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湾位于北回归线偏北而近乎在其上。夏高温多雨,冬干燥常有风,属亚热带气候。位于莲下镇东南部,区域面积6.14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5345亩。截至2009年底,全村共有3333户14589人。

历史沿革

明弘治年间(约1500年),林姓自饶平洲迁居到此,随后,张、陈、邵、翁等姓陆续迁入。

原属饶平县苏湾都;

明嘉靖四十二年(公元1563年),属澄海区苏湾都。

古与北湾、东湾为同一村落,称三湾村。清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三湾村改称湾兴村。

1914年,湾兴村分拆为南湾、北湾和东湾三村。

1932年,属第四区(苏南)。全县各级实施自治,全县设九区,辖116个乡2个镇,并改隶东区绥靖委员公署

1937年,属第二区。全县整编为3个区,即第一区(在城与上中2个区并)、第二区(苏南、东陇、樟林3个区合并)、第三区(上蓬、下蓬、鮀浦3个区并),共辖62个乡,6个镇。

1946年属湾渡乡(南湾、北湾、东湾、渡亭);

1951年属海滨区;

1953年属苏南区;1956年属东湾乡;

1957年属湾头乡;

1958年与南份合称101团;

1959年,称南湾生产大队;

1965年,属澄海区苏南公社;

1984年,属湾头区(北湾乡、南湾乡、海后乡、北村乡、东湾乡);

1984年,南份并入南湾乡;

1987年独立设村——南湾村;

1987年,属湾头镇(南湾,南份,海后,北村,东湾);

2003年连同湾头镇归入莲下镇(湾头镇变湾头片区)。

1900年在“义祖祠”创办私塾,民国初定名“作新学校”。

1925年,潮汕党组织派邵醒雨等3人到南湾学校任教,开展地下革命活动。

1997年投资1100万元建成南湾小学新校舍,学校占地66亩,建筑面积14000平方米。

1985年建成南湾影剧场,共有2200个座位。

1831年创办“里堂”药店。

1911年创办“存仁堂”药材店。

1947年开办西医诊所“刘世泽医寓”。

地理环境

东临南海,与南澳岛隔海相望。地处土壤肥沃的潮汕平原。村村通水泥路,三湾(东湾、南湾、北湾)乡道相连成北斗七星(勺形)内外南北湾为主干道,各自有公路通往莲下,南北路过海后乡可直通凤洲。

村内有金鸿公路位于该村东边,直通各澄海区乡镇。金鸿公路是汕头市市重点工程项目,该公路的建成通车,将有效分流了国道324线的交通量,并为汕头市区增加一个出入口,并将连接建设的南澳跨海大桥,为南澳县开辟出岛公路创造条件,对于改善粤东路网布局,促进汕头市、特别是汕头市东翼-澄海区、南澳县的经济发展意义重大。

经济

农业

村民历来以务农为主。1978年后,主要是种植蔬菜,规模较大的有卷心菜、白菜、芥蓝和瓜类,产品远销省内外各地,部分产品还出口海外。主要的土特产有赤菜脯、晚菜籽、火蒜和西瓜籽。2000年,“红旗片”(700亩)蔬菜基地被省农业厅授予农产品无公害生产基地,并注册为“科田”商标。水产养殖面积近千亩。

清时已有织布生产。1949年前已经有火、火蒜行、灰窑和制糖坊。1983年,乡人黄学敏创办昂泰企业集团,其珍珠保健系列产品曾获国际儿童保健食品优质奖和国家级博览会金奖。1992年,昂泰企业集团的海滩涂养鳗场被列入国家级星火计划。南湾蔬菜批发市场原位于外港坪,1999年迁至红旗路旁,占地33亩,是潮汕地区最大的蔬菜专业批发市场之一。

1999年与东湾村合作开辟莲湾工业区。村内企业主要从事塑料玩具产业,比较有名的企业有经纬实业公司

旅游

建筑

早期农耕渔民都以草居住......

