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十八重溪风景名胜区

十八重溪风景名胜区

十八重溪风景名胜区位于福建省福州市闽侯县南通镇西南部,距福州市中心20余千米,属典型亚热带季风气候。景区内多山峰峭壁,溪流密布,瀑布众多,有广泛发育的火山岩景观。景区内有中国国家保护野生植物红豆杉桫椤,中国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雀鹰松雀鹰豹猫等。

十八重溪风景名胜区规划面积68.89平方千米,划分为四个区域,分别是古灵胜迹景区、古崖飞瀑景区、皇冠奇峰景区、神钟寻源景区,景区以火山岩地貌开成的重溪、幽谷、瀑布、柱峰、珍稀生物、古灵文化为特征,集风景游览、休闲度假、科考与健身等活动为主的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主要景点有石风帆、双龙瀑布、老爷洞等自然景观,亦有古灵王祖殿、灵隐寺等人文景观。

1992年,十八重溪风景名胜区被评为省级风景名胜区。2004年,被评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2005年,被评为第五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

自然地理

位置境域

十八重溪风景名胜区位于福建省福州市闽侯县南通镇西南部,距福州市中心20余千米,东至双贵山,西与永泰县交界,南以闽侯、福清、永泰三县市交界古崖山尾为界,北至南通镇古城村北部。地处北纬25°49'~25°55',东经119°11'~119°17'。

气候

十八重溪风景名胜区属典型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是19.5℃,年平均降水量1433毫米,雨量充足,风向季节变化明显,山地垂直气候变化明显。

地质

十八重溪风景名胜区处于福建省沿海北东向构造体系中,位于长乐区——南澳深大断裂西侧。表现为北东向断裂构造发育,共扼的北西向断裂较弱。此外,由火山喷发和次火山岩侵入导致的火山机构环状断裂和放射状断裂也有出现。新构造运动继承了原有的断裂方向,造成断块差异升降,使得地形高差更悬殊,而且支离破碎。十八重溪的流向受构造影响,主流的主河段迁就北西向张性断裂,并在四重溪至十重溪之间多处漏水,呈干涸河床的暗河。支流受北东向断裂、北西向断裂影响,基本呈北东、北西走向。

其西北部地层最老,属上侏罗纪地层。下游为福州平原的一部分,属第四系海积冲积层,中上游是裸露的岩石,属中生代火山岩。地层以火山岩地层为主体,在内外营力作用下,发育了多种火山岩形态类型。该区域自侏罗纪以来出现两期火山喷发-喷溢旋回,主要岩性为流纹岩、球粒流纹岩、石英粗面岩、流纹质晶屑凝灰岩、熔接角砾岩等。由于当地流纹岩中,肉红色正长石含量高且含$$$$$$$雏晶,其岩石呈红色,致十八重溪火山岩区出现塔状红色似丹霞地貌。

地貌

十八重溪风景名胜区内地势南高北低,从北往南,海拔从400~500米逐渐升高至600~800米,南部最高峰古崖山尾平均海拔达1003米。十八重溪风景区内广泛发育的火山岩景观,山峰有80余个,多峭壁,区内相对高差在50米以上的有105处。其中连续延展500米以上的有19处,延伸最长的峭壁达1630米。

此外,受地壳运动和外力作用的影响,十八重溪风景名胜区内形成了单独穴、洞群等奇特景观。洞穴成因大致分为以下三种,第一,由岩性差异风化而成。第二,由断裂构造挤压破碎崩塌而成。第三,由滚石垒叠而成。

水文

十八重溪风景名胜区内溪流密布,大小支流25条,水系呈方格状分布。十八重溪发源于南部的低山区古崖山尾,在古城云亭附近注入闽江支流大樟溪,属于闽江的三级河流。其干流长度约10.8公里,流量季节性变化明显,较大流量出现于4~6月梅雨期和8~9月台风多雨期。降水量大时,常有山洪暴发,降水量少时,溪流几近干涸,形成季节河

十八重溪多处河床成峭壁悬崖,形成众多的瀑布,瀑下有深潭,在急流小跌水下也多成深潭,在河流的凹岸往往形成弯月形深水潭。有泉多处,主要为裂隙泉。

生物多样性

十八重溪风景名胜区内有800余种植物,景区南部植被基本保持原始状态。其中,存在天然分布的中国国家一级保护野生植物红豆杉、中国国家二级保护野生植物桫椤。十八重溪风景名胜区内动物种类丰富,成群的野生猕猴属为该景区的特色。其中,雀鹰松雀鹰豹猫红隼领角鸮褐翅鸦鹃小鸦鹃等为中国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

