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尤卡坦海峡

尤卡坦海峡

尤卡坦海峡(Yucatan Channel),又译作犹加敦海峡,位于北美洲东南部,是墨西哥湾加勒比海间的海峡,连接了古巴岛和墨西哥的尤卡坦半岛。海峡整体西北-东南走向,从尤卡坦半岛东北端的卡托切角至古巴岛西端圣安东尼奥角,长度约130千米,宽约216千米,总面积约2.8万平方千米;平均深度2000米,最深达2202米;水域面积开阔,海峡内没有大的岛屿,岛屿数量少且都在近海岸,如坎昆附近的穆赫雷斯岛。

尤卡坦海峡位于加勒比板块和北美板块之间的边界地带,形成于大约500万年前的更新世时期,是由于地壳板块的运动和碰撞,以及地壳的抬升和海平面的变化所形成的。海底地形以沉积盆地为主,在地质历史中积累了大量的沉积物。海峡地区属于热带气候,年平均气温高,常年都比较炎热,同时位于热带气旋活动的热带气旋路径上,因此在夏秋,会受到飓风的威胁。海峡的水流主要受到海洋环流的影响,墨西哥湾的热水流会通过尤卡坦海峡进入加勒比海,形成热带海洋环流。尤卡坦海峡拥有丰富的海洋生物资源和保存完整的珊瑚礁生态系统,是一个生态丰富的海域。

尤卡坦海峡的人类活动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000年至公元前1500年期间的玛雅文化,大航海时期成为欧洲殖民地,20世纪下半叶至21世纪,这里发展成为了广受欢迎的旅游胜地。海峡是连接加勒比海和墨西哥湾的关键航运通道,为国际贸易和航运提供了一个重要的经济走廊。尤卡坦海峡周边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和文化资源,其西侧的尤卡坦半岛有丰富的玛雅文化遗存,海峡沿岸的城市和景点,如坎昆、科苏梅尔和图卢姆,是国际知名旅游目的地。

命名

尤卡坦海峡(Yucatan Channel)得名于位于墨西哥东南部的尤卡坦半岛,其名称源自阿兹特克语。尤卡坦(Yucatan)在阿兹特克语中意为“石头或骨头之地”,这可能是因为半岛上的地质特征或岩石形态给人以这种印象。

在西班牙人到达墨西哥之前,尤卡坦半岛是由玛雅文明的部落所占据。玛雅人的文化和历史遗迹在尤卡坦半岛仍然广泛存在,包括著名的奇琴伊察遗址(Chichén Itzá)和乌克马尔遗址(Uxmal),这些遗址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因此,当西班牙殖民者到达这个地区并进行地理命名时,他们选择了尤卡坦作为该海峡的名称,以反映当地的历史和文化背景。这个名称一直沿用至今,用来指代连接墨西哥湾加勒比海的海峡。

位置境域

尤卡坦海峡(Yucatan Channel)位于古巴岛和墨西哥的尤卡坦半岛之间,连接了墨西哥湾和加勒比海之间的水域。它位于北纬20°30'-23°30'、西经85°30'-87°30'之间,地理中心位置大约是北纬21°34′,西经 86°54′,其北部边界位于尤卡坦半岛的东北角,与古巴的关塔那摩湾相对,南部边界位于尤卡坦半岛的东南角,与洪都拉斯的格雷西亚湾相对。

成因

尤卡坦海峡的形成是由于地壳板块的运动和碰撞,以及地壳的抬升和海平面的变化所导致的地质过程。大约6000万年前,南北美洲板块开始分离,形成了加勒比板块和北美板块之间的边界,这个边界称为加勒比-北美板块边界,也被称为加勒比裂谷。在这个板块边界的作用下,加勒比板块开始向东北地区方向移动,与北美板块相互碰撞和挤压。这种碰撞和挤压产生了构造应力断裂带,其中包括了尤卡坦海峡所在的断裂带。随着时间的推移,构造应力和断裂带的影响导致了地壳的抬升和拉伸。在尤卡坦海峡地区,地壳开始下沉,形成了一个狭窄的裂谷。这个裂谷逐渐扩大,最终形成了现在的尤卡坦海峡,时间大约是是在地质历史上的中新世更新世时期,尤其是大约500万年前至1.8万年前这段时间。

