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阿尔兹海默症

阿尔兹海默症

阿尔茨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AD)又称老年痴呆症,是一种隐匿起病进行性发展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根据病因分为家族性AD和散发性AD,家族性AD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多于65岁前起病。临床表现为记忆障碍、计算力障碍、失语、失认、失用、视空间能力损害、抽象和思维、人格和行为的改变等。

阿尔茨海默症随着年龄增高,患病率逐年上升。AD致残率高,患者晚期丧失独立生活能力,完全需要他人照料,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和护理负担。一般通过临床症状,结合脑脊液检查、CT检查、头颅磁共振(MRI)、脑电图、基因检查等检查可确诊该病。治疗以改善症状、阻止痴呆的进一步发展、维持残存的脑功能、减少并发症为主要原则。治疗以药物治疗为主,常用药物有多奈哌齐、卡巴拉汀、石杉碱甲、盐酸美金刚、奥拉西坦等。该病病程约为5~10年,少数患者可存活10年或更长的时间,多死于肺部感染、尿路感染压疮等并发症。地中海饮食体力活动与脑力活动均可减少痴呆的发病风险。

命名

该疾病名字来源于德国精神病学家爱罗斯·阿尔茨海默Alois Alzheimer。

分型

阿尔茨海默病根据病因分为家族性和散发性。

病因

危险因素

不可干预的危险因素

可干预的危险因素

发病机制

流行病学

阿尔茨海默病(AD)是老年期最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世界卫生组织(WHO)估计全球65岁以上老年人群AD的患病率为4%~7%。世界范围内不同国家的流行病学研究都证实AD的发病率和患病率随着年龄增长而升高,年龄平均每增加6.1岁,患病率升高1倍。截至2023年3月,全世界有超过5500万人患痴呆症,其中阿尔兹海默症可能占病例数的60~70%。

2001年全球AD患者超过2000万,预计2040年将超过8000万。AD是造成老年人失去日常生活能力的最常见疾病,同时也是导致老年人死亡的第五位病因。

AD致残率高,患者晚期丧失独立生活能力,完全需要他人照料,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和护理负担。

病理生理学

阿尔茨海默症的大体病理表现为脑的体积缩小和重量减轻,脑沟加深、变宽、脑回萎缩,叶特别是海马区萎缩。组织病理学特征包括脑神经细胞外出现β淀粉样蛋白(Aβ)聚集形成的神经炎性斑,脑细胞内tau蛋白的纤维沉积形成神经纤维缠结,神经元缺失和胶质细胞增生。

临床表现

阿尔茨海默症包括痴呆前阶段和痴呆阶段两个阶段。 

痴呆前阶段

轻度认知障碍发生前期:没有任何认知障碍的临床表现或者仅有极轻微的记忆力减退。

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期:主要表现为记忆力轻度受损,学习和保存新知识的能力下降,其他认知域,如注意力、执行能力、语言能力和视觉空间能力也可出现轻度受损,但不影响基本日常生活能力,达不到痴呆的程度。

痴呆阶段

是指阿尔茨海默症病理生理发展到一定程度而出现临床症状的时期。

此阶段患者认知功能损害导致了日常生活能力下降,根据认知损害的程度大致可以分为轻、中、重三度。

检查诊断

诊断标准

阿尔茨海默病的诊断最常用的标准为 NINCDS-ADRDA 标准,是1984 年美国神经病学、语言障碍和卒中-老年性痴呆和相关疾病学会Mckhann等编制的研究用诊断标准,临床确诊的是很可能阿尔茨海默病,具体内容包括:

临床检查和认知量表测定痴呆

支持诊断的特征

排除性特征

突然起病或卒中后起病,在病程早期出现局灶性神经系统体征如偏瘫、感觉丧失、视野缺损、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起病时或疾病早期有抽搐发作或步态障碍等,提示存在其他导致痴呆的继发因素。

