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坤
茅坤(1512年7月21日—1601年11月28日),字顺甫,号鹿门,归安(今湖州市)花林人。明朝军事家茅元仪的祖父,明朝剧作家茅维、南京工部都水司主事茅国的父亲。明朝政治人物、文学家、藏书家。
茅坤生于正德七年(1512年)七月二十一日, 嘉靖十七年(1538)进士。曾任青阳、丹徒知县,因救灾有功,升礼部主事。改任吏部稽勋司,后贬为广平通判,又调任广西壮族自治区兵备事。 因镇压广西瑶民起义有功,迁大名兵备副使,不久罢归。嘉靖二十六年(1557年)曾为胡宗宪幕僚。后为家人所累,削籍归家,专事著述。死于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十一月二十八日,享年九十岁, 葬于武康(今德清县武康街道)鸡笼山。茅坤曾参与编选《唐宋八大家文钞》,对韩愈、欧阳修和苏轼尤为推崇。茅坤与王慎中、唐顺之、归有光等,同被称为“唐宋派”。有《白华楼藏稿》,刻本罕见。行世者有《茅鹿门集》。
茅坤文武兼长,雅好书法,提倡学习唐宋文言文,反对“文必秦汉”的观点,至于作品内容,则主张必须阐发“六经”之旨。钱谦益对茅坤多赞赏之词:“(茅坤)为文章滔滔莽莽,谓文章之逸气,司马迁之后千余年而得欧阳子,又五百年而得茅子。疾世之为伪秦汉者,批点唐宋八大家之文以正之。”
人物生平
明嘉靖十七年(1538)进士,曾任青阳、丹徒知县,母亲去世,茅坤辞官归家,服丧期满,因政绩卓著,于嘉靖二十四年(1545)冬十二月,破格升为礼部仪制同主事,后调吏部稽勋司,曾受牵连于嘉靖二十五年(1546)被外调为广平通判。后又屡迁广西兵备佥事、河南副使。
茅坤任广西兵备佥事时,广西数股瑶民利用壁立山势,盘礴六七百里,占据鬼子寨等地,杀了阳朔镇县令。朝廷决定派兵征讨,督府尝疏请三省夹剿未果。两广总督应槚听说茅坤的才华,特邀茅坤到广西壮族自治区以镇压徭民起义。茅坤改变之前作战的惯用手法,用“雕剿”(即模仿老鹰捕食之势,摸准情报,选准时机,指挥军队快速出击,以图一举成功,得手后迅速撤离。)之法,茅坤连破十七寨,晋升其官阶二级,升大名兵备副使。百姓为他建祠纪念。当时,茅坤年轻气盛,调任大名兵备副使,总督杨博称赞他是奇才,特举荐于朝廷。但为忌妒的人所中伤,追究其以前任职中贪污的罪状,于嘉靖三十四年(1555)解职还乡,开始了长达四、五十年的乡居生涯。
明朝嘉靖二十六年(1557年)倭寇屡犯两浙,战事紧急,茅坤应胡宗宪请为幕僚,共商兵机。后面由于吏部挟制而未委任。茅坤家人横行于乡里,被巡按庞尚鹏所弹劾,茅坤被革去官职。明万历二十九年十一月二十八日(1601年12月22日),享年九十。葬于武康(今德清县武康镇)鸡笼山。
主要作品
书籍
《唐宋八大家文钞》
茅坤反对前后七子“文必秦汉”的主张,提倡学习唐宋文言文。他评选的《唐宋八大家文钞》在当时和后世有很大影响。世称“虎林本”,是现存最早的唐宋八大家散文选本,也是“唐宋八大家”定名的标志。《唐宋八大家文钞》以“醇正”二字为标准。共十九卷,收 “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苏轼、苏辙、曾巩、王安石的文章共316篇。茅坤选文目的在于宣扬八人文章中得“六经”之精髓者,对韩愈尤为推崇。他评述文章艺术形式也不出八股文笔法范围。他评点注释虽多有疏漏、错误之处,但此选本繁简适中,可作为初学者之门径,因此几百年来盛行不衰。“唐宋八大家”的名目也由此流行。
本书辑唐朝韩愈文十六卷,柳宗元文十二卷,宋代欧阳修文三十二卷附《五代史抄》二十卷,王安石文十六卷,曾巩文十卷,苏洵文十卷,苏轼文二十八卷,苏辙文二十卷共八家文章编成,共计一千四百余篇。初刻于杭州市。万历中其孙茅著订正重刻,最为通行。本书系有感于八家全集浩繁而编,旨在为初学者提供文言文选本。前有总序,反对前后七子“文必秦汉”的主张,弘扬唐宋古文,认为其所选八人文章得“六经”之精髓,并提出“世之操者往往谓文章与时相高下,而唐以后且薄不足为。噫!抑不知文特以道相盛衰,时非所论也”的见解,对后世文论很有影响。此书特点在于:一、规模适中,简明精要,适合初治古文者阅读,因此,后世流传较广,“唐宋八大家”之称即由此而起。二、八大家之名篇大半网罗其中(苏洵仅2篇),一编在手,可览精华。三、篇末集诸家评语,兼采王慎中、唐顺之、茅坤三家之说。
