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石国家公园
黄石国家公园(Yellowstone National Park),世界上第一个国家公园,成立于1872年,位于美国怀俄明州、爱达荷州和蒙大拿州三州交界处的落基山脉中,西北部是加拉廷山脉,东部是阿布萨罗卡山脉,西南边界是堤顿山脉的北端。公园南北长约102千米,东西宽约87千米,总面积约8991平方千米。公园由美国国家公园管理局进行统一管理运营。
黄石国家公园所在地区地质结构的形成主要受火山活动影响。约60万年前,公园区域先后经历了三次大规模火山活动。第四纪时期,黄石公园大部分地区遭受冰川入侵,冰川的刨蚀作用形成沟壑、盆地、河道等地貌,最终形成现今地质结构。公园内地貌以熔岩高原为主,北、东、南三面都是山脉,整体地势中间高、四周低,平均海拔2400米,最高点位于阿布萨罗卡山脉海拔3462米的鹰峰,最低点位于里斯溪流沿岸1610米。公园所在区域整体气候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但受地形等因素影响,山地性特征较为明显,年降水量因地形和海拔而异,特征相较复杂,夏季温暖,阳光相对充足,午后多雷阵雨;冬季寒冷多雪。公园内有600多个湖泊和池塘,面积约为433平方千米。最大的河流是黄石河,最大的湖是黄石湖。黄石国家公园内生物多样性相较丰富,有7种有蹄类动物、2种熊和67种其他哺乳动物、322种鸟类、16种鱼类以及跨境的灰狼;拥有超过1100种原生植物、200余种外来植物和超过400种喜温微生物。
一万多年前,黄石公园地区就出现了人类活动的痕迹,后来很长时间内这里都是印地安人的狩猎区。1807年,随着路易斯与克拉克探险队(The Lewis and Clark Expedition)的远征及第一位进入黄石公园的白人约翰·寇特(John Colter)的探勘,黄石公园逐渐被世人发现。1872年的3月1日,美国总统尤里西斯·格兰特(Ulysses S Grant)在提案上签了字,《黄石国家公园法案》获得通过,黄石公园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国家公园。1978年,黄石国家公园被联合国列入《世界遗产目录》。黄石国家公园内部可以划分为五个分区,西北的猛犸象温泉区——以石灰石台阶为主,故也称“热台阶区”;东北部的罗斯福区,以传统西部景观为主;中部的峡谷区,可观赏黄石大峡谷和瀑布;东南部的黄石湖,主要观赏湖光山色;西及西南的间歇喷泉区,遍布间歇泉、温泉、蒸气池、热水潭、泥地和喷气孔。由于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以及长达100多年的旅游历史,公园已经开发出旅游野生动物教育-探险、徒步探险、骑自行车和骑马、钓鱼和划船等多项旅游活动。
1959年,黄石国家公园所在区域发生了地震,造成露营者死亡并影响了公园的地热特征和基础设施。1988年黄石国家公园突发大火,烧掉了32万公顷的森林,占公园面积的36%左右,这场大火的扑火费用估计超过1.2亿美元。为了保护黄石国家公园,从1894年开始颁布美国颁布《第一国家公园保护法》《国家公园管理局组织法》等法案。
命名
黄石国家公园的英文名为“Yellowstone National Park”,因其位于黄石河(Yellowstone River)的源头而得名。18世纪末,法国捕猎者将这条河命名为“Roche Jaune”(法语,意为“黄色的岩石”),这可能是希达察语“Mi tsi a-da-zi”的翻译。后来,美国捕猎者将这个法文名字译成英文“Yellow Stone”。尽管人们普遍认为这条河是以黄石大峡谷中看到的黄色岩石命名的,但具体名称的来源尚不清楚。
位置境域
黄石国家公园地处美国中西部、怀俄明州(Wyoming)西北部,向西北延伸到爱达荷州(Idaho)和蒙大拿州(Montana);坐落在美国西部北落基山和中落基山之间的熔岩高原上。公园经纬度范围介于44°2′N~45°2′N和109°8′W~111°1′W之间,西靠落基山,西北部是加拉廷山脉(Gallatin),东部是阿布萨罗卡山脉(Absaroka Range),西南边界是堤顿山脉(Teton Range)的北端。公园南北长约102千米,东西宽约87千米,总面积约8991平方千米。
历史成因
在5.41亿年前的前寒武纪到至少6600万年前的中生代末期,黄石国家公园所在区域均是浅海、潮滩沙丘和广阔平原的组合。中生代末期开始至新生代的大部分时期,板块开始分裂、下沉并相互碰撞,形成落基山脉(Rocky 騩山s)。同一时期,黄石国家公园盆山地貌形成。大约3000万年前开始,北美西部的板块开始向东西方向分离,这种构造作用形成了与北向南的落基山脉平行的宽阔山谷。
黄石国家公园是地球上最大的活火山之一,被认为是一座“超级火山”。210万年前,在经历大规模岩浆喷发后,该地区正式成为一座火山;在大约130万年前,该地区发生了第二次火山喷发,火山口在先前火山口的西边,位于公园边界之外;第三次的火山喷发发生在大约64万年前,在南部路易斯瀑布(Lewis River Falls)的火山口边缘和麦迪逊河(Madison River)以北的老忠实喷泉(Old Faithful)以西之间的悬崖形成巨大火山口,火山口大小约48x72千米,部分被后来的熔岩流填满,这里也是黄石公园最明显的火山口。最后一次大规模喷发发生在大约18万年前,形成了现在的黄石湖(Yellowstone Lake),黄石公园最后一次熔岩流淌发生在大约7万年前。
在多次火山活动后,该地区地壳隆起、抬升形成现在的落基山脉,从根本上为现代黄石地貌奠定了基础。从火山口喷发出来的熔岩物质将这片2.56万平方千米的区域全部覆盖,厚度至少有1500米,形成大片的玄武岩、安山岩、流纹岩以及大块灰烬、砂粒、焦渣和石头上的坚硬的固体混合物,其中还夹杂着生物残骸。第四纪时期,黄石大部分地区遭受冰川入侵,积雪在该地区越积越厚。高处过厚的积雪会以雪崩的形式滑落下来,通过压实形成冰川,覆盖森林。冰川的刨蚀作用形成的沟壑、盆地、河道是该地区的基本地貌。
地理特征
气候
