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陈三五娘

陈三五娘

《陈三五娘》由中国台湾导演石文户执导,陈永明编剧,叶青林美照杨怀民石惠君、王彩合、许俪龄主演的爱情、传记类电视歌仔戏,该戏于1996年拍摄,1998年01月12日播出,有40集,单集片长为30分钟。《陈三五娘》又称《荔镜记》,叙述了福建泉州人陈三送兄嫂到广南赴任,路经潮州市,在元宵灯会上邂逅黄九郎之女黄五娘,两人一见钟情,但黄父贪财爱势,将五娘允婚豪富林大,最后陈三与五娘私奔泉州,两人终成眷属的浪漫爱情故事。该故事在潮汕地区广为流传。

剧情简介

《陈三五娘》中泉州市才子陈三护送兄嫂赴广南,途径潮州,在元宵灯上巧遇潮州第一美人黄府千金及异父异母的妹妹六娘,陈三对五娘惊为天人,互生情愫,之后五娘以荔枝相赠,机带又关,暗托终身,陈三即以重金请潮州的大媒婆李阿嫂前往提亲。没想到潮州市第一富家子林大鼻也想要娶五娘为妻,林大鼻无才无德恶名昭彰,他以金钱及恶势力威胁李阿嫂一定要办妥这门亲事。黄父为了钱财同意林大鼻与五娘的亲事,并将六娘许配给陈三,五娘万般不愿伤心欲绝,陈三获知这个噩耗,为了接近五娘不惜扮成磨镜师进入黄府磨镜,故意打破五娘的传家宝镜卖身入府,以追求美娇娘。五娘的婚事逼近,而后母仍不死心,意欲将亲生的六娘强推给财大势大的林大鼻,以到风波迭起,误会发生,幸得婢女益春与家仪小七的相助,有情人几经离合,终成眷属。

历史背景

“陈三五娘”是一个广泛流传于粤东(今潮州市汕头市揭阳市汕尾市)及闽南地区的美丽传说,始于历史故事,后来演化为戏曲,戏曲故事又使民间传说更富有传奇色彩。

历史上的陈三是福建泉州河市人,五娘是潮州府城(今湘桥区)人。传说中的陈三五娘最后回到泉州市,在陈三的家乡河市镇一带,还流传着与陈三五娘有关的风物和故事。据清澄海区郑昌时《韩江见闻录》记述,泉州秀才陈三送嫂赴广南兄之任所,路经潮州,邂逅黄九公之女五娘,一见钟情,决意求婚,与当地武秀才林大閟(谐称林大鼻)发生纠葛,几经曲折,终成眷属。从历史故事至民间传说,再到戏剧歌册,陈三五娘传说不断充实。

戏目索引

明朝嘉靖本荔镜记全剧共55出,如下所示:

第一出 西江月

第二出 辞亲赴任

第三出 花园游赏

第四出 运使登途

第五出 邀朋赏灯

第六出 五娘赏灯

第七出 灯下搭歌

第八出 士女同游

第九出 林郎托媒

第十出 驿丞伺接

第十一出 李婆求亲

第十二出 辞兄归省

第十三出 李婆送聘

第十四出 责媒退聘

第十五出 五娘投井

第十六出 伯卿游马

第十七出 登楼抛荔

第十八出 陈三学磨镜

第十九出 打破宝镜

第二十出 祝告嫦娥

第二十一出 陈三扫厅

第二十二出 梳妆意懒

第二十三出 求计达情

第二十四出 园内花开

第二十五出 陈三得病

第二十六出 五娘刺绣

第二十七出 益春退约

第二十八出 再约佳期

第二十九出 凤凰和同

第三十出 林大催亲

第三十一出 李婆催亲

第三十二出 赤水收租

第三十三出 计议归宁

第三十四出 走到花园

第三十五出 闺房寻女

第三十六出 途遇小七

第三十七出 登门逼婚

第三十八出 词告知州

第三十九出 渡过溪洲

第四十出 公人过渡

第四十一出 旅馆叙情

第四十二出 灵山说誓

第四十三出 途中遇捉

第四十四出 知州判词

第四十五出 收监送饭

第四十六出 叙别发配

第四十七出 敕升都堂

第四十八出 忆情自叹

第四十九出 途遇佳音

第五十出 小七递简

第五十一出 驿递遇兄

第五十二出 问革知州

第五十三出 再续姻亲

第五十四出 衣锦回乡

第五十五出 合家团圆

相关创作

“陈三五娘”是一个流传于粤东闽南地区、台湾和东南亚潮人聚居地家喻户晓的民间故事。

1993年,台湾东吴大学中国文学研究所研究生刘美芳发表其硕士论文《陈三五娘研究》,这是台湾继陈香的《陈三五娘研究》、林艳枝的《嘉靖本荔枝记研究》等重要著述之后对陈三五娘故事进行较全面研究的论著。该文撰写历时五年,调查的足迹遍及台湾和闽、粤二省的福州市厦门市莆田市泉州市漳州市潮州市汕头市以及香港特别行政区;参考资料100多部,其中各种论著90部,歌册、剧本、小说32部,期刊13部,音像资料27部。剧本和音像涉及的地方剧种有梨园、高甲、潮剧、莆仙、黄梅县海丰县白字、歌仔戏(芗剧)、布袋戏、纸影戏等;说唱有闽台的歌仔册、锦歌、南音、南管白字、竹马、车鼓和潮州的歌册、歌谣;小说有《荔镜传》、《绣巾缘》、《陈三五娘》、《荔镜缘新传》以及日本作家佐藤春夫的《星》;电影除大陆拍摄的梨园戏《陈三五娘》和潮剧《荔镜记》外,尚有香港特别行政区的《新陈三五娘》和台湾的《益春告御状》、《陈三五娘》、《五娘思君》等;此外还有电视剧《荔镜缘》,舞台剧《现代陈三五娘》和舞剧《陈三五娘》。

