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基因集团是中国最早致力于大规模基因克隆、基因测序、生物信息学、基因功能研究、基因芯片面和药物开发的生物高新技术企业,是中国目前规模最大的基因组研究、应用和产品开发企业。公司以基因产业为切入点,逐渐覆盖到生物相关产业和其他高科技领域。公司总资产超过10亿元人民币,旗下拥有多家高新技术企业,形成了集基因克隆测序、基因数据库、基因芯片、生物信息分析、基因功能研究、基因专利服务、生物网络服务和药物开发于一体的生物产业链。

集团简介

联合基因集团发源于复旦大学,由复旦大学一批教授创立。集团以“解码生命,造福人类”为宗旨,11年来致力于中国人的生命健康事业,迄今资产规模已超60亿,拥有联合基因健康中心、精优药业、华夏联合基因等30多家企业(两个为香港特别行政区主板上市),成为领航国内的以基因技术为核心的高科技产业集团。

重大事记

1995年,毛裕民,谢毅教授经过探索,共同开发出高效全长cDNA克隆测序技术,克服了重复率高、丰度低和完整性差的世界难题。

1997年高效全长基因克隆和测序技术在实验室中得到了充分的认证,技术已成熟,具备了大规模流水作业的条件。

1997年11月,第一台377测序仪到位,研究小组人员利用自己的积蓄和借款共同投入,自己充当风险投资的角色。

1998年初,高效基因克隆和测序技术体系成熟,进入大规模流水线式生产。

1998年3月,上海生元基因开发有限公司成立,上海新黄浦集团投资7千万现金,复旦大学的高效克隆和测序技术作价3千万元,占30%的股份,上海新黄浦集团投资7000万元现金,占70%股份。

1998年3月,上海博德基因开发有限公司成立。

1998年12月,上海博道基因技术有限公司和由复旦大学校办科技企业上海复旦生物技术实业公司改制而成的民营科技企业上海复旦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正式成立,高通量基因功能研究技术作价2000万元入股复旦生物科技。

在此期间,还有不少战略投资者也介入了联合基因的其他子公司。

1999年9月,“基因芯片的研制及应用研究”通过上海市科委技术鉴定,为国内首创。

1999年12月,“基因数据库及分析管理系统”通过上海市科委技术鉴定,达到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成为国内第一个自主开发的大型人类基因数据库。该数据库包含所有国际公开数据库中的基因数据以及公司独有的新基因数据和相关信息,拥有47000多组Unigene,10000多条人类全长基因的克隆,其中6000多条是公司专有的新基因克隆。

2000年 1月,为了对已有公司的资源进行更有效的整合,深入开发基因的潜在价值,毛裕民、谢毅等技术人员与最紧密的合作伙伴将各自持有的股权经过购并等方式,组建成联合基因科技有限公司。

2000年3月,首次制成一套(共5片)点有17. 5万个克隆,代表40000余中基因的高密度研究用表达谱芯片。

2000年6月,上海博容基因开发有限公司成立。

2000年8月,联合基因集团以自主开发的基因芯片技术作价2.5亿元人民币,与肇庆市星湖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共同成立中国最大的芯片公司上海博星基因芯片有限责任公司,总投资5亿元,创中国生物制药作价之最。

2000年10月,集团旗下从事人类全长新基因功能研究的专门机构上海联众基因科技研究院成立。

2000年起,复旦大学生物科技公司开始研发人类易感基因检测产品和服务,是国内最早开展人类基因检测服务的企业之一。

2001年6月,联合基因自主研发的“Biodoorchip4000基因芯片(微矩阵)”被评为上海市优秀新产品一等奖

2001年6月,“基于基因芯片的抗肿瘤药物筛选模型”通过上海市科委鉴定。

2001年7月“基因芯片基片”通过市科委鉴定,被认定为市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

2001年7月,“寡核酸芯片的研制与应用”项目通过市科委成果鉴定。

2001年7月,“博星高密度cDNA芯片技术的研究与应用”项目通过市科委鉴定,被认定为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