另一个影响尤卡坦海峡形成的因素是地平线的变化。在地质历史中,全球海平面经历了多次上升和下降。尤卡坦半岛所在的地区曾经是大陆的一部分,后来由于地壳下沉和海平面上升,尤其是在上新世末期到更新世早期,北美板块和加勒比板块之间的相互作用导致了尤卡坦半岛与古巴之间形成了一个狭窄的水道,即现今的尤卡坦海峡。

地理特征

气候

尤卡坦海峡地区属于热带气候,年平均气温高,常年都比较炎热。夏季气温通常在30摄氏度以上,冬季稍微凉爽一些,但仍然保持在20摄氏度以上。尤卡坦海峡地区受到季风影响,夏季和秋季是雨季,降雨量较多。雨季通常从5月开始,持续到10月。在这段时间内,降雨量较大,常常会有短暂但剧烈的雷雨。尤卡坦海峡地区位于热带气旋活动的热带气旋路径上,因此在夏季和秋季,特别是8月到10月,有可能受到飓风的威胁。尤卡坦海峡地区的湿度较高,特别是在雨季和夏季,相对湿度常常超过70%,这使得该地区的热度感受更强烈。

地质

尤卡坦海峡形成于地壳运动海平面上升,该地区的地下是由大量的沉积物组成的,主要是石灰岩。这些石灰岩层是在数百万年前的海洋沉积过程中形成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们逐渐上升到地表,并形成了尤卡坦半岛的典型地貌特征,如洞穴、地下河流和地下水系统。尤卡坦海峡地区保存了丰富的古生物遗迹,特别是来自白垩纪时期的化石。这些化石包括恐龙、古代海洋生物和其他古生物,为科学家提供了重要的研究材料,帮助我们了解地球上远古时期的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在海峡的底质分布上,海峡南区以细粒泥质为主,北区为较粗的砾砂质底,伴生丰富的珊瑚与贝壳,海床地质构造上夹杂有小型断层褶皱,地质同位素年代约1.5亿年。

尤卡坦海峡地区的古生代地层主要包括奥陶纪志留纪石灰岩页岩,中生代地层主要是由白垩纪时期的白垩纪石灰岩组成,其中最著名的是坦图尔石灰岩。尤卡坦海峡地区的主要岩石是石灰岩,它通常是由碳酸钙沉积而成的沉积岩,具有灰色、白色或黄色的颜色,石灰岩的质地可以从细粒度的泥灰岩到粗粒度的堆积灰岩不等,有时还包含化石遗迹。尤卡坦海峡地区以其丰富的生石灰石、石膏资源而闻名,主要用于建筑、工业和农业领域,如水泥生产、建筑材料、石灰制品和土壤改良剂等。此外,尤卡坦海峡地区还拥有丰富的盐矿资源,是该地区重要的矿产之一,用于食品加工、化工生产。

地形地貌

尤卡坦海峡地区是一个重要的沉积盆地,在地质历史中积累了大量的沉积物。这些沉积物包括沙、泥、碎屑和有机化合物,形成了沉积岩层。这些岩层记录了地球历史上的地质事件和环境变化,对研究地球演化和古气候变化提供了宝贵的信息。尤卡坦海峡的中央部分海底地形呈现出一系列丘陵、山脉和沉积物堆积,边缘地区通常更加陡峭,因板块运动和断层活动形成了陡峭的海床斜坡,在尤卡坦海峡的一些地区,还可以找到一些由地壳的断裂和下沉所形成的海底峡谷,通常具有陡峭的壁和深的谷底。

尤卡坦海峡呈西北-东南走向,连接北美墨西哥湾加勒比海盆地,海峡的中间和北部区域位于尤卡坦大陆架上,水深主要在临界海壑带以内,50-100米之间。南段为厄尔斯迈德海沟,最深达180米,标志着北美板块与加勒比小板块的俯冲作用。海峡中间有两条弧后型海底山脉:东西走向的维多利亚海底山脉,高度约300-700米、南北走向的考克斯海底山脉,高度约200-500米。

