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峰市
赤峰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内蒙古自治区下辖的地级市。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自治区东南部,蒙冀辽三省区交汇处。总面积90021平方千米。2021年末全市常住人口401.9万人。
赤峰市地处内蒙古高原向冀北丘陵的过渡地带,高平原、山地、丘陵、盆地、平原五种地形俱全,属温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区。赤峰历史悠久,一万年前后,赤峰就有先民在生活。在秦国、汉朝时期分属燕、东胡、鲜卑,隋唐时设饶乐都督府和松漠都督府,明朝时先后属大宁卫、全宁卫、应昌卫和兀良哈三卫,清代赤峰大部分地区属昭乌达盟,民国时属热河特别区。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先后隶属于热河省和内蒙古自治区。1983年10月撤销昭乌达盟设赤峰市,现实行市管县体制。下辖3区、7旗、2县。
赤峰市产业类较齐全,是内蒙古首个进入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盟市。2024年,赤峰市地区生产总值2322.1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4.4%。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480.3亿元,同比增长6.1%;第二产业增加值611.8亿元,增长6.0%;第三产业增加值1230.0亿元,增长3.1%。
赤峰是有人类活动的历史悠久,一万年前新石器时期就有人类活动的遗迹。兴隆洼文化、红山文化、富河文化等出现在赤峰境域的土地上。五六千年前的红山文化,标志着赤峰为中华古代文明的诞生地”。
名称来历
以赤峰街区东北英金河左岸的红色山峰而得名。赤峰,蒙古语称"乌兰哈达",蒙古语意为“红色的山峰”,原名“昭乌达盟”,系蒙古语,意为“百柳”。
历史沿革
先秦时期
一万年左右,赤峰的先民率先进行了新石器革命,迎来了人类文明的曙光。
八千年前的兴隆洼文化时代,先民从事农耕、渔猎、采集、畜牧,开始了定居生活,留下了规模宏大的聚落遗址,诞生了”中华第一村”。
距今七千年前后的赵宝沟文化时代,赤峰先民创造了独树一帜的新石器文化。
距今五六千年前的红山文化时代,赤峰成为中华古代文明的诞生地,是“中华第一龙”。
距今约五千三百年前在今巴林左旗乌尔吉木伦河畔富河沟门发现为富河文化。
距今四千五百年前的小河沿文化时代,赤峰先民开始用文字记事,告别蒙昧,走进文明。
在距今四千三百年前的夏家店下层文化时期,赤峰地区进入青铜器时代,奴隶制王国形成了。
距今约四千三百年前的早商时期,赤峰市境域内存在一个城邦奴隶制社会形态。
距今约四千二百多年前的夏朝、商朝时间,赤峰境域为商世侯国或方族封地。
晚商到战国,是考古学上的夏家店上层文化时期,活动于赤峰地区的主要是东胡系民族。
战国时期,赤峰南部为燕之右北平郡,治所在宁城黑城。
战国后期,燕在边境构筑的燕北长城,从赤峰南部穿过。
秦国并六国,赤峰为秦右北平、辽西郡辖地。
两汉至隋唐
西汉,赤峰北部为鲜卑驻地,南部为汉右北平郡治所在。
新莽,赤峰为王莽右北平郡辖地。
东汉、三国,赤峰为鲜卑、乌桓地。
隋唐,隋唐时设饶乐都督府和松漠都督府。
辽代至明清
辽朝,赤峰市全境属辽上京遗址临潢府和中京大定府。上京是辽王朝的首都,中京是最大的陪都。
金朝,赤峰市全境属北京路。
元朝,赤峰市属中书省的上都路、辽阳行省的大宁路、全宁路和应昌路。
明朝,赤峰市地区的设置大体以永乐(1403-1424年)初年为线,分两个时期。前期属大宁都司,后期属奴儿干都司所辖的兀良哈三卫。
清朝,赤峰市大部属昭乌达盟,部分属卓索图盟。
中华民国
民国前期,赤峰市全境先后属于1914年设置的热河特别区和1928年由特别区改建的热河省。
1933年日军侵占了热河省全境和内蒙古东部地区,赤峰市沦为日本帝国主义的殖民地。
自1945年8月15日日本帝国主义投降,到1949年9月30日,赤峰市南部分别属于热辽行政公署设置的热中专区、二十二专区和热辽专区;北部先属东蒙古自治政府设置的“昭乌达省”和热北专区,后属昭乌达盟。
中华人民共和国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到1955年12月31日,今赤峰市北部为内蒙古自治区昭乌达盟,辖阿鲁科尔沁、巴林左、巴林右、克什克腾4旗和林西县县;南部敖汉、喀喇沁、翁牛特3旗和宁城、赤峰、乌丹3县及赤峰市属热河省。
1956年1月1日热河省撤销,其所辖敖汉、喀喇沁、翁牛特3旗,宁城、赤峰、乌丹3县划入昭乌达盟,昭乌达盟人民委员会由林东迁驻赤峰。
1969年7月5日,昭乌达盟从内蒙古自治区划归辽宁省。
1979年7月1日,昭乌达盟由辽宁省划回内蒙古自治区。
1983年10月9日,赤峰市全境称昭乌达盟,辖阿鲁科尔沁、巴林左、巴林右、克什克腾、翁牛特、喀喇沁、敖汉7旗,林西、宁城、赤峰3县和赤峰市,县级单位共11个。
1983年10月10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昭乌达盟行政公署建制,建立赤峰市,实行市管县体制,其所辖地域与原昭乌达盟所辖地域相同。
行政区划
截止2022年底,赤峰市下辖3区、7旗、2县,即红山区、松山区、元宝山区;阿鲁科尔沁旗、巴林左旗、巴林右旗、克什克腾旗、翁牛特旗、喀喇沁旗、敖汉旗;林西县、宁城县。有21个街道办事处,132个苏木、乡镇。
赤峰市政府地址为赤峰区新城区玉龙大街1号。
自然地理
地理位置
赤峰市位于中国东北地区西端,西辽河上游,大兴安岭西南段山脉与燕山北麓山地,内蒙古高平原、西辽河平原的复合截接部位。内蒙古自治区东南部,蒙冀辽三省区交汇处,东南与辽宁省朝阳市接壤,西南与河北省承德市毗邻,东部与内蒙古通辽市相连,西北与内蒙古锡林郭勒盟交界。地理坐标介于北纬41°17′10″~45°24′15″,东经116°21′07″~120°58′52″。总面积90021平方千米。城市面积2106.54平方千米,城市建成区面积254.87平方千米。
地质
赤峰地区地处阴山巨型纬向构造带与大兴安岭复杂构造带的交汇部位,历史上构造运动强烈,岩浆活动频繁,现存构造形迹、地貌形态,岩相及岩性特征均比较复杂。
地层
赤峰市全境地层分属天山一兴安岭和华北两大地层区。赤峰南部属华北区阴山一努鲁儿虎山一级区中的围场一建平小区,中部地区属天山一兴安岭地层区中内蒙古草原分区下分的赤峰小区和敖汉小区。北部属兴安岭区中的林西小区。前震旦系在该区零星出露于中部及西部,震旦系、寒武系区内基本上无出露。奥陶系、志留系、石炭系、二送系、三送系在该区均有不同程度出露,侏罗系上统在区内分布最为广泛,特别是赤峰南部地区分布极其广泛。白垩系主要见于北部、东南部零星出露,新第三系赤峰玄武岩广泛分布于赤峰以西和北部,并零星见于各地,沉积地层出露甚少。