黄石国家公园所在区域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但受公园高海拔、高纬度、位于大陆深处和多山地形等因素影响,山地性特征表现明显。结合内部特征差异又可细分为两种类型,即黄石湖附近的亚北极气候和其他区域的湿润大陆性气候。受各种因素影响,公园的中北部地区与其他地区相比,夏季更湿润,冬季更干燥,湿度规律恰好相反。
公园内气温季节、地区差异较大,年平均气温-12℃。其中7月平均气温13℃,低海拔地区白天气温可达27℃左右,夜间最低温度为约10℃;山区的气温通常较低。春秋两季白天的温度范围在-1°C至16°C,而夜晚则有可能降至−5°C至−20°C。冬天的黄石公园非常寒冷,整个季节的日间气温通常在−20°C至−5°C之间,夜间则将低至−20°C以下。在冬季,老忠实喷泉的气温通常在-40℃左右,而怀俄明州杰克逊镇(Jackson Hole)的气温通常低于-34℃。
黄石国家公园在夏季降雨量一般较小,夏季午后雷阵雨很常见。年降水量因地点和海拔而异,北部最低约250毫米,北部提顿山麓北部西坡最高约2,000毫米。大多数地区降雪量大,尤其是在海拔较高的地区,降雪时间长,通常头年初秋开始一直持续到第二年四月或五月。
在黄石国家公园,平均风速季节性变化较小。一年中较多风的阶段持续6.9个月,从10月19日到5月15日,平均风速超过每小时8.0千米。黃石国家公园一年中最多风的月份是十二月,平均风速为每小时8.9千米。一年中风较少的阶段持续5.1个月,从5月15日到10月19日。风速较低的月份是七月,平均风速为每小时7.2千米。
地质
地壳层
黄石公园地壳内存在大规模分布的熔融体和流体,浅层水热系统的脱气深度为15-30米。公园深部岩浆系统的热量通过活动断裂带上涌,构成地热系统的热源,同时断裂带还构成了流体循环的通道,使低温流体循环到深部高温地区并以高温流体的形式回流到地表。历史上多次火山喷发形成的凝灰岩和流纹岩层叠结构有利于流体的横向流动。流体存储在几何形状未知的储层中,渗透性良好的角砾岩引导流体的横向流动并将热量汇聚在熔岩流的前端;地下水与深部流体混合形成酸性地热流体。黄石地区的地壳岩石含硅量大,在热点条件下会形成黏度高、流动性差的酸性岩浆。黏稠的岩浆包裹了许多气泡,岩浆就会积蓄巨大的能量。
地层及岩石特征
黄石国家公园南部出露地层大都发育时间为古生代的泥盆纪到新生代的上新世或更新世。沿瀑布河、黄石国家公园西部有一些较早的寒武纪和奥陶纪的沉积岩。地区中部大部分为白垩纪岩层,在沿东西两侧的相对狭窄的地带为前白垩纪地层。
区域内除了一些地方出现小块第三纪和第四纪火山石,大部分谷底和附近的斜坡部分被第四纪表层沉积物覆盖。由于植被、冰川碎屑和沿山谷斜坡的大范围滑坡覆盖,沉积岩的大部分被植被覆盖,滑体为三叠纪、侏罗纪和白垩纪的软砂岩和页岩。公园所属地区为石灰岩结构,经历了漫长的地质年代,形成了罕见的花岗石峰林。其在中生代侏罗纪由于多次地壳运动地层发生褶皱和断裂,沿着褶皱和断裂所形成的空隙继续上升并不断遭受风化剥蚀。白垩纪和早第三纪该地区的地面被地下岩浆强烈地拱起而不断上升,不少裂口喷出大量花岗岩岩浆,岩浆冷却,最后成为山体的基础。黄石公园的沃什伯恩山脉(Mount Washburn)暗色的角砾岩由有角的火山石组成,镶嵌在细小的角矩阵中。
地形地貌
黄石公园的地形地貌是地质构造活动(火山活动和地震)与冰川和河水的侵蚀作用共同作用的结果。主要地貌以熔岩高原、山地为主,公园内除了山脉和冰川作用形成的山谷外,还有不常见的地貌,包括化石森林、被侵蚀的玄武岩熔岩流、黑曜石(火山玻璃)山和各种的侵蚀形态。其中熔岩高原分布在公园中部,北、东、南三面均为山脉,西北部是加拉廷山脉,东部是阿布萨罗卡山脉,西南边界则是堤顿山脉,三座山脉大致从北向南排列伸入公园。公园整体地势呈中间高、四周低,平均海拔2400米,最高点位于阿布萨罗卡山脉海拔3462米的鹰峰(Eagle Peak),最低点位于里斯溪流(Reese Creek)沿岸,海拔1610米。
山地
堤顿山脉是美国西部落基山脉中部的一段,从黄石国家公园的南部边界向南延伸64千米,横穿怀俄明州西北部,延伸到杰克逊镇以西的提顿山口,一些山麓延伸到爱达荷州东南部。堤顿山脉许多山峰超过3,700米,最高峰大提顿(Grand Teton)海拔4198米。提顿山脉由一个从大约600万年前的地壳上升形成的巨大断层块组成,沿着断层线,山脉在东部突然上升,而在西部则逐渐上升。随着时间的推移,巨大的冰川覆盖着山脉,慢慢地沿着山坡前进,形成了具有特点的U型峡谷。这些冰川在到达底部时融化,大量的岩石和碎片沉积形成冰碛。
加拉廷山脉从蒙大拿州博兹曼(Bozeman)向南延伸至怀俄明州霍姆斯山(Mount Holmes),全长约120.7千米。加拉廷山脉主要是蒙大拿山脉,主要部分位于怀俄明州,其南部位于黄石国家公园的西北地区。以美国财政部长阿尔伯特·加拉廷(Albert Gallatin)的名字命名了加拉廷河和加拉廷山脉(Gallatin Range)。加拉廷山脉构成阿布萨罗卡-加拉廷火山区的西北部,因火山活动形成了该山脉广泛的石化森林。
阿布萨罗卡山脉是落基山脉北方的一段山脉,是黄石公园内最大的山脉,始于蒙大拿州利文斯顿(Livingston)附近,公园以北约130千米处,沿着黄石河向东南延伸,向南穿过公园的整个东侧到达格罗斯河怀俄明州的文特雷山脉(Teton Range)。
由于火山活动,该地区形成了一个的高原,河流和冰川侵蚀产生了壮观的地貌。八座山峰海拔超过3700米,其中最高点弗朗斯峰(Francs Peak)海拔4005米。
黄石国家公园的中部、西部和西南部的高原上还有几座海拔超过2400米的孤立山峰。
黄石大峡谷
黄石国家公园中部为深阔的峡谷地形,黄石大峡谷(Yellowstone National Park Grand Canyon)位于钓鱼桥(Fishing Bridge)和高塔之间,由黄石湖流出的流泾大约38千米的湖水地带所造成。黄石市河水贯穿火山岩石,长期的强力冲蚀,形成了黄石大峡谷,峡谷深度达到60米,宽200米,长约32千米。
水文
公园内最大的河流是黄石河,最大的湖是黄石湖。黄石国家公园内有600多个湖泊和池塘,面积约为433平方千米,黄石湖、路易斯湖(Lewis Lake)、肖肖尼湖(Shoshone Lake)和心湖(Heart Lake)占总面积的94%。公园内大约1,000条河流和溪流总长度大约4023千米,数以千计的小湿地、季节性湿地占黄石公园的约3%。
