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东渔鼓是源于湖南省衡阳市祁东县的一种传统民间曲艺,以“渔鼓筒”为主要演奏乐器,并结合说唱进行表演。这种艺术形式在祁东、祁阳等地的农村地区广为流传,并逐渐传播到衡阳、郴州市、永州市等市以及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江西省等省份。2014年12月,祁东渔鼓作为湖南渔鼓的组成部分之一,被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渔鼓历史悠久,可以上溯至唐朝的“道情”。祁东渔鼓源于南宋时期,历经宋、元、明、清至民国时期的发展。有史可查的祁东渔鼓,可追溯到20世纪40年代中叶,刘贤忠以竹筒为乐器演唱历史故事,邹祖溪成为其传人并创立祁东渔鼓。1952年,邹祖溪将渔鼓引入官方艺术场合。1982年,“祁东渔鼓”正式定名。到20世纪90年代,祁东渔鼓融合多种戏曲元素,表演向戏剧化转化。后来,邹华山、邹昆山等艺人对传统形式进行改革,演变为祁东渔鼓戏。祁东渔鼓风格为无本可循、无曲可依,通俗易懂、伸缩自如,表演形式有对唱、表演唱、渔鼓小品、戏剧演唱等。祁东渔鼓属南派渔鼓,脱离传统单口渔鼓,加入本土的曲艺。
为了保护祁东渔鼓这一传统艺术形式,2012年祁东县职业中专设立了曲艺表演专业,以培养渔鼓表演和创作人才。并且,邹昆山被列为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邹华春为省级代表性传承人。祁东渔鼓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保存了丰富的传统演唱底本和曲目,展示了深厚的文化底蕴,而且其自成体系,对研究湘南民间艺术文化具有重要价值。
命名
渔鼓这种民间曲艺形式起源于唐代,南宋时开始用渔鼓和简板为伴奏乐器,始称渔鼓。
1982年,已故原湖南省曲协主席周汉平先生率专家组来祁考察,因祁东的渔鼓在演唱风格和表演手法上已自成流派,故定名为“祁东渔鼓”,这也是“祁东渔鼓”这种说法的正式由来。
历史沿革
渔鼓历史悠久,可以上溯至唐朝的“道情”,也就是道士们传道或者化募时所叙述的道家之事和道家之情。他们叙情的方式就是打渔鼓,唱道歌,所以“打渔鼓,唱道歌”是连起来说的,如唐代的《九真》《承天》(《唐会要》卷三十三)、《踏踏歌》(段常《续仙传》论蓝采和持拍板说唱者)。后来,“道情”为民间艺人所习用,宗教内容便渐趋淡化,改唱民间故事、中国神话和英雄故事,“道情、唱歌”的方式也演变为一种说唱的艺术形式。
到了元代,渔鼓已广为传唱。明清时期,渔鼓已形成了“有板有眼”的完整唱腔。著名爱国思想家王夫之(衡阳人)就作过《愚古词》(愚古即渔鼓)二十七首。从此,渔鼓道情便由宣扬道教出世思想的工具完全过渡为富有娱乐性、知识性的民间曲艺。
有史可查的祁东渔鼓,可追溯到20世纪40年代中叶,一位叫刘贤忠的烧瓦匠在白地市镇万福岭一带筑窑烧瓦,闲来无事时,捧着一个两尺竹筒拍筒敲打,演唱些历朝历代的趣闻和民间趣事,引得老百姓观看。祁东县民间艺人邹祖溪(艺名董乃积),因家在瓦窑附近,便常去听刘贤忠唱渔鼓,并拜在刘贤忠名下,成了刘贤忠在祁东的开山弟子。
邹祖溪是祁东渔鼓的创始人,最早是一名以唱“夜歌子”为生的民间歌郎,是一位曲艺天赋极高的民间艺人。他把祁东渔鼓带入丧堂之中,同时广收门徒,又把渔鼓带出丧堂,搭台演唱,在祁东县普及开来。在祁东、祁阳市一带至今还流传着唱“夜歌子”演唱形式。最早的渔鼓都是在“丧堂”中进行。在1952年中南戏曲观摩会上,邹祖溪演唱了祁江渔鼓《廖仁福的互助组》,首次把渔鼓带进了大雅之堂。从那以后,“祁东渔鼓”一代一代传了下去。
20世纪50年代末到七十年代末,祁东渔鼓这种地方曲艺,也被当作封建旧文化受到批判,广大渔鼓艺人被禁止外出“打渔鼓”,近三十年不闻祁东渔鼓声。