构造
赤峰市地跨华北地台与天山一兴蒙地槽系两个I级构造单元。大地构造经历了吕梁、加里东、海西、燕山期构造运动和地槽、地台、大陆边缘活动带等几大构造发展阶段。这一特定的大地构造环境,特殊的边界条件,复杂的发展演化过程构成了赤峰市复杂的构造特征,同时也为矿产形成奠定了基础。赤峰地区构造轮廓以西拉木伦河为界,北侧属北东向大兴安岭构造带,南侧属阴山巨型纬向构造带,以上两个主要构造带构成了赤峰地区地质构造的基本格架。在漫长的地质历史发展过程中,产生了主要断裂构造有以下三条:
西拉木伦断裂带:该断裂带规模大,西起二连,沿西拉木伦河向东延入吉林省四平,全长650千米,宽约50千米,赤峰境内长达350千米,构造形迹以中西段最为明显,两边均被第四系掩盖,但在卫片和航片上形象清晰。断裂带主要由高角度逆冲断层夹小型盆地、小型地块及禮皱组成。该断裂带形成于加里东期或更早一些,是赤峰地区最主要的断裂构造。
赤峰开原断裂带:该断裂带位于“内蒙地轴”的北部边缘地带,全长600千米,赤峰境内长约220千米。该断裂带由数条近东西向逆断层和挤压带组成。多数断面倾向南、倾角陡,在娄子店附近沿断裂带可见规模较大的断层三角面。赤峰地区地震活动明显受该断裂带控制。
八里罕断裂带:位于宁城县八里罕南,赤峰市东,红山水库一线,总体走向北北东,全长300余千米,宽60千米。一系列北北东向压性兼扭性断裂极为发育,规模较大的有:柴达木-红山水库断裂;红山水库-小河沿断裂;莲花山-黑水断裂;哈拉道口-安庆沟断裂;美丽河-八里罕断裂;赤峰一锦山断裂等。
地形地貌
赤峰市地处内蒙古高原、冀北丘陵和辽宁平原的截接复合部位,三面环山、西高东低、多山多丘陵是其地貌特征。高平原、山地、丘陵、盆地、平原五种在赤峰境域均俱全,高平原(含益合公玄武岩台地)占13.5%;山地(中低山区)占59.1%;丘陵(含坡积一洪积扇裾、山间谷地、台地)占14.2%;平原(冲湖积平原、河谷冲积平原)占13.2%。大体分为四个地形区:北部山地丘陵区、南部山地丘陵区、西部高平原区、东部平原区,海拔高300~2000米。东部在西拉木伦河与老哈河汇流处大兴三角地区,海拔高不足300米,为赤峰市地势最低地带;西部克旗、松山区和河北省围场县交界处的大光顶子山,海拔高2067米,为赤峰市第一高峰。主要山脉有大兴安岭南段、努鲁儿虎和七老图三条山脉。
气候
赤峰市地处内陆,属温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冬季漫长寒冷,雪少风多;春季升温快,干旱多风;夏季短促,雨量集中;秋季气温下降快,霜冻来临早,多晴朗天气。大部分地区年平均气温为0~7℃,年平均气温的分布由西北向东南递增。1月是最冷的月份,月平均气温西北部为-22℃~-20℃,7月份温度最高,平均气温为32°C~36°C。年平均降水量为381毫米,大部分地区为350~450毫米,年平均蒸发量为1600~2500毫米。由于受地形和季风影响,降水量分布趋势自西南向东北逐渐减少,水量各季分配极不均匀,春季(3-5月)平均35~50毫米,夏季(6-8月)平均250~300毫米,秋季(9-10月)平均50~60毫米,冬季(11-次年2月)平均10毫米。全市各地日照时数多在2800-3100小时。
水文水利
赤峰市地处辽河流域的最上游,是西辽河流域的主要产流区。境内共有4条流域,即西辽河流域、内陆河流域、大凌河流域、滦河流域。流域50平方公里以上河流333条,形成了西辽河、新开河、叫来河、大凌河、达里诺尔、锡林郭勒盟、老哈河、滦河八大水系。全市有大小湖泊128个,其中常年水域面积1平方公里及以上湖泊12个。面积最大的达里诺尔湖为苏打型半咸水湖,最大的人工湖是红山水库,容量可达25.6亿立方米。其他比较大些的有其甘泡子、布日敦泡子、达拉哈湖、小河沿水乡等。有丰富的温泉、冷泉资源。境内有三处温泉,分别在克什克腾旗、宁城县、敖汉旗。
赤峰市有大、中、小型水库84座;大中型灌区73处,其中30万亩以上大型灌区4处,即海日苏灌区、山湾子灌区、甸子灌区和英金河灌区;规模以上机电井5.59万眼;全市农田有效灌溉面积达到623.75万亩,节水灌溉面积535.44万亩,牧草灌溉面积达到136.52万亩;累计建成河道达标堤防455.98公里;累计解决311.5万人饮水安全;建成小水电站25处,装机容量3.7万千瓦。
土壤
土壤总面积13306万亩。共分17个类型、39个亚类、142个土属。棕壤、暗棕壤、灰色森林土,是赤峰市境内的主要山地土壤,占全市土壤总面积的14.5%。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赤峰市土地总面积90021.22平方千米,其特点:山地、丘陵、高原(含台地)比重大,其中沙地占23.3%。园田75.33平方千米,占0.08%;有林地17442.66平方千米,占19.38%;可利用草场48650平方公里,占54.04%;居民点及工矿占地1551.33平方公里,占1.72%;水域1904平方千米,占2.12%;其他宜林荒山、裸岩、沟谷、沙地等11824.66平方千米,占13.14%。
水资源
全市水资源总量为39.98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资源量25.91亿立方米,可利用量15.99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21.86亿立方米,可开采量13.39亿立方米。水资源人均占有水量851立方米,是全国人均占有量的40%,远远低于国际公认的人均占有水资源量1700立方米的警戒线,属于典型的水资源匮乏地区。
植物资源
赤峰市处于华北、东北以及蒙古植物区系的交接地带,各植物区系在市境内相互渗入,植被成分复杂,又具有一定的过渡性。主要植被类型可划分森林、灌丛草原、草甸草原、干草原、草甸、沼泽、沙生等植被。赤峰南部地区多华北植物种类,东部多东北植物种类,北部多为大兴安岭植物种类。由于赤峰地理位置独特,南北气候差异较大,野生植物种类繁多,资源丰富。野生植物囊括了蒙古、东北、华北等各种植物118科、545属、1863种,著名的蕨菜、黄花、白蘑、木耳、山杏仁、松籽、榛子等为享誉国内外的山珍野味。药用植物有麻黃、甘草、蒙古黄芪、黄芩、赤芍、百合、苍术、猪苓、党参等329属586种,常用中草药96种,中草药蕴藏量达12.7万吨。野生饲用牧草种类繁多,营养丰富,在790种以上。
动物资源
截至目前,全市共查明脊椎动物497种,其中鱼类37种,两栖类5种,爬行类15种,哺乳类63种,鸟类377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72种,包含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鸟类11种,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鸟类54种。国家列为一类保护动物的有梅花鹿、丹顶鹤、白鹳、黑鹳、白鹤;二类保护的有豹、盘羊、青羊、欧亚猞猁、马鹿、大天鹅、疣鼻天鹅、鸳鸯、黑鹤、白提鹤等。
