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武侯祠博物馆
成都武侯祠博物馆位于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武侯祠大街231号,肇始于公元223年刘备下葬刘备陵时,是全国唯一的君臣合祀祠庙和最负盛名的诸葛亮、刘备等蜀汉英雄纪念地。
成都武侯祠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是与惠陵、汉昭烈庙毗邻,直到公元1390年明朱椿朱椿到武侯祠朝拜之时,认为应“君臣宜为一体”,才将武侯祠及诸葛亮像迁入,与惠陵、汉昭烈庙合为一体,但民间仍习惯称此为“武侯祠”。明末,武侯祠毁于战火,公元1671年在旧址上重建,形成如今的格局。
1961年,国务院公布成都武侯祠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4年成立成都武侯祠博物馆,此后相继并入了南郊公园、锦里,占地230亩。在发展过程中,武侯祠博物馆非常注重对文物资料的收集,经过不懈努力,现有馆藏等级文物101件,文物资料530件、复制文物216件以及字画1080件,有拓片资料923件,线装资料书籍5416册。
2006年,成都武侯祠博物馆被评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2008年,国家文物局公布成都武侯祠博物馆为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2016年,成都武侯祠博物馆成立“全国三国文化研究中心”。
历史沿革
三国时期
公元221年四月,刘备称帝,同年七月率军东征,无暇顾及修建自己的陵寝,待其次年冬病重之时,诸葛亮才被迫着手,时间最晚于公元223年二月开始营建刘备陵。蜀汉承袭汉制,建陵的同时应该修建宗庙,即汉昭烈庙(刘备死后,谥号“昭烈皇帝”)。不过,按照当时的祭祀习俗,蜀汉至南北朝时期,汉昭烈庙只有神位,并没有塑像。
十六国至南北朝时期
成都武侯祠的修建时间史料没有记载,不过,从宋祝穆《方舆胜览》记载中可知,十六国时期的李雄于公元304年在成都称王之时,武侯祠已经存在于当时的少城内,但并不在惠陵所在地,即锦官城,据此成都武侯祠的修建时间应在西晋末东晋初。
而武侯祠迁至成都市的时间可从杜甫的诗作中得知。一则从唐朝大诗人杜甫州作《古柏行》:“忆昨路绕锦亭东,先主武侯同宫。”可知武侯祠此时已经在汉昭烈庙附近了,其次此前数年,杜甫曾所作的《蜀相》:“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表明当时锦官城的柏树茂盛,而柏树生长周期又很长。合而观之,武侯祠迁至锦官城的时间应在南北朝时期。
明清时期
明初,朱椿朱椿到汉昭烈庙、武侯祠拜,将毗邻的汉昭烈庙、武侯祠一同进行了全面的修缮并加以整合,把诸葛亮像移入昭烈庙内刘备像东侧,关羽、张飞像排列于西。此外,四川省的官吏还把刘谌刘谌、诸葛亮之子诸葛瞻以及镇守关口而壮烈牺牲的傅佥也一同陪祀庙内,同时废除了昭烈庙西侧的武侯祠,从而形成了君臣同祀一庙的局面。
不过,因为与诸葛亮像一起移入的唐朝《蜀丞相诸葛武侯祠堂碑》的存在,以致于发生了是将刘备移到诸葛亮祠内的错觉,故人们还是将塑有刘备、诸葛亮、关羽、张飞等像的庙宇称为武侯祠。明末清初,武侯祠毁于战火,1671年,在四川按察使宋可法的主持下修复,拆除了原有明代所建的大殿,重新修建诸葛亮殿和汉昭烈殿,从而奠定了如今武侯祠大体的格局。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
1961年,国务院公布武侯祠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单位,1984年,成立成都武侯祠博物馆,此后,迁入清代修建的祭祀刘、关、张的“三义庙”,修建仿古一条街“锦里”,合并了南郊公园。由此形成了文化遗产保护区(汉昭烈庙、武侯祠、刘备陵、三义庙等)、文化体验区(原南郊公园)和锦里民俗区的格局,占地面积15万平方米(230亩),为全国唯一的君臣合祀祠庙和最负盛名的诸葛亮、刘备及蜀汉英雄纪念地及全世界影响最大的三国遗迹博物馆,享有“三国圣地”之美誉。
