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贾
陆贾生卒年不详,西汉初楚国人,西汉思想家、政治家、外交家。
陆贾早年作为幕僚追随刘邦,并且,他以史为鉴,为刘邦总结“马上得天下,安能马上治之?”的道理,以儒家为本、融汇黄老道家、法家等各家思想,撰写《新语》,并赢得群臣认可。陆贾后来作为使臣,两次出使南越国,说服赵佗臣服汉朝。在吕姓专权时期,他又将家财分散以躲避政治黑暗,后等待时机说服了陈平、周勃等同力诛吕,维护汉朝统治。最终,年老逝世。陆贾所撰写的《新语》奠定了汉朝治国理政的思想理论基础,不仅是对当时社会,也是对后世中国历史的重大贡献。班固于《汉书·郦陆朱刘叔孙传》称赞陆贾,“陆贾位止大夫,致仕诸吕不受忧责,从容平、勃之间,附会将相以强社稷,身名俱荣,其最优乎!”。
人物生平
初为幕僚说客
陆贾是楚国人,以幕僚太子宾客的身份随从高祖平定天下,当时人们都称他是很有口才的说客,所以伴随在高祖的身边,常常出使各个诸侯国。
游说南越称臣
汉高帝第十一年(公元前196年),派陆贾出使南越,完成赐赵佗“南越王”印的任务。在汉高祖刚把中原平定的时候,赵佗也平定了南越且治理有方,连汉高帝都称其治理得“甚有文理”,所以要说服赵佗放弃自立为王很困难。起初,赵佗非常傲慢。陆贾到南越时,赵佗梳着当地流行的一撮锥子一样的发髻,像簸箕一样地伸开两腿坐着,接见陆贾。陆贾却以理服人,凭借其辩才让赵佗听完立刻起身向陆贾道歉且自愧不如甘愿称臣。通过交谈,赵佗很喜欢且敬佩陆贾,甚至留下他和自己饮酒作乐好几个月,在走时还送给陆贾千金豪礼,陆贾还朝后,把以上情况向高祖汇报,高祖非常高兴,任命陆贾为太中大夫。
著新语以治国
陆贾在汉高帝面前时常谈论《诗经》《尚书》等儒家经典,汉高帝向来不喜儒生,于是陆贾凭借其论辩水平向汉高帝刘邦讲述“武力可以夺取政权,却不能单靠它来维持政权”的道理。陆贾举出商汤和周武以及夫差、智伯例子还有秦朝一味使用严酷刑法而不知变更,最后导致自己的灭亡的例子论述,使得汉高帝听完惭愧,于是刘邦让陆贾总结秦朝失去天下和自己得到天下的原因,以及古代各王朝成功和失败的原因所在。陆贾就奉旨大略地论述了国家兴衰存亡的征兆和原因,一共写了十二篇。每篇都被汉高帝、左右群臣称赞,最后把他这部书称为“新语”。
出谋诛吕护刘
汉高帝十三年(公元前194年),刘邦去世。刘盈即位后,吕雉掌权用事,迫害朝中能臣、立吕氏诸人为王,陆贾深知自己强力争辩无济于事,因此就称病辞职,在家中闲居。陆贾把出使南越国所得的袋装包裹拿出来卖了千金,分给五个儿子,每人二百金,让他们从事生产。陆贾则时常到处游玩。吕雉掌权时期,诸吕专揽大权,丞相陈平对此很担忧,但又因自己力量有限,无可奈何。陆贾明白陈平的忧愁是担忧诸吕和幼主,于是建议他与武将周勃建立密切关系,因为大将和丞相配合默契,就会让士人归附,国家大权也就不会分散。如此,诸吕计谋果然难以实现,于是陈平将一百个奴婢、五十辆车马、五百万钱送给陆贾作为饮食费用。陆贾就用这些费用在汉朝廷公卿大臣中游说。最终,在陆贾及其他文臣武将努力下,成功诛杀了诸吕,迎立刘恒。
二平南越立功
汉文帝元年(公元前179年),由于在吕雉五年(公元前 183 年),吕雉曾经改布了刘邦制定的和南粤王“剖符通使”的政策,对南越以夷狄相待,严重影响了汉王朝与南越关系。所以,汉文帝想派人出使南越言和。陈平等人就推荐陆贾为太中大夫,派他出使南越,命令南越王赵佗取消黄屋称制等越礼行为,让他采用和其它诸侯一样的礼节仪式。陆贾的出使再度凭借其智慧完成了汉文帝每个要求,所以汉文帝很满意。陆贾最后年老去世。
