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邮湖
高邮湖(Lake Gaoyou),别名新开湖、社湖、珠湖等,是江苏省第三大淡水湖、全国第六大淡水湖。高邮湖位于淮河下游地区,扬州市宝应湖以南,京杭运河以西。湖泊跨越江苏、安徽两省,总面积达760.67平方千米,西南部多数海拔15米—20米。湖底平坦,湖底高程3.5—4.5米。蓄水量9.3亿立方米,正常蓄水位5.7-5.9米,有机化合物污染较为严重,主要污染物为总氮、COD。
高邮湖前身是许多小湖构成,后来受漕运和人工导淮、治淮的影响,合并为高邮湖,最后的形成时间,约在清乾隆二十年(1755)左右。高邮湖地处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年均气温14.7℃,年均降水量1029毫米。湖盆浅碟形,呈北高南低、东高西低的形态。高邮湖生物资源较为丰富,水生植物有53科131种,浅水湖滩产芦苇、菱、藕;动物122种,盛产青鱼、𩾌𩷕白鱼、墨头鱼等。
高邮湖历史上有过多次洪水泛滥情况,目前以养殖作为主要的开发形式。此外,高邮湖有着悠久的历史传说和文化作品,周边建有高邮湖芦苇荡湿地公园,每年还会举办湖上花海等文化旅游节等活动。
命名
高邮运道最初仅有《水经注》所说的樊梁湖和《魏书》所说的津湖(宋时改为界首湖)。后来湖面继续扩大、归并。明洪武初年,出现了高邮湖之名。
唐宋时期的高邮湖是一个湖泊群。在运河堤未筑之前,六合、天长“七十二涧”洪水直接东流入海,宋代时高邮地区有了五座较大的湖泊,即珠湖、甓社湖、五湖、平阿湖和新开湖。它们都成了高邮湖的别名。至民国时还保留着原来十一个湖的湖名,即新开、姜里、甓社、七里、平阿、鹅儿白、珠湖、武安、张良、塘下、石臼湖。
此外,宋代沈括《梦溪笔谈》记载甓社湖曾现珠光(背角无齿蚌珠光),后人也称高邮湖为珠湖。
位置境域
高邮湖位于淮河下游地区,扬州市宝应湖以南,京杭运河以西,东经119°06'—119°25'、北纬32°30'—33°05'之间。高邮湖行政隶属主要为金湖县及扬州市的宝应县和高邮市,高邮湖西部部分水域和陆域隶属天长市。
历史变迁
高邮湖是由多个小湖泊连接形成的,在历史上经历了多次河流改道和治理。约6000-7000年前,长江三角洲和淮河三角洲的扩大使得高邮一带形成了浅海湾。在河水冲刷后,高邮地区形成许多小湖泊。这些小湖泊是高邮湖的前身,小湖泊主要有十四湖,即新开湖、津湖、甓社湖、平阿湖、三湖、五湖、珠湖、张良湖、石臼湖、姜里湖、七里湖、鹅儿白湖、武安湖、塘下湖。
宋绍熙五年(1194年),黄河在濮阳市决口,改道南流,经泗水县夺淮。黄河带来的大量泥沙逐渐沉积,导致淮河入海河道逐渐淤塞,水流受阻,水位上升,洪水汇聚。淮阴西南部的一些小湖泊和低洼地逐渐被淹没,淮河的水流改由洪泽湖向东入海,大量的泥沙流入高邮的各个湖泊,导致淤塞现象增加。明末清初时,清朝康熙帝曾进行过对洪泽湖的治理,使之变成一个较大的湖泊。而高邮湖则在约清乾隆二十年(1755年)左右最终形成。这一时期,高邮湖泊逐渐连成一片,成为一个相对完整的水域。
地理特征
气候
高邮湖地处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冬温夏热,四季分明,降水充沛。高邮湖年均气温14.7℃,1月平均气温1.3℃,7月平均气温27.3℃,年均降水量1029毫米,蒸发量890毫米。
地质
高邮凹陷是苏北盆地中一个主要以第三纪地层含油的凹陷。其中下第三系阜宁组沉积时主要为湖泊沉积环境。按照从下往上的顺序,高邮湖地区沉积环境分为阜一段、阜二段、阜三段和阜四段,其中阜一和阜三段为含油层,阜二和阜四段为烃源岩层。阜一段主要由粒砂岩、粉砂岩和粉砂质泥岩组成,呈现出浅灰色和浅棕色的颜色,反映出氧化滨浅湖环境。阜二段主要由深灰、灰黑色的泥岩、灰质泥岩和泥灰岩组成,湖水变深,高邮湖泊范围变大。阜三段是该区域主要含油层系,厚度为240-330米,主要由深灰、灰黑色的泥岩和浅灰、灰色的粉砂岩和细砂岩互层组成,反映出较浅的浅湖亚相。阜四段厚度为190-400米,主要由深灰、灰黑色的泥岩夹薄层灰质泥岩泥灰岩组成,反映出半深湖-深湖亚相。在湖泊和三角洲沉积体系中,湖平面的上升导致沉积相序向上变深,沉积物粒度变细;湖平面的下降则导致沉积环境向上变浅,沉积物粒度变粗。