建筑格局
成都武侯祠建筑群遵循了中国传统建筑布局的规律,形成前低后高,两侧低中间高的格局,整体上高低有序,主次分明的同时,也能保持良好的通风、采光,很好地将文化遗产保护区(汉昭烈庙、武侯祠、刘备陵、三义庙等)、文化体验区(原南郊公园)和锦里民俗区三个建筑群融合在一起。其中作为文化遗产保护区核心的武侯祠主体建筑分为六重,依次是:大门、二门、刘备殿、过厅、诸葛亮殿、三义庙,严格排列在一条中轴线上。
主要景点
文化遗产保护区
大门
武侯祠大门为清康熙年间所建,属于硬山式。门额悬挂“汉昭烈庙”四字匾额,西墙嵌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标识,而门前左、右两侧,各有一尊明代石狮,为祠宇增添了威严的气氛。
三绝碑
三绝碑位于大门与二门之间的东侧碑亭内。李纯元和四年(809),时任剑南西川节度使的武元衡率领27位僚属来武侯祠拜谒,令节度府掌书记裴度撰文立碑,再分别由柳公绰书写,鲁建镌刻。因文章、书法、镌刻精湛,故被称为“三绝碑”。
二门
二门是武侯祠中轴线上的第二重建筑,也属于清康熙硬山式建筑,门额悬挂“明良千古”四个大字,由康熙年间四川提督吴英所撰写,意为“明君良臣,千古垂范”。东壁嵌爱新觉罗·旻宁九年(1829年),武侯祠时任住持道士张合桂监刻的“昭烈忠武陵庙全图”。
刘备殿
汉昭烈殿是武侯祠中轴线上的第二重建筑,其与东、西两侧的文臣武将廊以及南边的二门,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四合院。大殿正中刘备的塑像,坐像高3米,全身贴金,冠冕九,双手执圭,也是整个庙宇中最为高大的尊像,塑像前牌位上写着刘备的谥号“汉昭烈皇帝”。此外还供奉了刘备孙子刘谌,也是对刘阿斗的反讽。正殿两侧紧邻东、西偏殿,东偏殿祭祀关羽父子塑像及其部将赵累、周仓的陪祀塑像,悬挂“义薄云天”匾额;西偏殿则是张飞祖孙三代的塑像,悬挂“诚贯金石”匾额。
文臣武将廊
刘备殿前东西廊内,有蜀汉文臣武将塑像各14尊。东廊称文臣廊,以“庞统”庞统为首,其余依次为简雍、吕凯、傅肜、费祎、董和、邓芝、陈震、蒋琬、董允、秦宓、杨洪、马良、程畿;西廊为武将廊,以智勇双全的赵云为首,其余依次为孙乾、张翼、马超、王平、姜维、黄忠、廖化、向宠、傅佥、马忠、张嶷、张南、冯习。
诸葛亮殿
刘备殿后,下数级台阶(象征与刘备的君臣之别)便是诸葛亮殿。大殿悬挂康熙皇帝十七子果亲王爱新觉罗·胤礼手书的“名垂宇宙”,诸葛亮塑像设在一神内,还悬挂 “静远堂” 匾额,表达诸葛亮一生的情操,而塑于清康熙十一年(1672年)诸葛亮塑像颇有一代名相风度,手持羽扇,头戴纶巾,身披鹤,神态儒雅,两侧各有一书童,一捧兵书、一执宝剑。此外,殿内还供奉了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孙子诸葛尚的塑像。
三义庙
三义庙是武侯祠中轴线上的最后一重建筑,清康熙初年由四川提督郑蛟麟始建,原名三义祠。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因焚香引发大火而被毁,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重建,后又于爱新觉罗·旻宁二十二年(1842年)全面修,1981年被公布为成都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998年,因城建需要,由提督街原状迁至武侯祠博物馆。
惠陵
惠陵位于诸葛亮殿西侧,陵墓占地约2000平方米,陵前有“刘备皇帝之陵”碑1通,由照壁、山门、神道、寝殿等组成,封土高12米,周长180米。除了刘备,惠陵还葬有刘备先后去世的甘夫人和吴夫人。惠陵距今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从未被盗和发掘,保存完好。
