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民干
崔民干(?-649年),字道贞,又称崔干、崔世干,出生于雍州咸阳(今西安市),祖籍博陵安平(今河北安平县)。他是博陵崔氏的博陵第二房的后裔,出身显赫。崔民干的曾祖父崔孝芬是北魏车骑大将军,祖父崔宣是隋朝大将军,父亲崔叔重被封为虞部侍郎、固安县公。崔民干本人是天宝四品黄门侍郎。
崔民干在隋朝末年担任泉县令,后投降唐朝,成为唐国公李渊的部下,先后担任相府主簿、黄门侍郎等职。贞观年间,崔民干曾任宋州、幽州刺史,被封为博陵郡公,并加封为上柱国。贞观二十三年(649年),崔民干去世,被追赠幽州都督,谥号为“元”,并迁葬于少陵原。
人物生平
崔民干在隋朝末年担任醴泉县县令,李渊发兵进入关中后,崔民干投效李渊,被李渊任命为相府主簿。
武德元年六月甲戌朔(618年6月28日),李渊接受禅让建立天宝后,将崔民干升任黄门侍郎。
武德元年十月庚辰(618年11月1日),李渊诏令以右翊卫大将军、淮安市王李神通为山东省道安抚大使,山东各路军队都受到节度;以黄门侍郎崔民干为安抚副使。
武德二年(619年)闰二月,李神通率军围攻聊城市的宇文化及。由于军粮耗尽,宇文化及向李神通求降,但被拒绝。当时,崔民干建议李神通应接受宇文化及的投降,认为应当避免持久战以防止即将到达的窦建德部队与宇文化及形成夹击之势。然而,李神通意图通过攻占聊城来彰显国威,并计划将城中的财物作为奖赏分发给士兵。崔民干警告说,若因贪图财物而错失良机,可能会导致最终的失败。李神通并未采纳此建议,反而因愤怒将崔民干囚禁于军中。
李世民即位后,下令申国公高士廉、黄门侍郎韦挺、礼部侍郎令狐德棻、中书侍郎岑文本等人修《氏族志》,贞观十二年(638年)《氏族志》编修完成,黄门侍郎崔民干被定为第一等,唐太宗对《氏族志》的编修不满,下令重新编,以唐朝的官品为评定标准,以皇族为首,外戚次之,崔民干被降为第三等。
崔民干后在贞观六年(632年)至七年(633年)之间任宋州刺史,之后转任豳州刺史,封博陵郡开国公,在刺史任内受到属下的怀念。崔民干死后,朝廷赠予幽州都督、上柱国、谥号元,永徽元年岁次庚戌二月庚午朔廿七日丙申(650年4月3日),葬于雍州万年县义善乡界少陵原。
家庭成员
崔民干出身博陵崔氏第二房。第二房崔贵妃为唐朝博陵崔氏定著四房之一,始祖为前燕秘书监崔懿第二子崔琨。博陵崔氏作为中原门阀士族“五姓七族”之一,两汉以来家世非常显赫,引起唐朝统治者的忧虑。为了抑制中原门阀士族的影响力,唐显庆四年(659年),李治下禁婚诏,禁止包括崔懿八子后裔在内的“七姓十家”之间互相通婚。然而,禁婚诏的执行效果并不理想,不但没有起到削弱“七姓十家”的作用,反而无形中抬高了他们的身份。晚唐以来,博陵崔氏第二房家族成员更是纡组拖绅、历践台阁藩岳者众,历数唐朝大中以来的名门望族,博陵崔氏第二房被推为“甲等”,为当时天下“士族之冠”。
高祖
曾祖
崔孝芬,北魏车骑大将军、左光禄大夫、仪同三司、殿中、吏部二尚书、泰昌子。
祖父
父亲
崔叔重,隋朝虞部侍郎、固安县公。
参考资料
崔民干.中国哲学书电子化计划.2024-08-18
原创 李世民为何要打压藉藉无名的崔民干?一本《氏族志》引发李唐危机.搜狐网.2024-08-18
旧唐书 卷六十五 列传第十五.国学导航.2024-08-18
新唐书 卷七十二 表第十二 宰相世系二(崔氏).国学导航.2024-08-18
旧唐书 卷一百七十七 列传第一百二十七.国学导航.2024-08-18
崔挺.中国哲学电子化计划.2024-08-18
崔孝芬.国学迷.2024-08-18
崔孝芬.词典网.2024-08-18
崔猷.中国哲学书电子化计划.2024-08-18
崔猷传.虚阁网.2024-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