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兵
工兵全称工程兵,是担负工程保障任务的专业兵种。通常由工兵(含道路、桥梁、筑城、地雷爆破)、舟桥、建筑、工程维护、伪装、给水工程等多种专业部队(分队)组成。
工兵的主要任务是:实施工程侦察;构筑和维护指挥所及其他重要的技术复杂的工事;构筑和维护主要道路、急造军路、渡场和直升机起降场,架设和抢修桥梁;排除障碍物,开辟重要通路;构筑、设置障碍物,实施破坏作业,对重要目标实施工程伪装,设置假目标,构筑和维护野战给水站;运用工程手段杀伤敌有生力量;对其他军兵种和民兵、人民群众的工程作业进行技术指导。它是部队里拥有装备数量和种类最多的专业分队,也是所属专业最多、具有快速遂行多种工程作业和遂行一定战斗任务的能力,是军队实施工程保障的技术骨干力量。
工程兵是一个古老的兵种,在漫长的世界战争史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中国人民解放军工程兵诞生于1927年8月发生的南昌起义。新中国成立后,工程兵部队迅速发展,它的任务由传统的作战保障领域向国际维和、抢险救实衣、反恐排爆等非传统安全领域扩展,成为应对多种安全威胁、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的重要保障和突击力量。
历史沿革
诞生背景
从夏朝开始,军队便承担了建筑城墙、桥梁和道路等工程任务。到了西周时期,《周官》记载了专门负责修建和维护防御设施的官员。春秋战国时期,军事工程作业变得更加规模化,《六韬》中记载了军队中组织工程作业的专职官员的名称、任务,军队行军时要携带的渡河、架桥、筑城、设障的器材和进行土木工作业的工具等。历史上,多个朝代的军队在攻城略地中展现了工程建设与保障的重要性,如秦国的浮桥建设和宋朝厢兵的工程作业等。
在其他国家,军队机动、作战,虽然很重视工程保障,然而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没有建立工程兵专业部队。1702年,俄罗斯彼得大帝的军队里出现了“坑道手连”;1704年,俄国军队有了独立的“舟桥队”。近代工程兵专业部队最早出现于法国,1749年,法国创立了“梅济耶尔工兵学校”,1776年受训的工程师们首次获得军官军衔并配属到了专业的工兵部队。之后,俄、普、奥、美、英、日等国也顺应战争需要,陆续组建和训练工兵。
发展历程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及其前后,工程兵经历了显著的发展,不仅担负着工程保障任务,还包含了通信、照明、水雷、航空等多方面的专业部队。战争使工程兵的规模迅速扩大,如美国工程兵从2500人增至30万人,占陆军总数的12%。随着战争进展,许多专业领域如通信和铁道开始独立于工程兵,形成新的兵种。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各国进一步加强了工程兵,尤其是在建筑边防和军事设施方面。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工程兵的角色和数量得到了进一步扩展,工程兵在前线提供了关键支持,如通过铺设地雷和构建桥梁,大大提升了作战能力和兵种之间的协同。
德国战斗工兵
1915年4月5日,德国工兵部队开始在伊玻尔战车布置毒气钢瓶,20只钢瓶为一列,每千米阵地上布置50列。最终,他们在伊玻尔的8千米宽阵地前,布设了约6000只毒气钢瓶,在战争中共释放了18万千克氯气,对协约国军队制造了极大杀伤。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与装甲掷弹兵一同支撑起德军装甲部队、大显神威的另一个角色就是战斗工兵,他们被称为“先锋队”(为部队打头阵的工兵),任务是在枪林弹雨下清除阻挡坦克前进的堡、反坦克路障、铁丝网和地雷阵等障碍物及渡河作业等,他会根据任务的不同携带剪线钳或小型金属锯等工具。
20世纪60年代末,德国马克公司研制出首款I型装甲工程车和由“豹”式抢救车直接发展而来的“豹”式装甲工程车,从此,德国工兵部队开始有了本国独立研制的专用装甲工程车辆。
到了20世纪70年代初,为了使工兵部队在作战区域内更完美地克服水域障碍,德国军方希望得到一种供工兵部队使用的桥梁和渡河系统。在此情况下,II型装甲工程车,即两栖装甲车辆应运而生。