河流
黄石河是密西西比河(Mississippi River)支流密苏里河(Missouri River)的主要支流,发源于怀俄明州阿布萨罗卡山脉的扬特峰(Yount Peak )山坡。河流全长1114千米,流域面积约为181,300平方千米。
黄石河从黄石国家公园的东南角流入,然后向北流入黄石湖。黄石河在公园中北部形成了黄石瀑布,在瀑布下游则形成了一条长30千米、深240米至370米、宽1,200米的黄石大峡谷。过了黄石大峡谷,河流向北和西北流淌,离开蒙大拿州加德纳的公园。转向东北,向北前往利文斯顿。向东弯曲到比林斯附近,流向高原,向东北方向弯曲,经过迈尔斯城(Miles City)和格伦代夫(Glendive)。从蒙大拿州进入北达科他州(State of North Dakota),在威利斯顿(Williston)西南部进入密苏里河。
蛇河(Snake River)是哥伦比亚河(Columbia River)的最大支流,发源于怀俄明州西北部黄石国家公园东南角附近的大陆分水岭山脉,全长1610千米,流域面积28.2万平方千米。河流从海拔3,000米下降至90米,最终流入哥伦比亚河。
蛇河沿着大提顿国家公园(Grand Teton National Park)的堤顿山脉东部基地向南流经杰克逊湖(Jackson Lake)。在格雷斯河口附近向西北流过,穿过帕利塞兹(Palisades Reservoir)进入爱达荷州(Idaho)水库。在海斯(Heise)附近,河流离开山脉,穿过爱达荷州南部广阔的蛇河平原,该地区被熔岩床覆盖。在该州的西部边缘,与博伊西河(Boise River)相连。向北转向,形成爱达荷州和俄勒冈州之间348千米的边界。从俄勒冈州东北角出发,形成华盛顿-爱达荷州边界,到达爱达荷州路易斯顿,然后转向西,在华盛顿州帕斯科(Pasco)以南汇入哥伦比亚河。
湖泊
黄石湖,黄石国家公园内最大的湖、北美最大的高海拔湖泊。湖泊面积约352平方千米,深达120米,湖岸线长180千米,海拔约2357米。湖泊位于公园的西南部。黄石湖西拇指(West Thumb Geyser Basin)的形成起因于15万年前(12.5万-20.0万)发生的一次大型火山爆发活动,形成了黄石湖。每年11月至次年4月,黄石湖附平均有3800毫米降雪。湖的东西南方是雪山,山顶终年积雪,每年5月后浮冰解冻,流经黄石河,最后汇入密苏里河流入大海。
肖肖尼湖是黄石国家公园的第二大湖,位于西拇指西南的路易斯河源头。肖肖尼湖的最大深度为62.5米,面积为32.58平方千米,肖肖尼湖内有湖鳟鱼、褐鳟鱼和犹他州鲢鱼等。湖鳟鱼、褐鳟鱼这两种鳟鱼是从1890年开始养殖的,犹他州鲢鱼是由渔民引入的。肖肖尼湖是路易斯河的源头,路易斯河通过蛇河系统流入太平洋。
地下水
黄石地区的地下水由雪和雨慢慢地渗透到布满裂缝的可渗透岩石层中形成,地下水通过多孔岩石渗入地下深处的裂缝中,来自附近岩浆室的热量将加压水过热到地表压力下高于水沸点的温度。在温泉中,上升的过热水在到达地表之前被地下水冷却到沸点以下。在间歇泉中,过热的水聚集在地下口袋中。由于水在表面释放而引起的压力小幅下降,过热水闪蒸成蒸汽,蒸汽膨胀并将蒸汽和水柱喷射到空气中。当蒸汽和热水的供应耗尽时,喷水停止,循环再次开始,形成公园的热液系统。公园包含10,000多个热特征,包括世界上最集中的间歇泉以及温泉、泥盆和蒸汽喷口。
生物多样性
动物
黄石国家公园有有300多种高等野生动物,包括60多种哺乳动物、225种鸟类和18种土生鱼类。哺乳动物主要有北美灰熊(棕熊属 arctos horribilis)、熊瞎子(Ursus americanus)、野牛(野牛属)、北美大角鹿(Alces)、麇鹿(Cervus canadensis)、骡鹿(Odocoileus hemionus)、雪羊(Oreamnos americanus)、义角羚(Saiga tatarica)、灰狼(Ganis luous)、山狗(Ganis latrans)、松鼠(Sciurus vulgaris)、短耳野兔(Lepus europaeus)、旱獭属(Marmota)等。园内的北极狼獾(Gulo gulo)和猞猁(Lynx lynx)是最稀有的哺乳动物之一。鸟类主要有天鹅、秃鹰(Aegypius monachus)、鸬鹚等,其中秃鹰和游隼(Falco peregrinus)被列为濒危和受威胁物种。两栖动物主要有青蛙(Anura)和蝾螈(蝾螈属)。爬行动物有牛蛇(Pituophis catenifer)、草原响尾蛇(Crotalus viridis)、橡胶蟒蛇(Charina bottae)、鼠尾草蜥蜴(Salvator merianae)、普通束带蛇(Thamnophis sirtalis)和陆生束带蛇(Thamnophis elegans)6种。由于地热和温泉的活动,在黄石,即使是冬天,温泉中也会有苍蝇(Muscomorpha)和其他节肢动物门活动。
植物
黄石国家公园内有超过1700种树木及其他维管植物。另有170种被认为是外来的非原生种。在所记录的8种针叶树种中,黄松林占森林总面积的80%。其他针叶树,如亚高山冷杉属(Abies fabri(Mast.)Craib)、恩格尔曼云杉(Picea engelmannii)、石山杜格拉斯冷杉(Pseudotsuga menziesii var.glauca(Beissn.) Franco)和白皮松(Pinus bungeana Zucc. ex Endl.),分布在公园各处的树林中。白杨树(Populus alba)和柳树(Salix)是最常见的树种。公园里被确认的开花植物有几十种,其中大部分在5月至9月间开花,这段时间也是黄石的花季,正好与旅游季节一致。黄石沙马鞭草(Verbena officinalis)是一种罕见的开花植物,为黄石特有的植物。
人类活动
历史沿革
据考古学与人类学的研究发现,美洲原住民(American Indian)是黄石地区最早的居民,在该地的活动历史可上溯至公元前1万年甚至更早。印第安人大多过着较为原始的狩猎和采集生活,印第安人在黄石地区开发专门的采石场,采集黑曜石来制作切削刀具、箭头以及其他工具,间歇泉、温泉等地热区是印第安人重要的祭祀场所,间歇泉盆地(Geyser Basin)遍布的草场成了鹿群、野牛群的栖息地,印第安人以狩猎为生。