水文

尤卡坦海峡是连接墨西哥湾和加勒比海的重要通道之一。海峡中的水流主要受到海洋环流的影响,墨西哥湾的热水流会通过尤卡坦海峡进入加勒比海,形成热带海洋环流。尤卡坦海峡的水域中存在一定的盐度变化。墨西哥湾的水源主要来自淡水河流和降水,而加勒比海的水则是咸水。当这两种水交汇在尤卡坦海峡时,就会产生盐度的变化。尤卡坦海峡地区在某些时候可能会受到水文灾害的影响,例如热带气旋和热带风暴引发的海水倒灌海啸,对沿海地区造成破坏。

尤卡坦海峡的南段受加勒比海水团影响,年均水温在26°C以上;北段受墨西哥湾洋流水团影响,年均水温在24-26°C之间。海水流向上,墨西哥湾水团以每秒0.5-1米的速度从西向东流入加勒比海,形成强劲的尤卡坦洋流,该洋流的总流量约为17SV,海峡西侧强烈流动,而古巴逆流在海峡东侧以相反方向流动,在尤卡坦洋流下方,还有一股向南流动的尤卡坦暗流,将墨西哥湾的水带往加勒比海。

潮汐方面,海峡属于半日潮区,潮差小,最大潮差1.2米,整体受到北墨西哥湾潮汐系影响较强。受降水影响,海峡南段盐度较低,在34.5-36%,北段近墨西哥湾盐度提高至36.0-36.5‰。海峡水质清澈,底水含淤菌较多,水体透光深可达30米。海峡的风浪以北风浪为主,夏季日常风力2-4级,冬季最大浪高可达1-2米,海峡中部最易受低压影响生成风浪。

生物

尤卡坦海峡拥有丰富多样的生物特征,是一个生态丰富的海域,拥有丰富的海洋生物资源和保存完整的珊瑚礁生态系统。尤卡坦海峡是一个重要的珊瑚礁生态系统的所在地,这里有丰富多样的珊瑚种类,如脑珊瑚美丽鹿角珊瑚扇贝珊瑚。这些珊瑚礁提供了栖息地和庇护所,同时也是众多海洋生物的栖息地,包括鱼类、绿海龟和无脊椎动物。尤卡坦海峡是一些类和鲨鱼的栖息地。这里可以看到多种鳐类,如鳍鳐、蝠鲼鳐和鹰翅鳐。此外,尤卡坦海峡还是一些鲨鱼的栖息地,包括珊瑚礁鲨、铜鲨和斑点鲨等。尤卡坦海峡是一些海龟物种的重要繁殖地和迁徙通道。绿海龟、棕背海龟和皮革龟等海龟物种都在这里找到了理想的繁殖和觅食场所。尤卡坦海峡的沙滩是它们的繁殖地,而海峡的水域则提供了丰富的食物资源。尤卡坦海峡是许多候鸟和水鸟的栖息地,这里有各种各样的鸟类,包括红鹳属、粉红鹤、蛇雕、蓝鹭和红隼等,尤卡坦海峡的湿地、沙滩和海滩是这些鸟类的觅食和繁殖场所。

重要岛屿

尤卡坦海峡水域整体开阔平坦,岛屿较少。

穆赫雷斯岛(Isla Mujeres)位于尤卡坦海峡西部,距离墨西哥坎昆约30千米。岛屿面积270.71平方千米,绵长35千米,宽8-12千米,地形以平坦低地为主,最高点在东部,海拔约15米,岛屿延伸方向为东西向,被热带雨林覆盖,植被丰富。海洋生态较好,珊瑚礁生态系统保存完好,有逾250种硬珊瑚以及数百种鱼类,绿海龟海豚、小海狮常年出没,被当地政府确认为生物圈保护区。玛雅人于古时就到此采集珍珠,西班牙殖民者带来务农渔耕文化,现当地人以旅游业为主,现在已成为墨西哥和拉丁美洲主要浮潜目的地,每年接待数百万游客。穆赫雷斯岛又被称为女人岛,因早年西班牙人发现岛上有许多陶制的玛雅女神像,因而以女人岛闻名。岛上著名景点有诺拉广场(Playa del Norte)、椰子广场(Playa Los Cocos)、海龟养殖场(Turtle Farm)、加拉丰海岸公园(Garrafon Marine Park)。