文化体验区(南郊公园)
南郊公园的前身是民国时期四川省政府主席、抗日将领刘湘的墓园。墓园由时任南京工学院教授、著名建筑专家杨廷宝设计规划,采用轴线对称方式对建筑进行布局,建筑风格以中国传统官式建筑为主。在长达400米的南北轴线上,由南向北依次坐落着“牌坊门”“三阙”“碑亭”“贡殿”“墓”,是西南地区少有的北方陵园建筑群。
锦里民俗区
锦里原为秦汉时期成都以织锦、售锦为主的一条古街,至蜀汉时期,诸葛亮将蜀锦生产作坊集中于锦江南岸,并设立专职官员管理。后来锦里街几兴几废,直到成都武侯祠博物馆投资上千万元修复,并于2004年10月对外开放,才重现锦里古街风貌。
陈列展览
基本陈列:三国文化陈列
三国文化陈列展厅设在位于刘备陵南面的三国文化陈列室,占地面积1500平方米。初设时间为1994年,2019年武侯祠博物馆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全面提升,展览展品共计 157 件(套),包含文物104 件(套),其中一级文物 4 件,二级文物 1 件,三级文物22 件,全方位再现了三国时代的军事、经济、民俗以及后世遗风等,分为四个单元:
“战争风云”单元通过对铜弩机、铜箭簇、铜戈、铜剑等兵器的展示,介绍了汉末三国时期作战兵器的改进,城市攻防能力的增强情况;“民俗采风”单元主要通过各类陶俑、钱币、铜镜等文物,展示了历经战乱的汉末三国,农桑、艺文及风物的恢复情况;“流风遗韵”单元通过后世书画、戏曲、瓷器等,呈现了三国文化丰富的生命形态;“蜀汉揽胜”单元则集中展示了四川省、云南省、贵州省、重庆市、陕西省等地重要的三国文化遗存。
主题展览
武侯祠博物馆立足于三国文化本身,积极探寻新环境下展览创新的新思维、新视角、新模式,积极做好原创,不定期推出不同的主题展览,以下为成都武侯祠博物馆部分代表性展览:
《锦官城外柏森森——成都武侯祠文化艺术展》
展览时间:2023年01月16日~2023年05月18日
展览设在成都武侯祠博物馆群贤堂展厅,共分为“历史·凝视”“丹青·妙写”“物象·汇聚”三个部分,通过成都武侯祠博物馆50件(套)精品馆藏文物与当代艺术精品,促成过去与现在的对话,借以唤起民众对成都武侯祠的文化记忆。
《明园雅集--壬寅年中国画作品展》
展览时间:2022年12月01日~2022年12月21日
展览在成都武侯祠博物馆群贤堂与武侯祠美术馆同时开幕。共汇集了彭先诚、戴卫、尼玛泽仁、蔡超等23位先生的69幅精品。透过这些作品,观众可以从不同角度欣赏中国传统艺术之美。
《千里走三国——三国遗存文旅路线精选展》
展览时间:2022年01月28日~2022年08月09日
展览设在成都武侯祠博物馆三国文化陈列室外围。共展出的20处具有代表性三国遗存,甄选自成都武侯祠博物馆自2011年始对全国三国文化遗存进行科学考察所发现的700余处,再现了三国时期波澜壮阔的社会动象和鲜明璀璨的英杰形象。
《名垂宇宙——诸葛亮遗存精选系列展之相业有辉光》
展览时间:2022年01月19日~2023年01月19日
展览设置武侯祠博物馆船舫。本展览立足于成都武侯祠博物馆同名重点科研课题,展现出诸葛亮在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各个领域的建树,从而为创建蜀汉基业立下的不世之功。
馆内藏品
成都武侯祠博物馆非常注重对文物资料的收集,经过不懈努力,现有馆藏等级文物101件,其中一级文物10件、二级文物6件、三级文物85件;文物资料530件、复制文物216件。馆藏字画1080件,其中,一级字画3件、二级字画8件、三级字画498件。有拓片资料923件,线装资料书籍5416册以及各种版本《三国志》《三国演义》206册。
学术研究
科研机构
为更好地对三国政治、经济、军事、人物、文化和科技等各个领域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探索研究,在成都武侯祠博物馆的牵头之下,分别于1983年和2020年成立了成都市诸葛亮研究会、四川省诸葛亮研究会,吸纳四川省市科研机关、大专院校、文博等单位成为会员,相继组织开展了一系列重点科研项目。此外,2015年武侯祠博物馆获批设立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
