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鄂西会战

鄂西会战

鄂西会战是中国八年抗日战争中发生在湖北境内的四大会战之一,也是抗战期间中国40多个著名战役之一。会战从1943年5月4日开始至1943年6月14日结束,战线东起湘北滨湖的华容县,西止长江西陵峡口的石牌,绵亘千里。

1943年5月4日晚,日军对抗日战争第六战区发起进攻。5月5日至6日,双方在碑湾、茅草街等地激战。之后,日军继续深入安乡、南县,国民党九十四军和八十六军进行阻截。5月15日,中日双方在大堰垱等地展开战斗,中国国民党第八十七军陷入孤立,逐次向西转移。5月19日,日军向渔洋关镇进犯。5月21日,渔洋关失守。5月27日,江防军调整部署,以第十一师死守石牌。经过战斗成功保卫石牌要塞。5月28日,国民党新编第二十三师采取“引蛇出洞,三面包围”战术收复渔洋关。6月1日起,国民党军队对败退日军展开追击。6月3日,日军一部被包围于长阳磨市附近,经过激战,日军残部突出重围,向枝江市逃窜。6月7日晚,国民党军袭击第13师团战斗司令部,师团长马鹿理寅夜出逃。6月8日至13日,中国国民党军队连克枝城市、枝江、洋溪、松滋、磨盘洲、申津渡等重要城镇。6月14日晚,国民党军队攻克公安县城。至此,鄂西会战胜利结束。

国民党第六战区以10个军的兵力抗击了日军约5个师团的进攻,并取得重大胜利。鄂西会战既歼灭了日伪有生力量,使鄂西广大国土未遭日军铁蹄的蹂躏,又保住了陪都重庆之门户、它对中国的抗日战争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作出了贡献。同时,鄂西会战的胜利,也提高了中国战区的国际地位。

战争背景

1943年4月,与欧洲战场盟军对德意法西斯主义军队的反攻相呼应,美国军队在西南太平洋向日军发动了反攻。日本大本营为摆脱困境,意欲从中国大陆战场抽出兵力,转用于太平洋战争对付盟军,于是,便加紧对中国军队的攻势。同年初夏,侵华华中日军第十一军纠集第三、第十三、第三十九师团、独立混成第十七旅团以及配属的第三十四、第四十、第五十八、第六十八师团各一部,总兵力约10万人,战机100余架,对长江南岸国民党第六战区之第二十九、第十集团军和江防军大举进攻,企图消灭江南野战军,夺取川江第一门户——石牌要塞,以威逼重庆。

战争经过

东线阻击战

1943年5月4日至5日,日军第三师团、独立混成第十七旅团以及师团配属的户田支队、小柴支队,先后集结于石首、藕池口、华容等地,针谷支队集结于城陵矶,兵力达1万余人,摆出一副向中国国民党抗日战争第六战区江南部队进攻的架势。六战区代理司令长官孙连仲及高参们意识到日军此举非同寻常,定有西犯之企图。于是迅速制定作战部署:以王缵绪第二十九集团军固守安乡至公安之线,以王敬久第十集团军固守公安至枝江市之线,以吴奇伟江防军固守枝城市亘石牌之间阵地,以周岩第二十六集团军之七十五军和冯治安第三十三集团军之七十七军、五十九军固守三游洞亘转斗湾之间阵地,并令各部队以坚强之抵抗予敌不断消耗,然后转移攻势,压迫敌人于长江西岸而聚歼之。

1943年5月4日晚8时,日军第三师团之中畑部队(步兵第六联队)开始向中国国民党第十集团军第八十七军之新编二十三师张家祠、高河场一线阵地发起进攻,鄂西会战的序幕就此拉开。5日凌晨,各路日军在大批飞机支持下,分向万林河口亘碑湾第二十九集团军之七十三军暂编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五师、第十五师以及第八十七军之新编二十三师阵地全线进攻。第三师团主力及独立混成第十七旅团向藕池口西南地区进击,指向安乡;户田支队向华容县暂编第五师攻击,小柴支队向南县方面攻击,针谷支队则从城陵矶水路沿洞庭湖南下,以切断安乡县、南县中国国民党军队的退路。5月5日,向南山附近暂编第五师阵地进犯的日军左派部队户田支遭到抵抗,同时为阻止日军深入,夺回长岭咀、紫金渡等处阵地,第七十三军将东进接替暂编第五师防务的第七十七师星夜调回,协同第十五师开始反攻。5月6日,在梅田湖、芝麻坪、黄石咀、八股头等地,与日军反复争夺。在黄石咀争夺战中,日军独立混成第十七旅团独立第九十大队大队长舛尾芳治中校头部中弹死亡。这是战役伊始被击毙的日军第一个校级指挥官。

