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中国科学院大学

中国科学院大学

中国科学院大学(英语:University of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缩写为UCAS),简称“国科大”,学校由国家举办、中国科学院主管。是一所以科教融合为办学模式、研究生教育为办学主体、精英化本科教育为办学特色的创新型大学

中国科学院大学的前身是1963年开始试办的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1964年9月,中国科学院在北京试办“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1978年由国务院批准正式建校,校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生院;1982年,中国科学院党组批准研究生院同时使用“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生院”两个名称。2000年12月,学校更名为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2005年,中国科学院管理干部学院并入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2012年6月,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更名为中国科学院大学,并于2014年开始招收本科生,形成了覆盖本、硕、博三个层次的高等教育体系。

截至2024年12月,学校由京内四个校区(玉泉路、中关村、奥运村、雁栖湖)、京外五个教育基地(上海、武汉、广州、成都、兰州)和分布在全国的113个培养单位组成,其中校区总占地面积3348075.65平方米。截至2024年12月,中国科学院大学共有直属教学科研单位75个,其中院系46个,其他各类科教机构29个,研究所113个。截至2024年12月,本科专业15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60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18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54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3个、博士后流动站225个。各培养单位在岗研究生指导教师12886名,其中博士生导师8403名,中国科学院院士165人,中国工程院院士25人。国科大有在校本科生1699名,在校研究生66292名,在校留学生1756人,其中外国博士生1168人,外国博士生在学数量位居全国高校前列。

历史沿革

前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时期

1950年,中国科学院开始在北京、南京和上海进行首次研究实习员招考,这是中国科学院建院后首次招考研究实习员。次年,中国科学院、中央教育部联合发出《1951年暑期招收研究实习员、研究生办法》,开创了中国研究生教育制度先河。当年中国科学院招收研究生95名,而中国内地招收总人数为276名。

1954年6月12日,中国科学院由副院长竺可桢主持起草《中国科学院研究生暂行条例》。第二年,中国科学院学部成立大会在北京举行。学部成立大会之后,中国科学院院务常务会议通过《中国科学院研究生暂行条例(草案)》的修订稿。此后,中国科学院又对其中少数条例进行了技术性的修订。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暂行条例》于1955年8月31日由周恩来总理签发命令公布实施,成为新中国第一部有关培养高级科学人才的条例。同年9月5日,中国科学院开始招收研究生。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试办时期

1962年10月22日,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所所长赵九章致信中国科学院领导,建议中科院开办研究生院。

1964年9月,中国科学院开始在研究所密集的北京中关村地区,试办“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专门承担京区各研究所研究生的哲学、外语和其他公共基础课程的学习以及思想政治工作。之后的十年间,中科院先后有81个研究所累计招收培养了1517名研究生,占全国研究生培养单位数的1/3。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停办,直至1977年,在邓小平同志主持召开的科学和教育工作座谈会上,决定恢复研究生招收和高考制度。随着全国高考的恢复,新华社、《人民日报》在1977年10月发布了“中国科技大学研究生院在京成立并开始招收研究生”的消息,立刻引起巨大反响,当年便收到全国报考来信6500多封。

1977年11月,中国科学院和教育部联合发布《关于1977年招收研究生具体办法的通知》,标志着中国中断了十多年的研究生教育正式在全国范围内得以恢复。第二年开学季,中国科大研究生院迎来了170名1977级研究生。这是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创办的新中国第一个研究生院,即中国科学院大学的前身。同年10月14日,首届研究生开学典礼在北京语言学院礼堂举行。1981年,中国科大被国务院批准为首批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1983年,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的中国首批18名博士学位授予仪式中,就有6名来自中国科大。

到1999年底,已拥有博士学位授予单位104个,一级学科授权点36个,博士点276个;硕士学位授予单位122个,硕士点431个。有300多位中国科学院院士和工程院院士,4500多位研究员、教授,2000余位博士生导师参加研究生的培养和指导工作。在读研究生已从1978年恢复研究生招生以来的1500余人发展到13000多名,成为全国规模最大的研究生培养机构。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时期

