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政和县

政和县

政和县,中华人民共和国福建省南平市下辖县,地处福建省北部闽浙交界处,南平市最东部。县域面积1744.24平方千米。截至2022年末,政和县户籍总人口234715人。

政和县地貌以丘陵、中低山为主。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秦,属闽中郡。政和五年(1115年)始有政和地名。1949年5月23日,政和县解放。1975年3月,撤销松政县,恢复政和县。1995年1月,属南平市。截至2022年10月31日,政和县辖1个街道、4个镇、5个乡;县人民政府驻政和县解放街2号。

政和县是福建省的重点林区和木材主要产地之一。是全国的竹餐(茶)具、茶叶生产基地,优势产业有竹木加工、茶业加工、矿业、电力等。2022年,政和县全年实现GDP112.65亿元,增长5.9%,增幅在全市排名第二,位次比上年前进一位。有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四平戏。主要景区有佛子山、杨源洞宫山、石圳村景区、凤头楠木林景区。

名称来历

政和县原称关隶县。宋徽宗政和五年(1115年),因本地进贡银针茶,赐年号为县名。又因县城北靠黄熊山,简称熊城。

历史沿革

秦至隋朝

秦,属闽中郡。汉属会稽郡。东汉,属侯官。建安十二年(207年),分属二县,西部之东平、石屯、星溪、铁山、外屯属建安,东部之西、南二里属侯官。三国,属吴。晋太康三年(282年),西、南里属温麻县,其余部分属建安。隋开皇九年(589年),西、南里之地属泉州,余地属建安。

唐朝至清朝

唐开成元年(836年),西、南里之地为感德场,属福州;余地属建州。五代十国后梁贞明六年(920年),属威武军长乐县。后唐长兴四年(933年),属长乐府宁德县。后晋天福六年(941年),设关隶镇,属福州宁德县。开运二年(945年),属南唐,后属吴越和宋。宋咸平三年(1000年),关隶镇升为关隶县,属建宁军,治黄熊山麓。政和五年(1115年),改关隶县为政和县。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属建宁府。至元十四年(1277年)夏,盐贩黄华以盐夫为骨干,广泛召集建宁路(治今建瓯)各县和浙江括苍等地的农民,并联络长汀县畲族女英雄许夫人,秘密组织起义,聚众三万多人,断发文身,被称为头陀军,英勇抵抗元军。明景泰六年(1455年),划东部南里10都,北里11都、12都,东里13都、14都、15都置寿宁县清朝随旧制,仍隶建宁府。

中华民国

1913年,属建安道。1928年,废道,直属福建省。1934年7月,属第十行政督察区。1935年10月,属第三行政督察区。1941年10月,松溪县遂应场划乡归政和县一区。1949年5月23日,政和县解放。

中华人民共和国

1951年2月,增设第五区。

1956年3月,属南平专区。

1958年4月,庆元县隆宫乡张天村划归政和县铁山区高林乡。

1959年7月,改属福安专区

1960年2月,政和松溪县两县合并为松政县,县治松溪,原政和县境增设政和镇。

1962年8月,撤销松政县,恢复政和县。

1970年7月,政和、松溪两县再度合并为松政县,改属建阳区地区。

1975年3月,撤销松政县,恢复政和县。

1989年1月,属南平市地区。

1995年1月,属南平市

自然地理

位置境域

政和县地处福建省北部闽浙交界处,南平市最东部,介于东经118°33′~119°47′,北纬27°05′~27°23′之间。东与宁德市寿宁县、周宁县接壤,南与建瓯市和宁德市屏南县相邻,西与建阳市相连,北与松溪县及浙江省庆元县交界。县域面积1744.24平方千米。

