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塔寺遗址是一个藏传佛教寺院遗址,位于凉州区城东20千米处的武南镇白塔村,内有藏式灵骨塔

白塔寺始建于孛儿只斤·窝阔台时期,其前身名叫东部幻化寺,藏语称作“谢尔智白代”。因寺内有大小佛塔百余座,又被称为“百塔寺”。公元1247年,西藏自治区萨迦派佛教领袖萨迦班智达与蒙古皇子阔端在此举行了著名的“凉州会晤”,寺址因此成为西藏归属祖国的重要历史见证地。2000年,白塔寺修复工程启动,历时4年基础建设后,于2004年完成了一期工程。在保护萨班灵骨的白塔遗址上,修建了高约19米的萨迦四祖的佛塔,以及其余数十座小塔,形成了一片白塔塔林。

2001年,白塔寺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4年,白塔寺被命名为甘肃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7年武威白塔寺被评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

简介

白塔寺遗址位于武威市武南镇白塔村刘家台庄, 始建于西夏以前,元、明、清重修、续建。是藏传佛教寺院遗址,是西藏自治区藏传佛教名僧萨迦班智达的圆寂之处,是我国历史上民族团结的象征。1998年调查并试掘,1999年对塔基作全面发掘,并试掘部分殿基,发掘面积共计1527平方米。

1239年,孛儿只斤·窝阔台孛儿只斤·窝阔台的皇子阔端驻凉州,为西凉王。其久攻西藏自治区不克,故邀西藏喇嘛教萨迦派四祖萨迦班智达来凉和谈。1247年,萨班作为西藏代表与阔端举行了具有历史意义的“凉州和谈”。至此,西藏归顺于元,使西藏结束了四百多年的分裂局面,正式纳入祖国版图。

萨迦班智达居凉州白塔寺,并将其改建为藏传佛教寺院,使之成为凉州四寺之首,名“东部幻化寺”。萨迦班智达圆寂后,阔端为其在寺内建灵骨塔一座,俗称白塔,寺因塔名,称“白塔寺”。萨迦派五祖八思巴续建。元末,毁于兵。明、清重修。

寺院有佛城、灵骨塔及塔院、塔林等建筑。大多毁于1927年地震和“文革”期间。现仅存白塔塔基、殿基、几座小型墓塔、萨班铜像等。其中,塔基为土心砖表结构,土心呈十字折角形,残高5.1米,外部砖饰为明代重修。基座下有两层方形台基黄土夯筑,边长26.75米。历年寺院遗址及白塔内出土有陶器、瓷器、钱币、藏文和文言文写经、泥塔婆等遗物。另存有明碑两通及清碑一通。

交通

甘肃武威凉州白塔交通白塔寺离市区较远,最好自驾车,或者坐去兰州市的长途客车也可以,但是不能走高速,只能是走上海—霍尔果斯公路的。我是由兰州方向去的,从高速下来,右转弯调头走312国道,大概行驶了15千米,左转弯有一条笔直开阔的大路,前行两千米就是白塔寺的大门了。从312国道上可以看见,如果坐长途车可以叫司机师傅停车。

美食:

可以去武威市市区里的北关小吃市场吃“三套车”——喝福茶、品腊汁肉、吃行面。

购物

念珠藻科念珠藻属的一种食用藻。因贴地生长,故称地皮或普通念珠藻。茶褐色,片状。主产于贵德、海东市西宁市门源回族自治县。生于海拔1800-2800米的干草原及荒漠化草原。资源量1500吨。耐干旱,干至手搓即碎,得水又能生长;耐寒冷,在-30℃仍能生存。传统副食品,民间采食已久,吃法颇多,可炒、烩、炖,亦可做馅,其味皆佳。

小贴士:

白塔寺藏语中称戛珠巴第寺,意即东部幻化寺,与金塔寺、莲花寺、海藏寺同称“凉州四部寺”,是元代驻扎在凉州的阔端太子为西藏自治区著名的佛教领袖萨迦班智达·贡嘎坚赞(萨迦班智达)而建。

参考资料

凉州百塔寺—西藏归属祖国的见证.武威市审计局.2024-02-23

中国历史上影响深远的“凉州会盟”.武威文体广电旅游网.2024-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