2000年7月,中国科学院成立“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筹建工作小组”,开始新研究生院的筹建工作。同年9月,中国科学院向国务院提交《关于中国科技大学研究生院(北京)更名为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的报告》,将当时全院109个研究所的研究生教育进行体制机制改革和资源整合,在中国科技大学研究生院(北京)的基础上,更名组建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2000年12月29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联合下发了《关于调整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研究生培养和学位授予管理体制及更名的批复》(学位[2000]58号文件),正式批复中科院,同意将中科院所属中国科技大学研究生院(北京)更名为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将中国科学院现有的五个学部和各研究所的学位授予权,及所有博士、硕士学位授予点,全部归入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并从2001年9月起,正式实施由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统一授予学位。至此,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被正式批准成立。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成立后,实施统一招生、统一教育管理、统一学位授予;在北京的研究生院本部与分处全国各地的研究生教育基地和培养单位(中科院各相关研究院所),实行院所结合的领导体制、院所结合的师资队伍、院所结合的管理制度、院所结合的培养体系。

2001年4月7日,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复函中国科学院,批准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更名组建。同年5月22日,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在北京玉泉路校区正式挂牌,宣告成立。

到2007年底,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又新增博士授权一级学科3个,在12个一级学科领域内自主批准设置了35个二级博士授权学科专业,满足了新兴交叉学科领域,新建研究所和西部边远地区发展研究生教育的需要。另外,在人文、管理、法学等学科领域,以及工程硕士、MBA等专业学位授权等领域也取得突破,使研究生学位授权资源跃为全国前列。同时,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招生规模在同一时期已超过1.1万人,其中博士研究生超过50%,在读研究生总规模已超过了3万人;年度授予学位人数超过6000人,其中一半以上是博士,成为中国规模最大的研究生教育体系。

2011年7月夏季党组扩大会,明确了“三位一体”的战略方向,提出了“打造科教航空母舰”的要求;经院党组会议批准,同年9月2日启动了研究生院的更名“大学”工作。经教育部、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批复,2012年6月,中科院研究生院更名为“中国科学院大学”。

中国科学院大学时期

2012年6月,经教育部、中编办批复,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正式更名为中国科学院大学(简称:国科大),并确立了“科学教育融合、育人为本、协同创新、服务国家”的办学方针。第二年,国科大雁栖湖校区(西区)正式启用,(东区)于2015年9月启用。经教育部批准,于2014年开始招收本科生,进行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积极探索。当年,国科大招收首届本科生332名,分布在数学、物理学、化学、生命科学、材料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6个专业。2016年1月4日,中国科学院大学加入“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

2016年6月4日,中国科学院院长办公会审议通过《中国科学院大学“十三五”发展规划纲要》。该《纲要》分发展定位与目标、组织领导、分工方案三部分,系统谋划了国科大未来五年的发展路径,明确了具体举措,是国科大“十三五”时期改革创新发展各项工作的基本依据。2017年9月、2022年2月,国科大被教育部评选为“双一流”建设高校。

学校规模

院系设置

截至2024年12月,中国科学院大学共有直属教学科研单位75个,其中院系46个,其他各类科教机构29个、本科专业15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54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60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3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18个、博士后流动站225个。

师资力量

截至2024年12月31日,中国科学院大学有在岗研究生指导教师12886名,其中博士生导师8403名,中国科学院院士165人,中国工程院院士25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938人,教育管理干部721人。

学科建设

截至2024年12月,中国科学院大学共有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54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60个,此外,国科大还拥有18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3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博士后流动站225个。国科大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首批授权学位自主审核的20所高校之一。根据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国科大30个学科被评为A类,其中A+学科18个。在2023年3月公布的ESI(Essential Science Indicators)最新数据中,国科大全球排名32位,位列内地高校第一位。在ESI全部22个学科排名中,国科大材料科学、化学、环境/生态学、植物与动物科学身ESI前万分之一行列;材料科学、化学、环境/生态学、植物与动物科学、工程科学、农业科学、地球科学、生物与生化、物理学、药理学与毒物学、微生物学、计算机科学等12个学科进入ESI前千分之一,22个学科进入ESI前百分之一学科。

