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乡市博物馆(Xinxiang Museum)位于河南省新乡市人民东路697号,是集收藏、研究、陈列、教育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地方历史博物馆,为国家二级博物馆,现任馆长为郝永飞。
新乡市博物馆前身系平原省博物馆,始建于1949年,1958年改用现名,1973年郭沫若为博物馆题写馆名。新乡市博物馆70年来几经变迁,二十世纪50年代位于卫河公园中的河朔图书馆,当时陈列室仅有100平方米。1965年在人民公园建成800平方米的文物陈列室,1980年在今体育中心位置建成三层藏品楼,保存环境得到一定改善。1996年,新乡市博物馆迁至和平路南段一座新建的四层楼房。2002年,博物馆又搬至平原省委旧址。2011年,新乡市博物馆的新馆——平原博物院建成。同年11月,新乡市博物馆免费对社会公众开放。
新乡市博物馆的新馆——平原博物院规划总用地面积7.5公顷,总建筑面积52585平方米,地上三层建筑。新乡市博物馆与档案馆、史志局共用这个建筑。博物馆办公、库房、展厅面积共三万余平方米,拥有现代化展厅19个,包括文物展厅、专家研讨厅、观众互动厅、纪念品展示厅。博物馆的基本陈列包括《牧野华章——新乡历史文物展》《馆藏青铜器展》《馆藏陶瓷展》《造像艺术展》《馆藏书画展》《馆藏拓片展》 六个展览。博物馆藏品包括陶瓷、书画、青铜、玉石、碑帖等种类,尤以商周青铜器、明清书画、历代碑帖拓片等著称。截至2023年7月,博物馆拥有30000余件(套)藏品。重要馆藏有商代牛首爵、建瓷观音、商代青玉、关羽铜造像、赵孟頫行书五言诗轴、郑板桥水墨竹石兰图轴等。
新乡市博物馆先后荣获“河南省社会科学普及基地”"全国社会科学普及教育基地”“河南省文明单位”“全省文物信息宣传先进单位”“河南省文明博物馆”“河南省优秀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新乡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等荣誉称号。
历史沿革
新乡市博物馆前身是成立于1949 年9月的平原省文物管理委员会文物组,对外称为平原省博物馆。二十世纪50年代,博物馆位于卫河公园中的河朔图书馆,当时陈列室仅有100平方米,需要经常搭建临时棚舍进行展览。1958年,博物馆改用现名。1965年,新乡博物馆在人民公园建成800平方米的文物陈列室。1973年,郭沫若为博物馆题写馆名。1980年,博物馆在今体育中心位置建成三层藏品楼,保存环境得到一定改善。1996年,因建体育中心用地需要,新乡市博物馆迁至和平路南段一座新建的四层楼房(现为新乡市演艺公司)。2002年,博物馆又搬至平原省委旧址,省委旧址是建国初期平原省省会设在新乡的遗留建筑。2011年,建筑面积达52585平方米的新馆建成,与档案馆、史志局共用这个建筑。同年11月,新乡市博物馆免费对社会公众开放。
方位布局
场馆设计
新乡市博物馆的新馆——平原博物院,地处新乡市新区科技文化广场中心,规划总用地面积7.5公顷,总建筑面积52585平方米,地上三层建筑。平原博物院建筑以“华夏之光”“历史年轮”“太行山势”为设计理念,整体造型简约而灵动,外观严谨又具创意,表现出庄重、大气、包容的建筑性格特征与自身独特的文化气质,是新乡市十大标志性建筑之一。
馆内布局
博物馆办公、库房、展厅面积共三万余平米,拥有现代化展厅19个,包括文物展厅、专家研讨厅、观众互动厅、纪念品展示厅。常设展厅有《牧野华章——新乡历史文物展》四个展厅,《馆藏青铜器展》两个展厅,《馆藏陶瓷展》两个展厅,《造像艺术展》两个展厅,以及《馆藏书画展》《馆藏拓片展》各一个展厅。
展览陈列
基本陈列
牧野华章
