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陵溪
又海陵溪州北八十里入兴化市境,合高邮河入宝应县,西北通射阳湖镇,东接马长汀。又兴化海陵溪在县西十五里,自泰州北浦汀河流经县西北,又西北经宝应县界入射阳湖。康熙帝乙丑《扬州志》:海陵一溪历三州县,南至泰州市,中过兴化,北至宝应皆同一溪。
正文
海陵是苏中里下河地区腹部南北走向的天然河道,数千年以来一直发挥着引排和航运作用。清刘宝楠《宝应图经》河渠志对此河有详述,摘录如下:
万历《扬州志》、《宝应志》:陵一作冷,俗呼琵琶头,在县东九十里,西北通射阳湖,接马长汀。《郡国利病书》略同,又云,泰州浦汀河州治北自鱼行坝直抵兴化市、高邮市、宝应县,即海陵溪也。又海陵溪州北八十里入兴化境,合高邮河入宝应,西北通射阳湖镇,东接马长汀。又兴化县:海陵溪县西北十五里。案,马万河河乃汀误。《读史方舆纪要》:宝应县海陵溪自兴化县流入界与马长汀相接。又云,一名卤汀河,河自泰州鱼行坝入兴化、高邮、宝应之通津。乾隆《江南志》:横京河在高邮州东比七十里,亦名海陵溪,东通兴化,西入射阳湖。又云,海陵溪界高邮、兴化、宝应、泰州市,南受泰州、召伯、高邮诸水,西北入射阳湖,其在泰州者一名浦汀河
以上叙述讲了射阳湖以南海陵溪的历史,而射阳湖中及往北历史上仍有海陵溪,只是因黄淮泛滥而过早的淤塞了,在今西安丰镇境内己找不出它的踪迹,只留下凌(林)溪一个地名而己。《宝应图经》又载:《郡国利病书》:黄浦溪在淮安区治南六十里,东南至故晋口入射阳湖,又云:黄浦县北二十里,西南通运河,东入海凌溪。乾隆《江南志》海凌溪作凌溪。明宝应县嘉靖县志略:凌溪在射阳湖镇西,上通黄浦溪。《溪堂琐记》曰:绿草荡中有海陵溪,十三条河口河水由此下流。
综上叙述可知在西安丰镇境内西部确实存在海凌溪,曾经作为古沟的一段。海凌溪自海陵泰州城向北至西安丰至今仍发挥着它的作用,只是河道的各称不同,而泾、涧下游地段因黄淮泛滥而湮没了,而再向北至益林、东沟,海陵溪依然存在,它的江淮水运功能被里运河所取代。至于海陵区名称的来历就难说了,或是以河名县,亦或以县名河。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6gwu.com/id.php on line 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