矿产资源
赤峰市地跨大兴安岭和华北地台北缘两大金属成矿带,是国内重要的贵金属和有色金属基地之一。已发现矿产资源83种、矿产地1600多处,主要矿产有铜、铅、锌、锡、钨、等有色金属,金、银等贵金属以及锰、铁等黑金属。境内石灰石、萤石、硅石、电气石、叶蜡石等非金属,燃料矿有煤、泥炭和油页岩,以煤为主。主要矿产资源保有储量:金271.3吨,银3.4万吨、铜87万吨、铅552.8万吨、锌907.4万吨、钨14.9万吨、锡84.5万吨、钼41.5万吨、铁5.9亿吨、煤30亿吨。其中,巴林石已成为四大国石之一。
自然灾害
常见自然灾害有旱灾、洪涝、冰雹和风灾,异常灾害有霜冻灾、雪灾、雪暴、冷雨、低温、雨淞等。
降水变率大是赤峰市大气降水的基本特征,降水季节分配不均,且蒸发量大,旱灾常常发生,对农业危害最大的春旱、严重后春旱、夏旱、严重夏旱、秋旱、严重秋旱、春夏连旱、夏秋连旱等8种旱灾。降雨多集中在7—8月份,这个季节的降雨,经常以阵雨形式出现,有时伴有冰雹,常发生洪涝和冰雹灾害。
2020年1月至12月,全市共遭受了4次雪灾灾害、19次风雹灾害、13次洪涝灾害,4次干旱灾害、1次地震灾害、2次生物灾害、1次低温冷冻灾害。共造成受灾人口1244924人,因灾死亡4人,紧急转移安置16人,需紧急救助人口226人,农作物受灾面积434819.56公顷,绝收面积62045.48公顷,倒塌房屋20间,严重损坏房屋54间,一般损坏房屋865间,直接经济损失35.88亿元 。
人口
人口数量
2021年末全市常住人口401.9万人,其中,城镇人口215.8万人,乡村人口186.1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53.7%。全年出生人口2.7万人,出生率6.8‰;死亡人口3.1万人,死亡率为7.7‰。
民族
截止2020年全市居住汉族、蒙古族、回族、满族、朝鲜族、达斡尔族、壮族、黎族、苗族等44个民族。其中汉族人口占总人口74.4%;蒙古族人口占总人口21.5%;满族人口占总人口3.2%;回族人口占总人口0.6%。
政治
经济
综述
十三五以前,赤峰市经济总量低,企业总体盈利水平低,主要行业的企业处于产业链底端。原有产业结构经过优化、组合,现在产业类较齐全,总量、质量得到了提升。
2024年,赤峰市地区生产总值2322.1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4.4%。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480.3亿元,同比增长6.1%;第二产业增加值611.8亿元,增长6.0%;第三产业增加值1230.0亿元,增长3.1%。
第一产业
赤峰市农作物种植分三大类,一是粮食作物,包括小麦、水稻、谷子、玉米、高粱、荞麦、糜子、黍子和豆类作物、薯类作物。二是经济作物,包括油料作物(向日葵、芝麻)、糖料作物(甜菜)、蔬菜、瓜类、药材,还有麻类、烟叶等。三是其他作物,主要是青饲料。赤峰成为内蒙古首个进入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盟市。
2024年,赤峰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803.0亿元,同比增长6.2%。其中,农业总产值468.6亿元,增长6.7%,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58.4%;牧业总产值288.7亿元,增长5.4%,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36.0%。粮食播种面积1720.6万亩,同比增长0.8%;粮食总产量达到136亿斤,连续3年稳定在130亿斤,同比增长4.6%;单位面积产量395.3公斤/亩,同比增长3.8%。据农情统计,2024年,全市肉类总产量为165.7万吨,同比增长13.2%;禽蛋总产量40.3万吨,同比增长5.5%;奶类总产量94.4万吨,同比增长13.8%。
第二产业
赤峰市工业以能源、冶金、食品、医药、纺织、建材化工、机械等行业为支柱,门类较为齐全、工业体系具有地方特色。
赤峰市具有百万吨铜冶炼加工能力,全国地级市排名第三名,主要企业为金剑铜业、赤峰云铜。煤化工及精细化工产业主要有大唐、东岳金峰化工、普力泰阻燃剂等。天奇制药、赤峰制药、普因药业等为中药配方颗粒、蒙药配方剂、化学原料药等产品龙头企业。电子信息产业有拓佳电子产业园、恩沃科技产业园、科峰3D打印等。创新企业有拓佳电子,可生产折叠、弯曲的手机屏。赤峰拓佳为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小米、vivo、OPPO、三星电子、苹果公司、摩托罗拉、深圳传音控股股份有限公司等行业领军企业长期供应手机终端关键产品。
2024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6%,增速比上年同期加快2.7个百分点。从三大门类看,采矿业增加值增长6.2%,制造业增长14.5%,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1.8%。从支柱行业看,冶金行业增加值增长13.1%,能源行业增加值增长3.2%,分别拉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6.1和1.1个百分点。从产品产量看,基础工业品产量中钢材增长26.4%,十种有色金属下降1.4%、商品混凝土下降14.4%。从经济效益看,1-11月份,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853.2亿元,同比增长7.9%。
第三产业
十三五以前,赤峰市第三产业总量和所占比重都相对较低。现在赤峰市第三产业得到了很大提升,现代服务业得到了发展,赤峰为商贸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电商进村”全覆盖,赤峰市旅游业有六张王牌,成了赤峰市经济发展的驱动力。从第三产业内部行业看,旅游、批发和零售业、交通运输仓存邮政和住宿餐饮为主。