基本陈列《牧野华章——新乡历史文物展》在四个展厅展示,面积约2800平方米。《牧野华章》陈列以历史发展为主线,通过近400件精美的文物、丰富的展陈形式书写出原始社会、夏商周、汉魏隋唐、宋元明清各个时期的文明发展篇章,展现了牧野大地悠久的历史文化和独特的人文精神,让参观者有一次了解、感知新乡古代历史文化的美妙之旅。
新乡市博物馆的两件镇馆之宝(一件为商代的带四字铭文的牛首爵,一件为商代战神青玉鸮)就在此陈列的第二展厅展出。此外,参观者还能看到相当于现在的蒸锅的灰陶,现藏于国家博物馆重230公斤的子龙鼎复制品、与河南省简称有关系的白陶象尊、可以用在军事领域的汉代茧形彩陶壶、汉墓中公元180年的陶灶模型、中国文化史上四大发现之一(殷墟甲骨文、孔子宅壁旧藏古文经书、汲冢竹书、敦煌藏经洞)汲冢竹书浮雕墙、色彩绚丽的唐三彩、潞简王的第三个儿子朱常淓所监制的潞王琴等精美的文物和听到其背后有趣的历史故事。
夏、商、周时期
展示地点在牧野华章二厅,历史进入文明的“轴心时代”——中国的夏商周时期,作为先商部族的发源地、商王朝的京之地、西周共国、春秋卫地、战国韩、赵、魏犬牙交错之地,牧野地区是中国最早进入文明时代的地区之一,辉县孟庄遗址三叠城、凤泉区潞王坟城固宝山遗址、辉县共城故城、辉县琉璃阁遗址商周墓地、辉县固围村战国魏王宣墓等数不清的物证折射出文明的辉煌。
秦、汉、魏、西晋、北朝、隋、唐时期
展示地点在牧野华章三厅,自秦至唐,是中国历史上文化百川汇流,经济诸业兴盛的时期,汉魏时期的战乱使各民族的融合流迁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广度,为唐代的繁荣打下了基础。汉时的新中乡,至杨坚开皇六年(公元586年)始置新乡县。这里所出众多汉唐墓葬,是当时平原百姓生产生活的物质见证。
宋、金、元、明、清时期
展示地点在牧野华章四厅,宋元明清时期,中国封建社会从鼎盛逐步走向衰落,但它却全方位、多层面地将中国传统文化推向极致。新乡丰富的文物遗存,表现出一个走向平民性和世俗化社会所特有的风貌。
古代青铜展
《馆藏青铜器展》有两个展厅,展出了246件(套)青铜礼器、工具、兵器、车马器、铜镜等类别,以青铜器深沉博大的独特风格和特有的艺术魅力,反映了历史上不同时期的社会制度,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状况,展示出青铜岁月的灿烂和苍茫。
陶瓷展
瓷器的发明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对人类文明的独特贡献,《馆藏陶瓷展》有两个展厅,以馆藏传世的128件瓷器为重点,展现了从商代到清代延绵不断的中国瓷器发展历程和绚丽辉煌的陶瓷文化。新乡市博物馆的一件镇馆之宝明代天启款建瓷观音在这里展出。
造像艺术展
《造像艺术展》展出了99件各时期的造像,其中不乏件精美的重量级文物造像,如镇馆之宝清代铜关公像、明代永乐年的白石大势至菩萨等。《造像艺术展》有两个展厅。
书画展
新乡市博物馆收藏的书画作品数量多、种类广,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在河南省省内各级博物馆中,新乡市博物馆书画藏品的数量和质量名列前茅。在书画藏品中,除了有赵孟頫、王铎、董其昌等人的名家大作,还有郭淲、畅中伦、史春荃等新乡当地书画艺术家的作品,这些作品一方面反映明、清、民国时期中国书画发展的主要脉络与时代特点,另一方面也是研究新乡地方历史文化的重要窗口。
《馆藏书画展》展览展出文物42件套、共58幅,其中一级文物7件、二级文物23件、三级文物12件。书法家有赵孟頫、张瑞图、王铎、董其昌、刘墉、何绍基、翁同龢、徐世昌等人,画家有边文进、张路、陆远、恽南田、郑板桥、郭淲、郎世宁、史春等。
拓片展
喜欢书法的参观者可以到《馆藏拓片展》来看看,这个展览展出54件(套)历代拓片,从弘扬书法艺术的角度出发遴选了在书法史上颇具影响的碑拓珍品,供参观者观摩鉴赏。在这里可以与同名拓零距离接触、与古代书家对话,体味中华书法文化的源远、博大。
临时展览
非洲雕刻艺术展