1943年5月6日晚9时,第七十三军长河以东部队趁夜向明山头、南县各要点集结,以协同第七十七师反攻正面之敌。控制在荷花市以北地区之第四十四军一六一师沿安乡河西岸向潭子头之敌侧背攻击。5月7日,向安乡进犯之日军第三师团主力推进到桃水港,遭到第八十七军新编二十三师、第四十三师、第一一八师的猛烈侧击,一部被新二十三师阻止于胡家厂、周家场一线。同日晨,日军中畑部队向安乡方面突进。在大庆港附近遭到阻击,第九中队长世本忍被击毙。潭子头的日军也向安乡进攻,与第四十三师工兵营激战于城郊。到达安乡附近的第一六一师鉴于情况恶转,向羌口转进。同日晚,日军第三师团及独立混成第十七旅团攻占安乡。这时,日军小柴支队已推进到南县西北,户田支队攻占了南山。由烟波浩渺的洞庭湖水路向南县进犯的针谷支队,其船队沿途遭到阻击,进展缓慢。在武庞洲、茶盘洲等处水域,舟艇受到中国国民党海军水雷和两岸陆军步、机关枪的攻击。在岩子洲遭赤山岛炮兵炮轰,双方发生激战。5月8日,针谷支队1000余人在草尾、狗头洲、肖家渡等处纷纷登陆,北攻三仙湖。其楢木大队于5月9日攻占了三仙湖,形成了对第七十三军的包围圈。为援救第七十三军,第八十七军一一八师、第四十三师主力分向酉港、青石碑各处侧击日军。至5月9日至11日,第四十四军一五〇师及第八十七军各部始终在夹堤、白洋堤、胡家厂亘周家厂之线与日军对峙。第七十三军所部亦先后突围,南渡沅江、酉港整理。至此,日军想与湘北野战军主力决战的企图完全落空。

1943年5月12日晚,日军第三师团于向据守水乡地带的第八十七军所部发起攻击。5月13日中午,日军进至孟溪寺附近,遭第一一八师阻击后,于14日晚进至杨林市、新河市北侧高地。其攻击目标是公安守军第八十七军。与此同时,第13师团及野沟支队共1万多人,亦于5月12日晚起从江北董市之堆坞滩向枝江市东南之石排、跑马道子渡江,向第九十四军阵地发起攻击。九十四军第一二一师和第八十六军之六十七师奋力阻截渡江之敌于宜都茶园寺附近,因敌来势凶猛,未能成功。日军第十三师团左纵队(步兵第一〇四联队)一部即向洋溪九十四军第五十五师阵地攻击前进。5月15日,日军进入大堰垱。同日晚,进入西斋。右纵队(步兵第一一六联队)亦于15日中午进入刘家场附近。其他部队如松山支队、针谷支队、杉木部队、樱井部队(步兵第六十五联队)亦向公安方面前进,几路合围公安。第八十七军由于四面受敌,陷于孤立,乃放弃公安,逐次向西面转移。防守刘家场至长阳右岸之九十四军第五十五师、第一二一师和暂编第三十五师,由于受到第13师团和东线部队的包抄,处境十分险恶,亦逐次撤向五峰渔洋关镇至长阳资丘一线。5月16日,日军第三师团主力转向松滋。5月17日,陈诚作出新的作战部署,即以石牌为轴,先确保主决战,并指令第十集团军和江防军决战线确定为渔洋关、津洋口、石牌要塞之线。江防军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八军固守石牌要塞为主,八十六军守备宜都聂家河镇、安春垴、红花池、长岭岗一线作持久战,以确保石牌主决战线。5月18日松滋失守陷敌。至此,战场逐渐西移。

