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红海湾

红海湾

红海湾(Honghai Bay),一般指红海湾旅游区。红海湾是中国广东省汕尾市沿海一个半封闭的海湾,有“中国观浪第一湾”之称。红海湾旅游区位于汕尾市以南,地处遮浪半岛南部,东临碣石湾,南依红海湾,交通便利,陆路距深圳市150千米,距揭阳潮汕国际机场180千米;水路距香港特别行政区82海里。2012年8月,景区开始现代化景区建设,于2016年被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红海湾属亚热带海洋性气候,冬暖夏凉,夏长冬短,雨热同期,全年平均气温22.6℃。珠江口—红海湾沿海地区的地质形成过程主要经过三次变格运动,最终形成了厚度18~70米,从下到上分别为砂砾、粉砂质泥、花斑粘土、泥质砂和泥质粉砂或粉砂质泥等五套不同沉积物;红海湾地区遮浪海域地质均为泥沙,遮浪灯塔岛沿岸海域的底质多为泥质和泥沙质。红海湾海区在水文上属不规则半日潮流主导的海域,在这样的海域里,主要有红藻、褐藻绿藻门皱紫菜海萝、半叶马尾藻、鹅肠菜藻类,以及有康氏马鲛海鳗大黄鱼、石斑鱼、龙虾、鲍鱼等海洋动物。

红海湾旅游区主要由红海湾遮浪旅游区、红海湾遮浪南海观世音景区和遮浪炮台公园景区组成,景区内有岩岛、龟龄岛、风车岛、金屿岛、南海寺、遮浪炮台等景点。红海湾还拥有全国重点天然海滨浴场,是广东省5大著名天然海水浴场之一,也是非常适合海上运动的场地之一。此外,因红海湾景区的地形及海水流向的特殊性,在景区内还建有广东省海上运动训练基地。

2012年,红海湾旅游区被确定为“广东省滨海旅游产业示范园区”“中国文化旅游新地标示范基地”。

命名

红海湾因为具备独特的地质构造和岩石成分,因此沙滩和岩石都呈现出淡淡的红色。尤其到了傍晚落日时分,放眼望去整片海湾笼罩在一片壮丽的红光之中,“红海湾”由此得名。

自然地理

位置境域

红海湾位于南海北部粤东沿岸中段,地理坐标介于北纬22°39'~22°51',东经114°56'~115°27'之间,是一个半封闭海湾,面积约300平方千米。红海湾旅游区位于中国广东省汕尾市以南,地处遮浪半岛南部,东临碣石湾,南依红海湾。景区交通便利,陆路距广州市230千米,距深圳市150千米,距汕头市170千米,距揭阳潮汕国际机场180千米;水路距香港特别行政区82海里

气候

红海湾区位条件优越,地处北回归线以南地带,属于亚热带海洋性气候,冬暖夏凉,气候宜人,全年平均气温22.6℃,夏长冬短。汕尾海域年平均气温为23.0℃,沿海城区平均气温为22.1℃,遮浪为21.8℃,海域的气温高于陆地。汕尾地区冬季平均气温在1月中旬达到最低,为14.3℃;夏季平均气温最高值在7月上旬,为28.3℃。雨热同季是红海湾所处的汕尾市的主要气候特点之一,雨季始于3月下旬至4月旬,终于10月中旬;每年4~9月的汛期,降雨量占全年总降雨量85%,年均降水量在1800~2400毫米之间,雨水充沛。同时,红海湾地区光照充足,年平均日照时长为1900~2100小时,日照百分率44%~48%,太阳辐射总量年平均120千卡/平方厘米。

地质

红海湾旅游区地处莲花山断褶带的西南段,其主要构造线为北东和北东东向。自震旦纪起,历经加里东运动、印支运动、燕山运动之后,莲花山断褶带范围内先后形成东南沿海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印支期岛弧褶皱系、浙闽粤沿海燕山期火山山弧系等一系列岛弧褶皱系,且逐渐链接起来成为华南微陆块。此后,微陆块上的各构造单元均开始向南延伸,逐渐构成南海北部和西北部的基底。

