珊瑚白化
珊瑚白化(coral bleaching),指珊瑚颜色变白的现象。当海洋温度过高时,珊瑚会吐出生活在其内部、向其提供颜色和大部分能量的藻类。这样一来,珊瑚就会呈现白色,称为“白化病”。如果海洋温度降低,珊瑚有可能恢复正常,但若保持高温,珊瑚就会大量死亡。因此,会威胁到依赖珊瑚的物种和食物链。海洋生物的多样性也面临着严峻挑战。捕捞业和旅游业亦受到冲击。
1930年,数位英国学者在大堡礁的实验,证明了珊瑚白化是由于珊瑚虫失去共生藻所致。时间不同,珊瑚白化的程度也不一样。珊瑚白化是一个逐渐变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五彩的珊瑚会逐渐褪去色泽而变白。先前出现的三次全球珊瑚白化现象分别发生在1998年、2010年以及2014年至2017年间。2024年,厄尔尼诺暖流现象再度来袭,使海水温度骤升,引发了第四次全球大规模白化病事件,全球约75%的珊瑚礁受到影响。
定义
珊瑚礁又称“海底雨林”,向海洋的生物多样性提供高度支持,大约25%的海洋生物生活在珊瑚礁内部、表面或周围。它们也是海产品生产、旅游业以及保护海岸线免受侵蚀和风暴破坏的关键一环。当海洋温度过高时,珊瑚会吐出生活在其内部、向其提供颜色和大部分能量的藻类。这样一来,珊瑚就会呈现白色,称为“白化”。如果海洋温度降低,珊瑚有可能恢复正常,但若保持高温,珊瑚就会大量死亡,威胁到依赖珊瑚的物种和食物链。
原因
珊瑚礁多生长在高温、光照强烈、海水透明的环境里,而这种环境中的虫黄藻的光合效率很高,它们会不断释放氧气。因此,珊瑚礁周围氧气浓度很高,存在大量活性氧。而活性氧是极其危险的物质,会破坏生物的核酸、蛋白质、细胞膜等。如果一个虫黄藻在海水中漂浮,它所释放的氧气会被海水稀释,因此不会造成问题。但如果虫黄藻在造礁珊瑚体内这种固定且相对封闭的空间里不断释放氧气,就会造成很大的问题。造礁珊瑚和虫黄藻都对周围活性氧浓度过高的情况有应急处理措施,它们会分泌能消除活性氧的酶。所以,即使出现一些偏差,造礁珊瑚和虫黄藻也可以快速调整并恢复正常。但是,由于全球气候变暖、海水温度升高,虫黄藻的光合作用装置受损,导致活性氧无法及时被清除。
珊瑚白化并不等于珊瑚死亡。白化病后的珊瑚可能幸存,但会面临更大的生存压力,最终更容易死亡。不仅高水温,低水温也可能导致白化。此外,极端气候事件和人类活动造成的污染也在加剧危机。风暴带来的降水会稀释海水,陆地径流、垃圾和废水等污染物则进一步破坏近海生态。
过程
提出概念
1930年,数位英国学者在大堡礁的实验,证明了珊瑚白化是由于珊瑚虫失去共生藻所致。时间不同,珊瑚白化的程度也不一样。珊瑚白化是一个逐渐变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五彩的珊瑚会逐渐褪去色泽而变白。
白化事件
先前出现的三次全球珊瑚白化现象分别发生在1998年、2010年以及2014年至2017年间。1998年发生了创纪录的大规模珊瑚白化,而这一年出现了“千年一遇”的厄尔尼诺暖流现象,海水温度明显高于往年。这使得世界上16%的造礁珊瑚遭到了破坏,冲绳县的造礁珊瑚遭到的破坏尤其大,近八成造礁珊瑚死亡。强烈的光照加剧了珊瑚白化。遭到破坏的造礁珊瑚恢复得非常缓慢,直到现在,很多在1998年遭到破坏的造礁珊瑚都尚未恢复如初。此外,从1998年开始,在全球范围内,每年都有5%~20%的珊瑚礁濒临灭绝,并且濒临灭绝的珊瑚礁的占比是不断增大的趋势。2005年,美国加勒比海地区因大规模白化病事件在一年内失去了一半的珊瑚礁。2010年1月,佛罗里达群岛的水温比正常值低6.7摄氏度,这种极端低温同样引发了珊瑚白化。2016年,日本冲绳县石垣岛和西表岛周边的大片珊瑚礁“石西礁湖”发生史上最严重的珊瑚白化事件,97%的珊瑚群出现白化,约70%死亡。2023年,再次开启大规模白化,影响波及太平洋、印度洋和大西洋地区。2024年,厄尔尼诺暖流现象再度来袭,使海水温度骤升,引发了第四次全球大规模白化事件,全球约75%的珊瑚礁受到影响。当地时间2024年2月9日,佛罗里达州,创纪录的高温海水杀死了科学家近年来在佛罗里达群岛养殖的珊瑚。根据全球珊瑚礁监测网(GCRMN)发布的《世界珊瑚礁现状:2020年》,2009年至2018年间,全球约14%的珊瑚因白化事件消失,总面积达11700平方公里,相当于整个澳大利亚珊瑚礁的规模。
影响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数据显示,珊瑚礁仅占海底面积不到1%,却为超过25%的海洋生物提供栖息地,是海洋生态系统的关键组成部分。当珊瑚大量死亡,进而威胁到依赖珊瑚的物种和食物链。海洋生物的多样性也面临着严峻挑战。当珊瑚开始白化,鱼类数量锐减,捕捞业和旅游业首当其冲,经济可持续发展亦受到冲击。加勒比海部分国家在2005年大规模白化病事件后,渔获量减少了30%,影响深远。食物链断裂使部分鱼类和甲壳亚门失去繁殖发育场所,依赖这些生物作为主要收入或蛋白质来源的人群将陷入困境。此外,珊瑚礁旅游业每年创造数百亿美元产值,支撑数量庞大的就业岗位。失去海洋生物的白化礁群,将让这一切濒临崩溃。
保护行动
在澳大利亚,政府正在试验培育耐热的“超级珊瑚”,希望它们能在高温环境下存活。墨西哥则通过加强渔业管理,恢复了部分受损珊瑚礁的生态功能。各国在气候行动中付出的实际行动同样举足轻重。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仍是根本之策。只有降低二氧化碳排放,海洋生物才能摆脱海水酸化和温度剧变的威胁。同时,公众也可积极参与,从日常行动中为海洋保护尽一份力:避免使用含化学物质的防晒霜,减少一次性塑料制品的使用,支持相关环保组织等。
参考资料
coral bleaching.大英百科全书.2025-04-25
全球逾八成珊瑚白化.今日头条.2025-04-25
全球珊瑚白化现象范围扩大.今日头条.2025-04-25
年度记忆·沸腾的海洋②|珊瑚白化危机:海底的“褪色警告”.澎湃新闻.2025-04-25
有记录以来最严重 全球84%珊瑚白化.央视网.2025-04-25
年度记忆·沸腾的海洋|珊瑚白化危机:海底的“褪色警告”.腾讯网.2025-04-25
海水升温加剧珊瑚白化 .搜狐.2024-03-19
史上最严重!澳大利亚大堡礁遭遇大规模白化事件.澎湃新闻.2025-04-29
84%!全球珊瑚正经历最严重最大范围白化现象.光明网.2025-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