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河镇,位于安丘市区西南部16公里处,总面积171.29平方公里,辖145个行政村,97889人(2017),其中耕地面积11.5万亩,是全国重点镇、全国最宜人居名镇、山东省中心镇、山东省村镇建设新型乡镇、山东省最具成长性乡镇、山东省环境优美镇、山东省绿化示范镇和山东省先进基层党组织。

2019年10月,凌河镇入选“2019年度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

地理环境

地理位置

凌河镇位于山东省安丘市区西南部16公里处,北邻关王镇,南与白芬子镇辉渠镇接壤,西与红沙沟镇交界,东接白芬子镇、兴安街道(现在因并乡镇,红沙沟镇,慈埠镇,并入凌河镇2007年)。截至2017年,该镇人口数97889人。该镇是山东省小康乡镇、省级村镇建设乡镇、潍坊市农村工作模范镇、发展民营经济强村和文明镇,也是山东省和潍坊市的中心镇。

历史沿革

凌河镇清末属安丘市所辖,1912年为安丘县第四区,1948年为老安丘县凌河区,1949年为丘南县第三区,1953年改称为安丘县第二十区,1955年设凌河区,1958年成立公社,1984年设镇。截至2017年,人口数为97889人,辖大凌河、芷芳、张布袋庄、大路、百鹅、偕户、朱家埠、柳沟、柳沟店子、关王庙、小官庄、水泊、大儒林庄、小儒林庄、前儒林庄、西儒林庄、小大路、石家庄市、王家营、关前埠、娄子埠、新兵马营、郑家河、蒲家埠、马家河崖头、刘家庄子、川里院、富家庄子、范家庄、雷家沟、秦家河、刘家崖头、密家庄、新中阿、秦戈庄、土山、东庄头、西庄头、泉子崖、方家埠、佘家庙子、贺家庄、东赵家庄、西赵家庄、前文家庄、前小沟、姚家庄、北小沟、前松元、后松元、涝洼子、孙家小戈庄、黄家小戈庄、李家小戈庄、皂角树、牟山前、宫家庄、宫家岭、牟山店子、董家庄、东兵马营、西兵马营、许古道、东北庄、老兵马营、老中阿、吕家埠、北中阿68个行政村。

2007年,撤销红沙沟镇,原红沙沟镇红沙沟村等36个行政村、原关王镇井戈村等41个行政村划归凌河镇管辖;原红沙沟镇温泉村等27个行政村划归辉渠镇管辖。原红沙沟镇位于安丘市西南部,距市中心26千米。下(营)小(关)公路横穿镇境。1955年设南吾区,1958年成立公社,1981年更名红沙沟公社,1984年改设红沙沟镇、温泉乡。1997年,红沙沟镇面积47平方千米,人口2.4万,辖红沙沟、小北、刘家陡沟、曹家陡沟、小河口、沈家庄、刘家西郚、李家西郚、东纪庄、西纪庄、西石庙、东石庙、王家赤埠、李家赤埠、簸箕掌、姚家庄、董家庄、东涝山、西涝山、南郚、赵家赤埠、战家沟、陈家沟、赵家沟、小庄、山东头、黑石头沟、张家庄子、石榴沟、禅杖、郑家庄、张家陡沟、东南疃、东浒崖、坝窝、后沟36个行政村;温泉乡面积42平方千米,人口1.5万人,辖温泉、北后河、南后河、下涝坡、上涝坡、东旺、徐家沟、西浒崖、田家岭、王家庄子、花石涧、吴家沟、前崮山沟、大桃园、小桃园、石门、石门西沟、范家庄子、石山子、东崔峪、西崔岜峪、窝落、上头、常家岭、大安、刘家埠、河洛27个行政村。2000年,撤销温泉乡,并入红沙沟镇。

