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郑智勇

郑智勇

郑智勇原名郑义丰(1851年-1937年),族名礼裕,在家排行第二,别名二哥丰,其自称海涛。原籍潮安区凤塘镇淇园乡巷尾村。“智勇”此名,相传1908年孙中山嘉其“有勇有智”而来。郑智勇在洪门会党期间是大哥蟒的副手而称“二哥”,且郑智勇立志在海外为家乡人民筹谋福利,泰国华人都尊称他为“二哥丰”。

1866年底,郑智勇正式进入洪门会党。1905年在他的倡议下,联合泰华部份火主和进出口商,组织“逻华侨通商轮船股份公司”(简称华暹轮船股份公司)。1908年11月20日,郑智勇同意在曼谷成立同盟会分会。还赞助同盟会数十万元。1910年,郑智勇等人共同发起创办报德善堂。1911年,郑智勇在家乡淇园村附近,新建一座村庄,名为“琪园新乡”。1916年,郑智勇与高晖石、许必志、萧坚麟等华商集合捐款泰铢30万铢,创建培英学校。1918年初,潮州市发生大地震,郑智勇义捐黄金38万两,并用轮船运来大批物资,修筑南堤、北堤和东堤。1937年3月5日,郑智勇在曼谷逝世,享年87岁;同年,他的子孙将其遗体运回淇园安葬。

郑智勇的一生对家乡故国怀有浓厚的感情,在他身上深深地打下了潮州文化的烙印,留下了终生解不开的潮州文化情结。他生前攒到大量财富,却没有用于投资以寻求更多的利益,而是按照传统的潮州人的社会价值观念去待人、处事、说话,爱祖国、爱家乡、爱亲朋。他秉性慷慨,仗义疏财,对社会上贫穷的人满是同情心,还敢于出面保护他们。

人物生平

早期经历

郑智勇父亲客死他乡后,他不肯忍受后父虐待而外出流浪,1863年,13岁的郑智勇在刚开埠的汕头市被一位“红头船”主收留并随船到了曼谷,先在湄南河码头栈行当跑街和小伙记。

1866年2月,太平天国最后的部队康王汪海洋部十多万人在大埔县(当时为潮州市辖县)被歼,部份战士由揭阳市人大哥蟒带领突围到汕头坐船逃到曼谷,与当地洪门会党汇合后声势大振,而且他们看中了郑智勇,1866年底,16岁的郑智勇正式入会。18年后,郑智勇当上大哥罗莽的副手而称“二哥”。也逐步控制和掌握这个组织并成为头面人物。又过了8年,大哥去世,由郑智勇领导会众。郑智勇起势之初,恰逢泰王朝财政困难,五世王决定开赌征税,需要私派组织出面。郑智勇借他的社会势力,配合当时泰国的社会情况,承包了暹罗王国政府的“赌饷”,开办“花会”赌场,形成一个庞大的开赌征税网络,手下人员上自司库、总管,下及批脚(收赌款人员)、保镖、侍者,不下数千人,为王朝征收了大量税款。1874年,拉玛五世即位后封郑智勇为“坤拍”(伯爵);在朱拉隆功即位前,他和郑志勇都是“三十六字字花”的赌友。

郑智勇还发展多方面事业,创办“郑谦和号”总商行,经营航运、火砻、钱庄、当押、报纸、澳门特别行政区印务局等。商务机构遍及南洋诸国、日本香港特别行政区和中国内地的上海市青岛市厦门市汕头市等地,成为当时泰国巨富和华侨社会最有权威的华人。

创办企业

1901年,泰国往来汕头的船队,在竞争中被迫卖给德国轮船公司。德船陡增运价,引起泰国商人的不满。在英国渣甸汽轮公司及德忌利士汽轮公司汽船进入汕头后,德国、美国、法国俄罗斯等9个国家的远洋汽船及木帆船也相继进入汕头,从此汕头的海洋运输被外国人所控制。郑智勇不甘忍受外国强权操纵汕头港的航运业,1905年在他的倡议下,联合泰华部份火砻主和进出口商,组织华暹轮船股份公司,集资300万株,购置轮船8艘,分别航行于泰国日本、马来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越南、柬埔寨和香港、厦门、上海等地,其中有4艘轮船专行泰国首府曼谷至汕头,并在汕头设立“华暹轮船公司驻汕头办事处”。但是由于所经营的船舶运力不如其他列强,加上列强操纵汕头市港的航运权,华暹公司开业只有二三年,汕头至曼谷航线就宣告歇业。