2024年1至11月,赤峰市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4.3%。18个行业大类中,9个行业实现正增长。其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分别增长26.7%、6.2%和1.3%,合计拉动全市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7.8个百分点。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659.0亿元,同比增长2.5%,增速比2023年同期收窄2.6个百分点。从经营单位所在地看,城镇消费品零售额增长2.5%,乡村消费品零售额增长2.9%。从消费类型看,商品零售增长2.2%,餐饮收入增长6.2%。从主要商品销售看,限额以上单位商品零售额同比下降8.2%,其中,粮油食品商品零售额增长23.4%,烟酒类增长3.2%,分别拉动限额以上单位商品零售额增速2.7和0.2个百分点。1-11月,全市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278.5亿元(人民币,下同),同比增长40.3%。其中,进口231.4亿元,同比增长45.1%;出口47.1亿元,增长20.8%。
人文
综述
赤峰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是中华民族重要发祥地之一。红山文化是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一种农耕文化,因最早发现于赤峰市红山而被命名为红山文化。赤峰是辽朝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建有上京和中京两座都城。契丹族留下众多的文物古迹,独具特色的民族传统文化,已成为人类文化的宝贵遗产。
文物古迹
现发现各个时期历史文化遗址7300多处,全市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50处,其中重点保护文物单位28处。
红山遗址群
有两处遗址点,其一位于赤峰市红山第二峰东南侧的坡地上,总面积约2万平方米,是一处文化性质单纯的红山文化居住遗址,红山文化由此得名。在遗址中采集到一批具有红山文化典型特征的陶片和石器标本。从该地点出土遗物的特征看,与西水泉、蜘蛛山等地红山文化遗存的年代相当,均属红山文化中期,距今约6000~5500年。其二位于龙王庙址东侧较平缓的台地上,是一处文化性质较单纯的红山文化居住遗址,总面积约1万平方米,推断其年代与第一地点大体相当,亦属红山文化中期。
又称北大庙,位于位于赤峰市翁牛特旗乌丹镇西北4公里处,始建于清朝乾隆八年(1743年),乾隆二十年竣工,由乾隆帝赐名,梵宗寺为汉式建筑的藏传佛教寺院,曾被旗扎萨克定位总揽全旗喇嘛庙务的旗庙。是该旗目前仅存的一座较完整的古建筑群。整个建筑群由山门(天王殿)、正殿、东西配殿、后殿(丈八佛殿)、关帝殿、经卷殿等组成,现存115间,总建筑面积5000平方米。1985年,此寺列为内蒙古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5年被批准为宗教活动场所。梵宗寺2004年4月获得了赤峰模范寺院”的殊荣。
文化遗产
非物质文化遗产
全市共有市级及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195项。民间文学类市级12项,自治区级6项,国家级1项。传统音乐类市级20项,自治区级7项 ,国家级1项。传统舞蹈类市级6项,自治区级4项。传统戏剧类市级8项,自治区级2项,国家级1项。传统美术类市级29项,自治区级13项,国家级1项。曲艺类市级4项,自治区级1项。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市级11项,自治区级5项。传统技艺类市级54项,自治区级17项,国家级1项。传统医药类市级14项, 自治区级5项。民俗类市级37项, 自治区级15项, 国家级1项。
蒙古族勒勒车制作技艺
勒勒车是蒙古式的牛车,起源可上溯到《汉书》所记载的“辕辐”。易于在草原上行走,被誉称为“草上飞”,除了搬运毡房、物资、生活用水外,战时还常用作驮运军队重的战车。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勒勒车已逐渐为机动车所取代,除少数偏僻地区还有牧民使用外,目前草原上已难以见到。掌握勒勒车制作技艺的艺人多数已上了年纪,且后继乏人,因此这项传统技艺亟待抢救和保护。
阿日奔苏木婚礼
蒙古族婚礼带有鲜明的民族特色,阿日奔苏木婚礼是内蒙古自治区阿鲁科尔沁旗阿日奔苏木地区传统的蒙古族婚礼,具有草原民族风情,展现着蒙古族人民诚实豪放的性格和多彩多姿的生活。阿日奔苏木婚礼以青年男女的婚礼为主线,安排了一个结构严谨的戏剧化场景。由于诸多复杂的原因,阿鲁科尔沁旗阿日奔苏木地区独有的婚俗礼仪正在被淡化、模糊,已经濒临失传,亟待保护。
习俗节庆
不同民族,节庆略有不同。
蒙古族
兴畜节
蒙语称“玛力新鲁勒乎”,意味“迎春宴会"。无固定祭日,在正月至清明期间择日举行。这是蒙古族牧民沿袭较早的一个传统节日。庆祝多以村落为单位举行,届时男女老幼集合在野外,支帐幕、设锅灶,煮肉粥;并将全村牲畜赶来查看膘情,给肥壮的公畜挂彩,用黄油或奶嚼口拌炒米往牲畜脑门处抹,祝贺五畜兴旺。然后开始摔跤、说蒙古书、唱歌等活动,最后吃肉粥野餐。
千盏灯节
农历十月二十五日,为纪念燃灯佛的诞辰和宗喀巴圆寂日,各喇嘛庙集会念经,并点燃千盏佛灯,供人参拜。同时,星斗出全后,家家户户也在佛前点灯祭祀。点灯时,长辈先点主灯(正面佛龛下摆放的灯),各灯都点着后,长辈率领全家面向佛爷叩头祭祀。叩头时,要说些“光明’’、“吉祥”“万事如意”的吉利话。是日,家家还做香甜可口的阿木斯,自食并馈赠邻里,以增加节日气氛。
回族
古尔邦节
尔代节后70天为古尔邦节,又称“小开斋’’或“宰牲节”“忠孝节"。是日教民盛装,净身到清真寺作礼拜。富有之家宰杀牛羊,一般之家宰鸡鸭,做油香,互相馈赠,但不准出售,济贫为尚。
汉族
添仓节
农历正月二十五日。清晨,在院子里用草木灰描一到多个大圆圈,中套小圆圈,象征粮仓。圈内划个大十字,十字交会处放五谷杂粮,并烧上香。面向房屋门的圆圈,外划一长方型框。为仓房门口,以寓五谷丰收,粮食满仓。这一天早饭,敖汉旗地区吃饺子,喀喇沁地区吃面条、豆包、粘糕。菜肴要丰盛,以示粮食充足,生活富余。各农家窗前要悬挂独头蒜,可避孩子天花之灾。
手工技艺
蒙古族餐具中的木制品有小餐桌,奶茶碗、食盘、捧金等。赤峰市馆藏有一件银碗,刻工精巧。另藏有一把蒙古刀,镌花白银嵌把,外配象牙筷筒,堪称艺术品。蒙古族铜制餐具有食盘、奶茶壶、火锅、快壶、勺、茶壶等,其中一件双链黄铜壶,两侧饰以蝙蝠衔环,盖纽、壶嘴和腹部绕以花纹,蒙古族的烟袋嘴质地有玉石、玛瑙、翡翠等,赤峰市馆藏有一件茶色玛瑙雕张果老骑驴图的烟袋嘴。
传统服装
长袍、长短褂、靴于为蒙古族传统服装。赤峰市馆藏夏季服装有柴木其(单长袍)、夹柴木其(夹长袍)、马夫(坎肩儿)、厚尔摩(马褂),面料多为绸缎,亦有纱制。领部、肩部、襟边、袖口均镶花边。秋冬服装有得勒(皮长袍)、皮坎肩等。皮料采用羊皮、羊蒸皮、鹿皮等。无论男女,服装颜色均较鲜艳。女装以粉红、大红、翠蓝、翠绿、天蓝、蓝色为主。靴子多以棉布、大绒为面。绣花鞋面料以绸为主,上绣花鸟、蝴等图案,男靴为黑色,鞋帮上绣“回”字纹、云纹、勾纹等图案。