渔关拉锯战

1943年5月17日,第13师团全部于分向暖水街、刘家场集结,意在西取五峰渔洋关镇,然后北进,配合第三师团等敌从侧后背攻击江防军,夺取石牌。5月19日凌晨,日军分兵两路向渔洋关进犯。十三师团主力(第一一六联队)从暖水街经风相坪向渔洋关;一部从刘家场经仁和坪、全福寺向渔洋关,形成夹攻渔洋关之态势。九十四军军长牟庭芳派第一二一师在此把守。日军第十三师团主力经界碑、城墙口向渔洋关推进,5月21日午夜,日军第一一六联队先头部队约2000人窜抵渔洋关东北地区2公里处,中国国民党守军发现后当即予以阻击。5月22日,一场争夺战在渔洋关镇附近展开,国民党一二一师撤离渔洋关,转守于长阳川心店、龙潭坪之线。要冲渔洋关失守,陈诚决定抽调部队赶往建始县野三关镇布防,以防不测。然而,日军出于整个战局考虑,攻占渔洋关后,仅留下一个大队(步兵第一〇四联队第二大队)驻守。5月23日,第十三师团主力于转兵北上都镇湾。国民党第十集团军全部向渔洋关、天柱山方面侧击日军,该集团军之八十七军新编第二十三师奉命攻克渔洋关。新二十三师采取“引蛇出洞,三面包围,放弃一面,伏击逃敌”的战术,对日军展开攻势。该师以第六十八团任主攻,第六十九团打伏击,并将该团置于渔洋关外6里之有利地形处。5月26日,六十八团以第二营为先锋,从驻地出发,为避开白昼日军飞机的侦察,他们星夜行军,于5月28日黎明前到达渔洋关附近,迅即占领山头并立即对敌展开进攻,日军仅与二营对战约1小时便撤退。当溃退的日军逃至中国国民党伏击圈时被包围,双方军队在此激战,国民党军队毙伤日军200多人。5月28日晚,国民党军队收复渔洋关镇,截断了第13师团的后方。

江北策应战

与江南战场相呼应,国民党江北野战部队乘日军南渡、后方空虚之机,袭击敌人,以资策应。1943年5月中旬开始,第三十二军一四一师(时拨归第二十六集团军指挥)向宜昌市西北面日军外围据点龙泉铺、营盘岗等处发起攻击。龙泉铺、营盘岗、凤凰冠一线之敌守护着汉宜公路,这是通往宜昌城内唯一的进出要道,为日军补给生命线。日军在这一带的山地制高点构筑有坚固的防御工事,并派重兵把守。各碉堡间互设侧防火力,战壕外架设带刺的铁丝网三五道,并在四周铺设地雷中国国民党一四一师四二三团集中火炮向敌据点发射了500多发炮弹,但仅摧毁其表面工事。他们又几度组织英勇队顽强冲击,但均被敌阻于碉堡前之崖壁下面,未能攻破碉堡。于是,该团便改变攻击目标,派出由200余名战士组成的挺进队,绕道攻入日军营房。日军得知被危及军用物资,即派出飞机向国民党军队阵地投弹、低空扫射。四二三团立即组织交叉火力网对空射击。在四二三团向龙泉铺之敌强攻的同时,四二二团也向营盘岗日军据点发动进攻,在短暂占领后营盘岗得而复失。在四二二团与日军激战之际,四二三团于当日下午向龙泉铺日军据点发起强攻,遭受较大伤亡。之后,一四一师各团继续不断对敌进行袭扰完成了支援南线作战的任务。

