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坡志林》又名《志林》《东坡手泽》《儋耳手泽》,是由北宋苏轼撰写的文言文笔记。这本书是后人编辑,现在存世有一卷本、五卷本、十二卷本三种版本。《东坡志林》除了记述了作者的日常生活外,也有对政治、历史事件的评述,偶尔有论诗之语。

有《百川学海》本、《稗海》本、明万历赵开美刊本、《四库全书》本、《学津讨原》本、《笔记小说大观》本、《宋人小说》本、1981年中华书局排印本、1983年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排印本、1990年上海书店影印本、1992年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影印本、1995年江苏广陵古籍刻印社影印本、1997年中华书局排印本等。

内容简介

《东坡志林 》,苏轼[宋]著。此书所载为作者自元丰元符年间二十年中之杂说史论,内容广泛,无所不谈。其文则长短不拘,或千言或数语,而以短小为多。皆信笔写来,挥洒自如,体现了作者行云流水涉笔成趣的文学风格。

此书宋时或称《东坡手泽》,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卷一一即著录《东坡手泽》三卷,并注云:“今俗本《大全集》中所谓《志林》也。”《四库全书总目》以为“盖轼随手所记,本非著作,亦无书名。其后人裒而录之,命曰《手泽》;而刊轼集者不欲以父书目之,故题曰《志林》耳。”然黄庭坚《豫章集》卷二九《跋东坡叙英皇事帖》云:“往尝于东坡见手泽二囊,……手泽袋盖二十余,皆平生作字,语意类小人不欲闻者,辄付诸郎入袋中,死而后可出示人者。”则《手泽》之名为作者生前自定。又苏轼元符三年内移过廉州,有《与郑靖老书》云:“《志林》竟未成,但草得《书传》十三卷。”是作者亦曾预有《志林》之名。此书传本颇多,卷数亦不一,有一卷、五卷、十二卷本。较通行之一卷本有宋左圭《百川学海》本(《百川》本),明成化《东坡七集》本;五卷本有明万历赵开美刊本(赵本),清嘉庆张海鹏重刊赵本(张本),次年复辑入《学津讨原》本(《学津》本),涵芬楼据赵本校印本;十二卷本则有明万历商濬《稗海》本(商本)。一卷本仅载史论而无杂说;十二卷本皆杂说而无史论,虽收罗甚丰,然讹误亦不少;五卷本兼有杂说史论,去取较为精审,一般认为它是宋人所裒录,故《钦定四库全书总目》以之著录。

作者简介

苏轼(一○三六——一一○一),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苏轼是我国杰出的文学 家,也是卷入北宋政治斗争旋涡的中心人物之一。青年时代的苏轼以其横溢的才华和渊博的学识,二十二岁中进士,二十六岁入制科第三等,仕途上一帆风顺。赵顼初年王安石变法,苏轼上书反对,因此出为杭州市通判,嗣转知密、徐、湖三州。元丰二年因作诗讽刺新法,自湖州市任上追赴诏狱,狱尽,责授黄州府团练副使。赵煦幼年嗣位,旧党秉政,苏轼还朝任翰林学士。时执政大臣尽废新法,一意孤行,苏轼则主张保留新法中的募役法和裁抑贵族特权、增强国防力量等措施,因此又招致旧党里程颐一派的攻击排挤,先后出知杭州、州、扬州市。哲宗亲政,新党东山再起,苏轼以垂暮之年,被贬至岭南惠州和海南岛儋州,元符三年遇赦内徙,次年病卒于常州,年六十六。

苏轼是豪放,又具有情趣的人,这一点在《东坡志林》一书中可以体现。谈天说地,出游交友,入仕致仕,他的洒脱豪放,在这本书上体现得淋漓酣畅。《东坡志林》不失为一个文人眼中的另一个世界。

图书目录

卷一

记游

记过合浦县

逸人游浙东地区

记承天寺夜游

游沙湖

记游松江

游白水书付过

记游庐山

记游松风亭

儋耳夜书

忆王子立

黎(左“禾”右上“业”去“一”右下“蒙”去“艹”)

