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二号丙
“长征二号系列运载火箭丙”(CZ-2C)是由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院(简称“火箭院”)抓总研制的两级液体运载火箭,火箭长43米,一、二子级直径3.35米,起飞重量约242.5吨,主要用于发射低轨和太阳同步轨道卫星。
长征二号丙火箭是在经过飞行验证的长征一号 (LM-1) 和长征二号运载火箭 (LM-2) 火箭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其研制工作始于1970年。长征二号丙火箭于1982年9月首次成功发射,以它为基础,中国又研制了长征二号丙/SMA、长征二号丙/SM火箭。长征二号丙系列火箭主要承担了中国返回式科学与技术试验卫星、探测一号卫星、探测二号卫星、海洋一号卫星、环境一号卫星和美国“铱”系列通信卫星等发射任务。2024年1月9日15时03分,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将爱因斯坦探针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2月3日7时37分,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将吉利星座02组卫星发射升空,11颗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此次任务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508次飞行。3月13日20时51分,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远征一号S上面级发射DRO-A/B卫星,运载火箭一二级飞行正常,上面级飞行异常,卫星未准确进入预定轨道。6月22日,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中法天文卫星。11月9日,中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将航天宏图PIESAT-2 01至04星发射升空。2025年2月27日,中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将四维高景一号03、04星发射升空。
1987年,长征二号丙火箭被中国质量协会授予“全国质量金质奖”,1999年被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授予“优质液体运载火箭”称号。
发展历程
研发背景
1965年,鉴于各种探空火箭、固体火箭的研制和发射试验都取得了较大的进展,获得了必要的技术储备,中国开始着手为发射人造卫星研制运载火箭。因此运载火箭有两项新的要求:一是要能飞出稠密大气层,二是必须达到7.9千米/秒的第一宇宙速度,也就是能在近地轨道绕地球作圆周运动的速度。
1970年4月24日,长征一号首次发射成功,将中国的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送入轨道。长征一号运载火箭研制成功和东方红卫星一号发射成功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它标志着中国跨入了航天时代。
1975年11月26日,由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抓总研制的长征二号运载火箭将中国第一颗返回式卫星准确地送入预定轨道,拉开中国常规液体推进剂火箭的帷幕。
20世纪70年代末期,中国根据发射卫星的需要,又对长征二号系列运载火箭火箭进行改进,启动了研制长征二号丙的工作。
研发历程
1975年11月26日,为实现更重卫星的发射,型号队伍组织开展了长征二号运载火箭的改进设计。改型火箭近地轨道运载能力由1800公斤提高到2500公斤,可靠性同步大幅提升,因此另设“番号”——长征二号丙火箭。长二丙火箭首飞成功之后,便全面替代长征二号火箭执行发射任务,实现无缝升级。
1987年11月,中国与瑞典一家公司签订合同,明确使用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搭载发射瑞典公司的科学试验卫星,这也是中国首次签订的卫星搭载发射服务合同。1992年10月,第十四颗返回式卫星发射任务中圆满完成搭载服务。
2013年,控制系统从气浮平台过渡到双七表激光捷联惯性组合,在2019年则升级为单十表激光捷联惯性组合,故障适应性从单点故障到一度冗余、两度冗余,单机重量及复杂性均大幅下降。
2018年4月,中国启动基于栅格舵的运载火箭一子级落区精确控制技术研究,由CZ-2C火箭团队完全自主研发,历时18个月完成方案设计、地面试验和产品齐套,实现了中国运载火箭子级可控再入技术的首次飞行应用。
2018年6月,CZ-2C火箭团队启动基于降落伞的整流罩落区控制技术研究,完全自主研发,经历多次方案迭代与飞行搭载验证,历时3年实现中国首次火箭整流罩带伞平稳降落。2021年底至2023年,完成电气系统改进,与伞系统开展电气匹配和跑车试验,具备全系统开展装备化验证条件。