古诗
茅坤是一个典型的文人,所以他的诗歌当然就脱离不开书卷气。茅坤12岁习《尚书》,26岁(即戊戌年,嘉靖十七年)得中三甲进士,先任青阳令、丹徒令、礼部仪制司主事、吏部司勋司主事、广平府通判、南兵部车驾郎、仪部精膳司郎中、大名兵备副使等职。离职还乡后,在华溪老家,建造出白华楼,纳书其中,成为当时江浙一带著名的藏书楼,并开始了长达46年的诗文创作和学术著述生活。
在这一时期内还有一件影响茅坤诗歌创作的事件,就是经常去杭州市参加的“西湖吟社”活动。活动参加者尽是耻于为官、回归乡里的文人士大夫,大家“分曹赋诗相唱和”,甚至约定“诗不成无返,醉无返,日暮无返,风雨冰雪无返,兴不尽无返”的戒律。这期间茅坤创作了大量清新俊逸的诗歌,收录在他的《白华楼文稿》、《茅鹿门先生文集》、《玉芝山房稿》等著作中。茅坤当时有诗,就必有挥毫,可惜存世者寥寥,如今侥幸存世的几件茅坤墨迹,大多与“西湖吟社”的创作活动有关。深博所藏的《行草书诗卷》中的西湖题材的诗,反映了那个时代的茅坤。
书法作品
《行草陆游诗卷》
《行草陆游诗卷》正是茅坤临终之年的遗墨,笔力雄健。展开此书,开首即是《西湖上独行》,行草兼备,作者于卷尾署有“万历辛丑秋九月望日,九十翁茅坤顺甫书于玉芝山房”,后有白文方印三枚——“茅坤之印”、“鹿门山长”、“前戊戌进士”。其笔画有刚健瘦硬之风,用“刀”来比笔,用“武健”来形容对纸张的蹂躏。
创作特点
茅坤写文章受王安石影响较大,茅坤对“唐宋八大家”的文章皆有所借鉴,他对王安石散文的接受以杂著为主。这一点可从茅坤《读班固汉书古今人物表》与王安石《读孔子世家》二文的对读中看出,二者立意一致,皆是告诫世人应辩证对待史书。不仅如此,茅坤的历史人物翻案类文章,与王安石的此类文章更是一脉相承,如茅坤为周亚夫翻案所作的《读亚夫传》与王安石翻案文章《读刺客传》《读柳宗元传》,立意、行文、论证都极为相似。茅坤又是一位著名的文学家,在文学创作和文学理论上都有巨大的创新,更由于所编《唐宋八大家文钞》体现了反对前后七子“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腐朽文风和偏见的新主张,顺应了当时追求简洁实用的时代风尚,因而获得了巨大的声誉,其文章名满天下。《明史·茅坤传》称道他:“其书盛行海内,乡里小生无不知茅鹿门者。”
人物关系
人物成就
文学成就
他评选的《唐宋八大家文钞》在当时和后世有很大影响,世称“虎林本”,是现存最早的唐宋八大家散文选本,也是“唐宋八大家”定名的标志。本书辑唐代韩愈文十六卷,柳宗元文十二卷,宋代欧阳修文三十二卷附《五代史抄》二十卷,王安石文十六卷,曾巩文十卷,苏洵文十卷,苏轼文二十八卷,苏辙文二十卷共八家文章编成,共计一千四百余篇。初刻于杭州市。万历中其孙茅著订正重刻,最为通行。本书系有感于八家全集浩繁而编,旨在为初学者提供文言文选本。前有总序,反对前后七子“文必秦汉”的主张,弘扬唐宋古文,认为其所选八人文章得“六经”之精髓,并提出“世之操觚者往往谓文章与时相高下,而唐以后且薄不足为。噫!抑不知文特以道相盛衰,时非所论也”的见解,对后世文论很有影响。今存《白华楼置稿》11卷、《续稿》15卷、《吟稿》8卷、《玉芝山房稿》22卷、《耄年录》7卷,以及《浙江分署纪事本末》、《史记钞》、《纪剿除徐海本末》等。行世者有《茅鹿门集》。
茅坤所编《唐宋八大家文钞》一书全书164卷,收文1450篇,于万历七年(1579)首次出版,后又经崇祯元年(1628)、四年(1631)等多次再版,在明代后期文坛上引起了广泛轰动。《四库全书总目》称:“世传唐宋八家之目,肇始于是集。” 自此,“唐宋八大家”这一称号,开始流传开来。
书法成就