新生代时,由于受到海盆的海底扩张的影响,华南微陆块开始解体;在微陆块上,平行扩张轴的方向,出现了以北东东向为主的张裂构造系,玄武岩浆沿其向上喷溢,且地堑、地垒也相继发生。晚渐新世—早中新世及上新世早期为南海海盆产生北东东—东西向张裂和陆缘扩张期,南海受到拉张而成断陷地堑,沉积一套晚渐新世以来的海相地层;莲花山断褶带南缘形成了珠外北缘断陷带、珠江口外盆地,奠定了滨海断裂(南澎—担杆列岛断裂),沿岸陆地也在此时进一步隆起。此外,在晚中新世至第四纪,海盆大规模陷落,引起其北缘地壳向海盆中心发生阶梯状陷落,但红海湾旅游区所处的沿岸陆地在该时期属被动大陆边缘,构造活动相对较稳定。

大约于28000~30000年前,海水进入红海湾南部(现代水深18~20米附近),陆地开始变为海湾,沉积了一套河口—港湾相的细粒沉积物,并形成第二条古海岸线。玉木冰期时,海水退出红海湾,在河口—港湾相之上沉积并形成“花斑粘土”。玉木冰期以后,海面回升,于8000年前左右,海面升至现代水深15米附近时稍有停顿,于是沉积了滨海相的粗粒沉积物,并形成第一条古海岸线。大约于6000年前,海面又继续上升,至4000年前左右,海面已达到最高位置(高出现今海面3~4米)。2500年前,海面逐渐降到现在的位置,至此,红海湾发育基本定局。又经过多年变化,最终形成了厚度18~70米,从下到上分别为砂砾、粉砂质泥、花斑粘土、泥质砂和泥质粉砂或粉砂质泥等五套不同沉积物

地形地貌

红海湾旅游区地处汕尾市区东南部,东临碣石湾,南依红海湾,三面环海。红海湾作为淤积型平坡型海湾,流域率较大,相对坡度较小,易于泥沙的淤积,泥滩所占面积大。其中主要原因是其周边入湾河流有黄江河、大液河、丽江市、赤石河、吉隆河等,携带不少物质入海,海湾东侧的汕尾市浅滩有淤涨的趋势。红海湾周围的海陵湾西北部有织箕河等小河流入湾,丰头河有几条小河流汇流,这些河流在雨季和汛期携带的泥沙是湾内泥沙的主要来源,因此,湾内滩地及潮下带普遍处于淤积。除了泥滩,红海湾景区所处的遮浪半岛海岸沙滩规模亦大,坡度均在2°以内,沙质颗粒适宜,色泽金黄、沙中杂物少,沙滩细软轻柔,海岸线长且较为稳定。景区内碣石湾内有浅澳锚地、碣石西乌泥锚地、金厢锚地、白沙湖锚地、白沙角锚地、田察澳锚地等,可供中小型船舶避7~8级大风。

水文

红海湾海区处于粤东海域和南海北部海域,属于不规则半日潮流主导的海域。潮流性质大部分站位属往复流,少数站位潮流运动具有一定的旋转性。海流流向受地形和风的影响而出现变化。冬季,红海湾地区最大平均涨潮流为21厘米每秒,最大平均退潮流为25厘米每秒;春季,最大平均涨潮流为15厘米每秒,最大平均退潮流为14厘米每秒。红海湾区域内,遮浪半岛沿岸线海水清澈,水温适宜,海水水质达到国家一类海水水质标准,海水健康指数平均90以上,适宜和较适宜游泳天数比例占全年总天数的73%以上。

土壤

红海湾地区遮浪海域地质均为泥沙,是鱼类产卵、索饵和越冬的良好场所。遮浪灯塔岛沿岸海域的底质多为泥质和泥沙质,附近区域的底质较为特殊,主要为岩礁、砂和砂泥等,海底粗糙,礁石林立,环境多样。

生物多样性

植物

红海湾景区内植被丰富,主要包括马尾松湿地松、桉树、台湾相思木荷木麻黄龙血树属海芒果草海桐蒲葵、白花夹竹桃属等30多种,其中台湾相思、木麻黄为人工种植。此外,景区范围内的汕尾港附近种植有宫粉羊蹄甲高山榕灰莉黄金榕狐尾椰、朱瑾、黄葛树等植物。