地形地貌
高邮湖西南部属仪六低山丘陵尾端,多数海拔15米—20米,最高处神居山(火山熔岩)海拔49.5米。高邮湖为不规则的几何状态。湖盆浅碟形,呈北高南低、东高西低的形态。湖底平坦,最高大多在3.5—4.5米之间,深水区位于西南部,最低点高程为3.3米。湖盆高出里下河地区1.02—2.5米,故有“悬湖”之称。
水文
高邮湖是江苏省第三大淡水湖、全国第六大淡水湖。湖泊连接江苏、安徽两省,总面积760.67平方千米。湖底平坦,湖底高程3.5-4.5米,蓄水量9.3亿立方米,正常蓄水位5.7~5.9米,属浅水湖泊。湖水主要由地表径流补给,三河入湖水量占总入湖水量的95%以上,另外由安徽境内的白塔、铜龙、秦楠、杨村和王桥等5条小河补给,最终由东南部高邮湖控制闸入长江。
高邮湖地处淮河下游区,淮河入江水道的中段。入湖口以河湖分界点入江水道改道段施尖处断面为界,出湖口以邵伯湖与归江河道分界点高家圩处断面为界。高邮湖死水位为4.83米(1985年国家高程基准),相应水面积为591.98平方千米,库容5.3亿立方米;正常蓄水位为5.53米,相应水面积为649.13平方千米,库容9.3亿立方米;设计洪水位为9.33米,相应水面积为745.41平方千米,库容37.7亿立方米。高邮湖保护范围为设计洪水位9.33米以下的区域。
水位及湖水量变化
自1969年入江水道建成后,高邮湖的水位呈现一定的季节性变化。一般而言,每年的4月份为水位最低期,6月份水位开始上涨,8月达到最高峰,之后水位开始下降,在第二年的1月进入枯水期。根据高邮水文站1953-1985年的资料统计,高邮湖的年平均水位为5.73米。在1954年8月25日,水位达到了9.38米,洪水位在9米以上的天数达到了34天。自1978年1月开始,一直持续到第二年7月,湖底大片裸露,出现了最低水位3.59米的情况。高邮湖水位最高的时候一般出现在历年的7月至9月之间。
三河市闸建成后,湖水量受到人控,三河水平均入湖水量为233.0亿立方米,最高年(1956年)为702.6亿立方米,1984年入湖水量为434.0亿立方米。各年之间的径流量变化幅度很大。三河闸放水,每年集中于汛期的7-9月份,占全年泄水量的63.2096%。
重要支流
高邮湖入湖水系主要为淮河入江水道改道段下泄的淮河洪水,此外,宝应湖退水闸相机分泄白马、宝应湖涝水,及沿湖排水入湖河道利农河、秦栏河(苏皖界河)、状元沟等;出湖水系主要为新民滩高邮湖控制线上的杨庄河、毛港河、新港河、王港河、庄台河、深泓河。经过这些河道,高邮湖水进入邵伯湖,后经邵伯湖的出湖水系归江河道运盐河、金湾河、太平河、凤凰河、新河、壁虎河及京杭大运河施桥段等出湖。
土壤
高邮湖土壤条件一般,土壤呈弱碱性(pH=8.04),湖边土壤多为粘土,含水量较小(27.87%)。
生物
动物
高邮湖有动物122种,盛产青鱼、𩾌𩷕白鱼、墨头鱼、鱼、鲤鱼、鳗鱼等鱼类,尤以青河虾、银鱼、螃蟹闻名,鸥、鹭、鹤以及野鸭等水鸟常出没于芦苇荡。高邮湖鱼类物种中,优势种有鲫、大银鱼、、黄颡鱼、刀鲚和鲢;重要种为鲤;常见种为草鱼、细鳞鲴和达氏鮊;一般种为翘嘴鮊、赤眼鳟、贝氏和似鱎。
植物
高邮湖水生植物有53科131种,浅水湖滩产芦苇、菱、藕。根据2016年全湖调查,高邮湖沉水植物的种类分布非常稀少。菹草在4月份是绝对优势种,分布遍及全湖。相比之穗状狐尾藻和篦齿眼子菜的分布相对较少,种类较为单一。10月份,菹草逐渐消失,沉水植被盖度迅速减少。
人类活动
工程建设
高邮湖地区原为古渴湖浅洼平原,局部浅洼地段有小湖泊。黄河夺淮以后,治河者大多采用在黄河北岸筑堤南岸分流以保潜为主的政策,把大量黄水引泻到淮河的广大地区,使高邮湖诸小湖的湖面不断扩大,曾发展到五荡十二湖,到了明代后期,才基本汇为一湖。
