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化白瓷,出自福建省泉州市德化县,以瓷质洁白著称,是福建最重要的陶瓷品种。

德化白瓷业起源在唐朝北宋时期,出现了青白瓷、青瓷。宋元时期,德化白瓷由海上丝绸之路大量远销海外。明代德化窑开始使用阶级窑、桶形匣钵等,涌现了诸如何朝宗何朝春、张寿山等众多瓷塑艺术大师,推动了德化窑瓷塑艺术的长足发展。清代,德化白瓷推出了釉上青花、釉上五彩等品种,17至18世纪,德化白瓷的国际市场得以拓展至欧洲各国。民国时期,出现有五彩、墨彩、黑化、金彩等工艺。

在制作方法主要是采用直接塑造成型,也可是翻制模具后再注浆或拓印成型。德化县的瓷塑兼收并蓄了其他的艺术门类,瓷塑的捏、塑、刻、搓、削、刮接、擦、划等均是传统技法,如人物的手、足、珠串、花饰或缨络都是塑造完整体后再进行捏制;瓷雕艺术取材广泛,构图简洁,线条流畅;瓷塑艺人善于根据不同人物的形象进行构思,擅于表达各类人物的性格特点。

德化白瓷,胎质细密,可塑性强,有良好的透光度,是其他地区白瓷所不及的。釉色上多为纯白色,且色泽光润明亮,乳白如凝脂,而在阳光的照射下,釉中会隐现粉红或乳白色,因此有“猪油白”“象牙白”之称。德化白瓷,釉色洁白,宛如象牙。质感凝脂似玉,釉面纯白无瑕,手感好,瓷型丰富德化白瓷的器型众多。

德化窑不仅以“象牙白”瓷闻名世界,而且白瓷的器型十分丰富,综观德化白瓷,从形制上可分为粗陶、釉陶、艺术陶、紫砂陶。按产品用途分为雕塑白瓷、日用白瓷。

2006年,德化白瓷烧制技艺作为传统技艺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同年,德被列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命名

清景德镇人氏蓝浦所著的《景德镇陶录》中提道:“德化窑,自明烧造,本泉州府德化县,称‘白瓷’,颇滋润。但体极厚,闻有薄者。”宋元时期,被世界上誉为“中国白”。

起源

随着研究深入,关于德化白瓷业的起源,不断往前推进。最初认为德化瓷业始于明代。20世纪50年代,古陶瓷专家在浔中屈斗宫等地发现多处宋元瓷业堆积,故而认为德化瓷业起源应该在宋元时期。1976年,挖掘屈斗宫窑址,又提出“在五代十国以前,这里不曾有过烧窑的活动”,认为德化瓷业始于五代。1995年,美湖镇阳田墓林窑址的发现,又把德化瓷业起源的认识提前到唐朝

沿革

德化陶瓷的发祥地是在中国福建泉州,自身地理位置比较优越,是中国民间传统的经典陶瓷产地之一。德化瓷土和燃料资源丰富,特有的优质高岭土,黏性大、易捏塑、不易断,可塑性极强的是很好的制瓷原材料;德化是闽越文化和海洋文化的聚集地,也遗留了海上丝绸之路的精湛技艺,随着千年以来的传承和发展,德化自瓷一直都在传承和不断创新,不断进步。

德化陶瓷制作始于新石器时代,先民开始制作硬陶和印纹陶。3700多年前的夏商时期德化开始制作原始青瓷。德化窑创烧于唐朝,产品均为青釉瓷器,器物以日常生活用品为主,唐代是德化白瓷的原始期。

宋元是德化白瓷的成熟期。北宋时期,出现了青白瓷、青瓷。南宋时期,出现了胎体薄、器型大的白瓷,该时期器物釉色滋润,透光性强,白度高。如今德化县内还留存有宋元时代的屈斗宫和碗坪等窑址。当时生产的白瓷和青瓷就已很精致,开始大量出口。宋元时期,宋元时期,德化窑已经成功创造了分室龙窑,德化白瓷就开始从泉州港经由海上丝绸之路大量远销海外,以东亚、东南亚、西亚、非洲地区为主。这个时期德化窑产品以青白瓷为主,白釉次之,同时还有少量青绿、青灰、褐黄、褐黑、酱釉等品种。宋元时期古瓷窑址有三十三处。

明代是德化白瓷的高峰期。德化窑在明代开始使用阶级窑、桶形匣钵等,它们的使用为明清时期德化生产的“奶白如凝脂”的白釉瓷器奠定了技术基础。明代还是德化窑瓷塑艺术的繁盛时期,涌现了诸如何朝宗、何朝春、张寿山等众多瓷塑艺术大师,推动了德化窑瓷塑艺术的长足发展。古瓷窑址达到了一百五十二处。