1908年侨寓暹逻多年的粤人张建三,邀集闽、粤二帮商人并暹国官绅会议,合设“华暹轮船公司”,使该公司扩大了资本及运力。1909年4月,合设华暹轮船公司重新挂牌,继续经营汕泰航运贸易。第一艘来汕的“肖何”号,一来便与德国邮船公司的轮船驰骋海上,第二年华暹公司有两艘轮船专行于汕头与曼谷之间。

由于郑智勇对汕头海运贸易的重视和贡献,1909年南商公所专门分出另一出口商号称“暹商”公所,对华暹公司给予大力支持。由于汕头市商人把汕头运往泰国的货物一律交付华暹公司承运,使得华暹公司在与德、英等轮船竞争中保持不败。到1931年,暹商发展到54家出口商号,每年出口贸易额在2000万元左右。直至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华暹轮船公司遇上世界经济不景气,并因业务纠纷打官司败诉才致歇业。

资助革命

郑智勇热爱家乡故国,曾向清朝捐献10万两银子赈灾,获得二品卿衔花翔顶戴的“荣禄大夫封号,清政府在曼谷为郑智勇建筑了豪华的“大夫第”,在他祖居地凤塘淇园乡也建起以“荣禄第”为主体的四马拖车大。

郑智勇不满清政府对1907年5月22日潮州黄冈起义的残酷镇压和滥杀无辜乡亲,故向胡汉民表示愿意在曼谷接待孙中山先生和支持革命事业。1908年11月20日,孙中山与胡汉民、胡毅生专程赴曼谷。郑智勇在中华会馆举行盛大欢迎会。当晚,孙中山到达大夫第时,郑智勇已将光绪帝御书牌匾摘下,并剪辫易服,以洪门会党大礼迎接。郑智勇同意在曼谷成立同盟会分会。郑智勇还赞助同盟会数十万元,孙中山嘉其品德而以“智勇”大号赠之。郑智勇多次向孙中山捐款,数额均以万计,慷慨解囊为革命排忧解难。他的行为使孙中山先生深受感动,赞誉他为“革命座山”。1910年,智勇等人共同发起创办报德善堂,这是一家非营利性质的民间慈善机构。

辛亥革命后的1911年11月9日广州光复。光复后首先碰到的是财政困难,因清政府的两广总督张鸣岐席卷库银逃亡,全城官库,仅有万元。郑智勇接到孙中山胡汉民为革命军筹饷的电报之后,用自己持有华暹轮船公司的股份中拨出100万元捐与广东都督府。1912年在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时,郑智勇派第五子郑法材带5万银元和象牙一对到南京面贺。郑智勇派会党300人回国参加北伐军(其中80名参加华侨炸弹敢死队),到达南京后加入总统府卫队。这300壮士的费用都由郑智勇负责。

慈善公益

1911年,郑智勇在家乡淇园村附近,新建一座村庄,名为“琪园新乡”。新建的琪园占地140多亩,包括宗祠、洋楼、更楼、围墙等。琪园新乡建成后,郑智勇将房子分给其家族及近亲嫡系,还以土地和房屋换取外乡人改姓郑而入住该乡。“外乡的一些贫苦人家,纷纷投归二哥丰家族,一律改为姓郑,投进新乡市居住壮丁每人配给良田四亩房屋二间,入族后本身固应改姓郑,二代以上祖宗墓碑亦要改为姓郑”。随后,他又在琪园新乡附近,新建“忠美”、“信美”、“井头”、“铜锣”和“巷尾”等数个村落,同样以优惠条件吸引周围贫苦乡民入住从而成为“一方望族,雄视潮汕地区” 。

1916年,郑智勇与高晖石、许必志、萧坚麟等华商集合捐款泰铢30万铢,创建培英学校,历时4年建成。郑智勇等在家乡兴办“智勇高等小学校”,智勇小学首届免费招收三班180名学童入学,供给校服,提供住宿,高薪聘请名校长,开创了民国初期潮汕华侨回乡办学风气之先。

1918年初,潮州市发生大地震,危及韩江堤防和潮汕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郑智勇义捐黄金38万两,并用轮船运来大批物资,修筑南堤、北堤和东堤。潮州绅士父老在北堤建“郑公智勇纪念亭”,在南堤树“郑公智勇纪念碑”,记下其功绩。1922年8月2日潮汕地区遭受风灾,郑智勇主持成立“暹罗潮州飓风海潮赈救会”,认捐10万铢泰元,购大米、食物、衣服、耕牛等带回潮汕,还拨款修堤浚河,建贫民院等。现汕头市中山公园西侧对岸韩堤路有“赈灾纪念亭”,原碑记有记载其事。