行政区划

人口民族

人口

(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

截至2017年,该镇人口数97889人。

经济

该镇是安丘市粮食重点产区和吨粮田开发的带动镇。1994年,粮食总产2457万公斤,平均亩产887公斤,比1991年亩增181公斤。前儒林村粮食亩产连续13年过吨。从1992年开始,实现粮食亩产1.5吨,1994年平均亩产达到1530公斤。该村的夏玉米开发和吨粮田栽培技术分别获农业部“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和潍坊市“吨粮田栽培技术研究成果二等奖”,承担的“吨半粮”科研项目为全省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样板。原国务院副总理田纪云等领导同志到前儒林村检查指导工作时指出:以前儒林村为中心的前儒林大方粮食生产处于国家北方旱作农业的领先地位,代表了国家北方粮食生产的最高水平。全镇经济作物以黄烟、棉花、大姜、果品、瓜菜、食用菌和春蚕为主,总面积3万亩,粮经作物面积比达到1∶1。全镇在高产优质高效农业方面形成了5个系列,即以食用菌生产为主的菌种制作、加工销售系列;以种植大姜为主的姜芽、姜块加工和销售系列;以果品生产为主的果品保鲜、包装箱生产和加工销售系列;以桑蚕生产为主的小蚕共育和加工销售系列;以粮食生产为主的加工、销售系列。食用菌生产被列为1993年全省星火计划。养殖业主要以肉食鸡、产蛋鸡、生猪、水貂为主。1994年,全镇共发展起18个养殖小区、21个养殖专业村和6个肉食鸡养殖基地。全镇饲养肉食鸡800万只,为安丘市肉食鸡养殖第一大镇。全镇有镇村企业931处,从业人员1.3万人,主要产品有机电、化工、建筑材料、工艺品、大宗商品、纺织品、印刷等8大系列1000多个花色品种,其中有120多种产品填补了国家和省、市空白,14种产品获省优、部优称号,20种产品替代了进口产品,2种产品获巴黎世界博览会金奖,10种产品开发被列为星火计划和火炬计划项目。9种产品出口日本、美国等国家和地区。山东登峰焊接集团总公司,现拥有干部职工1500多人,固定资产2500万元,产品有各种电焊条、合金线材、包装箱、铝门窗等16个系列500多个花色品种,成为国内电焊条行业品种最多的生产厂家之一。1994年完成产值3亿元,实现利税2500万元,均比1993年翻了一番,被评为山东省“首届乡镇企业综合经济实力一百强”,列全国1000家最佳经济效益乡镇企业第475位。全镇先后开发建设5处集贸市场和6处批发市场,发展个体工商业户1800多个。1994年,第三产业增加值达到2.2亿元,比1993年增长50%。

凌河镇1995年,全镇农村经济总收入18.68亿元,比上年增长22%;农民人均纯收入2300元,比上年增加643元。该镇以实施农业产业化战略为重点,狠抓粮食、蔬菜、畜禽、食用菌、果品、春蚕等产业。1995年,全镇粮食总产2410万公斤,其中吨粮田面积2万亩。前儒林村从1992年开始连续4年亩产粮食超过1吨半。全镇蔬菜面积1.5万亩,年总收入1.8亿元;食用菌生产户1100多个,年总收入620万元,被列为全省“星火计划”项目;有养殖场户1180个,养殖小区102个,总收入3.8亿元,被省畜牧局授予省畜牧业强镇称号;建起果品生产基地21个,面积6000多亩,总产600多万公斤,生产加工总值1800多万元,秦戈庄村果园被评为省级样板园;春蚕生产基地1500亩,全年蚕茧总收入120万元。全镇镇村企业1120处(组),固定资产总值2.1亿元。先后发展起10个镇村企业集团,镇村企业完成产值19.6亿元,实现利税2.1亿元。其中有5家企业集团公司进入中国最大经营规模乡镇企业1000家和中国最高利税总额乡镇企业1000家行列;印刷厂、电焊条厂、前儒林铝合金门窗厂进入全国同行业最大规模乡镇企业100强行列。1994、1995年连续两年被潍坊市委、市政府授予“发展乡镇企业十强乡镇”称号。以小城镇建设为主线,第三产业蓬勃发展。全镇私营企业发展到41处,个体工商户1479家,第三产业增加值2.8亿元。农民郑学江兴办的大江集团,年实现利润2500万元,为全省第一养殖大户。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建起省、市级文明单位41个,前儒林村村委会被评为全国规范村委会,石家庄市村被誉为全国民俗旅游村。

凌河镇2002年在镇政府的领导下,农村经济总收入25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019元。凌河镇是潍坊市现代化农业试点镇,建有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4万亩,其中蔬菜2.1万亩,优质果品1万亩,瓜果菜大棚5000亩。建成大汶河库区沿线林渔综合开发基地1.4万亩,石虎洼速生丰产林基地2150亩。2002年新植丰产林、防护林6000亩、经济林8000亩,开挖鱼塘600亩。建成标准化养殖小区20个,存养种鸡60万套,种鸭5万套,奶牛200头,特种动物2万头(只)。肉鸡年出栏1000万只,生猪年出栏4万头,全年畜牧业总收入1.13亿元,是山东省畜牧业强镇。年内引进资金到位项目18个,合同利用外资1.2亿元,实际到位外资7610万元,其中11个项目投资额在500万元以上。民营企业70多家,个体工商户2000多户,转移农村劳力1万多人,完成工业总产值82731万元,实现利税6981万元。重点产品有焊接材料、电力金具、化工、建材、造纸和出口蔬菜、食品等十大系列2000多个花色品种。以大凌河食品工业园为中心,发展起农副产品加工出口龙头企业30多处,个体加工户75家,年加工能力20万吨,有11家企业拥有自营进出口权,完成出口8万吨,创汇5000万美元,成为农产品加工出口专业镇。镇区建成面积3平方公里,人口2万,是一座交通便利、环境优美、设施配套、功能较全的新型商贸小城镇。