检查项目

实验室检查

血液检查:包括糖原合成酶激酶-3(葛兰素史克3)、血浆β淀粉样蛋白(Aβ)。

脑脊液(CSF)检查:常规脑脊液检查无明显异常。但测定tau蛋白和β淀粉样蛋白水平改变。

影像学检查

CT检查:见脑萎缩、脑室扩大[1],特别是额叶、颞叶皮质萎缩、脑沟、外侧裂池增宽和侧脑室增大。

头颅磁共振(MRI)检查:显示脑萎缩和脑室扩大。双侧颞叶、海马萎缩有特征性诊断价值。

正电子放射体层扫描(PET)和单光子发射计算机化断层显像(SPECT):利用放射性核素,可以测定脑局部的葡萄糖代谢、血流以及神经突触的功能状态。

脑电图

阿尔茨海默病患者90%可有脑电图异常,表现为α节律减慢、较规则、消失或波幅下降,并可出现广泛性θ波。

神经心理学检查

神经心理学检查对痴呆的诊断尤为重要。实施必须由经过训练的人员进行,否则可能会因为检查者对测试程序的运用不当而得不到正常的结果,也可能由于检查者的语言不当,导致受试者理解不当而得不出正确的结论。临床上常用的工具可分为:

基因检查

遗传因素在具有阳性家族史或早发性痴呆患者中检测相关致病基因具有重要意义。有明确家族史的患者可进行淀粉样前体蛋白(APP)、早老素1(PS1)、早老素2(PS2)和APOEε4基因检测,突变的发现有助于确诊和疾病的提前预防。

血液检查

2024年3月,香港科技大学官网发布消息称,该校校长、晨兴生命科学教授兼香港神经退行性疾病中心主任朱叶玉如的研究团队,开发出一项血液测试,可在早期检测阿尔茨海默病和轻度认知障碍,准确率分别超过96%和87%。港科大的最新研究中,通过分析血浆样本中21种蛋白生物标志物的水平,便能实现早期阿尔茨海默病的检测。研究团队从429种与阿尔茨海默病相关的血浆蛋白中,识别出19种具有该病特征的标志物组群,继而设计出一套评分系统,可将阿尔茨海默病患者从健康人群中区分出来。该系统也能辨别阿尔茨海默病早、中和晚期三个阶段,可用作监测患者的病情发展。

鉴别诊断

老年人良性记忆障碍

不同点:老年人良性记忆障碍也称良性老年性健忘,主要表现记忆再现过程障碍,不能自如地从记忆中提取贮存信息,如记不住人名、地点、电话号码及邮政编码等,但经提示能够回忆。其智能总体上无明显障碍,也没有导致智能障碍的全身疾病。

血管性痴呆

不同点:血管性痴呆起病较急,偶有亚急性甚至慢性发病,其智能障碍波动性进展或呈阶梯样恶化,伴有神经系统定位体征。既往有高血压或动脉粥样硬化及糖尿病病史,可能有多次卒中史。影像学可发现多灶的缺血病灶。

Pick 病

不同点:Pick病也属于变性性痴呆,与AD不同疾病早期即出现人格、精神障碍,遗忘则出现较晚。影像学检查与AD的弥漫性萎缩不同,主要为额叶和颞叶的萎缩。病理表现在新皮质和海马的神经细胞内出现银染的胞浆内包涵体——Pick 小体。

路易体痴呆

不同点:路易体痴呆多为波动性认知障碍,反复发生的视幻觉和自发性锥体外系功能障碍。病理检查可见老年斑,但一般无神经元纤维缠结。皮肤黏膜活检发现Lewy细胞是确诊的证据。

乙醇所致慢性中毒性脑病

不同点:乙醇所致慢性中毒性脑病以科尔萨科夫综合征为主要表现,伴发进行性痴呆、震颤、视神经及周围神经病。临床上以中青年发病为主,有长期饮酒史,震颤较重,伴发周围神经病等可做鉴别。

