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博物馆
山东博物馆,原名“山东省博物馆”,成立于195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建立的第一座省级综合性地志博物馆。前身是清宣统元年(1909年)创建于大明湖西南角遐园的山东金石保存所。1954年山东博物馆初建,由自然陈列室、历史陈列室合并而成。1992年,山东博物馆迁址至济南市千佛山北麓,建筑特色体现了民族风格与现代建筑艺术。2006年再次建设新馆,选址在济南市区主干道经十路东段。2010年新馆落成,免费对外开放,馆名也由“山东省博物馆”改为“山东博物馆”。新馆主体建筑面积8.29万平方米、高74米、共5层,位于济南市区主干道经十路11899号,隶属于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属国家一级博物馆。
山东博物馆陈列有《山东龙——穿越白垩纪》展、佛教造像艺术展、汉代画像艺术展等共计12个常设展览,并不定期举办各种各样的临时展览、专题展览。截止2022年,馆内藏品总数201652件(套),文物总数136130件(套),其中一级文物有1409件(套),藏品以青铜器、陶瓷器、甲骨文等方面的收藏为特色,更有红陶兽形器(大汶口文化)、蛋壳黑陶杯(龙山文化)、甲骨文等作为馆内十大镇馆之宝。
山东博物馆既是城市的文化地标性建筑,也是山东省省对外传播齐鲁文化的重要平台。2012年,山东博物馆被国家文物局核定为国家一级博物馆,并先后获得“全国文物系统先进集体”“全国科普教育基地”等荣誉。2023年,山东博物馆荣登2022年度全国热搜博物馆百强榜单。
建设背景
山东博物馆的建立可追溯到清宣统元年(1909年),其前身是山东金石保存所,位于大明湖西南角的遐园,是山东地方政府创办的第一个博物馆性质的设施。
清宣统元年(1909年)山东图书馆创建时,山东巡抚袁树勋上《奏东省创设图书馆并附设金石保存所以开民智而保国粹折》,提议设立“山东金石保存所”,同年12月,山东金石保存所建成,并附设于山东省图书馆内,所内收藏多为有关山东历史、名贤、艺文方面的金石、书画、碑帖、古籍等文物。第二年,在山东学务陈荣昌提议下,位于山东图书馆西北,邻近济南中学堂的地方又附建了博物馆,用以陈列各种标本、物理化学器械等文物。
1930年夏,博物馆在中原大战中损失惨重,并入到山东民众教育馆所属博物馆。山东金石保存所也饱经抗日战争等的侵扰,但收藏、展览从未中断,期间查没的日本商人私购的聊城铁塔寺铜佛、在益都车站扣留的六朝造像等都收藏于此。至1937年,山东金石保存所藏品已具规模,据同年统计,所内收藏铜器、泉币、石刻、甲骨等文物共计达17000余件。存续期间,该所注重陈列展览,建立了各类专题展厅并常年开放,且经常将省内知名金石书画鉴藏家的珍品荟萃一处举办大型展览,省内文物保护等业务也多由该所筹划实施。山东金石保存所为齐鲁文化的保存及传播做出了贡献,也为后来山东博物馆的创建奠定了基础。
历史沿革
博物馆初建
1954年,山东博物馆建成,是新中国成立后建立的第一座省级综合性地志博物馆。
博物馆的陈列方案,是由当时的省文管会副主任王献唐亲自到北京与专家商议,并有众多著名历史学家参与意见而成。
博物馆的馆址建设,是由两院合并而成。东院为自然陈列室、西院为历史陈列室。其中,自然陈列室原为中国境内最早博物馆之一的济南市广智院街广智院旧址,由1904年英国浸礼教会牧师怀恩光创建。历史陈列室由济南市上新街世界红十字会济南母院旧址改用而来,该址建成于1942年,原是一处融道、佛、儒、基督、伊斯兰五教合一的宗教团体驻地。