1803年,美国购买了路易斯安那(State of Louisiana)地区,为了勘察土地的基本情况,美国总统汤玛斯·杰佛逊(Thomas Jefferson)派遣路易斯上尉和克拉克中尉于1804—1806年对密西西比河流域、哥伦比亚河流域进行了考察。在探险队返回途中,约翰·寇特(John Colter)的队员选择留下来继续考察并于1807—1808年冬天到达了黄石河源头,发现了塔尔瀑布(Tower Fall)附近的地热区,成为首位发现黄石地区地热景观的白人。此后的半个多世纪,美国探险家、皮货商人、探矿者、猎人等进入过黄石河源头。
1869年9-10月间,来自蒙大拿州准州的探险家查尔斯·库克(Charles Cook)、大卫·福尔松(David Folsom)、威廉·彼得森(William Peterson)三人,首次专门针对黄石河源头进行了考察,并用日记记述了黄石地区的奇特景观。1870年7月,发表在芝加哥《西部月刊杂志》上,描绘的黄石地区的自然和地理状况引起了东部人士的注意,1870年亨利·沃什伯恩(Henry D Washburn)考察队对黄石地区进行探险。
沃什伯恩时任蒙大拿州准州国土局总测绘师(Surveyor General),负责领导1870年的黄石探险。1870年8-9月间,亨利·沃什伯恩(Henry D Washburn)考察队奔赴黄石河上游(Upper Yellowstone)地区,对间歇泉、热泉、瀑布等地理景观进行更为广泛而细致的考察,此次考察因其对黄石国家公园的创建具有重要意义而被誉为“黄石国家公园发现之旅”。1870年11月到1871年1月,在北太平洋铁路公司的安排下,兰福德在蒙大拿州、华盛顿、纽约等地发表系列演讲,进一步引发东部媒体对黄石景观的关注。1871年夏天,在美国国会和史密森尼学会(Smithsonian Institution)的支持下,费迪兰德·海登(Ferdinand Vandeveer Hayden)组建了一支以科学家为主的官方考察队前往黄石地区考察。与此同时,美国陆军部也派出一支由军队工程师组成的考察队,由队长约翰·巴洛(John W Barlow)率领前往黄石考察。这两支由联邦政府组织的考察队在考察结束之后,纷纷发表文章和考察报告。
1871年12月18日,两份完全相同的黄石国家公园提案分别交到了参、众议院。1872年1月30日,黄石公园提案在参议院获得通过,2月28日,众议院通过了该提案。1872年3月1日,尤里西斯·辛普森·格兰特(Ulysses Simpson Grant)总统正式签署《黄石公园法》,从而宣告了黄石国家公园的诞生。1978年,黄石公园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是世界上第一个国家公园。
19世纪后期,北太平洋铁路公司觊觎黄石市地区丰富的旅游资源,在黄石创建为国家公园过程中施加影响力,以此达到垄断黄石旅游资源目的。1883年北太平洋铁路通到公园,成为当时东部旅行者到达公园的唯一方式,北太平洋铁路公司发行了约二百万份关于黄石公园的宣传品,举办了被称作“轮子上的展览会”的火车车厢的展览,有40万人参加这次展览,并带走了黄石公园的宣传品。自从,北太平洋铁路开始了长达25年垄断经营。
1915年国会允许汽车驶入国家公园,对公园产生了重大影响,铁路的影响力随之下降,塑造公园形象的力量随之发生了变化。
1916年至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国家公园局主导了国家公园的发展,也成为这一时期塑造黄石国家公园形象的主导。人工建筑大量兴建,同时国家公园局重视了对便利的交通设施、舒适的旅馆、娱乐项目等的宣传,建构了黄石国家公园新的形象。
自20世纪60年代中期以来,每年至少有200万游客到公园游玩。从2007年到2016年的10年期间,平均每年参观人数有350万人次,2016年散客人数达到4257177人。黄石国家公园有9家酒店,总共有2238间酒店客房。国家公园管理局在黄石国家公园建有9个游客中心和博物馆,负责维护历史建筑和其他2000栋建筑。
大地震
1959年,黄石公园南部地区发生7.5级地震,并引发山体滑坡。地震造成露营者死亡并影响了公园的地热特征和基础设施。
黄石大火
1988年8月初,由于极度干旱、气温偏高和其他因素,使整个落基山脉北部包括黄石地区火险等级达到高或极高。黄石公园因雷击和公园宿营跑火引发了多起森林火灾,由于地形陡峭、林木浓密、可燃物极为干燥,火势迅速蔓延,扑救控制非常困难,酿成了森林大火。这场大火动用扑火人员达2.4万人,出动飞机646架次,喷洒726万升阻火剂。有8架载有标准航空灭火系统的军用C-130运输机s型飞机参加灭火。加拿大援助了扑火人员和扑火设备,包括125架武装直升机,12架洒水灭火飞机,8架导航飞机,1架红外飞机,45名用水扑火消防人员以及灭火水泵等。这场大火的扑火费用估计超过1.2亿美元。
黄石洪灾
2022年6月13日,公园经历了创纪录的降雨和洪水。降雨引发严重洪水、山体滑坡和泥石流,导致多处道路桥梁故障、停电和泥石流,随后公园关闭了入口并疏散游客。大雨和积雪快速融化导致黄石河水位上升至4.23米,打破了1918年创下的3.5米的纪录。公园首次因自然灾害被迫关闭,在关闭9天后于6月22日部分重新开放。
科考研究
黄石公园管理过程中十分注重科学研究,早在1871年便开展了正规的科学调查,研究重点是公园内水生态系统,也涉及考古、植物区系、动物区系等其他方面。黄石国家公园充分发挥自身“动植物王国”和奇特地质资源的天然实验基地等优势,与美国大学和研究所、绿色环保协会等机构合作,加强生物多样化研究,致力于生态修复和生态稳定的维护。
1985年,在美国海军(NSP)部门的牵头领导,联邦政府及各种社会团体大力支持下,黄石国家公园开始对受破坏区域的植被进行评估、修复、成果维护等工作,主要包括地表土和植物的抢修、园内原有物种资料的收集、植被破坏区域的大范围种植。其中,首要措施就是沿着麦克唐纳湖(McDonald Lake)种植一条适应公园开放性环境的铁杉带,成为麦克唐纳湖区恢复绿植主要植物,这个区域的植被已经得到了初步恢复。