德国陆军正在执行第6代编制,在新编制中,德国工程兵加大了对战斗旅的工程保障力度,增编了排除爆炸物的人员和装备;将促进已方部队机动列为工程兵的三大任务之首,而将阻止敌方机动列为三大任务之末。德军十分重视工程装备的研究与发展,其桥梁渡河器材与地雷战器材长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执行新编制后,有些工程装备还将更新换代。
俄罗斯/苏联战斗工兵
俄罗斯联邦武装力量工程兵于1701年1月21日由彼得大帝创立。
1941年10月至1942年初,苏联组建了10个工兵集团军(每个工兵集团军辖2~4个工兵旅,每个工兵旅辖6~8个工兵营)。苏联红军特别重视舟桥部队和地雷工兵的发展。战争期间,苏军工程兵共设置7000多万枚反坦克地雷,炸毁德军坦克和战斗车辆1万多辆,对抗击德军的进攻,歼灭其有生力量,发挥了重要作用。在苏军对德军实施反攻阶段,工程兵的工兵部队和舟桥部队有效地保障了苏军各集团军强渡宽大江河,在各种复杂地形上广泛机动。
现在的俄罗斯联邦武装力量工程兵业已发展成为一个编制体制科学合理、装备器材配套先进、表有训练具体规范、军事理论系统完整、在现代战争中具有举足轻重作用的重要兵种。
中国工兵发展
早期发展时期
1927年8月1日,国民革命军第20军、第11军24师所属工兵营参加了南昌起义。同年12月11日,国民革命军第4军教导团工兵连参加了广州起义。这些工兵分队,成为人民军队行列里最早的工程兵队伍。1930年5月,中共中央在上海召开全国红军代表会议,并以中华苏维埃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名义颁发《中国工农红军编制草案》,规定师一级部队设工兵队。此后,中国工农红军陆续组建起正规军团及方面军,并相应组建了工兵分队。同年10月7日,红1军团将该部编为工兵队,军团交通队代队长杨戴奎任队长。工兵队在吉安后河草坪举行了成立大会。1934年6月,中革军委在江西瑞金武阳镇组建了直属工兵营。1935年1月,红2、红6军团总指挥部在桑植县塔卧组建了总指挥部工兵连。同年2月,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在四川旺苍坝组建了水兵连(后称工兵连)。这一时期,受客观条件的限制,工程兵的规模一直比较小,也难以建立起统一的指挥体制。
迅速发展时期
在抗日战争期间,工程兵部队经历了显著的发展,体现在数量的大幅增加和在各级指挥机构中成立专门的工程兵业务部门。在八路军中,各师、旅及相当级别单位中均编有工兵连、营,在作战中担负工程保障任务。1940年11月,新四军以教导总队毕业的工兵学员为骨干,组建了新编第1支队工兵连。此后,新四军各部队也陆续建立起工兵分队。同时,为加强工兵骨干的培训,自1937年起,在各级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和1945年成立的延安炮兵学校设立了工兵教育机构。
解放战争时期,工程兵部队迅速发展,以适应大规模作战的需求。中央军委下达了加强工程兵建设的指示,各战略区域和野战军相继成立了工兵团。1946年,在通化成立了东北民主联军工兵学校,1947年1月中央军委进一步指示在各野战集团或军区参谋处增设工兵科,3月,华东野战军特种兵纵队工兵团的成立标志着解放军工兵团的诞生。到1949年9月,工兵部队已拓展至8个工兵团和多个训练及教育单位,强化了军、师级别单位下的工兵分队。
改革发展时期
新中国成立后,解放军开始由单一兵种向诸军兵种合成军队迈进,组建工程兵领导机关作为一件大事很快被提上了日程。1950年3月,代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聂荣臻就筹建炮兵、装甲兵、工兵司令部及其领导人选向毛泽东主席提出建议。同年12月5日,朱德总司令致函中央军委副主席周恩来:“三野调来李希迎同志任工兵司令员已到京,请你即组织工兵司令部。”12月25日,工兵领导机关在北京西单报子街59号正式组建。1951年1月,中央军委任命李希迎为工兵副司令员。3月,工兵司令部组建,唐哲明任参谋长。1952年9月,中央军委任命陈士为工兵司令员。1953年4月,任命黄志勇为工兵副政治委员(后任政治委员)。1955年8月,工兵改称工程兵。1956年2月,军事建筑部并入工程兵。1957年8月,工程兵政治部组建,李良汉任主任。1960年11月,工程兵后勤部成立,李基任部长。至此,工程兵领导机关形成了三大部的体制。工程兵领导机关组建过程中,各军区工程兵领导机构也相继成立。