思想主张
陆贾思想
思想形成
陆贾思想的形成与当时社会环境密切相关,陆贾所处的西汉初期正值楚汉战争刚结束,经济萧条,百废待兴。这样的环境使得陆贾的主要思想来自历史经验教训并且均与治国有关。如总结秦“举措暴众而用刑太极故也”的历史教训,过秦的思想开端,
受孔子“赦小过,举贤才”的先秦儒家贤能政治观的影响,陆贾的核心政治思想也极强调重用贤圣。
政治思想
陆贾从“秦亡天下,汉得天下”的史实,向刘邦提出“居马上得之,宁可马上治之乎?”,并点出“汤、武逆取而以顺守之;文武并用,长久之术也”。根据历史经验,以“秦因严刑峻法失天下”为例,陆贾说服刘邦正视儒家典籍的教化功能,明晰“攻守异术”,且提倡刘邦贯行“文武并用”的思想,力谏刘邦转向以仁义治国。
德主刑辅
陆贾在处理德教与刑罚时,强调尚德轻罚。他指出国家要“治以道德为上,行以仁义为本”,以及要重视法治,国家举措合乎法度。陆贾认为除了行仁政之外,还需要“执一政以绳百姓,持一以等万民”的法治思想。但不同于先秦“法刑合一”的做法,陆贾虽然主张用法治作为仁政的辅助,但并不赞成秦朝的严刑峻法。陆贾主张德可以无限度地增加,而刑则要尽可能地减轻,即”设刑者不厌轻,为德者不厌重”。他希望刘邦以及汉代的统治者能在古代诸侯王和秦王朝的灭亡中吸取教训,在治国原则的选取上坚持“仁义为本,刑法为辅”的原则。
“无为”治国
陆贾结合“秦所以失天下”的问题即秦始皇过多的“有为”,如“秦始皇设刑罚,为车裂之诛”,以及“筑长城于戎境”等等,分析了秦亡原因,即“举措太众、刑罚太极”,导致“事逾烦天下逾乱,法逾滋而天下逾炽”。陆贾要求统治者实行与民休息的方针政策。陆贾认为,国家举事太多,过于役使人民,烦扰人民会使人民疲敝,不堪重负。陆贾针对当时面临的情况即在汉初社会凋敝、民力困乏,“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提出了无为治国。他认为“道莫大于无为,行莫大于谨敬”,把“无为”提高到“道”的高度。然而,陆贾所提倡的无为而治,与道家的无为而治有所区别,《无为》篇虽有无为而治的言论,但目的是希望以德治国、吸取秦亡的教训。在《道基》篇,陆贾说这种治国之道,就在于顺天地之自然,循万物之性情。
“有为”教化
陆贾主张以“无为”治其事而以“有为”教化民心,陆贾认为统治者对国家的治理和对民众的教化,要保持积极的“有为”态度,国家要有法度和规矩。陆贾的“无为”治国反映到政策法令上是不施以重刑“有为”干涉,且实行宽舒之政,靠着百姓自己内心的“德”来规范秩序,“是以君子之为治也,块然若无事,寂然若无声,官府若无吏,亭落若无民,同里不讼于巷,老幼不愁于庭”即达到一种无需治理也能自然和谐效果。灭亡的秦国是通过法的手段强制人们去执行,而陆贾提倡的无为而治下的法度或规矩则是通过统治者自觉地实践道德的或制度的规范,上行下效,社会自然就达到了一种治理的秩序化状态。于是,陆贾的无为而治还特别强调了统治者的示范表率作用。
以仁义为本
“无为”治国是陆贾关于国家政策层面的指导思想,而在为政理民的根本指导思想上,陆贾选定“仁义”二字,将“治以道德为上,行以仁义为本”的立国之道。陆贾认为以往古圣人能把天下治理得井然有序,根本在于他们都秉持仁义之道,“危而不倾,佚而不乱者,仁义之所治也”,这是他们“怀仁仗义”的结果。陆贾认为,仁义的功用在于骨肉亲情、父子兄弟以“仁”成其亲,而夫妇、朋友、君臣、百官等各种社会关系则都依赖一个“义”字相黏合,仁义二字,就可以把整个社会紧紧地组合在一起。陆贾认为,“仁者道之纪,义者圣之学”,古之圣贤留下来的唯一学问就是“仁义”二字,修身、做人,治国、理事,人的一切社会活动都只是这一个道理。
