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云台山风景区

云台山风景区

云台山风景区地处中国河南省焦作市修武县境内,位于中国河南省修武县和陵川县交界,距省会郑州市约70千米。云台山,古名团仓岩,景名云结层台,俗称鸡罩山,属于太行山山系。其山顶平坦,面积近9000平方米,平均海拔为964米,垂直落差达311米。

云台山风景区总面积为240平方公里,包含潭瀑峡、泉瀑峡、叠彩洞、猕猴谷、子房湖、万善寺等景点,是一处以裂谷构造、地质地貌景观和水动力作用为主、以自然生态和人文景观为辅,集美学价值与科学价值于一身的综合型世界地质公园。云台山经历了30亿年,形成了太古宇、元古宇、古生界和新生界地层,地质遗迹丰富。期间的多次构造运动,特别是在最近的2300万年中,新的构造运动带来了强烈的抬升和水蚀作用,这些力量共同造就了如今云台山风景区的“云台地貌”景观。

云台山风景区于1984年开始经营开发并对外接待游客,于1994年1月10日被中国国务院正式列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于2004年2月13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选为全球首批世界地质公园,于2006年1月12日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列入中国国家自然遗产,并于2007年5月8日被正式批准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自然地理

位置境域

云台山风景区位于河南省焦作市修武县的东北部,东与河南省辉县市交界,北与陵川县毗邻,距省会郑州市约70千米,地处太行山南麓,其地理坐标为东经113°11′—113°23′,北纬35°25′—35°28′,景区总面积为240平方公里。

气候

云台山风景区属于暖温带大陆性季风型气候,春夏秋冬四季分明,四季均呈现不同的景色。四季的规律是冬季时间长,夏季次之,春、秋季较短。总的气候特征是夏热多雨,冬季干冷,春多风沙,秋凉气爽,气候年差较大;热量充足,光温辐射潜力大,但降水季节分布不均匀,旱涝风雹等自然灾害频繁。景区内气候会随着海拔与山形山势的变化而变化,因此山上和山下的气温差异明显,形成类别各异的小气候区。年平均气温约为14.4℃,全年积温4874.8℃。无霜期短,通常在200天以下,初霜期比平川地区早出现7天左右,热量资源少。春季平均气温为16℃,夏季平均气温为24.5℃,秋季平均气温为18℃,冬季平均气温在-2℃。夏季和秋季是多雨期,最高为7月份,平均降水量约为221毫米。

地质

云台山山脉是泰山山脉沂蒙分脉的一支余脉,其形成可归结为沉积——变质——隆起——侵蚀这样一个地质过程。云台山地质遗迹众多,且类型复杂多样,有石炭系、寒武系、奥陶系等典型地质剖面,红石峡的海滩沉积层序等典型地质构造景观,以及长崖、峰林等地质地貌景观;也有三叶虫、海百合及藻类等古生物化石,古树、特殊动植物、植被等地质灾害遗迹景观生物景观;此外,还有刻石、摩崖、造像等人文地质景观。云台山的这些地质遗迹中具有发育及出露良好的沉积地层,这些沉积地层记录了在长达几十亿年的沉积过程中,云台山地区所经历的多次海平面升降以及海陆变迁的过程。

地形地貌

云台山风景区位于太行山南麓,依据该地区的地貌形态、岩石性质、形成机制和环境条件等,可知云台山是太行山地区碳酸岩地貌的独特典型代表,其又与中国其他地区的碳酸岩地貌有着明显的区别,因此被单独命名为“云台地貌”。“云台地貌”是新构造运动的典型遗迹,在中国范围内具有唯一性。其总体特征是陡崖梯叠和谷中套谷,属溶蚀构造类型,因有利的地下水动力条件以及强烈抬升的新构造运动而形成,发育在太行山中南段的寒武系—奥陶系地层中,以“之”形、“线”形、“U”形、“环”形和台阶状长崖以及瓮谷、围谷、悬沟、深切障谷为主要形式,按大类可根据基本形态分为正地貌、负地貌、溶洞和钙华体。

