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州
营州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行政区,始于北魏太平真君五年(444年),治所位于和太原市(今辽宁朝阳)。下辖昌黎郡、建德市郡、辽东郡、乐良郡、冀阳郡、营丘郡等六郡,以及六郡所属的十四县。在北齐和隋朝时期,营州的辖区逐渐缩小,最终被隋炀帝改为柳城郡。营州自古与中原同步发展,是中国的一部分。营口金牛山猿人化石与周口店北京猿人同属旧石器时代,辽西地区红山文化与仰韶文化有共同的“之”字陶纹,辽东半岛原始文化与龙山文化类似,可见辽宁远古即与中原联系中原同步发展,是中国的一部分。营州曾是五胡十六国中后赵、后燕、燕国的州,历史悠久。
历史沿革
汉朝时期:为柳城县地。
十六国时期:慕容皝在汉朝阳市之北筑龙城,并定都于此。前秦时,一度为昌黎郡治所。
北魏时期:北魏太延二年(436年)置和龙镇,太平真君五年(444年)置营州,治所位于龙城县“和龙市城”(今辽宁朝阳)。领郡六,县十四,户一千二十一,口四千六百六十四。
北齐时期:北齐唯留建德、冀阳二郡,永乐、带方郡、龙城、大兴等县,其余并废。
隋朝时期:设营州总管府。改太原市县为龙山县,复改为柳城县。隋炀帝废州,设柳城郡。户七百五十一。
天宝时期:设营州总管府于柳城县,后设都督府。营州成为唐朝控制东北地区的前沿重镇。唐末被奚人占据。
五代十国时期:辽朝占据辽西,命韩知古修唐故朝阳市,设立霸州彰武军,即辽兴中府前身。
地理
北魏营州辖区约今辽宁省大凌河、小凌河流域、六股河流域、女儿河流域一带。
行政区划
北魏太延元年(435年)六月,魏帝拓跋焘命拓跋丕、屈垣等率四万骑攻北燕,北燕王冯弘遣使高句丽请求庇护。次年三月,北魏派娥清、古弼率一万精兵再次伐燕,攻陷白狼城,直驱北燕首都和龙。与此同时,高句丽亦派兵抵达和龙,接应冯弘东逃。北魏遂占据和龙城,划归平州,同年置和龙镇。
太平真君五年(444年),置营州于和龙镇,“而镇未废”,形成和龙镇与营州同治于和龙城的局面。由于此前和龙镇并不统辖郡县,故而新设置的营州从平州政区划出昌黎、冀阳二郡属之,成立以和龙镇为中心的新政区。
太平真君八年(447年)拓跋焘调整营州,形成昌黎郡(领龙城、广兴二县)、建德郡(领石城、广德二县)二郡的政区结构。
拓跋宏太和年间废和龙镇,仅保留营州。
政治
参考资料
营州.www.guoxuemi.com.2024-04-02
高适《营州歌》.可可诗词.2024-04-02
营州是现在哪个城市 营州在哪里.www.xuewenya.com.2024-04-02
《辽史》· 卷十.guoxue.httpcn.com.2024-04-02
朝阳在唐代曾是多民族聚居区.本溪网.2024-04-02
中国“百年百大考古发现”——辽宁营口金牛山遗址.华夏经纬.2024-04-02
营口金牛山遗址、朝阳牛河梁遗址入选.百家号.2024-04-02
百年百大考古发现 展示辉煌中华文明.国家文物局.2024-04-02
红山文化——研究中华文明起源的重要内容.浙江省文物局.2024-04-02
研究中华文明起源的重要内容(考古中国).百家号.2024-04-02
辽东半岛在东北亚早期文化交流中的枢纽地位.百家号.2024-04-02
辽东半岛积石冢:东北亚文化交流的见证.百家号.2024-04-02
辽南石棚:史前文明的神秘遗存.新浪财经.2024-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