博物馆的藏品来源,是由原山东省图书馆金石保存所、原济南广智院、原解放区山东人民政府古代文物管理委员会、部分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人民群众的捐赠以及博物馆开展的考古发掘而来。其中,考古挖掘是藏品来源最多的渠道,一系列考古挖掘工作主要集中在1954年至1980年期间,山东博物馆作为山东唯一的省级文博机构,承担起山东境内地上地下文物的保护工作,开展大量田野调查及考古发掘工作,出土了众多珍贵文物,这也使得馆藏文物的数量和质量不断提升。
开馆后,参观人数众多,更有外宾从北京慕名而来,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朱德、徐特立、谢觉哉等也曾到此参观。
1956年的全国地志博物馆工作交流会上,山东博物馆被评为红旗馆,成为全国学习的样板。
1959年,郭沫若先生来馆参观,并赋诗一首:“齐鲁多文物,年来益发扬。网纹成化石,木舰出河床。解放战争烈,工农跃进强。今朝新孔孟,气象更堂堂”。
博物馆一次迁址
1992年10月,山东省博物馆迁址至济南市市千佛山北麓,成为全省文物的收藏中心和展览中心。博物馆的建筑特色既体现了民族风格又体现了现代建筑的艺术。馆内拥有各类藏品20余万件,约占全省藏品的三分之一。截至2005年底,全国10万余件馆藏一级文物中,仅山东博物馆就有共计8273件(套),仅次于故宫博物院、国家博物馆,挤进全国前三。且馆内藏品满富山东地方特色,包含历史、自然、艺术等众多门类,尤其在陶瓷器、青铜器、甲骨文、陶文、封泥、玺印等的收藏方面见长。
博物馆二次迁址
2006年,随着中国共产党山东省委员会省政府提出建设山东文化强省战略目标,山东博物馆新馆建设成为省委省政府的一项重大决策。新馆选址于济南市市区主干道经十路东段,2007年12月29日举行奠基,2010年竣工并在同年11月向社会免费开放。至此,山东省省博物馆更名为“山东博物馆”。
建筑布局
山东博物馆新馆建筑设计理念汲取了中华传统文化中天圆地方、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思想,顶部穹顶形似泉水,是省会济南的象征。新馆占地面积210亩,广场面积约10万平方米,绿化面积5.5万平方米,其中主体建筑面积8.29万平方米、高74米。新馆共分为5层,地下一层为藏品区,一、二、三层是陈列展览区,四层为办公区。
截止2023年,馆内共计21个展厅,一楼为1至5号展厅、二楼为6至13号展厅、三楼为14至21号展厅,其中常设展览12个,分别是佛教造像艺术展、汉代画像艺术展、初心——山东革命历史文物展、山东历史文化展、鲁王之宝——明明鲁王墓出土文物精品展、孔子展、山东龙——穿越白垩纪、晶•彩——探寻神奇的矿物世界、考古山东(话说考古)、山东考古成果展、非洲野生动物大迁徙展、山东古代科技展。
陈列展览
截止2023年,山东省博物馆陈列展览共分3类,分别是“常设展览”“临时展览”“专题展览”。其中,常设展览共计12个,展出时间统一为每周周二至周日的早9点至晚5点,下午4点停止入馆;临时展览多种多样不定期举办;专题展览有2020年9月29日至2021年2月28日期间举办的《衣冠大成——明代服饰文化展》。
常设展览
佛教造像艺术展
佛教造像艺术展位于山东博物馆的一楼1号展厅。山东作为古代中国佛教文化与艺术的兴盛之地,自东汉晚期起就在山东境内出土的画像石中发现过与佛教相关的艺术图像,特别是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出土了大量佛教造像和相关文物,其中1996年在山东省省青州市龙兴寺佛教窖藏坑中,出土了大量北朝造像,曾掀起学术界对山东佛教造像艺术的研究热潮。该展以佛教造像艺术为主题,展出品有彩绘菩萨像、杨瓒造龙虎塔、佛涅造像碑等文物。
汉代画像艺术展
汉代画像艺术展位于山东博物馆的一楼2号展厅。山东的汉代画像石别具山东本土特色,馆内精品多出土发现于济南市、济宁市、枣庄市等地,如东平汉墓壁画,就是2007年10月在东平县出土的彩绘壁画。该展以山东本土出土的汉代画像石为主题,展出品有孝堂山祠堂、嘉祥武氏祠、沂南北寨汉墓等画像石。