治疗

治疗原则:以改善症状、阻止痴呆的进一步发展、维持残存的脑功能、减少并发症为主要原则。

生活护理

包括使用某些特定的器械等。有效的护理能延长患者的生命及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并能防止摔伤、外出不归等意外的发生。

非药物治疗 

包括职业训练、音乐治疗等。

药物治疗

改善认知功能

控制精神症状

很多患者在疾病的某一阶段出现幻觉、焦虑、抑郁、激越、妄想、睡眠紊乱等精神症状,可给予抗抑郁药物和抗精神病药物。

支持治疗

重度患者自身生活能力严重减退,常导致营养不良、肺部感染、尿路感染压疮等并发症,应加强支持治疗和对症治疗。

预防

饮食:地中海饮食,即主要摄入鱼类、水果蔬菜、富含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橄榄油,适度饮用红酒而较少食用猪肉等红肉,被多个研究证实能够降低AD的发病风险。

体力活动与脑力活动:中年期的规律体力活动可以降低痴呆与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病风险。研究显示无论在年轻人,还是老年人,通过参加各种增加脑力活动的项目,如打牌、阅读、学习新知识等,均可减少痴呆的发病风险。这种脑力活动还可以贯穿于其他多种日常活动中,包括社交活动、针织、园艺、演奏乐器等,也都表现出对痴呆发病的保护作用。

预后

阿尔茨海默病病程约为5~10年,少数患者可存活10年或更长的时间,多死于肺部感染、尿路感染压疮等并发症。

公共卫生

2017年5月,世界卫生大会通过了《2017-2025年公共卫生领域应对痴呆症全球行动计划》。该《计划》为决策者、国际、区域和国家合作伙伴以及世界卫生组织提供了全面的行动蓝图,相关领域包括:作为一项公共卫生重点,应对痴呆症;提高对痴呆症的认识,并创建包容痴呆症的社会;降低痴呆症的风险;诊断、治疗和照护;关于痴呆症的信息系统;向痴呆症照护人员提供支持;以及研究和创新。

机构与组织

为了促进对全球痴呆症行动计划的监测,世卫组织开发了全球痴呆症观察站,这是一个数据门户,汇总了全球行动计划七个战略领域的35项关键痴呆症指标的国家数据。作为全球痴呆症观察站的补充,世界卫生组织启动了全球痴呆症观察站知识交流平台,该平台是痴呆症领域内良好做法范例的存储库,目的是促进区域、国家和个人之间的相互学习和多向交流,以促进全球行动。

历史

第一个国际公认的阿尔茨海默病(AD)诊断标准是1984年发表于 Neurology的美国国立神经病、语言障碍和卒中研究所-阿尔茨海默病及相关疾病协会(NINCDS-ADRDA)标准。2000年更新的DSM-IV-R标准也广为使用。2007年国际工作组(IWG)在Lancet Neurology发表了NINcdsADRDA诊断标准的修订版,即IWG-1诊断标准。新标准打破了既往AD排除性诊断模式,首次将生物标志物纳入AD诊断,并提出AD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强调情景记忆损害是AD的核心特征。2011年美国国立老化研究所和阿尔茨海默病协会(NIA-AA)发布了AD 诊断标准指南,即NIA-AA诊断标准。2014年国际工作组(IWG)发表了2007年国际工作组(IWG)标准的修订版——IWG-2标准,首次将AD生物标志物分为诊断标志物和进展标志物。《世界阿尔茨海默病2018年报告》显示,到2050年全球有1.52亿的痴呆患者,其中,有约60-70%为阿尔茨海默病患者。

参考资料

ICD-10 Version:2019.G30.9.2023-09-06

6D80.Z.ICD-11编码工具.2023-09-06

痴呆症.世界卫生组织.2023-10-03

验血查老年痴呆,靠谱吗?.今日头条.2024-03-12

逆转阿尔茨海默症,江南大学有新突破!.上观新闻.2024-01-15

2050年我国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将超4000万人 家庭式照护将不堪重负.百家号.2024-0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