动物

红海湾沿海10米等深线内可供海水养殖的浅海滩涂面积35平方千米,内有康氏马鲛海鳗大黄鱼石斑鱼石斑鱼、龙虾、鲍鱼、海胆牡蛎科等多种养殖海洋动物。红海湾景区内灯塔岛独特的离岸海岛生境和海底特征,为许多生物类群如附着性底栖生物、埋栖性底栖生物和游泳生物等提供了良好的栖息、索饵和繁衍场所。除此之外,遮浪半岛分布有许多鸟类栖息地,常见的鸟类有普通海鸥八哥白鹭等,据初步统计,已发现鸟类20多种。

藻类

红海湾地区海藻种类约有19科40种,其中,有32种出现在湾口海岸及海岛(敞开型硬相海岸),有10种出现在内湾(屏蔽型软相海岸)。红海湾湾口、海岛多属敞开型硬相(岩礁)海岸,其典型的海藻群落中以红藻种类最多,其次为褐藻绿藻门较少。优势种有皱紫菜海萝、半叶马尾藻等,常见种有珊瑚藻、叉节藻、长紫菜、垫形皮丝藻、小杉藻、鹿角沙菜、扇形叉枝藻、乳节藻、铁钉菜、裂叶马尾藻、亨氏马尾藻、羊栖菜、柱状褐茸藻、囊藻、萱藻、裂片石、蛎菜、羽藻、硬毛藻等。

历史沿革

文化背景

红海湾景区内,多处曾建有妈祖庙,例如龟龄(岛)港这样有许多疍民聚泊的港口。妈祖,又称天妃、天后,为传说中掌管海上安全的女神,是民们十分崇拜的海神,常会前往妈祖庙祈求妈祖保佑出海平安、鱼虾丰收。每年妈祖,祭拜妈祖也成了当地一种固定的宗教活动和文化活动。在红海湾遮浪奇观景区,有专门为妈祖庙会建设的临时搭棚,以彩色小飘旗装饰,主体色彩以红色和黄色为主,在这一天,附近的居民也会将各家祭祀品摆上酒桌,并集中观看草台戏等表演。

建设历程

红海湾建设历史久远。明代万历六年(1578年),红海湾南海观音景区遮浪宫前天后宫开始建造,后几经残毁和重建。

清康熙十年(1671年),作为海防炮台的遮浪炮台建成。康熙帝五十六年(1717年),遮浪炮台添建驻兵营房。18世纪40年代,汕尾港形成发展。清光绪二十六年(1906年),灯塔岛主峰灯塔由葡萄牙帝国国际万国公司开始建筑,至1909年2月至3月间竣工建成,为当时规模宏大的新型灯塔。

1916年,由游子干(克祯)筹建的红楼建立,作为当时的学堂投入使用。

1942年3月,灯塔岛主峰灯塔毁于战火,1946年夏在灯塔旁边重建一座三角架航标,解放后,又在原塔址旁边再建一座圆形灯塔。20世纪80年代建造的航标灯塔高达100米,屹然矗立于岩岛,形成一道风景线。

1996年,遮浪宫前天后宫由信众集资全面修复并扩建。

2016年8月,汕尾红海湾“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正式挂牌。

方位布局

红海湾旅游区由突出陆地的海岛和沿海的部分地区构成,由西向东主要分为红海湾遮浪旅游区、红海湾遮浪南海观世音景区和遮浪炮台公园景区三大景区点.其中,红海湾遮浪旅游区主要位于海岛之上,拥有许多岛屿景点,如岩岛、龟龄岛金屿岛风车岛灯塔岛等;炮台公园景区主要景点为遮浪炮台。

主要景点

遮浪旅游景区

红海湾遮浪旅游区是红海湾与碣石湾交接处突入海的一个半岛,素称“粤东麒麟角”。遮浪半岛突入海面,在半岛两侧不管风向何方,东西两侧景象迥然不同。红海湾遮浪旅游区拥有72千米的海岸线,沙滩连绵,沿岸礁岩多姿,滨海人文古迹众多,具有独特的亚热带海滨风光。