黄石国家公园下存在一个巨大的火山系统,科学家们一直在研究其活动情况。2019年,有研究指出黄石公园的间歇泉活动并非火山喷发的前兆,这有助于缓解公众对潜在火山喷发的担忧。此外,有研究发现黄石火山活动的热量来源可能与太平洋下的热量有关,而非传统认为的地幔柱。
一些大学一直在研究黄石公园的地质学和地震学及其独特的特征。科学家们利用这个机会,对间歇泉的喷发方式进行全面细致观察。他们的发现描绘了地球的深度间歇泉以及重新定义了间歇泉和附近泉水之间的长期假设关系。科学家们利用地震层析技术等先进手段,深入研究黄石国家公园的地质历史,以更好地理解该地区的火山活动和地质构造。这些研究有助于揭示黄石火山活动的复杂性,并为预测未来可能的火山活动提供科学依据。
世界遗产
黄石国家公园符合自然遗产的全部4条标准,在1978年黄石国家公园被收录为世界遗产。
黄石国家公园因其独特的自然价值和对全球自然保护的贡献,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世界自然遗产。这一认定不仅肯定了黄石国家公园在全球自然保护中的重要地位,也促进了全球对自然保护的重视和合作。
为了更好保护遗产,在蒙大拿州的加德纳成立了文化遗产和研究中心。该中心是黄石国家公园博物馆珍藏、档案、学术图书馆、历史学研究、考古实验室和植物标本室的所在地。黄石国家公园档案馆保存着黄石公园和国家公园管理局的历史记录。包括黄石公园的行政、资源管理、主要项目的记录,以及捐赠的手稿和个人文件。档案隶属于国家档案馆和档案管理部门。
管理机构
美国国家公园体系的管理者为美国内政部国家公园管理局(National Park Service),机构成立于1916年,2003年资料显示,有永久雇员15729人、季节性雇员5548人、志愿人员90000余人,工作人员所涉及的职业种类达288种之多。
国家公园管理局在黄石公园有一座博物馆和9个游客中心,博物馆负责维护历史建筑和其他2000座建筑。这些建筑包括一些国家历史地标,如建于1903年、1904年的老客栈和整个黄石要塞,巨大的温泉历史街区。游客中心负责介绍黄石的历史和公园的发展。
环境问题和保护
环境问题
过量的游客涌入黄石国家公园,使公园环境遭受严重破坏。由于公园要满足大众休闲、娱乐、教育科研等需要,没有实施限制游客人园的计划。如2002年黄石公园接待约297万人次,游客在每年6~8月的旅游旺季都会大量涌人国家公园,导致公园交通拥挤、空气恶化,资源和设施设备的使用达到了承受力的极限,公园环境遭受极大的破坏。
黄石国家公园建立后,出现了大量的偷猎者、伐木者,宝贵动植物面临巨大的威胁。在20世纪,采矿、伐木、民宅建筑和新的居民聚集点持续侵犯野生动物栖息地,被非法引入湖泊的三文鱼威胁到黄石原有的生态系统,旅游业快速发展也对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造成了消极影响。1995年,由于金、银和铜矿的开发威胁黄石河的生态环境和野生动植物。
2014年,有资料显示,公园内有些动物及其栖息地遭受了威胁,人的干扰使国家公园内动物种群迁移到别处,一些物种面临消亡的厄运。黄石国家公园的狼、美洲狮、白尾鹿已近绝迹,灰熊、河狸属的数量越来越少。
环境保护
从1969年底开始,美国国会通过了一系列环境立法。其中,比较重要的有1969年底的《国家环境政策法》和1973年的《濒危物种法》(Endangered Species Act,ESA)。作为联邦和各州环境立法和环境保护的基本准则,《国家环境政策法》在美国被称为环境宪法或环境基本法。此外,其他一些环境立法对于黄石公园存在的诸多问题也大有帮助。如:1970年修订的《清洁空气法》确立了空气污染的基本法律制度;1972年修订的《联邦水污染控制法》,加强了联邦政府对水污染的控制;同年,国会还制定了《联邦杀虫剂、杀真菌剂和杀鼠剂法》及《噪声控制法》,对病虫害化学药品防治及汽车噪音污染标准做了明确的规定;1974年,国会制定《安全饮用水法》;1976年,国会制定《资源保护和回收法》。这些法律为黄石国家公园外围及内部经济开发所面临的水体、空气、垃圾处理的污染防治,提供了法律依据。
1976年10月26日,黄石国家公园被指定为国际生物圈保护区,1978年9月8日,黄石国家公园被指定为联合国世界遗产。公园内已经发现并记录了上千个考古遗迹和1106个历史建筑。其中黑曜石悬崖和其他五座建筑已被指定为国家历史地标。
黄石公园确立的建设理念是“完全保护、适度开发”,采取了许多极具针对性的环境保护措施,在管理方法、生态旅游模式,和资金运作上,都把环境保护和研究作为其核心,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环境保护体系。
1886年,美国陆军抵达猛犸温泉(猛犸 Hot Springs)并建立了谢里登(Sheridan)营地。1900年,谢里登营更名为黄石堡(如今的黄石国家公园总部),凭借持续监视所需的资金和人力,军队制定了自己的政策和法规,允许公众进入,同时保护公园野生动物和自然资源。
1916年国家公园管理局成立,新机构采纳了军队制定的许多管理原则。1918年10月31日,军队将控制权移交给国家公园管理局。
在公园的早期历史中,游客被允许,甚至鼓励给亚洲黑熊喂食,这导致每年都有许多人受伤。1970年,公园中出台政策,教育公众与熊亲密接触有危险并努力消除熊在露营地和垃圾收集区觅食的机会。虽然近年来观察黑熊变得更加困难,但人类伤亡人数大幅下降,游客面临的危险也减少了。2015年8月,公园历史上发生了第八起与熊有关的死亡事件。
公园周围的国家森林公园以及南部的大蒂顿国家公园也提供露营服务。野外露营地只能步行或骑马前往,并且需要许可证。公园内有1800千米长的徒步旅行路线。管理局在猛犸温泉设有一个全年开放的诊所,并全年提供紧急服务。
黄石公园设有狩猎限制和垂钓限制,规定禁止给野生动物投食、防止美洲野牛外流,并对习惯于人类活动的动物和害虫进行管理。在公路选线时,所选路线绝对不进入动物栖息地的核心区,并尽可能离开栖息地缓冲区;另一方面,尽可能减缓公路边坡、设置必要的动物通道,让动物可以方便地横穿公路。在本地植物的保护方面,公园严格禁止外来植物进入,整治有安全隐患的树木。
