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大隧道惨案

大隧道惨案

大隧道惨案是1941年6月5日发生在重庆市较场口,因日军出动大批飞机夜袭重庆,大量民众被迫长时间拥挤在通风不畅的隧道内,导致千余名避难民众在踩踏和窒息中死亡的事件。

1937年,日本侵华战争全面打响,南京国民政府迫于形势而迁都重庆。1938年12月,日本为了尽早结束对华战争,对重庆开始实施战略轰炸,并制定了“101号作战”、“102号作战”等轰炸计划。由于空军力量的薄弱,国民政府无力抵抗,于是采取消极防御措施,大力修建防空洞以供民众避难。1941年6月5日,日军派出24架飞机,分三次夜袭重庆市。重庆市民躲入尚未完工且设备简陋的大隧道防空洞内避难。在敌机长达5个多小时的轰炸中,原本只能容纳6000多人的防空洞,因大大超出容纳人数、空气不流通等原因,导致洞内逐渐缺氧,人群开始骚动并挤向洞门,从而发生了踩踏事件。不少人在踩踏和窒息中死亡,从而造成了重庆“大隧道惨案”。

大隧道惨案发生后,引起了国内外多家新闻媒体的关注。许多社会团体及个人也发出了自己的声音对惨案表示同情和关注。一些媒体、报纸纷纷报道这一惨案,尤其是对该惨案的死亡人数一说,众说纷纭,从几百人到几万人均有报道。为此,学术界后来对大惨案死亡人数以及大惨案本身进行了众多的学术研究和论著。受害者家属上书请愿要求当局妥善处理惨案。重庆市临时参议会积极督促当局要求严查此案。国民政府也及时作出了惩戒管理人员、追查事故原因、抚恤遇难者家属、加强了对防空洞等防空设施的改善和对防空洞管理的改进等一系列善后举措。重庆大隧道惨案与花园口决堤文夕大火并称抗战期间的三大惨案。

事件背景

1937年“七七事变”后,日本全面侵华战争打响。8月13日,日军进攻上海市。上海沦陷后,日本开始出动飞机对南京实行轰炸,南京国民政府陷入危机。10月29日,蒋介石召集国防最高会议,确定四川省为抗战的大后方重庆市国民政府驻地。11月12日,蒋介石与国府主席林森会商,共同决定迁都重庆。重庆成为战时首都后,也成了侵华日军的重要军事目标。1938年12月2日,日本昭和天皇下令对重庆实施战略轰炸。1939年的“五三”、“五四”大轰炸,日机共投爆炸弹176枚、燃烧弹116枚,炸死市民3991人、重伤2323人。1940年5月13日,日军开始实行“101号作战”计划,即日本陆、海军共同制定的航空攻击中国内地的作战计划。而重庆市则是101作战的重点打击目标。8月19日和20日,日军先后出动289架飞机,对重庆投下670枚爆炸弹和273枚燃烧弹,炸死、烧死市民342人,重伤332人,重庆主要的繁华街道被烧成一片焦土。1941年,侵华日军再次部署了更加残忍的“102号作战”计划,即对重庆实施“轮番轰炸”、“月光轰炸”、“疲劳轰炸”。

随着日机对重庆大轰炸的频繁和加剧,国民政府没有实力与日军正面空中作战。于是,重庆防空的重心转向了消极防御。1938年8月1日,国民政府正式成立了重庆市防空司令部隧道工程处,在人口密集的市区修建防空大隧道。但由于经费拮据,大隧道工程至1940尚未全部建成。1940年2月,全长近4000米的隧道只完成了2600米,重庆防空当局原计划待改建竣工、设备齐全后再开放使用,但因日机轰炸日益严重,居民避难的需求日益迫切,于是,重庆防空当局决定将隧道分段提前开放。这个位于十八梯附近的防空大隧道是当时重庆市内比较大的公用防空洞。它深入地下约10米左右,长约两公里,有十三个道口出入,隧道内宽、高均约两米多,两旁设有木板钉成的长凳,为了照明,每隔三四十米只有一盏油灯,是普通市民躲避日军空袭的主要场所。但由于隧道内部设备十分简陋,通风设施不足,空气流通不畅,照明全是煤油壁灯,十分耗氧。