2011年12月24日至2012年2月13日在新乡市博物馆免费公开展出“非洲雕刻文物艺术展”。 非洲雕刻文物艺术展”共展出159件文物,所有文物来自非洲的刚果、赞比亚等国家,包括面具、人物圆雕、祭祀、生活用品等,大部分以木质为主,兼有象牙、皮革文物。文物年代跨度从十六世纪到现代,反映了非洲国家特有的传统文化与艺术特色。非洲雕刻文物艺术展是一个以非洲古代雕塑艺术品为主的专题展览,内容包括木雕、石雕、陶塑、骨雕、面具、铃鼓、器皿等,以及与图腾崇拜、祭祀、音乐、葬习、生活密切相关的精品文物。非洲雕刻文物艺术展的每一件文物都保留着人类自然淳朴的创作情感,凝聚着非洲部族人民的勤劳和智慧。通过它们,能够进一步加深中国人民对非洲的认识,感受非洲历史文化的积淀厚重和博大精深,增强中非人民之间心灵的对话和感情的沟通,更好地促进中非之间的文化交流和发展。
《太行物语 匠心独运》根雕艺术巡展
为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工匠精神,传承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人民群众新年文化生活,2018年2月6日,由新乡市博物馆、新乡市文联、红旗区政府联合主办的《太行物语 匠心独运》根雕艺术巡展在新乡市博物馆开幕,展期至3月6日。此次展览共展出人物、山水、花鸟根雕作品80余件,是“七分天成”和“三分匠心”的完美融合,充分展现了“一根一世界”的独特魅力。展览既丰富了群众的新年文化生活,也为根雕艺术提供了展出平台,推动根雕艺术的发展,使这一古老的艺术瑰宝在新时代焕发更强的活力,彰显更多的光彩。
中国宋朝的五大名窑图片展
2020年4月2日,新乡市博物馆筹办的《中国宋朝的五大名窑》图片展顺利开展,该展以图文并茂的形式为参观者展现了宋代瓷器辉煌的成就。宋瓷可以说在形态、色彩、纹理乃至光亮的表现上都达到了科学技术与工艺美术的高峰。而此时出现的“五大名窑”——定窑、汝窑、官窑、哥窑、钧窑,正是两宋时期南北诸多名窑中的杰出代表。汝窑之浑厚,钧窑之绚丽,官窑之古朴,哥窑之典雅,定窑之纯净,以其自身所特有的表现力在艺术的长河中静静流淌。为祖国的瓷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五大名窑的出现,是中国陶瓷在世界文明史上崭露头角的开始,奠定了中国陶瓷在世界范围内不可动摇的主导地位。
翰墨书新篇——侯德昌书法新作展
2020年6月15日,《翰墨书新篇——侯德昌书法新作展》在新乡市博物馆开展,展期为10天。侯德昌先生1934年1月30日出生于辉县市孟庄,太行山前农家子弟。他勤学苦修,在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毕业后留校任教,现任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几十年来侯德昌先生潜心研究中国传统书画艺术,其成就博得艺苑赞许,特别是镶嵌在毛主席纪念堂的书法和人民大会堂东大厅的大型国画《幽燕金秋图》,是新闻联播出镜率最高的旷世瑰宝,也是家乡的荣耀与骄傲。此次书法展共展出作品100余件,侯德昌先生将书法艺术融入习近平治国理政的经典词句,把涉及战略、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文明、党建、外交国际关系等不同层面的关键词用不同的书法形式表现出来,体现了领袖独特的语言风格和人格魅力。本次展览以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为契机,让观众在欣赏书法美的同时,能够更深入了解党和国家的治理发展理念和执政方略。
新乡市无偿献血大型图片展
