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森豪威尔号航空母舰(英文名称:USS Dwight David Eisenhower,官方全称:德怀特·戴维·艾森豪威尔号航空母舰,舷号:CVN-69,昵称:Ike/艾克),是美国尼米兹级核动力航空母舰的二号舰。舰名承袭自参加过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美国第34任总统德怀特·艾森豪威尔,是美国海军第三艘核动力航空母舰。

该航母的建造始于1970年8月15日,由纽波特纽斯造船及船坞公司负责施工。于1975年10月11日下水、1977年10月18日正式服役。

艾森豪威尔号航空母舰沿用了首舰尼米兹号航空母舰的设计模式。配备了2台西屋电气公司A4W核反应堆和4台蒸汽涡轮机,并驱动船尾下方的4台螺旋桨轴。武器装备为3座11联装MK29“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北约轻型RIM-7M“海麻雀”舰空导弹舰空导弹发射装置,3座MK15“密集阵近程防御武器系统”6管20毫米近程火炮系统和2座MK32三联装324毫米鱼雷发射系统。其舰载机联队由85至90架固定翼和旋转翼飞机组成。多个空中搜索雷达、目标捕获雷达、交通控制雷达、导航辅助设备和着陆辅助雷达,形成一个复杂的航空电子系统,以支持飞机的飞行操作、安全监控和交通管理。

1990年,在地中海/红海地区执行部署任务后期,突发伊拉克入侵科威特事件,与“独立”号航母战斗群先发起了“沙漠盾牌”行动,使伊拉克所有军事目标都处在其舰载机的攻击范围之内。2001年5月22日,“艾森豪威尔”号驶入纽波特纽斯造船及船坞公司,开始了自服役以来为期四年的综合大修。截至2024年6月,艾森豪威尔号航空母舰已完成了10余次部署任务。

历史沿革

研制背景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世界各国都注重于发展适合本国的航空母舰。战后的美国在其一段时间里都在对“二战”期间建造的埃塞克斯级航空母舰中途岛号航空母舰进行现代化改装,改装的项目包括增加斜角飞行甲板蒸汽弹射器、助降瞄准镜的设计,提高了舰载重型喷气式飞机的使用效率和安全性。高性能喷气式飞机,得以搭载到现代化的航空母舰上,排水量越来越大。佛瑞斯特级航空母舰是美国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第一级专为搭载喷气式飞机而建造的常规动力航空母舰,之后美国在使用这一级航空母舰时仍然发现了一些不足,于是在建造下一级航空母舰时对其进行大规模的改造和升级,这就是美国的小鹰级航空母舰,也是世界上排水量最大的一级常规动力的航空母舰,也是美国最后一级使用常规动力的航空母舰。

美国在建造小鹰级航母时,在1958年开工建造了“企业”号航空母舰(USSEnterpriseCVN65)也是世界上第一艘核动力航空母舰,于1961年服役,也可以被称之为“企业级”,该级只建造了一艘。采用核动力的最大好处是提高续航能力。核动力燃料更换一次可连续航行数十万海里,使航空母舰具备了近乎无限的机动能力,消除了常规动力航空母舰大型烟囱对飞行作业的影响。

在看到核动力的优势后,美国海军建造了一系列排水量10万吨的尼米兹级核动力航空母舰,是目前世界上威力最大、体积最大、排水量最大的航空母舰,其蓝本是根据小鹰级航母改建的。

建造历程

1970年财政年度,美国国会批准建造第三艘核动力航空母舰和第二艘尼米兹级航空母舰德怀特·艾森豪威尔号(CVN-69)。1970年6月29日签订建造合同,同年8月15日在纽波特纽斯造船及船坞公司开工建造。1975年6月30日即将完工时由攻击型航母(CVAN-69)改为通用型航母(CVN-69),该舰以美国第34任总统兼陆军上将德怀特·艾森豪威尔(1890年10月14日-1969年3月28日)的名字命名。1975年10月11日,纽波特纽斯造船和干船坞公司举行了德怀特·艾森豪威尔号预服役单位(PCU)命名仪式。由该舰的赞助人、已故总统的遗孀戴维·艾森豪威尔夫人命名。

