、动漫授权等多个板块。在香港国际会展中心,该院出访团与国内外多家参展企业介绍具有河北博物院特色的文创产品,在国际平台上宣传推广河北文化资源。同时,与多家参展单位就企业运营和知识产权保护方式展开交流,探讨如何更好的利用授权渠道,促进IP赋能产品。

文物保护

河北博物院加强库房建设,对所有文物库房、展厅的保存环境实施质量监测与调控,建立了文物保存环境监测系统,形成预防性风险管理机制,提升了馆藏文物的预防性保护能力。并与中国文物信息咨询中心合作搭建河北博物院藏品管理系统,将馆藏珍贵文物进行数字化信息采集,满足文物数字化保护利用的实际需求,形成了高精度、可视化的3D文物资源数据库。

文化活动

社教活动

文博讲坛

2014年,河北博物院为更好地服务社会,面向广大公众推出了“文博讲坛”,内容涵盖传统文化、文物考古、书画鉴赏、艺术品鉴等多个领域,每周一期,从不间断。河北博物院“文博讲坛”采取预约听讲的方式,每期预约人数为80人。2023年8月20日,“文博讲坛”推出第316期,题目为“大运河遗产保护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此次讲座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展开,中国大运河遗产概况与分类、大运河遗产的保护方式、大运河遗产的传承探索、京津冀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现状、问题及对策。

河博之旅

2018年河北博物院策划推出了文旅融合的教育项目——河博之旅。旨在通过组织公众近距离接触考古现场、文化遗址及出土文物等,以最直观的方式,穿越时空探访“秘境" ;通过专家、文化遗址现场以及社会公众三者之间的积极互动,使参与者享受探索发现古代文明的乐趣。河博之旅形成了系列研学旅游线路,服务来自北京、天津市江苏省山西省内蒙古自治区等多地公众,成为河北博物院品牌项目,2021年“河博之旅”研学项目入选2021全国文化遗产旅游百强案例。

河博学堂

河博学堂是河北博物院打造的学习园地,定期在馆内开展丰富多彩的课程活动。河博学堂以河北省的文化资源和博物馆的文物资源为依托,将文物知识、历史故事、文化内涵等多元化的内容与欣赏、互动、体验、感悟等多样化的形式相融合,让公众在快乐学习中了解文物、感受历史、传承文化、结合《关于利用博物馆资源开展中小学教育教学的意见》,河博学堂为中小学校开展课程定制,积极走出馆外进行文化服务,促进博物馆资源融入教育体系,提升中小学生利用博物馆学习效果。

河博美育

河北博物院为激发少年儿童发现美、享受美、唤醒关于美的思考,借助博物馆里特有的实物而特别开发了美育课程—河博美育,活动对象为8—12少年儿童,让孩子们在干湿点染间、在一勾一画间、在笔墨丹青间、在泥塑剪影间,感悟文物之美,提高审美能力,丰富青少年儿童的想象力和创新意识。

艺术治疗

“守望成长静待花开”是河北博物院专为孤独症儿童及其家庭研发的艺术治疗类教育项目,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表达性艺术活动,促进孤独症儿童及其家庭进行有效的情绪表达和良性的社会互动,以文化艺术抚慰心灵。它区别于专业医疗机构和特殊教育场所开展的分析性或者医学的艺术治疗,是通过体系化的内容和多元化、互动性的形式,关注儿童心理疏导,开展动态评估,让艺术创作成为孤独症儿童表达内心世界的方法和渠道。2022年该项目入选“2022年度全国文博社教百强案例”。

文创设计

河北博物院是首批中国国家文化文物单位文化创意产品开发试点单位,河北博物院内设文创中心店,河博茶咖、香约河博、和玉缘3个文创品牌店及冀驿主题邮局,为观众提供依托院藏文物和陈列展览设计研发的文化衍生品、河北省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作品等,其中,“汉代绢纹针线包”获得2014年度“中国博物馆十佳文创产品奖”,“孩儿垂钓熏香盘”荣获“2016年全国文博单位文化创意产品联展”中的“最佳创意产品奖”等。

汉代绢纹系列

汉代绢纹系列文创产品创意来源于汉代刺绣绢纹,产品包括桌旗、相框等客厅装饰用品和系列和首饰包、钱夹包等个人用品。2021年5月,汉代绢纹系列入选中国百佳文化创意产品名单。

山字形器包系列

山字形器包系列创意来源于河北博物院展出的战国中山国山字形器,产品将山字形图案进行排列,呈现在人们日常使用的钱包、背包、行李箱、折迭伞中,无形中传播了传统文化。2021年5月该系列入选中国百佳文化创意产品名单。