农业经济

凌河是国家级农业出口重镇,特色产业是农副产品加工出口,全镇现有农字号企业102家,加工业户387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28家,省级龙头企业2家,潍坊市市级龙头企业12家,产品包括保鲜、速冻、熟食、盐渍四大系列300多个品种,从业人员近3万人,年加工出口能力100万吨,出口创汇1.5亿元。近年来,凌河镇大力发展品牌农业,成立了“安丘市慈母山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注册了“慈母山”蔬菜和“红沙沟”两个商标。其中,“慈母山”牌韭菜、小杂粮获得了国家农业部有机食品认证,正积极申报“慈母山”有机蔬菜为山东省著名商标。畜牧业是凌河镇的又一特色主导产业,全镇现有种禽养殖企业9家,孵化企业18家,屠宰加工企业6家,饲料加工企业2家,形成了以六和、宏飞等屠宰加工企业为龙头,以大江、光大集团等种禽孵化、养殖企业为依托,以全镇300户规模饲养场为基础的种禽养殖、孵化、生产、屠宰、饲料加工等完整的产业链条。

农业独具特色。凌河镇位于大汶河南岸,北部为汶河冲积平原,南部为低矮岭区,土壤肥沃,水源充足,农业生产条件较好。全镇建有提水站61座,机井、岩芯井827眼,塘坝13座,90%以上的耕地为水浇田。农副产品种植、加工、出口是凌河镇的一大主导产业,全镇粮经作物面积比为1:3,经济作物主要以大姜、大葱、果品、瓜菜为主,面积近4万亩,其中,出口蔬菜种植基地2万多亩。养殖业是凌河镇的又一主要产业。主要以肉食鸡种鸡饲养、种苗孵化为主,全镇存养肉食鸡种鸡60万套,占山东省总量的10%以上,为省级畜牧业强镇。大江企业集团存养肉食鸡种鸡50万套,为山东第一养殖大户。全镇现有规模较大的农副产品加工出口龙头企业36处,个体加工业户200多家,有10处企业拥有自营进出口权,年加工能力30万吨,其中加工出口蔬菜能力20万吨,去年实际完成出口8万吨,创汇5000万美元。农副产品加工出口业是该镇的特色主导产业,全镇173企业中,农字号企业占88家,加工户360多家,产品包括保鲜、速冻、熟食、盐渍四大系列300多个品种,年加工能力65万吨,全部出口到日、韩、美、欧、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年创外汇6000多万美元。鑫盛的大姜、鑫龙的胡萝卜、东方红的长葱、三通的大根、东海的蒜苔、渤海和奥源的洋葱出口量全国最大。本镇建有出口蔬菜基地7万亩,辐射建成镇外、省外基地30万亩,北起吉林省、内蒙,南到浙江省福建省,长城内外、大江南北都有大凌河的基地。加工企业现有职工1.6万人,加上生产基地和原辅料配送环节,全镇从事农副产品加工生产的人员在3万人左右,年人均工资性收入1万多元,成为全国农副产品加工出口重镇。畜牧业是凌河镇的又一特色主导产业,主要以种鸡种鸭的孵化、饲养、屠宰加工为主,现有大型养殖企业6家、加工企业3家,存养种鸡22万套,种鸭20万套,成为省级畜牧业强镇。