地质

政和县内地质构造主要属于新华夏构造体系,其次有南北向和北西向构造,形成比较复 杂的构造体系。华夏系构造不明显。大约距今7亿年的吴墩组至东岩组原岩沉积晚期,政和县境内经历了一次上升运动至澄江运动。此后到龙北溪原岩沉积时期,沉积环境比较稳定,以滨海至线海相泥砂质碎屑沉积为主。加里东运动之后,至三迭系末,缺地处于隆起状况。早侏罗纪世末,燕山运动揭开序幕,境内地层再度上升,沉积又告结束,故境内缺中侏罗世地层。晚侏罗世末期阶段,强烈的燕山运动使境内进一步隆起在复合改造先后华夏系和北西 向构造的同时,伴随石帽山群中心式火山喷发及燕山晚期酸(偏碱)性岩浆侵入活动,在新华夏系构造复合生成北西向构造的位置上堆积了石帽山群(K.S.h)陆相碎屑沉积至火山 喷发建造,形成燕山晚期钾长花岗石、花岗斑岩等小岩体(脉)。燕山运动趋于尾声,政和境内地质建造就基本定型。县内岩石以火成岩为主,分布面积1471.43平方千米,占84.13%;其次为变质岩, 分布面积227.5平方千米,占13.01%;沉积岩约50平方千米,占2.86%。

地形地貌

政和县地貌以丘陵、中低山为主,地势东高西低,地表切割强烈,地貌类型多样,地形层状排列有序,山地广布,平原谷盆狭小。分为中、低山,高、低丘陵,谷盆及平原。中山集中在县域东部,海拔800米的面积占全县总面积的55.5%。低山主要分布在县境中部和西部盆地四周,海拔500~800米间的面积占全县27.3%。高丘主要分布在西部和山地边沿及河谷地带,海拔250~500米间的面积占全县8.5%。低丘主要分布在高丘前沿及河谷平原周围,海拔250米以下的面积占全县1.0%。谷盆多在溪流中下游或交汇处,海拔300~1400米间均有分布,面积占全县4.4%。主要山脉有鹫峰山脉北段、峰山脉东翼支脉以及西翼支脉,境内最高峰香炉尖位于岭腰乡境内海拔1598米。最低点王山口位于石屯镇境内,海拔129米。

气候

政和县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因境内地形最大相对高差达1469米,形成明显的二元地理气候,东部中山区冬寒夏凉,俗称“福建夏都”,西部河谷盆地冬无严寒,夏有酷暑。其特点是雨热同期、四季分明、立体气候明显。多年平均气温18.7℃,1月平均气温8.2℃,7月平均气温28.2℃,平均气温年较差20.7℃。生长期年平均236天,无霜期年平均277天,最长达345天,最短为234天。年平均日照时数1802.1小时。年平均降水量1616.2毫米,年平均降水日数为162.7天。降雨集中在每年5~6月,6月最多。

水文水利

政和县境内河道属闽江霍童溪交溪等水系,其中闽江流域面积1021平方千米,占55%。霍童溪流域面积407平方千米,占21.9%。交溪流域面积429.8平方千米,占23.1%。境内流域面积50平方千米以上的主要河道有一级河穆阳溪(境内为蛟龙溪)、后垄溪(境内为翠溪)2条,总长67.6千米。二级河有松溪、当溪、俊溪、平溪(境内为暖溪)、赤溪5条,总长91.9千米;三级河有七星溪、界溪、安溪(境内为乐溪)3条,总长120.8千米;四级河有梅龙溪、龙潭溪2条,总长53千米;五级河有长际溪1条17千米。境内河流总长度388.2千米,河网密度0.22千米/平方千米,多年平均径流总量19.8亿立方米。最大的河流为松溪,主要支流有七星溪、界溪、安溪(乐溪)等。

政和县有屯洋水库、宝岭水库、杨梅林水库等;其中杨梅林水库总库容405万立方米。

土壤

政和县土壤共分为6个土类、15个亚类、 23个土属。6个土类分别为红壤、黄壤、紫色土、石灰土、潮土、水稻土。

自然灾害

政和县主要自然灾害有洪涝、旱灾、风灾、冻灾、雹灾等。洪涝灾害平均二至三年一遇,一般发生在4~8月,夏涝为多。最严重的一次洪灾发生在1998年6月12日~22日,过程降雨量686.9毫米,全县10个乡镇123个村受灾,受灾人口17.3万人,被困群众2.2万人,死亡34人,失踪6人,直接经济损失8.6亿元。旱灾主要为夏秋旱,一般发生在7~8月。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政和县共有林业用地面积149060公顷;耕地面积 20.1万亩。