2019年7月,中国首个基于栅格舵的火箭一子级再入落点精确控制技术在长征二号系列运载火箭丙火箭发射任务中成功应用。
2023年1月13日,多项技术成果优化组合应用之下,长征二号丙火箭将4305kg的亚太6E卫星精确送入200km×500km、28.5°轨道,运载能力提升超过300kg。
型号演进
1993年,长征二号丙火箭承担了发射摩托罗拉星的任务。根据卫星的要求,长征二号丙火箭需要进行重大的技术改进,在原二级火箭的基础上增加一个全新的上面级,称为长征二号丙改火箭。
CZ-2C/FP构型火箭是在两级状态基本型基础上,增加1台百公斤级装药量的三轴稳定控制固体上面级,其由固体变轨发动机、姿控发动机、结构、控制和测量等系统组成,是中国首个固态上面级火箭。700kmSSO运载能力从两级状态的960kg提高到1900kg。1997—1999年,该构型以一箭双星并联旋转分离形式,连续成功发射2颗模拟星及12颗美国铱卫星。
CZ-2C/SM构型是在两级状态基本型基础上,增加1台吨级装药量的大推力固体上面级SM,SM固体上面级发动机工作段采用自旋稳定方式。GTO运载能力为1300kg。2003年和2004年,先后成功发射探测一号卫星、探测二号卫星。
CZ-2C/SMA上面级是在FP上面级基础上改进研制而成,为中国首型内支撑串联结构方案,电气系统也进行了全面升级。2008年9月、2010年10月和2018年7月,先后3次以一箭双星方式成功发射HJ-1A/1B卫星、实践九号A/B卫星和巴基斯坦遥感卫星PRSS-1/PAKTES-1A。
2019年,长征二号系列运载火箭丙运载火箭开展的运载火箭子级落区精确控制技术通过飞行验证,突破多项核心技术,解决火箭一子级无动力再入落区精确控制的难题,将一子级残骸落区范围从1350平方千米缩小到60平方千米内,拓展了火箭发射任务的适应性。
CZ-2C火箭团队于2018年6月启动基于降落伞的整流罩落区控制技术研究,完全自主研发,经历多次方案迭代与飞行搭载验证。2021年7月19日,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搭载CZ-2CY49火箭验证基于降落伞的整流罩落区控制技术,减速伞在15km以上高空开伞,稳定整流罩姿态并安全着陆,各系统工作正常,整流罩结构完整,
2021年8月24日,由中国航天科技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所属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抓总研制的长征二号系列运载火箭丙(长二丙)遥五十一运载火箭升级了新装备,其中首次应用4.2米直径整流罩。
中国以长二丙火箭为基础,后又研制出了带固体上面级的长征二号丙/FP、长二丙/SM、长二丙/SMA和带液体上面级的长二丙/YZ-1S构型火箭。长二丙及其改进型火箭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中唯一同时具备发射近地轨道(LEO)、太阳同步轨道(SSO)、地球同步转移轨道(GTO)及大椭圆轨道卫星能力的运载火箭,发射方式有单星发射、串并联双星、并联三星发射、侧挂多星发射。因此长二丙及其改进型火箭是中国目前运用最灵活、用途最广泛的运载火箭。
长征二号丙系列火箭的研发和可靠性决定了它成为长征火箭家族中的基本型火箭,长征二号丙火箭加上采用液氢液态氧低温燃料的顶级,即构成长征三号火箭,用于发射地球同步轨道卫星,现已发展到长征三号A和长征三号B捆绑火箭。长征二号火箭加上采用常温燃料的顶级,即构成长征四号火箭,用于发射太阳同步轨道卫星。以长征二号丙为芯级,在它四周捆绑四枚助推火箭,即构成长征二号E大推力运载火箭,完成神六飞船发射的长征二号F火箭是在长征二号E火箭基础上改进的。
发射历程
1982年9月9日,长征二号系列运载火箭丙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首飞成功。
1982年至1993年长征二号丙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接连11次发射成功。
1987年,长征二号丙火箭在成功发射中国第10颗返回式卫星后,被中国质量协会授予“全国质量金质奖”,是中国第一型荣获运载火箭“全国质量金质奖”的火箭。
1997年至1999年长征二号丙改火箭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连续7次发射成功,将摩托罗拉公司2颗模拟星、12颗铱星送入轨道。
2003年至2004年长征二号系列运载火箭丙SM火箭分别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和太原卫星发射中心2次发射成功。
2004年至2005年长征二号丙火箭分别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和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连续4次发射成功。
2005年8月长征二号丙系列火箭共完成了28次发射,连续27次发射成功。长征二号丙火箭运载能力已成功达到4000千克。
2006年8月长征二号丙火箭将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完成育种卫星的发射,2006年11月长征二号丙火箭将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完成海洋一号B卫星发射。