2020年10月1日是《献血法》颁布实施20周年,为全面展示新乡市无偿献血工作在各个时期的光辉历程及取得的成就,颂扬新乡人民参与无偿献血的无私奉献精神,在新乡市倡导“关爱他人、善待生命、助人为乐”的文明新风尚,巩固新乡市全国文明城市成果,市文明办、市卫计委、市博物馆、市献血办联合举办“新乡市无偿献血与文明同行20年暨《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实施20周年大型图片展”。展期至10月14日,在临展一厅展出。本次展览共有八个部分,详细介绍新乡市20年无偿献血工作发展历程,截至2017年新乡市已建立了近35万人的固定献血队伍、500余人的无偿机采血小板队伍、800余人的稀有血型者队伍、300人的无偿献血志愿者队伍。
重要藏品
博物馆藏品包括陶瓷、书画、青铜、玉石、碑帖等种类,尤以商周青铜器、明清书画、历代碑帖拓片等著称。截至2023年7月,博物馆拥有30000余件(套)藏品。
商代牛首爵
商代牛首爵是新乡市博物馆六大镇馆之宝之一。爵是当时很常见的酒器,也是君主国家贵族的封号,如爵位、爵士等,爵一般不带盖,带盖的爵非常罕见。盖子上的牛头制造的极为精巧灵动,牛角呈月牙形状,明显是水牛而不是黄牛,艺术来源于生活,说明当时水牛在辉县市普遍,透露出的信息是当时这里气候温暖湿润,生存着很多大象、水牛、犀牛等动物,以物知史,这就是文物的巨大价值所在。
建瓷观音
建瓷观音是“天启年”款德化白瓷,德化白瓷因窑址位于福建省德化县而得名,德化白瓷因其产品制作精细,釉面滋润似脂,故有“象牙白”、“鹅绒白”等美称。观世音头梳高髻,上斜插一龙首发簪,胸前佩带荷花璎珞。衣纹层次清晰干练,右手自然放在右膝上,左手自然叠放在右手上,天启年”是明代皇帝朱由校的年号,在人类历史长河中仅存短暂的七年时间,保留下来的文物极少,所以此件带有“天启年”款的白釉高髻坐式观音的宝贵价值显得尤其重要,是新乡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它将为研究考证德化窑明代瓷器的历史、工艺雕塑,以及断代分期等等起着重要的作用,是可靠的实物证据。
商代青玉鸮
新乡市博物馆收藏的这件商代玉鸮,是难得一见的珍品。它为立体圆雕,高4.6cm,宽3.3cm,厚3.5cm,和田青白玉,油润压手,玉质极好,无疑是籽料琢成。两侧局部有老土红沁,颜色深浅不一、层次分明。鸮作站立状,圆雕,勾啄, 目字形大眼,眼珠稍突出,双立耳,小耳上竖。突胸,双翼并拢,短尾下垂,头顶饰一斜穿呈圆形孔,可以穿绳佩戴,应属于“佩饰玉”。胸饰羽毛纹,双翼、头背部皆饰云雷纹。对比妇好墓出土的那件玉鸮,新乡市博物馆这件块头略小,但玉质更优,沁色更美,被评为新乡市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之一。
鸮,古时又叫“”,也就是今天人们俗称的“猫头鹰”。商人把“鸮”奉为“战神”,视其克敌制胜、消灭兵灾的神灵,也有些专家认为商人把“鸮”作为了地位和权力的象征。其实商朝和鸟有着很深的渊源,据《诗经·商颂·玄鸟》说:“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商部族是最早以鸟为图腾的。早在洪荒时代,由于自身能力的限制,古人对天地、山川草木、飞禽走兽顶礼膜拜,相信“天人合一”的观念,借用奇异的事物托生演化,慢慢地就形成了各种与大自然万物相关的图腾崇拜。到了商部落,神话托生思想被继续发扬光大,于是商部落成员就借玄鸟来记述本民族的起源。商族以鸟为图腾,不仅有“玄鸟生商”的故事以及甲骨卜辞可以为证,并且在商代青铜中也能找到遗痕,在青铜纹饰中,鸟纹的大量出现,就是商族图腾崇拜的一个有力的证据。
关羽铜造像
关羽,本字长生,后改字云长,河东郡解县(今运城市)人,雅号“美公”,中国三国时期著名武将。关羽去世后,逐渐被神化,民间尊其为“关公”,历代朝廷多有褒封,崇为“武圣”,与“文圣”孔子齐名。关羽造像常以立像、读书像、跨马像居多,而新乡市博物馆馆藏这件关羽铜造像为关羽单独坐像,高172cm,宽130cm,重587公斤。关羽造像头戴包巾,巾带飘垂于双肩,鼻与眉弓高突,微合二目,五绺胡须飘散胸前,身穿宝甲,虎头护腹,护肩,腰束带成结,自然飘垂,下着战裙,脚穿战靴,游戏坐,左手按在左腿上,右手握拳平放于右。此尊铜造像曾参加国家文物局组织的“三国文物展”,先后多次赴韩国、日本、香港特别行政区等地做巡回展览。