首饰 有钗、簪、别子、发卡、耳环、耳坠、项圈、戒指、搬指、团花。镯子等,款式繁多,有浓厚的民族特点。质地有金、银、铜、玉、翠、钻、珊瑚、玛瑙、珍珠、碧玺等。这些首饰工艺水平较高,有的要经过磨、钻、压印、雕刻、点翠、镶嵌、掐丝等多种工艺才能制成。
那达慕大会
是蒙古民族开展传统体育娱乐活动的盛会,最早见诸文字记载是1215年刻山崖的《成吉思汗石文》,延续至今。是牧区喜庆丰收的盛大集会。一般多在水草丰美、牛羊肥壮的七、八月举行。
蒙古族掉跤
不受年龄、体重、地区等条件的限制,也不计时间,采用一次汰制。施展扑、拉、甩、绊、倾等技巧以变胜,直到一方膝盖以上任何部位着地即告失败。
蒙古族赛马
分为男子快马、走马、颠马,女子快马,二岁子快马等项目。赛程为男子组和女子组,男子快马20~30公里,走马15~20公里,颠马10~15公里;女子组快马10~15公里,岁子快马5~7.5公里。走马、颠马赛均备鞍子,快马赛不论男女老少,均不备鞍,不穿靴子,身着彩衣,头束红绿头巾或戴有彩带的赛马帽,骑骏马。间跑圆周,复赛定胜负。
蒙古族射箭
蒙古族射箭比赛分静射(立射)、骑射两种。弓多为25弦或50弦,弓身用竹片制成,内边衬角儿,两角相接处为硬木做成的把儿,弓的两端用皮筋拉紧。箭头用牛角制作,箭身为一米长的柳条,以鹰羽为尾翼。比赛分男子组、女子组、少年组,距离为20~50弓(5尺为一弓)。一般规定每人射9箭,分3轮射完,地有按年龄组分别射20箭、18箭、15箭。以射中的中心环、内环、外环多少统计分数,决定名次,骑射要求在骑马奔跑中弯弓射箭,尤为壮观。
文学艺术
民间文学
故事传说
民间故事、传说,历史长,取材广,内容丰富。有讴歌古今英雄人物,有赋山川神奇、美化家乡自然景观;有鞭笞邪恶丑、褒扬真善美的哲理故事;也有诉以钟真爱情的动人传说。寓意深奥,情节曲折,语言生动,脍炙人口。是我国北方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民谣儿歌
民谣流传久远,有时政谣、俗谣、劳动谣等,以农区流传较广。题材广泛,通俗易懂。儿歌亦称童谣,题材多,流传颇广,本市以农区较为普及,歌词简明,稚气幽默。
祭词
历史悠久,用于祭祀活动,主要流传在牧区。赞祝词用于赞颂仪式活动,在本市牧区,形式多样,内容广泛。主题多以赞马、赞蒙古包、歌颂母亲和赞颂家乡为主题。
民间艺术
民间音乐 赤峰地区民间声乐以民歌为主,尤以蒙古民歌为最丰富,历史源远流长。以赞颂家乡为题材的民歌有《阿鲁科尔沁》《敖汉赞歌》《乌林达坝》《罕山锡里》等,反映地区特点有《牧歌》《戈壁牧场》《孤独的小骆驼羔》。
民间舞蹈 赤峰有蒙古族舞蹈,满族单面鼓,和汉族舞蹈。蒙古族舞蹈有牛斗虎舞、安代舞和摔跤舞等。满族的太平鼓又叫单鼓"、“羊皮鼓”。表演人数可多可少。舞者均为紧身服装打扮,头顶庆珠扎巾帽,腰束板带,足穿彩球鞋,潇洒利落。主要表演套路有“苏秦背剑一、“张飞骗马一、“仙人指路一、“鹞子翻身"等。汉族民间舞蹈主要有龙灯舞、旱船舞和八怪舞等。
民间美术 有绘画、雕刻、剪纸和刺绣。赤峰市城农民李文堂创作的《喜在心头》,1983年被选入全国农民画展并获奖。
宗教信仰
赤峰地区除各民族原始的土著宗教信仰外,影响最大的当数佛教和道教文化、萨满教。此外,中国伊斯兰教、天主教等在赤峰地区亦有一定影响。
赤峰清真北大寺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自治区赤峰市红山区步行街51号,是赤峰地区目前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历史最悠久的伊斯兰古建筑,是赤峰市重要的宗教活动场所。
地域特色农产品
饮食
肉食是蒙古族传统主食,主要为牛羊肉,通常吃法有羊背子、手把肉、烤、炖、爆炒、火锅等,节日或待贵客,设全羊宴。奶食亦是蒙古族传统食品,以牛、羊、马、驼之鲜奶制成。赤峰地区奶食品种类有鲜奶、酸奶、凝奶、奶油、奶酪、黄油、奶皮子、奶豆腐、奶嚼口、奶茶、奶子酒等十几种。传统膳食品主要是炒米、黄油干饭、奶油面片和肉粥。现在,汉民族水饺、面条、饼、米饭等主食也传入牧区,已定居的蒙古牧民迄今也一日三餐,除奶食外,主副食和汉族相差无几。
黑里河山珍宴:利用黑里河自然生长的真菌和山野菜精制而成,由肉炒黄花菜、肉炒猴头菜、柴鸡炖蘑菇、凉拌哈拉海等20余道菜品组成。辅以农家特色锅贴、粘豆包等主食。
草原牛头宴:牛头宴所用牛头是经排酸工艺处理后精选产品,牛头针刺,流水浸泡12小时,秘制配料,填料封包,老汤熬炖12小时,五道工序加工而成。牛头的两腮肉和牛舌最为精贵,熟牛头讲究骨酥肉烂,嫩爽入味,肉香四溢,用刀切割肉块,蘸以精致调料食用。
马奶酒,性温,有驱寒、舒筋、活血、健胃等功效。被称为紫玉浆、元玉浆,是蒙古八珍之一。曾为元朝宫廷和蒙古贵族府第的主要饮料。
方言
蒙古方言
蒙古族语言经过突厥化、蒙古共同语的形成、分支出次语族、卫拉特化过程、蒙古诸方言的形成”等五个大的历史阶段。赤峰市行政区域内的蒙古诸方言、土语,从第五阶段开始形成。赤峰蒙古语大体上可以分为“巴林右旗土语,翁牛特和敖汉旗、阿鲁科尔沁旗土语、克什克腾土语、喀喇沁和宁城土语等5个土语区域。这5个土语在广义上虽均属巴林次方言和喀喇沁次方言(含喀宁土语),但在语音、语法、词汇等诸方面均有其各自的特点。
汉语方言
赤峰市汉民族方言,属北方方言区的冀鲁系。赤峰方言形成于清朝。清代,山东省、河北省、山西省、河南省、陕西省及热南等地大批汉族农民迁入赤峰定居。随之,山西、河北、北京以及东北的商人、手工业者也相继进入市境,加上北京、承德市方面派遣的行政官员及其随属,这样的人口构成,促使冀鲁晋京多种方言相互渗透又彼此弱化,逐渐融合成一种消失了晋冀鲁方言痕迹、比较接近北京方言、保留了北方方言词汇和语法的新的方言,这就是赤峰方言,赤峰方言,经过50年代中期起推广普通话至今近40年来,虽也产生了一些变化,但总体上仍保留了其本来的面目。赤峰方言用普通话比照,语法差别甚微,语音差别较大。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截止2021年,各类幼儿园969所。义务教育阶段学校488所,其中,普通初中105所,小学383所。普通高中学校38所,其中完全中学7所,高级中学27所,十二年一贯制学校4所。高等院校4所。
民族教育。全市共有民族中小学、幼儿园191所。其中,民族幼儿园72所,民族小学81所,民族初中22所,民族高中10所,民族职业学校4所,民族特殊教育学校2所。
特殊教育。全市特殊教育学校10所,全市适龄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达到92.71%,基本实现残疾儿童少年“普九”教育。