偏岩歼灭战

1943年5月17日晚,日军第十一军下达向长阳、偏岩前进的攻击令,第一线部队开始行动。中国国民党退守的第十集团军所部正在巩固自枝城市附近经肖家岩(宜都南)、三溪口(刘家场镇西)、红土坡(暖水街西南)附近至王家厂西侧一线的阵地。5月19日下午5时,中美空军飞机第一次4架、第二次6架分向宜都茶园寺及以西地区的日军第三师团集结地飞来,并投弹袭击。5月21日晨,进至茶园寺之日军第三师团簗濑部队(步兵第三十四联队)陷宜都南之王家畈后,以3000人转兵北向,与进至枝江市之日军分两路向国民党八十六军第六十七师之黄家铺、响水洞、麒麟山阵地进行夹击。在激战3小时后,第六十七师主力转向长阳磨市,一部向峰山附近转进。5月21日夜晚,日军三十九师团陆续向江南江防军正面强渡,分向第八十六军十三师茶店子、红花套阵地及沙套子海军要塞炮台发起攻击。5月22日,日军中畑部队向宝山坪亘磨市阵地进攻,至下午7时,磨市被突破。5月23日晨,窜至磨市西北刘家棚之日军簗濑部队继向花桥、罗家坪、沙帽山阵地进犯,被六十七师阻止,几经交战后六十七师逐次向西转移,于都镇湾北渡清江。5月23日子夜,日军簗濑部队北渡清江向长阳猛攻,第八十六军右派被敌突破。5月24日,日军吉武部队(步兵第二三三联队)跟踪追击,十三师官兵利用险要顽强抵抗,敌前进受阻。日军三十九师团之滨田部队(步兵第二三二联队)从长阳方面折返,向偏岩方面推进。该部队窜抵西流溪以南地区后,会同吉武部队夹击国民党十三师。十三师官兵勇敢抵挡敌之吉武、滨田两支部队,该师以连日苦战,伤亡甚重,5月25日,十三师向偏岩方面溃退。日军滨田部队紧追不舍。5月24日中午,长阳被攻陷。中国国民党军队转守长阳西北之清江北岸亘凤凰山之线。日军第三师团主力在长阳附近开始渡过清江,其簗濑、中畑两支部队主力亦进入清江北岸地区,将国民党军队压迫到北方。5月25日,日军新井、樱井、海福(步兵第一〇四联队)3支部队由都镇湾强渡清江,北上与第三师团主力会合,但受到一三九师的阻击。

1943年5月25日,日军在飞机掩护下,向偏岩发起攻击。国民党第五师官兵负责阻击日军。这时,由于第五师偏岩左翼暂编第三十四师之雨台山、月亮岩阵地已被敌突破,同时又有第八十六军之六十七师、三十二军之一三九师等大批友军从鸭子口、都镇湾方面向偏岩上首之高家堰撤退,转移木桥溪、贺家坪。据此,江防军总部当即调整部署:以第五师、十八师、十一师分别守备馒头咀、峡当口、石牌之线。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五师迅即占领夹龙口至馒头咀一线,阻击日军。该师以十四团占领馒头咀侧面阵地,十五团在峡当口占领阵地,与十八师并肩作战。该师十三团已部署在五龙观、观音阁一线,以阻止第13师团从都镇湾北上迂回。5月26日早晨,日军长野部队以密集的纵队向夹龙口、馒头咀第五师阵地突进,被国民党五师及十八师包围并展开攻击。5月28日,第五师奉命转守高家堰至木桥溪一线,继续阻击日军。该师以第十四、十五两团占领高家堰两侧高地,并以一部占领高家堰通向津洋口之峡口,掩护友军西撤。这时,日军桥木等部队三四千人,在20架飞机支援下,从永昌寺、杨春岭分两路向第五师高家堰两翼阵地攻击。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五师十四、十五两团官兵与敌血战竞日,直至下午7时,双方仍胶着于香花岭以东之钱子溪南北高地至杨春岭之线。5月29日凌晨,日军续向中国国民党五师香花岭西之南北两侧高地强攻,十四、十五团击毙日军三四百人。同日,占领香花岭、三岔口等地之敌4000人,在10几架飞机支援下向墨坪进犯。当日晚,第五师由高家堰、墨坪移驻木桥溪、下元溪、石头垭一线。5月30日晨,第13师团海福、新井两支部队步骑4000余人,迂回墨坪,沿木桥溪溪河向木桥溪国民党军阵地猛攻,之后木桥溪失守。5月30日下午,日军1000余人直犯太史姓桥,被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五师主力十四团、十五团以及师直属连阻击。日军第十三师团终于被阻于太史桥、木桥溪一带,未能与北线之第三、第三十九师团协同。敌企图迂回天柱山、木桥溪从侧后攻击石牌的意图完全破灭。