2001年,博星游艇公司芯片生产和服务系统通过ISO9001质量认证。

2002年1月,联合基因集团通过协议收购精优药业29.95%的股权,成为其第一大股东。

2002年2月,精优药业出价9500万港元从联合基因购买了十九条糖尿病相关基因专利的经营权,联合基因协议收购了香港特别行政区上市公司—精优药业控股有限公司近30%的股份,成为第一大股东,联合基因可控资产规模扩大至近20亿。

2002年3月,“基因芯片技术及产品的应用研究与开发”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

2002年8月,联合基因集团被评为第二届全国民营科技创新先进单位。

2002年10月,联合基因集团荣获首届上海科技企业创新奖。

截止2002年10月联合基因已申请3800多项药物发明专利,其中245项进入国际阶段,包括肿瘤相关基因、肥胖基因受体相关基因、高血压血管紧张素相关基因和阿尔兹海默症相关基因等极具临床应用和药物开发前景的重要功能基因。

2003年6月,博星公司被授予杨浦知识创新区首批“科技创业带头人”称号。

2003年,公司推出第一款可用于商业化检测服务的人类易感基因检测产品。

2004年5月,香港精优药业间接控股的福士生物工程公司与清华大学合作研发的口服胰岛素项目,通过国家食品药品监督局的临床批准,进入二期临床实验。

2004年8月,联合基因被列入上海市首批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流动站。

2004年10月,联合基因与挪威三文鱼基因组计划合作项目签约仪式在北京举行,为我国的基因产品和服务走向世界作出了贡献。

2004年12月公司提出“全民健康基因系统工程”,开始基因检测服务的市场推广。

联合基因对我国基因工程领域的贡献被编入由中国人事出版社2005年出版的国家公务员自然科学丛书《基因工程概论》一书。

2006年9月,联合基因制定的基因检测技术标准(企业标准)通过国家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的审定,正式发布施行。该标准是国内关于疾病易感基因检测方面的第一套技术标准。

2006年11月,发起设立“复旦大学谈家生命科学青年教师基金”。

2007年3月18日,联合基因检测销售中心在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

十七大期间,新华社连续发文,肯定联合基因在自主创新方面取得的成绩。人民日报文章提到:“华为、中兴、中星微电子有限公司、联合基因、三一集团……在中国企业中,坚持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的积极践行者还有很多。它们在本行业的崛起,令世界瞩目。”

2007年12月15日-16日,在中国科协支持下,由中国高科技产业化研究会、世界健康产业协会和联合基因科技集团共同主办的首届中国国际人体基因科学与健康产业论坛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全国政协副主席郝建秀出席了大会开幕式。

2008年4月,李瑶博士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目前集团已有两位教授获此殊荣。

2008年4月,公司基因检测中心获得“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颁发的《实验室认可证书》。是国内第一家获得此项认证认可的基因检测机构。

2008年12月,联合基因集团成功收购远东生物制药科技有限公司75%的股份,成为国内首家以基因技术为核心业务的香港特别行政区主板上市公司。

2008年下半年,联合基因澳门实验室正式建立,复旦大学健康国际(澳门离岸商务服务)有限公司和华夏联合基因健康检测技术产业(澳门离岸商务服务)有限公司相继成立。

2009年上半年,联合基因正式推出“天赋基因检测”业务。

2009年3月,联合基因下属公司上海联众基因科技研究院申请的“一次性使用口腔脱落细胞采样棒”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颁发的实用新型专利证书。

2009年6月2-3日,由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致公党中央、九三学社中央和科技部共同主办,联合基因集团协办的“中国基因科学暨产业发展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

2009年6月,联合基因(上海)健康管理服务有限公司成立。标志着基于基因组学的健康服务业务开始推向全国市场。

2010年6月2-3日,由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民革中央委员会、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央委员会、致公党中央委员会、九三学社中央委员会、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科技部、财政部、农业部、卫生部等单位联合主办,联合基因集团协办的“第二届中国生物科技与产业发展论坛”在京举行。