赵孟頫行书五言诗轴
此轴为绢本绫裱,80年代由故宫博物院精心装池。画心高129厘米、宽48厘米,内容为赵孟頫书唐代杜甫舟中夜雪。作品气势贯通、笔力遒劲,为赵孟頫存世书法作品精品之一。更是赵孟頫存世书法墨迹中难得一见的大字作品。赵孟頫是赵匡胤十一世孙,字陈子昂,号松雪道人,湖州市(今浙江湖州)人。元代著名画家,楷书四大家之一,被称为“元人冠冕”。此轴,可谓双绝,诗圣杜甫的诗,情真意切,可谓一绝;以书法名天下的赵孟頫字,浑然一体,气势贯通,又是一绝。为新乡市博物馆馆藏的字画精品。
郑板桥水墨竹石兰图轴
清代。纸本、绫裱,画心高141厘米,宽70厘米。此图轴以竹、石、兰为描绘对象,构图得体,墨色精到,浓淡适宜,笔力遒劲,枝枝着意,叶叶含情,有题画诗曰:“君是兰花我竹枝,山中相对免相思。世人只做红尘梦,那晓清风皓月时。”笔精墨妙,意远旨深,观之令人赏心悦目,为郑板桥代表作品之一。郑板桥(1693-1765),清代书画家,文学家。名,字克柔,号板桥。江苏兴化人,乾隆元年进士。“扬州八怪”主要代表,诗、书、画三绝。
子龙鼎
子龙鼎据传于20世纪20年代出土于新乡辉县,后流入日本和香港特别行政区,直到2006年由国家出资从香港购回,现存于国家博物馆。这件子龙鼎为一比一复制品,通高103厘米,重230公斤,形体巨大、造型雄伟,纹饰图案是庄严、神秘的兽面纹。器厚立耳,微外撇,外侧饰两周凹弦纹,下承三蹄足。器颈部以云雷纹为地,周饰2类6组浮雕式纹,足上端饰高浮雕式饕餮纹,下衬三周凸弦纹。因刻有“子龙”铭文而得名,所铸铭文“子龙”之“子”字较小,下“龙”字以双线勾勒,劲有力,恰如一竖立且尾部向右上盘卷的龙形,圆目,张口,生动传神。它是目前中国已知商末周初时期的最大圆鼎,与著名的国宝司母戊方鼎同出土于河南,这一方一圆,合称商代重器双璧。
白陶象尊
这件白陶象尊,是商代的一件珍品,白陶顾名思义指的是胎里外都呈白色的陶器,是用高岭土烧制,但烧成温度没达到上千度的高温,所以它是陶和瓷器的过度作品,比同时期的陶器工艺精致细腻许多。《礼记》中记载:“商人尚白,周人尚赤”,意思是商代人以崇尚白颜色为尊贵,周代人崇尚红色。大象与河南省有很深的源缘,河南省的简称“豫”就源于大象,“豫”字在甲骨文里的含义是左边一个人右边牵着一头大象。据考证,古时候中原地区生活有许多热带雨林动物,大象、鹿、犀牛等,因此河南又有“大象王国”之称,这件“白陶象尊”的出土,更证实了这一点。
彩绘茧形陶壶
这件彩绘茧形陶壶是一件西汉的珍贵文物。汉代是中国历史上空前繁荣的时代,丝绸之路的开辟,大大促进了东西方文明的交流,汉代的制陶技术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这件彩绘茧形陶壶是1965年在新乡市火电厂汉墓出土的,高36.5厘米,器形硕大,造型独特,壶身做成了一个饱满的椭圆形,就像一个巨大的蚕茧,所以得名“茧形壶”。壶口与壶底分别位于壶身中部上下对应的地方。壶身还装饰有红、白、绿相间的彩绘流云纹,纹饰清晰,色彩鲜艳,给人一种古朴、华丽的美感。
由于彩绘陶器的制作是在烧好的陶器表面画上颜色,颜色没有经过火的焙烧,与陶胎粘结不够紧密,很容易剥落。而这件彩绘茧形壶,历经2000年的历史沉淀,保存到今天,依然器形完整,色彩鲜艳,显得弥足珍贵。因此这件茧型壶在70年代还多次到英国、法国、意大利等十几个国家巡回展出,受到海内外观众的一致好评。
绳纹灰陶甗
绳纹灰陶甗(汉语拼音:yǎn,读音同“演”) ,高51厘米,口径31.5厘米,圆形,侈口,腹下设袋状足,出土于新乡辉县孟庄。甗最早出现于新石器时代,开始为陶质,原为烹用的厨具,后作为礼器流行于商至汉代。甗的造型分上下两部分,上部用以盛放食物,称为,下部是鬲,用以煮水,中间放箅子,子上有用来通蒸汽的洞孔,最外面有三只空心高足,用火加热底部鬲中的水,产生水蒸气把甑中的食物蒸熟。陶甗作为炊具,相当于现在的蒸锅,在当时非常重要,不仅显示劳动人民的智慧水平,也为研究原始社会陶器提供了有力的实物资料。