石牌保卫战

古镇石牌在宜昌县境内,是军事重镇,六战区前进指挥部、江防军总部等均设于此,战略地位极为重要。1943年5月22日,蒋介石下令军队死守。5月27日,江防军调整部署,决定以攻守长阳土家族自治县宜昌市两县间之稻草坪、高家堰、余家坝、曹家畈、石牌之线为决战线。至此,鄂西会战进入决战阶段。为保障决战胜利,陈诚命第十集团军第九十四军主力转移到长阳资丘附近,掩护江防军右翼。同时调动空军战机协同地面陆军作战,并对日军后方实施轰炸,切断敌之增援和补给。5月28日,日军第三、第三十九师团开始向石牌推进。同日,日军第三师团从长阳高家堰进入宜昌县境,向国民党第十一师第一道防线南林坡阵地发起攻击。同时,右邻之十八师阵地也受到日军的袭击。至此,一场争夺石牌之战在西陵峡展开。5月29日,日军第三十九师团主力经余家坝,中午进至曹家畈。遂分兵两路向牛场坡、朱家坪十一师阵地进攻。5月30日,朱家坪被日军攻占。与此同时,日军第三师团另一部越过桃子垭,向桥边南之天台观一线十八军暂编第三十四师阵地进犯,中国国民党守军一举毙伤敌300多人。日军无奈遂转攻王家坝,又遭国民党军队分头迎击,无法进展。这时,日军第三师团的中火田部队前来驰援,日军攻下天台观后,骑兵队突入窄溪口,遭到龙家岩阵地守军迫击炮的攻击而后撤。不久,日军步兵在飞机掩护下强行通过窄溪,向八斗方国民党十一师二线阵地突进。5月31日,在石牌大战的最后时刻,国民党空军与地面部队联合作战,同日军飞机展开激烈的空战,击落敌机6架。日军久攻石牌不下,到了5月31日夜晚,日军东撤。此次石牌大战,中国军队打死打伤日军达7000人,缴获器械无数。

宜都追歼战

1943年5月30日夜,由于日军遭江防军阻击,伤亡惨重,且石牌久攻不下,全线已呈动摇之势。5月31日,陈诚下令江防军全线转入反攻。日军分向宜昌市枝城市枝江市、公安长江方面撤退。同日,第13师团又一部从长阳东逃途中被沿清江两岸追击的第一二一师三六二团截击于母猪峡。6月1日,由石牌败退之日军第三师团、第三十九师团各一部,在宜昌南岸一带抢渡回巢时,船只遭国民党空军轰炸,生还无几。日军第十三师团之一一六联队及骑兵队各一部,被第八十七军新编二十三师追击,日军最终被全部歼灭。6月2日,日军第十三师团第一〇四联队、第一一六联队之各一大队以及第六十五联队之一部,共约3000余人,于长阳东逃途中,被第十集团军第八十二军新二十三师、第九十四军五十五师之抑留及第七十九军九十八师、第九十四军一二一师之超越追击。6月3日,日军被包围于长阳磨市附近,日军第一〇四联队第二大队长皆冢被击毙。但敌残部退据磨市东南之陶家坡高地顽抗。日军第十三师团长赤鹿理旋派退到长江北岸的海福部队再次渡江援救。6月5日,日军又派来飞机助战,该残部侥幸突出重围,后与宜都聂家河镇之敌会合,向枝江市方面逃窜。6月6日,国民党军飞机3架在枝城市上空对敌进行攻击后,又乘胜飞往江北白洋至鸦鹊岭公路上空,毙伤退至江北之敌的许多人马。6月7日晚,中国国民党暂编第六师袭击第13师团战斗司令部,日军师团长赤鹿理寅夜出逃。6月8日至13日,国民党军队连克宜都、枝江、洋溪、松滋、磨盘洲、申津渡等重要城镇。6月14日晚,国民党军队攻克公安县城。至此,鄂西会战胜利结束。

战争结果

鄂西会战毙伤日军官兵达25700余人,其中毙敌校级指挥官5名,即独立步兵第九十大队大队长舛尾芳治中佐,独立步兵第八十七大队长浅沼吉太郎中佐,独立步兵第八十八大队长小野寺实中佐,步兵第一〇四联队第二大队长皆冢中佐,步兵第二一七联队第一大队长广濑义福少校。同时,毙伤日军军马2000余匹,击毁日机15架,船舶122只,并俘获人马、缴获械弹无数。鄂西会战后,日军甲种精锐师团——第十三师团不再具备机动作战能力,原定调往太平洋战争对付美国军队的计划被迫取消。