教学情况

截至2023年4月,中国科学院大学共有10个专业获得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和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5门课程入选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在基地建设方面,该校在上海、广州、武汉、成都和兰州都分布有教育基地。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

教学成果

截至2023年7月,在中国科学院大学教职工编写的教材中,《力学讲义》被评为“北京高等学校优质本科教材(重点)”,得到多位院士的推荐,基于本教材的课程被教育部评选为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生课程”。在2020中国科学院教育教学成果评选中,获特等奖1项,一等奖4项,二等奖24项。在2020中国科学院大学教育教学成果评选中,获特等奖1项,一等奖5项,二等奖44项。在人才培养上,中国科学院大学培养了新中国第一个理学博士、第一个工学博士、第一个女博士、第一个双学位博士,培养了全国约四分之一的“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自1978年建校以来,所培养的学生中,有161名当选为两院院士。多名校友获得2020年度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

合作交流

中国科学院大学是环太平洋大学联盟(APRU)成员高校、京港大学联盟成员高校、科技大学联盟(UAST)发起高校之一,国科大联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和国际理论物理中心(ICTP),建设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下的“国际理论物理中心(亚太)”,得到了美国卡弗里(Kavli)基金会支持,建立了国科大卡弗里研究所,成为当今世界上20所卡弗里研究所成员之一。

截至2023年12月,学校已与美国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哥伦比亚大学、斯坦福大学、英国剑桥大学等世界一流高校以及英国皇家科学院、法国国家科研中心、德意志学术交流中心、美国科学院等国际知名科教机构建立了合作交流关系。国科大是环太平洋大学联盟(APRU)成员高校、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双一流”建设高校国际交流分会副会长单位及中澳一流大学合作机制首批加盟大学。国科大设有中国—丹麦科研教育中心、中丹学院、国际理论物理中心(亚太地区)、卡弗里理论科学研究所等中外合作机构。

国科大积极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工作,参与 “中国科学院发展中国家科教合作拓展工程”建设,在斯里兰卡、缅甸、乌兹别克斯坦设立了国科大海外联合科教中心,通过实施中国政府奖学金、“中国科学院‘一带一路’国际科学组织联盟(ANSO)奖学金”和中国科学院大学国际学生奖学金等项目,培养知华、友华的外国高层次青年科技人才。国科大现有来自法国、德国、俄罗斯、美国、丹麦、巴基斯坦肯尼亚等98个国家的国际学生在校攻读硕士、博士学位。,与8所丹麦大学联合创建了教育科研创新相融合的“中丹中心”,成立了中外合作办学机构——“中丹学院”。

学术研究

学术资源

中国科学院大学图书馆

中国科学院大学图书馆由雁栖湖校区的雁栖图书馆和玉泉路校区的玉泉图书馆组成,同时中国科学院图书馆也向全校师生开放。截至2024年5月,图书馆能为读者提供的纸质资源有在架点中文图书38万余册、637种现刊、过刊,以及部分硕博论文等、以学术图书为主,包括Elsevier、Wiley等国际一流出版社出版的原版图书近2万册,内容涵盖力学、物理学、化工、电子电气工程、计算机等学科、四库全书等古籍类丛书、中外文工具书和百科全书等共4000多册、位于雁栖馆一层的密集架库,有备用图书,早期图书,藏书约25万册、雁栖馆二层马克思主义专区与玉泉馆二层均设有马列特藏图书专区,藏书千余册。中文电子文献资源有:中文期刊数据库3个、中文图书数据库2个、中文学位论文数据库2个。通过参团订购及全院开通,可即查即得期刊21819种(西文期刊7843种、中文期刊13972种,日文期刊4种)。参团采购的数据库可以访问的有154种,其中全文数据库124种,二次文献库15种,工具事实型数据库10个、数值型数据库4个,多媒体数据库1个。此外,中国科学院大学自主订购了超星、万方、SIAM数据库等中外文数据库13个。自主订购数据库,可访问约170万种图书,7.5万种电子期刊以及1737.8万篇期刊会议及法律条文等文献。此外,雁栖图书馆陈列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捐赠的珍贵图书和期刊文献,如"两弹一星"元勋钱三强院士和何泽慧院士捐赠的图书等5218册,成思危捐赠阅览室藏书近2万册。玉泉图书馆二层设专区开架阅览,现存有100余位院士捐赠的4000余册书刊。

