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樵问答》是一首古琴名曲,为中国十大古曲之一,现存谱初见于明代萧鸾编《杏庄太音续谱》。《琴学初津》说此曲:“曲意深长,神情洒脱,而山之巍巍,水之洋洋,斧伐之丁丁,橹声之欸乃,隐隐现于指下。”由于音乐形象准确、生动,因此近几百年来在琴家中广为流传。明代杨表正修订曲谱,配制歌词。清代琴家又略去歌词,将曲调稍加改易,成为独立的器乐曲。此曲优美清逸,以对答式的旋律,描写渔夫与樵夫的对话。在现代,因为吴景略先生对琴曲《渔樵问答》的精湛演绎,所以他在琴界被冠以“吴渔樵”之美誉。
历史版本
从目前所收集的二百余种古琴谱书中,《渔樵问答》的琴谱有五十四谱,《渔樵》有两谱,《渔樵话》有一谱,《渔樵意》有一谱,《金门待漏》有四谱。这些琴谱段落划分不一,大致从五段到十一段不等。
与多数琴曲曲谱最早见于《神奇秘谱》不同,《渔樵问答》谱最早收录于1560年萧鸾(杏庄老人)辑的《杏庄太音续谱》之中,晚于《神奇秘谱》一百三十五年。与该谱同为六段的《渔樵问答》琴谱还有1579年朱珵的《五音琴谱》、1589年张进朝编的《玉梧琴谱》、1590年蒋克谦编的《琴书大全》、1596年胡文焕编的《文会堂琴谱》、1602年郝宁等辑的《藏春坞琴谱》、1634年朱常淓编的《古音正宗》及1663年郑方传谱《臣卉堂琴谱》等。这些琴谱中收录的《渔樵问答》虽同为六段,但其内容却存在差异。以《五音琴谱》中所收该曲为例,其与《杏庄太音续谱》相较,虽有许多相似的地方,但除中间泛音段落外,其余每段的划分均不相同,且在指法及乐句内容上也有所改变,二者既有差异又有相似之处。
单从曲谱内容上看,朱珵的《五音琴谱》似乎又影响着许多六段谱本,《玉梧琴谱》和《藏春坞琴谱》二者属同一谱本,与《五音琴谱》相较,除段落划分上略有差异外,其余内容则十分相近。其段落差异主要在前两段之中,《玉梧琴谱》和《藏春坞琴谱》将《五音琴谱》中第一段划分为第一和第二段部分内容。其余段落则大致相仿。与《五音琴谱》内容相近又存在段落差异的还有《琴书大全》《文会堂琴谱》《古音正宗》《臣卉堂琴谱》以及五段的《义轩琴经》谱本。其中《古音正宗》一谱,其题下注有《又曰金门待漏》,由此可知此曲在流传过程中或又称《金门待漏》曲。在清代《悟雪山房琴谱》《天闻阁琴谱》《希韶阁琴谱集成》和《双琴书屋琴谱》中我们发现了《金门待漏》这一曲谱,其中《悟雪山房琴谱》与《双琴书屋琴谱》二者曲谱相同,可视为同一谱本,其余谱本的《金门待漏》则差异较为明显,且与《古音正宗》之又名《金门待漏》的曲谱也存较大差异,似不能混为一谱。因此《渔樵问答》一谱又名《金门待漏》严格意义上来说,也只能在某些特定曲谱或范围内才能称之为“同曲异名”。
明代杨抡辑于1589年的《真传正宗琴谱》,给后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该谱中的《渔樵问答》为商音,八段谱。谱内注有解题及琴曲歌词。该谱并不是最早记有《渔樵问答》歌词的曲谱,在其之前1585年杨表正辑的《重修真传琴谱》琴谱旁就记有了歌词。杨表正所录《渔樵问答》的文字以一种很明显的一问一答的形式来进行叙述,较之其余诸谱更为简单直接。虽然如此,此谱本在后世较为难得,其影响力不及杨抡《太古遗音》等谱本。二者虽均带有文辞,但其所表达的内容实有较大差别。后世受杨抡《真传正宗琴谱》(或《太古遗音》)谱本影响较大的琴谱有《太音希声》《陶氏琴谱》《徽言秘旨》《琴书千古》《敏亭琴剑合谱》《酣古斋琴谱》《露轩琴谱》《琴学轫端》《琴谱谐声》《阳琴谱》《乐山堂琴谱》《师白山房琴谱》《荻灰馆琴谱》《百瓶斋琴谱》《希韶阁琴谱集成》《立雪斋琴谱》《养性堂琴谱》《丝桐协奏》《枕经史山房杂钞》《东皋琴谱》《琴谱四卷》等等。