侨民
侨民,指侨居国外的居民。归侨是指回国定居的侨民。华侨是指定居在国外的中国公民。侨眷是指华侨、归侨在国内的眷属。
基本解释
1.[denizen]
2.指东晋南北朝时流亡江南的北方人。亦指寄居外乡的人。
3.今称长期住在外国而保留本国国籍的居民。
在这个国家里的波兰侨民。
引证解释
1.指东晋南北朝时流亡江南的北方人。
《宋书·孝武帝纪》:“是岁,始课南徐州侨民租。”《陈书·高祖纪上》:“七月,广陵侨民朱盛、张象潜结兵袭齐刺史温仲。”
2.泛指寄居外乡的人。
《新唐书·崔光远传》:“肃宗嘉之,拜御史大夫,复为京兆尹,遣到渭北募侨民。”宋程大昌《演繁露续集·以兵代民役》:“建隆二年以前代传置悉用民夫,至是诏募军卒代之。至三年正月,诏不得以逆旅侨民充递夫。”
3.今称侨居外国而保留本国国籍的人。
萧红《马伯乐》:“本来是英国捕房派的专车接他们的侨民的,别的国人也能坐到那车子上面,那是他们哀求的结果。”
拓展资料
一、华侨
是指定居在国外的中国公民。
(一)“定居”是指中国公民已取得住在国长期或者永久居留权,并已在住在国连续居留两年,两年内累计居留不少于18个月。
(二)中国公民虽未取得住在国长期或者永久居留权,但已取得住在国连续5年以上(含5年)合法居留资格,5年内在住在国累计居留不少于30个月,视为华侨。
(三)中国公民出国留学(包括公派和自费)在外学习期间,或因公务出国(包括外派劳务人员)在外工作期间,均不视为华侨。
二、外籍华人
是指已加入外国国籍的原中国公民及其外国籍后裔;中国公民的外国籍后裔。
三、归侨
是指回国定居的华侨。
(一)“回国定居”是指华侨放弃原住在国长期、永久或合法居留权并依法办理回国落户手续。
(二)外籍华人经批准恢复或取得中国国籍并依法办理来中国落户手续的,视为归侨。
四、侨眷
是指华侨、归侨在国内的眷属。
(一)侨眷包括:华侨、归侨的配偶,父母,子女及其配偶,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孙子女、外孙子女,以及同华侨、归侨有长期抚养关系的其他亲属。
(二)外籍华人在中国境内的具有中国国籍的眷属视为侨眷。
华侨祖籍
一般来说华侨祖籍在中国各大城市都有,广东省最多的是江门市达320多万,其次较多的还有梅州市300多万,汕头市300多万,揭阳市(包括普宁市)300多万,广州市100多万。福建省最多的泉州市近760万,较多的福州市有300多万。
华侨华人主要集中在新加坡、马来西亚和港澳地区,海外华侨华人12.33万、港澳同胞0.34万。
【鲤城区】26.74万人
海外华侨华人24万多人、港澳台同胞6万人多人。
【洛江区】17.10万人
共有华侨华人14.3万人,港澳同胞2.01万人,
【泉港区】数据暂无
【丰泽区】数据暂无
历史发展
中国人移居国外,可追溯到2000多年以前的古代。
早在秦汉,中国已有“丝绸之路”通往西域,有船舶东航日本,其中就有人留居他乡。
进入唐朝,才有较多的中国人定居国外,这可视为华侨史的开端。
纵观1300多年来中国人移民海外的历史,大体可分为四个时期:
第一个时期,从唐代到南宋(618一1270年),为海外华侨逐渐出现的时期。这个时期,中国封建社会商品经济相当发达,而东南亚各地仍然比较落后,于是有不少中国商人到东南亚各地从事贸易。其中有一部分人便在当地定居下来,成为第一代的华侨。这个时期的华侨大多居住在今天东南亚的印度尼西亚、新加坡、马来西亚、越南、泰国、菲律宾等国,人数大约为10万多人。
第二个时期,从元代至清代中叶(1271-1840年).为华侨出国大量增加和华侨在所在国的社会经济基础逐渐确立的时期。这个时期,明朝海禁开放,促进了海外贸易进一步发展。东南亚部分地区已变为西方国家的殖民地或贸易中继地,迫切需要中国的廉价劳动力和手工业品,因而吸引了更多的中国商人和破产的农民、渔民和手工艺人出国,加之明朝大监郑和率两万多人的船队七下西洋,历访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增进了中国同亚非国家的友谊,也为中国人出国经商和移居国外创造了更好的条件。这个时期,东自日本、朝鲜,西至印度东部海岸,北起缅甸伊洛瓦底江上游,南迄印度尼西亚群岛,几乎到处都可见到华侨、其人口已达100万以上。