1977年7月30日,航空母舰启航,在弗吉尼亚海角作战区进行建造者海上试验,这是它首次在海上航行。直升机战斗支援中队(HC)6的DavidL.Hallanbeck中尉驾驶西科斯基VH-3A海王直升机首​​次在舰上着陆。2月23日至24日,INSURV进行了验收试验。9月12日,德怀特·艾斯纳豪威尔号巡防舰交付美国海军,并启程前往母港诺福克海军站进行首次家属巡航。同月15日至20日的认证试验期间,由拉姆齐上尉驾驶的格鲁曼C-1ATrader首次发射并着陆。10月11日正式下水,10月18日,艾森豪威尔号航空母舰在诺罗尔克海军站2号码头举行服役仪式,正式服役。由威廉·E·拉姆齐上尉指挥。

修检与改装

1985年7月8日,“艾森豪威尔”号在进行一个多月的战备性演练后,开始为改装作准备工作。10月28日,“艾森豪威尔”号驶入纽波特纽斯船厂干船坞,开始接受为期18个月的全面检修和改装。改装和修缮工作包括加装了“密集阵近程防御武器系统”近程航空武器系统,加装了“北约北约轻型RIM-7M“海麻雀”舰空导弹”防空导弹系统,换装了海军战术数据系统和反潜战模块,升级了舰载通信系统,更新了25个舱室中的1831个铺位等等。

1993年1月6日,“艾森豪威尔”号驶入诺福克海军基地船厂,开始接受例行维护保养和检修,同时对舰上设备进行了更换。11月12日,通过海上测试的“艾森豪威尔”号重返舰队。1994年9月,“艾森豪威尔”号和美陆军第10山地师首次对适应性协同概念进行实际测试,山地师的士兵及其装备全部上舰。

1995年7月17日,“艾森豪威尔”号驶入红波特纽斯江南造船,开始了为期18个月的综合检修。检修工作于1997年1月27日完成后,航母随即出海接受各种测试。1999年2月,“艾森豪威尔”号驶入诺福克海军造船厂接受维修和检查,6月出海试航并参加训练。

2018年9月28日,美国“艾森豪威尔”号航母初步完成无人机行动中心的集成工作,配备了相应的基础设备,成为首艘配备无人机行动中心的航母,为后续指控MQ-25无人加油机奠定了基础。目前MD-5控制站尚未完成集成工作,但相应的视频管理系统、无线通信系统已完成安装。MD-5控制站包括显示、处理、网络和通信等硬件,视频管理系统由大型显示器和支持多视频数据传输处理的支持站组成,将提供航母和周围区域的态势感知。MD-5和MQ-25A无人机之间可借助无线通信系统交换超高频命令及控制数据。

2001年5月22日,“艾森豪威尔”号驶入纽波特纽斯造船及船坞公司,开始了其50年寿命期中的第一次、也是自服役以来的唯一一次换装燃料和综合大修。这次大修为期四年,耗资15亿美元,除对舰载两个核反应堆换装了核燃料外,舰上的几乎所有舱室和系统都进行了现代化改装和升级。其中,首先在航母上加装了“综合通信和先进网络”系统,使之成为美海军现役舰队中三艘装备有此系统的航母之一;其次,航母的无线电系统、雷达系统和战斗系统配套设施也进行了重大升级,天线桅杆得以换新;再者,舰上各系统中的3000个阀门进行了更换,另600余个阀门得到了彻底检修;另外,舰体油漆也重新涂覆一层,水线以下部分舰体涂覆了全新的油漆剂,就连舰岛部分也得到了大改装。在大修高峰期,纽波特纽斯船厂有3500名技术人员和工人在航母上工作,航母上的官兵也参与到大修工作中。大修工作完成后,纽波特纽斯造船及船坞公司又对“艾森豪威尔”号进行了为期4天的海上测试,以检验其核动力系统是否可完全胜任使命。