这些琴谱均收录杨抡所辑琴谱相同的文辞,且曲谱内容也大致相仿,可视为同一谱本之传承。此外,还有一些谱本则出现较大的改动或非源出一谱,例《乐仙琴谱》(凡八段谱)、《琴苑心传全编》(凡九段)、《悟雪山房琴谱》(凡七段谱)、《琴瑟合谱》(凡七段谱)、《天闻阁琴谱》(凡八段谱)、《琴学初津》(八段谱)等谱本,这些曲谱中或在某些指法及段落内容上与前面诸谱有相似之处,存有关联,但其差异也是十分明显的,故不可与前谱视为同一曲本。
除了提到的六段谱、七段谱、八段谱、九段谱之外,《渔樵问答》曲谱还有《琴学摘要》《琴学丛书》《友石山房琴谱》《枯木禅琴谱》《绿绮清韵》等十段曲谱,《钱塘诸氏琴谱》十一段谱,《新传理性元雅》十二段谱本存在。这些篇幅较大谱本均较前面《篇幅寡者》有了较大范围的改变,扩充了很多新的内容。
与《渔樵问答》相较,《徽言秘旨》之《渔樵》与《真传正宗琴谱》之《渔樵问答》曲谱大致相仿,或可视为同一谱本之传承;而《青箱斋琴谱》中的《渔樵》则差异较大,且两个《渔樵》谱本虽同为商音曲谱,但二者之间在段落划分及指法内容等都存有诸多不同。《一峰园琴谱》中的两谱,其一《渔樵意》曲谱前注明为宋毛敏仲作,按其曲谱及谱内文辞,在诸谱中独树一帜,米姓法寻其根源,以供参考。其二谱《渔樵话》,谱前注有古隐君子作,或与《渔樵问答》诸谱之隐君子所作、述隐逸等有同工之妙,但其曲谱及谱内文辞,仅与1611年左右张大命的《太古正音琴谱》中《渔樵问答》一谱内容相同。
乐曲赏析
《渔樵问答》是一首流传了几百年的名曲,曲谱最早见于《杏庄太音续谱》(明撰于1560年):“古今兴废有若反掌,青山绿水则固无恙。千载得失是非,尽付渔樵一话而已。”此曲反映的是一种隐逸之士对渔樵生活的向往,希望摆脱俗尘凡事的羁绊,音乐形象生动精确。
乐曲采用渔者和樵者对话的方式,以上升的曲调表示问句,下降的曲调表示答句。旋律飘逸潇洒,表现出渔樵悠然自得的神态。正如《琴学初津》中所述:“《渔樵问答》曲意深长,神情洒脱,而山之巍巍,水之洋洋,斧伐之丁丁,橹歌之矣乃,隐隐现于指下。至问答之段,令人有山林之想。”
乐曲开始曲调悠然自得,表现出一种飘逸洒脱的格调,上下句的呼应造成渔樵对答的情趣。主题音调的变化发展,并不断加入新的音调,加之滚拂技法的使用,至第7段形成高潮。刻划出隐士豪放无羁,潇洒自得的情状。其中运用泼刺和三弹的技法造成的强烈音响,应和着切分的节奏,使人感到高山巍巍,咚咚的斧伐声。第1段末呈现的主题音调经过移位,变化重复贯穿于全曲,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此曲有一定的隐逸色彩,能引起人们对渔樵生活的向往,但此曲的内中深意,应是‘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及‘千载得失是非,尽付渔樵一话而已’。兴亡得失这一千载厚重话题,被渔父、樵子的一席对话解构于无形,这才是乐曲的主旨所在。历史上最有名的‘渔’的代表是的,早年他是汉光武帝的同学,刘秀很赏识他。刘秀当了皇帝后多次请他做官,都被他拒绝。严子陵一生不仕,隐于浙江桐庐,垂钓终老。历史上‘樵’的代表则是时的大臣。朱买臣早年出身贫寒,常常上山打柴,靠卖薪度日,后妻子因忍受不了贫困而离开了他。《渔樵问答》一曲是几千年文化的沉淀。‘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尘世间万般滞重,在《渔樵问答》飘逸潇洒的旋律中烟消云散。这种境界令人叹服。