矿产资源

政和县已探明的矿藏有金银矿、铅锌矿、硫铁矿、大理岩矿、珍珠岩矿、滑石矿、熔炼水晶矿、磁铁矿等26种。其中金银矿储量720万吨,铅锌矿石储量600万吨,硫铁矿储量500万吨,大理石矿储量200万吨,珍珠岩矿储量200万吨,磁铁矿储量50万吨,压电水晶矿和熔炼水晶矿储量488万吨,地质总储量2758万吨。已开发的有澄源香炉坪银(金)矿、石屯东际金(银)矿、星溪马仑头金矿、星溪上山岗大药坑金矿、星溪金矿,矿区总面积3.6平方千米,地质储量500万吨,可采开量400万吨,年产量36万吨;铁山硫铁矿矿区面积1.0平方千米,地质储量400万吨,可开采量200万吨,年产量6万吨:政和铅锌矿区磁铁矿和水晶矿矿区面积0.5平方千米,地质储量54万吨,可采量30万吨,年产量6万吨;华厦水泥大理石矿矿区面积0.3平方千米,地质储量170万吨,可采量100万吨,年产量6万吨。

生物多样性

政和县野生动物资源丰富,境内维管植物有137科374属664种,列为国家一级保护珍稀树种有银杏三尖杉花榈木;二级保护珍稀树种有福建柏肉桂楠木和紫楠、鹅掌楸、香和长叶榧;三级保护珍稀树种有油杉竹柏、江南红豆杉方竹等。野生动物140种物种,其中列为珍稀保护动物有猕猴水獭亚科鳞甲目、鸳鸯、鹿、黄(黑)等。

自然保护区

政和县自然保护区有洞宫山鸳鸯自然保护区,面积2480公顷;还有凤头楠木林保护小区、金峰山乌冈栎保护小区、石门树保护小区、熊山自然环境保护小区、高山木荷保护小区、前溪青冈栎保护小区、锦屏甜保护小区、锦屏楮木保护小区、佛子岩青冈栎保护小区、下榅洋水库保护小区、王大甜槠保护小区,共计面积2835公顷。

水资源

政和县有水资源总量21.2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资源19.8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1.4亿立方米,水能理论蕴藏量15.2万千瓦,可开发6.6万千瓦,开发系数为43.4%。

行政区划

截至2022年10月31日,政和县辖1个街道、4个镇、5个乡;县人民政府驻政和县解放街2号。

政治

人口

人口数量

截至2022年末,政和县户籍总人口234715人,共68887户。按性别划分,男性126967人,占53.8%;女性109067人,占46.2%;按年龄划分,18岁以下54389人,占23%;18~34岁55419人,占23.5%;35~59岁89226人,占37.8%;60岁以上37000人,占15.7%。全年出生人口2515人,死亡916人。

民族构成

政和县为汉族聚居区,其它民族人口很少。少数民族中畲族人口较多,其他民族多因工作、婚嫁而迁入。少数民族人口主要分布在铁山乡、石屯乡及熊山镇、东平镇。

宗教信仰

政和县主要宗教有佛教、道教、督教。

宋、元、明、清、民国期间,佛教在政和县较盛行。政和县佛教支会成立于民国二十五年 (1936年)10月5日,由僧入僧静修负责。中央、省级的佛教协会通告常会传到政和县。政和县佛教负责人也常到省参加省佛教协会活动。政和绅士们多信仰佛教,为首组织修建庙宇。 最早寺院为铁山乡宝福寺,建于唐朝贞观十三 年(639年)之后,庙庵之多遍及各乡村,名山皆建寺庵。

道教在政和的流传约于清朝末年,但政和县无人出家当道人。清宣统二年(1910年)在旗尾 山建一座吕祖宫,供吕洞宾

基督教(新教)在清末已传入政和。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英国传教士隆悌华和建安徐杉琪来政和传教,设立政和县基督教中华圣公会,隶属福建教区建瓯支区松政牧区。经济开支由本地教友与英教会承担。在城关南门购买地皮313平方米,建基督教堂一座。

