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子立
赵子立(1908—1992年2月1日),字一峰,男,汉族,永城市人,抗日爱国将领,毕业于黄埔军校。
赵子立出身于贫困农民家庭,六岁入乡塾就读,时读时辍。18岁时,他投身西北军,先后在暂编第三师和第三十军服役。1927年7月,他考入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第6期步兵科,于1929年2月毕业,随后在第九军郝梦龄部任职。1935年,他考入陆军大学正则班第十四期。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他被调往第五十二军关麟征部任联络参谋。次年6月,他被分配到以薛岳为总司令的第一兵团,担任少将高级参谋及参谋处作战科科长。1939年,赵子立担任第九战区司令部参谋处副处长兼作战科科长,随后升任参谋处长及战区参谋长。他先后参与了修水战役、三次长沙会战、上高会战以及长衡会战等重大战役。长衡会战失利后,他被派往陆军大学甲级将官班接受培训。1945年2月,赵子立调任刘峙麾下第五战区参谋处处长。抗日战争胜利后,他转任郑州绥靖公署参谋长。1948年夏,赵子立被委任为第五绥靖区副司令官,兼127军军长及河南省主席。1949年12月25日,赵子立在巴中市率河南省人民政府及127军官兵2万人宣布起义,随后被送到解放军西南军政大学高级研究班学习。1950年,赵子立被分配到南京军事学院工作。1953年,他因被诬陷而受审查,后来得到平反。1992年,赵子立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4岁。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赵子立当选为全国政协委员、常委,任全国政协文史专员,民革中央委员、民革中央监察委员,以及黄埔同学会理事、副会长等。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1908年,赵子立出生于一个贫困农民家庭,六岁入乡塾就读,时读时辍,学无所成。18岁时,参加冯玉祥西北军,投入魏益三部当兵,先后在暂编第3师和第30军服役,1927年考入中央军校第6期步兵科。
毕业任职
1929年2月,赵子立从军校毕业回到部队,先后在54师郝梦龄部、47师上官云相部、57军关麟征部任职。1930年3月,赵子立调升第54师(师长郝梦龄)参谋处(处长王冠)上尉参谋;12月调升第322团少校团附。并于次年5月调任师参谋处少校参谋,7月调升第47师(师长上官云相)第141旅(旅长王育德)中校参谋主任,10月调任第141旅第282团(团长刘秉诚)中校团附。
1932年6月,赵子立调任第54师军士训练班中校主任。他在经历过蒋阎冯大战和历次围剿中国工农红军的战役后,于1935年12月经推荐,考入陆军大学正则班第十四期学习。在校期间,赵子立于1936年3月31日叙任陆军工兵少校。
1937年5月15日,赵子立晋任陆军工兵中校。抗日战争爆发后,各野战部队需要人,于是调任52军关麟征部联络参谋,旋升任上校参谋,陆军大学当时迁至湖南长沙,继续开课,赵子立向部队请求回校完成学业,得到同意。1938年7月,他从陆大毕业后,因成绩优秀被派任第1兵团(总司令薛岳)少将高级参谋兼作战科科长。此后,赵子立在南浔线作战的时候展示出其才能,一是指出兵团对俞济时的国民革命军整编第七十四师使用不当,二是抽调兵力组成二线预备队,并拒绝蒋介石的调走两个军的命令,三是果断抽调32军和66军参加万家岭战役。这些使得他深得薛岳的赏识,12月调任第9战区司令长官部(代司令长官薛岳)参谋处(处长耿醒宇)少将副处长。1939年10月升任第9战区司令长官部(司令长官薛岳)参谋处少将处长。
1940年7月19日,赵子立晋任陆军工兵上校。在长沙会战中,他的侧重外线反包围的制导思想和司令配合的很好,因此于1943年10月10日获颁三等云麾勋章。同年12月,他接替吴逸志升任第9战区司令长官部中将参谋长。此后,赵子立因与产生薛岳矛盾,被薛岳要求带长官部的不必要人员去后方设立办事处,不再参赞戎机工作。第四次长沙会战的期间,赵子立因与薛岳对敌情的判断不相同,而不受薛岳认可,托战区副司令王缵绪、侍从室主任林蔚、24集团军司令王耀武向蒋介石反应要早做准备。长沙市战事不利时,赵子立被薛岳丢在长沙城,但未赋予他指挥部队的权利,他差点因张德能失守长沙被判刑。
1945年1月,赵子立在日本陆军大学校毕业后派任中国陆军司令部(总司令何应钦)中将高级参谋。2月,他派任第5战区司令长官部(司令长官刘峙)中将参谋长,在任上迎来了抗战胜利。10月,第5战区司令长官部改组为郑州绥靖公署(主任刘峙),他仍任中将参谋长;同月10日获颁忠勤勋章。1946年3月16日,赵子立获颁四等宝鼎勋章;5月5日获颁胜利勋章。内战爆发时,赵子立制订了围攻中原新四军李先念的作战计划但失败,加上后来定陶战役的失败,赵子立被分到陆军大学当教官。他对这两次失败仍认为作战制导无失误,是作战部队不力而招致的。