1872年,管理处开始对黄石公园采取“以火管理”的政策:只要不是人为因素造成,且不危及人的生命与财产的森林火,园内的巡逻员都将不予干涉,任它自生自灭。森林火给整个生态系统带来很多好处,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加速营养物质的循环。
风景名胜
黄石市国家公园有着山水风光的多样性,包括了峡谷、瀑布、高山、寒带林、湖泊、河流、草原等景观。黄石国家公园自然景观分为五大区,即猛犸象温泉区、罗斯福区、峡谷区、黄石湖区和间歇喷泉区。五个景区各具特色,但有—个共同的特色——地热奇观。西北猛犸象温泉区以碳酸钙台阶为主,故也称热台阶区;东北部为罗斯福区,仍保留着老西部景观;中部为峡谷区,可观赏黄石大峡谷和瀑布;东南部为黄石湖区,主要是湖光山色;西及西南为间歇喷泉区,遍布间歇喷泉、温泉、蒸气、热水潭、泥地和喷气孔。自上世纪60年代中期以来,每年至少有200万游客到公园游玩。从2007年到2016年的10年期间,平均每年参观人数有350万人次,2016年散客人数达到4257177人。
老忠实喷泉
黄石公园间歇喷泉区是世界最大的间歇喷泉区,位于公园西部。1870年亨利·沃什伯恩探险队的成员依据其喷发频率高这一特点将其命名为老忠实喷泉。老忠实喷泉每隔1~2小时喷出一次,每次历时约4分钟,喷得最高最美之时是前20秒,每次共喷出热水约1万加仑,高度达40~50米,水温93摄氏度。
黄石大峡谷
黄石大峡谷位于黄石公园北部,由黄石湖流出的河水流经大约38千米地带所造成的险峻峡谷,就通称为黄石大峡谷。黄石大峡谷是峡谷区主要的地质奇观。黄石大峡谷最大的特色是它两岸的悬崖峭壁,峡谷呈现不同的颜色。红色是由于火山的酸性喷出岩石流纹岩中的铁化合物被地热带来的液体“煮熟”而引起的氧化,黄色是岩石中的铁和硫作用的结果。黄石大峡谷从上瀑布到下瀑布长32千米,深244到366米,宽457到1219米。黄石大峡谷的下瀑布,高94米,是黄石公园最具有拍照留念价值的打卡点。大峡谷的南北两边都有许多地理位置绝佳的观景台。大峡谷游客中心位于峡谷村枢纽点东南方向200米的地方,这座建筑作为黄石公园第66号项目之一,于1957年竣工并开放游客使用。
猛犸温泉
猛犸温泉是黄石公园唯一一个位于黄石火山口外的主要热区,位于公园西北。猛犸温泉是猛犸区最独特的景点,正是它独有的特征使得其与公园其他地热泉有所区别。猛犸温泉是黄石公园地下火山活动的地表表现,尽管这些温泉位于火山口边缘,但是他们的能量却作用于同一个岩浆系统,这个系统给黄石公园内其他的温泉区域提供了热量。温泉水从诺里斯流出,途遇断层并和从诺里斯到猛犸的裂缝相连接,最终注入猛犸河。沿着这条水域所进行的浅循环使得诺里斯涌出的高温泉水,在到达猛犸温泉前得到的冷却,通常水温为76摄氏度。猛犸温泉的地热活动持续时间长、波及的地域广泛。猛犸温泉因其温泉内的矿物质水能缓解人的身体疼痛,成为了早期的商业旅游景点。
黄石湖
黄石湖是美国最大的高原湖,位于黄石国家公园中央偏东南部。黄石湖是6000万年以来火山多次喷发的火山口,湖水是周围山顶的融雪年复一年地融化流入。黄石湖唯一出口黄石河是密西西比河源头。黄石湖海拔2300米,面积352平方千米,平均深24米,最深处达118米。湖边有很多喷泉出口,水沸气腾,形成世界上所有湖泊中独特景观,湖边和水下处处可见火山喷发的遗迹。黄石湖富含营养和矿物质的海底喷泉支持着令人难以置信的动植物群落,包括细菌垫、海绵和蚯蚓。
湖岸边主要有四个景点,分别为钓鱼桥、桥湾、湖村以及格兰特村。
西大拇指间歇泉盆地是黄石湖沿岸最大的间歇泉盆地。在该盆地可以见识到有趣的地热现象,包括黄石湖本身周边的地热景观,同时提供了黄石湖观景的绝佳位置。
诺里斯间歇泉盆地
诺里斯间歇泉盆地(Norris Geyser Basin)是黄石国家公园最受欢迎的间歇泉盆地之一,位于黄石国家公园的西及西南方向的间歇喷泉区。海胆间歇泉(Echinus Geysers)(黄石最受欢迎的间歇泉)和蒸汽船间歇泉(Steamboat Geyser)(世界喷射最高的间歇泉)都位于该盆地。
盆地以黄石公园的第二任主管菲莱图斯·诺里斯(Philetus W Norris)的名字命名,包含瓷盆地(Porcelain)、巴克盆地(Back)和百泉平原。瓷盆地没有树木,有一条2.6千米环路,给游人体验。巴克盆地亦有3.2千米的环路,整个地区被森林覆盖,期间遍布着一些景点。
瓷盆地的荒凉贫瘠是酸性环境造成的,由于这种恶劣的环境,植物、藻类和细菌很难生存。该盆地的颜色来自矿物氧化物,呈粉红色、红色、橙色(氧化铁)和黄色(硫和Fe2(SO4)3·9H2O)光谱。酸性水还改变了沉积在通风口周围的烧结物的形成。二氧化硅沉积物呈细小、尖锐的刺状,而不是碱性盆地中常见的厚的、珠状沉积物。后盆地(Back Basin)拥有世界上最大的间歇泉,但间歇泉的间歇期不固定。
相关文化
历史部落
黄石公园位于北美大平原、大盆地和美洲印第安高原文化的交汇处,多种文化在此相遇融汇。在黄石公园成为国家公园之前的数千年前,这片土地是人们狩猎、捕鱼、采集野生植物和开采黑曜石的场所。他们还利用当地的温泉水进行宗教仪式和医疗保健。
根据部落的口述历史,在小冰河时期,人类在片地区上频繁活动。基奥瓦族的故事讲述,大约在公元1400年,黑脚族、卡尤斯族、科达伦内兹族、肖肖尼族和佩尔斯族的先祖们,沿着已经形成的路径,继续在这一带进行探索和活动。他们访问了间歇泉,举行各种仪式,进行狩猎、采集植物和矿物,并进行贸易往来。乌鸦族占据了公园东部的区域,而黑脚族则控制了北部。肖肖尼族、班诺克族以及其他美洲原住民部落,每年都会穿越这片公园,在东部的平原上进行狩猎。同时,其他肖肖尼族群则在黄石公园以西和以南的开阔地带进行狩猎活动。
黄石国家公园与27个原住民部落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这些部落包括阿西尼博因族、苏族(Sioux)、黑脚族、夏延河苏族(Sioux Tribe of the Cheyenne River)、乌鸦族(Crow Tribe)以及东肖肖尼族等,他们与公园内的土地和资源有着紧密的联系。