方言

政和于宋咸平三年(1000年)建县,由宁德县北部的关隶镇和建安县东北部的5个里组成。 因此,县东半部原关隶镇地区的语言以闽东话为基础,西半部原建安县5个里的语言以闽北话为基础。由于近千年来政和县治均设在现熊山镇,并且,长期以来政和县属建宁府管辖,因此逐渐形成以熊山话为代表的与建瓯方言相近的政和方言,并在全县通行。

经济

综述

政和县是福建省的重点林区和木材主要产地之一。

第一产业

政和县粮食作物以水稻、番薯马铃薯为主。畜牧业以饲养生猪、家禽、牛、山羊、兔、蜂为主。渔业以淡水养殖为主。境内有生态茶园基地、万亩锥栗基地、和白茶研究基地;名优特农产品有政和工夫红茶、政和白茶、高山蔬菜、珍稀食用菌、锥栗、养心菜等;其中政和工夫、政和白茶、福鼎白毫银针为地理标志产品。

2022年,政和县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完成388496万元,增长4.3%,其中农业产值151228万元,增长3.5%;林业产值48939万元,增长6.9%;牧业产值176391万元,增长4.4%;渔业产值3506万元,增长2.7%;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8432万元,增长4.8%。全年荒山造林总面积0亩。全部木材产量117633立方米;孟宗竹产量1213万根;篙竹产量169万根。全年生猪出栏55556头,比上年增加4254头;家禽出栏69036437羽,比上年增加3358365羽;兔出栏17122只,比上年增加763只;羊出栏6314只,比上年增加262只。禽蛋产量5136吨,比上年减少678吨;肉类总产量98835吨,比上年增加5322吨。全年粮食产量49997吨,比上年增产113吨,增长0.2%。全年水产养殖面积6470亩。全年粮食种植面积121364亩,比上年增加717亩。

第二产业

政和县是全国的竹餐(茶)具、茶叶生产基地,形成竹木加工、茶业加工、矿业、电力等为主的工业体系,重点发展了竹木加工业、茶业、酒业、矿业等中型产业集群。

2022年,政和县全年全部工业增加值增长6.7%;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8%。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营业利润29303万元,比上年减少6537万元,下降18.2%;工业产品销售率88.2%,比上年下降6个百分点。全年规上工业企业产值超亿元企业有28家,比上年增加8家。全年全社会建筑业实现增加值99198万元,增长33.6%。

第三产业

2022年,政和县全年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13328万元,增长3.4%。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389535万元,同比增加116844万元,增长9.1%。

人文

文物古迹

政和县有杨源英节庙坂头花桥、铁坑殿、洞宫岩画、铁山镇宝福寺、朱森墓、澄源乡赤溪桥,熊山坤宁宝塔办事处等文物古迹;其中英节庙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杨源英节庙,位于杨源村东侧,始建于宋崇宁年间(1102~1106年),后屡有重建。有大殿、戏台先后为清康熙元年(1662年)和爱新觉罗·旻宁三十年(1850年)重建,占地420平方米,大殿面宽3间,进深14.2米,两侧砌封火山墙,抬梁式结构,梭形金柱。戏台重檐歇山顶,内有八角藻井,壁上保存着四平戏剧情故事墨书。庙中古戏台被载“中国戏剧志”。

坂头花桥,位于杨源乡坂头村蟠溪上。始建于明正德六年(1511年),清康熙、道光年重修,咸丰三年(1853年)重建。清宣统三年(1911年),毁于火,1914年,重建。1982年,重修。为楼阁式石拱木构单孔风雨廊桥,净跨12.2米,13间,面宽8米,高16米,南北走向,桥长40米。中央主楼三层翘檐,南北偏楼二层翘檐,每翘檐挂风铃,尚存九个。桥柱6排80根,桥柱及梁枋上篆刻楹联30余幅。内有覆盆式藻井,拱、梁、柱绘人物故事和花卉图案,桥内设神龛9个,内塑神像,桥中亭和两端桥亭设有阁楼。桥拱左右两侧的石缝中露出两把宝剑的剑尖直指溪面,桥亭内存爱新觉罗·旻宁年间重修碑记两块。