自然灾害

每年5-11月份为大西洋飓风季节,是该海域重要的气候灾害,强飓风可引起巨浪和风暴潮,给沿海地区造成破坏。例如,2007年飓风“菲利克斯”(Felix)、2016年飓风“马修”都给当地带来严重破坏。2020年10月,热带风暴“伽马”登陆尤卡坦海峡沿岸的旅游区图卢姆,造成至少7人遇难,超过60万民众生活受不同程度影响,造成300多处道路阻断、超过1.39万栋建筑不同程度渗水。

相关海域

墨西哥湾

墨西哥湾是北美洲大陆东南沿海水域,整体略呈椭圆形,周围大部分为美国和墨西哥领土环抱,古巴岛居湾口中部,其北侧的佛罗里达海峡与西侧的尤卡坦海峡分别沟通大西洋加勒比海。东西长1609千米,南北宽1287千米,面积154.3万平方千米。平均水深1512米,最深处锡格斯比深渊为5203米。海水容积233.2万立方千米。 

墨西哥湾因中生代陆地沉陷而成,部分海岸仍在下沉中。大陆架宽广,在佛罗里达半岛以西和尤卡坦半岛以北宽达200~280千米。约3/5大陆架属美国,2/5属墨西哥。沿岸皆为低平的沙质海岸,多沼泽和由沙洲、沙嘴、珊瑚礁阻蓄或封闭成的潟湖。北岸和西北岸分别有密西西比河格兰德河(墨西哥称北布拉沃河)等注入。地处热带亚热带,气候湿热,加以海域几乎近于封闭,故表水温度和盐度较高。大西洋赤道洋流和南赤道洋流的分支穿过加勒比群岛间的海峡,进入加勒比海,汇成加勒比海暖流;再经尤卡坦海峡注入墨西哥湾,形成顺时针环流。湾内水位比附近大西洋高,经佛罗里达海峡流出,称为佛罗里达暖流;与安的列斯暖流汇合后,即为湾流(湾流),流向东北。墨西哥湾冬季有强风,夏末秋初多飓风。 

墨西哥湾的大陆架地区浅滩广,入湾河流带来许多悬浮物质和浮游生物,为重要渔场,产鱼、鱼、鲔鱼、小虾、牡蛎科等。西北部、西部沿岸和附近大陆架富藏石油、天然气和天然,为世界上最早进行海洋石油勘探和开采的地区之一。沿岸主要港口:美国休斯敦加尔维斯顿、博蒙特、阿瑟港新奥尔良莫比尔坦帕圣彼得斯堡市等,墨西哥韦拉克鲁斯坦皮科等,古巴哈瓦那

加勒比海

位于北大西洋的西南部,介于大安的列斯群岛、小安的列斯群岛和中美洲南美洲之间,向北经尤卡坦海峡直通墨西哥湾,向东经莫纳海峡向风海峡、小安的列斯群岛间诸海峡连接大西洋。东西最长约2800千米,南北最宽约1400千米,面积达275.4万平方千米,容积686万立方千米,属深度较大的陆间海,平均深度2491米,最深处为古巴和牙买加之间的开曼海沟,深达7686米。海底自西向东分布着尤卡坦、开曼、哥伦比亚委内瑞拉格林纳达5个椭圆形海盆。由于海底山脊的阻隔,来自高纬度的寒冷底层海水不能进入,使加勒比海的海水温度高于大西洋。表层海流由北赤道暖流和南赤道暖流的北支组成,终年保持高温。海域大部分介于北纬10°~20°之间,盛行东北地区信风,气候湿热,以夏雨为主,夏秋多飓风。海洋生物资源丰富,盛产沙丁鱼鲔鱼、虾、绿海龟、鲨鱼、软体类和甲壳亚门大陆架蕴藏有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巴拿马运河通航后,既是连接大西洋和太平洋的交通要道,也是南、北美洲之间许多航线的枢纽,素有美洲地中海之称,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加勒比海沿岸有30多个国家和地区,主要港口有加拉加斯(委内瑞拉)、科隆巴拿马共和国)、金斯敦牙买加)和威廉斯塔德(荷属安的列斯群岛)等。