作品解题
题意
早在战国时期,《·杂篇·渔父》中就曾记述了和一个渔父的详细对话,对话中渔父对孔子大段阐述了道家的之境,孔子叹服,尊称渔父为“圣者”。
同为战国时期创作的《楚辞集解》中有《渔父》一章,其中讲了这样一则故事:屈原被放逐后,游于江边,看起来“颜色憔悴,形容枯槁”。问屈原为何流落于此。屈原回答说,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因而被放逐到这里。渔父劝屈原该看破世人世事,不必“深思高举“。屈原不听,执意欲“葬于江鱼之腹中”。渔父莞尔而笑,唱着“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的歌子远去。宋教仁在这里已成为一个欲引“悟道”的先知。
《三国演义》开篇词中的几句“白发渔樵江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在《杏庄太音续谱》(1560)中,萧鸾就对《渔樵问答》进行了解题.:“古今兴废有若反掌,青山绿水则固无恙。千载得失是非,尽付渔樵一话而已”。近代《琴学初津》说此曲:“曲意深长,神情洒脱,而山之巍巍,水之洋洋,斧伐之丁丁,橹声之欸乃,隐隐现于指下,迨至问答之段,令人有山林之想。”
此外北宋奇书《渔樵问对》中,琴曲《渔樵问答》与《渔樵问对》也许有一定的内在关联。前者通过渔樵对话来消解古今兴亡等厚重话题,而后者则试图通过简洁的对话对世界做出根本性的哲学解释。《渔樵问对》的作者是邵雍,北宋儒家五子之一。邵雍学贯易理,儒道兼通,他毕生致力于将天与人统一于一心,从而试图把儒家的人本与道家的天道贯通起来。
《渔樵问答》着力论述天地万物,阴阳化育和生命道德的奥妙和哲理。这本书通过樵子问、渔父答的方式,将天地、万物、人事、社会归之于易理,并加以诠释。目的是让樵者明白“天地之道备于人,万物之道备于身,众妙之道备于神,天下之能事毕矣”的道理。《渔樵问对》中的主角是渔父,所有的玄理都出自渔父之口。在书中,渔父已经成了“道”的化身。
“渔樵”典故
历史上最有名的“渔”的代表是的,早年他是汉光武帝的同学,刘秀很赏识他。刘秀当了皇帝后多次请他做官,都被他拒绝。严子陵却一生不仕,隐于浙江桐庐,垂钓终老。曾有诗云“昭昭严子陵,垂钓间”。清代王士祯《题秋江独钓图》:“一蓑一笠一扁舟,一丈丝纶一寸钩;一曲高歌一樽酒,一人独钓一江秋。”举重若轻,轻描淡写便绘就一幅渔人秋江独钓的胜景。
历史上“樵”的代表则是时的大臣。朱买臣早年出身贫寒,常常上山打柴,靠卖薪度日,后妻子因忍受不了贫困而离开了他。有人说“樵”有禅意,这种说法待考。
中国自古以来有渔樵耕读的说法。民间的屏风上常画有渔樵耕读四幅图。渔图和樵图画的分别是严子陵和朱买臣的故事。耕图和读图画的分别是舜教民众耕种的场景和战国时苏秦埋头苦读的情景渔樵耕读是农耕社会的四业,代表了民间的基本生活方式。这四业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古代不同价值取向。其中渔为首,樵次之。如果说耕读面对的是现实,蕴涵入世向俗的道理。那么渔樵的深层意象是出世问玄,充满了超脱的意味。
作品评价
《杏庄太音续谱》:唐人云:“汉家事业空流水,山河半夕阳。”古今兴废有若反掌,青山绿水则固无恙,千载得失是非,尽付之渔樵一话而已。
《》:渔樵问答,古操也。查遗谱有指诀无音文,考琴史有文音无指诀。今配定文音入谱,使善鼓者知其曲之古淡,韵调清高。喜渔樵,乐江山,友鱼、虾、,对明月清风,物我两忘。然微妙岂於贪徇嗜利辈能知乎?