名称由来

十八重溪的命名存在两种说法。一说,从峡谷入口到尽头要绕过十八重山。另一说,从古城出发沿溪流前行,沿途可见18条支流汇入,每条支流称为一重溪,因此得名十八重溪。

主要景点

十八重溪风景名胜区规划面积68.89平方千米,划分为四个区域,分别是北入口至三重区为第一区古灵胜迹景区,以人文景观为主;四重至八重为第二区古崖飞瀑景区,以溪流观光为主;九至十四重为第三区(核心区)皇冠奇峰景区,以瀑布、悬崖为主;十五至十八重为第四区神钟寻源景区,以溪流源头保护和草地活动为主。景区主要开发了四重溪至八重溪之间的区域,即古崖飞瀑区。

古灵胜迹景区

古灵王祖殿,早称古灵祠,位于十八重溪下游河谷平原主河道左岸,龙山和珠山之间,东对大帽山与文笔峰。原为宋代有名的学者陈襄的故居地。原祠座东朝西,共三殿堂相连,祠附近有曲洞、荷池、勺桥。后聂氏宗祠被毁,现仍见长2米余、宽近1米的石碑散落周围。

灵隐寺,位于十八重溪下游河谷平原右岸,大帽山北麓。唐咸通二年(861年)建,历经多次重建。现占地面积约为822平方米,内有大雄宝殿居中,两侧为厢房,大雄宝殿内和前庭两侧均有佛像数尊,走廊上左钟右鼓。

安德寺遗址,位于十八重溪下游左岸龙山山腰处,又称安德院,唐大中年(847年)建,现已毁。残墙内有近砌小庙,内有观世音佛像一尊,现仍有人来此烧香拜佛。

古崖飞瀑景区

四重溪,又称风光岩,附近有皇冠峰。峰下有一高8米的独峰斜立,名为侍者峰,形如探身招呼客人的侍者。

五重溪,又称黄坑口,以奇石、瀑布景观为主。兔耳石,位于五重溪上游分水岭处,两块巨石间距5米,远望形如两只兔耳。石风帆,位于五重溪的干流中,高出水面5.2米,巨石扁平状,下大上小,底宽8.5米,厚4.4米。河流丰水时,形如驶航于急流中的风帆。双龙瀑布,又称鸳鸯瀑布,位于五重溪仙女池上游100米处,溪水在瀑顶河道受基岩阻挡,分为左右两股下泄,两水相隔5米,落差7米,水量相当,落水近柱状,如双龙入潭。

老爷洞,位于七重溪南面谷坡,形态呈拱型凹穴,面向七重溪,洞口长约40米,高3~6米,深5~6米,可容纳上百人,洞顶岩壁像屋檐伸出。该洞曾是地下党中国共产党福建省委员会办公地。乌门洞,位于七重溪北侧盘山路上,由3块10米见方的巨石滚落谷中叠置而成。洞底平坦,成为天然凉亭。

龙潭位于八重溪,水面约100平方米,水深10余米。大帽山,又称古灵山,位于八重溪中段北岸,海拔787.6米,山体浑圆,山顶比较平坦,可以在此俯瞰山峰,远眺福州市。知音瀑布,位于八重溪下游,距河口约370米,瀑高32米,瀑宽10米。丰水时,瀑流跌入深潭,枯水时,瀑布贴壁流下,各有特色。

皇冠奇峰景区

倾缸瀑布位于十一重溪至十二重溪转折处,水流流出山口后,流入一洞口,倾斜的洞口形似斜倒大缸,将水流倒人其下20米的深潭。

开发与保护

1988年,十八重溪风景名胜区设管理处。

2005年,颁布《福州十八重溪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划定了景区布局,确定了景区性质。

截至2013年,景区大部分面积尚未开发利用,开发集中于四重溪到八重溪之间。

主要荣誉

1992年,十八重溪风景名胜区被评为省级风景名胜区。

2004年,十八重溪风景名胜区被评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2005年,十八重溪风景名胜区被评为第五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

相关事件

十八重溪地形复杂,多峡谷峭壁,雨季易发生山洪和落石滚落。因有游客存在想要探险的思想误区,部分游客涉足未开发的区域,屡次出现如失足坠崖、失联迷路等事件,游客被困在十八重溪风景区内。

参考资料

福州十八重溪划定四大景区.搜狐新闻.2023-03-22

十八重溪.福州档案信息网.2023-03-22

第五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名单.中国政府网.2023-03-22

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中国政府网.2023-03-22

新调整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公布.中国政府网.2023-03-22

闽侯县红十字(阳光)应急救援志愿服务队在十八重溪成功营救4名驴友.福州市人民政府.2023-03-22

闽侯县红十字(阳光)应急救援志愿服务队在十八重溪成功救援坠崖驴友.福州市人民政府.2023-03-22

又有人被困十八重溪 多方力量协同搜救4名游客.政协福州市委员会.2023-0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