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陕西观音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陕西观音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陕西观音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佛坪县境内(东经107°51′—108°01′,北纬33°35′—334°5′),是以保护大熊猫及其栖息地生态系统为主的自然保护区,也是大熊猫、金丝猴属、羚牛的主要分布区之一。保护区总面积为13534公顷,其中核心区4274公顷,缓冲区3793公顷,实验区5467公顷。

陕西观音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势呈“M”形,西北高东南低。区内河流属长江水系汉江流域,水资源丰富。该保护区气候属亚热带北缘山地暖温带气候,具有显著的山地森林小气候特征。2003年,陕西观音山自然保护区成立。保护区成立后,多次与WWF在保护区管理、栖息地恢复、人员能力建设、宣传教育、野外巡护监测、野外装备配备等方面开展项目合作。2013年,保护区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14年,观音山保护区被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陕西省委员会陕西省林业厅陕西省教育厅联合授予“陕西省生态文明教育基地”称号。2017年,保护区被纳入大熊猫国家公园。2020年,大熊猫国家公园宁太管理分局观音山管理处正式挂牌。

陕西观音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暖温带和北亚热带两个植物区系的交汇处,是中国南北植物种类的交融之地。区内共有孢子植物314种、种子植物1305种,维管植物约1600余种。此外,保护区还拥有丰富的脊椎动物资源,涵盖29目、82科、338种。这里不仅栖息着金丝猴属、羚牛等珍稀动物,还有其他多种濒危物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有6种,二级保护动物有33种。

历史沿革

1957年始建,经营面积20551公顷。1998年,陕西省人民政府出台《关于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立即停止省属森工采育企业采伐天然林的命令》,1999年实行全面禁伐。2003年,观音山自然保护区经陕西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总面积为13534公顷,其中核心区面积4274公顷。

2013年,陕西观音山自然保护区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成为汉中市第八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之后开始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包括视频监控系统、巡护便道等。2014年,观音山保护区被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陕西省委员会陕西省林业厅陕西省教育厅联合授予“陕西省生态文明教育基地”。

2017年,在世界自然基金会的支持下,观音山保护区将旧办公楼进行改造,以大熊猫及其栖息地保护为主线,分为大熊猫进化、人类活动与大熊猫保护、秦岭生态保护、访客互动、自然教室、标本室等区域,总展示面积约500平方米。2017年观音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被纳入大熊猫国家公园,2020年大熊猫国家公园宁太管理分局观音山管理处正式挂牌。 2023年,保护区与周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联合开展了秦岭108国道大熊猫廊道栖息地调查,进一步研究大熊猫的活动范围和栖息地质量。

自然地理

位置境域

陕西观音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中国熊猫第一县境内,保护区地处大熊猫秦岭亚种保护区群的中心位置,北靠周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西连陕西长青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东接天华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秦岭大熊猫两个栖息地面积最大的局域种群--兴隆岭和天华山局域种群的连接纽带,地理坐标为东经107°51′—108°01′,北纬33°35′—33°45′。保护区总面积为13534公顷,其中核心区面积为4274公顷,缓冲区面积为3793公顷,实验区面积为5467公顷。

地质地貌

陕西观音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势呈现“M”字形,整体西北部地势较高,东南部较低。保护区的最高点位于西界螯山,海拔2574.2米;最低点位于龙草坪林业局所在地,海拔1150米,相对高差达1424米。从地质构造上看,该保护区属于秦岭褶皱系的南秦岭印支地槽褶皱带。其地层主体是巴颜喀拉地层区南秦岭地层分区同德—武都地层小区的一部分。由于印支期岩浆活动频繁,保护区内酸性侵入岩(花岗石)广泛分布,局部地区还残留着奥陶纪和中泥盆世的部分地层,这些地层零星出露,且大多已经发生变质。保护区的地貌类型为侵蚀剥蚀中山地貌,地表起伏较大,多悬崖、沟谷,平均海拔一般介于1300—2300米之间,大部分地区的坡度超过30°。

水文

陕西观音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河流属于长江水系汉江流域,水资源丰富。保护区的主要河流包括大东河、椒溪河和小沟河。这些河流的水质以碳酸氢盐类为主,属于软水,达到一类水质标准,pH值为6.3,且碘含量较低,氟含量较少。

气候

陕西观音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秦岭主脉南麓,属于亚热带北缘山地暖温带气候,具有显著的山地森林小气候特点。其气候特征表现为:降水充沛,湿度较高,夏季短暂且凉爽,冬季漫长且寒冷,春季多风,秋季降水集中;春季回暖晚、秋季干旱、冬季较长,无霜期较短,气候垂直差异显著。