初心——山东革命历史文物展
初心——山东革命历史文物展位于山东博物馆的一楼5号展厅。山东是中国早期建立中国共产党组织的地区,该展以山东地区的中国共产党历史发展为主题,涉及到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社会主义建设等多个中国共产党历史发展的阶段,展出品有各类山东革命历史文物。
山东历史文化展
山东历史文化展位于山东博物馆的二楼6、7、8号展厅。山东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出土了大量珍贵文物,如1959年在泰安市大汶口遗址出土的红陶兽形壶,就属于新石器时代的产物。该展以山东历史文化为主题,以时间为主线,分史前、夏商周、秦汉至明清三大部分进行出土文物展出,展出品有红陶兽形壶(大汶口文化)、大玉璧(周代)、蛋壳黑陶杯(龙山文化)等文物。
鲁王之宝——明朱檀墓出土文物精品展
鲁王之宝——明朱檀墓出土文物精品展位于山东博物馆的二楼10号展厅。鲁王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第10个儿子,1970年至1971年期间,在山东博物馆主持下,对鲁王墓即鲁荒王陵进行了考古发掘并出土了大量冕冠佩饰、家具服装、彩绘木俑等文物。该展以明朱檀墓出土文物为主题,展出品有白玉花形杯、水晶鹿镇纸、仪仗俑群等。
万世师表展
万世师表展位于山东博物馆的二楼13号展厅。该展在原有《孔子文化大展》的基础上加以改造完善,以孔子文化主题,利用多媒体技术、动画展示技术等高科技展陈手段进行展厅布局,使观众实现了可以在互动情景下了解孔子、体悟儒家文化的观展体验。
山东龙——穿越白垩纪
《山东龙——穿越白垩纪》展位于山东博物馆的三楼18号展厅。白垩纪时代的山东,曾生活过许多种类的恐龙,山东也是中国最早进行恐龙科学发掘与研究的地区。该展以山东省白垩纪恐龙为主题,展厅采用裸眼3D、VR等科技设备进行布局,使观众可以模拟体验投身于白垩纪时代的山东地区去观展,是山东博物馆2022年度的开年之作。
晶•彩——探寻神奇的矿物世界
《晶•彩——探寻神奇的矿物世界》展位于山东博物馆的三楼19号展厅。矿物的利用推动着人类文明的发展,该展划分了大地结晶——矿物的蕴育之道、魅力天成——矿物的自然之美、千变万化——矿物的利用之路、矿物与人类文明等多个单元,以矿物为主题,将展厅的序厅融入抽象几何概念,展厅布局方面将原始矿洞模拟复原,观展路线方面将展览路线设计成曲折小路且一路布置矿车矿道等元素,向观众模拟还原了原始矿物的世界。展品有三水铝石、金绿宝石、翠榴石等矿物。
考古山东(话说考古)
《考古山东(话说考古)》展位于山东博物馆的三楼14号展厅。自1921年中国现代考古学诞生以来,山东地区的考古工作成果不断。该展以山东地区的考古历史为主题,如1930年在山东省章丘区发掘城子崖遗址时发现了龙山文化事件等,借助山东地区考古工作的相关出土文物及事件,向观众介绍考古学的基本知识。
山东考古成果展
山东考古成果展位于山东博物馆的三楼15号展厅。该展以山东考古成果为主题,通过展示山东省多地遗址文物的考古成果以及成果取得过程,如沂水县刘家店子春秋贵族墓的发掘、日照市海曲汉代漆木器和丝织品的出土等,让观众认知山东地区的历史、文化和文物。
非洲野生动物大迁徙展
非洲野生动物大迁徙展位于山东博物馆的三楼16、17号展厅。该展以非洲野生动物大迁徙为主题,以非洲野生动物寻找水源和食物为线索,通过将展厅搭载多媒体技术演绎动物迁徙场景、展台模拟原始自然风貌、展览融入多种非洲元素的技术手段布局,向观众展示野生动物迁徙族群的生命历程和自然意义。其中展览的动物标本涵盖了300多种珍惜动物,均为环球健康与教育基金会主席肯尼斯·贝林向山东博物馆无偿捐赠。
山东古代科技展
