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韬字丕略公,生卒年不详,官至御史。属南州高士徐氏支系始祖。
正文
徐稺25世孙徐韬字丕略公,李忱丁卯年(847年)通过乡试获得推荐走上仕途,直到都御史官位,迁居(丰城市)吴塘。”在该谱世系第一卷64-65页还载有:二十八世“韬,敦公子,字丕略,唐宝历二年丙午(826年)十二月初七日未时生,唐乾宁四年丁已(897年)九月二十日戍时殁,葬侧坑。娶黎塘甘氏,殁,葬赖家。继娶赵姓,殁,葬龙泽。生子四:晁,,晟,口(上曰下山结构字)。”徐稚,字孺子,出生于公元97年,是我国东汉时期著名的高士贤人,其家贫,以耕种为业据《徐氏大成家谱》记载,徐稺生于南塘沙村(疑为今下沙窝一带,难以详细考证)史载,徐稚清贫自乐,淡泊自守,曾四次察举孝廉方正,五次辟召为宰府,三次举为茂才,均未赴任桓帝时,因不满宦官专权,虽屡为陈蕃等大臣举荐,终不为官,人称“南州高士”(南州即豫章郡)据传,徐孺子广采博学,天文、地理、历算、占卜无一不通,于宁帝建宁六年(公元168年)去世,与当时的豫章太守陈蕃流传有“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的佳话流传于世徐孺子死后,其后裔称为“南州高士徐氏”,尊他为一世祖,汉朝末年时,徐孺子已经是名声在外了,徐氏也逐渐以江西为中心,进一步向南方传播,江西省也由此成为南方徐姓的集散地了据徐杰考证,除赣州市尚未确认外,目前江西的徐姓基本上都是徐稺的后代,“南州高士花蕊夫人”在唐朝时期分为江西五大支派其一是以徐孺子的第40世裔孙南唐徐韬为祖的,徐韬从南昌迁至浙江了,之后又返迁江西,江西北部的大部分,包括南昌、临川、进贤、丰城、崇仁、万年、乐平以及鄱阳县的大部分,都是徐韬的后代,明朝的开国元勋徐达也是徐韬这支,朱元璋便曾亲自为其撰写谱序家世其二为新建、余干支,由唐末徐温衍生,徐温生延休,延休生公和公,铉公成为新建的始祖,锴公则被尊为余干县徐姓祖先这支还迁移到了江苏,成就了西山顺圣太后,徐霞客即为这支目前,新建、余干支大概有10来万徐姓,而西山徐氏则繁衍到了20多代。
其三为修水县、北沥支,也是唐朝分化而出,在修水有5***之众,南昌县北沥有3000人左右,武宁县、铜鼓、南昌县蒋巷、德兴市天门以及余干还有1万多人其四为九江地区支,包括鄱阳县一部分、都昌、湖口等地,有10多***,还在安徽的西南部繁衍有15***之多安徽省潜山县天柱山徐氏宗祠联便称“一派出鄱阳,于江于淮于河于汉;二支分皖岳,有松有柏有梓有楠”第五支为江西省南部支,包括万载县、宜春市等地,现有10多***,更繁衍到广东省、福建省及我国台湾省等地万载还有一支从广东回迁过来的,共6000多人徐杰说,除此之外,徐姓在江西还有汉朝时衍生的高安米峰支,有近2***,南昌县南新乡有3000人也属另外的一个小支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