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垂丝海棠

垂丝海棠

垂丝海棠(学名:Malus halliana Koehne)为蔷薇科(Rosaceae)苹果属乔木。原产中国,日本、美国引种栽培;垂丝海棠在中国分布于陕西、安徽、江苏、浙江、四川、云南等省,长于海拔100~1500米的灌木丛中或林边。

垂丝海棠高可达5米,树冠开展。小枝细弱,圆柱形;冬芽卵形。叶片卵形或椭圆形至长椭卵形,上面深绿色,有光泽并常带紫晕。伞房花序,具花4~6朵,花梗细弱,长2~4厘米,下垂,紫色;被丝托外面无毛,萼片三角卵形;花瓣倒卵形,粉红色。果实梨形或倒卵形。花期3~4月,果期9~10月。

垂丝海棠花粉红色,花色艳丽,花梗细长而下垂,故取名垂丝海棠。早春期间开花甚为美丽,是著名的园林观赏树种。花可入药,味淡苦,性平,无毒,具有调经和血、治血崩的功效。果实可食用,也可加工为果汁饮料。

历史记载

过去,人们认为垂丝海棠原产日本。后来,在中国西南、华东发现垂丝海棠野生种,才证明其原产地在中国。许多古籍记载也可佐证,例如沈立的《海棠百咏》道“岷蜀地千里,海棠花独妍;万株佳丽国,二月艳阳天”,足见在四川省分布之广。宋代杂著中还有“江浙间有一种柔枝长蒂、颜色浅红,垂英向下,谓之垂丝海棠”等记载。《滇中记》中则记载“垂丝海棠高数丈,每当春时,鲜媚殊常,真人间尤物。自大理至永昌,沿山历涧,往往而是”。

形态特征

植株

乔木,高达5米,树冠开展。

小枝细弱,微弯曲,圆柱形,最初有毛,不久脱落,紫色或紫褐色;冬芽卵形,先端渐尖,无毛或仅在鳞片边缘具柔毛,紫色。

叶片卵形或椭圆形至长椭卵形,长3.5~8厘米,宽2.5~4.5厘米,先端长渐尖,基部楔形至近圆形,边缘有圆钝细锯齿,中脉有时具短柔毛,其余部分均无毛,上面深绿色,有光泽并常带紫晕;叶柄长5~25毫米,幼时被稀疏柔毛,老时近于无毛;托叶小,4~6毫米,膜质,披针形,内面有毛,早落。

伞房花序,直径4~6厘米,具花4~6朵,花梗细弱,长2~4厘米,下垂,有稀疏柔毛,紫色;花直径3~3.5厘米;被丝托外面无毛;萼片三角卵形,长3~5毫米,先端钝,全缘,外面无毛,内面密被绒毛,与萼筒等长或稍短;花瓣倒卵形,长约1.5厘米,基部有短爪,粉红色,常在5数以上;雄蕊20~25,花丝长短不齐,约等于花瓣之半;花柱4或5,较雄蕊为长,基部有长绒毛,顶花有时缺少雌蕊

果实

果实梨形或倒卵形,直径6~8毫米,略带紫色,成熟很迟,萼片脱落;果梗长2~4厘米,近无毛

物种分布

垂丝海棠原产中国,日本、美国引种栽培;在中国分布于安徽、贵州省、湖北、江苏省陕西省四川省云南省浙江省

生长习性

垂丝海棠生性健强,适应环境能力强,易栽培。喜光,不耐阴,地栽盆植都应置于阳光充足处,日光照时间少于4小时就会生长不良。喜温湿环境,畏寒,较耐干旱,但忌水涝,受涝易烂根。垂丝海棠对土壤要求不严,在微酸或微碱性土壤中都可成长,肥沃深厚的壤土更适宜其生长。

繁殖方式

自然繁殖

垂丝海棠的花期3~4月,果期为9~10月。垂丝海棠为异花授粉植物。授粉过程受花粉的形态和花粉的生活力、花粉的萌发和花粉管的伸长、柱头的有效期和最佳期、授粉亲和性等内在因子以及授粉期的气候及其他外在因子等诸多因素影响。

人工繁殖

嫁接繁殖

砧木可以选择湖北海棠(Malus hupehensis (Pamp.) Rehd.)、八棱海棠(Malus × robusta (CarriŠre) Rehder)等,它们与垂丝海棠亲缘关系相近,嫁接亲和力强。将经过选纯、沙藏、催芽的种子,于3月上中旬(惊蛰前后)播于地势平坦、土壤肥厚、排灌方便的育苗地。播后覆土、盖农用地膜。当幼苗长出3片真叶时进行间苗和移植。选用生长健壮、饱满充实的垂丝海棠发育枝作为接穗。嫁接前需将砧苗下部的萌枝靠基部剪除,并喷杀菌、杀虫剂。一般在6月下旬至7月上旬,当砧苗基径达0.5厘米左右时即可进行嫁接。采用“丁”字形芽接法。接后用塑料薄膜缠紧封严,只露叶柄。

扦插繁殖

选择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植株,取中上部茎段,剪成小段,下剪口剪成马蹄形,上剪口平滑。插穗剪好后蘸取生根粉,可消毒伤口,防止伤口腐烂,促进插穗伤口愈合生根。