山东古代科技展位于山东博物馆的三楼21号展厅。文物是科技发展和人民才智的见证。该展以山东古代文物为主题,展厅内安置了12组复原模型和多处互动装置,并借助了60余件组精品文物,向观众展示山东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彰显科技的进步与人民才智的发展。
临时展览
山东博物馆举办各类临时展会,比如,2020年在山东博物馆三楼20号展厅举办的三千玲珑——中国海洋贝类展;2022年在山东博物馆二楼9-2号展厅举办的玉润生香——山东博物馆藏精品玉器展;2022年山东博物馆二楼9-1号展厅举办的“片刻千载”——甲骨文化展;2023年在山东博物馆一楼4号展厅举办的三魂共一心——纪念于希宁诞辰110周年展、一楼3号展厅“家和”——癸卯兔年迎新春文化展等。
专题展览
山东博物馆举办各类专题展览,如2020年9月29日至2021年2月28日期间,山东博物馆和孔子博物馆联合举办的《衣冠大成——明代服饰文化展》。该展位于山东博物馆的二楼12号展厅,该展以明朝服饰文化为主题,通过“官服”“吉服”“”日常起居服“现代仿制服”四个部分,将明朝服装文化呈现在观众面前,以此展现中国古代的服装文化之美,助力大众树立文化自信,塑造中国风度。
镇馆之宝
山东博物馆的藏品大多为山东地区出土,具有浓郁的齐鲁地方特色。2011年,为了使广大观众了解山东历史,感受齐鲁文化,山东省文物局启动了“观众最喜爱的山东博物馆十大镇馆之宝评选活动”,文物先由专家学者从山东博物馆馆藏的20万件藏品中综合全省文物情况和特色评选出30件文物精品,又经观众投票和专家评审,最终于同年3月17日推选并揭晓了山东博物馆的“十大镇馆之宝”名单,分别为红陶兽形器(大汶口文化)、蛋壳黑陶杯(龙山文化)、甲骨文、亚醜(商)、颂簋(周)、鲁国大玉璧(战国)、银雀山汉简、东平汉墓壁画(汉)、九旒冕(明)、郑板桥双松图轴(清)。
红陶兽形器(大汶口文化)
红陶兽形器,是用来盛酒的器皿,于1959年在泰安市大汶口遗址出土,属新石器时代,大汶口文化。该文物夹砂红陶,容器表面磨光,通高21.8厘米、长22.3厘米、体宽14.5厘米、足高7.9-8.4厘米。造型既像狗又像羊,脊背处造有提手,液体从尾部注入,口部留出。曾作为山东文物精品多次在国外展出。
蛋壳黑陶杯(龙山文化)
蛋壳黑陶杯,是用来盛酒的器皿,于1960年在山东潍坊姚官庄遗址出土,属新石器时代,龙山文化。山东博物馆所藏的蛋壳黑陶杯,是龙山文化蛋壳黑陶器的典型代表,代表了当时制陶工艺的最高水平。该文物口径12厘米、内径4.9厘米、通高16.9厘米、柄高13.2厘米。泥质黑陶,表面乌黑光亮,杯形整体像一个草帽。杯壁薄如蛋壳,不容易完整保存。
甲骨文
甲骨文,是刻在龟甲或兽骨之上的文字,记录了商代晚期王室占卜的相关内容,为中国目前已知最早的成体系文字,被称为中国汉字的起源,所处时代为商代晚期。山东博物馆共藏5425片甲骨,其中达到一级品的共计1000多片,特级品4片。
亚醜钺(商)
亚醜钺,是薄姑氏部族古老文明的珍贵遗留,于1965年出土于青州苏埠屯1号商墓,属商代作品。文物通长32.5厘米、宽34.5厘米,因其口部两侧对称地铭有“亚醜”二字,故得名“亚醜钺”,。透雕人面纹,人面五官微突,双目圆睁,嘴角上扬,极富威严。亚醜钺属青铜器中的瑰宝,国家一级文物。
颂簋(周)
颂,是盛饭用的器皿,制作于西周晚期,为姬静时器,于清代前期出土。颂簋的器身与器盖分别由胶东古物管理委员会黄县文管分会与家住青岛市的丁氏后人张秀琳女士处转入而来,1959年重归完整。文物高30.1厘米,口径24.2厘米,造型庄重、铸工精良,属于青铜器珍品,为国家一级藏品。
鲁国大玉璧(战国)
鲁国大玉璧,属战国玉璧中的精品,所处时代为战国时期,于1977年在山东曲阜鲁国故城乙组52号墓出土。该文物外径32.8厘米、孔径11.6厘米、厚0.6厘米,玉料呈青碧色,玉质晶莹温润,半透明,油脂光泽。
银雀山汉简