灯塔岛

灯塔岛又名遮浪岩、遮浪表、岩岛,位于遮浪半岛的东南端,是红海湾与碣石湾的分割点。海岛岸线长1454米,面积约101平方千米,略呈椭圆形;岛岸由礁构成,东南岸坡陡峭,在西北面有一段沙滩;海岛由花岗岩石构成,整体呈现东南部高、西北部低的走势。海岛主峰高37.6米,峰顶建有灯塔,该灯塔始建于1906年,1909年竣工建成,为当时规模宏大的新型灯塔。

灯塔岛上还有“后江平水”和“郑祖嬉庙”的遗迹。顺治帝七年(1650年),郑成功福建省出兵勤王,因为传来厦门市失守的消息,回师救援,郑成功之妹郑祖嬉殿后之兵为风浪打翻,郑成功葬妹于白沙湖畔之后江,并书“后江平水”四字,意愿其妹英灵在后江使海水平静如镜,然后率师而进。虽其墓至今未发现,但历代相传,且于清代雍正年间建“郑祖嬉庙”以资纪念。灯塔岛记录了众多文人骚客的足迹,音乐大师马思聪、书画家赖少其、革命作家丘东平、民俗大家钟敬文等都曾到此写下了诗歌。至2020年,旅游区内设施完善、节目繁多,已建成度假别墅区、海上运动俱乐部、宾馆、酒店和多个海水泳场,还拥有“岩岛雪浪”的胜景。

龟龄岛

龟龄岛位于汕尾城区捷胜镇海面,该岛模样酷似一只水的乌龟,岛上两座山峰分踞东西两侧,东侧主峰海拔53.6米,山体形若龟背,并向东南蜿蜓入海;西端为次高峰,海拔22.8米,状若龟头,其下侧有一高出海面3~5烽,面积约为3平方米的海蚀平台。龟龄岛的“龟头”和“龟身”各有特色:“龟头”以巨石为主,中有一巨石,形似小屋,可容纳数人,“龟头”有一地道,传说内有一处仙泉;“龟身”则遍布树、花草,山路盘桓,道路开阔。传说,天上一龟王擅自下凡兴风作浪花,作恶多端,玉皇大帝一气之下将它点化,刚好落在此地,便成了今日的龟龄岛

龟龄岛距最近的陆地超过三千米,却有一口百年不涸的淡水井,因此它成为过往船只躲避台风或休憩的地方。明末时,这里就被海盗占领作为打家劫舍的根据地,岛上北边至今还保留有当年海盗住所的残垣断壁。此外,游客还可以在岛上看到许多逼真的地貌风景,例如“南天门”“羊回头”“卧佛”“蘑菇石”等。

风车岛

风车岛又名施公半岛,北临碣石湾,内抱白沙湖,是红海湾与碣石湾交接处突伸入海的一个半岛,也被称为“东方爱琴海”,总面积约13平方千米,其海岸总长约28千米。风车岛原与南澳半岛相连,但由于汕尾电厂的建设需要,郑成功后江平水处已被劈为深水航道,风车岛已完全变为海岛。后又于汕尾电厂附近经白沙湖建设了一条连接施公竂半岛的连岛路。岛上建有风力发电场,一架架风车构成一道独特风景线。风车岛上的风车群是广东省省内为数不多的风力发电群,风车高大,约有15层楼高。

岛内还有仔围石器时代遗址,所在地为东西相对的两个馒头形小山岗相连的沙丘,面积约1.2万平方米。据科学考证,遗址中存留的地表器物文化特征属新石器时代晚期,包含种类繁多的磨光石器和陶器,陶器表面多有纹饰,造型精致,遗址内还有较多的半成品打制石器和石制工具,据推测这里曾为石器制造加工场所在地。

金屿岛

金屿岛又名神秘岛,位于汕尾市遮浪镇东北面红海湾与碣石湾海域交接处,因岛形似古时银宝,故名金屿岛,即金宝之地。相传清顺治年间,郑成功曾派他的妹妹郑祖嬉运送大批军需物资给抗清义军,路经白沙湖面遭遇清廷大舰队,因寡众悬殊而失利。郑成功的妹妹郑祖嬉亦在此役牺牲,部分金币实物据说埋藏在此岛,故当地群众称为金屿。

