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虾
海虾(英文名:marine shrimp),是对虾科动物对虾或龙虾科动物水晶明虾球海产虾的总称海虾主要品种有对虾属、斑节对虾、沙虾、条虾、杏子虾、毛虾和水晶明虾球。它们多栖息于泥沙底的浅海,白天很少活动,夜间十分活跃,以底栖虾类、小型甲壳亚门、小型瓣鳃纲或沙藻等为食。
全球有超过60个国家开展海虾养殖,但主要产量集中在亚洲和拉丁美洲的约15个国家。自1992年以来,12个主产国的养殖虾产量约占全球总产量的95%。海虾营养丰富,滋味鲜美。富含蛋白质,高出河虾和瘦猪肉20%,所含脂肪比河虾和猪肉低40%,维生素a的含量要比河虾的猪肉高40%,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e和碘,其他还有糖类、磷、钙、铁、硫胺素、维生素B2等。
养殖历史
东南亚地区的潮汐鱼塘中,海虾作为附带作物被养殖已有数百年历史。现代对虾养殖始于20世纪30年代——当时东京大学毕业生藤永元作成功实现了日本囊对虾(Marsupenaeus japonicus)的人工产卵,并在实验室完成从幼体到商品规格的全周期养殖,最终实现商业化量产。此后40年间,藤永博士慷慨分享研究成果并发表论文,被昭和天皇授予"日本对虾养殖之父"称号。20世纪70年代初,亚洲和拉丁美洲多国的研究者与企业家共同推动产业发展,使其稳步壮大。过去25年,海虾养殖技术取得长足进步,尤其在80年代初迎来爆发式增长。
亚洲作为世界养殖对虾属的主要产区,2003年养殖对虾产量达到150多万t,约占全球总产量的83.5%。2003年全球对虾养殖年产量超过2000t的国家约有30个,主要集中在亚洲和拉丁美洲。到2003年主要养殖虾类有:南美白对虾、斑节对虾和对虾。
主要品种
海虾主要品种有对虾、斑节虾、基围虾、条虾、杏子虾、毛虾属和水晶明虾球。
对虾
对虾属。对虾并非雌雄双双成对,而是渔民为便于计数,将其对插于一起得名。对虾以福建省沿海较多,故又称“闽虾”。因离海时,虾身呈半透明状,又名对虾。对虾属每只重60~80克,体长可达26厘米。雄者体色呈棕黄色,雌者呈青蓝色。烧熟后膏红油浮,肉质结实且鲜美,色味双全,是名贵的海珍之一。对虾体型修长,两侧扁。体长约18到24厘米,略短。其躯体透明,雌性呈棕蓝色,雄性稍显黄色。全身披有,胸甲坚硬且宽大,前端中央延伸成尖长的剑颧,上缘有7到9齿,下缘有3到5齿。
海虾多栖息于泥沙底的浅海,白天大多潜伏于泥中,很少活动。到了夜间,它们十分活跃,会游至海水的上、中层捕食其他小动物,也会捕食底栖虾类、小型甲壳亚门、小型瓣鳃纲或沙藻等。海虾分布于黄海以及长江口以北各海区,是中国的特产。
斑节虾
斑节虾又名竹节虾,体色呈灰褐色,并有黑色环体条纹。它比对虾属稍小,体长10~18厘米。烧熟后色泽不鲜艳,黑色环纹仍是黑色,灰褐色处变成棕褐色,肉质结构紧密,鲜美而厚实。其上市于秋末冬初,可以烧全虾,也可加工为虾仁、虾片、虾段或虾球后进行烹调。
基围虾
沙虾性喜热怕寒。基围虾体长5~10厘米,比对虾稍小。体表虽淡灰色,半透明,尾部和附肢有黄、蓝、褐、橙等色斑纹,印度对虾腹部甲壳亚门上也有色泽斑点,美丽多彩。煮熟后的基围虾呈粉红色,壳软如水晶明虾球,肉质细嫩味鲜,可与对虾媲美。
条虾
条虾虾体中等,大者长约15厘米,小者长约6厘米,无钳状步足。头胸部与腹部均有5对附肢,须长,有头额剑,体呈青灰色,背部色更深。离海水即死,死后体色逐渐变红。上市旺季在夏秋之际,现经人工养殖,几乎能全年上市供应。条虾肉质紧实而鲜美,宜于炸油爆虾、炒虾仁、做虾球等。
杏子虾
杏子虾虽为海虾,但形状如河虾。杏子虾头大身小,头部占身长的一半,无钳状步足,体表呈淡灰色,并有不规则的深灰斑纹。虾体较小,最大不过6~7厘米,壳薄而软,烧法得当,可连壳食用,如油爆虾、面拖虾。产子期腹部附肢中常夹带大量子卵,可制虾子酱油。产卵之前,其头中膏黄鲜美。杏子虾肉质软嫩,不宜炒虾仁。
毛虾
毛虾也是市场常见虾之一,其体形同条虾,所不同的是壳表毛糙不光滑,色泽淡于条虾。在空气中搁置久的毛虾的附肢与头会变黑,新鲜度变差。毛虾属肉质较松软,鲜味也淡,熟后色泽较差,不宜炸油爆虾,宜于炒虾仁和做虾球。
龙虾
龙虾属龙虾科,以觅食小鱼虾为生。体形大,长为25厘米以上,体重最小的也有250克,大的有2500克,被誉为虾中之“大王”。有的龙虾的壳色是青褐、棕褐的,还有的龙虾壳色艳丽,形态威武,甲壳亚门上有斑纹,第二对触角长于本体,头胸部粗大,身体短小,腹部扁平,头甲坚硬多棘。龙虾可以清蒸、炒虾片,也可切成虾片,制虾卷。
海虾养殖