支柱产业

该镇重点企业和名牌拳头产品的基本情况全镇的重点工业企业主要有:山东登峰焊接集团总公司(农业部批准的首批国家级企业集团),主要生产登峰牌系列电焊条、焊剂和高科技焊接材料─药芯焊丝;潍坊市线路器材厂,主要生产乐牌电力金具系列产品;潍坊市华安化工有限公司,主要生产鸢翔牌碳酸、硝酸钡、硫尿等系列化工产品,全部出口国外市场;潍坊市华安纸业有限公司,主要生产包装纸、卫生纸等系列生活用纸;安丘市雄鹰纤维素有限责任公司,主要生产雄鹰牌造纸级纤维素、食品级纤维素等系列产品;潍坊森达印刷有限公司,主要从事各种书籍、商标、票证和包装制品的印刷业务,并从事高性能化学电源的研制和生产;安丘市九星热处理材料有限责任公司,主要生产九星牌系列热处理材料;安丘市轻工化学有限责任公司,主要生产活性炭系列产品。重点农业龙头企业主要有:(1)潍坊市大江企业集团,以养殖业为主,集饲养、孵化、饲料加工、屠宰冷藏和食品加工为一体,在全国500家最大私营企业中排名第16位。截至2005年,集团有下属企业30多个,分别涉足养殖业、饲料加工业、食品加工业、建筑装饰业和家具制造业等多种行业。其中,有种鸡场10处,孵化场4处,存养“AA”父母代种鸡50万套,年孵化鸡苗5000万只,是山东省肉食鸡种鸡养殖第一大户;年加工饲料10万吨,生产加工冻肉鸡系列产品2万吨,畜禽熟制品5000吨,并已争取到了自营进出口权。(2)东方红食品有限公司、鑫盛食品有限公司、东海食品有限公司、太平洋食品有限公司、大地食品有限公司、黄河食品有限公司,主要加工出口保鲜大姜、大葱、芋头、蒜薹、胡罗卜等无公害蔬菜系列产品,产品全部销往日本韩国、美国、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其中,东方红食品有限公司、鑫盛食品工业有限公司、东海食品有限公司和黄河食品有限公司4家企业有自营进出口权。(3)潍坊光大养殖有限公司、大禹养殖有限公司和安丘市富达综合养殖场,主要从事肉食鸡种鸡饲养和种苗孵化以及北极狐、银狐、水貂等特种动物的养殖,产品畅销全国名地。

主要农副产品生产经营状况截至2005年,该镇按照“调整优化农业结构,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加快现代农业发展步伐”的总体思路,以国际市场为导向,突出发展创汇农业这个重点,狠抓了产业、产品结构调整和龙头企业建设等关键环节,实现了农业产业化的优化升级,推进了农业经济国际化战略的实施。到2005年,全镇重点培植的瓜菜、果品、畜牧养殖等五大主导创汇产业迅速膨胀,经济效益大幅度提高。种植业,以大姜、大葱、果品、瓜菜为主的专业化生产基地达到3万多亩,其中出口创汇生产基地2万亩;养殖业,发展起养殖场户600多家,肉食鸡种鸡存养量达到75万套,分别占安丘市山东省总量的53.6%和10%,年孵化鸡苗7000万只,肉鸡年出栏1300万只,大猪出栏4万头,是省级畜牧业强镇,也是全国肉食鸡种鸡养殖第一镇。其中,大江企业集团肉食鸡种鸡存养量达到50万套,是山东省肉食鸡种鸡养殖第一大户。围绕搞好农产品的生产经营,扩大出口创汇,加工增值,全镇发展完善了42处农副产品加工出口龙头企业,年加工能力达到26万吨,其中加工出口蔬菜能力12万吨,以保鲜大姜、大葱为主的无公害出口蔬菜系列产品闻名全国,并打入国际市场,1999年完成出口近6万吨,实现出口交货值3.1亿元,产品远销日本、美国、韩国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同时,围绕畜禽产品的精深加工,以大江企业集团为主,新建了大江肉鸡食品有限公司,年生产加工冻肉鸡系列产品2万吨,畜禽熟制品5000吨,产品畅销全国名地,并出口到日本中东等国家和地区。

特色产品

蔬菜,大姜,果品,肉鸡,肉食鸡,种鸡,鸡苗,饲料,大葱,芋头,蒜,青萝卜,蓝狐,银狐,水貂

社会

工业建设

工业实力雄厚。凌河镇工业基础较好,全镇建成10多个民营经济小区和20多个专业村。其中,凌河食品工业小区占地3000亩,基础设施配套完善,实现了“六通一平”。近年来,以民营经济小区和专业村为依托,全镇共建成各类企业200多处,个体工商户2000多家,其中,中外合资企业7处,外商独资企业2处。重点产品有焊接材料、电力金具、化工、建筑建材、造纸、印刷、出口蔬菜、畜禽产品等十大系列2000多个品种。2002年,全镇企业完成销售收入8亿元,实现利税6981万元。1、安丘市东方红肥业有限公司地处安丘市凌河镇,是全国高效农业示范基地,企业占地60余亩,配套先进的生物实验室、化验室、生物发酵车间、造粒车间。企业技术力量雄厚,其中博士生导师1人、副研究员1人、硕士生1人、本科生有2人。公司开发生产的鱼蛋白是以鲜鱼为主要原料,经过先进的液体深层生物发酵工艺精制而成,内含植物生长所必需的16种活性氨基酸、7种维生素,多种生物酶、生物菌,适量的氮、磷、钾和微量元素。以添加鱼蛋白生产的系列有机肥、有机无机化合物复混肥,发酵工艺先进、科技含量高,各种养分分配比合理,融合了肥料的各项优点,具有肥效快、肥效大、植物吸收稳定、抗病、抗重茬、增产之功效。综合各项技术性能,该产品在全国同类产品中占据绝对领先地位。