金屿岛西北距大陆3.44千米,东北侧与小金屿相邻,长800米,最宽440米,最窄90米,面积0.1767平方千米。金屿岛由花岗石构成,表层为黄沙粘土,岛上三峰,主峰海拔高36.7米。地势中间低,东北郊高,呈南北走向,主峰西侧为沙滩,其余岛岸为岩石陡峭。岛上土壤肥沃,林木葱郁。周围海域礁石密布,水深13~17米。岛上怪石嶙峋、壁崖陡峭,隐蔽处的天然石涧形似小屋,可容数人,常年流淌泉水。

南海观音景区

南海观世音景区有南海寺、佛留沙、佛印石、得度石等圣迹景点,附近还有“郑成功后江平水”等历史遗迹。景区内还有珍稀植物石莲(俗称佛莲)缘石蔓延生长。

南海寺

南海寺位于遮浪半岛东侧打石澳,屿相连、礁岩叠兀、港湾交错。南海寺的布局与国内其他大部分寺庙都不同,南海寺并不是沿着中线建成几排大殿,再于两旁分列偏殿,而是所有大殿、偏殿军分散在海边各个角落,而且寺内没有僧人。靠近岬湾的巨岩旁建有一座“观音宫”,内供观世音雕像,宫门两旁嵌入“观天有色西江月,听世无音南海潮”的对联和“南海观世音”的横批。

炮台公园景区

炮台公园景区,位于红海湾遮浪西南1千米处炮台山,距汕尾市区23千米,距东沙群岛153千米,是南澳半岛南端的突出部分,东、西、南三面临海,地形险要、视野广阔,可俯瞰广东省海上项目训练中心。近年来,当地政府已对炮台山上的遮浪炮台进行修复,并建设有观海长廊、海防市文化馆、游客观赏平台等设施,遮浪炮台成为兼具海防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与各地游客怀古凭吊、观赏海景的生态旅游基地的景点。

遮浪炮台

遮浪炮台始建于清康熙五十六年(公元1717年)。炮台及兵营四周的护墙花岗石石块砌筑,墙宽2.2米,残高2.5米,面积900余平方米。炮台正面有十级石砌台阶,上设东、西、南临海三个方位的炮位,均为灰沙夯筑,各炮位之间有通道;北侧与兵营相连,设营房8间,置火炮8门,由碣石卫派兵防守。该炮台与东南沿海其它高地上的炮台、烟墩组成较为严密的海防军事网络,在清代的海防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现只存故垒残垣。

其他看点

遮浪宫前天后宫

遮浪宫前天后宫位于广东汕尾市红海湾遮浪宫前乡金凤池,始建于明代万历六年(公元1578年),后几经残毁和重建,1996年由信众集资全面修复并扩建。现天后宫占地面积6000平方米,前为大埕,中轴线由前殿、拜亭、大殿组成。两厢为天井和偏殿。建筑材料高级,用大杉木王、樟木雕刻,油漆鎏金,磨光规格石砖砌墙,宫内磨光连珠大圆石柱,四支浮雕不死鸟石柱,二支浮雕盘龙石柱,天后宫正面两侧石浮雕人物图,不用一沙一泥,每块石浮雕材料大的重数吨。主殿木雕艺术高超,图像清晰流畅。地板采用高档板材石料,屋顶粘瓷双龙抢珠,双凤艺术精美,建造精密,独具一格。遮浪宫前天后宫已经成为县(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汕尾港

汕尾港位于红海湾内东北角,在红海湾旅游区周边,于18世纪40年代形成发展。汕尾港是对外开放口岸,是全国六大特等渔港之一,也是20世纪20年代孙中山选建的南方大港口基地。港口内自然渔场辽阔,拥有多样的海产资源,海上运输业发展繁荣旺盛。该港口属于潟湖型港口,全港区由泻湖(品清湖)、港池和港门外组成,海岸线长12.6千米,面积37平方千米,其中泻湖22平方千米,港池3平方千米,港门外12平方千米。汕尾港东南面是与港口隔海相望的山峦,北面是一条酷似“海上长城”的“沙舌”。