海虾在陆地上的养殖大致可以分为池塘养殖和工厂化养殖。当前中国海虾养殖以南美白对虾为主,年产量在180万吨左右,代化的工厂养殖具有高密度的特点。相对于传统的池塘养殖,高密度养殖提高了养殖效率和经济效益,但绝不代表品质的下降。工厂化养殖通过培养微生物来调控水质,提供最适宜的生长水温,精准投喂,可以让海虾在一个非常优良的环境中生长。海虾的养殖周期一般为3-4个月,主要通过两方面来进行病害防控,一是选用健康、抗病能力强的虾苗;二是科学调控养殖水质、底质、溶氧、饲料精准投喂等要素。
生活习性
对虾属有两大类型,其中定居型(如日本囊对虾、宽沟对虾、欧洲对虾、渤海对虾等)常栖于沿岸浅海,白昼常潜入沙底内,不作大范围的移动;洄游型(如中国对虾、墨吉对虾、长毛对虾等)常栖于河口沿岸混浊海域,作大范围的移动和洄游。它们主要以底栖无脊椎动物为食,如瓣鳃纲、小型甲壳亚门和多毛纲软体动物门等,有时也捕浮游动物。沙虾是近岸浅海虾类,常栖息于泥沙质或沙泥质底海区,喜潜伏于底质中,仅露出触须和两眼,常在清晨或傍晚觅食和活动。作为杂食偏肉食性虾类,基围虾成虾以捕食底栖生物为主,兼食底层浮游生物,幼虾阶段类似对虾类。
主要价值
营养价值
海虾营养丰富,滋味鲜美。富含蛋白质,高出水晶明虾球和瘦猪肉20%,所含脂肪比河虾和猪肉低40%,维生素a的含量要比河虾的猪肉高40%,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e和碘,其他还有糖类、磷、钙、铁、硫胺素、维生素B2等。
对虾属的可食部分每100克含水分77克、蛋白质20.6克、脂肪0.7克、碳水化合物0.2克、灰分1.5克、钙35毫克、磷150毫克、铁0.1毫克、维生素A360国际单位、硫胺素0.01毫克、核黄素0.11毫克、尼克酸1.7毫克。体肌含原肌球蛋白、副肌球蛋白。对虾变褐色的原因,是因含酪氨酸酶,如用亚硫酸钠将酪氨酸还原,则不受此酶的作用,因而不变褐色。壳和内脏都含B-胡萝卜素,而壳中含类胡萝卜素如叶黄素、鸡油菌黄质、海胆烯酮、玉蜀黍黄素、硫质等为数颇多。其壳中色素有三种,即α-甲壳青、β-甲壳青和一种黄色色素,它们的辅基都是虾青素。
药用价值
对虾属性甘,咸,温。补肾壮阳,健胃补气。用于肾虚阳痿,遗精,阴虚风动,中风,偏瘫,筋骨疼痛,乳汁不下,乳痛,脾胃虚弱,气虚,疮口不敛等;龙虾性甘,咸,温。补肾壮阳,滋阴,健胃,安神。用于阳痿,筋骨疼痛,手足搐搦,神经衰弱,心悸病,失眠,瘙痒症,头疮,猪疥螨病等。
海虾产业
现全球有超过60个国家开展海虾养殖,但主要产量集中在亚洲和拉丁美洲的约15个国家。自1992年以来,12个主产国的养殖虾产量约占全球总产量的95%。“黄海1号”是中国选育的第一个对虾属养殖新品种,也是中国海水养殖动物的第一个人工选育新品种。多年来,“黄海1号”在北方沿海各地推广应用,取得显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力促进了对虾养殖业的恢复发展。随着技术的提升,除了西藏自治区还没有进行海产品规模化、商业化的养殖,中国其他省份,包括新疆、宁夏回族自治区、甘肃省、陕西省等内陆地区已开始养殖海虾。
挑选与保存
识别
野生的海虾和人工养殖的海虾很容易区分,人工养殖海虾的须子很长,而野生海虾须短;人工养殖海虾头部“虾”长,齿锐,质地较软,而野生海虾头部“虾柁”短、齿钝,质地坚硬。
挑选
质量较好的海虾体形完整,甲壳十分光亮,体较硬,头胸部与躯干部连在一起,不易脱落,体色近似白色,肉有弹性。而质量低劣的海虾体形不完整,甲壳无光,肉质柔软而贴于甲壳,头胸部和躯干部分离,体呈淡红色或红色(特别是头甲部)。新鲜对虾属,色青白、皮亮、壳硬、不掉头、全尾。不新鲜的对虾,掉头、脱皮、体红、有异味。
保存
活沙虾比较娇贵,需取海水饲养,还需要通氧设备。鲜海虾短时间贮藏可放冰块。海虾肉质较坚实,连壳或剥虾仁都可以冰冻。较长时间冻藏必须将虾洗净,印度对虾要挑去背肠,在容器中放入少许水,置冷冻室冻结后,再移入保鲜袋中继续冻藏。放水同冻主要是防止虾肉中水分流失,肉质变老。
参考资料
世界对虾养殖业的发展现状与发展趋势.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2025-04-27
“海虾陆养”吃不得,是真的吗?.澎湃新闻.2025-04-25
市场上常见的虾有哪些品种?.惠农网.2025-04-27
他在“蓝色粮仓”里“种”对虾——追记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名誉所长赵法箴.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2025-04-25
天然海鲜 寻味茂名.m.toutiao.com.2022-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