20世纪七八十年代,工程兵在缩编建筑部队的同时,扩编和组建了舟桥部队、伪装部(分)队、工程维护部队、野战给水工程部队和工兵部队。各级工程兵机关统一进行了整编,并对科研单位进行了适当调整。1982年8月,军委工程兵机关升级为总参谋部工程兵部,通过组织高级干部参与战役集训和参加综合作战演习等多种措施,显著提升了工程兵在综合军种训练中的作用与地位。1992年9月,工程兵部与其他部门合并为总参谋部兵种部,工程兵部则转变为兵种部工程兵局。进入21世纪后,工程兵部队适应信息化建设的要求,通过加强专业训练和武器装备的现代化,有效提升了执行作战工程保障和多样化军事任务的能力。
工兵分类
按任务分类
工程兵按任务一般分为四大类。第一是工程工兵兵团和部队;第二是舟桥兵团和部队;第三是工程建筑兵团和部队;第四是特种部队。
工程工兵兵团和部队
工程工兵兵团和部队,是工程兵的基础。它负责执行军事工程保障的基本任务,而且它还负责指导审队的工程作业。它使用各种机械器材,进行工程值察;在人工障碍物、天然障碍物利放射性沾染地段中,开辟通路并建筑急造軍路;筑和修复桥梁;利用渡河器材筑渡口;伪装重要的軍队目标;筑工程障碍物;爆破需要破坏的目标:设备軍队的給水站等。
舟桥兵团和部队
舟桥兵团和部队,主要担負保障渡河的任务。它运用舟桥器材,幷在现地利用其他器材,保障军队和坦克、火炮等重型技术兵器渡河;建筑与护渡口:架設軍用桥梁等。
工程建筑兵团和部队
工程建筑兵团和部队,主要担负工程筑任务。它运用工程机械,建筑和设备后方防御地带、修建永备的和野战的防御工事建筑道路和桥梁等。
特种技术部队
特种技术部队,主要以特有的技术装备,进行专门的技术作业;并且能以高度机械化的装备,去加强工程工兵兵团和部队或加强舟桥兵团和部队。特种技术部队这一类里,又分成许多独立的不同性质的部队,例如:电气部队、伪装部队,给水部队,扫雷部队,登陆渡河部队,以及各种喜門机械化装备的部队。这些世界十大特种部队跟上面三大类不同,它往往只执行一项任务。比如伪装部队,它的技术装备只是与伪装有关的机械器材,它的任务只是对真阴的目标进行伪装。
以上四大类兵团和部队,它們的建制单位有排、连、营、团、旅、师。
典型部队
1948年2月,英国陆军第35工兵团组建于英格兰。该团组建不久即被派往利比亚执行任务,在此期间其总部也被迁往利比亚并驻扎到1949年,之后被派遣到埃及。自1954年开始,该团被派遣到塞浦路斯,最初时只执行建造任务,不久之后也开始负责执行当地的维和支援任务。1955年开始,该团总部基地被迁移到英格兰北约克郡的里彭。同年11月,该团被派遣到埃及执行人物。1957年11月,英国陆军第35工兵团被派遣到德国,隶属于英国陆军莱茵河部队第1军团。被派遣到德国后,其总部最初设置在奥斯纳布洛克,1964年被迁移到哈默尔恩。1966年,英国陆军第35工兵团被派遣到亚丁执行危机处置支援任务,并多次被派遣到北爱尔兰执行安全支援任务。
在哈默尔恩驻扎期间,1977年,英国陆军第35工兵团更名为第4装甲师工兵团。1989年美苏冷战结束之前,英国陆军第35工兵团的主要任务是为装甲部队提供工兵支援。1990年,第35工兵团被派遣到科威特执行维和支援任务。1992-2000年之间,英国陆军第35工兵团被多次派遣到波黑执行维和支援任务。2001年,英国陆军第35工兵团被部署到科索沃。2003年被部署到伊拉克执行任务,在伊拉克期间,英国陆军第35工兵团曾建造一个15000人的战俘营,摧毁大量敌方设施,并修建一条铁路线以确保供给、人道主义援助及各种物资顺利到达伊拉克南部地区。
2008年开始,该军团多次被派遣到阿富汗执行任务。到2009年,第35工兵团又曾多次被派遣到伊拉克并出色完成任务。2015年开始,第35工兵团开始参与针对ISIS的国际军事行动,行动期间,其主要执行战斗医疗支援任务。2016年,第35工兵团先后参与在德国、加拿大及其他地区的多次演练。
第35工兵团目前下辖大约600名士兵,其包括的下属部队有:团总部、第44总部及支援中队、第29装甲工兵中队、第37装甲工兵中队、第77装甲工兵中队,以及1个皇家电力和机械工兵轻型支援分遣队。其中,第44总部及支援中队下辖有侦察小队、后勤小队、A2小队、B小队和支援小队。其支援小队的主要装备是NO.90一般支援桥,可填补32m宽的障碍。
武器装备
工程兵的装备是很广泛的。它有一般的兵器装备,比如步枪、机关枪、高射机关枪等等;它还有复杂的技术装备,比如从最简單的圆锹、铁镐等,一直到各式各样的重型工程机械和工程器材,一共有好几千种。这些技术装备是工程兵完成工程保障任务的主要武器。工程兵运用它的技术装备,大大短了作业时間,提高了作业效率。