科研成果
成都市诸葛亮研究会、四川省诸葛亮研究会及会员单位先后赴云、贵、渝、晋、陕、鄂、湘、冀、豫、鲁等二十多个省区踏访三国遗迹,搜集了大量的图文实物资料,累计发表《刘备并不好哭 ———解析刘备在《三国志》及裴注与《三国演义》中的哭泣》《两汉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围棋文化论》《成都武侯祠的历史沿革与保护发展》《关公红脸之谜》《诸葛亮南征问题讨论》等数百篇研究论文和文章,以及出版了《武侯祠》《诸葛亮研究》《诸葛亮与三国文化》《历代咏赞诸葛亮诗选注》等数十本论文集及历史通俗读物,为深入研究三国文化作出了突出贡献。
文化活动
社教活动
文创设计
成都武侯祠博物馆创以三国文化资源为依托,以创意创新为核心,努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和产业实力,推动馆藏资源转化,从而进一步做强成都武侯祠的文创品牌。为此,成都武侯祠梳理了可用的三国文化元素,开发生产了四大类共计 30 余种文创产品,并陆续上线销售。
武侯祠“家族”
公元207年,时年27岁的诸葛亮出山辅佐刘备,公元234年病逝于五丈原,享年54岁,为蜀汉政权立下了不世之功的同时,其自身也展现出了高尚的道德情操。为此,后世在全国各地自发地为诸葛亮修祠建庙,以示纪念,除了成都武侯祠博物馆之外,还有以下八处具有代表性的:
勉县武侯祠
勉县武侯祠位于陕西勉县城西3公里处,我国最早修建的武侯祠,修建于公元263年春。初建于江南岸定军山下武侯坪上,后于清嘉庆二十年(1815年)重修,从而奠定了如今的规模和格局,为陕南最大的古建筑群。勉县武侯祠依南北中轴线布置建筑,依次为山门、乐楼、东西辕门、牌楼、琴楼、钟鼓楼、戟门、拜殿、大殿、崇圣祠等。其中琴楼来自于诸葛亮设空城计吓退司马懿的故事。
祁山武侯祠
祁山武侯祠位于甘肃礼县城东的祁山堡上,为纪念诸葛亮北伐而建,始建年代不详。现存建筑多为清代以及民国时期重修。
五丈原诸葛亮庙
五丈原诸葛亮庙位于陕西岐山县城南的五丈原上,始建年代不详。如今之规模和格局,形成于清光绪年间(1878-1884年)的整修。主体建筑坐北朝南,山门、拜殿、八卦亭、正殿等数重排布在一条中轴线上。山门至正殿称为前院;正殿之后是由诸葛亮衣冠冢、落星亭、文武廊等建筑组成的后院。而黄月英殿坐落在东院,为全国各地武侯祠所独有的。
隆中武侯祠
隆中武侯祠位于湖北襄阳市西郊,为诸葛亮青少年隐居、耕读之地,也是历史上著名的“三顾茅庐”和“隆中对策”发生地,于乾隆年间正式更名为武侯祠。入山处以古隆中牌坊为起点,有武侯祠、三顾堂景区,卧龙深处三个主要遗存。
卧龙岗武侯祠
卧龙岗武侯祠位于河南南阳市西郊卧龙岗上,亦名诸葛庐,相传始建于晋代,到了宋金时期在诸葛庐建祠,元延四年(1317年)正式命名“武侯之祠”,如今之格局形成于清康熙帝五十年(1717年)南阳知府罗景所主持的重修,由此也成为了“卧龙岗十景”之一。卧龙岗武侯祠建筑群由依卧龙岗而建的武侯、北面的三顾祠以及南面的卧龙道院所组成。
白帝城武侯祠
白帝城武侯祠位于重庆奉节,纪念刘备托孤诸葛亮的历史事件,前身为纪念公孙述的白帝庙。主题建筑为清代重建,主要由明良殿和武侯祠两组建筑。
保山武侯祠
保山武侯祠位于云南保山市城西太保山顶,始建于明嘉靖年间,为纪念诸葛亮南征而建。
开发与保护
开发
保护
2019-2021年,成都武侯祠博物馆积极开展对馆内典藏、文物、古建筑的维修保护工作:
所获荣誉
1961年,国务院公布成都武侯祠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94年,荣获国家文物局颁发的“全国文物系统优秀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2006年,武侯祠博物馆被评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2008年,国家文物局公布成都武侯祠博物馆为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