基本设计

总体设计

艾森豪威尔号航空母舰沿用了首舰尼米兹号航空母舰的设计模式。“艾森豪威尔”号航母标准排水量81600吨,满载排水量91487吨;舰体全长332.8米,宽40.8米,飞行甲板全长335.6米,宽76.8米,吃水深度11.3米。艾森豪威尔号航空母舰的编制由3,200名军官、海军陆战队员和水兵组成,另外还有2,480名人员组成其航空联队,船上共有5,680人。

舰型结构

“艾森豪威尔”号和同级首制舰“尼米兹”号一样同属超级航空母舰,其甲板面积高达18220平方米。“艾森豪威尔”采用了封闭式飞行甲板,机库甲板以下舰体采用双层高强度钢整体水密结构,中间层的水箱和泡沫灭火设备能在舰体严重受损情况下起保护作用。

顶层甲板(飞行甲板)基本平坦,用于存放、起飞和回收各种类型的固定翼和旋翼飞机,但偏向右舷、船中后方的舰岛上层建筑除外。舰岛上安装了大量通信和传感设备以及舰桥和飞行控制系统。舰岛上安装了一个桅杆,舰岛后部安装了一个较短的桅杆。飞行甲板上安装了四台大型电动机库升降机,可在战斗和演习期间连续起飞和回收飞机。回收区是飞行甲板的一部分,从右舷船尾到左舷船头呈一定角度(与中心线成9度),以便为从突出的岛式上层建筑进入的飞机提供所需的空间。飞机通过四个蒸汽弹射器发射-两个安装在前甲板附近,其余两个安装在左舷。利用这种配置(称为CATOBAR“弹射辅助起飞屏障阻拦回收”),最多可以同时发射四架飞机,同时可以回收一架飞机(由四根阻拦索辅助)。两条左舷弹射线在发射端相交,两架飞机不能同时发射(与相对平行的前甲板弹射线不同)。

动力系统

作为一艘核动力航空母舰,艾森豪威尔号航空母舰配备了2台西屋A4W核反应堆和4台蒸汽涡轮机,可产生260,000轴马力,并驱动船尾下方的4台螺旋桨轴。这种布置在理想条件下可使船舶的最高远洋航行速度超过30节。因而比其他大型常规动力航空母舰具有更大的战斗效能和威慑力。舰装核燃料可持续使用13年,最大航速33节,持续航行力80-130万海里,不需添加燃料可以30节航速环绕地球航行。舰载机燃料10000吨,可以保证舰载机进行16天的飞行行动。舰上还装备航行补给设备,可在20节的航速下接受补给,补给量为每小时200吨。

武器装备

武器装备为3座11联装MK29“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北约轻型RIM-7M“海麻雀”舰空导弹”舰空导弹发射装置,3座MK15“密集阵近程防御武器系统”6管20毫米近程火炮系统和2座MK32三联装324毫米鱼雷发射系统。

艾森豪威尔号航空母舰作为一艘大型航空母舰,依赖于一系列支持舰只构成的网络来进行自我保护,以防御来自陆地和海上(包括敌方潜艇)的攻击。作为最后一道防线,艾森豪威尔号装备了“AIM-7麻雀导弹”中程地对空导弹系统(SeaSparrowsurface-to-air,medium-rangemissiles),这是基于成功的麻雀空对空导弹的海军版、地面发射版本。艾森豪威尔号还配备了一套舰载电子对抗设备,包括SLQ-32A(V)4系统和SLQ-25A系列“尼克斯鱼雷诱饵”(Nixietorpedodecoy)。作为最后的手段防御措施,舰体被保护在多达64毫米的装甲中。总的来说,敌方飞机或导弹必须冲过舰队防空网、舰载航空兵以及艾森豪威尔自身的防御火力,才能成功击中航母。