学术研究
多年来,新乡市博物馆在完成日常免费开放等工作以外,积极投入学术研究,参加国家、省、市各级学术成果评比。2020年,新乡市社科联根据《新乡市社科联2020年度调研课题指南》要求,确定510项申报课题为新乡市社科联2020年度调研课题项目,并予立项。新乡市博物馆专业技术人员积极申报,共有9项课题入选。此外,7月经过信息中心汇总共有13篇学术成果申报本年度河南省博物馆学会优秀成果奖评选。这些课题都紧紧围绕馆藏文物和业务工作,为充实新乡市博物馆学术研究成果,挖掘馆藏文物价值具有重大意义。
参考资料
文化活动
艾草花束互动活动
中国传统节日,凝结着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情感,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和思想情怀。为了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美德,新乡市博物馆在2022年端午节期间组织开展了“艾草花束”互动活动。活动中,以艾草、细叶尤加利、菖蒲叶、喷泉草、清香木、黄莺、黄金球等多种花草为主题,并配有香囊、卡片、五彩绳等充满节日气息的装饰,通过专业花束师的讲解,大家纷纷做出独具特色的祈福“艾草花束”。本次活动引导大家更好地了解、认同、喜爱传统节日,进而增强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传承节日民俗,营造节日的良好氛围。
博物馆里寻龙记直播活动
为营造节日文化氛围,吸引广大青少年朋友走进博物馆。2024年2月22日,新乡市博物馆联合新乡电视台举办以“寻龙”为主题的直播活动。在中国,龙是神话传说中的“祥瑞之兽”,也是中华文明的图腾象征;寓意着吉祥、幸福、美好。中华儿女都认同自己是“龙的传人”,中国龙也成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团结奋进的一种民族认同符号。讲解员以历史文物展与临展中的龙文物为主线,在活动中让孩子们找到了馆藏的青铜器、瓷器、玉器等珍贵文物里的“龙元素”,如龙纹扁足鼎、龙虎钱纹铜镜、青花云龙纹碗等,并了解到了文物背后的历史底蕴,让书本上的历史知识在文物的映衬下变得鲜活而生动,增强孩子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
百人牵钩主题互动活动
清明节既是自然节气,又是传统节日,而且是中国二十四节气中唯一的传统节日。它与春节、端午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24年4月4日清明节当天,新乡市博物馆举办了“传统习俗系列活动(一):百人‘牵钩’”主题互动活动。活动效仿中国古代春秋后期清明时节的“牵钩”习俗。此次活动分“历史课堂”和“互动体验”两大环节,参与者为5至16岁的青少年儿童及其家人。在历史课堂环节,大家共同学习清明节的相关知识,了解其历史发展与现状;在互动体验环节,参与者身穿汉服,一同体验“牵钩”之乐,感受春之活力。
对外交流
开封市博物馆借展文物
开封市博物馆将于2023年9月举办《王羲之十七帖》展览,为了丰富展览,向新乡市博物馆借用相关文物。达成初步协议后,两馆积极落实各项后续工作,制定详尽的借展方案,对文物的交接、安全保卫等方面作了充分地考虑和安排。新乡市博物馆借出的《清拓明“淳化阁帖”拓本》第六、七、八卷,收录了王羲之《十七帖》中部分内容,此帖有“法帖之祖”之誉,对后世影响深远。此次文物借展不仅促进了馆际之间的合作交流,还使馆藏文物资源共享,真正地让文物“活”了起来。
赴香港参展