1955年政府在高邮市城南的里运河西堤上建高邮船闸,沟通了河湖间的交通。
2019年11月,天长市启动高邮湖水环境综合整治项目建设,总投资约5.4亿元,工程建设期3年,运营期12年。该整治工程先期实施铜龙河、杨村河、王桥河三条主干河流及所属支流进行综合治理。工程主要建设内容为铜城镇、杨村镇镇区管网的完善工程,铜城、杨村、仁和、大通镇18个村庄污水收集处理工程,铜城镇、杨村镇污水处理厂尾水净化湿地建设工程,铜龙河、杨村河、王桥河整治工程;小关渔船码头基础设施提升工程,流域信息化管控平台建设工程等6项。
2020年,运行近50年的庄台漫水闸计划进行拆除并重新建设。庄台漫水闸是淮河入江水道高邮湖控制线上的7座控制建筑物之一,位于高邮湖和邵伯湖之间的新民滩上方。庄台漫水闸的主要功能是在淮河三河闸下泄流量低于2000立方米每秒时,通过及时启闭7座闸站的闸门来确保不发生漫滩行洪。根据新的方案,新闸将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总共有17个孔,每个孔的净宽为6米,总净宽度为102米。新闸的设计过流能力为360-648立方米每秒。
资源开发
高邮湖鱼类资源较为丰富,有63种鱼类,包括鲫、鳊、青、鲢、刀鲚、银鱼、黄鳝等,其中鲤科鱼最多。1957年高邮湖的捕捞量达9552吨,1966年的鱼产量降为3006吨。1970年至1979年,湖滨乡的捕捞量有所下降。主要是上游三河闸建成后水源被切断,鱼道受阻。
1950年以后,高邮湖四周筑坝蓄水,使得活水湖变成死水湖。1961年和1962年连续两年干旱,湖水位下降、水势不调,鱼类繁殖受到影响。1967年成立的“高宝邵伯湖渔业生产管理委员会”明确规定禁捕时间,但滥捕现象仍未完全克服。1970年左右对高邮湖进行的典型调查资料显示:湖内出现“三多三少”现象:即虾类数量较多,而鱼类数量较少;小鱼较多,而大鱼较少;幼龄鱼较多,而高龄鱼较少。由于绝大多数鱼类在充分繁殖前就被捕捞,鱼类资源逐渐衰退。
1970年后,高邮湖以养殖做为开发利用的主要形式,养殖面积249.25平方千米,其中高埂低网79.76平方千米,网养169.49平方千米,主要分布在大汕子隔堤南高邮湖死水区内和宝应湖退水闸排涝通道内及淮河入湖口行洪通道内;此外有围垦面积20.92平方千米,主要为淮南圩的横桥联圩。
环境问题和保护
历史上高邮湖水经常冲决里运河堤防,给里下河地区带来灾难。其中最严重的是明末清初时期(1658-1682年),里下河地区有5年连续发生洪灾,里运河先后在高邮清水潭决口9次。
1931年6、7月份,淮河流域连降三次大暴雨,造成各大河流齐涨。到8月15日,高邮湖水位涨至9.46米。8月26日凌晨,由于台风湖啸,高邮运河堤决口,里下河各县被洪水淹没。这场灾难造成里下河死亡77000多人,其中淹死的有19300多人,财产损失严重。
据调查,2009-2013年,高邮湖的水体营养化逐渐加剧,COD浓度从6.30mg/L增加到13.41mg/L,增加迅速,最大值在2011年达到14.53mg/L。高邮湖有机污染较为严重,主要污染物为总氮、COD。由于水中可分解有机化合物的微生物数量较少,水体自净能力较低。水体年内受污染高峰期主要在3-4月和6-7月。高邮湖水质治理首要任务是控制全流域的N和COD排放量以及限制水产养殖业的过度发展。
由于淮河上游带来的泥沙淤积,以及湖边圈圩及大量的围网养殖,高邮湖湖泊容量减少,有沼泽化的趋势,湖泊的蓄水功能和生态平衡受到一定影响。为改善高邮湖水质,增加水体流动性和高邮湖蓄水库容,提高防洪能力,《高邮湖(高邮市)退圩还湖专项规划》于2017年发布。此次退养还湖工程共计划拆除界首镇周边沿湖1公里范围内集体持证和个人持证的围网,涉及渔民户210户,实际需要完成退养还湖面积31234.6亩。
2022年初,天长市与高邮市、金湖县共同修订、续签《皖苏边区域湖河长制合作协议》,推进高邮湖流域及其干支流水生态环境联防共治。三市县联合执法打击非法取土、倾倒建筑及生活垃圾,关停沿岸非法生猪、鱼蟹等水产养殖场,移除清理废弃渔船、网箱等,非法取土、倾倒垃圾等问题已经清零。