郑智勇还新辟了两条贝灰路:一条是从淇园通往浮洋,长达12华里;另一条是从淇园通往潮州市市区,长达30华里,改变了凤塘交通不便的状况。同时又捐款在潮州市区南堤旁建福音医院。

异乡逝世

1937年3月5日,郑智勇在曼谷逝世,享年87岁,遗嘱中希望灵柩运回家乡安葬。从1863年离开汕头后他都没回过家乡。同年,他的子孙将其遗体运回淇园安葬。

个人生活

郑智勇的父亲郑诗生是淇园的乡民,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后携妻佘氏从樟林港坐红头船泰国,于1851年在北榄府生下郑智勇,后来因日食难度而在1858年携同妻儿回潮州,不久又单独回泰国并客死异乡。佘氏母子三人因此沦为乞丐。因度日艰难,佘氏不得已携他改嫁揭阳玉窖(一说是澄海区南界)。

人物轶事

郑智勇为革命事业慷慨解囊,孙中山嘉其品德而以“智勇”大号赠之。孙中山年纪比郑智勇小15岁,孙中山虽为洪门致公堂主,但比郑智勇在洪门辈序中小一辈。但郑智勇拥护孙中山的政治主张,激动地对孙中山说:“先生尽管去运动革命,钱由我来出”。郑志勇确实多次向孙中山捐款,数额均以万计。郑智勇的行为使孙中山先生深受感动,赞誉他为“革命座山”。郑智勇的母亲80岁寿庆,孙中山派员赠送一幅亲笔题字的织锦贺幛,贺幛上款绣着:“义母惠存”,中间锈一大“寿”字,落款是“义子孙中山”,这幅贺幛一直挂在海涛公祠的厅堂上,可惜后来流失了。据说,孙中山先生还赠给他一枚佩章,这从现存的郑智勇遗像上可以看到。由此可见,郑智勇当年对中国革命的贡献及其与孙中山先生交往的亲密程度。

人物评价

郑智勇秉性慷慨,仗义疏财,对社会上贫穷的人满是同情心,还敢于出面保护他们。郑智勇是爱国爱乡的典范,是潮州人之骄傲,更是海外华侨华人之光。(潮州新闻网 评)

郑智勇为人乐善好施,热心公益,对桑梓善举殊多。(潮州日报 评)

相关事件

郑智勇对潮剧在东南亚各国的传播也有很大贡献。据传他少年时曾跟随潮剧戏班流浪过一段时间,同情那些头发剃剩中间一圈,不男不女、不能洗澡、如奴隶般生活的童伶。他发迹后在曼谷耀华力路和花会厂建成6座戏院,邀请老正和、老双喜和老万年等潮剧班赴泰演戏。他的轮船公司先后让200多个潮州市戏班免费乘船到达曼谷,有的还到马来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越南等地演出。此后数十年间到曼谷4次(每次4个月)以上的有老赛桃源、福来香、老怡梨、老一天香、老正顺等30多班,还有老三玉和新三玉被留在花会厂作专用戏班,因郑智勇家乡前称“淇头”而名为“淇头双玉”。

后世纪念

2013年10月13日,正在泰国访问的中国国家领导人参观了具有110多年历史的清迈崇华新生华立学校。

郑智勇故居2017年9月被认定为潮州海上丝绸之路文化地理坐标。

郑智勇建设的仁美里被评为广东省第九批文物保护单位。

参考资料

爱国侨领郑智勇的潮州情结.潮州新闻网.2024-04-17

郑智勇开潮汕华侨回乡办学风气之先.潮州新闻网.2024-04-17

潮州市潮安区凤塘镇淇园村民委员会怎么样.爱企查.2024-09-01

郑智勇:泰国华人社会传奇人物 资助革命热心公益--华人.海外网.2024-04-17

郑智勇:泰国华人社会传奇人物 资助革命热心公益.中国新闻网.2024-04-16

泰国华侨报德善堂113年坚守:传自中华慈善同是海外慈悲.中国新闻网.2024-04-16

海丝沿线历史地标保护暨郑智勇文化研讨会在潮州举行.金羊网.2024-04-16

潮州凤塘仁美里有泰国侨领情系桑梓的见证.新浪看点.2024-0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