银雀山汉简,是竹简字体,属早起隶书,所处时代为西汉时期,于1972年在山东省临沂县银雀山1号和2号汉墓中出土。文物分为长简、短简、木三种。1号墓出土竹简(包括残简)4900多枚,内容包括《孙子兵法》《孙膑兵法》《六韬》等,另外发现少量木牍,《孙子兵法》与《孙膑兵法》的同时出土,证实了历史上孙武及《孙子兵法》的存在事实;二号墓整理出竹简32枚,为《汉武帝元光元年历谱》,是迄今发现的中国最早也最完整的古代历谱。
东平汉墓壁画(汉)
东平汉墓壁画,汉代壁画,所处时间为西汉末年至东汉早期,于2007年10月,在山东东平老物资局的改造过程中,发现和发掘而出。壁画以白灰作底色,画面有星象、人物、建筑等,展现了汉代绘画艺术。
九旒冕(明)
九冕,是明代朱檀的礼帽,制作年代为明代洪武年间,即1368年至1398年。该旒冕,于1970年在山东省省邹城市东北的九龙山南麓的鲁荒王朱檀墓出土,通高18厘米、长49.4厘米、宽30厘米,采用了竹、木、丝、金等多种材料,由冠武、金簪、继板、旒等部分组成。
郑燮双松图轴(清)
郑双松图轴,为郑板桥兴盛时期的代表作之一,是其在乾隆二十三年(1759年),创作后送给好友肃翁的作品。该画纵长201厘米、横长101厘米,为纸本墨笔而作,图中一远一近两棵松树意寓肃翁品格高洁,图上另有郑板桥撰写的长篇题记,该幅画表达了郑板桥对好友的真挚感情。
学术科研
为满足广大博物馆研究者和文物收藏爱好者的学术需求,山东博物馆于2011年起创作辑刊《山东博物馆辑刊》,每年出版一册,并且也会面向社会征稿。辑刊立足山东,面向全国。
文物保护、修复、科研方面,山东博物馆一直保持探索、研究。2019年,山东博物馆为保护病害严重的全形拓片文物,编写了《山东博物馆藏全形拓片保护修复方案》,并于同年获批准,进而开始展开对馆内部分珍贵文物的保护修复工作。2018年,山东博物馆成功申报了《山东博物馆藏革命文物保护修复项目》,并顺利完成对95件文物的本体保护修复等工作,工作成果在全省树立了行业标杆。2020年,山东博物馆在关于博物馆与文化产业互动发展、数字博物馆资源共享等方面也做出深度研讨与探析。
文创与活动
文创产品
2017年,山东博物馆入选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国家文物局确定或备案的154家文化文物单位文化创意产品开发试点单位名单。山东博物馆基于馆内的藏品,设计制作了众多文创产品,诸如“十大镇馆之宝笔记本”、馆藏文物纪念扑克、亚丑钺冰箱贴、甲骨文晴雨伞反向伞、蛋壳黑陶高柄杯(仿制品)等。
为了推动山东博物馆文创产品的开发,山东博物馆还发起或参与了诸多相关大赛及会议活动。如,2011年山东博物馆面向社会举办了首届山东博物馆文化产品设计大赛活动;2016年,山东博物馆携博物馆文创产品参与了第六届山东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活动;2022年,山东博物馆携博物馆文创产品参与了第九届中国博物馆及相关产品与技术博览会活动。
社教活动
山东博物馆以“博学广智,明德敏行”为理念,会举办多种多样的社教活动。比如,考工记——国之干城、考工记——水中著盐、知书——封泥印制作、知书——经典描红、达礼——钺中说礼、“穿”越——王爷的新帽、我们不一样——湿地精灵的别样美、模拟考古——我是小小修复师、探寻黄河文明——史前玉器制作体验、博物馆年俗系列——灯笼制作等等活动,以帮助观众了解文物背后的故事,探索文物蕴含的文化。
山东博物馆作为一座省级现代化博物馆,也会面向社会招募热爱公益活动的志愿者,辅助山东博物馆开展各项工作与活动。志愿者的工作主要分为4类,分别是讲解、档案管理、活动策划、宣传。
获奖与荣誉
2005年,山东博物馆入选全国文化工作先进集体名单。
2012年,山东博物馆被国家文物局核定为国家一级博物馆,并先后获得“全国文物系统先进集体”、“全国科普教育基地”等荣誉。