崇圣贤之治
陆贾所崇尚的治道是圣人政治,圣人治国。陆贾认为国君应该是能够匡扶天下的圣人才能将“仁义”二字真正地贯彻到治国理念和治国路线之中,建成和谐社会。陆贾在《道基》开篇“《传》曰:天生万物,以地养之,圣人成之。’”即天地之生养万物要靠圣人去成就它,靠圣人对社会的治理而体现出天地的生养万物之德。所以陆贾把天地自然的调和,人间万事之和顺都寄托在圣人身上,建立理想的圣人政治。陆贾认为“圣人不空出,贤者不虚生”,即只有圣人才可以按天地之法而制其事,按天地自然的法则去治理社会。
人物影响
奠汉思想基础
陆贾的著作《新语》填补了汉初政局的意识形态真空,也改变了高祖刘邦对待儒者、文人学士的态度,为汉政府树立了清晰可行的治国理念。刘邦最初对待儒士的轻蔑态度在陆贾劝诫特别是《新语》的思想影响下转变了,刘邦开始重视儒士在治国理政中的地位和作用,实现指导思想上的根本转折。东汉思想家王充认为,“高祖既得天下,马上之计未败,陆贾造《新语》,高祖粗采纳。”即刘邦是真正地接受了并实践了陆贾《新语》中阐述的政治主张的。国内研究秦汉史的著名学者刘修明先生,曾评价过陆贾对于汉代统治思想确立的历史地位。他认为,地主阶级自战国时期登上政治舞台后,在对选择统治思想历程的长期徘徊摸索的发展经过了三个阶段,第一个就是陆贾的“无为”思想,在统治思想选择过程中,陆贾不仅在理论上开了汉初“无为而治”的先河也奠定了贾谊、董仲舒等封建统治思想的倡导者、集大成者的基础。
过秦思潮开端
从社会思潮的角度看,汉初社会最强大的思潮即是过秦思潮是对秦朝政治、经济、文化政策的反思和批判。而这一思潮是陆贾开其端。陆贾《新语》中的许多重大政治主张都是通过对秦王朝的批判、对亡秦教训的总结提出的,以秦为镜来讲述问题,是《新语》的一个重要言说方式。《新语》的这种思维特点,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汉初的政治家和思想家,由此形成汉初强大的过秦思潮。从《史记》《汉书》的记载来看,文帝时期的贾山、邹阳、贾谊、张释之、晁错等,都沿袭了陆贾以秦为镜的言说方式,有大量的过秦言论。即使到了汉代中期,刘彻和昭宣时期,政治家和思想家们,也还多拿秦说事以喻当今。如汉武帝朝的主父偃、严安、伍被、董仲舒、刘安等,汉宣帝时期的路温舒等,都发表过“过秦”的看法。他们的言论中,都反映着陆贾的历史影响。
人物争议
《新语》真伪
《新语》问世后,后人评价颇丰,最早研究和评价陆贾和《新语》的是东汉的王充,他在《论衡·书解》中指出“高祖既得天下,马上之计未败,陆贾造新语,高祖粗采纳······”肯定了陆贾的政治思想对汉初的指导作用。此后,到南宋时期,学者黄震怀疑《新语》“非陆贾之本真”,在黄震之后,明代的黄佐 、闵景贤、董其昌都认为明代所传《新语》是赝本。闵景贤 《诸子斟淑·新语题辞》称“今所传《新语》,乃和雅典则,与汉初文气不类,疑为东汉人赝作” 。四库馆臣也认同《新语》不是陆贾所撰,以及《新语》是赝本的观点,其表述为“旧本题汉陆贾撰”、“其真其赝存而不论可矣”。民国时期,余嘉锡驳斥其说,认为《钦定四库全书总目》之前的目录家都以《新语》是陆贾所作,没有异词,到了《提要》而“始创其伪”。在民国时期的学界研究大多为考证陆贾的行事,辨析《新语》的真伪,辑校《新语》的异文。
历史评价
班固《汉书·郦陆朱刘叔孙传》称赞道,“陆贾位止大夫,致仕诸吕不受忧责,从容平、勃之间,附会将相以强社稷,身名俱荣,其最优乎!”