2、潍坊市大江企业集团是全省首家大型私营企业集团,其法人代表是安丘市凌河镇郑家河村村民郑学江。该集团现拥有固定资产9000万元,职工1500余人,是一处以养殖业为主,集饲养、孵化、饲料加工、冷藏储运为一体,产供销一条龙的大型企业集团,在全国500家最大私营企业中排名第16位。目前,集团有下属企业24个,现存养“AA”父母代种鸡30万套,每年可为社会提供优质商品鸡苗2500万只;年加工全价颗粒饲料8万吨,浓缩料、添加剂2000吨;冻鸡、冻猪肉等10000余吨,产品远销江苏省浙江省、湖北等20多个省、市、自治区,并出口国外。在生产中,该集团抓住机遇,积极参与对集体企业和私营企业购买、兼并、租赁和承包,先后出资200多万元,租赁了潍坊三得利肉鸡有限公司的两处种鸡厂和一处饲料厂,兼并购买了一处镇办企业和一处私营企业,盘活资产3000多万元,销售收入和利税分别增长了40%和35%。1998年,完成销售收入2.1亿元,实现利税1900万元。同时,该集团还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积极帮助群众共同致富,先后带起了本镇及外地的养殖场户1000多个,年增加社会效益2000多万元。

城镇建设

以“生态、秀美、宜居、宜业”为目标,全力打造布局合理、功能完善、设施完备的“生态型、工贸型、宜居宜业小型城市”。实施镇区和原红沙沟、慈埠两个老镇区的改造提升工程,增强了小城镇承载项目、吸纳就业、辐射周边、拉动发展的功能。实施了镇区“五纵六横”总计10公里的道路框架拓展工程,为下步小城镇的发展留足了15-20年的空间;在抓好工业园区、服务业园区建设的同时,新建了凌溪湖公园、史韵湖公园、来仪园、镇东公园和水西公园等5处景点公园,总计达到8处;采取社会化运作模式,将环卫保洁和绿地维护任务发包给了市环卫局和专业绿化公司,整个镇区实现了全日保洁、全面管护,一直保持了洁净亮丽、井然有序的宜居宜业环境。

小城镇建设近几年日新月异,全镇累计投资1亿多元,在规划建设好邮电、银行、电力、供销、粮贸等一大批现代化生产、办公、营业楼房的同时,组织实施了镇区道路建设、供排水系统建设、电力设施改建、市场建设、服务设施配套以及美化绿化亮化工程等工程。境内公路79公里,其中省道13公里,市道6公里,镇村路60公里,通柏油路的村20多个,镇区二横六纵8条主要街道全部硬化,并安装了路灯。程控电话交换机容量1.3万门,配套安装程控电话9000多门,开通了3座移动通讯基站,2座联通通讯基站,在全市率先建成了“电话镇”。目前,镇区面积已达3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5万人,初步建成了一座具有现代化气息的新型商贸小城镇。入夏以来绿化、美化、净化的有利时机,投资500多万元,实行领导、人力大集中,组织实施了“四项工程”:

1、大绿化工程。凌溪湖公园、史韵湖公园进行了改扩建,镇区主要街道进行了绿化补植,新栽雪松、黑松连翘等绿化苗木16万株,镇区景点公园达到6处,主街全部实现大绿化。

2、大净化工程。街道两侧视线范围内的“三大堆”全面进行集中清除,边坡边沟进行了修整,安装垃圾筒68个,与沿街经营业户全部签订了“门前三包”协议,杜绝了脏、乱、差现象。

3、大拆迁工程。拆除违章建筑80多处、乱摆乱设广告牌、灯箱等520多个。拆除旧房、平房2000多平方米,在其旧址上开工建设了南宅、纺张绣润泽园和宏飞三个商住小区。

4、大美化工程。铺装新凌大街副路3万平方米,东海路进行挖补罩面、面积达660平方米,安装、更换鲁灰路沿石5200米;路灯全部进行返新,新安灯杆公益广告牌230个、安装景观灯和路灯86盏,镇区路灯总数达到1000多盏;在雄鹰大道安装高标准护栏1400米、翻新新凌大街护栏2000米;新建观景亭2座、安装大型景观石12块;粉刷美化墙壁1万多平方米。被评为全国最适宜人居名镇、山东省中心镇、山东省村镇建设新型乡镇、山东省最具成长性的乡镇、山东省环境优美乡镇和山东省绿化示范镇。