20世纪90年代祁东渔鼓逐渐成为一门综合性艺术。演唱一人一角与一人多角并存,以渔鼓调为主旋律的渔鼓音乐汲取了祁剧、京剧、越剧、黄梅戏、地花戏及祁阳小调的艺术精华,伴奏渗入了竹笛、唢呐等管弦乐,表演向戏剧化转化,出现了布景、道具等。渔鼓从艺人员从数人发展到400多人,60多个演唱队伍,并在此基础上成立了曲艺家协会。
2008年,祁东渔鼓被确定为湖南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祁东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为该项目的保护主体。
2014年12月,祁东渔鼓作为湖南渔鼓的组成部分之一,被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随后,形成了由湖南省文化馆(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牵头,统筹协调祁东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进行祁东渔鼓的各项保护传承活动。
邹华山、邹昆山等当地知名艺人,为了使祁东渔鼓这种民间曲艺更具有欣赏性,对传统的祁东渔鼓进行了改革,特别是将原来的舞台渔鼓由单敲独唱为主改为群体说唱表演,祁东渔鼓逐渐发展成为祁东渔鼓戏。2019年,祁东县登记在册的渔鼓艺人有236人,渔鼓队伍60余支。
分布地区
祁东渔鼓活跃在祁东、祁阳等地广大农村、乡镇,祁东渔鼓不但在祁东县内拥有庞大的观众群体,而且传唱到衡阳、郴州、永州等市及广东、广西、江西等省。
技艺特点
风格特点
祁东渔鼓主要风格为:无本可循、无曲可依,通俗易懂、伸缩自如。
现在,祁东渔鼓汲取祁剧、地花鼓及祁阳小调的艺术精华,生、旦、净、丑各显本色,唱、拉、念、做随机应变,连服装道具、舞台、布景等都充分运用到渔鼓演出之中。演出作品内容和形式上,不仅有传统的渔鼓大书,还有大量新编的渔鼓小品等等。
表演形式
祁东渔鼓表演分为对唱、表演唱、渔鼓小品、戏剧演唱等多种演唱方法,演唱极其灵活,除某些较短的曲段有固定曲词外,长篇均无固定唱本,只有四字一句的“桥路本”,记录故事情节概要,演唱时靠艺人临场发挥,随口编唱,对情节与人物逐一进行深刻细致的描绘,增加浓墨重彩的渲染,以达到预期的艺术效果。
祁东渔鼓表演形式有唱、说、做(表演)。
唱: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吟唱的形式,类似“似唱非唱、似说非说”,是一种抒情性的演唱,另一种是进入人物情绪内心的演唱。通常在这种情况下“祁剧”板腔体的“南北路起板”“导板”“慢皮”等结构都会在这里体现。或者偶尔为了引起观众的兴趣或者体现艺人的诙谐、幽默,艺人们也会根据剧目的需要演唱一两段耳熟能详的黄梅戏或者流行歌曲。在演唱声音上,祁东渔鼓在保持渔鼓自身的特色上也借鉴戏曲、民歌的发声方法。要求声音圆润、干净、明亮、气息运用自如、感情充沛,能准确地表达人物形象。
说:首先语言要采用祁东土话演唱,注意语言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上下句子要做到互为关联。咬字和吐字要清晰、准确。在吸收和遵循“南曲”曲律上的方法,学习兄弟曲种的演唱技艺,提倡“明四声”“清四呼”“分九音”等等。
做(表演):渔鼓表演动作没有大幅度的表演,主要集中体现在眼神、面部表情、手势、和体型上。
演奏乐器
祁东渔鼓采用长二尺四寸,圆周九寸大的无节竹筒,蒙上猪皮膜做成的“渔鼓筒”为主要演奏乐器,配合说唱的一种表演形式。其演唱方式较为简便,早年由一人抱鼓击节多角演唱,前奏、间奏及说白停顿处均可配击渔鼓,造成气势,轻重疾徐,有抑扬顿挫之妙。民国初年加入了月琴、云板,主唱者手弹月琴,伴奏者敲拍渔鼓、云板,还可对唱、伴唱。现在又加入了二胡、三弦琴、竹笛和电声等乐器,有多人分角演唱。
唱腔
祁东渔鼓舞台语言为“祁东土话”,祁东渔鼓是在山野抒情小曲及宗教歌曲影响下形成的渔鼓调,属单曲体板腔结构,为起、承、转、合四句式和微调式。渔鼓唱腔是由道士腔发展演变而来,因情节变化而派生出“道情”“正腔”“悲腔”“垛板”“散板”等几种唱腔,按字行腔,字少音多,唱词不同,行腔亦异,唱腔古朴、深沉、优美。