2011年8月18日17时28分,中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系列运载火箭丙”运载火箭发射“实践十一号04星”。火箭飞行过程中发生故障,卫星未能进入预定轨道。
2021年6月18日14时30分,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将遥感三十号09组卫星送入预定轨道。8月24日,由中国航天科技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所属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抓总研制的长征二号丙(长二丙)遥五十一运载火箭搭档远征一号S遥二上面级,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以“一箭三星”方式,将三颗通信技术试验卫星成功送入预定轨道。。
2022年3月5日14时01分,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将银河航天02批卫星(6颗)和1颗暄铭星愿微纳卫星(“宣城一号”通讯遥感双模卫星)发射升空。4月29日12时11分,中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将四维01/02两颗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5月20日18时30分,中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二号系列运载火箭丙运载火箭,采取一箭三星方式,成功将3颗低轨通信试验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该低轨通信试验卫星主要用于开展在轨通信技术试验验证。6月2日12时00分,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将吉利星座01组卫星发射升空,9颗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7月16日6时57分,中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以下简称“长二丙火箭”),采用“一箭双星”方式成功将四维高景二号01、02星送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2023年1月13日2时10分,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二号系列运载火箭丙运载火箭,成功将亚太6E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2月24日12时01分,中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将荷鲁斯1号遥感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3月13日12时02分,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升空,成功将荷鲁斯2号遥感卫星送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本次发射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466次发射。5月21日16时,中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采用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首颗内地与澳门合作研制的空间科学卫星“澳门科学一号”。7月9日19时0分,中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二号系列运载火箭丙运载火箭,成功将卫星互联网技术试验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8月9日6时53分,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升空,随后成功将环境减灾二号06卫星送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11月16日11时55分,中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将新一代海洋水色观测卫星01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12月30日8时13分,中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二号系列运载火箭丙运载火箭,成功将卫星互联网技术试验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2024年1月9日15时03分,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点火起飞,成功将爱因斯坦探针送入预定轨道。