清代是德化白瓷继续发展期。德化白瓷对明代风格进行了承袭,同时,还推出了釉上青花、釉上五彩等品种,青花瓷取代白釉瓷器成为德化窑生产的主流,并达到全盛。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德化县青花瓷址有177处,为有史以来以来窑址数之最。17至18世纪,德化白瓷的国际市场得以拓展至欧洲各国。

民国时期,德化青花瓷产量减少,白瓷产品增多,釉上彩装饰手法实现了创新发展,出现有五彩、墨彩、黑化、金彩等工艺。

制作技艺

技艺特色

在制作方法主要是采用优质的白陶土直接塑造成型,也可是翻制模具后再注浆或拓印成型。德化的瓷塑兼收并蓄了其他的艺术门类,所塑形象既吸取了石宸艺术的养分,又融会了中国画用线的技巧;瓷塑的捏、塑、刻、搓、削、刮接、擦、划等均是传统技法,如人物的手、足、珠串、花饰或缨络都是塑造完整体后再进行捏制;瓷雕艺术取材广泛,构图简洁,线条流畅;瓷塑艺人善于根据不同人物的形象进行构思,擅于表达各类人物的性格特点。

材料工具

德化白瓷制作程序复杂,工具众多。但是常用的工具可归为这些:瓷土加工工具、成型工具、装饰工具、施釉工具、窑具和各种类型的窑。

工艺流程

坯料制备

德化白瓷坯料的制备方法一般分两种。一种为可塑法,用于杯、碗、盘、碟等圆形及敞口物件胚料制备。另一种为注浆法,用于制作口小、腹大、内深的德化白瓷。

制模

在陶瓷制作的过程中,石膏和泥料是重要的辅助工具。制模的过程一般包括模种的制作,以及翻制母模、子模等。针对模种的制作,可根据原有的设计构思,用石膏车制,或是用泥料来塑造出原始样式。

成型

德化白瓷一般有可塑成型、注浆成型、拓印成型等。

干燥

德化白瓷主要是用自然干燥的方法,一般是直接置于室内阴干,或搬置室外晾晒,或移至于烘干室中,或利用窑炉的余热对还体进行干燥,方便后期的施釉和烧成。

施釉

因坯体的形状、大小和釉料性能的差异,施釉的方法多种多样。主要方法有浸釉、荡釉、淋釉、刷釉、喷釉、吹釉和复合施釉等。

装饰

德化白瓷的艺术装饰种类很多,主要包括雕刻装饰和彩画。它在继承发扬刻花、画花和印花等传统的装饰技术的基础上,又大量使用了堆花、贴花和刻写诗词美语等装饰技法,利用德化县白瓷质地纯白、杂质少等特点,塑造出各种艺术品而不施任何彩料,成为德化瓷器的艺术特色。其装饰内容多取材于民间生活,如梅花、玉兰、荷花、八仙、龙凤等等有浓厚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

装烧

装烧是陶瓷制备过程中至关重要的程序,通常将成型、上好釉的坯体放进窑炉内,在高温的作用下,经过一系列物化反应而形成的。一般分为传统和新式两种。

传统的装烧有叠装、套装、匣钵叠装、匣钵正烧等。装匣钵时,钵底需刷干净,擦上泥釉浆,以减少落沙。钵内的垫饼要摆放平整,坯胎应方正,且每个坯体之间要留有间隙,以防黏结;新式的装烧有隧道窑、道窑、井式窑等,较常使用的是隧道窑。

包装

出窑后的成品一般有其相应的选瓷标准,再进入不同价位的市场进行销售。在传统包装上,主要是利用稻草堆瓷器的方法,层层包装,然后再装进用竹箴编制而成的竹笼中。装满后还要在最顶部覆盖层草堆,并叠上竹箴盖子,用厚竹片加固,最后用麻绳将其与竹笼绑紧。而如今则多采用纸箱、纸盒、丝绸锦盒或棉麻布等进行包装,不但在视觉上能大大提高产品的档次感,也有利于作品的运输与保存。

艺术特色

釉色洁白

德化白瓷的白釉色不同于其他白瓷的釉色,其他白瓷多白中泛黄不同,德化白瓷釉色是一种洁白色,就像象牙颜色一样。德化白瓷个白酷似冰冻的油脂,带有油油的温润滑腻感,也像羊脂玉一般的冰清玉洁,肉眼观之,看不到何针眼和黑点,十分的柔和温暖,洁白无瑕,非常耐看。