曲目曲词
衡东渔鼓曲目内容十分丰富,有“唐三千,宋八百”之说。据衡阳市艺人说,若以每晚演唱两小时计算,曲目不重复,可唱十多二十年之久。若分门别类,可分为大传、私访、小记三类。“大传”是从《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等书中取材。“私访”主要是演唱明君清官微服私访、除暴安良的故事。“小记”则是各种题材的小型曲目。
渔鼓演唱比较灵活,除某些较短的曲段有固定曲词外,长篇均无固定唱本,只有四字一句的“桥路本”,记录故事情节概要,演唱时靠艺人临场发挥,随口编唱,对情节与人物逐一进行深刻细致的描绘,增加浓墨重彩的渲染,以达到预期的艺术效果。曲词包括唱词和说白两部分,以唱为主,全篇唱词分为“引诗”“正词”“锁口”三个组成部分。所谓“引诗”即开场诗,多为四句。“正词”即唱词的主体、结构多是二、二、三的七字句式,间而也有三、三、四的十字句式。
人员配置
渔鼓剧目演出演职人员配置:剧目演出演职人员一般情况下人数是在5-8人,其中演员4人左右、乐器3人左右。在这样的人员配置里演员有:旦角2名(青衣1名、花旦1名)、生角3名(正生1名、小花脸1名)。乐器有:二胡1名(二胡为主奏乐器)、月琴1名。
虽然在演出中有一定的行当划分,但是在剧目演出中,由于行当过多、演员过少,也常常出现一人扮演多个角色的现象,也就是说:祁东渔鼓在表演上也是没有规定的行当之分,演出者一人多角,进进出出,更换角色,甚至可以从角色中跳出来进入解说状态,使得演出便于观众理解。
流派
在湘江流域的湘中、湘南区域,是湖南省的湘方言地区,这些区域内流行演唱的湖南渔鼓,基本上是以衡州渔鼓风格为代表,称之为“南派”。这一风格的渔鼓演唱对湘东一带赣、客方言区内流行的渔鼓有一定的影响。北派渔鼓,流行于澧水、沅江流域,为北方官话西南方言区域的渔鼓演唱风格,以澧州渔鼓为代表。
祁东渔鼓属南派渔鼓,脱离传统单口渔鼓,加入本土的曲艺,再配以碟子、电子琴、三弦琴、二胡等乐器,变成时新的渔鼓表演。
代表人物及作品
代表人物
代表作品
祁东渔鼓传统曲目丰富,素有“唐三千、宋八百”之说,经过后期整理的传统曲目已有400多个。
价值影响
历史价值
祁东渔鼓保留了道教音乐说唱的《劝世文》《十字歌》,明末清初有思想家、文学家王夫之仿道士张三丰的《四时道情》《五更道情》等渔鼓词27首,以及一大批口口相传的渔鼓演唱底本,经过整理的传统曲目有400多个,是一笔丰厚的历史文化遗产。
艺术价值
祁东渔鼓保留了传统的民间艺术,表现出顽强的艺术生命力。朴素的渔鼓调含祁腔古韵,最便于抒发历史的兴亡更替,有着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对保持民间文化艺术有积极作用。
祁东渔鼓自成体系,影响广泛。从内容到形式、风格,从创作到组织演出形成了完整的体系,是一种非常成熟的艺术形式。湘南渔鼓目前仅存一支祁东渔鼓,对于研究湘南的民间艺术文化有较高的价值。
社会影响
祁东渔鼓本着“无本可循、无曲可依、伸缩自如、雅俗共赏”在全国曲艺界享有“四个之最”的美誉,即从业人员最多、年演出场次最多、年参与观众最多、国家级省级曲艺家协会会员最多。因祁东渔鼓唱的是老百姓身边的人和事,有广泛的群众基础。目前,祁东渔鼓艺人400余名,每年民间渔鼓演出数千场。
传承保护
传承现状
2014年12月,湖南省122个县(市、区)中有38个县(市、区)的渔鼓,被列入各级非遗保护名录。但2018年12月,湖南全省只有20个县(市、区)有渔鼓艺人。仅有祁东县、临澧县、衡南县、零陵区、慈利县、祁阳市6县(市、区)的渔鼓在当地百姓的红白喜事中还有演出市场,永顺县、古丈县、龙山、保靖县、会同、辰溪县、邵阳双清区等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湘西南7个县(市、区)的渔鼓因老艺人年老体弱且后继无人,已基本濒临消亡。
