沮渠政德(4世纪—423年),复姓沮渠,出生于南古镇(今张掖市南)。他是十六国时期北凉太祖沮渠蒙逊的长子,也是北凉国的第一位太子。
人物生平
412年11月,沮渠蒙逊由张掖迁都武威市,称河西王,改元玄始。次年4月,立长子沮渠政德为世子(太子),加镇卫大将军、录尚书事。在后秦国内因姚兴去世而政权纷争无暇四顾,417年最终被东晋的宋武帝灭亡的情况下,沮渠蒙逊趁机频繁用兵,与南凉、西秦、西凉数度发生大战,几次击败南凉、西秦等国。
沮渠政德在这期间,经常奉父亲之命南征北讨,或在父亲外出争战时替父镇守张掖市。他曾在423年四月攻克北凉叛将唐契据守的晋昌(今瓜州县东南),逼得唐契带着残兵败将远逃伊吾(今哈密市)。然而,同年八月,柔然进攻河西,沮渠蒙逊派遣太子政德迎战,北凉兵败,沮渠政德也被杀。
北凉国第一位太子就此殒命。蒙逊悲痛之余,将沮渠政德的的弟弟、沮渠兴国立为太子。
家族关系
关于沮渠政德的母亲,由于史料的散失,沮渠蒙逊所有子女都没有记载生母。因此不知道沮渠政德生母是谁。不过沮渠蒙逊先后立有四位太子,沮渠政德既是长子、又是第一位被立为太子的,可见他深为父亲所器重,据此推测他很可能是沮渠蒙逊的正妻孟皇后所生,当然,此说法缺乏史料的支持,待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