镇属学校

安丘市凌河镇东北庄小学

安丘市凌河镇中心中学

安丘市凌河镇中心小学

安丘市凌河镇偕户小学

安丘市凌河镇关前埠小学

安丘市凌河镇刘家庄子小学

安丘市凌河镇刘家河崖头小学

安丘市凌河镇前儒林小学

安丘市凌河镇前小沟小学

安丘市凌河镇北小沟小学

安丘市凌河镇后松园小学

安丘市凌河镇大儒林小学

安丘市凌河镇大路小学

安丘市凌河镇富家庄子小学

安丘市凌河镇山前小学

安丘市凌河镇川里院小学

安丘市凌河镇朱家埠小学

安丘市凌河镇水泊小学

安丘市凌河镇水泊小学

安丘市凌河镇皂角树小学

安丘市凌河镇石家庄市中学

安丘市凌河镇石家庄小学

安丘市凌河镇石家庄小学

安丘市凌河镇秦戈庄小学

安丘市凌河镇老中阿小学

安丘市凌河镇董家庄小学

安丘市凌河镇郑家河小学

安丘市凌河镇郑家河小学

安丘市凌河镇黄小戈小学

名村简介

凌河镇大路村共有512户,1809口人,耕地1680亩。近年来,村两委一班人,带领全村群众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目标,上下齐心,聚力实干,实现了经济和各项事业的全面发展。2006年,全村经济总收入达到1.65亿元,比上年增长15%;农民人均纯收入6699元,比上年增加319元。先后荣获山东省“村镇建设明星村”、“文明村”以及“全省民主法制示范村”等荣誉称号。该村立足实际抓调整,让土地的产出效益高起来。前些年,在保证粮食生产的前提下,大胆调整优化种植结构,达到了户均“亩半果、亩半姜、七分石刁柏、八分桑”的种植格局,成为远近闻名的出口种植基地,群众收入大幅度增加。生产中,还探索出了“大棚西瓜套大姜”的种植模式,经上级科技部门实地测产,亩产大姜6028公斤,西瓜3600公斤,获得了潍坊市“星火计划”二等奖。同时,对村前的500亩岭地和村北的400亩河滩进行了大规模的治理改造,发展冬枣300亩、大桃200亩。再者,因势利导办企业,让群众尽快富起来。对村办漂液厂、福利纸箱厂、蔬菜加工厂等一批企业进行了改制。通过优化投资环境,吸引了南京天盛焊业公司、津联化工公司等外地企业到村里落户。目前,全村企业已达26家,年产值1.2亿元,利税1000万元,年增加村集体积累80多万元。同时发挥优势大力搞第三产业,让群众的收入多起来。充分利用地处镇区,交通便利的优势,将村前新凌大街进行了统一规划,新建经营楼房43处,重点发展餐饮服务、商品批发、维修加工等三产项目。目前,全村个体工商户已发展到78家,年创利税400多万元。

名校简介

安丘市第四中学:山东省安丘市第四中学,坐落在美丽富庶的安丘市经济强镇凌河镇驻地,221省道

北侧,交通极为便利。学校占地120亩,建筑面积40000平方米。拥有教学楼、实验楼、学生公寓楼、学生餐厅等各类功能大楼8座,现有36个教学班,在校学生2300余人,教职工170人。学校师资力量雄厚,其中2人被评为省优秀教师,25人被评为潍坊市优秀教师和教学能手,6人获潍坊市人民政府教学成果奖,104人被评为安丘市优秀教师、教学能手、教学新秀。安丘四中是潍坊市二十二所重点高中之一、是潍坊市规范化学校,实施信心教育的办学特色十分鲜明。近年来,学校一班人锐意改革,与时俱进,开拓进取,全校上下同心同德,发扬“自我加压、负重奋进、吃苦耐劳、无私奉献、敢为人先、争创一流”的四中精神,创出了一条使学生能力得到最大限度地发挥、潜力得到最大限度地挖掘、综合素质得到最大程度提高。

“四中无差生,四中学生潜力无穷”是四中永恒的办学理念,信心教育、养成教育、感恩教育是四中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独辟的蹊径,一切为了学生是四中教学永恒的核心。2003年高考,安丘四中再创高考奇迹,在二类生源的条件下,文理应届本科一榜进线258人,其中,重点本科一榜进线125人,各科各类本科录取总数391人,本科升学率全市第一(高出山东省本科招收率31.02个百分点),约是山东省本科招收率的2倍,创造了班均本科进线数安丘市第一,体育本科进线数安丘市第一,夺取安丘市高考升学率五连冠。学校荣获山东省学校民主管理先进单位、安丘市高考特殊贡献奖单位、安丘市教育教学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自然资源