云台地貌类型表

形成原因

云台山地区是华北克拉通上几个太古宙古陆核出露区之一,地处中朝克拉通南缘,具有34亿年的岩石记录和漫长的地质发展历史,位于新生代东亚裂谷系渤海湾裂谷盆地的西缘,在此经历了太古宙—古元古代克拉通结晶基底形成时期,中新元古代拗拉槽发展阶段,古生代克拉通盖层形成时期,中新生代陆内造山、盆—山构造地貌演化时期等多个构造演化阶段。其中,在距今25亿年前,云台山地区发生过“嵩阳运动”,19亿年前发生过“中条运动”,4亿年前发生过“加里东运动”,经历过这几次运动之后,云台山开始隆起。在距今约1.95至0.65亿年前发生了“燕山运动”,云台山正式形成,并伴随了地层断裂和岩浆侵入。再到喜马拉雅地质运动时期,地块断裂继续发展和抬升,在古老岩层的基础上产生了强烈的侵蚀。之后又经过了一系列的地质构造演化运动,云台山受其影响,从而基本形成了该地区现代具有褶皱构造、断裂构造、不整合界面、地层分布等主要特征的地质构造,以及云台山特有的“云台地貌”。

云台山风景区在新构造运动的背景下,由于太行山隆起带和华北裂谷带的共同作用,造成了该地区从中国东部平原到西部山地的地形抬升,形成巨大阶梯状地貌,加之以西安——郑州——徐州市近东西向转换带的阻隔作用,造成太行山东南缘桌状隆起,并终止了太行山脉的向南延伸,同时,又使得云台山风景区的景观具有了典型的边缘性特征。此外,在沿构造薄弱地带,由于各种地表流水及地下水的长时间溶蚀深切作用,形成了最初的线状洼地,这些洼地又创造了固定的下泻通道供地表水流汇聚及流动,进一步加剧了水流的侵蚀强度和下切能力,从而形成了深切河谷及峡谷。同时,地下岩层的蚀空又使得上部碳酸盐岩岩层发生崩塌和坠落,形成瀑布、长墙、围谷、瓮谷等地貌景观,而在山体的表层,经过面蚀作用和植物腐质酸溶蚀作用,形成峰丛、峰林等地质岩溶景观。最终,在云台山风景区形成了如今群峡间列、峰谷交错、悬崖长墙、崖台梯叠的“云台地貌”。

水文

云台山风景区地处修武县北部山区,景区内自西向东的主要地表河流水系包括丹河、山门河、翁涧河、仙神河、西石河、纸坊沟等季节性自然河流。大气降水是云台山风景区内的主要补充水源。这些水,一部分渗入地下,形成地下水,一部分被蒸发,大部分沿坡面汇集到沟谷中,形成地表水。其水质为低矿化度弱碱性微硬水,大肠杆菌除了在泉瀑峡为4个/升稍有超标之外,其余均小于3个/升,杂菌总量为10—12个/升,符合国家饮用水水质标准。旱季无水或少水,汛期则水势汹涌。同时,云台山风景区内瀑布比比皆是,据不完全统计,仅核心景区就有大小瀑布270余个,其中包括被誉为“华夏第一瀑”的、亚洲落差最大的瀑布——云台天瀑。各泉、瀑、潭、河等地表水资源多汇至风景区内的子房湖,历年云台山风景区降水量显示,年平均降水约为711.1毫米,丰水期集中在5—9月份。

生物多样性

植被类型

云台山的地带性植被类型为落叶阔叶林,但经过历史上诸多自然及人为的严重干扰和破坏,其中的绝大部分已经被赤松林所代替。如今,在云台山风景区范围内保存着成片或零星分布的次生落叶阔叶林和竹林。景区的基本建群种包括禾本科金镶玉竹金缕梅科枫香树豆科黄檀,以及漆树科盐麸木黄连木壳斗科栓皮栎麻栎、短柄袍树、白栎等。此外,景区内还有人工栽培的经济林,包括湿地松林、毛竹林、火炬松油茶和板栗等。