宝福寺,位于铁山镇大红村东北约2千米。始建于唐贞观初永隆元年(680年),清康熙十六年(1677年)、清宣统二年(1910年),屡有修建,1989年,民间集资重修。坐北朝南,土木结构多体联合式建筑群,占地6800平方米。有殿、室、司、库等100间,主殿大雄宝殿宽26米、进深18米、高约8米,金柱直径0.5米为石质鼓镜式柱础。两侧为偏殿、回廊,悬山顶,抬梁穿斗混合式结构。最盛时僧人达300余人。为政和县境最古老的庙宇

铁坑殿,为临水第三宫即李夫人祖殿。位于杨源乡杨源村铁坑山,始建于唐末或五代十国初年,清康熙元年(1662年)、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爱新觉罗·旻宁二十四年(1844年)屡有修建。主体建筑基本按古田临水宫形制设计,由正殿、偏殿(梳妆楼)和殿前戏楼(面积35平方米)组成,建筑面积约350平方米。

非物质文化遗产

政和县有四平戏、木拱廊桥营造技艺、白茶制作技艺、工夫红茶制作技艺、木偶戏政和四平提线木偶戏)、南平市“走桥”习俗、东平县小胳制作技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四平戏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四平戏又名四评戏、四坪戏、四棚戏、四蓬戏,系由明代中叶流行的四大声腔之一的弋阳腔演变而来,嘉靖年间盛行于徽州(安徽省歙县)一带,自明末清初由江西省传入政和。其唱腔由“弋阳腔”演变而成,道白皆用介于汉语与当地方言之间的“土官话”,角色行当分为生、旦、丑、外等12种。四平戏的传统剧目有《荆钗记》《白兔记》《拜月亭记》《杀狗记》《琵琶记》《苏秦》《英雄会》《九龙阁》《陈世美》《芦林会》《八卦图》等几十个。其唱腔属于高腔系统,句末帮腔用拖音演唱。道白使用一种介于普通话与当地方言之间的“土官话”念诵,俗称“讲正字”。四平戏较好地保留了明朝的声腔艺术形式,被戏剧史专家称为“中国戏剧活化石”。

木拱廊桥是中国传统木构桥梁中技术含量较高的一种,在南平市称“筷子桥”,存有30多座,其中政和县12座,顺昌县4座,是传统木结构桥梁中的精华。闽北木拱廊桥一般有选桥址、测水平、上三节苗、立将军柱、上五节苗、上剪刀撑、立马腿与桥面板、架桥屋及装饰等步骤。

地方特产

政和县主要有茶叶、香菇、笋干、锥栗、苏地杨梅、东平酱油、东平高粱酒及苦褚干、牛肝菌、龙须菜、山珍糕、东平胰子、东平小胳、高山咸菜、七层糕、米花糕等地方特产。

政和工夫红茶福建省三大工夫红茶之一。始创于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1915年,参加巴拿马万国博览会,并获得金奖。政和工夫茶以大白茶、高山小茶为原料,加工后的茶叶分为白尾、上工夫、植工夫。

政和白茶,茶树无性系品种。小乔木型,大叶类,晚生种。自然三倍体。植株高大,树姿直立,分枝较稀。叶色深绿,富光泽,叶形椭圆,叶面隆起,叶质较厚。芽叶肥壮,茸毛特多,一芽三叶百芽重123.O克。花冠直径4.3-6.2厘米,花瓣6-8瓣,子房多毛,花柱3裂。开花不结实。抗寒性较强。春茶一芽二叶含茶多酚24.9%,氨基酸2.4%,咖啡碱4.0%,儿茶素总量14.9%。

锥栗早在清康熙,政和东平苏地就开始人工栽培锥栗。政和锥栗主要有黄榛、油榛、白露仔、长芝仔、禾榛、毛榛等50多个品种,以黄榛和油榛居多,尤以东平苏地村产的锥栗为较佳。2002年“大真王”锥栗被评为中国名优果品。2011年,全县种植锥栗1.1万公顷,产量8410吨,并被授予“中国锥栗之乡”。