事件经过

1941年6月5日下午6时左右,日军飞机开始对重庆实施夜袭轰炸。由于之前市民们都是在白天躲避空袭,所以夜晚出来活动的人特别多。当天晚上6时半,渡江的轮渡已停止营运,导致家住南岸区、江北等地的民众尚未回家。晚上7时左右,日军首批8架飞机侵入,在重庆市上空开始投掷燃烧弹。民众只能跑到防空洞躲避大轰炸,而最多能容纳6500多人的大隧道防空洞,此时的避难人数已近万人,妇女、小孩和行李、物品等也比平时多。

当晚7时10分,重庆市保节院安乐洞、七星岗一带被炸起火。陪都空袭救护委员会秘书长彭诚孚和副秘书长王尊五派督导官王昭漠率第十六救护队以及调查人员前往救护,同时消防队和重庆市长吴国桢也赶到现场。在调查发现没有死伤后,救护人员返回指挥所,并通知消防队和民众进入大隧道内避难。在敌机轰炸过程中,大隧道的洞门被关闭,由于人数过多,通风不畅,导致洞内空气逐渐减少,人们开始不断向洞口移动,秩序混乱。维持洞内秩序的防护团在晚7点40分到8时先后接到了大隧道内有两段发生窒息的报告。救护队准备前往时接到防空司令部通知,因第二批敌机将到,所有人不得出入,于是救护队只得折回大隧道内。

晚上8时47分,第二批8架敌机侵入并投掷燃烧弹,上清寺一带被炸毁。此时,避难的民众已进入大隧道防空洞3个多小时。防护团先前接到陪都空袭救护委员会的命令,不得开放洞门,但民众争相向洞口挤去,导致由里向外关闭的闸门被挤得无法打开。于是,守在十八梯洞口闸门外的防护团员和宪警劈开闸门逃逸,涌出闸门的民众又在洞口跌到挤压,并堵塞了洞口,导致150~160人遇难。与此同时,石灰市和演武厅两个洞口听闻十八梯洞口发生危险,也发生了民众争相外逃致使被践踏死伤的情形。救护人员正准备出发时,接到情报,称第三批敌机还有50公里就到达重庆市上空,于是只有停止救护准备。

晚上10时37分,第三批8架敌机继续在重庆上空投掷燃烧弹,通远门一带被炸毁。因收到后续无敌机空袭的情报,防空司令部副司令胡伯翰于10时45分左右赶到十八梯洞口督率所部抢救,担架营1个连,担架兵各连、防护大队四中队、新编某师的两个连也先后到场抢救。陪都空袭救护委员会派督导官王昭漠于10时45分率领第十六救护队经七星岗、夫子池、朝天门、林森路到十八梯巡视救护,派督导官熊武于10时55分率领第三救伤站及第五救护队掘埋总队第一中队一部乘车前往十八梯救护。

事件结果

大隧道惨案发生后,重庆防空司令部、防护团、警察局、陪都空袭救护委员会开始实施营救。重庆卫戍总司令兼重庆防空司令刘峙派人把所有窒息而死的人,运至朝天门河坝,用意是这些人因缺氧而死,运至河边空气新鲜处,或可复活。但营救中的担架营多为扒手组成,结果营救人员不是忙着救人而是忙于敛财,使因窒息而处于假死状态中的受难者未得到及时抢救而丧生,有的甚至为了抢夺受害者的财物,因受害者挣扎而将其掐死灭口。重庆市民强烈要求惩办此次惨案的责任者,对于主管部门工作的疏漏,蒋介石下令特别法庭进行审理,而重庆防空司令刘峙行贿后竟未出庭,最后只将胡伯翰一人撤职,刘峙仅受到撤职留任的假处罚。另外,重庆市长吴国桢被免去职务,隧道工程处处长吴国柄撤职,副处长谢元模记大过两次。震惊中外的大隧道窒息惨案,至此草草了结。