即便现在渔鼓市场遭遇重创,很多地方的渔鼓濒临消亡,祁东渔鼓仍在逆势发展。2019年,在祁东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给出的数据中,祁东渔鼓现在保存传统的曲目有400多部,近年来创新的曲目也有300多部。祁东渔鼓辉煌时曾有渔鼓艺人416人,渔鼓队伍60多支。祁东县登记在册的渔鼓艺人有236人,渔鼓队伍60余支。这些艺人大多以渔鼓谋生,平均每人每年唱渔鼓的收入可达七八万元。
传承困境
虽然祁东渔鼓已经被纳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范畴,但是随着各国文化交流的深入,祁东渔鼓也受到外来文化的冲击,其传承与发展面临着诸多问题。
越来越多的年轻一代逐渐对祁东本土音乐甚至方言的重视和学习不足,从而造成祁东渔鼓传承人断层,部分经典祁东渔鼓歌曲面临失传等现象。究其根本,是随着时代变化,祁东县本地人对传统渔鼓文化的认同感降低。
祁东渔鼓与当代年轻人群体的音乐偏好诉求不符。25岁以下的年轻群体更倾向于流行音乐等,对我国以祁东渔鼓为代表的民间曲艺兴趣不足,对祁东渔鼓的学习主动性不高,因而造成传承意识不强。
保护措施
入选非遗
2014年,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以祁东渔鼓作为湖南渔鼓重要组织部分之一,连同常德渔鼓、永州渔鼓联合申报,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代表性项目,列入国家级保护名录。祁东县被湖南省非遗保护中心确定为“国家级非遗保护项目湖南渔鼓保护传承基地”。
学校培养
2012年,祁东县职业中专创办了曲艺表演专业,培养渔鼓表演、创作人才。2014年6月24日,在世界禁毒日到来之前,衡阳祁东县职业中专曲艺表演专业渔鼓班创作了禁毒渔鼓戏《鸳鸯镯》,在全市各学校巡回演出。
祁东渔鼓传习所
在祁东县文化部门和县非遗保护中心支持下,祁东渔鼓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邹昆山无偿提供自家场地,建立了祁东渔鼓传习所,用于渔鼓培训和节目排练,并举办了4期青年渔鼓艺人培训班,参训学员达80人。
非遗进校园
2019年3月25日下午,湖南省祁东县“非遗进校园”系列活动之一的“祁东渔鼓进课堂”开班仪式在县楚源小学音乐教室举行。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邹昆山给学生上第一节祁东渔鼓课。
祁东县采取展演、展览、讲座、观摩等形式将“祁东非遗项目”带进校园,宣传普及青少年学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充分展示当地祁剧、渔鼓、彩龙、小调、简直、木雕等非遗项目风采,活跃校园文化生活,营造“人人关注非遗、人人参与非遗、人人学习传承非遗”的良好氛围。
非遗培训
2020年11月24日,中国非遗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中的《湖南渔鼓》研培班在衡阳市结业。
该研培班由文化和旅游部、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联合主办,湖南省文化和旅游厅指导,湖南省文化馆(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承办,为期一个月。来自常德市、衡阳、永州市、张家界市等6个市州的30名学员参加了培训,包括渔鼓艺人、编创人员和非遗保护工作者。学员中有湖南渔鼓的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邹昆山,也有年轻一辈的艺人如赵家铸、汤子豪、江正清等。
研培班邀请了国内、省内著名的曲艺名家讲授理论和创演规律,省文旅厅非遗处负责人宣讲了保护工作和政策。课程涵盖非遗法普及、曲艺概论,渔鼓创作与赏析、活动策划与组织、传播与推广,以及舞台形体、化妆、台词训练、现场教学等。还组织学员赴祁东县、常宁市、南岳区等地现场考察学习。