集团理念

“解码生命,造福人类”是联合基因集团的核心理念,其内涵可概括为以下三个方面

社会责任:以国家、民族利益为己任,以提高人类健康水平、改善人类生活质量为目标,最大限度地开发和利用基因技术,发展基因产业,为社会提供优质的基因技术产品和服务。

共同追求:企业与社会互利、社会利益高于企业利益,是公司推崇的价值观,也是员工个人赖以发展所应有的追求。公司以创新求发展,大力开展技术创新、管理创新,以一流的技术,一流的质量,打造一流的品牌;倡导“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讲奉献、讲协作,建立公平、有效的激励机制。

精神支柱:“勇于创新,勤于学习,善于冒险,严谨求实”是公司的企业精神,是公司的精神支柱和灵魂。生物高科技企业,面临巨大风险和挑战,企业和员工都必须尊重科学,不断学习,潜心钻研,探索创新,百折不挠,才能实现自身的价值,不断到达新的境界。

集团领导

毛裕民

联合基因集团董事长,复旦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复旦大学校务委员会委员,国务院学位评定委员会生物学科组成员,前复旦大学遗传学研究所所长,现任上海市科协资深委员会委员,上海市生物医药行业协会名誉会长,上海市杨浦区人民政府十四届人大常务委员会委员。

谢毅

联合基因科技集团总裁,复旦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复旦大学遗传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基因分析组组长,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评审专家,上海市政协委员,全国工商联执委,上海市优秀专业技术人才,上海市劳动模范,全国“国际劳动节”劳动奖章获得者。

集团成员

联合基因健康集团有限公司 2005年注册于英属维京群岛,是联合基因集团专门负责实验室工作的企业,统辖集团上海实验基地和澳门实验基地。健康集团建立了以MicroArray基因芯片平台、Beckman SNPstream平台、Illumina技术平台、ABI技术平台、基因测序平台、STR技术平台和生物信息学平台为主体的基因检测技术体系。

精优药业控股有限公司 是一家以药物制造与销售为主要业务的企业,1999年在香港主板上市(股票代码:0858)。公司持有58种药品的批文,拥有2座符合GMP标准的药厂,建立了覆盖全国的销售网络。

上海博星基因芯片有限责任公司 是中国最大规模的基因芯片研发、生产、和经营企业。博星在基础科学研究,疾病诊断,药物筛选等领域,提供包括基因芯片产品,相关技术服务在内的全套解决方案。产品包括各类表达谱芯片,疾病检测芯片,商检芯片等三十几个品种。在基因芯片生产的主要技术环节上,博星游艇公司都申请了专利保护。目前,博星公司是唯一的同时拥有基因芯片相关专利和大量基因专利的生物芯片公司。

上海博星法医物证司法鉴定所 是一所为各界人士提供亲子鉴定和法医个人识别全程脱氧核糖核酸分析服务的专业实验室,是上海第一所由社会力量举办的司法鉴定机构。拥有亲子鉴定和个体识别的经验、技术。

上海联众基因科技研究院 是联合基因集团的研究开发基地,主要从事新基因的获得、基因功能研究、基于基因的药物筛选和相关产品开发等探索性的研究工作。研究院已建立了包括基因高效克隆技术平台,基因芯片技术平台,蛋白质分析平台,药物筛选平台,细胞生物学平台等在内的多个研究技术平台,为公司形成集基因克隆、基因测序、基因功能研究、基因芯片研制和基因药物开发与生产为一体的生物产业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谈家桢生命科学奖管理办公室谈家桢生命科学奖是经国家科技部批准,由联合基因集团设立,由上海市生物医药行业协会实施的面向全国的生命科学专项奖励。该奖项以中国遗传学奠基人、著名遗传学家谈家桢先生名字命名,全国人大副委员会长陈至立同志为该奖项题写奖名。

上海市遗传学会成立于1978年的上海市遗传学会是上海市遗传学科技工作者的学术性群众团体,是上海市科学技术协会的组成部分。

技术平台

微阵列基因芯片分析平台(Microarray)

作为国内第一家开展基因检测服务的企业,有着多个技术平台和检测复检制度。实现高精度与高准确的易感基因检测。检测的准确率在99.99%以上。

微阵列基因芯片分析平台(Microarray)——使用该平台,我们成为国内第一家推出基因芯片产品的企业,并获上海市优秀新产品一等奖中国中央电视台曾对此技术作过专题报道(基因芯片检测技术是当今科学界研究基因表达和基因SNP分型的最为强有力的工具之一。它以生物基因分子杂交为原理,特异性探针为基础。化学发光为检测手段)。