2016年,国家文物局授予成都武侯祠博物馆“全国三国文化研究中心”。
2017年,成都市武侯祠博物馆获得“第五届全国文明单位”荣誉称号,为当时成都唯一获此殊荣的博物馆。
2021年,四川省文物局、博物馆学会公布成都武侯祠博物馆获得“2020 年度四川博物院十大陈列展览精品奖”。
2023年,成都武侯祠博物馆“三国书院”社教项目入选全国文博社教优秀案例。
参考资料
《历史文化》.武侯区人民政府.2023-04-06
《成都武侯祠博物馆》.成都市人民政府.2023-03-28
《文物精髓》.成都武侯祠.2023-04-12
《成都武侯祠博物馆馆长、研究员谢辉:博物馆要打开传统的“边界”》.成都市文化广电旅游局.2023-04-06
《成都武侯祠博物馆简介》.成都文明网.2023-03-31
《天府人文韵日历海报|成都武侯祠:全国三国文化研究中心》.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2023-04-13
《武侯祠历史上的几次重大变化》.成都武侯祠.2023-03-31
《锦里》.成都武侯祠.2023-04-06
《成都武侯祠博物馆“三国文化陈列”新貌迎新春》.成都武侯祠.2023-04-06
《锦官城外柏森森——成都武侯祠文化艺术展》.成都武侯祠.2023-04-06
《明园雅集--壬寅年中国画作品展》.成都武侯祠.2023-04-06
《千里走三国——三国遗存文旅路线精选展》.成都武侯祠.2023-04-06
《名垂宇宙——诸葛亮遗存精选系列展之相业有辉光》.成都武侯祠.2023-04-06
《东汉四耳蹲蛙青铜鼓》.成都武侯祠.2023-03-30
《蜀汉铭文青铜弩机》.成都文明网.2023-03-30
《铜蒺藜》.成都文明网.2023-03-31
《清赵藩撰《攻心联》匾(拓片)》.成都武侯祠.2023-03-31
《明飞天纹双人耳四足铁炉》.成都文明网.2023-03-31
《明豆青釉诸葛碗》.成都文明网.2023-03-30
《唐裴度撰《蜀丞相诸葛武侯祠堂碑》碑(拓片)》.成都武侯祠.2023-03-30
《四川省诸葛亮研究会在成都成立》.成都市文化广电旅游局.2023-04-06
《全国三国文化研究中心》.成都武侯祠.2023-04-13
《加强馆校战略合作 推动人才队伍建设——成都武侯祠博物馆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顺利出站第一名博士后》.成都市文物局.2023-03-30
《成都市诸葛亮研究会》.成都武侯祠.2023-04-07
《学术论文》.成都武侯祠.2023-04-07
《2020年度四川省文博领域“十佳”奖项公布》.四川文明网.2023-03-28
《中国文物交流中心与成都武侯祠博物馆举行战略合作签约仪式》.四川省文物局.2023-03-30
《文博+体育=?武侯祠与成都体育学院官宣合作》.四川省文物局.2023-03-30
《孔明来了介绍》.成都武侯祠.2023-04-07
《充分利用武侯祠三国文化遗产发展文化产业》.成都武侯祠.2023-04-12
《武侯祠历史上几次保护和维修》.成都武侯祠.2023-04-12
《2012年5月市发改委政府投资项目审批情况统计表》.成都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23-04-12
《成都武侯祠博物馆获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成都市人民政府.2023-04-12
《成都武侯祠博物馆“三国书院”社教项目入选全国文博社教优秀案例》.成都市文物局.2023-0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