《行草陆游诗卷》是茅坤临终之年的遗墨,笔力雄健。开首《西湖上独行》,行草兼备,“竹羽衣并葛巾,丹山绿水隔蜚尘。独来独往薜萝与,乍笑乍歌麋鹿驯”,前后十一首诗,作者于卷尾署有“万历辛丑秋九月望日,九十翁茅坤顺甫书于玉芝山房”,后钤有白文方印三枚——“茅坤之印”、“鹿门山长”、“前戊戌进士”。深圳文物考古鉴定所研究员张一兵说,字如其人,茅坤身为武将,这篇书法颇有武人之风,清代文学家蒋士铨评论道:“想其握管时,纚纚若游刃。刀笔筐徒,武健恣蹂躏。”这恐怕是他书法的一个特点,其笔画有刚健瘦硬之风,用“刀”来比笔,用“武健”来形容对纸张的蹂躏,好像茅坤不是在这里写字,而是在展示武功。
历史评价
正面评价
“(茅坤)为文章滔滔莽莽,谓文章之逸气,司马迁之后千余年而得欧阳子,又五百年而得茅子。疾世之为伪秦汉者,批点唐宋八大家之文以正之。”(钱谦益评)
茅坤的《唐宋八大家文钞》,是唐宋派具有代表性的文言文选本,集中反映了唐宋派文人的古文思想,对当时及后世读者都产生了广泛影响,尤其对王安石散文经典化的意义十分重大。(《中国社会科学报》评)
“其书盛行海内,乡里小生无不知茅鹿门者。”(《明史·茅坤传》评)
负面评价
“诗之有皎然、虞伯生,经义之有茅鹿门、汤宾尹、袁黄,皆画地成牢以陷人者,有死法也。死法之立,总缘识量狭小。如演杂剧,在方丈台上,故有花样步位,稍移一步则错乱。若驰骋康庄,取涂千里,而用此步法,虽至愚者不为也。”(王夫之评)
轶事典故
《坚瓠集》记载茅坤以文章享天下大名,他的叙事文与墓志铭等写得尤其好。到了晚年,茅坤喜欢做诗,在二儿子茅国缙考中进士后,他趁着高兴作了一句诗:“堂前正索千金赏,门外高悬五丈旗。”
《湖录》记载茅坤的藏书在当时称霸一方,书楼名“白桦楼”、“玉芝山房”,收藏宋元刻本较多。家编有《白桦楼书目》。有藏书楼数十间,仍充栋不能容,后由其孙茅元仪(茅坤次子茅国缙之子)又编有《九学十部目》。分为九学十部。九学为:一经学、二历史学、三文学、四说学、五小学、六兵学、七类学、八数学、九外学。九学而外,再加世学,号曰十部。其藏书印有“茅坤”、“桐园”、“墨香亭”等。
参考资料
茅 坤.湖州市人民政府.2024-01-24
中国哲学书电子化计划.ChineseTextProject.2024-01-25
茅坤《唐宋八大家文抄》.中国哲学书电子化计划.2024-01-29
茅坤文献辑刊.豆瓣.2024-01-25
这个男子天团,是怎么来的?.今日头条.2023-12-22
祈年文潭:这个男子天团,是怎么来的?.今日头条.2023-12-22
茅坤简介.新浪博客.2024-01-29
中国哲学书电子化计划.ChineseTextProject.2024-01-26
中国哲学书电子化计划.ChineseTextProject.2024-01-28
茅坤《唐宋八大家文抄》与明末赓续本考录.微信读书.2024-01-25
唐宋八大家文钞.豆瓣读书.2024-01-28
唐宋八大家文钞 前 言.微信读书.2024-01-28
唐宋八大家文钞(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丛书-三全本·全3册).豆瓣读书.2024-01-28
《茅鹿门先生文集》.ChineseTextProject.2024-02-01
中国哲学书电子化计划.ChineseTextProject.2024-02-01
上博书法馆常设展9月换新,含宋拓钟繇等26件作品.澎湃新闻.2024-01-31
中国社会科学报.中国社会科学报.2024-01-25
《列传第一百七十五 文苑三》 [ View ] [ Edit ] [ History ].ChineseTextProject.2024-02-01
中国.ChineseTextProject.2024-01-26
这个男子天团,是怎么来的?.今日头条.2024-01-24
列朝诗集小传.豆瓣读书.2024-01-31
姜斋诗话:姜斋诗话.ChineseTextProject.2024-01-29
坚瓠集.豆瓣读书.2024-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