1995年《潮州市文史资料》第15辑发表已故知名戏剧家刘管耀辑录的《荔镜春秋》,收入从明代正德之前(1521年以前)至1995年四百多年有关“陈三五娘”的大事记,这也可以说是一篇陈三五娘文化史,其中有关戏文,剧作36处,出版小说17处,歌册22处,故事3处,音像制品26处,评介、研究文章68处,演出活动68处(包括拍摄电影、电视6处)。

传播推广

自明末至今,它经老百姓以及专业文学艺术家用歌谣、说唱、故事、小说、戏曲、歌剧、电影、舞蹈、版画、年画、连环画等等形式,广泛传播,形成了一个陈三五娘文化圈。20世纪六十年代,潮剧荔镜记》搬上银幕,陈三五娘传说在潮州市,乃至包括港澳台在内的潮州话文化圈,以及东南亚等地家喻户晓。

价值与影响

“陈三五娘”作为闽台最古老的歌仔册“四部系”,作为潮剧第一个剧本(即明嘉靖《重刊五色潮泉插科增入诗词北曲勾栏荔镜记戏文》)和“台湾歌仔戏第一剧本”(据《台湾电影戏剧史》记载),其中所涉及的人物,场景、语言、风俗和审美观等,都有鲜明地方特色。

从历史故事——民间传说——明代泉州市传奇文言小说《荔镜传》(祖本)——明代嘉靖前《荔枝记》演出本——明代嘉靖《荔镜记》演出本,到现代形成脍炙人口的泉州梨园戏《陈三五娘》演出本,戏文增加了元宵节赏灯、林大托媒、陈三游街、陈三磨镜、陈三为奴,益春留伞、巧绣孤鸾、林大逼婚、五娘断约、夜奔泉州等情节,一些后来被删节的戏文,如林大告状、五娘探牢、发配崖州区阮小七送书等,则成为民间故事。随着陈三五娘传说不断充实,后来又衍生了曲艺、舞剧、话剧、长篇小说以及电影戏曲片、故事片等文艺形式,还出现陈三五娘文化研究的专家学者。

与中国四大民间传说白蛇传、天仙配、孟姜女、梁祝等神话爱情悲剧不同,为追求美好爱情,陈三以一介书生,隐瞒身份,甘心为奴三年,黄五娘敢于与封建礼制决裂,与心爱的人私奔,有情人终成眷属,以另一种形式表达与命运抗衡的精神,寄托对美好爱情的向往,符合“人民群众已经形成固定的认知定位和心理期待”,给人以美的享受。传说元兵入泉州市,大肆杀戮,陈家宅院被官兵包围火毁,陈三和五娘落荒出逃,双双投井殉情。这一段刻骨铭心的爱情故事让后人为之感动,为之赞美,流传至今。

荣誉成就

1956年12月,由文化部公布为全国第一批获奖戏曲剧目。 1957年,《陈三五娘》由上海电影制片厂拍摄成戏曲艺术片,成为泉州的第一部电影。

2014年11月11日,泉州梨园戏陈三五娘传说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2023年3月,入选2023—2024年度戏曲像音像工程录制演员(剧目)入选名单。

2024年7月,入选重点传统(经典)剧目复排计划名录。

演职员表

演员表

职员表

监制:陈刚信

制作人:李动男、蔡见贤

编审:高熙

编剧:陈永明

策划:林坤

执行制作:蔡俊男

梳妆:林雅蓉

化妆:周秋月、陈贞吟

电工:黄吉雄

服装:萧小美、高松男

身段指导:周晋忠

服装设计:蔡桂霖

文场领班:简永福

武场领班:王清松

节目助理:罗重光、刘祥法

道具陈设:詹建成

后制作业:赵锡麟、廖翔霓、李庆津

剪辑:赖金泰

外景灯光:程圆昌

外景摄影:麻友合

音效:金宏

摄影:邱财淋、陈汉聪、杨国钧、陈飞汛、涂炳煌、龚中和、张振钟、张泰山

灯光:刘庆崇、叶南生、杨天助

成音:黄明春、高竹轩、宋维信、吕漳正

视讯:赖坤淇、卢文松、彭俊明

技术指导:傅芳琳、王廉、张鄂生

现场指导:王信德

美术指导:杨本湛

音乐指导:完长元

副导演:赖金泰

导演:石文户

助理导播:丁光慈

导播:李动男

制作:中华电视公司

参考资料

陈三五娘 (1998).豆瓣.2024-08-01

陈三五娘电视剧.万佳查.2024-08-01

重温《陈三五娘》 解读潮州元素.新浪看点.2024-08-01

陈三五娘传说.买购网 .2024-08-01

陈三五娘.猫眼电影.2024-02-28

陈三五娘传说.广东省人民政府.2024-08-01

泉州的梨园戏《陈三五娘》.泉州文化产业网|泉州文化产业网.2024-08-01

国务院关于公布第四批国家级 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的通知.国务院.2024-08-01

泉州三剧目入选中国戏曲像音像工程.海峡都市报.2024-08-01

文旅部公布重点传统(经典)剧目复排计划名录 梨园戏《陈三五娘》上榜.洛江新闻网.2024-08-01

叶青歌仔戏 陈三五娘.喜马拉雅.2024-08-01