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第六战区是中国抗日战争时期的一个战区,成立于1937年,但实际未能正式组建。该战区最初辖区为湖北西部,后来在1939年被划入抗日战争第九战区。直到1940年,该战区才为屏障拱卫重庆稳定下来。在1945年9月13日订定的受降计划中,该战区被划分为接受日军缴械的作战区之一。该战区的历史经历了多次调整,最初由冯玉祥担任司令长官,后来由陈诚商震接任。在抗战期间,该战区进行了多次作战,包括沧州、德州和宜昌会战等。抗战胜利后,该战区在武汉接受了日军投降。

历史沿革

1937年

1937年9月17日,军事委员会划津浦路北段为第六战区,以冯玉祥为司令长官,任命意外遭到西北军将领反对,使战区迟迟未能筹建。因此于1938年2月正式撤销。

1939年

1939年10月,为防御日军进攻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再次设立第六战区,陈诚为司令长官。第一次长沙会战后,商震代任司令长官。

1940年

1940年4月并入第九战区。6月,宜昌市失陷。7月1日,第三次设立第六战区,辖区为鄂西、鄂中、鄂南、湘北及湘西、川东、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陈诚为司令长官。

1943年

1943年2月,陈诚转任中国远征军司令,孙连仲代任第六战区司令长官。

1944年

司令长官孙连仲

司令部:湖北 恩施

作战区域:湖北西部

长江上游江防军总司令吴奇伟

第10集团军:王敬久

第26集团军:宋肯堂

第33集团军:冯治安

直属暨世界十大特种部队

受降区

1945年9月

第六战区:湖北西部

日俘集结地:河南堰城

1945年底,合并入武汉行营。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