记刘原父语

怀古

广武叹

涂巷小儿听说三国语

修养

养生说

论雨井水

论修养帖寄苏辙

导引语

录赵贫子语

养生难在去欲

阳丹

阴丹诀

乐天烧丹

赠张鹗

记三养

谢鲁元翰寄(日耎)肚饼

辟谷说

记服绢

记养黄中

疾病

苏轼患赤眼

治眼齿

庞安常耳聩

梦寐

释梦参寥茶诗

记梦赋诗

记子由梦

记子由梦塔

梦中作祭春牛文

梦中论左传

梦中作靴铭

记梦

梦南轩

措大吃饭

题李岩老

学问

记六一语

命分

韩愈平生多得谤誉

马梦得同岁

人生有定分

送别

别子开

昙秀相别

别王子直

别石塔

姜君

别文甫子辩

卷二

祭祀

八蜡三代之戏礼

记朝斗

兵略

匈奴全兵

八阵图

时事

唐村老人言

记告讦事

官职

记讲筵

禁同省往来

盛度

张平叔制词

致仕

扬州市

买田求归

贺下不贺上

隐逸

书杨朴事

白云居士

佛教

读坛经

改观音呪

诵经帖

诵金刚经帖

僧伽何国人

袁宏论佛说

道释

赠邵道士

书李若之事

记苏佛儿语

记道人戏语

陆道士能诗

朱氏子出家

寿禅师放生

僧正兼州博士

卓契顺祥话

僧文荤食名

本秀非浮图之福

付僧惠诚游吴中代书十二

异事上

王烈玉髓

记道人问真

刘禹锡有诗记罗浮山

记罗浮异境

东坡升仙

黄仆射

冲退处士

仙帖

记鬼

李姓子再生说冥闲事

道士张易简

辨附语

三老语

桃花悟道

尔朱姓道士炼朱砂

卷三

异事下

朱炎学禅

故南华长老重辨师逸事

家中弃儿吸蟾气

石普见奴为祟

陈昱被冥吏误追

记异

猪母佛

王梦鹿剖桃核而得雄黄

徐则不传晋王广道

先夫人不许发藏

太白山旧封公爵

记范蜀公遗事

记张憨子

记女仙

蓝圆鲹踊起

孙见异人

修身历

技术

医生

医和

记与欧公语

参寥求医

王元龙治大风方

延年术

单骧孙兆

僧相欧阳公

记真君签

信道智法说

记卦

费孝先卦影

记天心正法呪

辨五星聚东井

四民

论贫士

梁贾说

梁工说

女妾

贾氏五不可

贾婆婆荐昌朝

石崇家婢

贼盗

盗不劫秀才酒

梁上君子

夷狄

曹玮语王元昊为中国患

高丽

高丽公案

卷四

古迹

铁墓厄台

黄州隋永安郡

汉讲堂

樊增祥

赤壁市洞穴

玉石

辨真玉

红丝石

井河

筒井用水鞴法

汴河斗门

卜居

太行山卜居

范蜀公呼我卜邻

合江县楼下戏

名西阁

亭堂

临皋闲题

名容安亭镇

陈氏草堂

雪堂问潘老

人物

尧舜之事

刘知远羹颉侯事

刘彻踞而见卫青

刘奭诏与论语孝经小异

跋李主词〔二〕

真宗赵祯之信任

孔子诛少正卯

戏书颜回事

辨荀卿言青出於蓝

颜巧於安贫

张仪欺楚商於地

赵尧设计代周昌

黄霸以鹖为神爵

王嘉轻减法律事见梁统

李邦直言周瑜

勃逊之〔三〕

刘聪苏州古城高士二事

郄超出与恒温密谋书以解父

桓范陈宫

绿温峤问郭文语

刘伯伦

房琯陈涛斜事

张华

王济王恺

王衍

卫欲废司马衷

裴頠对武帝

刘凝之沈麟士

柳宗元敢为诞妄

卷五

论古

姬发非圣人

周东迁失计

秦拙取楚

秦废封建

论子胥种蠡

论鲁三桓

司马迁二大罪

范增

游土失职之祸

赵高李斯

摄主

隐公不幸

七德猪八戒

原文选载

王烈玉髓

王烈入山得石髓,怀之以饷嵇叔夜。叔夜视之,则坚为石矣。当时若杵碎或错磨食之,岂不贤于云母、钟乳石辈哉?然神仙要有定分,不可力求。退之有言:「我宁诘曲自世间,安能从汝巢神仙。」如退之性气,虽出世间人亦不能容,嵇康直,又甚于退之也。

记道人问真

道人徐问真,自言潍州人,嗜酒狂肆,能生葱鲜鱼,以指为针,以土为药,治病良有验。欧阳文忠公为青州,问真来从公游,久之乃求去。闻公致仕,复来汝南郡,公常馆之,使伯和父兄弟为之主。公常有足疾,状少异,医莫能喻。问真教公汲引气血自踵至顶,公用其言,病辄已。忽一日求去甚力,公留之,不可,曰:「我有罪,我与公卿游,我不复留。」公使人送之,果有冠铁冠丈夫长八尺许,立道周俟之。问真出城,顾村童使持药。行数里,童告之求去。问真于髻中出小瓢如枣大,再三覆之掌中,得酒满掬者二,以饮童子,良酒也。自尔不复知其存亡,而童子径发狂,亦莫知其所终。轼过汝阴,公具言如此。其后贬黄州府,而黄冈市县令周孝孙暴得重疾,轼试以问真口诀授之,七日而愈。元祐六年十一月二日,与叔弼父、季默父夜坐话其事,事复有甚异者,不欲尽书,然问真要为异人也。