植物

云台山风景区内共计有1492种维管植物,分属于195个科。在这些植物中包括4科12种裸子植物、20科80种蔗类植物、33科73种苔藓植物、138科1327种被子植物门。其中,接近一半的植物种类具有已知用途。例如,其中的药用植物,风景区内除了有被人们所熟知的人参和野生灵芝之外,还有当归、天麻、茱萸及连翘等共计200余种,其中还包括了“怀菊花”“牛膝”“钢棍山药”“怀地黄”这四大云台山风景区的特产“怀药”。此外,风景区内还有许多珍稀植物,其中有14种被列为全国重点保护植物,包括太白树、连香树、猬实、水曲柳和南方红豆杉等。

动物

云台山风景区内现有动物400余种,其中包括哺乳动物、鸟类、昆虫纲爬行纲、鱼类、两栖类和水生动物等,单是梅花鹿、金钱豹等国家三级以上保护动物就有10余种。景区内常见的动物有狐属、黄鹿、猪獾以及猕猴等,云台山风景区也是中国纬度最高的野生猕猴保护区。2002年,在云台山风景区的子房湖内还发现了国家级濒危野生动物、5.5亿年前最原始的动物之一、被誉为“水中熊猫”的桃花水母,云台山风景区也成为了迄今为止中国发现桃花水母纬度最高的地方,也是黄河以北地区唯一发现桃花水母的地方。

历史沿革

文化背景

云台山与佛教文化和道教文化都有着悠久且深厚的历史渊源。佛教在云台山的活动可以追溯到隋唐时期,并在南北朝、唐朝和宋朝得到了长足发展;而道教则于汉末形成,形成后将云台山列为七十二福地之一。在南北朝时期,儒教、佛教和道教三教合流于云台山,许多宗教文化景观也在云台山内形成,例如位于茱萸峰脚下的万善寺和位于茱萸峰峰顶的玄帝宫等。

方位格局

云台山风景区的总面积为240平方公里,有潭瀑峡、猕猴谷、泉瀑峡、云溪谷、茱萸峰、叠彩洞、子房湖、万善寺和红石峡等主要景点。泉瀑峡、潭瀑峡、猕猴谷及云溪谷位于景区的西北区域,其中泉瀑峡位于西北区域的最西边,其东北方向为潭瀑峡。猕猴谷则位于潭瀑峡的东南方向,同时其南面为云溪谷。景区的中间及西南区域有红石峡、子房湖、叠彩洞和万善寺。其中,红石峡位于西南角,子房湖在其西北方向,叠彩洞和茱萸峰在其东北方向。叠彩洞处于云台山风景区的正中心区域,万善寺在其东南方向,茱萸峰在其东北方向,子房湖和红石峡则在其西南方向。百家岩位于景区的东北区域,在茱萸峰的东南方向,万善寺的东北方向。

重要景点

潭瀑峡

潭瀑峡,又称小寨沟,地处云台山风景区的西北区域,位于云台山北部略偏西,全长2000米,被誉为“潭瀑川”。潭瀑峡是云台山主要河流的发源地,该地区地表水和地下水资源丰富,同时配合大理石白云岩节理裂隙,使得整个峡谷地形高差明显。沿峡谷逆水而上,有金龙卧波、银龙瀑、丫字瀑、情人瀑、水帘瀑等多处自然瀑布和渡仙潭、翡翠潭、金龙潭、丫瀑潭、碧玉潭、龙凤潭、清漪池等潭池,同时,峡谷的尽头处还形成了独特的“U”形瓮谷景观。此外,还有各种奇石遍布峡谷,如瘦身石、寿桃石、试剑石、蝴蝶石等。

猕猴谷

云台山猕猴谷位于潭瀑峡的东南方向,在云台山猕猴谷景点内,每天都会有6场免费的猕猴表演。云台山于1998年8月被中国国务院公布为国家级猕猴自然保护区,有数量众多的野生猕猴群在景区内分布,其中的太行猕猴属于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泉瀑峡