第三个时期,从鸦片战争到解放前夕(1841一1949年)。为华侨大规模移民高潮时期。这个时期,华侨出国的人数之多、规模之大、分布之广、遭遇之苦,均属前所未有。究其原因,不外是国内、国外两方面。在国内,由于政治黑暗、战争不断、经济破产,导致民不聊生,百姓急于寻找生路;在国外,由于帝国主义对殖民地进行疯狂的经济掠夺和急需大量廉价劳动力从事开发。因此,一批批“契约华工”(俗称“猪仔”)被贩卖出洋,成为这个时期中国移民的主要方式。这种贩卖活动始于18世纪末。19世纪中期达到高潮,20世纪初趋于衰落。在这100多年里,中国约有700万人被贩卖到世界各地,从而奠定了今天华侨遍布世界各地的格局。这个时期的华侨人数已达1200多万人。
第四个时期,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90年代。这个时期,华侨大批出国的历史基本结束。但由于东西方经济的差异和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家移民政策的调整,仍有不少中国人通过与亲人团聚、留学等方式移居国外。台湾、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等地的居民,也有不少人迁居国外。这个时期,随着华侨华人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自然增长,国外华侨华人的人数也急剧增加,估计已有3000万人。其中90%已加入当地国籍,华侨大约只有300万人。
政府界定
新中国建国不久,一切欣欣向荣,许多华侨以身为中国人而自豪,生怕因加入了外国国籍而背上“忘掉祖国”的骂名。但1955年4月27日,周恩来在印度尼西亚雅加达会见当地华侨时却给他们泼了冷水。他说:“如果在我们国内,有几百万外国侨民,他们也是双重国籍,我们政府好不好办事呢?凡事都要推己及人。”不过,为打消华侨们的顾虑,他强调:“选择了别的国籍,朋友仍然是朋友,兄弟仍然是兄弟。”他甚至还多次说这是“亲戚关系”,“你们入了当地国籍回中国,就像出嫁的女儿回娘家一样”,并随时“欢迎你们回娘家嘛。”
新中国成立初期,适逢美苏冷战时期,东南亚华侨国籍与待遇问题使中国与当地国家的外交关系产生紧张和困难。同时,“双重国籍”是当时西方阵营指责华侨为“第五纵队”的“证据”。这也是东南亚国家怀疑华侨忠诚的主要根据之一。显然,新中国如果不及时妥善解决“海外华侨问题”,不仅不利于中国与这些国家关系的发展,而且也不能保障华侨在所在国的安全和正当权益。
在这种情况下,中国政府做了一个明智的决定:一,放弃多年以血统为准的国籍;二,鼓励华侨加入所在国的国籍,但必须根据自愿;三,不赞成实行双重国籍。
于是“华人”这个名词就开始出现了。
2008年8月4日,国务院侨务办公室副主任许又声在2008北京国际新闻中心举行的华侨华人与北京奥运会新闻发布会上说,中国政府是不承认双重国籍的。
许又声说,根据中国相关的法律,我们在海外的侨胞可以根据自愿的原则选择保留中国国籍或者是加入住在国国籍。如果他们保留中国国籍,那就成为华侨。如果他们加入了住在国的国籍,那就成为外籍华人。
许又声说,第一,实行不承认双重国籍的立法原则是目前世界上多数国家所采用的一个原则。第二,中国是一个侨务大国,现在分布在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华侨华人有几千万人。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实行的不承认双重国籍的政策,实践证明是非常成功的。它不仅有利于海外的华侨华人融入当地主流社会,在当地更好地长期生存和发展。同时,它也有利于减少疑虑,增进互信,促进中国和华侨华人住在国友好关系的发展。第三,对一些侨胞希望中国政府承认双重国籍的愿望,我们表示理解。中国政府的相关部门,将为他们加强与祖籍国的联系、合作和来往提供便利和服务。比如说,在来往中国方面,据我们了解,相关部门已经授权我们驻外使领馆给需要经常往来中国的这些外籍华人提供半年、一年或者更长时间的多次往返签证。