生态资源极为丰富。凌河镇是国家二级水源保护地,境内山水相依,钟灵秀,森林覆盖率达59%,自然资源极为丰富。依托大汶河牟山水库、牟山建立了拥翠湖中国湿地公园,古安丘八景中“牟山拥翠”、“汶水澄清”均出于此。为人民休闲娱乐、旅游观光提供了良好的场所。

旅游

文教卫生旅游事业篷勃发展。全镇建有高中1处,初中2处,小学21处,幼儿园23处,教师600多名,在校生9000多人,儿童入学、入托率100%。凌河中心卫生院现有职工93名,辖17个社区卫生服务点,该院配备了先进医疗设备,可进行中小型外科手术。文物古迹有牟山县古城遗址、晏公堂、汉豫州孙宽硕墓。近年来,该镇在汶河库区沿线建成总面积1.4万亩以上林下渔生态旅游绿化带,修建旅游专线40华里,将牟山水库上游及沿河、沿线建成了一个绿树环绕、碧水相映的生态旅游景点。

古墓葬

董家庄汉画像石墓位于安丘市博物馆院内,原址在城区西南9公里的凌河镇董家庄村北。1959年修建牟山水库时发现,是一座大型的汉画像石墓。同年12月至次年3月,山东省文物管理处对墓葬进行了清理发掘,只把画像石拆迁到县城保存。1963年在北关果园内(现市博物馆院内)复原,墓入口处增建了保护性前厅,门额题“汉墓”。1979年安丘县人民政府公布汉画像石墓为第一批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3年安丘县城乡建设委员会、安丘县文化局划定了安丘董家庄汉画像石墓的保护范围及建设控制地带,对汉墓及其周围的环境保护作出了规定。

汉墓座北朝南。整座墓葬由甬道、墓门、前室、中室、两间后室、东耳室、北耳室等部分组成。墓葬南北长14.3米,东西宽7.91米(以外壁为准,不含墓道),占地面积70.15平方米。整座墓葬除甬道用砖铺地外,均用预制石板、石条建成,共用石材224块,石质大部分是石灰岩。甬道为券顶,前室、中室及后室东西两间均为顶,皆用加工成子母口的梯形坡石与长方形的顶石扣合而成。两耳室均为平顶。石材之间采用了水泥砌缝粘合,非常牢固。室内前室、中室、后室中间,立有四根承重的方柱石和圆柱石,柱石与墓门、甬道构成一条南北的中轴线,东西基本对称。汉墓在整体设计上类似现实生活中的建筑式样,体现了汉代人生时崇尚荣华富贵,死后不忘在天堂享受的“再生”思想意识。墓内石材全部经过了艺术加工,在224块石材中,有103块刻有画像。这些画像分布在甬道封口石、墓门、墓室四壁及室顶、立柱、地等处,画像面积达146平方米。除有几处草就未成外,有69幅完整的画像。画像根据题材需要和所处的部位采用了不同的雕刻技法,其中绝大多数是凿纹减地浅浮雕,少数为减地凹面阴线刻,个别画像采用了高浮雕和透雕技法,有时同一幅画像也使用了多种雕刻技法。雕刻设计规范,手法娴熟,表现了汉代高超的石刻艺术水平。