泉瀑峡,又名老潭沟,位于云台山风景区的西北区域,潭瀑峡的西南方,全长约3000米,形成于距今约5.4至4.9亿年前的寒武纪时期,经历了长时间的流水侵蚀、搬运和重力崩塌等自然力量的作用,导致海拔800到1200米的古夷平面在局部区域强烈下切,进而形成了山势高耸、水流湍急、峰峦叠嶂的地质景观。沿沟上行400米,就可以在泉瀑峡的尽头处看到单级落差达314米的“华夏第一大高瀑”——云台天瀑。此外,泉瀑峡沿峡谷逆水而上还有五老峰、宝塔峰、波浪石坪、幽潭、幽瀑、路功、吟龙瀑、仙渡、私语泉、孔雀泉等景观。

茱萸峰

茱萸峰地处云台山风景区的东北区域,位于红石峡东侧,海拔为1297.6米,是云台山的主峰,俗名“小北顶”。该地区植被茂密,古树参天,森林覆盖率高达93%以上,被誉为“天然氧吧”。植物种类达1400余种,包括千年名木红豆杉五裂槭太行花等珍稀植物。历代文人墨客、僧道曾在此修行,留下了大量的遗址、摩崖、碑刻、诗词等。例如,唐代药王孙思邈曾在此采药炼丹,并留下了药王洞等遗迹。唐代大诗人王维也曾登临此峰,并写下了“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的千古名句。茱萸峰的峰腰有药王洞,相传是唐代药王孙思邈采药炼丹的地方,其直径达10米,深达30米,洞口有一株树龄在千年左右、高约20米的古红豆杉,还有“黄泥洞”“阎王洞”“厨灶洞”等十余个洞穴,此外,茱萸峰顶上还有天桥、云梯以及道教建筑玄帝宫,玄帝宫的内部供奉有真武大帝

叠彩洞

叠彩洞是通往云台山主峰茱萸峰的公路隧洞群,处于云台山风景区的中心区域。当地人民从1977年至1987年,历时十年,利用夹持在山谷中的山体短墙,开挖了层层叠叠的人工隧道,自下而上,累计开凿了19条隧洞,最长的洞弯弯曲曲长达500米,隧洞全长4831米,上下落差达912米,洞内均为180°的转弯,车辆在此每行驶100米,海拔平均高度上升5米。

子房湖

子房湖位于云台山风景区的西南区域,收聚了湖上游约90平方千米的地表水和地下水资源蓄而成湖,北有潭瀑峡,西北有泉瀑峡,东北有猕猴谷,南有红石峡。该湖是红石峡不竭流水的源头,南北全长达4000米,湖面东西宽200米,最深处约65米,被誉为“高峡平湖”景观。2002年6月,子房湖内首次发现了被誉为“水中大熊猫”的桃花水母。淡水桃花水母对水环境要求极高,因此,该发现是对云台山风景区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一大肯定。

万善寺

万善寺依翠屏峰而建,位于云台山风景区内茱萸峰南面的山谷沟坡处,其寺名为朱翊钧御赐,始建于明朝万历年间,是佛教临济宗的发源地。当年选择云台山建寺,有位居四方中央、土生万物、万法归宗之意。寺内建有四大天王宝殿、大雄宝殿、附殿。四百多年来,经过历朝历代,特别是近几十年的几次扩建翻修,万善寺才形成了今天的规模。抗日战争时期,寺院大部被烧,新中国成立初期彻底被毁。1990年,落实宗教政策,寺院得以重建。1993年7月,泰国华侨严彬为寺院捐赠了一尊铜胎金佛。

红石峡

红石峡,又称温盘峪,全长2000米,地处云台山风景区的西南角,位于子房湖的南面。红石峡的峡壁主要由紫红色的石英岩沙状岩组成,因此得名红石峡。红石峡为单行线景点,峡谷深藏于地下68米,被誉为“盆景峡谷”,因其融泉、瀑、溪、潭等诸景于一谷而著名,并被风景园林专家称为“自然界山水精品廊”。红石峡的谷口南端有一处称为“一线天”的狭窄峡谷,以及白龙瀑布,瀑高60余米。此外,其谷内还分布了眠龙潭、醒龙潭、青龙潭、黑龙潭、首龙潭、子龙潭、卧龙潭、黄龙潭、游龙潭等九个潭,共同构成“九龙溪”,同时还有相吻石、穿石洞、幽瀑、棋盘石、孔雀开屏、双狮汲水等景观,以及遍布于红石峡谷内的亿万年以上的地质遗迹。