2023年,赤峰市共有中等职业学校29所,全年招生1.2万人,增加0.1万人;在校生3.37万人,减少0.1万人;毕业生1.13万人,增加0.08万人。年末共有普通高中46所,全年招生2.79万人,增加0.11万人;在校生8.23万人,增加0.01万人;毕业生2.76万人,增加0.17万人。年末共有初中107所,全年招生3.81万人,减少0.45万人;在校生12.43万人,减少0.33万人;毕业生4.18万人,增加0.14万人。年末共有小学394所,全年招生4.43万人,增加0.75万人;在校生25.77万人,增加0.64万人;毕业生3.79万人,减少0.47万人。初中阶段毛入学率为100.45%,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为99.04%。
医疗事业
2021年末共有医疗卫生机构1767个(不含村卫生室),其中,医院103个、卫生院241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112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3个、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机构13个、卫生监督机构13个、专科疾病防治院(所)3个。
蒙中医药
1990年市中蒙医院成立。红山区中医院等全市各旗县区蒙中医院均达到二级以上。截止2022年全市有公立蒙医中医医院14所。14所公立蒙医中医医院除喀喇沁旗蒙医中医医院为二级乙等医院外,其他13所医院均达到二级甲等以上水平。全市有10个旗县区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命名全国基层中医药(民族医药)工作先进旗县,赤峰市为全国基层中医药(民族医药)工作先进市。
文化事业
2021年末全市各类文体场馆1.3万处、46.3万平方米,苏木乡镇文化站、嘎查村文化室实现了全覆盖。
共有艺术表演团体10个,其中,乌兰牧骑10个。共有公共图书馆14个,文化馆13个,博物馆22个。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99.5%,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99.5%。赤峰市图书馆、赤峰市红山区民族少年儿童图书馆、宁城县图书馆为国家一级图书馆。
体育事业
全市人均体育场地面积已达2.31平方米,市本级、旗县区、苏木乡镇三级全民健身场地保障网络基本建成。全市有3处体育产业基地:宁城紫蒙湖水上运动基地、翁旗玉龙沙湖汽摩运动基地、美林谷冰雪运动基地。
2023年,赤峰市全年发展二级运动员195人,增加120人。全市社区和嘎查村共有健身点3365个,增加89个。
科技事业
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1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43家、科技企业孵化器2家,生产力促进中心1家、产业技术创新联盟1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3家、众创空间3家、星创天地5家。自治区级科技园区6家、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10个、科技企业孵化器5家、企业研究开发中心38家、高新技术开发区2家、重点实验室10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1家、生产力促进中心27家、院士专家工作站8家、创新试点企业6家、高新技术特色工业产业化基地5家、农业特色科技产业化基地2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3家、众创空间试点基地5家、众创空间试点培育基地4家、新型工业研究院3家、星创天地培育基地3家、星创天地试点单位5家,市级院士专家工作站11家、中蒙药材种植科技示范基地2家、农业科技园区(基地)11家。
2021年全年科技成果登记34项,比上年下降17.1%。获奖科技成果5项,增长66.7%。授权专利2281件,增长56.8%。全年共签订技术合同295项,增长46.8%。技术合同成交金额1.6亿元,下降6.9%。
社会保障
年末参加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数107万人,比上年末增长3.4%。参加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人数169.8万人,增长2%。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400.2万人,增长0.2%。年末共有2.3万人享受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最低生活保障月人均补助水平由上年的570元增加到593元。32.3万人享受农村牧区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最低生活保障月人均补助水平由上年的274元增加到295元。参加失业保险人数28万人,增长4.1%;累计领取失业保险金人数0.3万人。
全区城镇拥有各种社区服务设施201个,其中,社区服务中心、站153个。共有民办公办养老机构149个,床位1.5万张,各类社会福利院收养人数0.09万人。
人居环境
2021年全年市中心城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348天,与上年持平。可吸入颗粒物较去年下降13.2%。全市城市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地各水源井水质各项指标均达到《地下水质量标准》要求,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100%。全年规模以上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比上年下降4.5%,其中,七大高耗能行业综合能源消费量下降5.5%。
赤峰地区自古以来就是草木繁茂、山野葱茏、河流纵横、湖泊棋布之地。截止2022年,通过植树造林,林地面积达到3036.66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35.8%,是京津、辽沈地区重要的生态屏障。赤峰地区草原是内蒙古大草原的重要组成部分,总面积26660平方公里,主要分布在北部的阿鲁科尔沁旗、巴林右旗、克什克腾旗和翁牛特旗境内。到2021年底,全市共有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区28个。其中,国家级8个、自治区级9个、市级3个、旗县区级8个。自然保护区面积113.2万公顷。其中,国家级67万公顷,自治区级25.2万公顷,市级6.8万公顷,旗县区级14.2万公顷。赤峰市是园林城市,中心城区和城关镇建成区绿化覆盖率37.11%,绿地率33.89%,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9.20平方米。