质感凝脂似玉

德化白瓷的胎体致密,釉面纯手感好,没有任何的颗粒和凹凸感,滑腻舒畅。现在的德化白瓷不管是否上釉水,都和绸缎一般,似玉非玉。

瓷型丰富

德化白瓷较之于中国的其它名瓷,大特色是瓷塑(瓷雕)多。德化白瓷多以人物造型为主,所塑人物造型优美,神态逼真,性格鲜明,风格洗练,线条流畅,德化瓷雕将器物造型上的雕塑美和原材料的质地美有机结合。德化白瓷的器型众多,有烛台、香炉等陈设供器,狮子、花瓶、侍俑人等冥器,盘、碗、杯等日用器具。

分类

德化白瓷瓷塑种类丰富,其主要取材自宗教。按产品用途分为雕塑白瓷、日用白瓷。雕塑白瓷分为人物类、禽兽类、花卉山水类、其他雕塑类。日用白瓷分为盘碟类、碗类、壶类、杯类及其他器物类。

形制分类

德化白瓷从形制上可分为粗陶、釉陶、艺术陶、紫砂陶。

粗陶

粗陶,质地粗糙,内外不施釉,装烧不用匣钵,直接入窑以阳火烧成,耐火实用。主要产品有供煮饭用的“饭钵”,烧开水用的“茶鼓(壶)”,煎药用的“风炉”和“药鼓(壶)”,做火笼用的“火钵”,装烧陶瓷用的“匣钵”等器物。

釉陶

釉陶,质地较细,制作精美,大部略带古朴的花纹图案装饰,内外上釉,装匣钵入窑,以阴火烧成。釉陶产品种多,规格多样。产品都是生活实用品,如装贮米、谷、水、酒和盐菜的各种大小缸、瓮;用来制酒、制醋、卤腌咸菜、制酱等的钵、小口瓮;用以装菜贮食物的大小硿;供作贮藏茶叶、菜甫、药物等的罐;餐饮使用的碗、碟、汤匙、茶壶、酒瓶、油瓶、酱瓶、杯、盏和生活用品的擂钵、灯盏、烛台、香炉、花盆、唾壶、尿壶、水缸以及骨殖瓮等实用器皿。

艺术陶

艺术陶,主要题材为人物、动物以及带有艺术装饰的陈设实用品,该类陶造型精巧,形象生动,制作精细,富有强烈的艺术美感,产品价值也较高。主要产品有雄鹰、猫头鹰大象、肥猪、幼犬等飞禽走兽,陶屋、小轿车和各种钱罐等玩具。花釉浮雕水培水仙花盆、烟灰缸、笔筒、镇纸等文具和动物小摆设品。

紫砂陶

紫砂陶,是新开发的陶种。紫砂陶质地坚实,细腻,颜色深紫,显得稳重古朴雅致。主要产品为各种成套茶具、咖啡具和单件浮雕的梅花壶、松竹梅壶、竹节壶等各种壶和各种茶盘、茶杯、盖杯、“茶闭”、电热壶等饮茶用具和各式花盆、香炉等陈设陶。

瓷色分类

白瓷在烧制过程中,由于条件限制,烧成产品瓷质相同,瓷色略有不同,又分别称为象牙白、猪油白、葱根白、孩儿红等。

象牙白是明代白瓷珍品,瓷质坚韧莹厚、细腻温润,瓷色白中蕴黄宛如象牙。

猪油白也是明代白瓷珍品,其釉质莹厚细腻,油光明亮,润如油脂,胎白质坚,白润如脂,略带黄色,但比象牙白浅淡,犹如凝固的猪油,故名。

葱根白同样是明代白瓷珍品,瓷色纯白洁净,宛如葱根,故名葱根白。

孩儿红是一种窑变瓷,为明代德化白瓷中的极晶。它是器物在高温烧成时由于窑内位置或温度不同,偶然创造的一种特殊气氛下产生的窑变。孩儿红釉面莹润光亮,器物中白中蕴红,在光线下肉眼看去犹如婴孩肌肤般粉嫩透红。孩儿红成者甚少,传世者更少。

流派传承

明代何朝宗对佛教造像颇有心得,尤其擅长雕制观音、如来、达摩、罗汉等,形成了何派瓷雕艺术,人物造型生动形象,传神且有韵律。古谚有云“除非观音离南海,何来大士现真身”,后人便将他所塑的观音称之为“何来观音”,何朝宗的雅号为“何来”。他的瓷塑作品,代表了传统德化瓷塑艺术的最高成就。