事件原因

大隧道惨案发生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首先,其根本原因是日军为实现其战略目标,对中国实行的轰炸策略。特别是6月5日的大轰炸是1941年日军对重庆市的第一次夜间轰炸,且轰炸分三批,持续时间长达5个小时零9分钟。而市民来不及疏散,在极大的恐慌中造成了大隧道惨案。其次,是由于重庆防空管理与管制的措施不当。隧道尚未完工就提前开放,且隧道内避难民众人数过多,秩序紊乱,管理人员没有及时疏通,导致群众蜂拥而入,隧道内空气过少,最后发生窒息惨案。最后,大隧道工程设计与设备不良也是导致惨案发生的另一原因。隧道内气流不畅,洞口位置设计不合理,高度也不足,特别是石阶角度太陡,即使是在毫不拥挤的情况下,单人徒步行走也容易跌倒。此外,洞内没有安装电话,敌机长时间持续轰炸,而防护团执行命令把洞门紧闭,不许避难民众出洞,导致洞内外消息隔绝。最后,洞内防护团失去维持秩序能力,导致避难的群众拥挤而发生践踏事件,造成数千人伤亡的惨案。

各界反应

社会各方

新闻媒体

大隧道惨案发生后,中国国内媒体积极报道此事,并纷纷发表评论。《新华日报》从6月6日开始,连续三天跟踪报道这一惨案,还发表了《号外》,刊登了死难者家属和重庆市市民联名给市临时参议会的函,揭露了惨案真相并提出公布死难者遗物,逐一核实发还;为死难者建立纪念碑,以示追悼;对死难者家属抚恤从优;加强防空洞管理,杜绝惨案的再次发生等四个要求。国民政府的机关刊物《中央日报》也对大隧道惨案进行了密切关注和连续报道,并发表长篇社论《改善防空洞的管见》,从6月6日至6月15日期间,《中央日报》还刊登和报道了《防空司令部公布伤亡人数 死亡461 重伤291 蒋委员长亲往视察》《隧道窒息惨案 负责当局受处分》《防空设备改进与管理行政院会详加讨论》《番查窒息事件旬日可完成 改进防空洞管理与技术均已有初步决定》《防空洞内应注意事项》等文章。民间报纸如《新民报》《大公报》《新蜀报》《国民公报》等除报道惨案外,均有社评抨击防空机关和失职人员。《大公报》在6月7日至13日一个星期内,共发表了四篇社评,主张追查责任,以平民愤。

日本东京的《朝日新闻》也对大隧道惨案作了几次报道,其特别关注于对死亡人数的报道。《朝日新闻》的报道死亡人数从最先的700人左右,再到约1000 人,最后竟达12000人以上。美国权威的《Life》(生活)周刊记者当时正身处重庆市,在现场拍摄了许多照片,写了一些报道,并把照片和报道一起在《Life》周刊上刊登了出来。

社会团体

公园路青年会听闻大隧道惨案后,立即向当局进言《为大隧道窒息事件 向当局贡献几点意见》提出了应亲历其境以谋改善、应多开洞门、应增设天窗、应安置风、应分段管理等11条建议。此外,还有佛教界人士也加入相应的行动中。慈云寺觉通队长和华岩寺僧伽救护队率领各寺的全体队员,赶往惨案现场救护,并于大隧道洞内施放焰口,做佛事3天,超度死亡同胞。

知名人士

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蒋作宾得知惨案后,伤心流泪并指责防空司令对工作不负责任。爱国将领冯玉祥为大隧道惨案作诗一首,名为《大隧道》,表达其对同胞的关切并强烈呼吁当局妥善处理惨案和严明法纪改善统治。著名诗人杨庶堪听闻惨案后作诗《六月五日敌机夜袭时,重庆城大隧道窒息死万余人,闻之悲愤作歌以记之》,以纪念大隧道惨案。陶道恕先生也作《悲大隧——为四一年六、五重庆较场口大隧道惨案作》,此诗描写了惨案过程,并表达了对受害者的深切同情。