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

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馆藏以自然科学基础学科和高技术类图书、期刊、数据库为主,全系统馆藏印本书刊926余万册件,数据库160种,古籍善本46万册件。面向院内读者和社会公众提供图书借阅、期刊阅览、复印、电子文献检索下载,以及远程文献传递服务。

学术期刊

《中国科学院大学学报》,由中国科学院主管、中国科学院大学主办,1984年创刊,双月刊。主要刊登中国科学院各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学、其他高等学校和研究机构的科研人员、教师和研究生在基础科学和技术科学领域的优秀论文。是中文科技综合性类核心期刊(北京大学)、中国科技核心期刊(科技部)、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核心期刊(中国科学院)。

自然辩证法通讯》,由中国科学院主管,中国科学院大学主办,1979年创刊,双月刊。设有科学技术哲学、科学技术史、科学技术与社会、科学技术文化研究、人物评传等栏目,向读者传递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及学术信息。

管理评论》,是中国科学院大学主办的学术月刊,1989年创刊,双月刊。已被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国家中文核心期刊收录。

《工程研究——跨学科视野中的工程》,2009年创刊,2016年起由季刊改为双月刊。内容主要面向国内外工程建设和工程发展的实际,研究和传播工程建设的新思想、新理念和新进展、工程实践的经验和教训,多学科视角地研究工程与社会发展的复杂关系,探讨工程与创新的公共政策议题。

《中国科学院院刊》是中国科学院主管、主办的以战略与决策研究为主的智库类期刊,向国内外公开发行,是中国科学院国家高端智库建设的重点媒体平台。主要栏目有重大专题、战略与决策研究、政策与管理研究、学部咨询与院士建议、科学观察、学科发展、科技与社会、智库观点、智库研究、科技与社会等。

科研平台

截至2022年12月,中国科学院大学有23个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两个国家研究中心、73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91个中国科学院重点实验室、8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17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4个国家工程实验室。

学术成果

截至2023年12月,中国科学院大学获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立项2项,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2项,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获得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16项,三等奖8项;两次被四部委联合表彰“载人航天工程突出贡献集体”,36人次获载人航天突出贡献者荣誉称号。多个项目获北京市科学技术奖,其中,自然科学奖一等奖1项,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1项,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2项。

校园文化

校徽

中国科学院大学以中国科学院院徽为校徽。校徽整体呈圆形,以蓝、白色为主。外环为“中国科学院”的中英文。环内是由六个晶体组成的一个物质结构图案,象征数学、物理、化学、天文、地学、生物六大学科融汇和结合的基础作用;中间自然形成一齿轮,象征基础科学凝聚、派生的技术科学的推进作用。

校训

中国科学院大学的校训是“博学笃志,格物明德”。

“博学”源自《中庸》,意为学生通过刻苦学习和实践,获得广博的知识。“笃志”源自《荀子·修身》,意为以崇高的理想及对科学事业的不懈追求。“格物”是《大学》中八条目的首目,说的是要想达到“治国、平天下”的最高理想,首先要做的是仔细研究探察天下的万事万物,推究它们存在变化的真实道理。“明德”是《大学》中三纲要之首纲,是说大学之中最高的为学之道。