人类活动

历史沿革

尤卡坦海峡所属地区,是玛雅文明的核心地区之一,玛雅人在公元前2000年至公元前1500年期间繁荣发展,建造了许多宏伟的城市和庙宇,如图卢姆和乌谢尔,他们在农业、天文学、数学和文字等领域取得了重要成就。

1492年,克里斯托弗·哥伦布首次登陆了加勒比地区,开启了欧洲人对这一地区的探索和殖民。他在尤卡坦半岛的科苏梅尔港登陆,成为欧洲人首次接触到这片土地的记录。随着克里斯托弗·哥伦布的到来,西班牙开始在加勒比地区建立殖民地。他们在尤卡坦半岛建立了重要的港口城市,如坎昆梅里达,并在此殖民统治了几个世纪,对当地文化和人口产生了深远影响。

人口和政区

海峡西岸是墨西哥的尤卡坦州,人口大约在2,300万人左右(根据2020年的数据),并且是墨西哥人口第二大的州之一。尤卡坦州的人口增长主要集中在州内的城市,特别是州府梅里达(Mérida),这里也是该州最大的城市。该地区的民族群体以梅斯蒂索(Mestizos)为主,占据了人口的绝大多数,他们是欧洲美洲原住民的混血后裔,具有多元的文化和语言背景。此外,该地区也有显著的玛雅人口,玛雅人在该地区有悠久的历史和文化传统,保留了自己的语言、艺术、建筑和传统习俗,主要分布在州内的一些乡村地区。除了梅斯蒂索和玛雅人,尤卡坦州还有其他少数民族群体存在,包括克雷奥尔人、黎明人、印第安人和非洲裔墨西哥人等。

尤卡坦海峡东岸的是古巴的圣地亚哥·德·古巴省(一级行政区 of Santiago de Cuba),人口约为100万人,仅次于首都哈瓦那。圣地亚哥-德古巴省的人口构成是多元的,主要包括西班牙裔古巴人、非洲裔古巴人等等。

主要城市

坎昆(Cancún)

坎昆是墨西哥最著名的海滨度假胜地和国际旅游城市之一。它位于尤卡坦半岛东北部,西北端和西南端有大桥与尤卡坦半岛相连,隔尤卡坦海峡与古巴岛遥遥相对。该城市三面环海,风光旖旎,拥有美丽的白色沙滩和碧蓝的海水,是世界公认的十大海滩之一。度假区位于长21千米、宽仅400米的狭长小岛上,有大桥与尤卡坦半岛相连。

图卢姆(Tulum)

图卢姆保留了大量的玛雅文化末期的建筑遗存,坐落于尤卡坦半岛东北部的加勒比海沿岸崖边,距离度假胜地坎昆约130千米。曾是14世纪玛雅文化末期的宗教城市,现今遗址保存尚好,当中有超过60栋石头建筑,以屹立于12公尺悬崖以上的卡斯蒂约(Castillo)古城大神殿最著名。

普罗格雷索(Progreso)

普罗格雷索是墨西哥尤卡坦州的一个海滨城市,位于尤卡坦半岛北部,靠近尤卡坦海峡,以其美丽的海滩和宜人的气候而闻名,是尤卡坦州最大的港口城市之一,拥有一个现代化的港口设施,是海上贸易和旅游中心。普罗格雷索距离尤卡坦州的首府梅里达(Mérida)约36千米,是梅里达的一个重要卫星城市。普罗格雷索是尤卡坦半岛重要的游轮港口之一,每年都有大量的游轮停靠在这里,带来大量的游客。

