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东辉。性别:男。民族:汉族。学历:博士。学科专业:环境科学。研究方向:土壤环境生态学。工作:曾在吉林大学任教科研项目。主持和参加的科研项目: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东北地区森林土壤动物及其功能作用研究”(49471045)。 2、国土资源部矿山废弃地修复项目“鞍山市矿山生态环境重建实验研究”(2000-187-4)。
个人简介
姓 名: 吴东辉
性 别: 男
民 族: 汉族
学 历: 博士
学科专业: 环境科学
研究方向: 土壤环境生态学
工 作:曾在吉林大学任教
科研项目
主持和参加的科研项目
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东北地区森林土壤动物及其功能作用研究”(49471045)。
2、国土资源部矿山废弃地修复项目“鞍山市矿山生态环境重建实验研究”(2000-187-4)。
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土壤动物在东北地区森林系统养分循环和能量流中作用的研究”(40171053)。
4、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东北黑土农田生态系统潜力、稳定性和环境安全性研究”(KZCX2-SW-416)。
5、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大项目“东北地区农业水土资源优化调控机制与技术体系研究”(KZCX1-SW-19)。
6、吉林大学创新基金项目“受损草地生态恢复与重建过程中土壤动物的指示作用”(4CX105)。
7、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中国弹尾类系统分类及其演化地位的研究”(30370169)。
8、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东北地区黑土农田土壤跳虫物种多样性及其与农业生产活动的关系”(40601047)
9、中国博士后基金项目“施用除草剂对土壤跳虫生活史的影响”(20060390643)。
学术论文
近年来,在“Zootaxa”、“Florida Entomologist”、“panpacific Entomologist”、“土壤学报”、“动物学报:英文版”、“生态学报”和“昆虫学报”等国内外学术期刊第一作者发表论文30多篇,其中SCI期刊收录论文3篇。
著作教材:
参编教材1部,
研究领域
长期从事土壤动物生态学科研工作,尤其在土壤动物分类与系统进化、退化生态系统土壤动物多样性恢复、土地利用方式与土壤动物多样性关系等方面进行了较为系统、深入的研究。
科研成果
与合作者在我国东北地区发现并报道了具有重要进化和地理环境演化意义的土壤动物Acerentulinae亚科原尾目和Caputanurina属跳虫,并鉴定新物种12种;研究吉林省中西部平原各类典型土地利用生境土壤动物群落特征,探讨了“三北”防护林建设对农田土壤动物多样性的保护作用,解析了绿地管理措施对城市生态系统土壤动物多样性的影响,定位观测了松嫩草原草地退化后及其生态恢复过程中土壤动物多样性的变化特点。第一作者在国内外权威学术期刊发表土壤动物生态学和分类学科研论文30余篇(SCI检索6篇,EI检索1篇)。
论文论著
Wu D H,Yin W Y. The Protura from Changbai Mountain, northeastern China. Annales de la
Société entomologique de France,2008,44(3):379-384.
Wu D H,Yin W Y. New records of the genera Acerentulus and Brasilidia (Protura: Acerentomidae) from China,with descriptions of two new 物种 Zootaxa,2007,1561:53-61.
Wu D H,Yin W Y. Two new species of the genus Xenylla Tullberg,1869 from china (Collembola: Hypogastruridae). Florida Entomologist,2007,90(2):378-383.
吴东辉,尹文英,殷秀琴 松嫩草原中度退化草地不同植被恢复方式下土壤跳虫群落特征比较. 昆虫学报,2008,50(5):509-515.
吴东辉,尹文英,陈 鹏. 割活动对松嫩草原碱化羊草草地土壤线虫群落的影响. 生物多样性,2007,15(2):180-187.
吴东辉,张 柏,陈 鹏. 长春市不同土地利用条件下大型土壤动物群落结构与组成. 动物学报,2006,52(2):279-287.
吴东辉,张 柏,殷秀琴,卜照义,陈 鹏. 吉林省中西部平原区土壤线虫群落生态特征. 生态学报,2005,25(1):59-67.
科研获奖
2007年度周尧昆虫分类学奖励基金一项(个人独立)。
2008年度吉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一项(排名第一)。
男,1971年10月生,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国土壤学会土壤生态专业委员会委员。探讨了"三北"防护林的建设对农田土壤动物多样性的保护作用;解析了松嫩草原草地退化后及其生态恢复过程中土壤动物多样性的变化特点。第一作者在国内外权威学术期刊发表科研论文30余篇(SCI检索6篇,EI检索1篇);获2007年度周尧昆虫分类学奖励基金一项(个人独立),2008年度吉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一项(排名第一)。
教育经历:
1999年,东北师范大学自然地理专业,硕士;
2007年,中国科学院上海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生物学专业,博士后;
主要研究方向:土壤动物生态学
主要主持项目:
1. 百人计划项目“三江平原湿地土壤动物多样性及其对生境农田化的响应”;
2. 全球变化生物学项目“松嫩平原西部生态系统交错区草甸草原土壤动物多样性对环境水热变化的敏感性及其机理”;
3. 973项目专题“东北平原典型生态系统地下重要生物功能群的适应技术体系”;
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松嫩平原西部退化草地土壤跳虫物种多样性生态恢复机制”;
获得荣誉
吉林省青年科技奖,院级,2012
黑龙江省科技进步奖,省级,2010
吉林省科技进步奖,省级,2008
周尧昆虫分类学奖励基金,省级,2007
参考资料
吴东辉.中国科学院大学.2022-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