宋代人黄繁《黄氏日抄》中评价陆贾,“陆贾两使尉他,使汉越无兵争,天下阴受其赐多矣。”
李振宏在《新语·注》中评价陆贾“观其第一次孤身出使南越国,面对赵佗的强势傲慢而义正词严,特别是所著《新语》一书所表达的政治理想、治国宗旨。”
《中国历代思想家》评,“陆贾既不贪功要宠,也不求田问舍,既无所得,当然也就无所谓失,所以终其一生,居官不过太中大夫,而汉初风云变的政坛,好像哪一件事都离不了他的翰旋,但论功行赏时,却又很少有他的一份儿。这种功成不居的风范,求之两汉诸子,恐怕是凤毛麟角。”
后世纪念
陆贾墓
陆贾墓位于今永寿县城店头镇西边,这里一面连接耕地,南北两面皆为深沟。其东的崖下是好河,其西有永店公路。陆贾墓封土为圆丘形,直径约20米,高约5 米。其墓地东西长48米,南北宽36米,绝对保护范围占地1728平方米。墓前有清乾隆陕西巡抚毕沅所书墓碑一通。碑身周边素面无饰,高1. 40米,宽0.74米,厚0.14米。碑正中阴刻隶书 “汉太中大夫陆公贾墓”九个大字,上款题: “赐进士及第兵部侍郎兼副都御史陕西巡抚毕书。” 下款记立碑时间及立碑人。立碑时间是“乾隆丙 申(1776年)”,立碑人是“知永寿县事叶廷选”。 碑首已佚。碑座于1991年在墓前50米处地下发现,碑座为龟形,保存基本完好。陆贾墓于1957 年5月31日被陕西省人民委员会公布为第二批省级 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陆贾石碑
2014年,位于广州市东风西路广州发电厂的“开越陆大夫驻节故址”被广州日报报道,据记者了解,此石碑为陆贾后人于民国时期为纪念汉高祖十一年陆贾劝降南越王赵佗所建。且该石碑于2002年已被登记为“广州市登记保护文物单位”
陆贾文化节
“陆贾文化节”是由广东省文化传播学会氏族文化研究专业委员会倡导发起、广州市荔湾区政府相关部门指导、荔枝湾文化交流协会、广东省文化传播学会等多个学术组织联合主办的活动项目,其于2017年提出,并于同年10月在南源街道办举办。之后,本会又于2018年,组织了一次南源街道办主要领导成员参加的拜陆贾纪念铜像活动;2019年的连续几年由于新冠疫情影响,“陆贾文化节”筹划工作被搁置;2020年1月,由广东省文化传播学会氏族文化研究专业委员会、广东省现代社会发展研究中心,联合广州市荔湾区南园街道办事处共同举办“纪念陆贾使越2216周年暨陆贾纪念亭落成88周年”活动。2022年1月,广东省氏族文化研究专业委员会主任陆上堂先生带领秘书处部分人员,前往位于广州市荔湾区南源街陆贾纪念亭拜偈陆贾,纪念陆贾使粤2218周年暨陆贾纪念亭落成90周年。2022年2月,以“建设湾区文化,构建人文湾区——陆贾文化节工作交流与研讨”为主题专家座谈会在广州召开。2023年5月24日,由荔枝湾文化交流协会主办,广东省文化传播学会氏族文化研究专业委员会承办的“陆贾文化节专家论证会”在广州市召开。
参考资料
陆贾墓.中国知网.2023-07-10
陆贾墓.丝绸之路世界遗产.2023-07-10
陆贾石碑藏身广州发电厂 为纪念其劝降南越王所建.人民网.2023-07-10
“陆贾文化节”专家论证会召开.微信公众平台.2023-07-10
纪念陆贾使越二千二百一十八周念活动.微信公众平台.2023-07-10
纪念陆贾使粤2218周年暨陆贾纪念亭落成90周年活动.微信公众平台.2023-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