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沐晟

沐晟

沐晟(1368年-1439年),字景茂,祖籍安徽定远,明朝初期将领,沐英沐英次子。

沐晟自小性格稳重内敛,喜爱读书。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沐晟承袭了兄长沐春西平候的爵位镇守云南省。次年,平定叛蛮刀干孟麓川之乱。建文四年(1402年),与回藩云南的明朱楩朱楩矛盾,沐晟上奏朝廷,抑制了岷王朱楩的恶行。永乐四年(1406年),沐晟被拜为征夷左副将军,参与了对交州(今越南)的征讨,消灭了越南胡朝政权,沐晟因功被进封为黔国公,并获赐子孙世袭公爵的诰券。永乐六年(1408年),沐晟再次参加对简定王陈𬱟反明叛乱的讨伐,并获胜。朱高炽朱高炽即位后,沐晟被加封为太傅,朝廷特铸“征南将军”之印授予他。宣德元年(1426年),沐晟在与交趾黎利势力交战失败,导致明朝撤销了交阯承宣布政使司,并册封黎利为安南国王。沐晟受到群臣弹劾,朱瞻基收回了他的宝印以示惩戒。正统三年(1438年),麓川思任法发动叛乱,沐晟平叛失败。正统四年(1439年),沐晟在退军途中死于楚雄,享年72岁。朱祁镇赠他为定远王,谥号忠敬,同年十一月二十六日葬于南京观音山(现称为将军山)。

沐晟历事建文永乐洪熙、宣德、正统五朝,镇守云南省四十年,其直系子孙后代继续镇守云南边陲。沐晟多次征讨安南、缅甸、泰国等藩国,维护关系,扩张领土,确保了明朝云南地区的边疆稳定。沐晟多次平定云南等境内叛乱,变革边境军事防御,促进云南社会经济、文化教育等发展。《明史》评价沐晟虽然出身将门,但在用兵打仗方面并不是他的强项,明朝皇帝考虑到他所在的地方偏远,对他采取了宽容和优待的态度。云南地区的百姓们也敬畏沐晟父子的威望和信誉。

人物生平

承袭爵位

沐晟出生于洪武元年(1368年)二月十三日,是朱元璋义子沐英次子。沐晟自小性格稳重内敛,喜爱读书。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沐晟的异母长兄、沐春沐春逝世,由于沐春无子,沐晟承袭了西平侯的爵位

平定麓川

建文元年(1399年),叛蛮刀干孟再次发动叛乱,沐晟积极参与平定叛乱的行动。刀干孟的叛乱导致周边蛮族趁机分割占据了原属明朝的领地,沐晟也一一讨平了他们。为了巩固边疆,他将镇守的地方重新划分为三府二州五长官司,并在怒江傈僳族自治州以西设置屯卫千户所来戍守,使得麓川地区终于安定下来。

抑制岷王

建文四年(1402年),朱棣即位后释放朱楩云南省。岷王因朱允炆时期在云南行为不端,被沐晟上奏朝廷后贬为庶人并迁往漳州市,两人因此生隙。岷王回到云南后,朱楩非但没有收敛,反而更加肆无忌惮。沐晟作为镇守将领,在一定程度上牵制了朱楩的恶行。朱楩对此极为不满,遂向新任皇帝明成祖朱棣上书诋毁沐晟。明成祖念及沐晟之父对朝廷有大功,且认为沐晟的过错可能是受小人挑拨,故两次敕谕均未严惩沐晟,仍令其镇守云南。岷王后因擅自收取各官府印信、杀戮官吏百姓等恶行,被朱棣剥夺册宝,降低王府署官的职位。

征讨安南

永乐四年(1406年),沐晟被拜为征夷左副将军,参与了对交州(今越南)的征讨。他通过开辟异道,由蒙自市出发,在野地中披荆斩棘打通道路,夺取了猛烈、掤华等诸关隘。舟船夜出洮河富良江,于丹顶鹤结寨,与张辅合军进攻多邦城,并追至伞圆山。之后攻破伞圆山,招抚降附,成功攻占东都昇龙(今河内)、西都清华(今清化市)。胡季嫠焚烧宫殿后逃入海上,三江州县纷纷投降。次年五月,明军生擒胡季犛及其子胡汉苍,以及各诸王将相大臣等,押送到京师,越南胡朝自此灭亡。明朝随后在安南设立交阯承宣布政使司,对其直接进行统治。沐晟因功被进封为黔国公,岁禄三千石,并获赐子孙世袭公爵的诰券。