该保护区光照条件相对较弱,全年平均日照时数为1727小时。其中,夏季日照市时数最多,占全年的32.9%;冬季日照时数最少,仅为355.9小时,占全年的20.6%。具体到月份,7月日照时数最多,达193.9小时,占全年的11.2%,平均每天6.3小时;2月日照时数最少,为105.6小时,占全年的6.1%,平均每天3.64小时。8月和9月日照时数变化最为显著,相差62.3小时。太阳年辐射总量约为110千卡/平方厘米。季节性总辐射以夏季最高,达37.31千卡/平方厘米,占年总量的35.5%;秋季和冬季辐射量相对较少。年平均气温为11.5℃,极端最高气温为37℃,极端最低气温为-12.9℃;1月平均气温为0.3℃,7月平均气温为21.9℃。年平均蒸发量为1086.3毫米,年平均风速为2.2米/秒,其中6月至9月风速较小,10月至次年5月风速较大,并呈逐月增强趋势。无霜期为220天,初霜期通常在11月上旬,终霜期在次年3月下旬。

陕西观音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降水特征明显。该地区年均降水量为924毫米,年均降水天数为131天。夏季(6—8月)降水量为469.4毫米,占全年降水量的50.8%,而冬季(12月—次年2月)降水量仅为23.6毫米,占比2.5%。4月至10月为多雨季节,降水量达840.6毫米,占年总量的91.0%;11月至次年3月为枯水期,降水量仅83.4毫米,占比9.0%。一年中,7—8月中旬和9月上旬是降雨高峰期,而3月和6月则易出现干旱或涝灾。此外,降水天数年平均为131.1天,占全年天数的35.9%。在风速方面,该保护区年平均风速为2.2米/秒,最大瞬间风速可达28米/秒。6月至9月风速较小,而10月至次年5月风速较大,且呈现逐月增强的趋势。霜冻现象也较为常见,初霜期始于11月上旬,晚霜期终于次年3月下旬,无霜期约为220天。

土壤

陕西观音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土壤主要为黄棕壤、棕壤和暗棕壤三种类型。其中,黄棕壤分布在海拔1500米以下区域,是常绿落叶阔叶林下发育的土壤。区内普通黄棕壤发育良好,土层较厚,pH值呈中性至微酸。性棕壤主要分布在1500—2300米的中山地带,是落叶阔叶林或针阔混交林下发育的土壤,区内分布面积较广,肥力较高。暗棕壤则分布在海拔2300米以上至秦岭梁脊一带,是针阔叶混交林下发育的土壤,以针叶树为主。该土壤自然肥力较高,森林植被以冷杉属等针叶林为主,地表覆盖厚,地被物丰富,有利于涵养水源。

生物多样性

植物资源

陕西观音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暖温带与北亚热带植物区系的过渡地带,是中国南北植物区系交汇的重要区域。得益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保护区内植物种类丰富多样且复杂。目前,区内已记录孢子植物106科、196属、314种,种子植物136科、581属、1305种,总计维管植物(包括苔藓植物)约1600种,分别占秦岭地区和中国高等植物总数的50.0%和5.8%。

经调查,保护区内现有国家一级保护植物3种,包括银杏、红豆杉独叶草;国家二级保护植物11种,如连香树水青树、香果树、秦岭冷杉、水曲柳、榉树等;此外,还有23种省级重点保护植物,如星叶草、山白树秦岭沙参太白贝母青皮木等。这些珍稀植物占陕西省国家重点保护植物总数的42.7%。

动物资源

陕西观音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动物地理区划中古北界与东洋界的过渡区域,其动物地理分布呈现出显著的南北过渡特征,并且拥有极为丰富的动物种类。据调查,该保护区内有脊椎动物29目、82科、338种,分别占陕西省和中国脊椎动物种类的53.3%和13.7%。具体来看,兽类有7目、26科、68种;鸟类有15目、39科、217种;两栖动物有2目、6科、12种;爬行纲有3目、7科、26种;鱼类有2目、4科、15种。

陕西观音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与陕西佛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陕西周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相邻,是中国大熊猫、川金丝猴、羚牛等珍稀物种的主要栖息地之一,同时也是秦岭保护区群中兴隆岭和天华山大熊猫栖息地的关键连接区域。保护区内不仅栖息着金丝猴属、羚牛等珍稀物种,还分布着其他多种濒危动物。其中,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有6种,二级保护动物有33种。

开发与保护

保护措施

陕西观音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成立后,多次与世界自然基金会在保护区管理、栖息地恢复、人员能力建设、宣传教育、野外巡护监测、野外装备配备等方面开展项目合作。观音山自然保护区管理处依法加强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确保大熊猫及其栖息地安全。认真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等法律法规,开展林地清查,加强治理整顿,严厉打击盗伐、违法狩猎等破坏森林资源的行为。并且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先后制定了《大熊猫野外巡护监测制度》《管护站工作制度》《森林防火预案》《林业有害生物防控办法》等管理制度和办法。

自2015年开始,观音山自然保护区管理处连续六年开展以保护森林资源和野生动物为重点的“绿色卫士”专项行动,开展绿盾2017、2018、2019专项行动、自然保护地专项检查、秦岭生态保护专项行动、中央环保督查及回头看工作、森林资源督察专项行动等,严厉打击各类破坏生态资源行为,有效预防了违法违规问题发生,保证了辖区内生态资源安全。2018年12月,在寸沟成功抢救伤病大熊猫一只。从2005年开始,观音山自然保护区管理处开展大熊猫秦岭亚种走廊带建设和管理。加强走廊带管理,严防人员和车辆随意进入走廊带区域;先后栽植竹林3000余亩、拆除机械围栏1万多米、建设野生动物通道9处,走廊带大熊猫栖息生境得到最大程度的恢复;扶持社区项目户52个,扩大养蜂和中草药种植规模、制定社区经济发展规划。吸收10名社区群众担任兼职护林员,主动参与保护,公众的保护意识得到提高;开展大熊猫等珍稀野生动物科研监测,结果显示,大熊猫、羚牛、金丝猴属、豹、熊瞎子等野生动物已经开始利用走廊带进行交流。