搭载能力

艾森豪威尔号航空母舰的舰载机联队由85至90架固定翼和旋转翼飞机组成。其库存包括防空战斗机(也可作为攻击战斗机)、特种作战飞机、运输机和直升机。在其服役的早期几十年,德怀特·D·艾森豪威尔号配备了著名的格鲁曼F-14战斗机“雄猫”变后掠翼截击机,直到该机型被美国海军正式退役,并被多用途的F/A-18“大黄蜂”取代。F/A-18C型是目前使用的主要F/A-18战斗机,并且还有双座的F/A-18E/F“超级大黄蜂”作为补充。格鲁曼E-2“鹰眼”继续提供空中早期预警和控制(AWACS)功能,西科斯基SH-60“海鹰”(著名的UH-60“黑鹰”的海军型)能够垂直起降,极大地保障了舰载反舰和反潜能力,以及对跳伞飞行员的搜索和救援。C-2“灰狗”系列飞机提供航母舰载运输(COD)服务。

船电设备

艾森豪威尔号航空母舰配备三套BPDMS系统 ,每套由一个MK-25八联装防空导弹发射器以及一个由人工操作的MK-71雷达/光学瞄准平台控制构成,在翻修时换装了IPDMS、MK-15 CIWS与MK-91,但MK-15只装三具。艾森豪威尔号装设了完整的海军战术资料系统(Naval Tactical 数据 System,NTDS)以及反潜目标鉴定分析中心(Anti-Submarine Classification and Analysis Center, ASCAC),ASCAC可迅速让航空母舰本身、反潜护航空母舰艇与护航空母舰队快速分享统整彼此获得的资料。

CVN-69舰岛顶部安装了一部AN/SPS-48型三维电子扫描阵列雷达,采用机械旋转改变方位角、电子波束改变俯仰角、正弦信号馈源结构,工作在E和F频段(2至4GHz),最大对空搜索距离达370千米,最大探高30,000米。舰岛右后方的甲板边缘设有一座雷达桅杆,顶部安装了一部AN/SPS-43型远程对空搜索雷达,工作在甚高频(0.2GHz),对掠海导弹的最大探测距离为30公里,对大型高空飞行器的探测距离最大为500千米。在AN/SPS-48上方的桅杆架上,还安装有AN/SPS-67型平面搜索雷达,工作在C频段(5450至5825MHz),主要用于近距离对海和对低空搜索以及导航等功能。

舰载机管制方面,尼米兹级核动力航空母舰CNV-69配备两具位于舰岛外侧的AN/SPN-46精密进近控制雷达、一具位于舰岛顶部后方的AN/SPN-43型舰载机进场管制雷达和一具位于后桅杆后方的AN/SPN-41舰载机着舰辅助雷达。这三种雷达有清晰的分工:当舰载机接近航母时,空中管制由SAN/PN-43C接管,可以监视标记距离200多千米内的飞机,并确定其敌我身份和型号。当舰载机接近航母10千米左右距离时,AN/SPN-46雷达接过管制任务。AN/SPN-46能同时引导两架飞机,将它们安全降落在航母甲母质上。AN/SPN-41辅助监控,以确保无误。

性能参数

服役动态

1977年10月投入服役后,“艾森豪威尔”号航母被编入大西洋舰队,三个月后开赴南大西洋,开始了为期14个月的试航和训练性活动。

伊朗人质危机

1980年4月15日,“艾森豪威尔”号被派往印度洋部署。不久,伊朗发生了美国人质危机,“艾森豪威尔”号又赶赴地中海,对人质营救行动提供支持。由于该地区形势动荡不定,“艾森豪威尔”号受命接替“尼米兹”号航母在此处长期驻防。在接下去的近8个月时间里,“艾森豪威尔”号一直在伊朗外海执行战备巡逻任务,一段时间内创下了无港口系泊的连续152天海上活动记录,其间曾和中途岛号航空母舰(CV-41)一起赴印度洋活动,也曾赴新加坡进行了5天的短暂休整。12月初,“艾森豪威尔”号和“独立”号(CV-62)航母换防,12月22日回到母港诺福克