峰林峡

峰林峡位于云台山景区的西区,距云台山东区35千米,距焦作市区25千米,距修武县城48千米,是云台山世界地质公园的五大精品园区之一。峰林峡景区有高峡平湖,同时峰丛林立,植被茂盛,其中的翡翠湖被誉为“云台天池”,在云台山素有“东有红石峡,西有峰林峡”之说。

百家岩

“百家岩”位于云台山景区的东北区域,在茱萸峰的东南方向、万善寺的东北方向,刘协刘协曾在此避暑纳凉,其为中国山水园林文化从宫廷走向民间的发祥地。在魏晋时期,嵇康向秀刘伶山涛等“竹林七贤”曾在百家岩竹林中隐居了二十余年,并先后结识了孙登、王烈等隐士,在该处留下了“嵇康剑池”“刘伶醒酒台”“孙登啸台”“王烈泉”等遗迹。而到了唐代,当时的十才子之一钱起在于百家岩怀念孙登的诗中写道:“崖石乱流处,竹深斜照归。主人卧巨石,心自涤清晕。春雷近作解,空谷半芳菲。”

其他看点

娱乐设施

凤凰岭双条玻璃栈道

凤凰岭双条玻璃栈道位于凤凰岭景观区,一条玻璃栈道依附崖壁而建,呈U型形状;而另一条则完全垂直于悬崖,没有任何视觉遮挡物。两条玻璃栈道的总长约为400米,宽度为1.6米,海拔高度达到了约1080米,全线均为透明玻璃制成。站在玻璃栈道上向前眺望,可以清晰地看到附近的山峦以及周围纵横交错的沟壑。

360云景球幕影院

360云景球幕影院是云台山风景区打造的高科技娱乐项目,该项目采用15米超大球幕和动感座椅等设备及相关技术手段,让游客可以身临其境地体验模拟飞行。景区还专门为游客制作了以云台山风景区为主题的《飞越云台山》影片。该影片采用裸眼立体方式,向游客展现了云台山风景区内红石峡子房湖、潭瀑峡等景点的四季景色。

凤凰岭索道

凤凰岭索道线路总高差近700米,线路斜长达到1700余米。该索道有着每小时可运输3000人的运输能力,为中国国内运量最大的索道,同时也是目前世界上舒适度及安全系数较高的客运索道之一。乘坐索道约6分钟就可以到达玻璃栈道的入口处。

云台山攀岩

2020年,建设运营云台山攀岩。云台山攀岩项目位于小寨沟景点(泉瀑峡入口处),横跨泉瀑峡和潭瀑峡,云台山攀岩一期,全长288米的高空中踏风行走!在贴身90度绝壁山崖,舒展双臂,高空攀岩、飞云铁梯、孤胆独木桥、云端廊桥、惊险三缆桥、步步惊心吊桥,六大“炼”胆项目,40分钟攀岩体验。云台山攀岩二期全长319米,可体验圆木桩、猴桥、跷跷板、心形桥、三缆桥、网红透明吊椅等打卡点。

特产

云台山风景区的特产主要包括地黄、菊花、牛膝、山药、连翘等多种珍贵中草药,其中“钢棍山药、怀地黄、怀菊花、怀牛膝”这四大“怀药”是云台山风景区特有的中药资源,在古代即被作为向王侯进贡的贡品,后来远销30多个国家和地区。同时,以“怀药”为基础,进一步衍生出来的药膳养生产品,如蜂蜜山药、蜜汁鸡头参、牛膝炖土鸡等,也是云台山风景区的另一大类特色产品。此外,云台山风景区的土特名产还包括具有收藏鉴赏价值的工艺美术品当阳峪绞胎瓷器,以及具有生活实用价值的太行大理石产品和清化竹编等。