2月3日7时37分,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成功将吉利星座02组11颗卫星送入预定轨道。3月13日20时51分,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远征一号S上面级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DRO-A/B卫星,运载火箭一二级飞行正常,上面级飞行异常,卫星未准确进入预定轨道,已开展相关处置工作。6月22日,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系列运载火箭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中法天文卫星。该卫星是中法两国联合论证研制的空间科学卫星,是全球对伽马暴开展多波段综合观测能力最强的卫星,将对伽马暴研究等空间天文领域科学发现发挥重要作用。11月9日11时39分,中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将航天宏图PIESAT-2 01至04星发射升空。11月25日7时39分,中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将四维高景二号03、04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送入预定轨道。
2025年2月27日15时08分,中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将四维高景一号03、04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此次任务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561次飞行。
结构设计
长征二号系列运载火箭丙火箭是长征火箭家族中的基本型火箭,长征二号丙系列火箭分为两级状态和三级状态,直径3.35米,全长40~43米,I、II级使用常规推进剂,上面级使用固体发动机。I、II级采用平台+计算机控制,上面级采用惯组+计算机控制。
长征二号丙的主要控制设备安装在火箭最前端的仪器舱中,箱间段和级间段也安装有部分控制设备。为使火箭的质心位置尽量靠前以提高静稳定性,一、二子级推进剂贮箱都是将密度较大的氧化剂安排在前,密度较小的燃料安排在后。级间段由壳段和杆系两种结构组成,杆系结构用以在一、二子级进行热分离时顺畅地排放二子级发动机喷出的燃气。两种整流罩具有不同的对接部位,以适应不同的有效载荷需求。发射支点设在一子级发动机机架的最前端,以利于发射支撑的稳定和传力结构的合理利用。一、二子级的级间分离面设在二子级机架与壳体的连接面处,以便最大程度地减轻二子级的结构质量,提高运载能力。
结构描述
一子级
一子级长23.27米,上部是装有液体四氧化二氮(N2O4)的氧化剂箱,下部是装有液体偏二甲(UDMH)的燃烧剂箱。一子级装配有DaFY6-2型发动机,该发动机是由四台推力为75吨的液体N2O4/UDMH发动机并联而成。每台DaFY6-2型发动机的喷口可以在伺服机构的带动下单向摆动以控制火箭飞行的姿态,最大的摆动角为10度。
二子级
二子级长9.943米,上部是装有液体四氧化二氮(N2O4)的氧化剂箱,下部是装有液体偏二甲肼(UDMH) 的燃烧剂箱。二子级装配有75吨推力的DaFY20-1型发动机(主发动机)和带四个小喷管、推力为4.8吨的游动发动机DaFY21-1。主发动机喷管固定不动,游动发动机喷管可作单向摆动,最大摆角60度,以控制箭体飞行姿态。
搭载舱
搭载舱是专门为搭载有效载荷提供服务的舱段,位于主有效载荷与仪器舱之间(主有效载荷使用A型整流罩)。搭载舱的作用是将主有效载荷、搭载有效载荷、A型整流罩和运载火箭连成一体,维持运载火箭外形的完整,提供搭载有效载荷使用空间,并有利于有效载荷入轨后的分离。搭载舱外径2.2米,高度和结构形式可按有效载荷的需要进行设计。
轨道转移舱
轨道转移舱的功用是通过轨道转移的办法,将有效载荷送入比长征二号系列运载火箭丙所能达到的正常轨道更高的轨道。根据有效载荷最终轨道的需要,可以设计成一次转移或二次转移来实现最终轨道要求。长征二号丙采用旋转稳定和固体火箭推进的轨道转移舱来实现有效载荷的轨道转移,不希望旋转入轨的有效载荷可在入轨分离前进行消旋。该轨道转移舱既可用于主有效载荷,也可用于搭载有效载荷。
分配器
分配器是一个三轴稳定的上面级,由卫星支架和轨道机动级组成。轨道机动级由固体发动机、主结构、控制系统、姿态控制系统、遥测系统等组成。固体发动机可以根据飞行任务的不同而调整。
卫星整流罩
在火箭飞行穿过大气层这段过程中,火箭顶部的卫星整流罩保护卫星免受来自大气层的各种干扰。卫星整流罩为卫星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环境。长征二号系列运载火箭丙改进型运载火箭的卫星整流罩由端头帽、前锥段、圆柱段组成。端头帽由玻璃钢纤维材料制成,具有良好的无线电透波性。前锥段和圆柱段是由金属蜂窝材料制成,倒锥段由化铣合金材料制成。如果需要,无线电透波窗口和操作窗口可以在柱段和前锥段上开口。长二丙改火箭整流罩长7.818米,最大外直径3.35米,其静包络最大直径为3.0米。