许又声介绍,国务院侨办邀请了全世界420位华侨华人代表,到北京出席奥运会的开幕式、闭幕式,以及残奥会的开幕式和闭幕式。之后,还将邀请这些华侨华人代表深入到中国的东北、西北、华中地区、华东以及新疆、陕西省、甘肃省等12个省区市进行考察访问。
华侨分布
从大洲分布来看,亚洲为2125万人,占83.7%;美洲245万人,占9.9%;欧洲125万人,占4.9%;大洋洲32万人,占1.2%;非洲9万人,占0.3%。
按国家和地区划分,华侨华人的85.5%集中在东南亚地区,仅印度尼西亚(600万)、泰国(465万)、马来西亚(509万)三国就有1574万人,占世界华侨华人总数的60%多。
现在世界上居住华侨华人100万以上的有印尼、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菲律宾、美国等6国;居住华侨华人10-100万人的有越南、缅甸、柬埔寨、印度、日本、英国、法国、独联体、加拿大、巴西、澳大利亚等11国;居住华侨华人1-10万人的有文莱、老挝、朝鲜、韩国、尼泊尔、土耳其、沙特阿拉伯、荷兰、德国、比利时、意大利、毛里求斯、留尼汪、马达加斯加、南非、墨西哥、巴拿马共和国、危地马拉、牙买加、特立尼达和多巴哥、多米尼加共和国、秘鲁、阿根廷、厄爪多尔、委内瑞拉、玻利维亚、巴拉圭、圭亚那合作共和国、苏里南、新西兰、塔希提、萨摩亚等32个国家和地区;居住华侨华人1000-10000人的有26个国家和地区;居住华侨华人100人以上,不足1000人的有29个国家和地区。以上共104个国家和地区。其余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华侨华人合计起来不过2000多人,多则几十人,少则三五人。
按华侨华人的祖籍划分,广东籍占54%,福建省籍占25%,海南省籍占6%,其他省、市、自治区共占15%(其中以台湾、广西壮族自治区、山东省、新疆、云南省为主)。在东南亚,粤籍、闽籍和其他省市之比为5:3:2;而在亚洲以外,粤籍占绝大多数。若以方言划分,使用闽南地区(泉州市)、广府(广州市)、宁德市(福州市)、客家、潮州市五种方言的人。占海外华侨华人总数的80%左右。根据广东省政府网数据,广东籍的华人华侨有2000多万,广府籍800多万,潮汕地区籍700多万,客家籍500多万。另有福建数据,福州籍华人华侨有300多万,闽籍客家华侨近200万。故各省客家华侨共约800万左右。其中较有影响力的有:闽南籍的陈嘉庚、郭鹤年等,福州籍的黄乃裳、林文镜、曹德旺等,广府籍的骆家辉、容闳、陈宜禧、陈启、陈芳等,客家籍的胡文虎、张弼士、叶亚来、李光耀、罗芳伯等,潮汕籍的陈慈等,他们都是华人华侨中的杰出代表。体现了海外华人华侨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
华侨现状
华侨华人广泛分布在世界五大洲的160多个国家和地区。关于华侨华人的人口数量,尚无精确、科学的统计数字,只有大略上的估计而已。由于不少华侨华人与当地各民族通婚,华裔血统关系较为复杂,人们对华人概念所涵盖的范围没有统一的标准;此外,受种种条件的限制,人们无法对散居世界各国的华侨华人进行全面、详尽的人口调查。就目前掌握的各国华侨华人的人口数量来看,只有少量统计数字来源于各国当局专门的统计资料,绝大多数来自于我国驻外使领馆、侨务部门和侨社的估计数字。
从各方面来看,21世纪初海外华侨华人的人口总数约为3975.8万人,其中约有200万为近20余年间从大陆迁出的新一代华侨华人,分布在161个国家,其中绝大多数已加入所在国国籍,属外籍华人。除个别的内陆国家和偏远的岛屿地区之外,环球皆有炎黄子孙的踪迹。
最新情况
2012年中国内地居民出境人次跃升至8318万,中国海外侨民达5000万人,中国劳务输出巨大,遍及全球,从事海上运输的中国海员约51万人。约占世界船员市场的5%。
在全球从事劳务人员最多时达到170万人。自2006年起,每年中国海外公民领事保护案件即突破3万起。保护中国公民人身安全,是中国军队面临的艰巨而责无旁贷的任务。
参考资料
资料.汉典.2014-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