长信宫灯温暖系列

长信宫灯温暖系列产品结合长信宫灯投放光亮、带来温暖的属性而命名。该系列产品包括长信温饼和长信暖茶两种食品类文创产品,胶带、笔记本等文具用品,T恤、丝巾等服装饰品类产品,以及搪瓷杯、冰箱贴、鼠标垫等生活用品。

车较纹系列

车较纹’系列产品主打男士用品。该系列产品选取河北博物院藏的汉代安车饰件—错金银铜车较上的纹饰,结合男性消费群体审美设计。呈现在日常使用的皮带、马克杯、书签、胶带纸上,在满足日常使用需求的同时,无形中传播了传统文化。

所获荣誉

重要事件

2022年5月18日是第46个“国际博物馆日”,河北博物院举办民间收藏文物公益鉴赏活动。活动现场,5位文物鉴定专家从藏品的器形、材质、年代、工艺特征等方面对藏品进行分析,为藏友答疑解惑,认真普及文物收藏知识。本次活动旨在充分发挥博物馆传播科学文化知识、提高公众科学素养的社会功能,加强文物鉴定知识和文物保护法律、法规宣传,让市民进一步了解文物保护法律、法规,推动民间收藏文物健康发展。本次藏品鉴赏类别包括陶瓷、书画、玉器、铜器、银器等。每名收藏爱好者可以携带不超过3件藏品参加,类别不限。藏品鉴赏专家只告知真伪及年代,不做市场评估,不出具书面鉴赏证书。

参考资料

河北博物院.河北博物院.2023-09-09

简介.河北博物院.2023-06-09

河北博物院.河北博物院.2023-08-28

藏品.河北博物院.2023-09-01

历史篇.中国旅游新闻网.2023-08-28

河北博物院到正定博物馆开展调研.正定县文旅局.2023-09-09

文化石家庄 | 探访我市省文保单位河北博物院.石家庄长安区发布.2023-08-31

河博文创丨纪念建院70周年数字文创产品即将发售!.河北博物院.2023-08-31

《春华秋实来时路——河北博物院65年掠影》.河北博物院.2023-09-01

河北博物院.河北旅游资讯网.2023-09-01

河北博物院院长:让博物馆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人民网.2023-08-31

展览上新 | 《七十载·河博正青春——河北博物院成立70周年院史展》.河北博物院.2023-08-31

河北博物院:河北的城市会客厅.专题汇总_河北新闻网.2023-09-09

常设展览.河北博物院.2023-09-09

河北博物院.中国博物馆协会.2023-08-31

河北省博物院参观指南及十大珍宝!.蔚县旅游.2023-08-31

76.展览馆建成.石家庄市人民政府.2023-09-01

6月9日 河北省博物院将揭牌并正式对外开放.凤凰网.2023-09-02

河北博物院导览图.河北博物院.2023-08-31

河北博物院院长:让博物馆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人民网.2023-09-02

曲阳石雕.河北博物院.2023-06-09

数字展馆.河北博物院.2023-06-09

名窑名瓷.河北博物院.2023-06-09

河北博物院.河北博物院.2023-09-04

北朝壁画.河北博物院.2023-06-09

战国雄风一古中山国.河北博物院.2023-06-09

大汉绝唱——满城汉墓.河北博物院.2023-06-09

石器时代的河北.河北博物院.2023-06-09

河北商代文明.河北博物院.2023-06-09

慷慨悲歌——燕赵故事.河北博物院.2023-06-09

抗日烽火一英雄河北 .河北博物院.2023-06-09

抗日烽火一英雄河北.河北博物院.2023-06-09

”乐享河北”非遗会客厅——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展.河北博物院.2023-06-09