赛事活动

红海湾,因曾举办过2010年广州亚运会帆船帆板比赛,被誉为广东省帆船帆板之都。汕尾红海湾遮浪南澳岛半岛是红海湾与碣石湾交接处的突出部,濒临南海,由于地形及海水流向的特殊性,半岛东西两边的海面景象迥然不同。当一边的海面波涛滚滚之时,另一边的海面却保持风平浪静,这里的海域、海况适合帆船、帆板运动。

截至2023年,包括1996年亚太地区帆板锦标赛暨奥运会精英赛、1998年省1997年八运会返板赛、2002年全国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九届运动会帆船、2008年北京奥运会帆船比赛、第16届2010年广州亚运会海上项目的分赛区、2010年广州亚运会帆船比赛、2017年第十八届澳门回归杯全国矶钓邀请赛等比赛赛事均在红海湾旅游区举行。在广东海上项目训练中心正式成立前,红海湾还曾作为第九届全运会帆船帆板比赛、全国OP级帆船锦标赛、全国翻波板锦标赛暨全国帆板冠军赛、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运动会帆船预赛暨全国帆船锦标赛、全国青少年帆船锦标赛、第六届全国城运会帆板预赛暨全国青少年帆板锦标赛等多次全国性、全省性比赛的场地。

开发与保护

红海湾地区的海域水浪平静时适合帆船、帆板运动,因而建有广东省海上运动训练基地。2010年为准备2010年广州亚运会帆船比赛,广东市体育局对位于红海湾的广东海上项目训练中心进行维修改造,建成后的训练中心总占地面积20万平方米,绿化面积近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6万平方米。

2011年7月,红海湾旅游区的遮浪炮台被定为汕尾市文物保护单位。

2016年,经过国家海洋局批准,汕尾市建立红海湾遮浪半岛国家级海洋公园

2017年,红海湾管委会开始建设炮台海上园林公园,新建展览馆,搭建游客观赏平台,进行美化亮化工程,建设成一个集赏景观海、文化、娱乐、旅游,休闲游憩、集会交往为一体的综合性旅游公园。

2017年12月,广东省人民政府、国家海洋局印发《关于广东省海岸带综合保护与利用总体规划的通知》,指出,红海湾区需要保护近海湿地的自然特性和生态功能,保护鳌江等重要流域生态,维系龟龄岛、江牡岛等重要海岛生态,提升海洋环境监测评价能力。湾区要实施龟龄岛生态岛礁工程、碣石湾美丽海湾建设,开展红海湾遮浪半岛和金厢滩国家级海洋公园建设工程。在龟龄岛保护与开发利用项目中,设计建成总长约为1638米的环岛道路,兼具客运码头和500吨货运功能的码头,占地面积约4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800平方米的龟龄岛实验中心、龟龄岛海岛监测站及供电排水系统,同时开展环境保护的沙滩修复工程。红海湾遮浪半岛国家级海洋公园预期建成总面积18.78平方千米,其中重点保护区5.75平方千米,生态修复区2.32平方千米,适度开发区5.38平方千米,预留区5.33平方千米。

相关文化

相关人物

郑成功

郑成功(1624年8月28日~1662年6月23日),本名森,又名福松,字明俨、大木,福建南安人。因南明隆武帝赐姓朱,世人又称“国姓爷”。明末清初军事家、抗清名将,明郑政权延平王。郑成功击败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并在台湾建立行政机构,屯田开垦,发展贸易,促进了台湾社会经济的发展。顺治八年(1651年)二月,郑成功在位于汕尾市红海湾的白沙湖遇到大风暴,船队几乎覆灭,风暴过后,船队重新集结。后至大星所(今属惠州惠东),击败清惠州援军后,将其攻陷。在南海观音景区南海观音寺门口附近建有郑成功石像,以纪念其二次率兵亲临海陆丰地区、收复台湾的事迹。