挣扎图存
赵子立在教官的岗位上忍受了半年,白崇禧发现他,此后他被邀请去国防部九江指挥所当高参。赵子立见有发展机会自然不会放弃,于是在1947年12月与桂系挂了钩。
1948年1月,赵子立派过去当第5绥靖区司令官和河南省保安司令张轸的副手,起到监视的作用。他辅佐张轸进行的第一个战役是确山之战(宛东战役),当判定解放军集合9个纵队主力围点打援,力图全歼五绥区3个整编师的企图后,他和张轸配合密切,不动声色的实施反欺骗,把陈赓都骗的离开伏击圈,居然把大部分部队带了出来。后来的反攻开封之战,面对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原野战军的狙击,他指示胡琏的整编十一师以团为单位,广正面钻隙椎进,赶到了主战场。
1949年4月,河南省的保安部队奉命改编为第127军,张轸兼任军长,赵子立当副军长,这可把赵子立给气的。赵子立认为张轸挤兑自己,几次找白崇禧申诉;当时白崇禧为了增强华中地区的江防实力,对张轸百般迁就。正巧127军的官兵处于饱和状态,白崇禧再申请到一个128军的番号,让赵子立接127军,张轸管128军,这样就可以起到牵制的作用,既满足了张轸扩编欲望,也平息了赵子立的不满情绪。随后,张轸在江防战役发起时起义了,赵子立的127军有一个师跟着128军行动;赵子立知道后带着剩余的部队撤到长沙市向白崇禧汇报情况。白崇禧对赵子立的无为而感到气恼,决定把127军收回;这个决定被赵子立知道后,赵子立把127军给带到四川省回归中央军。赵子立到了四川,先是被任命为河南省人民政府主席兼省军管区司令,随后又增加了一个河南省第2路绥靖总指挥,手底下的部队除了127军外,还有几个独立旅。
巴中起义
随着解放军的进攻,中国国民党军队一路败退,赵子立带着127军等部队退无可退。1949年12月26日,赵子立率军直属部队及第309、310、311和312师共1.2万余名官兵,在巴中市举行起义。
1949年11月上旬,赵子立奉命率部随同孙部撤退到川东万县、忠县一带驻防。为了全军万余名官兵的生命,也为了给自己找到出路,赵子立决定效法张轸,起义投诚。赵子立将此意向副军长、参谋长通了气;继而又说服了第309师师长刘子仁。12月中旬,联系上解放军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十二集团军;后又与起义的刘文辉、邓锡候部联络,以取得他们和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原野战军的支持。为了便于率部起义,赵子立将独立第2旅并入第309师,独立第1、3旅编入第312师。12月26日,赵子立率军直属部队及第309、310、311和312师共1.2万余名官兵,在巴中市举行起义。
1950年1月11日,贺龙司令员在成都会见了赵子立。不久,赵子立任解放军南京军事学院战役战术教授会第一教研组组长,后又任全国政协文史专员,全国政协委员、常委。7月8日被国民政府以“投匪叛国”罪免官夺勋通缉。
晚年生活
1951年镇压反革命运动开始后,赵子立被逮捕判刑,他先后被关押在河南省、北京和陕西省等地,一直到1975年3月才获得特赦。这时候的赵子立已经是两鬓斑白,垂垂老矣。1978年3月,赵子立当选全国政协(兼主席邓小平)委员。1980年1月,赵子立当选全国政协常务委员。1983年12月,他当选民革中央(主席王昆仑)常务委员;次年6月当选全国黄埔军校同学会(会长徐向前)理事。
1987年2月,赵子立当选民革中央监察委员会委员。1988年6月,赵子立当选北京市黄埔军校同学会(会长覃异之)副会长。1989年10月,赵子立当选全国黄埔军校同学会(会长侯镜如)副会长。
人物逝世
1992年2月1日,赵子立在北京病逝,享年85岁。
人物事迹
1937—1945年全面抗日战争期间,赵子立始终在抗日最前线,经历了和侵略者面对面的血与火的较量。他参与谋划7次大型对日会战,亲莅了武汉会战、三次长沙会战和长衡会战。武汉保卫战的南浔线作战中,他大胆提出对俞济时国民革命军整编第七十四师使用不当,拒中央抽调两个军,力主组建二线预备队。在日军106师团突袭万家岭包围第1兵团左派的关键时刻,他未请示薛岳当机立断,令正在庐山游击的66军火速开赴万家岭参战,内外合围全歼日军106师团,歼敌1万多人,成为中华抗战史的经典战例。
后世纪念
社会任职
相关荣誉
人物评价
赵子立作为一名高级军事将领,有出色表现。在抗日战争中,屡立战功,先后荣膺云麾勋章、宝鼎勋章、忠勤勋章、胜利勋章,为中华民族抵御外辱做出重要贡献。(抗日战争纪念网评)
参考资料
赵子立.黄埔军校同学会.2024-11-16
国民政府末任河南省主席——赵子立将军.黄埔军校同学会.2024-11-16
上受气下为难 赵子立巴中就地起义_新闻中心_新浪网.新浪网.2021-0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