80年代前,大多普通民居以下山虎为主,大户也有主四点金等潮汕民居为主。

作为聂氏宗祠祭祀祖宗之用,体现了强烈的宗族观念。现还有少数老人居住其中。

据清府县志载:“望族营建屋庐,必建家庙,尤为壮丽。”“雕梁画栋,池台竹树,必极工巧。大宗小宗,竞建祠堂,争夸壮丽,不惜费。”潮汕地区农村多聚族而居,而整个村寨,都依其宗族观念、风水观念、生产生活、防御功能以及某些美学观念来营建,因此潮汕民居的大格局便是独特的理想风水人居环境。

潮汕民居直接地将大自然因素所谓“天时、地气、顺风”溶入建筑中,体现出人天和谐的统一境界和高尚心灵意境。潮汕民居的建筑方位一般是取朝南偏东的,以南为主。这样一来,冬天可挡住严寒的北风,夏天则可以接受凉快的南风。

南湾学校(小学)南湾小学是一所规模较大、环境幽雅的乡村小学。学校占地面积44000平方米。根据“标准规范化”要求,配置、建设各种专用场室,配齐各种设备。为学生创设一个优美和谐的学习环境,是一座“汕头市美丽的校园”。学校于2001年度评为澄海区一级学校,2004/2005年通过一级学校复评。

学校现有教师63人,其中小学高级教师34人,专科学历程度以上51人。学校有十多位教师荣获市、区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优秀辅导员,有一大批教师的经验论文、课例在市、区中获奖,是一支师德高尚、勇于拼搏、敢于创新、不断进取的团队。

在06/07年度镇学生运动会中,学校代表队获得了甲组第一名,四名体育健儿代表镇参加区运动会取得了喜人的佳绩。

在04/05、05/06连续两个年度评为莲下镇德育先进单位。

在05年7月被评为“澄海区教育系统四五普法先进单位”。

05/06年度获镇教育质量评估一类学校第三名。

06年9月我校图书室评为澄海区“十佳基层图书室”。

05年6月学校评为“汕头市示范家长学校”。

校队部室于06年评为广东省达标队部室。

03、04、05、06年度评为澄海区“红旗大队”。

南湾妈宫(天后宫)

村内妈宫,又称天后宫,为乡民的精神信仰宝地。建于明嘉靖年间(约1522年),经清同治、光绪年间两次重修,现占地约1亩,潮汕地区经典建筑格局,融潮州木雕,石雕,嵌瓷,漆画......为一体的艺术宝地,装饰精美。宫内驻有妈祖两尊,其中传奇色彩不言而喻。门匾中间为“莆湄驻灵”,另存有明朝南湾公墓碑一块。

澄海区国际玩具商贸物流城-“宝奥城”

汕头澄海国际玩具商贸物流城是由广东宝奥现代物流投资有限公司兴建,简称“宝奥城”,项目首期建设614亩,首期投资超30亿元,是广东省重点建设项目。依托澄海现有的国际玩具支柱产业,将建成集批发、零售、展示、体验、服务及商贸为一体的现代玩具产业综合体。据了解,“宝奥城”项目建设进展顺利,截至8月底已经累计完成投资额超过5.63亿元。宝奥城项目建设内容包括四大平台(国际玩具采购平台、整合物流平台、国际会展商务平台、国家级电子商务平台)和三大中心(创意研发中心、金融服务中心和综合行政服务中心)。2014年2月“宝奥城”被省经信委列为广东省玩具礼品国际采购中心重点培育对象。

2014年,“宝奥城”项目计划完成投资额3亿元,主要建设内容有正大配送中心、货运超市一区、二区、国际玩具城及总部大楼一期,海关联检大楼、海关监管仓、车检场、宝奥物流基地以及园区道路工程等。目前,正大集团配送中心工程基本完成,已于8月份交付正大集团进场装修,2014年底将投入运营。货运超市一区已于今年1月份全面封顶,预计2016年初建成交付。国际玩具城一期及总部大楼工程预计2016年初全面竣工,宝奥立体仓库和物流加工中心工程预计2015年底全面竣工。该物流城大部分位于本乡郊区,金鸿公路东侧、永合排渠南侧。建成之后将为该乡里带来巨大收益。