受害家属

死难者家属和重庆市市民联名给市临时参议会去函,揭露惨案真相并提出要求。由于大隧道惨案死伤严重,受害者众多,当局在善后处理时存在问题。后来许多受害者家属又一起提出建议《为额请澈底根究重庆“六·五”大隧道窒息惨案》 交与重庆市临时参议会,要求此案得到妥善处理。具体要求有:一、负有通风负责人应负本案之刑事责任;二、番查报告所载负有本案秩序的责任者,应就其所负行政与刑事上的责任,各科以应得之最;三、认为本案善后处理亦感缺陷,遇难者尸体处理不当;四、加强重庆防护团组织撤销防空洞管理处等共四点建议。

国民政府

大隧道惨案发生后,国民政府为了稳定社会秩序,采取了一系列的应对措施,包括惩戒管理人员、管控舆论、安抚民心、追查事故原因以及进行灾后赈济、抚恤遇难者家属等。蒋介石在6月7日发布手令,要求彻查惨案,并将防空部司令刘峙、防空部副司令胡伯翰重庆市市长吴国桢革职留任,重庆市市长吴国祯、警察局长兼防护团团长唐毅记大过一次。6月9日,国民政府成立了有各方代表吴铁城张伯苓康心如、称中国银行蒋廷黻、谢冠生、张厉生等人组成的大隧道窒息惨案审查委员会,负责调查研究惨案真相。 7月2日,就隧道惨案问题, 军委会发表处置命令,大隧道窒息惨案审查委员会提出《大隧道窒息案审查报告》的审查结果。7月24日,国民政府公布了对死伤者家属的救济办法:一、年60岁以上之寡无人赡养者,当予以收容安置;二、年12岁以下之孤儿无人抚养者,当分送难童教养所;三、孕妇以及抚养两岁婴孩自行哺乳,其配偶遇难,无力生活者,当依其志愿,特予救济或收容。

大隧道惨案之后,大隧道及公共防空洞的设施与管理也逐渐得以改善。1941年6月10日,国民政府成立了防空洞工程技术改进委员会和防空洞管理改进委员会。1941年7月,重庆市防空洞工程处和重庆市防空洞管理处成立,专管全市公共防空洞及隧道工作。

相关争议

大隧道惨案发生后,关于具体的死亡人数,一直众说纷纭,且差距悬殊。归纳起来,大体上可以分为“百人说”“千人说”和“万人说”三种说法。

百人说

“百人说”主要是国民政府官方的统计和说法,近几年来一些学者也开始采用这一说法。该说法中,惨案死亡人数下限为461人,上限为992人。据1941年6月5日重庆卫戍司令部记载:三个防空洞共窒息700余人。6月6日重庆防空总司令部对外宣称惨案“死亡461人,重伤291人”。6月7日《大公报》中央社报道,死亡461 人、重伤291人。6月10日重庆防空司令部副司令胡伯翰报告蒋介石,称惨案死亡827人、重伤165人、轻伤1000余人。7月3日,隧道窒息案《审委会报告》称:“统观各种报告数字,本案死亡人数,本会认定为 992人为最准确。”而992人的根据是:运出棺柩及篾制临时葬具共919具(内小孩尸体间有1具内装置2人) ,小孩死亡共为146人,装木棺816具,篾制临时葬具72具,计共880具,报告根据算式919+146÷2=992,得出死亡数字最高992人的结论。但程雨辰在《重庆大隧道惨案死亡人数辩析》一文中认为,992人的死亡人数,统计竟准确到个位本身就是一大疑点。此次惨案中,还有大量其他特殊身份的死难者及其家属未进行登记和领取由惨案贩恤处发放的抚恤金,如军警特人员、党政机关公务人员和社会团体职员、军工企业的技术人员和工人、全家催难的绝户以及其他辖区的死难者,因为“百人说”绝不可能。

千人说

重庆卫戍总司令部在惨案发生后的次日给行政院的呈文中统计截止6日下午2时20分止,十八梯、石灰市、演武厅“三处共计救出有伤男女776 人,运出男女尸994具”,其后在6月8日的续报中所统计的全部死亡人数为1115人,重伤151人。但从报告中详细列举了十八梯洞口死亡857人,石灰市死亡162人,演武厅洞口仅死亡96人。程雨辰在《重庆大隧道惨案死亡人数辩析》一文中认为,三个洞口的死亡人数差别悬殊,似乎不合情理。日本朝日新闻》在6月13日报道大隧道惨案死者约1000 余人。而程雨辰在《重庆大隧道惨案死亡人数辩析》一文中认为,大隧道的最大容量是的6000余人,当时入洞避难的人数约5000人,据重庆防空司令部和市长吴国祯的二份报告分别记录救出未受伤者1000余人,死827人,重伤165人。如以此为据,大隧道惨案中的死亡人数应为2000余人。1994年重庆市人防办撰写的《重庆市防空志》称惨案死亡人数“估计为2000—3000人”,但并未提出相关依据。