《高枕无忧——中国历代枕文物特展》.河北博物院.2023-08-28

《时空旅行者——全球琥珀珍品展》.河北博物院.2023-08-28

《负笈追梦——留法勤工俭学运动史料展》.河北博物院.2023-06-09

《天工汉玉——徐州汉代玉器精品展》.河北博物院.2023-06-09

同在东方——亚洲古代文明展.河北博物院.2023-06-09

《欧扇千华》 .河北博物院.2023-06-09

《圆明重光——圆明园历史文化巡展》.河北博物院.2023-06-09

父子家国——汉代中山王陵及王室墓出土文物特展开幕.央广网.2023-09-04

赴外展览.河北博物院.2023-09-04

8月暑期“特供”|19场精彩展览等你来【4】.人民网.2023-09-04

探访|“云”上看展览,如何让体验“活”起来?.河北新闻网.2023-09-04

用心传承文化根脉 踔厉奋进再谱新篇 ——河北博物院十年工作纪实.河北省文物局.2023-09-02

透雕龙凤纹铜铺首.河北博物院.2023-06-09

长信宫灯.河北博物院.2023-06-09

河北博物院“百姓眼中的‘镇馆之宝’”评选揭晓 .河北博物院.2023-06-09

公告|长信宫灯特展.河北博物院.2023-09-01

错金银四龙四凤铜方案座.河北博物院.2023-06-10

河北博物院十大镇馆之宝,“中华第一灯”长信宫灯.人民日报.2023-06-10

金缕玉衣.河北博物院.2023-06-09

西汉刘胜金缕玉衣.河北博物院.2023-06-10

错金博山炉.河北博物院.2023-06-10

河北博物院“镇馆之宝”候选文物专家评点:错金博山炉.河北新闻网.2023-09-20

青花釉里红镂雕开光盖罐.河北博物院.2023-06-10

中山青铜艺术|错金银四龙四凤铜方案.中山国.2023-09-20

斑斑青铜史书 璀璨中山文明.石家庄日报.2023-09-20

错金银虎噬鹿屏风座.河北博物院.2023-06-10

河北博物院“镇馆之宝”候选文物:错金银虎噬鹿铜屏座.河北新闻网.2023-09-20

河北博物院: 青铜器里的神秘中山国.河北新闻网.2023-06-09

河北博物院.河北博物院.2023-09-01

彩绘散乐浮雕.河北博物院.2023-09-01

学会概况.河北博物院.2023-08-29

河北博物院学术委员会组建成立.河北博物院.2023-08-31

《博物院》杂志介绍.河北博物院.2023-08-29

文博要闻|《博物院》入选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综合评价目录.河北博物院.2023-08-31

Current View.河北博物院.2023-08-29

凝心聚力谱新篇——《文物春秋》在河北期刊评比中再创佳绩.河北博物院.2023-08-31

文物春秋.河北博物院.2023-08-29

燕赵国宝.河北美术出版社.2023-09-11

河北博物院基本陈列:北朝壁画曲阳石雕.孔夫子旧书网.2023-09-11

出版书籍.河北博物院.2023-09-01

河北博物院举办 “中国传统草木灰釉的传承与发展” 国际学术研讨会.河北博物院.2023-08-29

河北博物院与河北美术学院签署共建示范性实践教学基地协议.河北博物院.2023-09-04

河北博物院派员赴港参加香港国际授权展.河北博物院.2023-08-29

第二期 张守中“战国文字艺术”专题讲座.河北博物院.2023-09-04

文博讲坛.河北博物院.2023-09-04

活动.河北博物院.2023-08-29

报名| 河博之旅——走进行唐故郡遗址考古文化行.河北博物院.2023-08-29

报名| 河北博物院“河博之旅”第二期精彩启动.河北博物院.2023-08-29

河北博物院“河博之旅”研学项目入选2021全国文化遗产旅游百强案例.河北博物院.2023-08-31

河博学堂.河北博物院.2023-08-29

河博美育.河北博物院.2023-08-29

河北博物院“守望成长 静待花开”项目入选“2022年度全国文博社教百强案例”.河北博物院.2023-08-31

文创介绍.河北博物院.2023-06-10

河北博物院文创产品入选全国百佳文化创意产品名单.河北博物院.2023-08-31

河北游礼|河北博物院文创:文物“出圈” 演绎别样“生活美学”.人民资讯.2023-09-02

河北博物院获评“河北省文化生态主题实践活动先进单位”称号.河北博物院.2023-08-31

河北博物院“博博会”上喜获四奖.河北博物院.2023-08-31

河北博物院获评第四届全国文明单位.河北博物院.2023-08-31

河北博物院荣获2018年度安全生产( 管理) 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河北博物院.2023-08-31

河北博物院在国际博协京都大会上摘得两个铜奖.河北博物院.2023-08-31

河北博物院“青葵剧社”荣获第六届“紫金奖”创意设计大赛铜奖.河北博物院.2023-08-31

河北博物院工会获评“2020年省直新时代职工之家建设表现突出单位”荣誉称号.河北博物院.2023-08-31

喜讯 | 全国前三!河北博物院再次入围“全国十大博物馆微博” - 本馆新闻 - 河北博物院.河北博物院.2023-08-31

河北博物院举办民间收藏文物公益鉴赏活动,近50件民间藏品亮相.河北新闻网.2023-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