《杨抡太古遗音》:按斯曲,想亦隐君子所作也。因见青山绿水,万古常新,其间识山水之趣者,惟渔与樵。泥途轩冕,敞屣功名,划迹于深山穷谷,埋声於巨浪洪涛。天子不能臣,诸侯不能友,是以金兰同契,拉伴清谈,数治乱,论兴亡,千载得失是非,尽付于渔樵谈笑之中矣。回视奔走红尘,忧谄畏讥,婴逆鳞,罹罗织,待罪於廷尉而触藩两难者,天渊耳。鼓是操者,尚思所以洁其身乎?
《》:按斯曲,想亦隐君子所作也。因见青山绿水,万古常新,其间识山水之趣者,惟渔与樵。泥途轩冕,敞屣功名,划迹于深山穷谷,埋声於巨浪洪涛。天子不能臣,诸侯不能友,是以金兰同契,拉伴清谈,数治乱,论兴亡,千载得失是非,尽付于渔樵谈笑之中矣。回视奔走红尘,忧谄畏讥,婴逆鳞,罹罗织,待罪於廷尉而触藩两难者,殆天渊耳。但此曲颇无头绪,又少问答之语,余特添正之,付之鼓是操者。
《乐仙琴谱》:按此曲,因见青山绿水,万古常新,惟渔与樵,划迹於深山穷谷,埋声於巨浪洪涛,天子不能臣,诸侯不得友,是以金兰同契,拉伴清谈,治乱兴亡,得失是非,尽付于渔樵谈笑之中矣。乃隐君子所作。鼓是操者,尚思所以洁其身乎?
《琴苑心传全编》:是曲,周东岗谱,盖述隐者随遇自乐之意,其声优裕平顺,出落自然,得隐逸之风调。
《天闻阁琴谱》:周东冈谱,述隐逸也。见樵子负薪而渡,招舟於渔,渔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樵曰:“余之志在山林也。”互相问答,契合道情,因而放乎中流,不知所止。东冈识为隐士,遂作是操,以志逸乐。其音雅趣,唱和自然。君子遁世无闷,其是之谓?
《天闻阁琴谱》:又一谱(作金门待漏)琴史:亦唐狄梁公所作。
《》:明杨表正所作。曲意雅淡,音韵豪宕,后人拟之,弹法各异,然须静简贯穿为妙。
《醒心琴谱》:明杨表正所作。其曲意深长,神情洒脱,山之巍巍,水之洋洋,樵之斧声,渔之橹声,皆现于指,令人有山林之想。概青山绿水,万古常新,其间识山水之趣者,渔樵者也。夫渔樵者,寄情山水,不涉功名,天子不能臣,诸侯不能友,洒洒脱脱,数治乱,论兴亡,千古是非,尽付渔樵笑谈中耳。
《磨励提高》:与《醒心琴谱》同。
《杏庄太音续谱》:杏庄老人曰,唐人云,汉家事业空流水,山河半夕阳。古今兴废有若反掌,靑山绿水则固无恙,千载得失是非,尽付之渔樵一话而已。
《绿绮清韵》:与琴苑心传全编解题同。
《琴学初津》:渔樵问答,曲意深长,神情洒脱,而山之巍巍,水之洋洋,斧伐之丁丁,橹声之欸乃,隐隐现於指下,迨至问答之段,令人有山林之想,奏斯者,必修其指,而静其神,始得。志在渔樵者,以此消遣,移情非浅,是曲,传自何君桂笙,古越之高人,文章盖世,无学不通,而著述之富,足冠古今,暇更以琴书自乐,绰有安道之风,愧余才疏艺劣,何幸屡荷青眼,教我良多,而奏斯曲者,不亦感君之惠授乎?按杨表正所作遇仙吟,渔樵问答等曲,作正文对音捷要谱,而是曲虽近时趋,然其用意,实深景仰,摹写渔樵,形容毕露,足为制曲师法。德松客识。
音乐结构
乐曲可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15开始悠然自得,表现出一种飘逸洒脱的格调,上下句的呼应造成渔椎对答的情趣:第1段末呈现的主题音调经过移位,变化重复贯穿全曲。第二部分(6~10)是主题音调的变化发展,并不断加人新的音调,加之滚拂技法的使用,至第7段达到高潮,刻划出隐士豪放无羁,潇洒自得的情状;其中运用泼刺和三弹的技法造成的强烈音响,应和切分的节奏,使人感到高山巍巍,樵夫咚咚的斧伐声。