土著印第安的民族。苏族有很多分支,达科他苏族是其中较大的一支,生活在达科塔州东部,明尼苏达州和艾奥瓦州北部一带。17世纪中叶之前,苏族人居住在苏必利尔湖(Lake superior)地区,他们在那采集野米,用独木舟捕鱼,以猎杀鹿和水牛为生。但在欧洲移民者登陆美洲大陆后,苏族人被迫将大片土地割让给美国,并于1837年、1851年和1858年签署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达科他州的许多部落,尤其是姆德瓦坎顿部落,流离失所,被迫搬到明尼苏达河(Minnesota River)沿岸。在那里,美国的印第安特工鼓励他们成为农民,而不是继续他们的狩猎传统。1862年夏天,达科他和美国的紧张关系达到了沸点。最终,移民者将原住民赶尽杀绝。2005年,为了纪念大屠杀历史,并与历史和解,原住民精神领袖吉姆·米勒开启了一年一度的“达科塔调和骑行”之旅,威尔弗雷德也加入其中。
黑脚族人是美洲西北平原上力量最强大、最富于军事侵略精神的一支族群。1750年以前,黑脚族人就获得了马和火器,他们驱赶弱小的部落,向西推进到落基山脉,向南进入到现在的蒙大拿州。他们以捕猎水牛为生,每一部落都分为若干狩猎群组,由一名或多名首领领导。这些群组在可藏身的河谷分散居住,度过冬天;夏天则聚集在一个大型宿营地点,举行部落宗教仪式太阳舞。在19世纪上半叶,黑脚族的势力达到顶峰,拥有从萨斯喀彻温省北部到密苏里河最南端源头的广阔领土。黑脚部落的生活与野牛密不可分,是他们文化中的一种标志。黑脚族人相信野牛是创世的礼物,是部落的生命之源。
艺术作品
《黄石大峡谷》
莫兰(Thomas Moran)于1872年6月完成杰作《黄石大峡谷》,它是一幅84144 1/4全景式巨幅油画作品。作品气势恢宏,追求景观的真实又超越真实,诠释了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融合。1874年美国国会购买莫兰的作品《黄石大峡谷》并悬挂在国会大厅时,这是美国政府出资购买的第一幅一个美国艺术家的美国风景画作。
《Pulse》
委内瑞拉艺术家克劳迪娅·布埃诺(Claudia Bueno)在拉斯维加斯的喵狼(Moow Wolf)新展览空间创作了令人惊叹的灯光艺术作品《Pulse》。它由60块玻璃面板上的白线图层组成,在灯光映照下,这些线条就会像活过来一样移动跳跃起来。《Pulse》的灵感来自于黄石国家公园的美景,吸引布埃诺注意力的并不是那里壮观的峡谷或茂密的森林,而是那些来自微观自然的美。
影视作品
《超级火山》
2005年上映的灾难剧情电影《超级火山》基于位于黄石国家公园的黄石火山口的推测和潜在喷发进行剧情制作。《超级火山》于2005年3月13日在英国BBC One首播,随后于2005年4月10日在加拿大和美国的探索频道播出。该电影因其视觉效果获得艾美奖和英国电影和电视艺术学院奖提名。
《黄石公园》
英国广播公司(BBC)于2009年3月15日播出的自然纪录片系列《黄石公园》讲述了主持人在黄石国家公园一年的生活,探讨其如何适应生活在地球上最恶劣的荒野之一。《黄石公园》共三集。每集50分钟后,都会有一部名为《黄石人》的10分钟短剧,以公园游客和协助制作团队的当地人为主角。该系列纪录片是五年多来收视率最高的自然历史纪录片,观众人数峰值超过400万。
《国家公园:美国最好的主意》
肯·伯恩斯(Ken Burns)拍摄的电视连续剧《国家公园:美国最好的主意》(The National Parks:America’s Best Idea)包含了黄石公园收藏的数百张照片。
文学作品
《陆军工程师和黄石国家公园》
1976年,肯尼斯·鲍德温(Kenneth H. Baldwin)出版了《陆军工程师和黄石国家公园(The Army Engineers and Yellowstone National Park)》,书中叙述了1860年雷诺兹探险队、1871年巴洛探险、1873年琼斯探险队、1875年勒德洛侦察以及丹·金曼的遗产和海勒姆·奇滕登的项目等历史事件,从而揭示了黄石国家公园的诸多历史故事。
《哦,游侠!》
1928年,霍勒斯·奥尔布赖特(Horace M. Albright)和弗兰克·泰勒(Frank J. Taylor)撰写,斯坦福大学出版《哦,游侠!(Oh, 福特Ranger!)》。这部著作讲述了游骑兵、“花花公子”、“圣人刷子”和“野蛮人”向护林员提问,在简短的非正式会谈中了解黄石国家公园。
参考资料
Park Facts.National Park Service.2023-09-03
Participate in a Ranger Program.国家公园管理局.2024-05-15
Where Is Yellowstone National Park?.The collector.2023-09-03
世界遗产:黄石国家公园.新浪网.2024-04-09
Yellowstone National Park.britannica.2024-04-10
Yellowstone Gateway Map.黄石国家公园.2024-04-10
Yellowstone Lake.国家公园管理局.2024-02-05
世遗录|美国黄石公园迎来150周年,它是全球首个国家公园.澎湃新闻.2024-04-10
Timeline of Human History in Yellowstone.国家公园管理局.2024-04-26
野火烧不尽.中国青年报.2024-04-26
国外森林防火概况.中国政府网.2024-04-26
Yellow stone the brief history.NPS.2023-09-27
BBC纪录片《黄石公园 Yellowstone》全3集 英语中字 网盘1080P高清 黄石公园纪录片.纪录天堂.2024-02-05
Explore the National Park Service.nps.2024-06-25
黄石国家公园的地质.he Geology of Yellowstone National Park.2024-04-25
黄石国家公园全年气候情况.美加旅行资讯网.2024-03-03
Yellowstone National Park Lodging.yellowstone national park.2024-04-25
黃石國家公園的全年气候和平均天气.Weather Spark.2024-02-05
Nature: 黄石公园地热系统流体通道的地球物理成像. 中科院地质地球所.2024-04-26