活动

云台山风景区曾连续三年每年投资500多万元,独家承办了央视五套现场直播的“云台山杯”U17中国国际青少年乒乓球挑战赛;配合焦作山水国际旅游节,成功举办了每年一届的云台观瀑、九九登高等节会;组织了全国“云台山水、云台红叶”诗歌、散文、摄影大赛;组织了云台山世界地质公园揭碑开园及周年庆典仪式;组织了“世界旅游小姐大赛游云台”“魅力云台山,我家的花园”有奖征文、香港童军会“走进云台山”、云台山竹林七贤学术研讨会、云台国际论坛、与美国大峡谷公园缔结姊妹公园等数次高规格、大规模的宣传活动;2024年冰暴节,云台山风景区以《山海经》为主题,招募了许多00后演员扮演神话角色进行国风走秀、巡游等活动。此外,云台山风景区还有其它古老节日民俗活动,如春节放生,元旦观日出,上巳节沐浴,清明节踏青,端午节斗百草,七夕节祭牛,重阳登高等。

开发与保护

开发

1977年至1987年,云台山风景区前后历时十年开筑而成的修陵公路南北贯穿于景区,成为整个景区的交通主动脉。该路线将豫、晋两省连成一体,不仅没有破坏山体和植被,反增一景,即现今云台山风景区的人文景观“叠彩洞”。

1984年,中国国务院要求各地城建部门组织考察风景名胜资源。焦作市城乡建设局局长高登云抽调老干部组成“考察景区资源小分队”,并亲自带领,利用业余时间开展风景名胜资源调查工作。从1984年到1988年,经过了5年时间,该“考察景区资源小分队”不仅全面完成了云台山风景名胜资源的调查和有关景点的初步命名,还编写了云台山申报省级风景名胜区的详尽材料。

1987年12月15日,云台山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一批省级风景名胜区。

1988年,云台山最早的开发机构——“修武县旅游筹备处”成立。经过数次更名,两年后修武县委、县政府正式将其设为“修武县云台山风景区管理局”。此后,修武县委、县政府组织人力、物力,开始了对云台山风景区的大规模开发建设。此阶段主要是对道路、停车场、宾馆和管理点等服务设施的建设。

1989年3月,修武县政府对方庄至岸上路段进行了整修并铺设了柏油路面,至6月份工程竣工,云台山风景区开始接待游客。

1990年9月,焦作市政府在云台山风景区召开由市、县17个单位参加的景区建设现场会,以景区道路的大规模整修工程拉开云台山开发建设的历史性序幕。同时,岸上村、水库、小寨沟、茱萸峰4个停车场以及投资200余万元的云台山宾馆也先后建成。随后,河南省人民政府向国务院提交了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的请示。

1991年,河南省政府批准编制《河南云台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为申报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打下了基础。

1997年,北京林业大学河南省风景名胜规划组共同编制完成了《云台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为云台山风景区进一步实施大规模开发建设指明了方向。

1999年,修武县委、县政府根据“旅游兴县”的经济发展战略,召开云台山开发建设动员大会,先后建成入口山门、验票厅、红石峡步道、万善寺至茱萸峰游览步道及各具体景点的停车场服务设施等工程十余项,修建步道达5000多米。同时,以市场为导向积极进行市场宣传,通过报纸开展征文比赛和摄影比赛,组织多个宣传单位分赴全国各地进行山水焦作巡回展出,不断拓展市场知名度,在此阶段云台山游客接待量开始加速增长。

2000年以后,云台山风景区跨入了飞速发展的轨道。云台山风景区管理局聘请专家重新策划编制了一系列景区开发规划,先后投资6亿多元,完成了公路、通讯、电力等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并接连开发了潭瀑峡、泉瀑峡、红石峡、青龙峡和茱萸峰等景点。

2001年6月,修武县委、县政府在3个月时间内,投资3000余万元,完成了几十项基础建设工程。

2002年,云台山风景区在国家工商总局注册了“云台山”品牌商标,共42类421项,并围绕“云台山水,峡谷极品”的定位口号和品牌形象,成功策划了一系列品牌传播活动。

2003年,焦作市委、市政府将云台山景区和青龙峡景区二者合并,并统称为“云台山风景名胜区”。

2005年,云台山风景区进行了高达6亿元的道路交通、停车场、酒店、厕所、邮电等硬件的高标准建设。同年4月,云台山风景区首次引入了高档旅游景区班车,景区内的配套设施和规格首次与国内的AAAAA景区接轨。