行政管理

现任领导

*以上数据来源截至2024年5月

历任领导

注:以上信息来自中国科学院大学官网

校区情况

雁栖湖校区

雁栖湖校区坐落在怀柔区雁栖湖风景区(怀柔区怀北镇怀北庄380号),占地面积3121383平方米,林地3500亩,是国科大最新、面积最大的校区,分东区和西区,西区分布有“两弹一星”纪念馆、国际会议中心、观景台、运动场等,东区分布有学生礼堂。可满足上万名学生集中生活和学习的需要。

中关村校区

中关村校区位于拥有“中国硅谷”之称的中关村地区(海淀区中关村东路80号),占地面积56826平方米,涵盖计算技术研究所、物理研究所、化学研究所、国家纳米中心等多个中科院研究所,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高校临近,科学教育资源丰富。

奥运村校区

奥运村校区坐落于朝阳区大屯路3号,占地面积39787平方米,毗邻奥林匹克公园,涵盖生物物理研究所等十余个科研院所。

玉泉路校区

玉泉路校区位于长安街西段延长线(石景山区玉泉路19号),占地面积118347平方米,是中国科学院大学集中教学校区之一,也是国科大建校并沿用的首个校区,承担着本科生和部分研究生的教学主体任务。拥有五栋学生公寓,银行、超市、食堂、校医院、浴室、运动场、健身房等日用设施一应俱全。可满足4000余师生的生活需求。

校友风采

校园风貌

“两弹一星”纪念馆

2015年9月12日,由中国科学院怀柔火箭试验基地改建成的“中国科学院与‘两弹一星’纪念馆”正式开馆。纪念馆北京市怀柔区·中国科学院大学雁栖湖校区,按主题分为三个展览部分,分别是中国科学院与“两弹一星”事业展、中国科学院“两弹一星”历史人物展、中国科学院早期学科历史展。

钟楼

中国科学院大学雁栖湖校区的钟楼是国科大雁栖湖校区的地标性建筑。钟楼全高50余米,位于学校西区图书馆东北部,与教一楼相连。楼顶部四面有时钟,中上部北、东、南三面有校徽,每逢整点鸣音报时。

国科大桥

“国科大桥”是连通国科大雁栖湖校区东西两区的一座桥梁,横跨 G111 国道,全长 160 米,是国科大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学校排名

在2023年5月的ESI(Essential Science Indicators)排名数据中,中国科学院大学位列国际27位。

在2023年自然指数年度榜单中,中国科学院大学排名全球第5,位居内地高校首位。

2023年软科中国大学排名中,中国科学院大学排名第7名。

2024年软科中国大学排名中,中国科学院大学排名第7名。

所获荣誉

2017年9月,学校入选国家首批“双一流”建设高校。

2021年,学校被首都文明委评为“首都文明校园”。

2022年1月,学校入选首批全国急救教育试点学校名单。

2022年6月,学校现代科学家研究中心入选首批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

2022年2月14日,学校被教育部评选为“双一流”建设高校。

参考资料

中国科学院大学章程.中国科学院大学.2023-07-07

学校代码.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信息网.2023-07-07

国科大举行建校40周年纪念大会.中国科学院.2023-05-12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查询.信用中国.2023-07-07

迎新丨先睹为快!国科大校园盛世美颜.微信公众平台.2023-05-12

校情统计.中国科学院大学.2024-05-08

中国科学院大学章程.中国科学院大学.2023-05-12

学校简介.中国科学院大学.2024-04-16

学术学位.中国科学院大学.2023-07-07

功勋卓越.“两弹一星”元勋纪念馆.2023-07-11

现任领导.中国科学院大学.2024-04-16

院史回眸 | 中国科学院早期研究实习员的招收和培养.微信公众平台.2023-07-11

对中国科学院院研究生院更名组建的回忆与思考.澎湃新闻.2023-07-08

中国科学院高等教育办学历史回顾与评析.搜狐网.2023-05-12

时间简史.中国科学院大学官网.2023-05-12

档案观止│新中国第一个研究生院创办始末.澎湃新闻.2023-07-08

忆||对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更名组建的回忆与思考.微信公众平台.2023-07-11