Geology of sedimentary rocks in southern Yellowstone National Park, Wyoming.美国地质调查局官网.2024-04-26
Teton Range.britannica.2024-06-11
The Gallatin Range.summitpost.2024-05-07
Absaroka Range.britannica.2024-06-11
Mount Schurz.USGS.2023-09-03
The Untamed Yellowstone River.yellowstone park.2024-05-07
Yellowstone River.britannica.2024-05-08
斯内克河.中国大百科全书.2024-06-24
Snake River.britannica.2024-05-07
世界的山川河流—哥伦比亚河.今日头条.2024-02-02
Shoshone Lake.国家公园管理局.2024-02-05
Hydrothermal Systems.国家公园管理局.2024-05-24
Yellowstone National Park.britannica.2024-05-24
Wildlife Viewing.黄石国家公园.2024-04-10
Bird Checklist.国家公园管理局.2024-05-24
Reptiles.国家公园管理局.2024-05-24
“国家公园之初”黄石(国家公园环球行).中国绿色时报.2024-04-10
美国黄石国家公园连续三天共发生微震250次.中国新闻网.2024-06-10
Winter Services.www.nps.gov.2023-12-12
洪水泛滥 美国黄石公园34年来首次关闭.国家应急广播.2024-06-09
洪水泛滥,美国黄石公园34年来首次关闭.百家号.2024-06-09
洪水肆虐 美国黄石公园34年来首次全面关闭.中新网.2022-06-14
研究表明重新激活的黄石公园间歇泉并不是火山喷发的前兆.今日头条.2024-06-22
黄石国家公园火山活动或受地幔柱驱动.今日头条.2024-06-22
Scientists plumb the depths of the world's tallest geyser.phys.2024-06-22
Imaging the Subsurface Plumbing Complex of Steamboat Geyser and Cistern Spring With Hydrothermal Tremor Migration Using Seismic Interferometry.agupubs.2024-06-22
美国黄石国家公园世界自然遗产.中国大百科全书.2024-06-22
黄石国家公园.世界遗产名录.2024-06-22
世界自然遗产美国黄石国家公园.中国园林网.2024-06-22
加强遗产管理 共创美好未来.光明网.2024-03-03
Part II: Definitive Knowledge.National Park Service.2023-09-03
百年国家公园的百年兴盛.中国环境报.2024-06-10
The grand canyon of yellowstone park.virginia.2023-09-03
Bears, A Yellowstone Love Story.www.nps.gov.2023-12-12
Bear-Inflicted Human Injuries and Fatalities in Yellowstone.www.nps.gov.2023-12-12
Yellowstone National Park flooding 'still raging';more than 10000 visitors evacuated: What we know.USATODAY.2024-05-23
Hike a Trail.www.nps.gov.2023-12-12
Explore the National Park Service.www.nps.gov.2023-12-12
黄石公园为何被称为“ 美国自然风光的标志”.政协贵州省委员会.2024-05-12
黄石国家公园.gdcoast.2024-05-15
黄石国家公园.中国大百科全书.2024-06-22
研究揭示黄石湖湖底水热蚀变时空演化过程.微信公众平台.2024-06-25
Yellowstone Lake.国家公园管理局.2024-05-15
Norris Geyser Basin.国家公园管理局.2024-02-05
Hiking Norris.yellowstonenationalpark.2024-05-15
Associated Tribes.国家公园管理局.2024-02-05
Historic Tribes.国家公园管理局.2024-02-05
苏族人,仍在路上.南风窗.2024-02-28
LAKE SUPERIOR.World Lake Database.2024-03-23
2019新晋世界遗产|加拿大阿伊斯奈皮石刻和那里的黑脚族.百家号.2024-06-22
数以百万计的野牛曾死于家乡.腾讯网.2024-06-22
光影丨光绘装置《Pulse》——给光赋予生命是种什么体验?.中国舞台美术学会 .2024-04-09
supervolcano.BBC.2023-09-27
Yellowstone.BBC.2023-09-27
Resources and Issues.国家公园管理局.2024-02-05
History Publications.国家公园管理局.2024-02-05
Enchanted Enclosure: The Army Engineers and Yellowstone National Park (Contents).The Army Engineers and Yellowstone National Park, A Documentary History.2024-05-12
A Word of Introduction.Oh, Ranger!.2024-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