传承人
邹昆山
邹昆山是湖南渔鼓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1976年12月,邹昆山考入湖南省衡阳市祁东县祁剧团,成为一名演员。在父亲的影响下,他从小热爱文艺,一直对渔鼓由衷热爱,跟随父亲学习渔鼓说唱的表演技巧。从艺四十多年,形成了唱腔圆润醇厚、表演成熟稳重、潇洒大气的艺术风格。现为中国曲艺家协会会员,湖南渔鼓传承保护专业委员会副会长,衡阳市曲艺家协会副主席。
邹昆山积极发挥“传帮带”的作用,先后收授了张水平、王玮、张志军、陈娜、邹冬梅、周芳华等18名学徒,辅导了省内外渔鼓艺人及爱好者近300余人次。工作之余,搜集整理了大量有关湖南渔鼓的实物、资料,积极参加县里有关普法、禁毒、“三下乡”、招商、“非遗进校园”等各种社会公益文化宣传活动。带领团队每年参与惠民演出200多场次,惠及观众达100万余人次,深受当地老百姓的欢迎。为祁东县创建湖南省首个“中国曲艺之乡”,为湖南渔鼓保护、传承作出了积极贡献。
2023年6月,邹昆山参加湖南省衡阳市“欢乐潇湘”全市群众文艺汇演获金奖。2023年6月,邹昆山参加湖北省武汉市举办的以“曲艺荟江城·说唱新时代”为主题的曲艺周活动。2023年11月,邹昆山参加第七届“岳池杯”中国曲艺之乡展演。2023年11月,邹昆山参加湖南省“欢乐永州市”群众文艺汇演,总决赛节目《空城计》获金奖。
邹华春
邹华春,艺名仔仔华,来自祁东县石亭子镇。2018年被认定为祁东渔鼓省级代表性传承人。他自小热爱文艺,16岁进入湖南省冷水滩区祁剧团专攻丑行,18岁转学地花灯,23岁拜陈春元先生为师学习渔鼓表演。他是祁东曲艺界集编导、表演、乐器演奏于一体的全能型演员。
邹华春在继承传统的同时,不断创新表演形式,如单口说唱、对唱、表演唱等。他编导并主演了多部现代渔鼓作品,如《我的爹娘》和《慈母泪》,并创作了多个渔鼓小节目。邹华春注重发现培养渔鼓后备人才,多年来直接或间传授徒弟数十人,其中三位嫡传弟子现已是中国曲艺家协会会员,六位嫡传弟子现已是湖南省曲协会员。
2012年,邹华春全票当选湖南省曲协副主席,并任祁东县曲协主席。他还曾担任湖南省政协委员,并在2017年连任湖南省曲协副主席。此外,他还代表湖南省曲协参加了中国曲艺家协会全国代表大会和湖南省文代会。
2007—2012年,邹华春参加由衡阳市委、政府主办的文艺汇演,其中两届获得金奖。2009年参加省委宣传部举办的全省普法文艺汇演获金奖。2011、2012、2013年连续三届蝉联中国中部东部六省曲艺大赛一等奖。2013年10月湖南省第三届曲艺大赛金奖。2011年和2015年两获中国曲艺之乡曲艺大赛银奖。2014年10月参加第八届中国曲艺节。
相关事件
邹昆山收徒
2019年5月15日中午,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湖南渔鼓(祁东渔鼓)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邹昆山收徒仪式举行。在祁东县委宣传部、文旅广体局领导及祁东县曲艺家协会众多渔鼓艺人的见证下,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湖南渔鼓(祁东渔鼓)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邹昆山收徒仪式举行,蒋忠良和陈屹强两名新人的加入。
非遗曲艺周
2023年6月9日至15日,2023全国非遗曲艺周在武汉市举行。祁东县选送的祁东渔鼓《空城计》代表国家级非遗项目湖南渔鼓参加本次活动,祁东渔鼓《空城计》由国家级非遗传承人邹昆山及其团队表演,6月10日,祁东渔鼓《空城计》在黄鹤楼景区连演两场。11日上午,在西湖区临空港文化中心演出第三场。13日,邹昆山走进长江日报演播中心,做客2023全国非遗曲艺周“云端访谈”,畅谈湖南渔鼓曲艺魅力、传承与发展。15日晚上,《空城计》参加闭幕式演出。
祁东曲艺文化公园