国民党军的伤亡亦很惨重,仅三十二军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五师在保卫石牌要塞,与敌血战一周中,阵亡营长以下官兵508人,伤300余人。

获胜原因

鄂西会战中国军队取得胜利,是有天时、地利和人和诸方面众多因素汇合而成的。

乘时乘势

1942年8月以后,日本军队在太平洋战争连连失利,东条内阁为了把牵制在中国大陆战场上的60万陆军解脱部分出来,以增强它在太平洋战场实力,决定采取新的对华政策,其基本点是想早日解决“中国事变”,迫蒋介石为城下之盟,从而实现“以战养战”方针。然而事态的发展,正与日军的主观意愿相反,当时,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军民通过反“扫荡”斗争,已渡过了最艰苦的岁月,敌后战场的实力不断增强,到1943年春,解放区已拥有人口近1亿,各抗日根据地都进入恢复和发展的新阶段,局部已转入反攻的大好形势,并钳制住侵华日军的65%以上兵力。在此形势下,日军虽在华中地区拼凑起10万兵力来发起这场战役,但最后不得不以失败告终。因此,太平洋战争盟军的胜利和中国各抗日根据地的实力不断扩大并牵制住日军主力是鄂西会战中国军队取得胜利的天时条件。

地理因素

日军在会战前夕,展开的“江北之战”和“滨湖之战”,原本想对江防野战军主力实行迁回包歼,为会战求得准备条件,然而被中国军队以机动灵活战术与之周旋,诱敌于三斗坪、石牌、渔洋关镇清江以南、长江以南的鄂西山区与之决战。这里山势险峻,易守难攻,日军武器装备的优势被顿挫。至于防御设施,宜昌市西岸至茅坪一带,所筑的工事已有4年,特别是长阳至三斗坪镇一带,利用悬崖绝壁上的天然山洞,作为机关枪掩体,并形成坚固工事,这些设施在会战的决战阶段起了很大作用。

人和制胜

组织指挥

与抗日战争以来国民党军正面战场上的其它战役比较,鄂西会战中上下齐心,左右一致,军令能贯彻始终。这次会战,国民党军的参战部队,基本上都是陈诚军事集团的将士,因此蒋介石在组织会战的关键时刻,将陈诚由滇湎前线调来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坐镇指挥,这对战役的取胜起了重要作用。

英勇奋战

国民党军的广大官兵,自抗战以来,由于蒋介石惧敌,消极抗战,以致节节败退,国民党军的广大官兵就希望有机会与日军打一场硬仗,故能同仇敌忾,这种爱国主义的强大精神力量是不应低估的。《新华日报》记者陆论,当年在战场采访后写出:“击退日军的主要因素既不是凭深沟高垒,又不是靠新式武器,而是靠我江防部队英勇奋战的战斗精神。”

全民参与

在“保卫鄂西国土不受日军蹂躏”和“不当亡国奴”的动员号召下,鄂西各界民众,有钱出钱,有力出力,特别是会战地区居民更是拼死参战。陈诚当年在接待社会各界人士时曾说:“这次战役中我民众参战极为踊跃,证明军民合作已有进步,这是克敌制胜的主要因素。在石牌要塞地区,居民几千人,不分男女老幼,曾在敌人炮火下,为我军运输给养药,抬送伤员,积极参战,这是可以告慰后方同胞的。”

战争影响

鄂西会战是抗日战争中著名的战役之一,并取得了重大胜利。奋战在鄂西战场上的广大中国将士,顽强拼杀,不怕牺牲的英勇精神,激励着中国人民的抗战情绪,鼓舞了中国人民抗战必胜的信心。会战既歼灭了日伪有生力量,使鄂西广大国土未遭日军铁蹄的蹂躏,又保住了陪都重庆之门户、它对中国的抗日战争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作出了贡献。同时,鄂西会战的胜利也提高了中国战区的国际地位。

参考资料

..2025-03-08

鄂西会战纪实.湖北政协委员会.2025-03-08

鄂西会战.黄埔军校同学会.2025-03-11

..2025-03-08

..2025-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