星箭对接
长征二号丙改进型火箭可以提供标准的937B和1194机械接口,卫星的下端框与火箭的有效载荷支架的上端框对接,通过包带来锁紧。也可以提供爆炸螺栓型接口。
技术特点
推进系统
一子级系统
一子级推进系统由组合发动机、推进剂输送系统、增压系统、火工品及电缆、机架等构成。火箭发动机由4台独立的单机通过机架并联而成的组合发动机。
二子级系统
二子级推进系统由推力室、涡轮泵、涡轮工质供应系统、推进剂供应系统、增压系统、火工品及电缆和机架等组成.
配套系统
长征二号系列运载火箭丙火箭的其他配套系统,如制导控制、分离系统、遥测跟踪和自毁系统等,均与长征二号火箭的系统功能相同。
技术参数
LM-2C是一个基本型的两级液体火箭。LM-2C/CTS是在LM-2C基础上加上面级发展而成。该火箭可用于发射低地球轨道、椭圆地球轨道、太阳同步轨道及地球同步转移轨道的不同卫星。
技术特点
提升可靠性
随着理论认识的提升和工程实践的深化,系统和总体设计围绕可靠性增长持续改进优化。发动机系统多个关键部件制造工艺从焊接升级为一体化成型,产品质量均匀性和生产效率得到提升。密封结构及密封材料的持续改进使火箭已具有加注推进剂之后停放60天的能力。
提升运载能力
长征二号丙火箭先后采用弹道准实时双向高空风补偿技术、基于惯组加速度计的主动减载控制技术,实现了4200C整流罩构型火箭SSO轨道发射任务在60m/s高空风状况下的气动载荷不超过2200Pa·rad,因此大直径整流罩状态全箭结构不需加强。基于攻角、摆角匹配的精细化载荷计算技术,实现了全箭分布载荷的精确预示,贮箱前后短壳等历史结构薄弱环节的剩余强度系数从不足0.98提升到1.05以上。结合机械铣工艺,迭代优化结构设计,实现末子级结构减重超过150kg。
多星快速分离技术
长征二号系列运载火箭丙火箭通过组合应用成熟的反推火箭和分离弹簧,实现分离速度差的精确控制,在3s内完成串联双星和适配器的分离,可确保近场、远场安全。该技术已经过多次飞行考核验证,避免了配套辅助动力系统导致的运载能力下降、测控弧段损失和增加硬件环节导致的系统可靠性降低。精细化载荷分布计算与分时放行条件。串联、并联卫星快速分离。
搭载验证子级再入安全控制技术
2019年7月,中国首个基于栅格舵的火箭一子级再入落点精确控制技术在长征二号系列运载火箭丙火箭发射任务中成功应用,一级二级分离的栅格舵展开与锁定、再入预定高度后的准确起控与姿态稳定、航程控制等设计流程动作全部有序完成,最终一子级残骸落点与设定落点偏差不超过2km。宽马赫复杂包线的栅格舵再入子级气动设计与精确预示技术、高动态强气动耦合条件下的子级再入控制技术等多项关键技术得到突破与验证。
长征二号丙火箭正开展整流罩分离体再入控制技术攻关,先后在不同任务中搭载测量整流罩再入过程中的弹道及姿态、力热环境等关键参数,基本掌握流罩分离后再入过程的动力学特征,完成引导伞、减速伞及滑翔翼伞的研制,突破和验证了减速伞超音速条件下的开伞技术,历史性地实现了整流罩再入过程中跨声速段由姿态高速翻转转为平稳飞行。至今为止,各项关键技术已被全面突破并分步通过考核验证,即将进入全系统集成飞行验证阶段。
除直接进行再入体主动控制外,长征二号系列运载火箭丙火箭先后完成一子级导引控制技术和整流罩射程分离技术的研究与应用。飞行数据表明,采取一级导引控制技术之后,一二级分离点的速度偏差降低到2m/s内,位置偏差降到200m内,对应的残骸落点主动段偏差为极小值。当前一子级及整流罩落区范围已缩小50%以上,提升了落区安全性,提升了任务落区的可选择性,也大幅减少了任务过程中落区人口疏散工作的压力和难度。
为提高末级推进剂燃烧排放的离轨精准性,长征二号丙火箭将原有的定时排放改为在线基于姿态信息决策的半主动控制,实现利用剩余推进剂燃烧排放的精确减速离轨目标,大幅缩短了末级再入时间。
模块化搭载发射适配器
针对LEO轨道搭载发射需求强烈的状况,长征二号丙火箭在实践过程中先后研制了独立支撑结构、平台化结构、侧挂结构等多种形式的微纳星搭载适配器,并提供与主任务控制系统解耦的分离指令、分离驱动等不同状态的电气接口,支撑卫星便捷设计。
新技术搭载验证平台
长征二号丙火箭自身的高可靠性和强鲁棒性,成为新技术、新方案、新材料、新工艺的理想搭载验证平台。先后成功搭载验证了在线故障诊断与决策技术,新型无线温度、无线振动、无线图像技术,整流罩降噪技术和颗粒阻尼器降低频振动技术。
运载能力
长征二号丙改进型运载火箭的典型低轨道(LEO)运载能力为3.0吨。典型低轨道(LEO)参数及入轨精度如下表所列:
飞行时序(长征二号丙改进型运载火箭)
任务描述
长征二号丙改进型运载火箭的一子级和二子级首先将卫星/分配器组合体送到转移轨道,然后分配器的固体发动机在转移轨道的远地点点火将组合体送入更高的目标轨道,然后进行姿态调整,最后将卫星释放。
主要飞行事件
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的主要飞行事件如下所列:
一子级/二子级分离
一子级/二子级分离是所谓的“热分离”。在一子级发动机关机后,二子级主发动机点火,联接两级的爆炸螺栓起爆解锁,这样一子级就被二子级发动机喷出的高速燃气流推离,一子级和二子级分离。
整流罩抛罩