试探苏联

1981年8月,美国海军首次进行里根政府提出的前进部署战略的演习,称为North Sword Magic。在此演习中,艾森豪威尔号航空母舰的战斗群向苏联军力核心地带的摩尔曼斯克的可拉半岛前进,渡航过程中严格实行射频辐射控制(EMCON)来避免被苏联的海洋监视系统(SOSS)的被动截收装备探测到。艾森豪威尔号的战斗群沿着距离挪威北岸10个经度的航向朝巴伦支海前进;艾森豪威尔号战斗群一直前进度北纬70度以北,东经15度以东的位置,前沿的护航编队(包含一艘巡洋舰、三艘护卫舰)才被一架沿着固定航向的苏联长程侦察机发现。苏联立刻动员对应这个迫近的目标,动员大批图-95战略轰炸机图-16轰炸机前往),并在8月24日发射一组海洋监视卫星进入轨道,试图掌握美国航空母舰战斗群的精确位置,结果在美国强大的海空电磁干扰舰载机拦截下,苏联轰炸机均未进入反舰导弹发射阵位。

沙漠盾牌行动

1990年3月8日,“艾森豪威尔”号第七次开赴地中海/红海地区执行部署任务,护航舰艇有“彼德森”号(DD969)驱逐舰、“俄克拉何马城”号(SSN723)核潜艇等。在这次部署的后期,发生了令人震惊的伊拉克入侵科威特事件,当时,“艾森豪威尔”号航母战斗群正在意大利那不勒斯进行访问。接到总统全速进军的命令之后,“艾森豪威尔”号立即中断访问,紧急驶往波斯湾。8月22日,航母穿越苏伊士运河(这也是历史上穿越该运河的第二艘核动力航空母舰)进入地中海,与此同时,“独立”号航母战斗群也从东印度迪戈加西亚岛海域赶到红海。自此,两支航母战斗群率先发起了“沙漠盾牌”行动,使伊拉克所有军事目标都处在其舰载机的攻击范围之内。在这次行动中,“艾森豪威尔”号主要执行三项任务:一是敦促伊拉克共和国卫队迅速撤出科威特;二是应对伊拉克沙特阿拉伯的可能入侵:三是参与海上拦截检查,以支持联合国对伊拉克的海上禁运行动。1990年9月12日,完成阶段性任务后的“艾森豪威尔”号返回国内。

沙漠风暴行动

1991年9月26日,经过数月综合检修和出海试航训练后的“艾森豪威尔”号偕“俄克拉何马城”号核潜艇第八次出使地中海波斯湾,为多国部队的“沙漠风暴”后续行动提供空中支持,出色地完成了多次任务。1992年4月2日,在海湾地区部署半年多后的“艾森豪威尔”号返回母港诺福克

拥护自由行动

1993年9月12日,“艾森豪威尔”号搭载第10山地师(包括2200名官兵,51架直升机,大量弹药、车辆及相关装备)驶抵加勒比海地区的海地太子港外海,发起“拥护自由”行动,旨在恢复被推翻的海地民选政府。

威慑伊拉克和参与维和行动

1994年10月21日,“艾森豪威尔”号驶离诺福克,第九次前往地中海执行部署任务,护航舰艇有“安齐奥”号(CG68)导弹巡洋舰、“圣乔治角”号(CG71)导弹巡洋舰和“彼得森”号(DD969)驱逐舰。在这次为期5个多月的部署期间,“艾森豪威尔”号先后在地中海印度洋波斯湾亚得里亚海黑海等地活动,先是换下乔治·华盛顿号航空母舰(CVN-73)航母参加了对伊拉克的“南部监视”和“机警勇士”行动,后又驶入亚德里亚海参加了“禁飞”行动、“履行承诺”行动和“灵敏哨兵”等维和行动。1995年4月14日,“艾森豪威尔”号结束部署回国。

1998年6月10日,“艾森豪威尔”号即率“安齐奥”号(CG68)导弹巡洋舰、“圣乔治角”号(CG71)导弹巡洋舰、“斯普顿”号(DD978)导弹驱逐舰和“供应”号(AOE6)战斗支援舰从诺福克动身,第十次执行海外部署任务,目的地仍为地中海和阿拉伯湾。在这次部署期间,“艾森豪威尔”号战斗群在亚德里亚海参加了北约的“联合锻造”行动和维护波士尼亚和波黑境内和平势头的“稳定力量”行动,还在阿拉伯湾参加了对伊拉克的“南部监视”行动等。12月10日,完成半年部署任务的“艾森豪威尔”号返回母港诺福克。