2017年12月,山东博物馆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评选为第一批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
2021年,山东博物馆入选100个“好客山东网红打卡地”名单。
2022年,山东博物馆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国家文物局评选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专题实践教学基地。
2023年,山东博物馆入选2022年度全国热搜博物馆百强榜单。
2024年6月,2024微博文化之夜荣誉名单公布,山东博物馆荣获微博年度文化科技创新博物馆。
逸闻趣事
山东博物馆的牌匾,“山东博物馆”五个字,因字迹潦草,易引起误读,从而长期遭受网友调侃与恶搞,不雅版本在网络上层出不穷。
究其原因,要回溯到20世纪50年代,郭沫若参观山东博物馆并题诗一首:“纵有寒流天外来,不教冰雪结奇胎。东风吹遍人间后,紫万红千次第开。”,落款为“参观山东博物馆”。后来,山东博物馆用字不当,将落款中的“山东博物馆”五个字直接原貌提出,错误使用在了博物馆牌匾上,才导致了恶果产生。
2020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山东省政协常委、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省书协常务副主席孟鸿声发表了《关于山东博物馆匾额更换为书圣王羲之正体集字的提案》,提案建议,将原匾额换下,另使用书圣王羲之的字体,集成正体匾额。
参考资料
山东博物馆概述.山东省博物馆官网.2023-03-15
关于发布第二批国家一级博物馆名单的通知.国家文物局.2023-03-16
山东博物馆免费开放打造文化惠民大餐.中华泰山网.2023-03-17
省博前身:1909年成立的金石保存所.山东频道凤凰网.2023-03-16
济南市千佛山风景名胜区.济南市园林和林业绿化局.2023-03-15
省博新馆:看什么,怎么看――文博专家点评诸多看点.山东博物馆官网.2023-03-16
山东博物馆章程.山东博物馆官网.2023-03-15
山东博物馆 常设展览.山东博物馆官网.2023-03-16
山东博物馆 常设展览.山东博物馆.2023-03-31
展览.山东博物馆官网.2023-03-24
山东博物馆 临时展览.山东博物馆官网.2023-03-18
山东博物馆2022年度报告.山东博物馆官网.2023-03-24
山东博物馆简介.文物山东官网.2023-03-15
打造没有“围墙”的博物馆.中国文化报.2023-03-16
山东博物馆年度检验检查信息公开.山东博物馆官网.2023-03-19
2022年度全国热搜博物馆百强发布,广东省博物馆排名第六.南方网.2023-03-19
桃江人主持设计制作并第一个举起我军的第一面军旗.桃江县人民政府.2023-03-24
以物态呈现来证实历史 历经百年古老而新鲜.山东频道凤凰网.2023-03-16
建设省博物馆新馆 促进山东文化事业发展.山东频道凤凰网.2023-03-17
展览服务.山东博物馆官网.2023-03-17
明代服饰文化展.山东博物馆官网.2023-03-24
佛教造像艺术展.山东博物馆官网.2023-03-17
汉代画像艺术展.山东博物馆官网.2023-03-17
初心——山东革命历史文物展.山东博物馆官网.2023-03-17
馆藏国宝|山东博物馆镇馆之宝,红陶兽形器憨态可掬.人民日报文创.2023-03-17
山东历史文化展.山东博物馆官网.2023-03-17
鲁王之宝——明朱檀墓出土文物精品展.山东博物馆官网.2023-03-17