由香港特别行政区康乐及文化事务署和河南省文物局联合主办,香港历史博物馆和河南博物院联合筹划的“天地之中——河南夏商周三代文明展”将于2024年4月3日至7月8日在香港历史博物馆展出。此次展览透过逾150件(套)文物,包括大型及成组的青铜器、玉器、陶器、骨器及卜骨等,介绍河南省省内重要的城址遗迹,以及三代的政治、社会、礼制及文化面貌。国家主导的夏商周断代工程和中华文明探源工程亦会在展览中加以介绍,以增进市民对国家历史研究工程和中华文明的认识。新乡市博物馆作为支持单位之一,特精选馆藏的玉鸮、三鸟铜尊、包金铜内玉援戈、白陶象尊以及鸟形把玉铲等五件商代珍贵文物参加此次展览。
所获荣誉
新乡市博物馆先后荣获“河南省社会科学普及基地”"全国社会科学普及教育基地”“河南省文明单位”“全省文物信息宣传先进单位”“河南省文明博物馆” “河南省优秀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新乡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等荣誉称号。
2020年12月21日,中国博物馆协会发布了第四批全国博物馆定级评估结果,新乡市博物馆被定级为国家二级博物馆。
参考资料
新博概述.新乡市博物馆.2024-04-09
第四批全国博物馆定级评估结果公布 河南有26家博物馆上榜.百家号-大河网.2024-04-09
广电第一时间 | 新乡:“博物馆+”战略 让文物“活”起来“火”起来.新乡新闻网.2024-04-09
镇馆之宝.新乡市博物馆.2024-04-09
河南省18个地市,每个城市选一个最具代表性的符号(名片或标签),你会选择什么?.大河报网.2024-04-09
植树护绿,致敬未来——新乡市博物馆党支部开展义务植树主题党日活动.新乡市博物馆.2024-04-09
参观须知.新乡博物馆.2024-04-09
基本陈列.新乡市博物馆.2024-04-09
牧野华章.新乡市博物馆.2024-04-09
牧野华章二厅.新乡市博物馆.2024-04-09
牧野华章三厅.新乡市博物馆.2024-04-09
牧野华章四厅.新乡市博物馆.2024-04-09
古代青铜.新乡市博物馆.2024-04-09
瓷器一厅.新乡市博物馆.2024-04-09
造像厅.新乡市博物馆.2024-04-09
造像二厅.新乡市博物馆.2024-04-14
书画厅.新乡市博物馆.2024-04-09
拓片厅.新乡市博物馆.2024-04-09
非洲雕塑艺术展.新乡市博物馆.2024-04-09
首页.新乡市博物馆.2024-04-09
中国宋朝的五大名窑图片展.新乡市博物馆.2024-04-09
翰墨书新篇——侯德昌书法新作展.新乡市博物馆.2024-04-09
新乡市无偿献血大型图片展.新乡市博物馆.2024-04-09
子龙鼎和牛头爵.新乡博物馆.2024-04-09
建瓷观音.新乡市博物馆.2024-04-09
青玉鸮.新乡市博物馆.2024-04-09
关羽铜造像.新乡博物馆.2024-04-09
赵孟頫行书五言诗轴.新乡市博物馆.2024-04-09
郑板桥水墨竹石兰图轴.新乡市博物馆.2024-04-09
白陶象尊.新乡市博物馆.2024-04-14
彩绘茧形陶壶.新乡市博物馆.2024-04-14
龙山文化和绳纹灰陶甗.新乡市博物馆.2024-04-14
我馆多个课题入选市社科联2020年度调研课题项目.新乡市博物馆.2024-04-09
端午清供——艾草花束.新乡市博物馆.2024-04-09
我馆联合电视台举办“博物馆里寻龙记”直播活动.新乡博物馆.2024-04-09
活动回顾 |《新博清明节传统习俗系列活动:百人“牵钩”》.新乡市博物馆.2024-04-09
我馆完成开封市博物馆借展文物交接工作.新乡市博物馆.2024-04-09
新乡市博物馆藏品将远赴香港参展.新乡市博物馆.2024-0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