2007年,云台山风景区与美国大峡谷国家公园签署了缔结姐妹公园的合作协议。

2007年,云台山景区还先后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高校联合,建立云台山教学科研基地。

2008年,云台山风景区开始景区建设的系统化升级工作,云台山被建设部纳入全国首批18家数字化景区建设试点单位行列,由此开始迈入智慧型景区的全面建设期,逐步实施了总投资超1.5亿元的科技化智能建设工程。

2009年,云台山风景区开通了“云台山号”旅游专列,并成立了客源地旅游服务中心。2009年底,云台山旅游(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挂牌成立,集团旨在通过资源整合实现规模化经营和集团化运作。

2015年3月,北京大学云台山建自然地理实习基地。

2016年,云台山风景区开通了高速公路,任何地方的乘客都可以开车自驾从高速直达景区。游客到达景区后,可乘坐景区内的大巴游览整个云台山风景区。

2018年6月,河南理工大学建艺学院与云台山景区共建实习基地。

保护

2004年2月13日,云台山风景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选为全球首批世界地质公园

2006年,峰林峡被纳入云台山风景区的管理范围之内。

2013年,《云台山保护条例》出台。2014年,云台山风景区编制的《旅游景区数字化应用规范》成为国家标准,这是中国第一个由景区编制的国家标准,该标准已在全国旅游景区中推广使用。而在此之前,云台山风景区编制的《地质公园地质遗迹保护规范》和《景区内部旅游客运交通管理规范》两项标准,也已经成为了河南省的地方标准。

相关文化

遗迹

云台山曾经是魏晋时期“竹林七贤”的隐居地。七人曾在云台山百家岩竹林隐居了二十余年,留下了“孙登啸台”“王烈泉”“刘伶醒酒台”“嵇康淬剑池”等遗迹,这些遗迹成为了中国山水文化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史证。此外,刘协刘协也曾在云台山百家岩避暑,唐代药王孙思邈茱萸峰采药炼丹、济世救人,李世民等也均在此留下了丰富的历史遗迹。同时,云台山风景区内还保留了许多名人骚客的碑刻、文物等,例如在云台山的百家岩留有的“刘伶醒酒台”“嵇康淬剑池”“二乐台”等摩崖题记。这些碑刻、文物及历史遗迹共同构成了云台山风景区的文化旅游产品。

诗文

云台山的主峰茱萸峰有众多诗人词客留下了墨宝。例如,唐代著名诗人王维在此写下《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而同时代的杰出文学家韩愈曾在云台山百家岩的西白涧作长诗《题西白涧》。后来的宋、元、明、清等历代文人名士也都曾在云台山留下了传世名篇,云台山由此成为中国山水文化的宗源地。

重要事件

获得荣誉

1994年1月10日,云台山风景区被中国国务院正式列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

2004年2月13日,云台山风景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选为全球首批世界地质公园。

2006年1月12日,云台山风景区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列入中原地区国家自然遗产

2007年5月8日,云台山风景区被正式批准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2008年,云台山风景区荣获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称号。

2008年,云台山风景区被文化部认定为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

2010年,云台山风景区举办的中国云台山国际旅游节荣获“2010年度最佳旅游节庆”奖。

2011年9月20日,云台山被授予全国质量工作先进单位称号。

2012年,云台山风景区获首批筹建“全国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称号。

2012年,云台山风景区获“全国文明单位”称号。

2021年,云台山风景区被全国旅游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评定为第一批国家级文明旅游示范单位。

责令整改

2019年7月3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根据AAAAA级旅游景区年度复核结果,给予了河南省焦作市云台山风景区通报批评责令整改处理,限期3个月。