文化

语言

语言——主要以潮州话闽南语系慢拍澄海区重低音口音,与澄城相同);

大多会说粤语(受港粤影视和临近珠三角地区影响);

越南语(普及官话后以潮汕地区风格普通话为主流);其它乌青激血话勿论(位居侨乡有新马泰英等外国语)。

民俗

游神社日——正月十三;

初一、十五拜老爷、各神生佛旦、神上天(送神)及中国各传统节日在这里都非常隆重。潮汕传统比较浓重,与潮汕传统风俗基本一致。

信仰

由于信仰无对错不拘束而形成了以潮汕特色拜老爷(儒释道家大融合),有妈祖(林氏天妃,南湾以海上活动为主)、土地爷(槐阴老爷)、将军爷等神庙,拜家神同样受重视(公婆、祖公、门神为主).村内有依莲佛堂,信仰释伽牟尼,却大体上佛道不分家,佛与老爷一起拜(潮汕特色),后生人也有人信雅威

姓氏

现有林、张、陈、邵、翁等21姓,林是主姓。

林姓主要来自莆田市又迁到古潮州府饶平县汫洲镇

张姓来自南洋;

陈姓来自澄城县

邵姓来自潮安区

翁姓来自汕头蓬洲。

澄海南湾林氏字辈

南湾林氏字辈:“仁义礼智,忠诚欣业,孝友传家”。

字辈由来:梅江公派下子孙【指居住于黄冈城周围的】辈序由来,据说当时紫垣公【第十一世祖】去请蔡申爷给我们做辈序时,他问;你有什么官职,紫垣公答;我是白身人,我有六个儿子,三个入秀才,我的对手亲家黄尚书【黄锦】,义子榜眼马芝奇,包侄进仕林仕科,亲孙实任雷州都司冘序,现任黄冈协台。蔡申爷听后立即写下;‘君仁高厚泽,源远兰桂香,孝友家声盛,诗书德庆长;’二十个字交给紫垣公。我们就从第十四世开始排起。澄海南湾等地林氏也是梅江公的子孙,他们是梅江公第八世孙---肃庵公的后裔,他们就没有采用上述二十个辈序。他们是在梅江公第十五世开始用;‘仁义礼智,忠诚欣业,孝友传家’。这十二个辈序。汫洲梅斋公派下子孙是从第十七开始采用;‘界趾绥眉,蔼吉祯祥,龙凤松树,桑稽瑞强’的辈序。黄冈林寨金锋公派下子孙是从第一世开始用;‘朝昇俊亮仕,在尔其哲惠,裔坤广开发,毕世宜荣贵’。这二十个辈序。白村碧春祖子孙从第十三世开始采用;‘启成书化育,继序庆重光,翌岱妙先德,佳祥福瑞丰;’的辈序。

摘自《潮汕林氏一些地区的辈序》作者:饶平县林远安

澄海南湾邵氏

澄海南湾邵氏入潮以“垂裕堂”为号,根据历史资料记载,澄海南湾邵氏公元1667年迁居南湾寨内,至今已有340多年历史。大潮汕平原较为集中邵姓的群体、集居地是澄海南湾和潮安东里,其它地方只是少数。祖先均来自福建蒲田。在桑蒲山上有一入潮汕地区始祖“政仪邵公之墓”,为潮汕两地邵氏兄弟认可的两地祖先墓。公元1984年,两地同年重新修缮“邵氏宗祠”,两地邵氏同祖同宗,手足一体。潮安东里邵氏以“永思堂”为号。南湾邵氏的“垂裕堂”有一定历史渊源,1927年,该宗祠为农民革命红色政权根据点熏解放后是南湾第一农星社社址。据对邵氏宗祠保存的第七世祖尔班公(生于1667年)神主牌分析,邵氏始祖约生于1500年,邵姓迁入南湾可能始于嘉靖初年。