东平酱油,以特产黄豆、优质糯米,辅以优质清泉,传统工艺酿造而成。1978年被评为建阳区地区上等酱油,后被定为福建省老字号。2011年,产酱油近200吨。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2022年末,政和县有普通中学12所,在校学生11837人,比上年增加856人,其中初中8658人,比上年增加435人,高中3179人,比上年增加421人;全年毕业学生3141人,其中初中毕业2422人,高中毕业719人;专任教师810人,其中初中547人,高中263人。普通职业中专1所,在校学生632人,比上年增加66人,教职工31人。全县完小24所,教学点12个;班数410个,比上年减少15个;在校学生15269人,比上年减少696人;专任教师991人。全县共有幼儿园62所,其中公办16所,班数125个,在园人数3810人,民办46所,班数142个,在园人数2405人;专任教师233人。

医疗卫生

2022年末,政和县有医疗卫生单位46个,拥有病床958张,其中,县医院450张、中医院150张、妇幼医院30张,乡镇卫生院238张;村卫生所(室)133个,拥有乡村医生150人。其中综合医院1所、中医医院1所皆为二级乙等医院,妇幼保健专科医院1所为一级甲等医院。

社会保障

2022年,政和县参加工伤保险46412人,城镇居民享受最低生活保障598人,农村居民享受最低生活保障5468人,特困人员享受最低生活保障663人。

人居环境

政和县有两座空气自动站,全面24小时自动监测,全年优良天数比例100%;主要流域及小流域水质达标率100%;县级饮用水源地珠山水厂取水口每月监测均达到考核标准,达标率100%;县内功能区噪声两个点位,均达到《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考核标准,达标率100%;根据要求,县监测站配合执法大队针对全县重点污染源企业进行执法监测,政和县重点污染源企业监测5家。

交通

公路

政和县有赛浦公路、稻安公路、瓯政公路、大镇公路等;赛浦公路,起自福安赛岐港,经周宁县、政和县、松溪县,迄于浦城县城,全线长236.25千米。瓯政公路,起自建瓯县城,经东峰、川石乡、西津,至政和县城止,全长89千米,境内长20千米。稻安公路,起自政和县稻香赛浦公路的132千米868米处,经铁山、江上、岭腰,至浙江省庆元县安溪镇止,县境内全长22千米。大镇公路,起自古田县大桥镇,经屏南县、政和县的上庄、杨源,至镇前牛迹洋止,与赛浦公路相接,总长107.4千米,县境内全长25千米,是南平市通往福州市的主要公路。2022年,政和县有国道G528线,完成农村公路31.516千米。

航运

1965年,政和县重修政和县西津码头,宽20米,高10余米,临河铺设石阶36级,供过往船只停泊、装卸货物。1968年后,随着公路交通的进一步发展,水运锐减,航道逐渐荒废。

风景名胜

政和县境内有佛子山、杨源洞宫山、东平奖山、岭腰锦屏、石屯英节山等风景区。其中外屯佛子山景区为国家地质公园

佛子山,位于政和县外屯乡境内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级地质公园,十几平方公里之地,突兀着数十座形态各异的山峰,座座山峰分布有致,每一座山峰,每一个岩石,每换一个角度看它,都形状不同,佛子山地貌是独特的火山石沉积地貌,在1.6亿年到6000万年间,先后四期火山爆发都可以在这座山的表面找到遗迹,因而佛子山保存着火山爆发的立体模型,被称为“火山博物馆”,对研究中生代时期中国东南沿海地质地理环境有科学价值。

杨源洞宫山,位于政和县杨源乡境内。地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屏南鸳鸯溪上游 ,面积约10平方千米,海拔1459米。因山中一巨石呈“宫”字状,其山洞又有洞中宫殿之称,故名。有奇峰异景49处,其中建于明朝的花桥桥孔中央石缝间居然伸出了两把黝黑的宝剑尖,逢涝伸出,旱时缩5至20公分,实属天下奇观。洞宫山雾中桥下峡谷中的8块岩石上,布满280多个形状规则,大小各异的同心圆。 