交通运输

尤卡坦海峡作为连接墨西哥湾加勒比海的通道,具有重要的区位地位,它为贸易、旅游和航运提供了便利的通道。海峡周边地区设有多个港口,例如墨西哥尤卡坦州的普罗格雷索港、古巴圣地亚哥·德·古巴港等等。尤卡坦海峡是重要的航运通道,连接墨西哥湾和加勒比海,也是受欢迎的邮轮旅游目的地,游客可以通过邮轮在海峡中航行,停靠沿岸的港口城市,如普罗格雷索和圣地亚哥-德古巴。

普罗格雷索港(Puerto Progreso)

普罗格雷索港位于墨西哥尤卡坦州的普罗格雷索市,是该地区主要的港口之一。它是尤卡坦州的主要出口港,负责出口当地的农产品、工业品和石油等货物。普罗格雷索港也是游轮旅游的重要起点,每年都有大量的游轮停靠在这里。

卡门港(Puerto Carmen)

卡门港位于墨西哥坎佩切州的卡门市,是该地区的主要港口之一。它是墨西哥湾沿岸石油和天然气产业的中心,也是该地区的经济枢纽之一,卡门港还设有重要的船厂和海洋工程设施。

圣地亚哥-德古巴港(Puerto Santiago de Cuba)

圣地亚哥·德·古巴港位于古巴东南部的圣地亚哥-德古巴市,是古巴东南部的主要出口港,负责出口当地的矿产、农产品和制成品等货物,港口还提供航运服务和游轮旅游。

关塔那摩港(Puerto Guantánamo)

关塔那摩港位于古巴东南部的关塔那摩市,是古巴东南部的重要贸易港口。港口呈马蹄形,分内港与外港两部分,长约19千米,宽约9千米,为世界著名的天然良港,东临向风海峡,扼大西洋进入加勒比海的通道,战略位置十分重要。

经济发展

殖民时期,尤卡坦海峡两岸主要的经济活动是农业和牧业。西班牙殖民者引入了种植园经济,种植作物如糖、咖啡和可可成为重要的出口商品。19世纪,尤卡坦海峡两岸的经济重心逐渐向沿海城市转移,商业城市和港口开始兴起,港口城市如普罗格雷索和圣地亚哥·德·古巴成为贸易中心,与加勒比地区和其他国家进行海上贸易。20世纪下半叶至21世纪,尤卡坦海峡地区成为了受欢迎的旅游目的地,其阳光充足、温暖的气候以及丰富的自然和文化景观吸引了大量游客。坎昆图卢姆科巴等地成为了著名的旅游胜地,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旅游业逐渐成为经济的重要支柱,并带动了酒店、餐饮和娱乐等相关产业的发展。

科考研究

对尤卡坦地区的古代玛雅人而言,天然井是非常重要的水与生命的源泉,是玛雅人聚居地的中心。此外,天然井还是圣地、具有象征意义,是作为与生命、死亡重生、繁衍等概念相关联的典礼和祈雨仪式的圣洁之处。现代人对玛雅天然井水下探测的兴趣起于 20地纪 80年代,不同国家的探险家曾深入尤卡坦海峡地区的地下天然井进行探索,数以百计的天然井被挖掘,并被绘制成相关地图,形成了相当多的考古成果。考古学、地质学、生物学及其他学科的专家学者发现,这些自然形成的井同时包含了有价值的信息,能够极大地丰富我们对地质和古生物进程的理解,并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尤卡坦地区的古代玛雅文化与符号象征意味的世界。

环境问题与保护

环境问题

尤卡坦海峡是一个重要的航运通道,沿岸地区的工业和航运活动可能导致水污染和空气污染,船舶的废水排放、工业废水和固体废弃物的处理不当可能对海洋生态系统和周边地区的健康造成负面影响。

尤卡坦海峡的珊瑚礁是世界上最大、最重要的珊瑚礁之一,但面临着破坏的威胁。过度的旅游开发和不可持续的潜水和浮潜活动可能导致珊瑚礁的破坏和生物多样性的减少。气候变化也对珊瑚礁造成压力,导致珊瑚白化和死亡。

此外,因尤卡坦沿海地区的旅游业发展迅速,大量的度假村、酒店和旅游设施建设可能导致沿岸生态系统的破坏和自然栖息地的丧失,沙滩侵蚀、海岸线的改变以及对当地物种的影响是一些可能的环境问题。