开发旅游

陕西观音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在致力于生态保护的同时,积极探索生态旅游和自然教育的融合发展。保护区内以大熊猫及其栖息地保护为核心,设立了自然教育基地,通过多个互动区域接待访客,传播生态保护理念。此外,保护区内的自然景观如鳌山、天仙洞、青龙洞等,以及人文景观如白龙山、马家梁、干板坡、观音庙遗迹等,都以其独特魅力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观赏。陕西观音山自然保护区地处秦岭林区,气候舒爽宜人,自然与人文景观丰富多样。这里不仅是大熊猫、金丝猴属、羚牛、血雉等珍稀动植物的家园,还保留着别具一格的山村民居和淳朴独特的陕南民俗,展现出独特的生态与文化价值。

价值意义

研究意义

陕西观音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具有独特的重要性和特殊性。一方面,它是在原森工采伐企业禁伐后建立的保护区,地理位置优越,西接佛坪自然保护区,北邻周至自然保护区。保护区的建设对于扩大大熊猫栖息地范围以及提升秦岭保护区群的整体完整性具有深远意义。另一方面,该保护区位于秦岭保护区群大熊猫栖息地——兴隆岭和天华山的过渡区域。随着108国道秦岭终南山公路隧道的建成通车,大熊猫、羚牛、金丝猴等珍稀野生动物在公路两侧的交流变得更加顺畅。因此,对观音山自然保护区内的野生动物及其栖息地开展科学研究,不仅有助于分析木材采伐和天然林保护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还能为解决秦岭地区大熊猫栖息地破碎化问题提供科学依据,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生态价值

陕西观音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在野生动植物保护、科研监测、社区管理、自然教育和对外交流等多个领域,陕西观音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取得了显著成效。通过安装的红外相机监测显示,大熊猫、川金丝猴、羚牛、林麝、金钱豹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频繁出现在镜头中,反映出保护区内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积极成果。

陕西观音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凭借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优越的自然条件,孕育了丰富的物种资源和多样的植物地理成分。该区域的生物起源古老,动物区系组成具有显著的原始性和残遗性特征,植被类型丰富多样。保护区内的自然生态环境和森林资源得到了较为完整的保护,成为大熊猫秦岭亚种不同种群间基因交流的关键通道,同时也是研究栖息地干扰恢复与大熊猫种群数量增长关系的理想场所。

获得荣誉

相关事件

2025年,秦岭腹地的陕西观音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一处海拔约1000米的山坡上,一个由50多只川金丝猴组成的群体从高海拔林区迁徙至此,并在此集中活动。其中,部分刚出生不久的幼猴仍依偎在母猴怀中,好奇地观察着周围环境;而稍大一些的幼猴则已开始跟随成年猴学习攀爬和跳跃技能。在春日阳光的照耀下,猴群穿梭于茂密森林中,以树木嫩芽为食。据专家介绍,每年春季,随着树木发芽,金丝猴属进入“尝鲜季”。此时,冬青、野樱桃等植物的芽苞和花蕾成为猴群的主要食物来源。随着秦岭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野生金丝猴的数量显著增加,总数已达到约6000只。

参考资料

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陕西观音山省级自然保护区申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批复.陕西省人民政府.2025-02-26

陕西又添一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保护大熊猫栖息地.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金会.2024-04-01

陕西观音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25-02-26

佛坪观音山保护区自然教育基地上榜全国自然教育基地(学校)名单.汉中市人民政府.2025-02-26

陕西观音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简介.国际自然保护地网络(IAPA / ISZS).2025-02-26

当好生态卫士 永葆秦岭宁静和谐美丽.陕西省林业局.2025-02-26

关于陕西观音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基础和保护设施建设项目项目建议书的批复.陕西省发改委.2025-02-26

秦岭108国道大熊猫廊道栖息地野外调查完成.广西新闻网.2025-02-26

秦岭大熊猫栖息地的连接纽带—陕西观音山自然保护区.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保护区委员会.2025-02-27

陕西省佛坪县佛坪观音山省级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OSGeo中国中心.2025-02-26

强化森林资源管理 积极推进体制试点.陕西科技报.2025-02-26

寻找陕西最美生态空间 | 观音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陕西传媒网.2025-02-27

陕西观音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简介.陕西观音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简介.2025-02-27

秦岭大熊猫栖息地的连接纽带—陕西观音山自然保护区.中国国家公园及自然保护地.2025-02-26

寻找陕西最美生态空间|陕西观音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腾讯网.2025-02-26

请完成下方验证后继续操作.百家号.2025-0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