永乐六年(1408年)冬,陈氏子孙简定王陈𬱟(简定帝)以恢复南陈为名,再次起兵反明。朱棣命沐晟佩征夷将军之印率军征讨,但明军在生厥江遭遇挫败。随后,张辅率领军队与沐晟合讨交州,生擒简定并送至京师。张辅返回京师后,留沐晟继续搜捕残余势力。尽管沐晟多次发动战役均未能攻克,但最终在张辅再次率军出师与沐晟会合后,追击至占城,擒获了主要反明领袖陈季扩,之后才班师回朝。沐晟也因此受到了明成祖的赏赐。永乐十七年(1419年),富州的蛮族发生叛乱,沐晟率领军队前去围剿,未等进攻,便派人前去晓以大义,成功平息了叛乱。

朱高炽朱高炽即位后,沐晟被加封为太傅,朝廷特铸“征南将军”之印授予他,此后,沐氏家族留持此印镇守边疆。宣德元年(1426年),交州(今越南)的黎利势力复起,明廷下诏命沐晟与柳升柳升共同进讨。然而,柳升在战斗中战败身亡,沐晟也随之退兵。随后,王通被迫与黎利结盟,朝议决定放弃交阯。最终,明朝撤销了交阯承宣布政使司,并册封黎利为安南国王。对于沐晟在交趾战事中的表现,群臣多有弹劾,朱瞻基因此收回了他的宝印以示惩戒。

晚年逝世

正统三年(1438年),麓川思任发发动叛乱。沐晟率军抵达金齿,与弟弟沐昂都督方政会师。方政担任前锋,成功击破了叛军沿江的多个营寨,明军乘胜追击至高黎共山下,再次重创叛军。然而,在正统四年(1439年)的另一次战斗中,方政不幸中伏身亡,明军因此受挫。沐晟见状,决定退军。在退军途中,沐晟可能因战事不利而心生忧虑,逐渐病重。

正统四年(1439年)三月十八日,沐晟在楚雄逝世,享年72岁。朱祁镇赠他为定远王,谥号忠敬,同年十一月二十六日葬南京观音山。沐晟子沐斌,年幼居京城,暂时由沐昂代镇云南省

主要成就

沐晟从洪武三十一年起(1398)年承袭沐春爵位后,历事建文永乐洪熙宣德正统五朝,镇守云南四十年。

镇守边疆,宣扬皇威

与老挝的关系

永乐元年(1403年)八月,朱棣分遣太监赉敕抚谕老挝等处,命西平侯沐晟派人同行,这是沐氏家族与老挝直接往来的最早记录。此后,沐晟与老挝之间曾经有过较频繁的接触。宣德三年(1428年),沐晟因老挝宣慰使与土官矛盾,正统元年(1436年),沐晟派人护送老挝军民宣慰司头目混伦等回老挝,改善明朝政府与老挝之间的关系、增进中老两国人民之间友谊。

与泰国的关系

沐晟在奉明成祖之命第一次出征安南期间(永乐四年七月至六年六月),曾救出了因在海上遭遇风暴而漂至安南并被安南胡季及其子黎澄关押起来的暹罗国派往明朝进贡的使臣孛黑,并将孛黑遣送至京师。孛黑到达明朝京师后,受到了朱棣的礼遇。永乐六年(1408年)八月,明成祖派遣太监张原赉敕往谕暹罗国王昭禄群膺哆罗谛剌,同时将孛黑带回了他自己的故乡沐晟此举,为增进明朝与暹罗之间的友谊,促进中泰两国人民之间的友好往来。

与缅甸的关系

永乐三年(1405年)七月,因八百大甸宣慰使刀招散拒纳明成祖之使臣至境,且阻遏明朝政府派往抚谕古剌等处的使者,车里宣慰使刀暹答率先遣使奏请举兵攻伐八百大甸。料沐晟接旨后,却误会明成祖之旨意,亲自率领云南卫所官兵及车里、木邦宣慰司等地土兵开赴八百大甸。随即,沐晟所部汉、土官兵攻破八百大甸十数寨。沐晟误打误撞,成功地收服了八百大甸,不仅密切了明朝政府与八百大甸的关系,而且为明朝政府与东南亚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往来提供了便利条件。