画像题材多种多样,表达内容非常丰富,基本分为以下几类。

第一类:反映了墓主人车马出行、拜、乐舞百戏、渔猎等社会生活内容。主要分布在墓室四壁及少数坡顶石上,代表性的画面有中室室顶北坡的乐舞百戏图,后室西间西壁的狩猎图,前室、中室西壁的车马出行图。乐舞百戏图描绘了一幅欢腾的动态景观,画面布局合理,博而不乱。其中飞剑跳丸一组,一人的右足、左膝、左臀部位及双手各一球,有六球悬空,次第落下,共有十一球,另有三把剑同时飞舞在空中。一人把玩十四件器物,毫无局促之感,这在所发现的同类题材的表演中是一个纪录。杆戏一组,一人曲双臂擎杆,有两人缘杆而上,杆顶一人仰身舞蹈;上部横杆之上共有六人,其中四人或足或膝勾住横杆,而身体悬空作舞动之姿,另两人在横杆之上,双手抚杆作仰面倒立翻转。杆上九人齐动,姿态各异,虽各不相顾,绝无惊险之虞。执杆之人踮脚仰首,轻松自如,这又是所见相同游戏中表演人数最多的一幅。六博一组,中置一套博局,环绕六人,俱为羽衣装束,分为三组,两两相对,直观地表现了六博游戏的玩法。其中两人离局坐,曲臂俯身对玩;两人长跽,一人曲臂,另一人伸臂,隔局而博;另两人近局,对膝踞坐拥博。狩猎图表现场景广阔,结构紧凑。右侧驰马纵犬执具而追,兔、鹿等临危狂奔;中部一山,层峦叠嶂,仙人踯躅,动物或逐或憩;左侧有众多的禽兽,动静各异,有两羽人似作驯兽之姿。以上两幅画面均采用浅浮雕手法,刻画了丰富、传神的生活场景。车马出行图采用了凹面阴线刻,线条流畅,技艺娴熟,刻画了身份不同人物、矫健的马匹、式样繁多的车辆,表现了汉代森严繁的仪卫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汉墓主人的社会地位。第二类:反映升仙得道思想的神话人物、奇禽异兽等民间传说内容。主要分布在墓门、室顶坡石及封顶石上,代表性的画面有前室封顶石的雷神出行图、中室室顶南坡的王母娘娘出行图。雷神出行图艺术想象力奔放自由,雷公在众仙的簇拥下,御庆云前行,金光圣母风后雨师各自作法相随,威风凛凛,浩浩荡荡。奇禽异兽在画像中占据了大量的空间,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神,人性化的蟾蜍,九头人面兽等包含了繁杂的汉代文化思想内涵。画像中各种状态的朱雀即是传说中的不死鸟形象,《汉书》中也记载了“凤凰集于安丘、淳于姓”的事实。在今天看来似乎有些虚妄,但在汉代这是天下太平,民富安康的象征,凤凰体现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渴望。第三类:少数的历史故事。表现主题明确的有泗河升鼎图和孔子问道图。孔子问道图采取了减地凹面阴线刻手法,一长列的人物、车马刻画得细腻畅酣。画像左起首位老子、次项橐、第三孔子,以及跟随孔子游学的弟子。孔子曾经向老子问学周礼的有关典章故事,曾与七岁的童蒙项橐辩道。在这里画像的设计者把两个故事作一幅画面处理,集中反映了孔子贤者为师,而师无老少,不耻下问的思想认识。同时,建造和使用画像石墓的主人大都是积学仕宦之人,师道学问在东汉是立身的根本,所以,即使到了另外一个世界生活也应该有圣贤垂训,不失儒雅风范。第四类:反映生殖崇拜观念内容。分布在前室与中室之间的方柱和后室北壁中间的方柱上,代表作是前室与中室之间的方柱。画面刻画了众多的人物、动物,人与人、人与动物之间的复杂关系处理得非常巧妙,相互抚摸的人、孕妇以及有孕的熊,亲切安详,表达了汉代对生殖繁衍、人伦常理的认识,寓意深远。方柱雕刻运用了成熟的高浮雕和透雕镂空技法,刻画得惟妙惟肖,姿态万千,富有动感气息,是汉代石刻的代表性作品,被誉为“罕见的汉代艺术杰作”。据考证,该墓的主人应是东汉晚期安丘人孙宾硕

孙嵩(约135—195年),字宾硕,一字宾石。博学多识,重节尚义,因救助赵岐而闻名。明万历《安丘县志》说:“而宾硕亦从此显名于东国,仕至河南省刺史。”孙嵩卒后,归葬故里,诸多文献记载了孙嵩墓的基本位置。《水经注》载(牟山)“山之西南有孙宾硕兄弟墓。碑志并在也。”明万历《安丘县志》称:“豫州刺史孙宾硕墓在牟山金沟河西南。”《青州府志》称:“孙宾硕兄弟墓,在县西南牟山下。《续安丘县志》记载,元代于钦著述《齐乘》一书时,寓宿太虚宫,夜梦赵岐说:“仆有良友葬安丘,其人节义高天下,今世所无也。请载之,以励衰俗。”访读《赵岐传》之后,于钦始悟,赵岐所言“良友”即是孙宾硕。文物调查显示,他救赵岐的故事也在当地民间广泛流传,侠义之风未泯,道义豪气长存。二十世纪上叶,在牟山西北的牟山观中,仍有孙嵩、赵岐的塑像。观南小路的一侧,尚立有孙嵩墓道碑。孙嵩阖门百口,出入车马随从,应是当地的著姓大族,仕至河南省刺史。他的身份与墓主所显示的社会地位相当,也有足够的实力来营造当时盛行的这一形制和如此规模的墓葬,汉墓的主人应是孙嵩。董家庄汉画像石墓规模宏大,是国家迄今所发现的大型汉画像石墓之一;画像构图复杂,内容丰富多彩,雕刻技术精湛,艺术水平高超,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文物价值和科学艺术价值。

参考资料

凌河镇.安丘市人民政府.2024-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