全曲共十段。开始曲调悠然自得,表现出一种飘逸洒脱的格调,上下句的呼应造成渔樵对答的情趣乐曲以上升的曲调表示问句,下降的曲调表示答句。主题音调的变化发展,并不断加人新的音调,加之滚拂技法的使用,至第7段形成高潮。刻画出隐豪放无羁潇洒自得的情状。第8运用拔和三弹的技法造成的强烈音响,应和着切分的节奏,使人感到高山巍巍,樵夫咚咚的伐声。第 1现的题音调经过移位,变化重复贯穿于全曲,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曲目等级
参考资料
歌词
《渔樵问答》的谱本最早见于明中叶永烈表正《琴谱正传》(1585),续见于明清以来其他二十种刊本琴谱。曲体中型。明代各谱多有词,清代各谱无词。杨表正在此曲的序中曾写到:"《渔樵问答》,古操也。查遗谱有指法无音文;《琴史》有文音无指法。今配定文音入谱,使善鼓者知其曲之古淡……然微妙岂于贪徇嗜利辈能知乎。"到了清代,凡是有瑞安鼓词的《渔樵问答》都是用明代杨抡编写的唱词,多是文人学士代为执笔,比较"典雅"。而绝大多数谱本中仍然认为此曲是杨表正的创作。杨表正所述的原词如下:
第一段
渔问樵曰:"子何求?"樵答渔曰:"数茅屋,绿树青山,时出时还;生涯不在西方;斧斤丁丁,云中之峦。"
第二段
渔又诘之:"草木逢春,生意不然不可遏;代之为薪,生长莫达!"樵又答之曰:"木能生火,火能熟物,火与木,天下古今谁没?况山木之为性也当生当枯;伐之而后更夭乔,取之而后枝叶愈茂。"渔乃笑曰:"因木求财,心多嗜欲;因财发身,心必恒辱。"
第三段
樵曰:"昔日朱买臣未遇富贵时,携书挟卷行读之,一且铁勒驷马驱驰,荛脱迹,于子岂有不知?我今执柯以伐柯,云龙风虎,终有会期;云龙风虎,终有会期。"
第四段
樵曰:"子亦何易?"渔顾而答曰:"一竿一钓一扁舟;五湖四海,任我自在遨游;得鱼贯柳而归,乐筹。"
第五段
樵曰,"人在世,行乐好太平,鱼在水,扬鳍鼓受不警;子垂陆具,过用许极心,伤生害命何深!?"渔又曰:"不专取利抛纶饵,惟爱江山风景清。"
第六段
樵曰:"志不在渔垂直钓?心无贪利坐家吟;子今正是岩边,何道忘私弄月明?"
第七段
渔乃喜曰:"姜子牙当年渭河滨,丝纶半卷海霞清;有朝得遇文王日,载上安车阙京;嘉言谠论为时法,大展鹰扬敦太平。"
第八段
樵击担而对曰:"子在江兮我在山,计来两物一般般;息肩罢钓相逢话,莫把江山比等闲;我是子非休再辩,我非子是莫虚谈;不如得个红鳞鲤,灼火新蒸共笑颜" 。
第九段
渔乃喜曰:"不惟萃老溪山;还期异日得志见龙颜,投却云峰烟水业,大旱施霖雨,巨川行舟,衣锦而还;叹人生能有几何欢。"
作品影响
吴景略和陈重于1980年5月在“上海之春”音乐会演奏琴箫合奏《渔樵问答》。
现代歌曲
参考资料
历代古琴曲谱汇考⑥---渔樵问答.豆瓣读书.2023-11-21
「渔樵问答」古琴曲欣赏 渔樵问答教学讲解(附曲谱).国乐网.2023-11-21
吴景略先生《渔樵问答》版本之解析.华音网.2023-11-24
网易云音乐.网易云音乐.2023-11-21
【最新】《渔樵问答》的听赏.道客巴巴.2023-11-28
渔樵问答乐逍遥.道客巴巴.2023-11-28
太古遗音——琴曲题解(三 ).豆瓣.2023-11-29
《渔樵问答》吴景略-古琴陈重-箫1980年上海之春音乐会_哔哩哔哩_bilibili.哔哩哔哩.2023-11-28
渔樵问答.qq音乐.2023-11-28
渔樵问答.豆瓣音乐.2023-11-21
网易云音乐.网易云音乐.2023-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