在革命战争年代,中国人民解放军工程兵的装备比较简陋、水平十分落后,主要以铁锹、铁镐等简单装备及各类就便器材为主。部队中仅有少量从日军和国民党军中缴获的性能落后的地爆器材、舟桥器材和工程机械等装备,远远不能满足现代战争的要求。到了60年代,工程兵不仅成功仿制反坦克地雷、快速履带式敷路机和重型舟桥器材等装备,还克服困难自行研制工程装备,先后研发了多种新型防坦克地雷、拖式布雷车、火箭布雷车,以及轻型机械化桥、两折带式舟桥器材、特种舟桥器材、特种工程机械等,使装备的品种、数量均有较大发展,部队机械化水平进一步提高。
改革开放后,中国人民解放军工程兵根据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洋为中用、军民结合的方针,结合国民经济发展和科学技术发展水平,制定工程兵装备发展规划和远景设想,使工程装备有了较大发展。地雷爆破器材主要有火箭爆破器、火箭爆破弹、火箭扫雷车、自动布雷车等,舟桥渡河器材主要有特种舟桥、四折带式舟桥、重型机械化桥、重型桁架桥等,野战工程机械主要有履带式军用推土机、轮式推土机、轮式装载机、轮式挖壕机等,伪装器材主要有多种性能的新式伪装衣、伪装网、伪装遮障作业车、迷彩作业车等,形成了更加配套完善的装备体系。
相关人物
陈士榘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工程兵首任司令员。他生于1909年,湖北武昌人,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曾任红1军团师参谋长、红30军代军长,抗日战争时期历任八路军第343旅参谋长、晋西支队司令员、第115师参谋长、滨海军区司令员,解放军战争时期任新四军兼山东军区参谋长、华东野战军参谋长、第8兵团司令员等。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1952年9月,陈士榘被任命为工程兵司令员。从1952年到1975年,他担任工程兵司令员一职长达23年,成为解放军兵种部队中任职时间最长的司令员之一。
王耀南是中国解放军工程兵的主要创始人之一,被称为“工兵王”“地雷战王”等。他生于1910年,江西萍乡县人。1927年参加毛泽东领导的湘赣边界秋收起义,任工农革命军第1军1师2团爆破队副队长。在中央苏区,他参与了中国工农红军工兵部队的创建。在长征途中,他带领工兵分队逢山开路、遇水架桥,为长征胜利做出特殊贡献。
相关事件
1992年初,应联合国秘书长加利的请求,中国人民解放军首次派遣工程兵大队赴柬埔寨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出色地完成了抢修道路和桥梁、扩建机场等任务;1992年初至1994年底,人民解放军在云南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边境地区,组织实施了第一次大规模扫雷行动,共排除各种地雷和爆炸物100多万枚,销毁废旧弹药及爆炸物品近200吨,完成扫雷面积108平方公里,打通边贸通道、口岸170多个;恢复弃耕地地、弃荒牧场和山林3万多公顷。1997年11月至1999年12月,工程兵在上述地区实施第二次大规模扫雷行动;1999年10月和2000年5月,中国与联合国合作举办了两期国际扫雷培训班,对来自波黑、柬埔寨、细内米比亚安哥拉、莫桑比克、埃塞俄比亚、卢旺达7个雷患严重国家的440名学员进行了扫雷技术、实施方法和组织作业程序等内容的培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2007年11月,中国向苏丹达尔富尔特派团,派出315人的多功能工兵分队,其中配备了一支打井分队。截至2017年,中国已向联合国多个维和任务区派驻了近20支维和分队约3000人,成为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常任理事国中派出维和人员最多的国家,其中工兵分队占了大多数。
参考资料
中国工兵,你知多少?.m.toutiao.com.2022-06-23
舟桥部队:工程兵的中的专业部队.新浪网.2024-03-16
春天里,工兵带你开路架桥看风景.中国军网.2024-04-27
“日月雷火铸英雄”——中国人民解放军工程兵传奇.红色文化网.2024-03-16
德军工程兵的编制、任务与装备.万方数据.2024-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