基质可用红壤土、园土、细沙土,将面整平、消毒,施入基肥后进行插。盖拱棚保温越冬,注意适时喷水保湿。第二年春天可先发根后发芽,成活率很高。

分株繁殖

一般在春季进行,将母株根际旁边萌发出的小苗轻轻分离开来,注意保留分出枝干的须根,剪去干梢,栽植在预先准备好的苗床中,及时浇水,保持苗床基质土湿润,2个月即可生根。

压条繁殖

在春、夏季节,选取直立健壮的2~3年生枝,将树皮剥掉一圈,压入土中。3~4个月后,待泥团中普遍有嫩根露出时,剪离母根,一周后有更多嫩根长出。或者用塑料薄膜,上面放些淋湿的园土,像裹伤口一样把环剥的部位包扎起来,薄膜的上下两端扎紧,中间鼓起。待生根后,把枝条边根系一起剪下,就成了一棵新的植株。

组织培养繁殖

利用组培快繁技术进行垂丝海棠繁育,具有繁殖速度快、繁殖系数高、后代遗传稳定性高的优点,可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优质种苗,还可对母本的优良性状进行保持、提纯或复壮。苹果属植物一般较容易再生,可取垂丝海棠的叶、叶柄或嫩茎、花梗等器官作为外植体进行培养,均可获取再生植株。通常用带芽嫩茎作外植体更易建立无菌繁育体系。

栽培技术

修剪

早春尚未萌发前,及时修剪病虫枝、枯枝及过密枝等;同时,对老龄植株进行老枝更新,将小枝不多的大枝锯去上端,待萌发新枝后,再将细弱枝剪去。

及时摘果

垂丝海棠的花凋谢后,要及时摘除其幼果,能节约养分,保证第二年开花养分的供给,增加开花数。

水肥管理

北方地区常有春旱,因此早春需浇水2~3次;南方夏季容易干旱,需及时进行灌溉。秋季,挖沟施入腐熟有机肥。垂丝海棠多年生枝干常萌生不定芽,成为徒长枝,生长期应控制氮肥,避免生长过旺,影响成花。

病虫害防治

病害

垂丝海棠的主要病害有锈病和褐斑病等,尤其锈病危害较大,发生逐年加重。

锈病

危害症状:感病叶片最初呈黄绿色小点,后扩大呈黄色或橙红色有光泽的圆形或不规则形斑点。后期病斑呈黑褐色,叶片背面病斑突起,产生灰色至灰褐色毛状物,破裂后散出褐色锈孢子。最后,病斑变为黑褐色,严重时病叶干枯脱落。

防治方法:避免垂丝海棠与松柏等转主寄生植物种在一起;结合修剪,适当剪去桧柏、圆柏、龙柏等植物病枝;不动精子成熟后,在叶片背面喷施梨锈重寄生菌孢悬液;选择高效低毒的化学药剂进行喷雾防治。

虫害

角蜡蚧

角蜡的若虫和成虫多聚集在叶片、枝条上吸取液汁,造成树势衰弱,影响光合作用。防治方法:结合修剪,剪去有虫枝,集中烧毁,减少越冬基数;竹片刮除或用麻袋片抹除虫体;使用高效低毒化学药剂喷雾防治。

苹果蚜

苹果蚜群集在叶背及嫩梢上危害花卉。防治方法:在植株发芽前喷石灰硫黄合剂,杀灭越冬卵;在蚜虫危害期,喷施药剂防治。

红蜘蛛

红蜘蛛常在花株叶片正反两面吸食,使叶片枯干脱落,影响全株生长。防治方法:冬季找出病株、病叶,烧毁;用药剂喷杀。

功用价值

园林观赏价值

在中国古代,垂丝木瓜西府海棠、贴梗海棠和木瓜海棠并称“海棠四品”。垂丝海棠花粉红色,花色艳丽,下垂,早春期间甚为美丽,是著名的园林观赏树种。可孤植于空旷地块,也可对植于门庭两侧,广泛用于园林、道路、小区等绿化,丰盈多姿,分外妖娆,是深受人们喜爱的庭院木本花卉。

药用价值

垂丝海棠的花可入药,味淡苦,性平,无毒,具有调经和血、治血崩的功能。花主要成分包括了烷烃烯烃及芳香酸类、醛类、醇类、类、类等多种化合物。果实提取物中多酚黄酮成分具有较强的抗氧化作用。

食用价值

垂丝海棠的果实酸甜可食,可制蜜饯,也是果汁饮料加工的理想原料。

文化延伸

清代王灏等编的《广群芳谱》关于垂丝海棠的记载,曰“树生柔枝长蒂,花色浅红,由樱桃接之而成,故花梗细长似樱桃,其瓣丛密而色娇媚,重英向下有若小莲”。

古时有很多描绘垂丝海棠花的诗句,如杨万里的“丝丝红萼弄春柔,不似疏梅只惯愁”等,在诗人眼中,垂丝海棠比梅花开得繁盛热闹。

物种对比

垂丝海棠近似湖北海棠Malus hupehensis (Pamp.) Rehd.和山荆子Malus baccata (L.) Borkh.,但有区别。

垂丝海棠与湖北海棠鉴别:

垂丝海棠与山荆子鉴别:

参考资料

苹果属.多识植物百科.2022-11-17

垂丝海棠.植物智.2022-11-17

「植物博物馆系列」如云如霞的垂丝海棠.百家号.2025-04-11

垂丝海棠.中国生物物种名录.2022-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