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氏马鲛(学名:Scomberomorus commerson),又称铺前马鲛鱼、俗名鱼、竹鲛、土鱼等,是鲭科马鲛属的鱼类。
形态特征
体长而侧扁,呈纺锤形,一般体长为25~50厘米、体重300~1000克,最大个体长可达1米、重4.5千克以上。尾柄细,每侧有3个隆起脊,以中央脊长而且最高、头长大于体高、口大,稍倾斜,牙尖利而大,排列稀疏、体被细小圆鳞,侧线呈不规则的波浪状、体侧中央有黑色圆形斑花背鳍2个,第一背鳍长,有19~20个鳍棘,第二背鳍较短,背鳍和臀鳍之后各有8~9个小鳍;胸鳍、腹鳍短小无硬棘,尾鳍大,深叉形。康氏马鲛背部和侧面呈鲜艳的蓝色至深灰色,腹部逐渐过渡为银蓝灰色,侧面有许多窄而垂直的线条。
分布范围
康氏马鲛分布于北太平洋西部,印度-西太平洋热带海域。我国产于东海、黄海和渤海,在南海以海南文昌铺前附近海域最为著名。主要渔场有舟山市、连云港市外海及山东省南部沿海。康氏马鲛的分布中心在东南亚,但其分布范围西至非洲东海岸,从波斯湾沿印度洋北部海岸线,东至太平洋西南部的斐济。该物种在澳大利亚东西两侧均有分布,南至西海岸的珀斯和东海岸的悉尼。它们还分布在中国北部甚至日本。1935年首次在地中海的巴勒斯坦地区记录到康氏马鲛,现在在东地中海地区非常常见,已成为当地渔业的重要捕捞对象。
生活习性
生活于10~70公尺海域,泳速快,对淡水稍具忍受力,常出现於混浊度高的海水中。肉食性,以小鱼为主。康氏马鲛在珊瑚礁边缘的海洋条件下产卵。卵内含有大量油滴,有助于保持浮力,并使其停留在水柱的顶部,那里温暖、氧气充足,且有丰富的浮游生物食物供应,以供孵化后的幼体摄食。在幼体阶段,康氏马鲛被认为会停留在特定于本种的群体中,通常不与同属的其他种类如半带马鲛和昆士兰马鲛混群。成年蓝点马鲛偶尔会与同属的不同种类混群。在热带温暖水域,产卵季节性明显,但时间较长。许多以此物种为目标的渔业都是基于产卵前的觅食群聚。在北领地水域,7月至12月间捕获的雌性鱼中有相当比例的已经产卵或即将产卵。通常,康氏马鲛的产卵时间与较高的水温相关联,这有利于幼体的快速生长和发育。随着幼体的成长,它们会从近海产卵地迁移到近岸和河口栖息地,在那里的幼年阶段经常发现它们。在近岸环境中,它们主要以小鱼和甲壳亚门的幼体和美国白灯蛾为食,直到它们长大到足以捕食小鱼和乌贼。
主要价值
经济价值
经济性食用鱼,渔民常以定置网、流刺网等渔法大量捕获。每年的4~6月份为春汛,7~10月份为秋汛,5~6月份为旺季。在其在印度-西太平洋范围内,康氏马鲛是极具价值的鱼类。垂钓者在船上使用拖钓或漂流钓法捕捞它们,也会在船上、码头、栈桥和海滩上投掷勺形和铁板钓具,以及使用活饵钓法。商业捕捞主要采用围网和罕见的拖钓法,类似于垂钓者使用的拖钓饵。
炸康氏马鲛,台湾小吃。
康氏马鲛鱼羹:台湾普遍的小吃,用康氏马鲛酥块裹粉油炸再放进勾芡羹汤中,再加腌笋块、香菇丝、木耳、虾米,加乌醋酱油芥末,即可。有时会搭配面与米粉或白饭。汤汁肉松蛋糕卷。
营养价值
100克鱼肉中含:
由于以鱼虾等水生动物为食,故大耳马鲛鱼生得浑身肥满,是一种经济价值较高的海产优质鱼类。马鲛鱼肉质细腻、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含丰富蛋白质、维生素a、矿物质等营养元素。
水产养殖
到2023年,台湾渔业研究所成功人工繁殖康氏马鲛。
寄生虫
与大多数鱼类一样,康氏马鲛也会被多种寄生虫感染。其中引人注目的是绦虫属Callitetrarhynchus gracilis美国白灯蛾的囊肿,常常在体腔内大量发现。
常见名称
康氏马鲛在不同地区有多种称呼,例如在巴基斯坦称为Surmei، 在南非称为king mackerel、couta、cuda,在马来西亚称为tenggiri,在澳大利亚称为narrow-bar、narrow-barred mackerel、snook、Spaniard、Spanish mackerel,在美国称为barred mackerel、narrow-barred mackerel、striped seer,在阿拉伯语中有多种称呼,例如在黎巴嫩称为"abu sinn"或"ghazal";在埃及地中海和红海地区称为"Dirak";在波斯湾沿岸地区根据当地方言称为kanaad、kanad或kana'd,发音为‘Chanaad’。在印度,根据不同语言有多种称呼,如在泰卢固语中称为konem,在泰米尔语中称为vanjaram,在图卢语中称为anjal,在达坎尼乌尔都语中称为Shermai,在马拉地语中称为Surmai,在马拉雅拉姆语中称为"Neymeen" "Aykoora"。在伊朗称为shir mahi,在以色列称为Palamida或Squmbren zariz,在菲律宾称为tanigue,在印度尼西亚称为ikan tenggiri,在斯里兰卡僧伽罗语中称为Thora,在泰米尔语中称为vanjaram,在索马里称为Yuumbi,在斐济称为walu,在泰国称为plā xinthrī,在利比亚称为yamaneyah,在台湾称为土魠鱼、"thô͘-thoh-hî"、"tǔtuōyú",在荷兰称为koningsvis,在中国南部称为majia (马加鱼)。
近种对比
外部链接
参考资料
Narrow-barred Spanish Mackerel.IUCN Red List.2024-07-24
物种详细信息- Scomberomorus commerson (Lacépède, 1800).中国生物物种名录.2024-07-24
康氏马鲛-水产养殖.水产养殖.2021-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