南湾乡创于1500年前后,明未清代,“寨内”、“新地”尚未成乡,而是构成南湾乡的两个自然村。寨内乡、新地乡形成于1700年以后,仍是南湾一部分,寨内主姓张、邵、陈,这三姓也是寨内、新地创乡骨干氏族,在南湾近14000人口这大村,林、张和邵、陈四姓的存在及发展经历年代最长,澄海邵姓九成以上居于南湾。1985年全国人口普查时南湾邵姓为838人,在该村排第4位。1990年统计,全县邵姓930多人,湾头占850多人,绝大部分居于南湾寨内穴部分数据采用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原副院长李才进编著《三湾史略》一书雪。

新中国成立前,南湾邵氏有两位突出的革命人物,革命先驱者邵乐通,出生于1907年,就读于澄海县立中学,后在凤山学校教书。澄海区于1925年11月成立CY(共产主义青年团)澄海小组,12月成立共产主义青年团(CY)澄海县支部,有朱叟林、邵乐通等团员10人。1922年2月因工作需要“跨党”,在县城凤山小学成立中共澄海县支部,四月底,党、团支部分开,邵乐通被任命为县共青团团支部书记。1928年,邵乐通从陆丰市潜回澄海,同澄海革命组织取得联系,继续开展革命活动,但不幸病逝于澄海程洋岗。另一位是在上海的知名人士邵尧,资助中国共产党抗日,在日本侵华时,南湾20多名年轻人投奔其门下。解放后,南湾第一任党总支书记、乡长邵十二,支委有邵自敬、邵根深。南湾邵姓至今(含迁居汕尾市10户)共约320户,1600多人。邵氏兄弟另居住地为今天的潮安彩塘镇东里村,旧村名“打铁东陇”,为不与澄海东陇重名而于1945年改称现名。据《彩塘镇志》,该村系于明代中叶由邵姓初创。邵姓在东里村人口约430人。

代表人物

南湾比较出名的人物

林道乾,又名林悟梁,是明代澄海苏湾都南湾村(今湾头镇)人。青年时代曾当府小吏,有计谋,善机智。及后从事海上反海禁活动达30余年。足迹遍及台湾、安南、吕宋、泰国柬埔寨等地区和国家。成为明代拓殖南洋的著名人物。

明嘉靖末年,道乾常公行南海上活动,专以剽略为务。初,偕同朱良宝(澄海区人)率众3000人归降朝廷地方官,得食膏腴田千余亩。至“隆庆时朝廷横海将军郭成常调道乾及莫应敷(原许朝光部下,后杀朝光)征战曾一本(大莱芜一战,一本投海死),乾剑斩辛继新老末献。于是军中大事悉咨询乾(明《武功录·林道乾诸(朱)良宝林凤列传》以下称《乾传》)。“乾为人有风望,智力无二,好割据一方自雄。所至辄不忍贪淫之性,掘人坟墓,淫人妻小,蚕食人田土。常擅山海之禁以为利”《乾传》。明中叶,朝廷在沿海实施海禁,严令边民不得引寇入境,不得与外夷作买卖。至明嘉靖年间海禁更严,而道乾则组织200余人与朝廷抗衡,以武装掩护海上商贩活动,骚扰官军。他冲破禁令而获利。其时,“里中皆畏乾,莫敢有后言,偶有人侦伺他,道乾闻知必大怒。‘据膏腴之田,以自安固’。他自谓不能居人下,恒欲收招海上精兵,发动举事《乾传》。嘉靖四十二(1563)在一次抗争中,道乾被朝廷都督俞大猷所追逐,遁入鸡笼(今基隆市,见俞正燮癸巳存稿》卷五)。后退赤嵌城(今台湾台南)。道乾遂以此为据点,名北海(《大清一统志》古迹)。嘉靖四十五年(1566)三月,乾监督造船50余只,以南澳岛为基地,攻诏安县五都等地,又被闽都督俞大所败。是时倭寇扰闽,为大将戚继光所破,倭遁去,居于此,道乾怕为寇所并,又惧官军追击,率众抵占城(越南中部),攘其边地以居(《明史》·鸡笼传),旋又回潮州市朱载坖隆庆元年(1567)(注:旧县志作嘉靖末年,今依《溪东寨碑记》改正)十二月至翌年三月,道乾率众两次攻打澄海藩卫溪东寨,第一次攻寨被陈求默(寨勇)击退;第二次攻寨道乾改变策略,寨遂破。经过几次与官军抗衡之后,道乾回到旧部,他乃深沟高垒,日夜以丝绵为甲,治战舰,派差使飞挽粟至海上,此时道乾志在海岛。朝廷官军窥其踪迹,派制置使殷正茂佯宽假乾罪说:“令而得以功赎。”于是隆庆四年(1570)道乾受朝廷安抚,安置于潮阳区招收部下尾村。后道乾见朝廷不信任,谋“不意图之”。是时“乾有侄名茂,先在彭亨国(今马来西亚东部)为都夷使,修书约乾。乾与参政使陈奎商议,认为业已远沦异域,不复还矣”《乾传》。于是再图举事,将公文17扎,原封交还,率众离去。此后道乾积极造船,悬赏招募,附者日众。