清代至民国时期的德化县白瓷业虽逐渐衰落,瓷雕艺术也失去了明朝时期的辉煌成就,但这个时期却出现了一批民间艺人,有许良西、苏学金许友义等,他们继承何派的艺术风格且锐意创新。像雕塑世家许良西,为山湖祖的代表人,既擅长寺庙佛像那样的大型雕塑,又精通微型器物的雕刻。传奇的是他能在一个长不盈寸的桃核上雕刻观音大士、十八罗汉、龙虎、竹石等,可谓是巧夺天工。博览会上获奖。在他的几十年创作生涯中,潜心研究,除集瓷塑、木雕、泥塑技法于一身外,还创造出了可以活动的瓷链条、捏瓷串珠等技法,包括采用石膏模型注浆成型的新型工艺,形成了德化白瓷艺术的新流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瓷雕新秀名手辈出,有许兴泰、许瑞卿、苏玉峰、苏献中、苏清河杨剑民邱双炯柯宏荣陈桂玉等艺人,他们继承前人的优秀技法并不断在前人的基础上发展创新,形成了独特的瓷艺风格,使德化白瓷雕艺术世代相传,绵延兴盛。

价值影响

中国白瓷创烧于北朝时期,以范粹墓出土瓷器为代表。元明以后,景德镇逐渐发展成为中国的瓷业中心,传统意义上的名窑如定窑、建窑、磁州窑、耀州窑、龙泉窑、官窑、钧窑等逐渐衰落,德化窑能在这一趋势下与景德镇窑齐名,实属不易。德化窑是明清时期中国白瓷的代表,有“中国白”的美誉,当时的法国人称德化白瓷为“中国白”。它胎骨洁白,釉层纯净,色泽温润,既有别于白中泛黄的定窑白瓷,又有别于白中泛青的青白瓷,使人一望便知。即便此时景德镇窑的枢府釉瓷、甜白釉瓷早已名声远播,依旧不能掩盖德化白瓷的光芒。明清时期的德化白瓷能够在世界瓷都景德镇的光芒中获得一线生机,首先得益于它的做工精细和实用美观。纵观德化白瓷,我们会发现它不但器形优美、釉色迷人,而且具有各式各样的实用性。日常生活用具,满足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大量的陈设用品,尤其是民间信仰用品,满足了人们的精神生活;精美的文房用品和杂器则满足了富家子弟和文人们的闲情雅致。

产品荣誉

民国四年(1915年),宝美瓷雕艺人苏学金以捏塑《瓷梅花》参加在美国旧金山举行为期10个月的巴拿马共和国世界博览会,获得金奖,县令吴承铣赠以“极深研究”大匾。

1977年,全国陶瓷工艺美术评比,德化瓷厂杨剑民所作浮雕《孔雀水仙花瓶》获优秀作品奖。  

1978年,全国陶瓷工艺美术评比,德化瓷厂杨剑民所作《骑凤酒具》获优秀作品奖。  

1979年,轻工业部授予德化瓷厂所产的建白瓷雕优质产品证书。

1980年,全国陶瓷工艺美术评比,德化瓷厂许金茂的瓷雕《八仙舟》和吴远昕的瓷雕《莫愁女》均获设计优秀奖。  

1981年,轻工业部授予德化瓷厂许兴泰所作的34公分瓷雕《十八手观音》优质产品证书。  

1982年,全国陶瓷工艺美术评比,德化瓷厂陈德卿的瓷雕《观涛观音》获设计一等奖。  

1983年,全国陈设瓷质量评比,德化瓷厂陈德卿的32公分瓷雕《披坐观音》和许兴泰的瓷雕《坐石观音》均获优胜产品奖。

1985年,全国陶瓷产品同行业质量评比,德化瓷厂林质彬的新彩《雪景挂盘》、杨剑民的建白刻画《西厢皮灯》,周雅国所作《嫦娥皮灯》、杨剑民所作的建白刻花《玉卉中餐具》以及该厂仿制的《华泰厚胎餐具》均获优胜产品奖。

1986年,德化瓷厂柯宏荣的瓷雕《济公》获全国陶瓷产品设计二等奖

传承保护

2006年,“德化陶瓷烧制技艺”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现在(2022年),德化地区以德化白瓷烧制技艺著称的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就有6人,中国陶瓷艺术大师有12人,福建省工艺美术大师有38人,福建省陶瓷艺术大师有112人。

2006年,德化瓷烧制技艺作为传统技艺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2006年,德化白瓷被列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2018年,德化白瓷入选中泰“3+3”地理标志互认互保产品。

参考资料

..2023-05-29

..2023-05-31

..2023-05-15

..2023-05-29

..2023-05-15

德化白瓷.地理标志网.2023-05-15

..2023-05-15

德化瓷烧制技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2023-05-15

德化白瓷.德化县人民政府.2023-05-15

..2023-05-15

..2023-05-31

陶瓷装饰.德化县人民政府.2023-05-15

..2023-06-27

..2023-05-31

..2023-06-27

德化白瓷入选中泰“3+3”地理标志互认互保产品.泉州市人民政府.2023-0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