整流罩以“解锁-翻转-分离”方式进行抛罩。在横向上整流罩与二子级通过8个横向爆炸螺栓联接,在纵向上两半整流罩是由12个纵向爆炸螺栓联接。在抛罩时,8个横向爆炸螺栓和12个纵向爆炸螺栓先后解爆,安装在二子级前端框上的分离弹簧将两半整流罩推开分离。两个整流罩半罩围绕着二子级前端框上的链翻转,随着火箭加速上升整流罩分离下落。在抛罩过程中,不会发生碰撞和污染。
二子级/分配器分离
二子级/分配器是通过分离弹簧的分离力来实现的。当火箭控制系统发出二子级/分配器分离指令后,联接火箭支架和分配器的爆炸螺栓起爆解锁,安装在火箭支架上的分离弹簧将分配器/卫星组合体弹出。
卫星/分配器分离
卫星与分配器的分离也是通过分离弹簧的分离力来实现的。当火箭控制系统发出星箭分离指令,联接卫星和卫星支架的爆炸螺栓起爆解锁,卫星被分离弹簧推离分配器。
典型飞行时序
衍生型号
以长征二号系列运载火箭丙为基础,中国又研制了长征二号丙/SMA、长征二号丙/SM火箭。
长征二号丙/SD
长征二号丙/SD火箭是在长征二号丙火箭的基础上加装了一个具有多星分配器的上面级。它从1997~1999年成功地将美国制造的14颗(包括两颗模拟星)铱星送入630公里的圆轨道。1998年3月26日长征二号丙/SD遥三火箭发射成功,完成了中国长征运载火箭第50次发射。
长征二号丙/CTS
长征二号丙/CTS是在长征二号丙基础上加上面级发展而成。该火箭可用于发射低地球轨道、椭圆地球轨道、太阳同步轨道及地球同步转移轨道的不同类型卫星。
长征二号丙/SM
2003年长征二号丙SM火箭第一次在西昌卫星中心执行卫星发射任务。长征二号丙/SM火箭最突出的特点是研制了一个全新的固体上面级。该上面级采用自旋稳定的姿态控制方式,并针对自旋稳定的特点,完成了大角速率长寿命惯组、四重分集GPS接收机、大推力小偏差固体发动机等重要技术的研制。
2003年至2004年长征二号丙SM火箭发射的地球空间双星探测计划(赤道星、极轨星)是中国国家航天局与欧洲航天局的合作项目。长征二号丙SM火箭的顺利升空,实现了中国空间探索的第一次国际合作。
“双星”计划的两颗卫星将运行于目前国际上地球空间探测卫星尚未覆盖的极地和赤道区域,并和欧洲空间局最重要的探测计划——“团星”2的四颗星相互配合,形成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对地球空间的六点立体探测,对从未探测过的空间区域进行探测。
长征二号丙/SMA
2003年长征二号丙SM火箭成功地将探测1号卫星发射到了近地点550公里、远地点66970公里、轨道倾角285度的预定卫星工作轨道,这是目前中国发射的工作轨道最高的一颗卫星。2004年发射试验卫星二号时搭载了清华大学研制的小卫星“钠星”。2004年7月长征二号系列运载火箭丙火箭以全新的姿态回到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的新发射工位,圆满完成了新一代尖兵卫星的发射任务。
作用价值
长征二号丙系列火箭主要用于近地轨道(LEO)、太阳同步轨道(SSO)、地球同步转移轨道(GTO)及大椭圆轨道卫星的发射任务,具备一箭一星、一箭多星的发射能力,是中国用于发射近地轨道卫星并多用于发射返回式卫星的主要运载工具,可将4000千克的有效载荷送入近地轨道。
发射记录
获得荣誉
相关评价
长征二号系列运载火箭丙火箭还在继续向前迈步,将踩出新的闪光的足迹。长征二号丙火箭研制队伍常敲响“金牌不等于成功,成功不等于成熟,一次成功不等于每次成功”的警钟,努力工作确保后继发射任务圆满成功,让“金牌”更加灿烂。(人民网评)
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始终坚持开拓创新,搭建起新技术探索验证平台,开展新技术的探索和应用,并将成果推广应用到多个型号,推动运载技术的改进升级。(新华网 评)
2023年,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宇航发射九战九捷,打破该型号年度发射次数纪录,完成了今年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发射任务的“收官之战”。(新华网 评)
长二丙火箭成功发射爱因斯坦探针,长征系列运载火箭2024年发射任务首战告捷,长二丙火箭2024年发射任务取得“开门红”。(环球网 评)
参考资料
长征二号丙 -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2024-01-12
28个足迹长征二号丙火箭研制回忆(图).搜狐新闻.2024-01-12
长征二号丙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2024-01-12
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LM-2C) --- 运作火箭 --- 中国长城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中国长城工业集团有限公司.2024-01-12
我国成功发射爱因斯坦探针卫星 长征火箭年度首飞告捷.新华网.2024-01-12
我国成功发射吉利星座02组卫星.光明网.2024-04-07
DRO-A/B卫星发射异常.新华网.2024-04-07
中法天文卫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升空!现场视频来了.潮新闻客户端 .2024-06-22