宣德八年(1434年)九月,由于罕门法奏称麓川平缅宣慰使思任法等据占境土,莽得剌与思任法又共奏罕门法称兵入境等,朱瞻基诏命沐晟等云南省守臣“公其是非,明与剖决。麓川之役爆发后,沐氏家族与缅甸围绕麓川叛乱土司思氏的问题,进行过一系列交涉,密切了明朝与缅甸的接触。

与越南的关系

沐晟多次奉命作为军事主官之一,征讨安南(越南),维护边疆稳定,宣扬明朝皇威。

军事平叛,经营云南

军事防御与平乱

沐晟平定了麓川叛乱,对周边藩国的征讨军事行动稳定了明朝在云南的边疆地区。永乐年间,楚雄等地多处银矿遭军民盗采引发的动乱,以及多地盗贼横行、劫掠军民的情况,沐晟等人在三年内平定这些叛乱。宣德五年(1430),在应对孟缅、孟梳地区动乱时,沐晟设立孟缅长官司,处理领土争端,并派遣官员安抚当地局势,平息争端,维护了明朝与边境地区的和平稳定。他通过增置和调整军事机构与设施,举荐、任免和迁转武官,清理和整顿卫所兵制等措施,强化了云南省的军事防御能力。沐晟不仅在云南镜内对与平乱,也参与了对贵州省四川省等地的平叛军事活动。

社会经济恢复与发展

沐晨对封到云南的明眠王朱梗的不法行为进行上奏,抑制了其在云南的为非作歹。沐晟及沐氏家族在云南的治理中,逐渐从大力推广军屯转向加强对原有军屯的管理,同时减少了大规模的移民垦殖行动,转而招抚流亡的少数民族参与农田垦种,促进了云南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他积极为云南百姓争取利益,如向朝廷请求减免麓川地区的差发银,减轻了当地百姓的经济负担。

文化教育与社会风气

沐晟重视科举制度,通过科举选拔贤才,同时招揽并尊重儒学之士,为云南省的文化教育事业做出了贡献。他的“重科举以通贤路,招遗逸以振士风”政策,提升了云南的文化氛围和士人风气。沐晟不仅礼遇云南本地的儒士,还对外地来滇的儒学之士给予尊重和礼遇,促进了云南与外地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人物评价

《明史》对沐晟的评价是:

继承了父兄的事业,但在用兵打仗方面并不是他的强项,因此多次战斗都未能取得胜利。然而,朝廷因为考虑到他所在的地方极为偏远,并且他的家族世代都是将领,所以对他采取了宽容和优待的态度。尽管如此,云南省地区的百姓们仍然非常敬畏沐晟父子的威望和信誉,他们像对待朝廷一样庄重地对待他们。随着云南局势逐渐稳定,社会生产逐渐发展,沐晟也日益聚敛财富,与朝廷中的显贵交往,不断通过贿赂和馈赠来维系关系。

墓葬

1959年5月25日一6月17日,南京市文物保管委员会在江宁区东善人民公社清理了明定远忠敬王沐晟墓。该为夫妻合葬墓。墓室全长10.89米,为大砖建筑的复室拱顶墓。墓室分为甬道、前室、中室、双后室。墓内部保存比较完整,出土的随葬物有瓷、陶、铜、金、玉器以及武器等。

沐晟墓志长宽1.05米,厚0.13米。志盖篆书“大明定远忠敬王圹誌”,三行九字。志文楷书,文共二十五行,满行二十六字。其文为:

人物关系

参考资料

明史四十七 .ChineseTextProject.2024-07-29

明史四十七.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2024-07-29

《列傳第六 諸王三》.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2024-07-29

《本紀第六 成祖二》.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2024-07-29

明史四十七.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2024-07-29

《第二十二卷安南叛服》.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2024-07-29

《本紀第十 英宗前紀》.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2024-07-29

明史四十九.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2024-08-01

明史三 沐晟討八百.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2024-07-29

明史五十二120.中国哲学书电子化计划.2024-07-29

《列傳第二百一 雲南土司》.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2024-07-29

列传·卷十四.国学梦.2024-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