万历元年(1573)三月,朝廷派总兵张元勋围攻道乾,此次官军谎称“道乾投水死”。其实,道乾突围后率众抵柬埔寨,拿出囊中装500金,帛50纯奉献寨主,委任乾为“把水使”。南明制置使闻道乾所在,遂下令罗、安南索乾,但此时道乾早已回潮州市了。回潮州后发掘以前埋的金银财宝,又招募100多名潮人,携财带人直奔暹罗,帆经吕宋\u003c注:时万历四年(1576)),至暹罗渤泥(今称大年)住下来。迫于明王朝压力,“暹罗番王授计合擒乾,乾发觉,调动舻往佛丑海屿而去,竟莫知所终。道乾之遁已鼠窜也”《乾传》。因乾与同党有矛盾,内部产生残杀之机七“当是时以诸将视缚乾,如缚婴儿,直易易耳”《乾传》。道乾终于被戮杀而死。(后外面谎称他自制土炮炸死)。

又据泰侨史资料记载,先是道乾于万历年间率潮属2000余人,白船100只,在北大年居下来,这是历史上早期大规模旅泰发展贸易的纪录。道乾受到北大年国王的赏识,将女儿嫁给他,并“划出所属之地若干,使道乾率众居之”(温雄飞《南洋华侨通史》)。乾与当地人和睦相处,被尊为掌握大年“客长”。乾死后,当地人把大年港命名为“道乾港”,他的故事至今仍在泰国华侨中流传。

林道乾籍贯考录

△福建泉州人(上海辞书出版由社1979年版缩印本辞海》1272页)

△福建泉州人,一说澄海区人(上海辞书出版社有限公司1999年新版《辞海·中册》3614页)

△澄海县蛇浦都月浦人(清·康熙版《澄海县志》第五册卷之十九)

△澄海县舵浦都月浦人(清·雍正版《澄海县志》第四册卷之二十)

△澄海县苏湾都南湾村人(今湾头镇)(1992年新版《澄海县志·人物传》卷三十四838—839页)

△澄海县苏湾都南湾人(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4年版《潮汕百科全书》331页)

△澄海县南湾村人,志称惠来县人误(1949年版邑人李勋《说映》卷十二242页)

△惠来的林道乾(1995年版杜松年《潮汕大文化》106-107页)

澄海区南湾村人(1995年12月30日陈锡坡《林道乾究竟何许人》)

△澄海县苏湾都南湾村(1996年4月22日黄绿波《传奇人物林道乾》)

△澄海苏湾都南湾村(今湾头镇)人(2000年3月2日陈由亮《林道乾:早期海外贸易开拓者》载《汕头广播电视》)

\u003c原栽澄海《文博信息》108期杜辛供稿\u003e

原深圳市副市长——林辉煌;

当代著名语言学家、音韵学家、文学家、教育家、文化学者——林伦伦

花生育种专家邵舜梦;

中国优秀民营企业家”黄学敏等。

参考资料

广东省汕头市澄海区莲下镇南湾村地名介绍.博雅地名网.2021-0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