祝贺!又一次成功发射一箭四星.人民日报-新浪微博.2024-11-09
【祝贺!#一箭双星成....人民日报-新浪微博.2025-02-27
长征二号丙_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中国航天科技集团.2021-07-15
面对疫情中国火箭发射再传捷报 长二丙火箭一箭三星成功发射遥感三十号06组卫星.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2021-07-15
首飞40周年 细数“金牌火箭”长二丙火箭的那些“第一”.中国青年网.2024-01-17
新华全媒+丨首飞40年 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探索太空背后的故事.新华网.2024-01-18
长征二号丙火箭升级新装备 首用4.2米直径整流罩.中国政府网.2024-01-17
我国"实践十一号04星"发射失利 具体原因在分析中.中国政府网.2024-01-15
我国成功发射遥感三十号09组卫星.北京日报.2021-06-18
一箭“6+1” 长二丙火箭发射成功.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2024-04-07
我国成功发射四维01/02卫星,3秒内完成星箭分离.北京日报.2024-04-07
我国成功发射3颗低轨通信试验卫星.央视新闻客户端.2024-04-07
一箭九星!我国成功发射吉利星座01组卫星.人民日报.2024-04-07
一箭双星,发射成功!.微信公众平台.2024-04-07
我国成功发射亚太6E卫星.央视新闻客户端.2024-01-18
我国成功发射荷鲁斯1号遥感卫星.人民日报.2024-01-18
长二丙火箭成功发射荷鲁斯2号卫星.界面新闻.2024-01-18
我国成功发射卫星互联网技术试验卫星.新华社.2024-01-18
秋天第一发火箭!长二丙火箭成功发射环境减灾二号06卫星.搜狐网.2024-04-07
世界首颗!我国成功发射新一代海洋水色观测卫星01星.北京日报.2024-01-24
我国成功发射卫星互联网技术试验卫星.人民日报.2024-01-18
开门红!长二丙火箭成功发射爱因斯坦探针卫星.环球网.2024-01-18
一箭11星!我国成功发射吉利星座02组卫星.中国青年网-今日头条.2024-02-03
DRO-A/B卫星发射异常.新华社-今日头条.2024-03-14
一箭双星 我国成功发射四维高景二号03、04星.今日头条.2024-11-25
我国成功发射四维高景一号03、04星.光明网-今日头条.2025-02-27
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介绍.央广网.2024-01-12
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 (LM-2C).中国长城工业集团有限公司.2024-04-07
我国成功发射遥感三十号10组卫星|界面新闻 · 快讯.界面.2021-07-19
中国成功发射融合试验卫星01/02星|界面新闻 · 快讯.界面.2021-08-24
我国成功发射遥感三十二号02组卫星.界面新闻.2021-11-03
2022年“开门红”!西昌发射场成功发射1箭7星.环球网-央视新闻客户端.2022-03-05
一箭双星!四维01/02卫星发射成功.今日头条·齐鲁壹点.2022-05-01
我国成功发射3颗低轨通信试验卫星.界面新闻.2022-05-20
我国成功发射吉利星座01组卫星.中国新闻网.2022-06-02
一箭双星!我国成功发射四维0304两颗卫星.新浪新闻.2022-07-16
我国成功发射5米S-SAR 01星.今日头条.2022-10-13
刚刚,长二丙火箭成功发射澳门科学一号卫星!.环球网.2023-05-21
我国成功发射卫星互联网技术试验卫星.新华网.2023-07-10
秋天第一发火箭!长二丙火箭成功发射环境减灾二号06卫星.澎湃新闻.2024-04-07
埃及二号卫星成功发射谱写中埃航天合作新篇章.新华网.2024-04-07
独家视频丨我国成功发射遥感四十三号03组卫星.央视新闻-今日头条.2024-10-23
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发射记录_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2024-01-12
长征二号丙火箭 -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官网.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官网.2024-01-12
这是一条含“金”量十足的推送.中国航天火箭院.2024-01-18
新华全媒+丨首飞40年 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探索太空背后的故事.新华网.2024-01-12
长二丙成功发射 2023年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发射任务收官.新华网.2024-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