环境保护

墨西哥境内的尤卡坦省设立了多个自然保护区,以保护珍稀物种和生态系统。例如,圣卡尔洛斯(Sian Ka'an)和里奥拉古纳(Río Lagartos)保护区是受国际认可的重要湿地保护区,保护了许多珍稀的鸟类和动植物物种。另外,为保护珊瑚礁生态系统,该地区建立了科班海洋国家公园(Cozumel Marine Park)和蓝色湾(Blue Bay)保护区,限制了潜水和浮潜的活动,以减少对珊瑚礁的损害。

风景名胜

尤卡坦海峡两岸拥有丰富多样的旅游景点,包括美丽的海滩、悠久的玛雅历史遗迹和独特的地区风情文化体验。

奇琴伊察(Chichén Itzá)

奇琴伊察是墨西哥主要的古代玛雅遗址之一,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遗产。它位于梅里达附近,是一座宏伟的城市遗址,包括著名的库库尔坎金字塔、千柱殿和观星台等建筑,是墨西哥最受游客欢迎的旅游景点之一。

乌克马尔(Uxmal)

乌克马尔是另一个重要的玛雅遗址,位于梅里达附近。它以其壮丽的建筑和精美的雕刻而闻名,是玛雅文化的杰作之一。乌克马尔的主要建筑包括皇家宫殿、尼韦尔神庙和瓜德卢佩教堂等。

马里亚拉戈达(maria la gorda)

马里亚拉戈达是古巴最西部的一个海滨小镇,位于巴塔瓜诺省和比纳里翁省交界处的马里亚拉戈达海岸区域,始建于18世纪,原是个渔村,20世纪50-60年代曾是古巴的石油开采基地。景点以亚美尼亚滩为主,全长近10千米,砂质细腻,景色优美。小镇上渔村气息浓郁,生活随和惬意,能体验古巴小镇的原生风貌,还可以浮潜观赏珊瑚、日光浴、钓鱼、旅游船、参观旧石油区等。

相关文化

尤卡坦海峡地区的玛雅文化是古代美洲最重要的文明之一,主要分布在尤卡坦半岛中美洲的低地区域,其发展可划分为前古典期(公元前1500年—公元300年)、古典期(公元300年—900年)和后古典期(公元900年—16世纪)。在这些时期内,玛雅城邦经历了兴起、繁荣、冲突、衰落和最终与西班牙殖民者的接触。玛雅人在天文学、数学、历法等方面具有极高成就。例如,他们创造了复杂的长计数历和卓金历,并准确预测了日食月全食;在数学上使用了零的概念,建立了二十进制系统。玛雅遗址中保留了大量的石构建筑,如奇琴伊察的库库尔坎金字塔、帕伦克的宫殿和墓葬壁画等,展示了高超的建筑技艺和精美的艺术风格。玛雅艺术还体现在陶器、雕塑、纺织品以及象形文字记载的抄本上。虽然玛雅文化的大量文献被西班牙征服者销毁,但幸存下来的少数珍贵抄本如《德累斯顿抄本》《马德里抄本》和《格罗利尔抄本》记录了丰富的玛雅神话、历史事件、天文历法和仪式活动。

在民俗活动方面,至今仍有一些玛雅人社区保持着古老的传统习俗和庆典,如庆祝玉蜀黍属收获的“索洛尔”节、纪念死者的“亡灵节”等。

参考资料

墨西哥湾.中国大百科全书.2024-02-13

加勒比海.中国大百科全书.2024-02-13

飓风“马修”影响美东地区 部分州进入紧急状态-中国新闻网.中国新闻网.2024-02-24

加勒比海遭遇9年来最强飓风 已升级为4级风暴-新闻中心-兰州网.新闻中心.2024-02-24

热带风暴“伽马”登陆墨西哥.今日头条.2024-02-27

热带风暴“伽马”侵袭墨西哥尤卡坦半岛.今日头条.2024-02-27

坎昆.中国大百科全书.2024-0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