2023年10月7日,祁东曲艺文化公园开园。祁东曲艺文化公园位于竹苑路南侧、潇湘路东侧。项目总投资5500万元,占地面积1万平方米,主要建设有曲艺馆、曲艺广场、奎星阁仿古建筑等,公园集宣传展览、曲艺演出及休闲娱乐为一体,是一处观看曲艺、了解曲艺和弘扬曲艺的综合性文化娱乐场所。2024年3月,曲艺文化公园设置了多处渔鼓文化展示牌,以图文并茂的形式,详细介绍了祁东县渔鼓的发展情况和一些杰出的渔鼓艺人、代表性剧目等。
荣誉奖项
2019年4月18日至22日,在常德市举行的“鼓舞新时代”——2019年湖南省渔鼓传承保护汇报展演及交流研讨会中,祁东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选送的参演节目,荣获4项大奖。《南山求寿》《罗成算卦》两个传统渔鼓节目荣获了“优秀传承节目”奖,新创节目《劝嫁》荣获了“优秀演出节目”奖,青年艺人张青山荣获了“优秀新人”奖。
参考资料
国务院关于公布第四批国家级 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的通知.中国政府网.2024-07-13
湖南渔鼓.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2024-07-13
祁东渔鼓.湖南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库.2024-03-21
祁东获评中国曲协“先进基层曲协组织” 湖南仅此一家.红网.2024-03-25
祁东渔鼓.衡阳市人民政府.2024-03-21
祁东渔鼓.祁东新闻网.2024-07-11
湖南省非遗保护中心调研“湖南渔鼓”.红网.2024-07-13
祁东渔鼓的由来及特点.祁东新闻网.2024-07-12
湖湘地理丨湖南渔鼓:像一本本兼容并蓄的百科全书.今日头条.2024-07-11
祁东传承渔鼓技艺.湖南省人民政府.2024-07-11
邹华春.湖南非物质文化遗产.2024-07-13
慈利渔鼓.土家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2024-07-18
湖南渔鼓:北派VS南派.潇湘晨报.2024-07-12
渔鼓琴王刘兴国.衡阳市人民政府.2024-07-12
祁东渔鼓:保留了一批演唱底本 展示了深厚的文化底蕴.今日头条.2024-07-11
第四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公布,我县著名渔鼓艺人邹华春榜上有名.祁东新闻网.2024-07-12
渔鼓代代传 祁东渔鼓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邹昆山收徒.今日头条.2024-07-11
湖南祁东渔鼓的艺术特点及传承策略研究.参花.2024-07-11
祁东渔鼓:国家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代表性项目.衡阳日报社.2024-07-12
“祁东渔鼓”进课堂 非遗传承从娃娃抓起.今日头条.2024-07-11
湖南祁东禁毒渔鼓戏进校园.中国政府网.2024-07-11
三湘大地渔鼓嘹亮.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2024-07-11
湖南渔鼓研培助力传承发展.今日头条.2024-07-11
2023“中国非遗年度人物”30位提名候选人:邹昆山.光明网.2024-07-11
祁东渔鼓在“2023全国非遗曲艺周”精彩亮相.红网.2024-07-11
祁东曲艺文化公园今日开园.祁东县人民政府.2024-07-11
祁东县曲艺文化公园:园内加“料”了,更有曲艺文化味.祁东新闻网.2024-07-11
祁东渔鼓在2019年湖南渔鼓传承保护展演中荣获4项大奖.今日头条.2024-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