达里诺尔湖是内蒙古自治区第二大湖,面积258平方公里,平均水深10米。以达里湖为中心,建立了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该保护区是以保护珍稀鸟类及其赖以生存的湖泊、湿地、草原、林地等多样的生态系统为主的综合性保护区。
交通
综述
赤峰市区位优越,交通便捷。赤峰区位优越,东临辽沈,西靠京津唐,南近渤海湾,是首都经济圈和环渤海经济圈重要节点城市,是国家规划的公路运输枢纽城市。距北京市、沈阳市等中心城市均在400公里左右,距锦州市、秦皇岛市等港口不足300公里。到北京和沈阳的时间将在两小时左右。也是自治区距离出海口最近的城市。公路、铁路和航空全方位发展,全市立体式现代交通枢纽初步形成。
公路
全市公路总里程达2.7万公里,按行政等级划分:国家高速2条643公里,普通国道6条共1693公里,省道9条共1970公里,县道55条共5388公里,乡道6048公里,村道11175公里,专道(赤凌一级公路)93公里;按技术等级划分:高速公路643公里,一级公路906公里,二级公路2225公里,三级公路2843公里,四级公路20291公里,等外公路102公里。
过境赤峰的高速有赤大高速 (G16丹锡高速公路赤峰-大板段)、 赤朝高速(G16丹锡高速公路朝阳-赤峰段) 、赤承高速(G25大广高速公路赤峰-承德段)、赤通高速(G25大广高速公路通辽-赤峰段)、赤凌一级公路(南接在建绥中-凌源高速公路)、内蒙古自治区际大通道等高速路。赤峰至通辽市、赤峰至大板、赤峰至朝阳市、赤峰至承德市、经棚至锡林浩特市、大板至经棚等均有高速公路相连,实现了赤峰2小时进京4小时达海。城市大公路交通形成中心城区“一环五射”,整体成网、区域成环的“六横八纵”公路网主骨架,打通了进京达海、连接周边省市和资源富集区的快捷通道,基本实现了与东北地区、华北高速公路网的顺畅对接。
铁路
赤峰市共有运营铁路4条,分别是叶赤线、京通线、集通铁路和赤大白线,总运营里程1101公里,其中客运里程821公里。
叶赤线是锦承线的一条支线。南起辽宁省建平县的叶柏寿站,北至赤峰站,由宁城县天义站进入赤峰市境内。京通线是沟通关内外的一条铁路干线。西起北京市昌平站,东至内蒙古自治区通辽站,集通铁路西起集二线贲红车站,东接通霍线的通辽北站。赤大白线是原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投资建设,主要用于锡盟白音华煤炭外运。赤喀高铁是赤峰连接京哈铁路联络线。
赤峰市境内共有各级各类车站35个,其中二等站1个;三等站3个;四等站30个;五等站1个。此外还有5个乘降所。二等站为赤峰南站,三等站有天义站、平庄南车站、宝山车站。高铁站有赤峰站、宁城站和平庄站。
航空
赤峰市只有一座机场赤峰玉龙机场,通航北京市、呼和浩特市、沈阳市、大连市、天津市、上海市、杭州市、哈尔滨市、西安市、郑州市、深圳市、海拉尔区等城市。
赤峰玉龙机场新航站楼于2022年8月20日启用,新航站楼新增11个C类机位、1个隔离机位、9个登机廊桥,设计年旅客吞吐量278万人次。在国内支线机场率先实现自助行李托运、自助安检、自助登机。
风景名胜
赤峰市旅游资源富集,拥有国家旅游资源分类中的全部8个大类,24个亚类中的77.4%,山峰、沙漠、草原、森林、温泉、冰雪、湖泊、冰臼、花岗岩石林、珍稀动植物、蒙古族风情、文物古迹种类繁多、一应俱全,有AA级及以上景区48处。全市优良级旅游资源109个,居内蒙古自治区第一位,是内蒙古旅游资源的富集区,被誉为“内蒙古的缩影”和“自治区的名片”。
2023年,赤峰市接待游客2315.8万人次,比上年增长46.8%;实现旅游收入284.7亿元,增长40.8%。
克什克腾石阵
位于赤峰市克什克腾旗东北部大兴安岭山脉中南段的北大山上,是内蒙古克什克腾世界地质公园九大园区最具代表性的一处。构成石林的岩石是花岗岩系列,俗称北大山岩体。它是在侏罗纪晚期,由地球内部的岩浆流出冷凝而形成。是世界罕见的花岗岩石林,主要有以下十种形态:石林、石柱、石棚、石墙、石壁、石塌、石缝、石洞、石胡同及险石。石阵还留存着大量的冰川遗迹,主要有冰臼(岩臼)、冰蚀槽、冰川漂砾、冰川撞击等现象。
内蒙古阿鲁科尔沁草原游牧系统
2022年被联合国粮农组织正式认定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其核心区位于巴彦温都尔苏木,是一个以畜牧业为主体,农林相互依存、优势互补的复合生产体系,在长期的游牧生产生活实践中,形成了富有区域民族特色的游牧文化。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是我国入选的首个游牧农业遗产地,也是全球可持续牧业和脆弱牧场管理的典范。早在新石器时代,该地区就有早期居民狩猎和游牧生活。该系统拥有森林、草原、湿地、河流等多样的生态景观。当地牧民现今仍是传统游牧生活,通过不断转场放牧,植被受到保护,水资源得以合理利用,畜牧产品稳定供应和多样化的食物来源得到保障。
喀喇沁亲王府
喀喇沁亲王府是清朝贡亲王的府地,始建于清康熙十八年(1629年),坐落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喀喇沁旗王爷镇,是目前内蒙古地区现存规模最大的一座蒙古族亲王府,具有重要的文物价值,现为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喀喇沁亲王府现占地百余亩,是研究中国古代史和蒙古族文化不可缺少的见证。现已推出做一天王爷、欣赏雅乐、品尝蒙古族宫廷大菜等一系列旅游项目。
敖汉温泉城
位于赤峰市敖汉旗四家子镇热水汤村境内,泉是内蒙古第一高氡温泉,可饮可浴,是目前全国温泉中首屈一指的医疗温泉,被中国矿业联合会评定为“优质硅复合型热矿泉”,被内蒙古第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院评定为“A类医疗矿泉”。 敖汉温泉城建设有塞外神汤度假酒店,配置了洗浴中心、温泉游泳馆、火龙浴、鱼疗、各种温泉特色浴、室外特色温泉泡池、室外温泉游泳池、儿童嬉水乐园;另外建有19栋温泉公寓楼、蒙古大营、生态采摘园、中药理疗康复中心及占地面积4000多平方米的高压氧舱运动馆、温泉文化大舞台等,2016年9月,被评为国家AAAA级景区。
著名人物
窦景庸 汉族,中京大定府(今宁城县大明镇)人,辽清宁间(公元1056~1064年)进士出身,辽道宗宰相。后授秘书省校书郎、少府少监、相国等。辽咸雍间,授枢密直学士、知汉人行宫副部署事、南院枢密副使、知枢密院事,赐同德功臣,封陈国公、监国史修,在辽政治、文化发展中起过重要作用。
拉喜彭斯克(1755一?)