2000年2月19日,“艾森豪威尔”号奉命第十一次出使海外,部署地区仍为地中海和波斯湾。此次部署,“艾森豪威尔”号率领着一支阵容空前强大的航母战斗群,其中包括“安齐奥”号巡洋舰、“圣乔治角”号巡洋舰、“雷德福”号驱逐舰、“马汉”号(DDG72)驱逐舰、“拉布恩”号(DDG52)驱逐舰、“考夫曼”号(FFG59)护卫舰、“罗伯茨”号(FFG58)护卫舰、“哈特福德”号(SSN768)攻击核潜艇、“斯普林菲尔德”号(SSN761)攻击核潜艇、“卡诺瓦”号(TA0196)油船、“贝克山”号(TAE34)军火船等。5月19日,“艾森豪威尔”号驶过苏伊士运河进入红海,5月26日又驶入波斯湾,开始执行对伊拉克禁飞区的“南部监视”行动,其间共出动战机8721架次,执行任务17000飞行小时。8月4日,“艾森豪威尔”号驶抵西班牙里斯本,稍事逗留4天后于8日启程回国。跨过大西洋并在罗得岛新港稍作体整后,“艾森豪威尔”号率战斗群中的部分舰只于8月18日回到母港诺福克,50000多海里和140余天的海上航行为航母的这次部署划上了圆满的句号。

威慑伊朗

2006年11月6日,“艾森豪威尔”号驶入阿拉伯湾,开始参与“持久自由”行动,为在阿富汗的美国军队地面部队提供支持。不久,伊朗在军演中向霍尔木兹海峡发射了一枚导弹,“艾森豪威尔”号遂于12月11日驶往波斯湾以备不测。2007年初以来,由于伊朗核问题引发地区形势紧张,“艾森豪威尔”号一直在波斯湾水域活动,主要任务是在霍尔木兹海峡的商运航线水域进行巡逻,确保油轮安全通过这一海域并对运送非法物资的船只进行检查。2月20日,作为美国海军第五舰队的旗舰,“艾森豪威尔”号与另一艘尼米兹级航母“斯坦尼斯”(CVN-74)号率领的航母战斗群在阿拉伯海会合,对这一不稳定地区形成了一个海上钢铁包围圈。由于在伊拉克战争之后美国还从未在波斯湾集结过如此强大的兵力,所以人们普遍认为,“艾森豪威尔”号和“斯坦尼斯”号同时现身这地区标志着美国对伊朗动武的可能性正越来越大。

应对巴以冲突

2023年10月14日,“艾森豪威尔”号航母打击群离开弗吉尼亚诺福克,受命前往东地中海地区,并在以色列附近国际水域部署的“福特”号航母打击群会合,以“威慑任何试图升级或扩大巴以冲突的势力”。同月23日,美国海军学会网站称,“艾森豪威尔”号航母打击群不再加入在东地中海的“福特”号航母打击群,而是前往波斯湾附近。11月26日,美国中央司令部表示,“艾森豪威尔”号航母打击群完成了穿越霍尔木兹海峡进入阿拉伯湾水域的任务,该打击群将继续支持美国中央司令部的任务。

2024年4月底,“艾森豪威尔”号航母通过苏伊士运河,进入地中海。随后,这艘航母在克里特岛的苏达湾停靠。根据USNI“舰队位置跟踪”数据显示,美国航空母舰“艾森豪威尔”号(CVN-69)已经返回红海,已经部署了超过200天。7月14日早,“艾森豪威尔”号航母和第2航母打击群的其余舰艇在完成了为期275天的部署后返回弗吉尼亚州诺福克的母港。

获得荣誉

参考资料:

总体评价

自2020年1月17日艾森豪威尔号航空母舰(CVN-69)启航部署2024年1月,总计556天。这还不包括正在进行的训练,也不包括海上试验。艾森豪威尔号航空母舰随着服役延期,使得美国海军第二古老的航空母舰以部署天数计算,成为过去五年来驻扎在美国境内最繁忙的航空母舰。(USNINEWS评)