中国科学院大学历史四.中国科学院大学.2023-07-08

天天说研究生,但你知道新中国第一所研究生院是哪个学校吗?.微信公众平台.2023-07-11

中国科学院大学历史五.中国科学院大学.2023-07-08

中国科学院大学雁栖湖新校区落成启用.中国新闻网.2023-07-08

信息名称: 教育部 财政部 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公布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的通知.教育部网站.2023-05-12

第二轮“双一流”高校名单公布,147所高校入选.微信公众平台.2023-07-08

中国科学院大学招生信息网.中国科学院大学.2023-07-07

学院简介.物理科学学院.2023-07-07

杰出青年.中国科学院大学.2024-04-16

教育管理干部.中国科学院大学.2024-05-08

两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大学.2023-07-07

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学.2023-07-07

博士后流动站简介.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2023-07-07

研究所概况.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2023-07-07

博士后流动站.中国科学院大学.2023-07-07

博士后流动站简介.金属研究所.2023-07-07

中国科学院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博士后流动站全国评估为“优秀”.微信公众平台.2023-07-07

中科院2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和4名管理工作者获通报表扬.中国科学院.2023-07-07

国科大30个学科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获评A类.中国科学院大学招生信息网.2023-07-11

我校6个专业入围2021年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和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中国科学院大学.2023-07-08

我校5门课程入选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中国科学院大学.2023-07-08

教育基地.中国科学院大学.2023-07-08

教育部对生命科学学院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进行验收.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新闻网.2023-07-08

2020年中国科学院教育教学成果奖获奖成果简介(特等奖、一等奖).中国科学院大学.2023-07-08

2020年中国科学院教育教学成果奖(中国科学院大学获奖名单).中国科学院大学.2023-07-08

中国科学院大学多名校友获得2020年度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大学.2023-07-08

这里,是国科大!.微信公众平台.2023-07-08

图书馆简介.中国科学院大学图书馆.2023-07-08

图书馆.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2023-07-08

期刊介绍.中国科学院大学学报.2023-05-12

关于本刊.自然辩证法通讯.2023-07-08

期刊介绍.管理评论.2023-07-08

关于期刊.SciEngine.2023-07-08

中国科学院院刊.中国科学院大学.2023-07-08

课程设置、实验平台!国科大15个本科专业大盘点.微信公众平台.2023-07-08

机构设置.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2023-07-08

国家重点实验室.物理科学学院.2023-07-08

国家重点实验室.核科学与技术学院.2023-07-08

中国科学院重点实验室.传热传质研究中心.2023-07-08

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科技创新发展中心.2023-07-08

公管学院陈凯华教授获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立项.中国科学院大学.2023-07-08

喜报:公管学院马一德教授获2021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立项.中国科学院大学.2023-07-11

航天梦,更近了!.微信公众平台.2023-07-08

多个项目,获北京市科学技术奖!.微信公众平台.2023-07-08

中国科学院院徽说明.中国科学院.2023-05-12

关于中国科学院大学的40个真相!.微信公众平台.2023-07-08

历任领导.中国科学院大学.2023-07-08

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2023-07-11

国科大校友||周其林院士:为学生打开创造世界的大门.微信公众平台.2023-07-08

国科大6位校友、15位博导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微信公众平台.2023-07-08

校友院士.中国科学院大学.2023-07-08

中国科学院与“两弹一星”纪念馆.中国科学院大学.2023-07-08

登高探秘!国科大钟楼藏了个大宝贝.微信公众平台.2023-07-08

欢迎报考中国科学院大学,圆你科学梦!.微信公众平台.2023-07-08

2023中国大学排名.软科中国.2024-04-25

2024中国大学排名.软科中国.2024-04-25

中国科学院多个单位荣获首都文明单位标兵、首都文明单位、首都文明校园.微信公众平台.2023-07-11

中国科学院大学入选全国首批急救试点学校.中国科学院大学.2023-07-08

【新华网】中国科学院大学现代科学家研究中心入选首批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中国科学院.2023-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