万人说

“万人说”多为一些幸存者的回忆,死亡人数下限是9000人,上限是3万人。日本朝日新闻》在1941年6月20日报道大隧道惨案死者约1.2万人。据《重庆市志》第1卷称:“6月5日,日机于夜间轰炸重庆,导致较场口和平大隧道大惨案,窒息9000余人。”1955年,重庆文史馆编《重庆市略志》称:“总计这个大隧道内的人数(死亡人数),至少总在万人以上。”1985年出版的《重庆抗战纪事》称:“六月五日发生了‘重庆大隧道惨案’,近万人在洞中窒息而死。”1995年西南师范大学历史系撰写的《抗战时期重庆的防空》 称惨案中“惨死市民近万人”。但没有提出任何论据,疑是直接引用幸存者郭伟波的原话,但郭伟波看到的仅是其中一个洞的情况,不能了解全部。所以,大隧道惨案死亡“近万人” 或“万余人”的说法,只是当时人们的一种估计猜测和传闻。

研究论著

书籍

论文

遗迹场馆

惨案遗址

十八梯大隧道遗址位于渝中区紧邻解放碑商业步行街的较场口,遗址主体为地下隧道,地面建筑仅占地数十平方米。1987年,重庆市人民政府人民防空办在惨案发生地设立纪念设施,修建了“日本侵略者轰炸重庆纪事碑”。2000年3月,重庆市人民政府人民防空办公室重新修整磁器街洞口并陈列布展。同年9月,磁器街洞口“六五隧道惨案遗址” 被确定为直辖后第一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史实展馆

重庆大轰炸六五惨案史实展馆经过再次重整扩建后,于2021年正式对外开放,其主体沿用大隧道原址向下修建,分为地上一层、负一层和负二层。展馆的地上一层为序厅,设有“重庆人民反轰炸精神永在”主题雕塑。负一层包括“空中屠杀” “六五惨案”“愈炸愈强”三个展区,各展区通过搭建景观、展示实物或仿制模型、图文结合等方式构筑起重庆大轰炸的历史现场。负二层则几乎是大隧道的原貌呈现,尤其是隧道内有一块不到一平米的未经任何处理的石壁,完全保留了惨案发生时的原貌。

青铜群雕

在大隧道惨案遗址里还创作了青铜群雕,分为《空袭警报》《生死隧道》(一)《生死隧道》(二)《生死之门》四个部分。群雕集圈雕、高浮雕、浅浮雕、阴刻于一体,长25米,高2.9米,共塑造了210多个人物形象。在《生死隧道》(一)(二)中,创作者郭选昌采用超长型、全景式的平视构图,160多个艺术人物拼挤在闷气的隧道里,其中有吆喝着的扎着绑腿 的救护队员、救助老人的佛僧、记录中的学生、哺乳的少妇、 拄普拐杖的老学者、别着弹弓的小孩、相拥的华侨情侣、倒在血泊中的母亲、破碎的米缸、散落的毡帽等,他们在生与死之间挣扎着,给人以强烈的展撼力,让人感受到战争带给中国人民的深重苦难。

文艺影视

文学作品

影视作品

参考资料

..2024-02-22

..2024-02-22

..2024-02-22

..2024-02-23

..2024-02-25

..2024-02-23

《重庆之眼》.豆瓣读书.2024-02-23

记忆之城 (2007).豆瓣电影.2024-02-23

《周恩来在重庆》(2008).豆瓣电影.2024-02-23

《重庆大轰炸》(2011).豆瓣电影.2024-02-23

《大轰炸》(2018).豆瓣电影.2024-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