彭湃

彭湃(1896年10月22日~1929年8月30日),乳名天泉,原名彭汉育,曾用过王子安、孟安等化名,海丰县城郊桥东社人,中国农民运动的杰出领袖。1925年,彭湃曾来到红海湾周边的田北山村向农民、盐工、船工和商人们进行革命演讲。1927年10月,在广东汕尾市(今汕尾市,包括红海湾地区)地区领导武装起义后,建立了海丰、陆丰县苏维埃政府,这是中国第一个农村苏维埃政权,也为海陆丰革命根据地的建立起到了重要作用。1929年8月24日,由于叛徒告密,不幸被捕,30日壮烈牺牲于龙华的上海警备司令部内,时年仅33岁。

神话传说

南海观音娘娘

民间传说从前南海观音娘娘云游至岩岛,为海上奇观所吸引,便驻足岩岛。适遇岛东一渔船满载而归,她为了测试人心,即化作一老妇向其乞鱼,那渔民非但不给,反而奚落,她便使波涛汹涌。她转又向岛西的渔船乞鱼,那渔民虽然只捕到几条鱼,却把鱼连篮奉送,她便使浪平波静。其实岛西与南澳半岛相隔很近,半岛有如屏障似地挡住了风浪。

水晶灯塔

相传,从前有八个国家联合在遮浪半岛上建造一座水晶灯塔,为世界各国船只航海作航标信号,经过遮浪海域的大小船只无数,有的曾在遮浪渔港停泊。渔港出入航行方便,最适合渔民捕鱼追赶鱼讯。遮浪半岛的居民,部分先人来自莆田市地区,以捕鱼为生,渔民出海在浩渺无际的大海里逐浪搏击,大船小舟在躲避风浪时无依无靠,只好祈求妈祖保佑平安返港。

妈祖传说

明代万历六年(公元1578年),黄姓祖先从福建莆山湄洲妈祖庙带神灵香火到遮浪宫前金凤地供奉。建小庙宇时黄姓正居住庙旁,遂取名宫前乡。渔民出海捕鱼前后都敬拜妈祖祈求平安,信仰妈祖为海上保护神。妈祖庙香火日益旺盛,信众越来越多,广及七乡仁里、港澳和外港渔船。相传明末清初,有官船、商船经过遮浪海域时遇台风,狂风巨浪,船在飘流,情况十分危急,船上人员呼救,祈求妈祖庇佑,突然出现神灵明火迹象,危中得救,风浪渐小,平安驶进遮浪港。类似海上遇风浪的官、商、渔船无数,妈祖扶危救难的事迹很多。天后宫中官、商、渔船奉送的匾额很多,有“海国回春”“神灵妙应”,郑成功兵船送的“海不扬波”、“坤德配天”,七乡民众送的“湄屿升飞”“后来其苏”等等。

传统戏剧

遮浪地区群众历来喜爱陆丰市地面流传的三个剧种——正字、西秦、白字戏剧,每逢喜庆、重大节日、神诞,都要到外地请来专业或业余剧团,演几本甚至十几本戏。1959年,红海湾遮浪宫前村还自办了白字戏业余剧团,编演了《扫窗会》《审冯旭》等剧目。西岭等村经常组织“曲班”,利用春节期间用白字戏曲调到各村演出。

影视作品

遮浪岛海域的礁岩多姿多彩,成为众多电影、电视剧的外景地,如《岸边激浪》《南海潮》《年轻的朋友》《天涯并不遥远》《快乐岛奇遇》《蜘蛛梦》《马戏情未了》等20多部电影、电视剧都在此取景拍摄。

重要事件

2016年,汕尾市红海湾旅游区被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2017年,在广州琶洲国际会展中心举办的广东国际旅游产业博览会上,红海湾旅游区被广东省青年摄影家协会和南方都市报分别授予“广东省青年摄影家协会摄影创作基地”、“2017年度最喜爱自游地及线路”的荣誉称号。

2017年,红海湾旅游区在“我的景区我代言——寻找中国人气景区及最美讲解员(华南赛区)”评选活动中获得“华南赛区人气景区一等奖”“华南最具人气自然景区”“人气推荐景区”3项大奖。