男女妲己争议

2024年冰暴节,云台山风景区以《山海经》为主题,招募了许多00后演员扮演神话角色。1月16日,针对质疑“男女妲己”扮演是否合理,云台山景区工作人员解释称,景区2024年以《山海经》为冰瀑节主题,招募了许多00后演员扮演神话角色,初心是想给游客们好的参与体验感。走红演员扮演的是《山海经》中的赤狐和九尾,当天除了国风走秀、巡游等还有其他活动。该演员表示,视频走红后部分网友很喜爱,被叫“妲己”只是网友的调侃。工作人员也称,作为专业的COS达人和游客的互动是他们自己风格演绎。1月18日,云台山男妲己扮演者天阳发视频道歉,并称已暂停演出,将会删掉不当互动行为视频。1月19日,云台山风景区发布了《致广大游客和网民朋友的一封信》,云台山景区在信中对“男女妲己”引发的争议一事致歉,并在信中称问题已经改正。

滑道设备追尾

2024年9月,游客张女士表示,自己到云台山景区玩,坐滑道下山,到终点的时候滑道的小车没有减速,导致追尾,造成尾椎骨折,车上没有缓冲措施,索要赔偿景区不承认。记者采访景区遭挂电话。

参考资料

云台山景区官网门户.云台山景区.2023-05-23

在线预订.云台山景区.2023-06-06

云台山景区.焦作市人民政府.2025-04-20

关于公布首批《中国国家自然遗产、国家自然与 文化双遗产预备名录》的通报.中国政府网.2023-05-23

关于批准发布北京市故宫博物院等66家 景区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公告的决定.中国政府网.2023-05-23

云台山.焦作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官网.2023-05-23

潭瀑峡.焦作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官网.2023-05-23

潭瀑峡.云台山景区官网.2023-05-23

猕猴谷.云台山景区官网.2023-05-23

猕猴谷.焦作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官网.2023-05-23

泉瀑峡. 云台山景区官网.2023-05-23

泉瀑峡. 焦作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官网.2023-05-23

茱萸峰.焦作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官网.2023-05-23

茱萸峰.云台山景区官网.2023-05-24

叠彩洞.云台山景区官网.2023-05-24

子房湖.云台山景区官网.2023-05-24

万善寺.云台山景区官网.2023-05-24

红石峡.焦作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官网.2023-05-24

红石峡.云台山景区官网.2023-05-24

峰林峡.焦作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官网.2023-05-24

凤凰岭玻璃栈道.云台山景区官网.2023-05-24

360云景球幕影院.云台山景区官网.2023-05-24

凤凰岭索道.云台山景区官网.2023-05-24

云台山景区官网门户.云台山景区.2024-01-16

名优特产. 云台山景区官网.2023-05-24

河南云台山景区回应男女妲己争议:是《山海经》主题扮演,初衷是想给网友提高参与感.新浪财经.2024-01-17

河南省云台山景区:探索旅游业可持续发展之路.凤凰网文化.2024-04-25

北大与云台山建自然地理实习基地.北京大学校友网.2024-04-25

学校与云台山景区管理局战略合作签约暨云台山文化旅游学院揭牌仪式举行.河南理工大学.2024-04-25

【玄妙云台】道教与云台山的难解之缘.云台山景区-搜狐网.2024-02-01

三部门评选第二批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及先进单位.中国政府网.2024-04-21

文化部第三批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 河南有三个.新浪网.2024-04-21

焦作 一幅山水和文化的壮美画卷.凤凰网.2024-01-30

云台山:用智慧塑造景区管理灵魂.中国质量新闻网.2024-03-20

省两园区获批筹建全国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河南省人民政府.2024-03-27

云台山景区入选代表中原经济区的100个名片.yxhenan.com.2024-03-27

全国旅游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关于 第一批国家级文明旅游示范单位的公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2024-01-31

文化和旅游部公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2023-05-24

河南云台山景区回应男女妲己争议:是《山海经》主题扮演,初衷是想给网友提高参与感.新浪.2024-01-18

云台山妲己扮演者道歉并暂停演出.新浪微博.2024-01-18

“男女妲己”与游客互动引发争议,云台山景区致歉.今日头条.2024-01-19

云台山滑道设备未减速导致追尾 游客:尾椎骨折 景区不承认 记者采访景区遭挂电话.今日头条.2024-09-08

景区滑道设备未减速致追尾,游客:尾椎骨折 景区冷处理.搜狐网.2024-0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