奖山风景区,位于东平镇凤头村境内,距县城35千米。景区面积10平方千米,最高处金峰顶海拔1206米。相传唐玄奘云游到此,见有“白象卷湖”之形,便在此建一座古刹,故称此山为奘山,后讹“奘”为“奖”,称为奖山,是南平市八大佛教名山之一,峰顶涵平田百亩。主要景点有慧空寺、奖阜丛林、峭壁天梯、米岩、七圣潭、和尚顶,双门洞、金峰顶、白牛岩等。

政和翡翠锦屏景区,位于岭腰乡锦屏村境内,距县城40千米,与庆元县接壤,面积约10平方千米。有古银矿洞及冶炼遗址、古杉树群及杉木王、仙岩山和虎头际瀑布、天池龙井、千手观音、松林岛等景点。

望浙山风景区,位于石屯镇西津村境内,距县城20千米,海拔758米,相传西周时,有大渔仙姬从武夷山到此修炼,道成功满之日,思念浙江天台祖山,常立山顶北望,故名。峰顶有天福寺,始建于唐初,相传李世民曾赐金扩建,唐乾符时黄巢农民起义军入闽主营曾扎此山,尚存黄巢寨、黄巢井及其所设关隘纱帽岩、瞭望台等遗址。有火坑涧、雄狮岩、火云洞、南蛇洞等景点10余处及黄龙松、仙鹤松、金丝竹等奇树异竹。

石圳村景区,位于福建省南平政和县,于政和县城西郊约4千米之七星溪南岸,距县城11.2千米。距宁德-上饶高速公路互通路口仅6.4千米,地形近似半岛,是一个在宋朝就已形成的古村落。明、清时期,石圳是一处水运要冲,是一个粮食和茶、盐、布匹等进出政和的中转码头

人物

荣誉

参考资料

地理环境.政和县人民政府.2023-03-24

政和县.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2023-03-24

统计用区划代码.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2023-03-24

政和县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政和县人民政府.2023-03-30

政和经济社会发展韧劲渐显.邵武市人民政府.2023-10-05

佛子山:掩饰不住的美.南平市人民政府.2023-03-31

福建省A级旅游景区名录(截止2021.12.31).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厅.2023-03-30

政府信息 公开指南.政和县人民政府.2023-03-24

建制沿革.政和县人民政府.2023-03-30

经济发展.政和县人民政府.2023-03-30

福建省水利厅关于政和县范屯洋水库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审查意见.福建省水利厅.2023-03-30

南平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政和县杨梅林水库(城区供水引水)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南平市人民政府.2023-03-30

自然资源.政和县人民政府.2023-03-30

政和县召开十四届县委第三轮巡察工作动员部署会.政和县人民政府.2023-03-24

政和县召开第十八届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微信公众平台.2023-03-24

县政府领导.政和县人民政府.2023-03-24

聚焦两会 | 政协政和县十一届二次会议开幕.微信公众平台.2023-03-24

人口民族.政和县人民政府.2023-03-30

政和:一片小茶叶撑起40亿大产值.南平市人民政府.2023-03-30

政和:生态为先做好茶.南平市人民政府.2023-03-30

政和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政和县人民政府.2023-03-30

政和工夫.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2023-03-30

政和县茶叶分布(政和县茶产业).茶叶网.2023-03-30

政和白茶.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2023-03-30

福鼎白毫银针.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2023-03-30

政和县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名录.南平市人民政府.2023-03-30

政和县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一览表.政和县人民政府.2023-03-30

四平戏.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2023-03-30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2023-03-30

关于公布政和县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的通知.政和县人民政府.2023-03-30

政和四平戏.中国农业信息网.2023-03-30

木拱廊桥营造技艺.闽北日报(大武夷新闻网).2023-03-30

政和白茶.南平市供销合作社联合社.2023-03-30

福建南平市政和县交通概况.中国小康网.2023-03-30

千年楠木林.南平市人民政府.2023-03-31

政和洞宫山.南平市人民政府.2023-03-30

南平市政和县石圳村.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厅.2023-03-31

精神文明建设.政和县人民政府.2023-03-30

政和县获“2020年度茶业百强县”荣誉称号.政和新闻网.2023-03-31

“2020年度中国全面小康百佳示范县市”揭晓.中国小康网.2023-03-31

首批省级试点名单公示!福建20个县(市、区)入选.微信公众平台.2023-0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