相关事件

1980年9月13日,“艾森豪威尔”号上的一架F-14“雄猫”战斗机和一架A-7E“海盗”攻击机在空战对抗演练中不慎相撞,导致“海盗”攻击机坠落海中,机上人员无一生还。

1987年8月29日,入港时却发生了一起小事故:由于风大浪急。航母偏离了主航道,以致和铺泊在港内的一艘西班牙煤船不慎相撞。这次事故虽然不大。两舰的损伤也不算严重,但“艾森豪威尔”号的舰长却在一个月后被解职。

1989年10月31日,在哈特拉斯角东南约90海里处,一排滔天巨浪将“艾森豪威尔”号上的3名水兵和38枚非核导弹突然卷入大海,经紧急施救。2名水兵被救起,1名溺水死亡。

1998年,第十次部署期间,“艾森豪威尔”号发生了两次事故:第一次是7月30日在地中海中部,航母上的3架F-14“雄猫”战斗机正在进行乘员训练时,两架飞机不慎轻微碰撞。其中1架损伤较轻者侥幸飞回航母,而另1架的两名飞行员弃机跳伞,结果1人丧生,1人腿部骨折;第二次是9月16日在西地中海,航母上的1架F/A-18“大黄蜂”歼击轰炸机在执行正常飞行演练时,不慎坠落在距航母约10英里的大海中,飞行员安全弹出舱外在海上漂移,航母闻讯即派1架MH-53直升机60直升机赶往出事海域,最终将飞行员救起。

1999年10月23日,正在波多黎各水域训练的“艾森豪威尔”号上又发生一起事故:一架F-14“雄猫”战斗机刚从甲板上起飞即突然失控,两名飞行员弹出舱外落入水中,航母立即派直升机将他们救起,所幸两人仅受轻伤。

2024年5月31日晚和6月1日晚,也门胡塞武装连续两天发表声明,称对“艾森豪威尔”号航母发动袭击并“成功命中目标”。6月11日至12日,航母舰长在视频中否认“艾森豪威尔”号航母已沉没的传闻。6月17日,美联社发布一段视频,称“艾森豪威尔”号航母未受损。

参考资料

..2024-06-19

..2024-06-19

CVN 69数据.uscarriers.2024-06-19

美国十大现役航空母舰一览.中国军网.2024-06-19

USS-Dwight-D-Eisenhower-CVN69.militaryfactory.2024-06-19

CVN 69.uscarriers.2024-06-19

CVN-68 Nimitz-class.globalsecurity.2024-07-17

CVN69Eisenhower..historycentral.2024-06-19

船舶历史.navysite.2024-07-17

Nimitz Class Aircraft Carrier.naval-technology.2024-07-17

世界现役航空母舰一览.中国新闻网.2024-07-17

艾森豪威尔号航空母舰(CVN-69).Mike Smolinski-navsource.org.2024-07-17

AN/SPS-48.navair-rdte.2023-08-08

AN/SPS-43 雷达 .harpoondatabases.2023-08-08

尼米兹级航空母舰.fi-aeroweb.2023-08-08

AN/SPS-67 .FAS.2023-08-08

纸上谈兵 · 美军航母将全面换装新空管雷达. 北京日报客户端.2023-08-08

美媒:“艾森豪威尔”号航母已离港,“将与‘福特’号在东地中海会合”.百家号 环球网.2024-06-19

美艾森豪威尔号航母转向 “贴身”警告伊朗.百家号 红星新闻.2024-06-19

美称“艾森豪威尔”号航母打击群穿越霍尔木兹海峡.光明网.2024-06-19

美国“艾森豪威尔”号航母回到红海,已部署200多天.光明网.2024-06-19

发射近800枚导弹后,美航母返回了.海峡网-今日头条.2024-07-16

USS Dwight D. Eisenhower Busiest U.S. Carrier Over Last 5 Years, Deployment Data Shows.USNI news.2024-06-27

“艾森豪威尔”号航母被击沉?美军最新发声.百家号 博览新闻.2024-0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