风景名胜
高邮湖芦苇荡湿地公园
界首镇芦苇荡位于高邮湖,总面积5万亩、核心区5000亩、湖心岛150亩。原生态水上芦苇有1600亩,拥有保护水源、净化水源、蓄洪防旱、调节气候和维护生物等生态功能。依托界首芦苇荡开发建设的高邮湖芦苇荡湿地公园拥有船屋酒店、特色湖鲜美食、娱乐休闲和生态一体化养殖种植基地。景区内有竹筏游览船、圆形烧烤船、水上老爷车等15艘水上游乐设施。此外,景区还将咸鸭蛋、双黄蛋、芡实米、菱角米、青鱼干、清水龙虾、银鱼干、盐水麻鸭、醉湖虾等高邮市湖水产品以及界首茶干等向外推介。
湖上花海
高邮湖上花海是“江苏省十大赏花胜地”之一,游客可在此体验赏花、帐篷露营、游园会、诗歌朗诵、美食展览等活动。近年来,高邮湖附近交通、水系、景观小品等配套设施逐步完善,自然环境和游客的互动体验功能有所提升。2023年第六届湖上花海文化旅游节举办了花海集市、乡野艺术课堂、花海音乐会等一系列活动。
相关文化
相关典故
甓社珠光
据《梦溪笔谈》卷二十一载,在北宋嘉祐年间,有一只蚌珠从天长的湖泽转入高邮的甓社湖、新开湖。有一天夜里,沈括的朋友看见了这个蚌珠。开始时,背角无齿蚌只张开了一线,过了一会儿,蚌壳全部张开,明珠发出银光,可以看到十多里外树木的影子。明珠突然飞向远方,在湖波中跳跃。据庞元英《文昌杂录》记载:孙莘老家在高邮市新开湖边。一天傍晚,有人说湖中的夜明珠又出现了,莘老便与众人跑到湖边,开始只微微见其光,后来发现明亮如月。然后看见芦席大的蚌蛤,一壳浮于水上,一壳竖着快速地飞行。据记载,后来的南宋建炎年间(1127—1130年)以及清代的1741、1759、1771、1810和1880年,高邮湖上都曾出现过甓社珠光。
艺术作品
高邮湖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传说,引来文人墨客留下众多诗篇。在这些吟咏高邮湖的诗篇中,常以“三十六湖”“三十六陂”“六六湖”称之。
北宋程节《还珠亭》:“六六湖宽老蚌乡,去来隐现本无常。”娄东诗派鼻祖吴伟业《高邮道中》:“曹生留画水,三十六陂深。”清代姚燮《三十六湖》:“湖陂三十六,烟雨至今多。”晚清总管内务府大臣索绰络·宝鋆《路望高邮》:“三十六湖秋水阔,苍烟一点指高邮。”淮南书局创办者方濬颐《湖上歌》:“上有七十二涧之水,下有三十六陂之洪流。”《嘉庆高邮州志》也称:“凡七十二涧之瀑流,皆汇之于邮之三十六湖,汪洋浩荡,而后入海。”
参考资料
甓社湖和甓社珠光.今日高邮.2023-04-21
河道概况——高邮湖. 江苏省江都水利工程管理处 .2023-05-18
自然资源.高邮宣传部.2023-04-21
“喜迎二十大见证新江苏”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发布——高邮湖芦苇荡湿地公园入选.高邮宣传部.2023-04-21
第六届高邮湖上花海文化旅游节开幕.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2023-04-23
高邮概况.高邮市人民政府.2023-04-21
深入推进高邮湖水环境综合整治.滁州日报.2023-04-26
天长市高邮湖 :水质更清澈 村民饮用更放心 水环境综合整治见成效.法治安徽网.2023-04-26
保障淮河入江水道行洪安全 高邮湖庄台漫水闸将拆除重建.网易号( 扬州广电扬帆手机频道 ).2023-05-17
唤起历史记忆 增强文化认同——纪念1931年高邮特大洪灾90周年.今日高邮.2023-05-18
退养还湖留给子孙后代“生态财富”.高邮日报.2023-04-27
天长、高邮、金湖三地联防共治高邮湖.百家号(人民资讯).2023-05-18
界首芦苇荡风景惹人醉.高邮宣传.2023-05-18
快来邂逅最美春天!高邮湖上花海开园!.扬子晚报.2023-04-27
漫谈高邮“三十六湖”.今日高邮.2023-0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