2018年,红海湾旅游协会召开第一次会员代表大会,审议并表决通过《汕尾市红海湾旅游协会章程》,选举产生第一届理事、监事机构组成人员。

参考资料

Shanwei achieves rapid development.中国日报网.2023-11-13

红海湾旅游区.汕尾红海湾经济开发区管理委员会.2023-12-21

汕尾红海湾开发区概况 .汕尾红海湾开发区官网.2023-01-12

红海湾旅游区.汕尾红海湾经济开发区.2023-06-17

汕尾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汕尾市人民政府.2023-06-17

盛夏避暑胜地 |汕尾红海湾旅游区.汕尾市人民政府.2023-06-17

龟龄岛.汕尾红海湾经济开发区.2023-06-17

努力实现今年GDP增长8.5%.今日头条 南方日报.2024-01-04

奔向海陆丰 | “坐着高铁来赶海”红海湾旅游区系列活动9月29日至10月2日.微信公众平台 汕尾红海湾旅游区.2024-01-04

汕尾红海湾着力打造国家级滨海旅游度假区.国家旅游地理网.2024-01-03

遮浪灯塔岛.汕尾红海湾旅游区.2023-12-17

海产资源.汕尾红海湾经济开发区.2023-06-17

汕尾红海湾,广东5大著名天然海水浴场之一,夏天避暑最佳去处!.汕尾文旅 微信公众平台.2023-12-14

旅游资源.红海湾经济开发区官网.2023-06-17

【“飞阅”中国】俯瞰汕尾红海湾 邂逅静谧之美 .新华网.2023-01-12

..2024-01-04

粤东麒麟角 南天第一湾—— 省级风情小镇遮浪街道印象.汕尾日报网.2023-12-15

遮浪炮台.微信公众平台 美丽红海湾.2024-01-04

“红楼”革命遗址.微信公众平台 美丽红海湾.2024-01-04

全长10公里!徒步【粤东最美海岸线】精华段.汕尾文旅.2023-12-17

龟灵岛.汕尾红海湾旅游区.2023-12-17

红海湾风车岛.汕尾红海湾经济开发区.2023-06-17

风车岛.汕尾红海湾旅游区.2023-12-17

汕尾风车岛.汕尾红海湾旅游区.2023-12-17

汕尾风车岛,“野生”的海岛,仙得似济州岛!.汕尾文旅.2023-12-17

金屿岛.汕尾红海湾旅游区.2023-12-17

南海寺.汕尾红海湾旅游区.2023-12-17

炮台公园.汕尾红海湾旅游区 微信公众平台.2023-12-15

遮浪炮台.汕尾红海湾经济开发区.2023-06-17

第一届红海湾全国风筝板邀请赛广东落幕.国家体育总局.2023-12-17

澳门回归杯全国矶钓邀请赛 在红海湾旅游区举行.汕尾红海湾经济开发区政府信息公开网.2023-12-15

红海湾遮浪半岛历届举办过的帆船帆板大赛(目录).红海湾资讯.2023-12-22

体育综合体追求双赢服务.中国体育报.2023-12-19

广东省人民政府 国家海洋局关于印发广东省海岸带综合保护与利用总体规划的通知.广东省人民政府.2023-11-13

遮浪半岛建国家级海洋公园.汕尾市人民政府.2023-12-19

《郑成功像》轴.中国国家博物馆官方网站.2023-11-22

郑成功.中国大百科全书.2023-11-22

细看红海湾遮浪『南海寺』南海观世音旅游景区(国家级海洋公园).微信公众平台 红海湾资讯.2024-01-04

汕尾市红色文化名片|彭 湃.美丽红海湾.2023-12-19

红色红海湾|彭湃在白沙湖妈祖庙戏台的精彩演讲.红海湾资讯.2023-12-19

红海湾旅游区 新增2张“名片”.汕尾红海湾经济开发区管理委员会政府公开网.2023-12-15

寻找中国人气景区及最美讲解员(华南赛区)评选结果揭晓 红海湾旅游区获3项大奖.汕尾红海湾经济开发区.2023-12-15

红海湾旅游协会成立.广东汕尾红海湾经济开发区政府公开网.2023-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