超高通量SNP分型检测平台(SNP stream Beckman coulter)

超高通量SNP分型检测平台(SNP stream Beckman coulter)——国内第一家使用由美国贝克曼库尔特公司的SNPstream分型系统。该技术的原理是基于多重PCR和专利的单碱基引物延伸高效SNP分型系统。准确率超过99%。

激光共聚焦光纤微珠芯片技术平台(BeadArray Illumina)

激光共聚焦光纤微珠芯片技术平台(BeadArray Illumina)——国内第一家引进现在国际最先进的基因芯片平台,其最大优势在于它具有很高的灵敏度、准确性及信息含量。广泛应用于基因表达和SNP基因分型。它是世界上最先进的对人的全基因SNP位点进行扫描分析的技术之一。短片段重复序列分析平台(STR)

短片段重复序列分析平台(STR)——该技术利用PCR原理化学发光检测手段,高分辨率的分子电泳技术对人染色体基因的一些短片段重复序列的缺失、插入突变进行检测。生物信息学技术平台

生物信息学技术平台——通过它对完成的基因检测数据进行分析检测,弥补了其他检测方法对这一类基因分析的不足,对可能有疑问的数据提交其他技术平台复检。并用第一手的检测数据建立中国人的SNP基因数据库。我们的生物信息技术平台是参与了国家863项目并通过验收的技术平台。基因测序平台

基因测序平台——拥有多台、多种型号的测序仪,曾实现人的十几万个Unigere的测序,并申请了3000多条人全长新基因国家专利和100多条人全长新基因的PCT国际专利。

主要产品

药品:口服胰岛素、施捷因(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P-转移因子口服液、维斯克、洲邦、肺宁片、复方忍冬野菊感冒片、复方蛋氨酸胆碱片、畅快TM氨酚咖黄胺片、高尔聪TM赖氨酸磷酸 氢钙片、诺沙星胶囊、适今可(吡硫翁锌)。

保健品:金参元胶囊保健品。

基因检测及遗传咨询、司法鉴定、脱氧核糖核酸研究解决方案、核糖核酸分析解决方案、Illumina Genome Analyzer II高通量基因组分析系统、传统分子生物学实验服务系列、生物信息学服务系列。

科研成果

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大规模人类基因数据库

研制成功中国第一块基因芯片

建立了国内第一个基于基因分析技术的新药筛选平台

在中国第一家推出疾病易感基因检测服务

建立了国内第一套基因检测企业技术标准

基因检测技术平台第一家通过“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认可

拥有世界上最大的黄种人疾病易感性基因数据库

拥有国内最大规模的基因技术平台

集团累计承担国家“863”等项目30余项,国际合作项目2项,10项成果获得国家和上海市奖励,2项成果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为300多项国家863、973项目提供了技术服务。

近年来,集团整合在基因组学方面的技术优势,拓展健康产业两大上市业务板块:

健康服务板块——基于基因组信息的健康服务。以基因技术为切入点,为客户提供系统化全程健康解决方案。根据个体和家族基因组信息,指导疾病预防、个性化用药,设计科学的体检程序、保健方式等。通过高品质的健康管理服务,让客户感受卓越的健康生活品质。

生物制药板块——拓展传统医药范畴,研发生物制药产品。集团拥有两座符合GMP标准的药厂,持有58种药品批文。革新中国保健理念,先后开发出两个系列针对基因组缺陷的保健品。经过十几年攻坚,集团还将推出全球第一个口服剂型的胰岛素

联合基因从多方面实践造福人类的企业使命。先后捐款几千万元用于各类社会捐助,参与光彩事业捐资助学、复旦大学生命科学青年教师基金、杨浦区联合基因老年基金、四川省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等多项慈善活动,2008年集团通过科技部首设“谈家桢生命科学奖”(国内唯一一个由企业设立的全国性生命科学领域专项奖励。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