刘禹锡有诗记罗浮山

山不甚高,而夜见日,此可异也。山有二楼,今延祥寺在南楼下,朱明洞在冲虚观后,云是蓬莱第七洞天。唐永乐道士侯道华以食邓天师枣仙去,永乐有无核枣,人不可得,道华得之。余在岐下,亦得食一枚云。唐僧契虚遇人导游稚川仙府,真人问曰:「汝绝三彭之仇乎?」虚不能答。冲虚观后有米真人朝斗坛,近于坛上获铜龙六,铜鱼一。唐有《梦铭》,云「紫阳真人山玄卿撰」。又有蔡少霞者,梦遣书牌,题云:「五云阁吏蔡少霞书。」

记罗浮异境

有官吏自罗浮都虚观游长寿,中路见道室数十间,有道士据槛坐,见吏不起。吏大怒,使人诘之,至则人室皆亡矣。乃知罗浮凡圣杂处,似此等异境,平生修行人有不得见者,吏何人,乃独见之。正使一凡道士见己不起,何足怒?吏无状如此,得见此者必前缘也。

东坡升仙

吾昔黄州府曾巩居忧临川,死焉。人有妄传吾与子固同日化去,且云:「如李贺时事,以上帝召他。」时先帝亦闻其语,以问蜀人蒲宗孟,且有叹息语。今谪海南省,又有传吾得道,乘小舟入海不复返者,京师皆云,儿子书来言之。今日有从广州市来者,云知府柯述言吾在儋耳一日忽失所在,独道服在耳,盖上宾也。吾平生遭口语无数,盖生时与韩退之相似,吾命在斗间而身宫在焉。故其诗曰:「我生之辰,月宿南斗。」且曰:「无善声以闻,无恶声以扬。」今谤我者,或云死,或云仙,退之之言良非虚尔。

黄仆射

南康郡布衣赖仙芝言:连州市黄损仆射者,五代十国时人。仆射盖仕南汉官也,未老退归,一日忽遁去,莫知其存亡。子孙画像事之,凡三十二年。复归,坐阶上,呼家人。其子适不在,孙出见之。索笔书壁云:「一别人间岁月多,归来人事已消磨。惟有门前鉴池水,春风不改旧时波。」投笔竟去,不可留。子归,问其状貌,孙云:「甚似影堂老人也。」连人相传如此。其后颇有禄仕者。

冲退处士

章詧,字隐之,本闽人,迁于成都市数世矣。善属文,不仕,晚用知府王素荐,赐号冲退处士。一日,梦有人寄书召之者,云东岳道士书也。明日,与李士宁游青城山,濯足水中,谓士宁曰:「脚踏西溪流去水。」士宁答曰:「手持东岳寄来书。」詧大惊,不知其所自来也。未几,詧果死。其子亦以逸民举,仕一命乃死。士宁,蓬州人也,语默不常,或以为得道者,百岁乃死。常见余成都,曰:「子甚贵,当策举首。」已而果然。

臞仙帖

司马相如谄事刘彻,开西南夷之隙。及病且死,犹草《封禅书》,此所谓死而不已者耶?列仙之隐居山泽间,形容甚臞,此「四果」人也。而蔺相如鄙之,作《大人赋》,不过欲以侈言广武帝意耳。夫所谓大人者,相如孺子,何足以知之!若贾谊《鸟赋》,真大人者也。庚辰八月二十二日,东坡书。

记鬼

秦太虚言:宝应民有以嫁娶会客者,酒半,客一人竟起出门。主人追之,客若醉甚将赴水者,主人急持之。客曰:「妇人以诗招我,其辞云:『长桥直下有兰舟,破月冲烟任意游。金玉满堂何所用,争如年少去来休。』仓皇就之,不知其为水也。」然客竟亦无他。夜会说鬼,参寥举此,聊为之记。

李姓子再生说冥间事

戊寅十一月,余在儋耳,闻城西民李氏处子病卒两日复生。余与进士何同往见其父,问死生状。云:初昏,若有人引去,至官府幕下。有言:「此误追。」庭下一吏云:「可且寄禁。」又一吏云:「此无罪,当放还。」见狱在地窟中,隧而出入。系者皆儋人,僧居十六七。有一妪身皆黄毛如驴马,械而坐,处子识之,盖儋僧之室也。曰:「吾坐用檀越钱物,已三易毛矣。」又一僧亦处子邻里,死已二年矣,其家方大祥,有人持盘飡及钱数千,云:「付某僧。」僧得钱,分数百遗门者,乃持饭入门去,系者皆争取其饭。僧饭,所食无几。又一僧至,见者擎跪作礼。僧曰:「此女可差人速送还。」送者以手擘墙壁使过,复见一河,有舟,使登之。送者以手推舟,舟跃,处子惊而寤。是僧岂所谓地藏菩萨耶?书此为世戒。

校勘纪

〔一〕原本此则有目无文,明万历赵开美刊本(以下简称赵本)、清嘉庆张海鹏照旷阁刊本及《学津讨原》本《东坡志林》(以下分别简称《张本》、《学津本》)同。

〔二〕李主 原本误作“李玉”,从正文标题改正。

〔三〕勃逊之 原本目录无此条,从《学津》本目录补。

参考资料

东坡志林.豆瓣.2017-0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