万世师表展.山东博物馆官网.2023-03-17
山东龙——穿越白垩纪.山东博物馆官网.2023-03-17
晶•彩——探寻神奇的矿物世界.山东博物馆官网.2023-03-17
考古山东(话说考古).山东博物馆官网.2023-03-17
山东考古成果展.山东博物馆官网.2023-03-17
非洲野生动物大迁徙展.山东博物馆官网.2023-03-17
山东古代科技展.山东博物馆官网.2023-03-17
山东博物馆十大镇馆之宝揭晓 "孙子兵法"竹简入选.中国新闻网.2023-03-17
山东博物馆评选十大“镇馆之宝”.大众网.2023-03-17
山东博物馆评出“十大镇馆之宝”.新浪新闻.2023-03-17
文物志|“四千年前地球文明最精致之制作”——蛋壳黑陶杯.大众日报.2023-03-17
山东博物馆“片刻千载——甲骨文化展”为您讲述甲骨文背后的故事.济南日报.2023-03-18
山东博物馆.山东博物馆官网.2023-03-18
山东博物馆.山东博物馆官网.2023-03-18
山东博物馆 绘画 郑燮双松图轴.山东博物馆官网.2023-03-18
学术|新中国初期山东文艺发展述论(1949-1957)——基于山东博物馆新普查文艺资料的整理(三).山东博物馆微信公众号.2023-03-19
学术.山东博物馆官网.2023-03-19
有关数字博物馆资源共享问题的探讨.山东博物馆官网.2023-03-19
加强革命文物保护,促进红色文化传承.山东博物馆官网.2023-03-19
山东博物馆藏全形拓片保护修复项目简介.山东博物馆官网.2023-03-19
关于博物馆与文化产业互动发展探析.山东博物馆官网.2023-03-19
确定154家文创产品开发试点单位:要大胆开拓创新、健全容错纠错机制、加强督促指导(附试点全名单).永州市文化旅游广电体育局(永州市文物局)官网.2023-03-19
山东博物馆.山东博物馆官网.2023-03-18
山东博物馆.山东博物馆官网.2023-03-18
山东博物馆.山东博物馆官网.2023-03-18
山东博物馆 文创产品 甲骨文晴雨伞反向伞.山东博物馆官网.2023-03-18
山东博物馆.山东博物馆官网.2023-03-18
文创产品.山东博物馆官网.2023-03-18
山东博物馆面向社会启动首届文化产品设计大赛.中国新闻网.2023-03-18
山东博物馆数十类文创产品亮相第六届文博会.中国山东网.2023-03-18
体验文化传承创新,一起相约“博博会”!.山东博物馆官网.2023-03-18
山东博物馆.山东博物馆官网.2023-03-18
加入志愿者申请流程.上冻博物馆官网.2023-03-18
2005年全国文化先进县、全国文化工作先进集体、全国文化系统先进工作者和劳动模范名单.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官网.2023-03-19
信息名称: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公布第一批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营地名单的通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23-03-19
“2021年好客山东网红打卡季”评选结果揭晓.齐鲁晚报齐鲁壹点.2023-03-19
全国100家实践教学基地,山东5家单位入选.济南时报.2023-03-19
微博文化之夜.新浪微博.2024-06-24
省政协委员建议山东博物馆匾额使用王羲之字体.中国网.2023-03-19
扒一扒济南那些“有名”题字的来历.海报新闻.2023-03-19
牌匾门额神圣庄严马虎不得.人民网.2023-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