拉喜彭斯克,蒙古族,孛儿只斤氏,1755年生于巴林右翼旗,幼聪敏、好学,及长,通晓蒙、满、汉、藏文字。乾隆四十年(1775年)20岁时完成蒙古编年史巨著《水晶念珠》。从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到乾隆四十年,还编撰了《格鲁坚赞·赛音朝克图活佛传》一书。国内外学者发表评论文章,称誉他为清代有成就的蒙古史学家之一。
郭树东(곽수동),央视歌手、影视演员、中国教育电视台一套《筑梦新时代》春晚节目主持人、海南卫视《中国乐坛》电视节目主持人、资深的青少年家庭教育心智导师。
特睦格图(1887年-1939),蒙古族,汉名汪睿昌,字印候,出生于喀喇沁旗王府大西沟门。特睦格图被誉为蒙古族的毕升,中国近代蒙文铅字发明家、出版家、翻译家和学者。他倾一生之力把毕昇的印刷术搬到蔡伦发明的纸上。为蒙古族蒙古民族出版印刷事业开创了新时代。
荣誉
参考资料
建制沿革.赤峰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2023-03-21
历史沿革.赤峰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2023-02-10
地理环境.赤峰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2023-02-11
赤峰市概述.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地方志研究室.2023-02-10
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2023-02-23
统计用区划代码.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2023-02-10
赤峰市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赤峰市人民政府.2024-09-07
赤峰市概况.赤峰市人民政府.2024-09-07
2024年全市经济运行稳中有进.赤峰市统计局.2025-02-02
克什克腾石阵景区.赤峰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2023-02-12
查询.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2023-03-27
学院概况.赤峰学院.2023-02-12
赤峰玉龙机场新航站楼正式启用.赤峰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2023-02-12
赤喀高铁开通指日可待.今日头条.2023-02-12
赤峰市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赤峰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2023-02-10
市第七次党代会以来我市工业经济发展综述.赤峰新闻网.2023-02-11
赤峰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 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 .赤峰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2023-02-11
旗县区概况.赤峰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2023-02-10
松山区.赤峰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2023-02-10
巴林左旗.赤峰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2023-02-10
宁城县.赤峰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2023-02-10
林西县.赤峰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2023-02-10
翁牛特旗.赤峰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2023-02-10
克什克腾旗.赤峰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2023-02-10
阿鲁科尔沁旗.赤峰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2023-02-10
红山区.赤峰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2023-02-10
敖汉旗.赤峰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2023-02-10
元宝山区.赤峰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2023-02-10
巴林右旗.赤峰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2023-02-10
喀喇沁旗.赤峰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2023-02-10
农牧林水.赤峰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2023-02-12
赤峰市.内蒙古自治区地方志研究室.2023-02-12
2020年赤峰市自然灾害灾情报告.赤峰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2023-02-11
政务公开.赤峰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2023-02-14
栾天猛当选为赤峰市人民政府市长.V赤峰-今日头条.2023-07-27
唐毅任赤峰市委书记.今日头条.2024-10-13
睢利.赤峰市人大常委会.2024-10-13
工业经济.赤峰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2023-02-12
内蒙古赤峰和辽宁朝阳欲跨省联手申遗红山文化发祥地-中新网.中国新闻网.2023-02-28
赤峰,绽放在北纬42°的辉煌.赤峰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2023-02-12
旅游概况.赤峰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2023-02-12
国家文物局综合行政管理平台.全国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 国家文物局综合行政管理平台 .2023-02-12
红山遗址群.红山区人民政府.2023-02-28
内蒙古赤峰梵宗寺(北大庙).寺庙信息网.2023-02-28
走进赤峰.赤峰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2023-02-12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2023-02-12
蒙古族勒勒车制作技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2023-02-12
蒙古族婚礼(阿日奔苏木婚礼).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2023-02-12
赤峰清真北大寺开始历史上最大修缮.赤峰市人民政府.2023-02-28
全国地标农产品查询赤峰市.全国地标农产品查询平台.2023-02-12
吃在赤峰.赤峰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2023-02-12
黑里河山珍宴.赤峰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2023-02-12
草原牛头宴.赤峰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2023-02-12
马奶酒.赤峰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2023-02-12
教育科技.赤峰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2023-02-12
学院概括.内蒙古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官网.2023-02-12
学院简介.赤峰工业职业技术学院.2023-02-12
医疗卫生.赤峰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2023-02-12
“数说”赤峰70年.澎湃新闻.2023-02-12
文化和旅游部关于公布第六次全国县级以上公共图书馆评估定级上等级图书馆名单的通知.中国政府网.2023-02-12
年度报告信息系统.中国博物馆协会.2023-02-12
从业人员超过3.5万人 赤峰体育事业亮点纷呈.赤峰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2023-02-12
城乡建设.赤峰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2023-02-12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名录.中国政府网.2023-02-28
交通设施.赤峰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2023-02-12
内蒙古自治区A级旅游景区名录表-截至2022年底.内蒙古自治区文旅厅.2023-02-12
我国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增至18项 居世界首位.中国旅游网.2023-02-12
内蒙古阿鲁科尔沁草原游牧系统:蒙古族游牧文化的摇篮.央广网文娱.2023-02-28
喀喇沁亲王府.赤峰市人民政府.2023-02-28
国家4A级旅游景区------敖汉旗温泉城.赤峰市敖汉旗人民政府.2023-02-28
荣誉称号.赤峰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2023-02-13
内蒙古赤峰市跻身“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行列.新浪新闻.2023-02-13
赤峰市全国防沙治沙综合示范区建设成效显著.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2023-02-13
赤峰被授予"中国有色金属之乡"称号.内蒙古新闻网.2023-0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